CN117155000A - 一种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5000A
CN117155000A CN202311125780.8A CN202311125780A CN117155000A CN 117155000 A CN117155000 A CN 117155000A CN 202311125780 A CN202311125780 A CN 202311125780A CN 117155000 A CN117155000 A CN 117155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otor
elastic ring
end cover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57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晶
朱玉锋
刘飞剑
叶文军
刘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Motor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Motor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Motor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Motor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257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50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5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5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达,属于马达领域,解决了马达的噪音较大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马达本体,马达本体包括外壳、设于外壳的前端的前端盖、设于外壳的后端的后端盖,以及设于外壳内的转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转轴的前端通过第一轴承定位于前端盖,转轴的后端通过第二轴承定位于后端盖,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本发明主要用于使轴承的受力更均衡,降低噪音的产生,同时有利于保障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领域,特别是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马达通常设有两个端盖和两个轴承,端盖中胶圈与整机钣金紧固连接。马达在运输过程或者在运转过程等载荷作用下,外部振动通过胶圈作用于轴承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两个轴承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不重合,导致两个轴承受到应力不均衡,两个轴承应力差值较大,就会引起较大的振动噪音,尤其对于双轴风管机及新风系统领域中,对静音的要求尤为严格,导致用户体验较差,以及,马达在长时间运转过程或者在运转过程等载荷作用下,也容易对轴承产生损伤,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马达,解决了马达的噪音较大的问题,通过使轴承的受力更均衡,降低噪音的产生,同时有利于保障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达,包括马达本体,所述马达本体包括外壳、设于外壳的前端的前端盖、设于外壳的后端的后端盖,以及设于外壳内的转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的前端通过第一轴承定位于前端盖,所述转轴的后端通过第二轴承定位于后端盖,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首先,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改变马达的振动固有频率,从而改变马达的振动传导路径,使得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上的受力更均衡,有利于减少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应力差值,从而有效减少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振动,有利于降低噪音的产生,满足双轴风管机及新风系统领域中,对静音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出现微动磨损的情况,使马达在运转过程中出现微动磨损的不良率大大下降,有利于保障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本体还包括第一弹性圈,前端盖上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弹性圈套设在凸出部上,以使第一弹性圈向远离外壳本体的方向偏移。采用前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前端盖上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以使第一弹性圈向远离外壳本体的方向偏移,从而调整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上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轴承装设于凸出部内,以调节第一轴承相对第二轴承的位置。采用前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前端盖上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轴承装设于凸出部内,以调节第一轴承相对第二轴承的位置,从而调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位置中心,同时调整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重量不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前端盖和后端盖的重量不同,调整了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的材料密度和后端盖的材料密度不同;和/或,前端盖和/或后端盖上设有可拆卸的配重块,以使前端盖和后端盖的重量不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前端盖的材料密度和后端盖的材料密度不同,实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重量不同,也无需改变马达的结构位置;和/或,通过增加或者减少配重块,以调整前端盖和/或后端盖的配重,实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重量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段和第一凸出段的延伸出的第二凸出段,第一轴承装设于第一凸出段内,第一弹性圈套设在第二凸出段外,以使第一弹性圈与第一轴承在马达本体上错位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弹性圈与第一轴承在马达本体上错位设置,使得振动的传导路径与第一轴承错开,避免了外部振动直接通过第一弹性圈传导至第一轴承,减小了第一轴承微动磨损,同时,也可以对噪音的传播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进一步降低马达的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部包括轴承座、设于轴承座内侧的第一绝缘骨架和设于轴承座外侧的第二绝缘骨架,第一绝缘骨架和第二绝缘骨架与轴承座一体成型设置,第一轴承连接在轴承座上,第一弹性圈连接在第二绝缘骨架上且通过第一绝缘骨架和第二绝缘骨架形成双重绝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第一轴承连接在轴承座上,第一弹性圈连接在第二绝缘骨架上,使第一轴承和第一弹性圈之间通过双层结构隔开,形成双层降噪作用,有利于减少第一轴承工作时的噪音向外传递,提升用户体验,也可以有效削减传递到第一轴承上的外部振动的强度,进一步保障第一轴承的使用寿命,其次,第一绝缘骨架和第二绝缘骨架与轴承座一体成型设置,提升凸出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第一弹性圈通过第一绝缘骨架和第二绝缘骨架形成双重绝缘,有利于提升马达安全防护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圈的内径大于第二绝缘骨架的外径,且第一弹性圈与第二绝缘骨架同轴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弹性圈的内径大于第二绝缘骨架的外径,使得第一弹性圈能在径向方向与第二绝缘骨架不重合,从而避免外部振动直接传导到第二绝缘骨架,有利于减少第一轴承的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圈的外侧壁设有应力释放槽,应力释放槽围绕第一弹性圈的圆周方向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弹性圈可形变,通过第一弹性圈的外侧壁设有应力释放槽,使第一弹性圈更容易发生形变,有利于减小传递到第一轴承上的外部振动,从而进一步减少第一轴承的损伤和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圈的硬度区间为[30HR,45HR]。