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47A -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47A
CN1170847A CN97110596A CN97110596A CN1170847A CN 1170847 A CN1170847 A CN 1170847A CN 97110596 A CN97110596 A CN 97110596A CN 97110596 A CN97110596 A CN 97110596A CN 1170847 A CN1170847 A CN 1170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ing coil
aforementioned
coil
heating devic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0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弘毅
井口邦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d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d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2351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0167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0377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23458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d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de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27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for wok pans and wok pans supports for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受被加热物上落下物影响的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具有:工作线圈22,同轴地配置在工作线圈22内侧的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23,以及略呈筒状的隔热体21。被加热物26放置在金属丝网27上,还可配置有接受由被加热物26上落下物的接收器皿28。金属发热体23还具有可使放射热向上侧开口部汇集的形状。该加热烹调器还可以利用第二工作线圈82和感应线圈81,对铁锅等进行感应加热。

Description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磁感应方式的加热烹调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可利用感应加热的金属发热体放射出的热辐射线对肉、鱼、蔬菜等进行烘烤烹调的加热烹调器。
利用电磁感应而在金属内部产生涡流电流,通过涡流电流损耗(铁损)而使金属自身直接发热的电磁感应加热(IH)方式,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使用金属锅具等的电磁烹调器和电饭煲等的烹调装置中。本申请人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电磁感应加热,曾先行研制出了可利用所谓的炭烤方式进行烘烤烹调的加热烹调器(参见日本特愿平6-238666号)。
上述的加热烹调器如图14所示,其构造为在电磁烹调器主体1的顶板2的上面,通过隔离柱4设置有隔热体5,在该隔热体5之上设置有平板状的金属发热体6。而且,对在缠绕在隔热部件5的侧壁部5a上的天线线圈8中感应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平滑后获得直流电压,并驱动冷却风扇7的电动机11。
利用配置在顶板2下面的工作线圈3产生的交流磁通,可在金属发热体6中产生涡流电流,利用该涡流电流的损耗,可使金属发热体6的表面温度上升到800℃左右。利用该金属发热体6放射出的热辐射线(红外线),便可以对放置在金属发热体6上方的被加热物进行烘烤烹调。而且,被加热物可以放置在设置在隔热部件5处的金属丝网上。