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设置第一弹性圈的硬度区间,改变马达的共振频率和降低第一轴承的应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马达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马达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第一弹性圈和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子;2、转轴;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外壳;51、外壳本体;52、前端盖;521、第一绝缘骨架;522、轴承座;523、第一凸出段;524、第二凸出段;525、凸起;526、第二绝缘骨架;53、后端盖;6、定子;7、第一弹性圈;71、凹槽;72、应力释放槽;8、第二弹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如涉及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X和/或Y,可以表示:单独存在X、同时存在X和Y、单独存在Y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X、Y和Z”、“包含X、Y、Z”是指X、Y、Z三者都包含,“包含X、Y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之一,“包含X、Y和/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中任一个或任二个或三个。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互结合或替换,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包括马达本体,马达本体包括外壳5、设于外壳5的前端的前端盖52、设于外壳5的后端的后端盖53,以及设于外壳5内的转子1、转轴2、定子6、电路板、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和第一弹性圈7以及第二弹性圈8,外壳5包括外壳本体51,前端盖52与外壳本体51分体设置,后端盖53与外壳本体51一体设置,转轴2的前端通过第一轴承3定位于前端盖52,转轴2的后端通过第二轴承4定位于后端盖53,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首先,通过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改变马达的振动固有频率,从而改变马达的振动传导路径,使得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上的受力更均衡,有利于减少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应力差值,从而有效减少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振动,有利于降低噪音的产生,满足双轴风管机及新风系统领域中,对静音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出现微动磨损的情况,使马达在运转过程或者运输中等载荷作用下出现微动磨损的不良率大大下降,有利于保障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轴2的两端向外伸出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作为双轴马达,适用于双轴风管机及新风系统。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转轴2的一端向外伸出前端盖52,另一端设于外壳5内,作为单轴马达。当然,也可以转轴2的一端向外伸出后端盖53,另一端设于外壳5内。
需要说明的,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上可设有散热缺口,保障马达的工作性能。
需要说明的,马达的重心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悬挂法获取,也可以采用CN103091042A的重心测量装置及重心测量方法获取。且不局限于此。
作为改进,当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位于马达的质量重心前侧,前端盖52上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弹性圈7套设在凸出部上,以使第一弹性圈7向远离外壳本体51的方向偏移,从而调整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需要说明的,向前凸出指的是在后端盖53向前端盖52的延伸方向凸出。
以及,第二弹性圈8套设在后端盖53上且与后端盖53外壁贴合,第一弹性圈7和第二弹性圈8的位置中心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错开设置,从而使第一弹性圈7的第二弹性圈8上的应力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错开,避免了外部振动直接通过第一弹性圈7和第二弹性圈8传导至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上。
其中,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段523和第一凸出段523的延伸出的第二凸出段524,第一轴承3装设于第一凸出段523内,第一弹性圈7套设在第二凸出段524外,以使第一弹性圈7与第一轴承3在马达本体上错位设置,使得振动的传导路径与第一轴承3错开,避免了外部振动直接通过第一弹性圈7传导至第一轴承3,减小了第一轴承3微动磨损,同时,也可以对噪音的传播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进一步降低马达的噪音。
为了使第一弹性圈7安装更可靠,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凸出段524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凸起525,第一弹性圈7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起525适配的若干个凹槽71。安装时,通过凸起525与凹槽71对准卡入,实现周向定位,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人工手工涂胶方式压入,无需寻找定位角度,提高安装作业便利性,且使第一弹性圈7在第二凸出段524上更加紧固,防止第一弹性圈7打滑。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凸出段524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凹槽71,第一弹性圈7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凹槽71适配的若干个凸起525。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凸出段524上设有螺纹结构,在第一弹性圈7的内侧壁上设有螺纹配合结构,第一弹性圈7和第二凸出段524通过螺纹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圈7和第二凸出段524也可以通过销钉连接。且不局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位于马达的质量重心后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后端盖53上设有向后凸出的凸出部上,第二弹性圈8设于凸出部,以使第二弹性圈8远离外壳本体51的方向偏移,从而调整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为了提升马达安全防护性能,首先,凸出部包括轴承座522、设于轴承座522内侧的第一绝缘骨架521和设于轴承座522外侧的第二绝缘骨架526,第一轴承3连接在轴承座522上,第一弹性圈7连接在第二绝缘骨架526上且通过第一绝缘骨架521和第二绝缘骨架526形成双重绝缘,利于提升马达安全防护性能,也使第一轴承3和第一弹性圈7之间通过双层结构隔开,有效削减传递到第一轴承3上的外部振动的强度,进一步保障第一轴承3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形成双层降噪作用,有利于减少第一轴承3工作时的噪音向外传递,提升用户体验,以及,为了提升凸出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第一绝缘骨架521和第二绝缘骨架526与轴承座522一体成型设置。
需要说明的,第一绝缘骨架521和第二绝缘骨架526与轴承座522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且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第一绝缘骨架521可为马达上的绝缘片。
需要说明的,第一绝缘骨架521和第二绝缘骨架526的材料为塑料或树脂。塑料或树脂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振动传播过程中将振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减小振动,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产生,同时在第一弹性圈7压入第二绝缘骨架526时,减小对第一弹性圈7本身的破坏。
需要说明的,前端盖52上设有通孔,绝缘材料通过通孔使两个部件一体注塑成型。
以及,第一弹性圈7的内径大于第二绝缘骨架526的外径,且第一弹性圈7与第二绝缘骨架526同轴设置,使得第一弹性圈7能在径向方向与第二绝缘骨架526不重合,从而避免外部振动直接传导到第二绝缘骨架526,有利于减少第一轴承3的损伤。
并且,第一弹性圈7的外侧壁设有应力释放槽72,应力释放槽72围绕第一弹性圈7的圆周方向延伸,由于第一弹性圈7可形变,通过第一弹性圈7的外侧壁设有应力释放槽72,使第一弹性圈7更容易发生形变,有利于减小传递到第一轴承3上的外部振动,从而进一步减少第一轴承3的损伤。
需要说明的,第一弹性圈7可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当然第一弹性圈7也可以为弹簧、扭簧等结构。
需要说明的,第二弹性圈8也可以设有应力释放槽72。
最后,第一弹性圈7的硬度区间为[30HR,45HR]。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弹性圈7的硬度区间,改变马达的共振频率和降低第一轴承3的应力。
可以理解的,第一弹性圈7的硬度可为35HR、40HR等合适硬度。
第一弹性圈7的硬度调整的方法:lgE(弹性模量)=0.0198HR(国际橡胶硬度)-0.543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位于马达的质量重心后侧,前端盖52上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轴承3装设于凸出部内,以使第一轴承3向远离外壳本体51的方向偏移,从而调整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同时调整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位于马达的质量重心前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端盖53也可以设有向后凸出的凸出部,第二轴承4装设于凸出部内,以使第二轴承3向远离外壳本体51的方向偏移,从而调整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同时调整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前端盖52的材料密度和后端盖53的材料密度不同,以使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的重量不同,从而调整了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也无需改变马达的结构位置。
具体的,可根据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选择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的材料密度,使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当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位于马达的质量重心前侧,通过前端盖52的材料密度大于后端盖53的材料密度,使马达的质量重心前移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重合;当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位于马达的质量重心后侧,通过前端盖52的材料密度小于后端盖53的材料密度,使马达的质量重心后移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重合。
需要说明的,由于不同材料的质量比不同,也可以通过前端盖52的材料和后端盖53的材料不同,以使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的重量不同。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上设有可拆卸的配重块,以使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的重量不同。使用时,通过增加或者减少配重块,以调整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的配重,从而调整了马达的质量重心,使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具体的,当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位于马达的质量重心前侧,通过前端盖52增加配重块,后端盖53减少配重块,使马达的质量重心前移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重合;当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位于马达的质量重心后侧,通过前端盖52减少配重块,后端盖53增加配重块,使马达的质量重心后移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的位置中心重合。
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仅在前端盖52上设置配重块。当然,也可以仅在后端盖53上设置配重块。
需要说明的,也可以通过前端盖52的材料密度和后端盖53的材料密度不同,并通过在前端盖52或者后端盖53上设置配重块,实现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的重量不同。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本体,所述马达本体包括外壳、设于外壳的前端的前端盖、设于外壳的后端的后端盖,以及设于外壳内的转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的前端通过第一轴承定位于前端盖,所述转轴的后端通过第二轴承定位于后端盖,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位置中心与马达的质量重心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本体还包括第一弹性圈,前端盖上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弹性圈套设在凸出部上,以使第一弹性圈向远离外壳本体的方向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上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轴承装设于凸出部内,以调节第一轴承相对第二轴承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重量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的材料密度和后端盖的材料密度不同;和/或,所述前端盖和/或后端盖上设有可拆卸的配重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段和第一凸出段的延伸出的第二凸出段,第一轴承装设于第一凸出段内,第一弹性圈套设在第二凸出段外,以使第一弹性圈与第一轴承在马达本体上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轴承座、设于轴承座内侧的第一绝缘骨架和设于轴承座外侧的第二绝缘骨架,第一绝缘骨架和第二绝缘骨架与轴承座一体成型设置,第一轴承连接在轴承座上,第一弹性圈连接在第二绝缘骨架上且通过第一绝缘骨架和第二绝缘骨架形成双重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圈的内径大于第二绝缘骨架的外径,且第一弹性圈与第二绝缘骨架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圈的外侧壁设有应力释放凹槽,应力释放凹槽围绕第一弹性圈的圆周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圈的硬度区间为[30HR,45HR]。