在上述的加热烹调过程中,通过使冷却风扇7提供的风从隔热部件5和顶板2之间流过的方式,可以提高处于高温状态的金属发热体6与顶板2之间的隔热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用热辐射线放射出的非常高的温度而使金属发热体6红热化,同时还可以抑制电磁烹调器主体的温度上升,从而可安全地进行所谓的炭烤形式的用放射热进行的烘烤烹调。
这种加热烹调器具有安装设置容易,易于清洁等的比烧炭更好的优点,而且在可连续高效地放射出所需要的热辐射线等方面,也比烧炭更好。在烧炭时,由于燃烧产生的炭灰,会堆积在其表面,从而使热辐射线的放射效率急剧下降,所以必须用扇子等将其扇去,这样就会使炭灰不断地由炭的表面上飞起。而在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时,红热化的金属发热体的表面会首先产生过氧化,所以即使连续使用了10个小时,仍可以连续高效的放射出热辐射线。
然而,如图14所示的这种原有的加热烹调器,仍难以避免由于由被加热物上滴落下的落下物,比如说肉汁和肉片等,会在金属发热体的表面上形成污垢,从而使热辐射线的放射效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存在有滴落下的包含有油脂成分的液体和固体,在与高温的金属发热体接触时,容易产生烟火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原来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工作线圈、金属发热体和隔热部件的形状、配置方式等进行了重新设置,从而可以减小由被加热物上滴落的落下物产生的不好影响的加热烹调器。
而且,本发明的其它目的还在于,使这种加热烹调器不仅可以用于烘烤烹调,而且可以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使它还可以利用原有的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即利用电磁感应发热方式,用金属锅具等进行加热烹调。
本发明的利用电磁感应的加热烹调器的第一种构成,它具有产生交流磁通用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工作线圈,同轴配置在前述工作线圈内侧的、用前述的工作线圈产生的交流磁通进行加热而放射出热辐射线的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配置在前述工作线圈和前述金属发热体之间的略呈筒状的隔热体。在这儿,“略呈筒状”的含义是,它可以是圆筒状,角筒状(剖面呈多角形的筒形),以及具有切割圆锥和角锥而形成的锥型体的筒状体。若在隔热体的上侧开口部处还配置有放置被加热物用的组件(比如说金属丝网等),在隔热体的下侧开口部处还配置有接受由被加热物上滴落下的落下物的接收器皿,则更好些。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由被加热物上滴落的落下物,可通过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的内部空间而直接落到接收器皿中。这样,由被加热物上滴落的落下物便不会与金属发热体相接触,从而不会产生前述的种种问题。而且,工作线圈不呈原来的电磁烹调器中的那种平面线圈状,而是缠绕成略呈筒状,即可以按夹着略呈筒状的隔热体的方式,使缠绕在其外侧的工作线圈与配置在其内侧的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配置的更为接近,从而可以使电磁感应加热的效率比过去更高。通过在工作线圈的外侧配置略呈筒状的磁性体的方式,还可以减少漏磁磁通,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同时,该磁性体还具有降低不需要的向外部辐射的功能。
而且,为了冷却工作线圈等,最好还设置有冷却隔热体外侧空间的组件。比如说,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冷却风扇配置在工作线圈和磁性体的周围,以将冷却空气送至工作线圈和磁性体处。
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最好由厚度在0.2~2.0毫米范围内的不锈钢板构成。不锈钢板具有热效率高、高温下的耐腐蚀性良好的优点。当用常规的高频变换器驱动工作线圈时,由于流过金属发热体的涡流电流会向表面集中,所以即使增大板厚,也不会使热效率改进多少。然而,从机械强度的角度考虑,使板厚在0.5~1.0毫米的范围内更好些。