CN202311125780.8A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马达 Pending CN1171550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5780.8A CN117155000A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5780.8A CN117155000A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5000A true CN117155000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9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5780.8A Pending CN117155000A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500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480A (zh) * 1999-06-14 2000-12-20 许俊甫 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
JP2012175715A (ja) * 2011-02-17 2012-09-10 Minebea Co Ltd 振動モータ
CN103384956A (zh) * 2010-12-20 2013-11-06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通风系统的具有改善的减振的马达安装件
CN203761202U (zh) * 2014-04-17 2014-08-06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装置的马达
CN105958695A (zh) * 2016-06-29 2016-09-21 佛山市南海区绿智电机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盘管机组用电机
CN205753920U (zh) * 2016-06-03 2016-11-30 许万超 振动马达
CN209389846U (zh) * 2018-12-26 2019-09-13 宁波市比尔迪赛电机有限公司 电动窗帘用无刷电机
CN214499469U (zh) * 2020-12-01 2021-10-26 河南澈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噪音频谱峰值的轴流风扇
CN216774419U (zh) * 2021-12-31 2022-06-1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新型防电腐蚀结构的塑封电机
US20230089611A1 (en) * 2020-05-06 2023-03-23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Motor bearing preloading system with plastic endbell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480A (zh) * 1999-06-14 2000-12-20 许俊甫 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
CN103384956A (zh) * 2010-12-20 2013-11-06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通风系统的具有改善的减振的马达安装件
JP2012175715A (ja) * 2011-02-17 2012-09-10 Minebea Co Ltd 振動モータ
CN203761202U (zh) * 2014-04-17 2014-08-06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装置的马达
CN205753920U (zh) * 2016-06-03 2016-11-30 许万超 振动马达
CN105958695A (zh) * 2016-06-29 2016-09-21 佛山市南海区绿智电机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盘管机组用电机
CN209389846U (zh) * 2018-12-26 2019-09-13 宁波市比尔迪赛电机有限公司 电动窗帘用无刷电机
US20230089611A1 (en) * 2020-05-06 2023-03-23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Motor bearing preloading system with plastic endbells
CN214499469U (zh) * 2020-12-01 2021-10-26 河南澈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噪音频谱峰值的轴流风扇
CN216774419U (zh) * 2021-12-31 2022-06-1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新型防电腐蚀结构的塑封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61649U (zh) 螺旋桨快速连接结构
CN220673525U (zh) 一种马达
CN117155000A (zh) 一种马达
CN217452837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自适应安装固定销装置
CN207124518U (zh) 电机及其轴承座安装组件
US20220173643A1 (en) Method for arranging an electric machine on a transmission, and drive device
AU2010201565A1 (en)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N208474462U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
CN209329864U (zh) 一种马达降噪结构
CN208835916U (zh) 一种电机转轴及电机
CN201836094U (zh) 一种风叶用轴芯、离心风叶
CN110707869A (zh) 一种注水泵站的安装方法及对应电机与注水泵一体式机组
CN112653285B (zh) 一种电机壳体结构
CN211082614U (zh) 一种带新型联轴器的齿轮箱
CN217841817U (zh) 水泵安装组件、水泵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3367551U (zh) 一种电机端盖与电机转子安装结构及抗高冲击电机
CN106224297A (zh) 一种风扇减振降噪连接机构
CN212518604U (zh) 一种电机端盖
CN220173026U (zh) 一体式电机
CN214838144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集流环减振型外壳装置
CN211737950U (zh) 一种传动座
CN216666357U (zh) 一种减振效果好的风机减振器
CN220510848U (zh) 一种分体式软连接转子铁芯
CN219436770U (zh) 一种复合材料电机定子端盖
CN219875329U (zh) 一种马达端部结构及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