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可以呈前述的圆筒状,角筒状,也可以是具有锥度的筒状,但为了能使放射热向放置有被加热物的上侧开口部汇集,使其呈具有上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下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更大一些的锥度的筒状体,则更好些。为了同一个目的,如果使用宽度较窄带板部件形成略呈筒状体,而且用多个其上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下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更大的锥型筒状体,沿上下方向配置而构成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则更好些。这时,形成为略呈筒状的带板部件,可以具有相同的大小,也可以使配置在下侧的具有较小的直径。
隔热体和金属发热体并不需要具有相同的锥型形状。比如说,从制造方便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使隔热体为圆筒状,并使配置在其内侧的金属发热体呈上述的锥型筒状。
具有上述构造的电磁感应加热型放射热加热烹调器,工作线圈最好是用铝制线材缠绕而成。与铜线线材相比,由于铝制线材在高温时会出现氧化腐蚀,所以可以提高工作线圈的耐热性。因此,可以使用价格比较低廉的隔热体,在工作线圈和金属发热体之间进行隔热。而且可使冷却工作线圈的冷却组件简单化。而且,为了提高工作线圈的绝缘性,最好是采用氧化膜铝制线材,或是用覆盖着玻璃纤维的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工作线圈。
本发明的利用电磁感应的加热烹调器的第二种构成,它具有产生交流磁通用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第一工作线圈,同轴配置在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内侧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感应线圈,配置在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和前述的感应线圈之间的略呈筒状的隔热体,配置在前述发热体的上侧开口部的、缠绕成平面涡旋状的、连接在前述感应线圈两端之间的第二工作线圈,以及配置在前述第二工作线圈上侧的顶板。
如果采用上述的构成,则供给至第一工作线圈的交流电力,可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传递到感应线圈。即第一工作线圈相当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而感应线圈相当于次级线圈。而且,通过向与感应线圈相联接的第二工作线圈供给交流电力,而使第二工作线圈产生交流磁通的方式,可以在设置在顶板上的金属锅具中产生涡流电流。这样,通过涡流电流损耗可使金属锅具的温度上升。通常可采用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的陶瓷板来作为顶板。
若具有可高频驱动第一工作线圈用的高频变换器则更好些。比如说,用30KHz左右的高频进行驱动,可比低频电力减少损失,并能高效率的将电力由第一工作线圈传递到感应线圈。
而且,如果第一工作线圈、感应线圈以及第二工作线圈,均是用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的,则更好些。与铜线材相比,由于铝制线材在高温时会出现氧化腐蚀,所以可以提高线圈的耐热性。因此,可以使冷却组件简化,并降低装置的成本。特别是由于铝制单线可以自己保持为适当的固定缠绕状态,所以可使组件保持构成简单,提高冷却效果,并且有助于使生产成本下降。当然,也可以不用单线,而是用多根线材,来缠绕工作线圈。为了提高线圈的绝缘性,最好是采用氧化膜铝制线材,或是采用覆盖着玻璃纤维的铝制线材。
而且,也可以使第一工作线圈、感应线圈是用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的,而使夹着顶板的、与金属锅具等相对设置的第二工作线圈,即通常作为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用的工作线圈,用绞合线(绝缘绞线)缠绕而形成。
本发明的利用电磁感应的加热烹调器的第三种构成,基本上与上述的第一种构成和第二种构成相同,只是它还可以交替使用金属锅具进行感应加热,和烘烤烹调。该第三种构成具有,产生交流磁通用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第一工作线圈,用于驱动前述第一工作线圈用的高频变换器,配置在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内侧的略呈筒状的隔热体,以及可相互更换的烘烤组件和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前述的烘烤组件包括,夹着前述隔热体的、与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同轴配置的、可用前述的第一工作线圈产生的交流磁通进行加热而放射出热辐射线的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和配置在前述隔热体的上侧开口部的放置被加热物用的组件。前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夹着前述隔热体的、与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同轴配置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感应线圈,配置在前述隔热体的上侧开口部的、缠绕成平面涡旋状的、连接在前述感应线圈两端之间的第二工作线圈,和配置在前述第二工作线圈上侧的顶板。
为了能容易地进行用金属发热体放射出的热辐射线进行的烘烤烹调,和用金属锅具等的感应加热之间的变换,最好是将用于金属锅具等的感应加热的感应线圈和第二工作线圈,与顶板形成为一体。这样,可以在取下顶板时,将感应线圈和第二工作线圈一起取下。类似的,最好将用于烘烤加热的放置被加热物的组件(比如说金属丝网等),与金属发热体构成为一体。比如说,按由放置被加热物的组件的周边部吊住金属发热体的上部的多个部位的方式,将两者固定在一起。这样,在取下放置被加热物的组件时,亦可以将金属发热体一起取下。因此,可以简单地更换进行热辐射加热时所必需的部件组件,和进行金属锅具等的电磁感应加热时所必需的部件组件。
图1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加热灶台的一个实例的斜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如图3所示的加热装置所使用的筒状磁性体的一个实例的斜视图。
图5为表示如图3所示的加热装置的一个变形实例的剖面图。
图6为表示如图3所示的加热装置的另一个变形实例的剖面图。
图7为表示如图3所示的加热装置的金属发热体(加热板)的一个变形实例的剖面图。
图8A为表示如图3所示的加热装置的金属发热体的另一个变形实例的平面图。
图8B为表示如图8A所示的金属发热体的剖面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12为如图11所示的加热装置的第二工作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平面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14为表示可用原有的电磁感应加热方式进行烘烤烹调的加热烹调器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适用于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加热灶台的一个实例已示出在图1中。在灶台11的下部设置有兼用作支柱的柜厨12,且在该柜厨12中装有由变换器电源、控制装置、冷却装置等构成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在柜厨12的前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电源的通、断和加热温度调节的操作面板13。在灶台11的中央部,是圆环状的装饰架框14和位于其内侧的金属丝网15。
该电磁感应加热灶台具有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方式使金属发热体产生热,并利用这一放射热加热被加热物、即食品的烘烤功能,并且具有可通过电磁感应加热金属锅具的功能。在如图1所示的用放射热进行烘烤烹调时构成方式中,中央的金属丝网15被用做可将被加热物设置在上的组件。在用电磁感应加热金属锅具时,可取下金属丝网15,而配置陶瓷材料制的顶板,并将金属锅具放置在其上。
下面首先说明用放射热进行烘烤烹调时的情况。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它配置有缠绕在圆筒状的准确的说为具有圆锥斜面状的锥度的圆筒状(下面称为“圆锥筒状”)的隔热体21的外侧的工作线圈22,和位于其内侧的同样呈圆锥筒状的金属发热体(下面称为“加热板”)23。隔热体21可采用陶瓷,或是硅酸铝类高性能的隔热材料制作。金属加热板23可以用厚度为0.5毫米左右的不锈钢板加工而成。在工作线圈22的外侧,配置有同样呈圆锥筒状的磁性体24。该磁性体24用高频响应电磁钢板制成。
具有上述构造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被收装在灶台25的下面。而且,圆锥筒状隔热体21的上侧开口面与灶台25大体在同一面上,在该上侧开口面设置有用于放置肉、鱼、蔬菜等的被加热物26的金属丝网27。在该隔热体21的上侧边缘部,形成为支持着金属丝网27周边的结构。也可以不使用金属丝网,而是用铁钎或竹钎来设置被加热物。在隔热体21的下侧开口部的下方,配置有接收由被加热物26上滴下的肉汁和肉沫等的接收器皿28。以可以取下清洗的方式安装的接收器皿,可以接受加热烹调过程中的滴水。
可用公知的变换器电源(未示出),在30KHz左右的频率下驱动工作线圈22,使产生的交流磁通通过加热板23,在加热板23产生涡流电流,利用涡流电流的损耗而使加热板23变得红热。这时,配置在工作线圈22外侧的圆锥筒状的磁性体24,可减小漏磁磁通,从而能高效率的加热加热板23。该磁性体24还具有降低不应向外部放出的辐射的功能。而且在磁性体中,还形成有可防止磁通饱和的气隙。
红热化的加热板23将放射出热辐射线(近红外线、中红外线、远红外线),通过将被加热物26放置在金属丝网27上,便可以用该热辐射线对被加热物26进行加热烹调。由被加热物26上滴下的肉汁等,可通过圆锥筒状的加热板23的内部空间掉落到接收器皿28中。这样,肉汁等便不会落在加热板23上,从而可以抑制烟火的产生,并可以高效率的辐射出热辐射线。
加热板23可达到800℃左右的高温,但由于隔热体21的作用,可以抑制其对工作线圈22和磁性体24的影响。而且还可设置有冷却隔热体21的外部空间的组件,具体地说,该组件可以是冷却工作线圈22和磁性体24用的送风扇29。若按一定间隔配置多个(2~4个)送风扇29,则更好些。
下面说明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与如图2所示的实施形式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工作线圈32和磁性体34的形状。其它的构成要素与如图2所示的实施形式中的相同。在该实施形式中,从制作容易的角度考虑,使磁性体34呈上侧开口部和下侧开口部的直径相等的圆筒形状(下面称为“圆筒状”),并由同样呈圆筒状的工作线圈32缠绕着。
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叠层高频响应电磁钢板可制成如图4所示的圆筒状磁性体34。其外径可为280毫米,厚为10毫米。在图4中,34a为防止磁通饱和用的气隙,它可为1.5毫米。工作线圈32可用绞合线(绝缘绞线)制成,共缠绕10圈。磁性体34和工作线圈32可用绝缘材料固定,使其呈一体化。
将上述的圆筒状的磁性体34和工作线圈32与前述的圆锥筒状的隔热体21和加热板23相组合,可形成如图3所示的构成形式,和加热板23的上部相比,其下部距工作线圈32的距离远些,这将使电磁感应加热的效率有所下降。然而,实验结果表明,它可对加热板23的整体进行足够的加热,在实用性方面不会产生任何问题。而且,由于加热板23与如图2所示的场合相同,亦呈圆锥筒状,所以可高效率地将加热板23放射出的热辐射线,汇集至设置在上侧开口部的金属丝网27处的被加热物26上。
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形式的一个变形实例,它与如图3所示的实施形式不同的地方在于,隔热体31和加热板33由圆筒形状,变为向下侧开口部徐徐变窄的形状。也就是说,加热板33不呈圆锥筒状,而是形成为呈抛物线状变化的曲面,这也可以高效率地将加热板33放射出的热辐射线,汇集至上侧开口部的中央附近。
用于工作线圈32的线材,也可以不用绞合线,而是采用铝制线材。具体地说就是,用与绞合线的外径相同的、直径为4毫米的氧化铝单股玻璃包覆线,缠绕成上述的工作线圈32。在过去,从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的角度考虑,采用了可良好的抑制自身发热并可使足够的电流流过的绞合线,然而现已确认,即使采用单股铝制线材,也不会出现自身发热的问题。而且与铜线相比,由于铝制线材在高温时会出现氧化腐蚀,所以可以提高工作线圈的耐热性,进而可获得使隔热和冷却的组件简单化的效果。
而且,当使用铝制单线时,由于它可以自己保持为适当固定的缠绕状态,所以不需要使用绞合线时需要使用的缠绕线固定框架。从而可使构成简单,生产成本下降,而且从冷却效果的角度看也是有利的。当然,也可以用两根或三根等根数比较少的线,来缠绕制成工作线圈。
图6示出了另一个变形实例,其隔热体41与磁性体34和工作线圈32形成为同样的圆筒形状。而且,加热板由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形状相同的部件43a-43d构成。各部件43a-43d均用带板材料形成为筒状,且形成为上侧开口面积比下侧开口面积大的圆锥筒状。这样,对构成加热板的各部件43a-43d加热,由其放射出的热辐射线可汇集到筒状隔热体41的上侧开口部。而且,多个部件43a-43d的大小可以不一样,可以使下侧部件的直径略小些。
图7示出了加热板的一个变形实例,该加热板53形成为圆锥筒状,且在其表面形成有波纹形的凹凸。这样,即使由于热膨胀、收缩产生变形,由波纹形状的朝上的表面放射出的热辐射线,仍可构成到达设置在上侧开口部的被加热物的热辐射线。而且,加热板还可以形成为在圆筒形状的表面上具有波纹的形状。
图8A和图8B为表示加热板的其它变形实例的平面图和侧剖面图。该加热板63形成为角筒状,即由在各侧面上形成有切开的向上倾斜的表面63a而构成。由这些向上倾斜的表面63a放射出热辐射线,可构成到达设置在上侧开口部的被加热物的热辐射线。而且在该实施形式中,与呈角筒状的加热板63相对应,也可以使隔热体、工作线圈、磁性体均形成为角筒状。
可以使略呈筒状的加热板放射出的热汇集至上侧开口部的加热板的形状、构成,并不仅限于上述的若干变形实例,还可以方便地获得多种变形实例。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一个剖面。在该实施形式中,在加热板73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最好为三个或四个)脚部73a。可以用比如说熔接方式,将这些脚部73a固装在加热板73上。在圆锥筒状的隔热体51的下部,形成有向内侧的倾斜角度比较大的部分51a,并且用该部分51a支持着加热板73的脚部73a。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高温的加热板73的主体部分与隔热体51不直接接触,所以可以降低对隔热体51的耐热性的要求。而且如图9所示,可使工作线圈42和磁性体44一体化,并设置支持磁性体44的支持台44a。
而且如图9所示,还可以配置有可由下方将风送到隔热体51和工作线圈42之间的间隙中的多个冷却用风扇39。通过采用这种冷却结构,可以在隔热体51和工作线圈42之间产生空气气流,从而可具有较高的隔热效果。而且,对工作线圈等的冷却机构,并不仅限于用冷却风扇进行风冷,也可以设置成可产生自然对流的诸如管道等的构造形式。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一个剖面。在该实施形式中,配置有夹着略呈筒状的隔热体71的、位于其外侧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工作线圈72,和位于其内侧的略呈筒状的加热板73。隔热体71可采用陶瓷等的高性能的隔热材料制作,其下方形成为前端较细的略呈筒状的形状,其上部形成为可放置金属丝网74的周边部的台阶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线圈72可以用直径为4毫米的氧化铝单股玻璃包覆线缠绕而成。由于铝制线材在高温时会出现氧化腐蚀,所以可以提高工作线圈的耐热性,进而可获得使隔热和冷却的组件简单化的效果。而且,当采用铝制单线时,由于它可以自己保持为适当固定的缠绕状态,所以不需要使用缠绕固定框架。这样,可进一步使构成简单,生产成本下降,而且从冷却效果的角度看也是有利的。加热板73亦可以用厚度为0.5毫米左右的不锈钢板加工而成。
与隔热体71相同,加热板73亦呈其下方形成为前端较细的略呈筒状的形状,而且通过设置在上部的四处的连接部73b,与金属丝网74的周边部相联接。也就是说,可使放置食品用的金属丝网74与加热板73呈一体化,在取下金属丝网74时,加热板73也一起取下了。而且,通过采用这种构成方式,可以使加热板73呈浮吊在隔热体71上的状态而支持在隔热体71上。在加热板73的下部的四处,设置有可使加热板73与隔热体71保持为均匀间隔的脚部73a。
而且,在隔热体71的下侧开口部的下方,配置有接收由放置在金属丝网74上的被加热物75上滴下的肉汁等的接收器皿76。以可以取下清洗的方式安装的接收器皿,可以接受加热烹调过程中的滴水。而且,最好还配置有可送入冷却工作线圈72等组件用的空气的送风扇。
可用公知的变换器电源77,在30KHz左右的频率下驱动工作线圈72,使产生的交流磁通通过加热板73。进而使加热板73产生涡流电流,并利用涡流电流的损耗而使加热板73变得红热。红热化的加热板73将放射出热辐射线(近红外线、中红外线、远红外线),通过将被加热物75放置在金属丝网74上的方式,便可以用该热辐射线对被加热物75进行加热烹调。由被加热物75上滴下的肉汁等,可通过略呈圆锥筒状的加热板73的内部空间直接掉落到接收器皿76中。
下面说明如图11所示的用电磁感应方式加热金属锅具等时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内部结构。该第五实施形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是将如图10所示的第四实施形式中的烘烤烹调用的加热板73和金属丝网74取下,并装上感应线圈81和第二工作线圈82,以及顶板83。感应线圈81呈与夹着隔热体71的第一工作线圈72同轴的方式配置。
第二工作线圈82如图12的平面图中所示,它被缠绕成平面涡旋状,且其缠绕的开始点(外周端部)和缠绕的结束点(内周端部),连接在感应线圈81的两端之间。在如图11所示的实例中,是用与第一工作线圈72相同的铝制单线,连续地缠绕出感应线圈81、第二工作线圈82以及两线圈的连接部。而且,可用夹具82a将第二工作线圈82安装在顶板83的下面。可使顶板83、第二工作线圈82和感应线圈81呈一体化,并作为一个组件相对于加热装置安装,或是由加热装置上取下。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式。在该实施形式中,感应线圈81和第一工作线圈72采用相同的铝制单线缠绕而成,而第二工作线圈82’采用适用于高频驱动的绞合线(绝缘绞线)缠绕而成,两个线圈81、82’通过适当的线材85相联接。在该实施形式中,在第二工作线圈82’的下侧,配置有磁性板86,并通过耐热强化塑料制的安装框架87,将第二工作线圈82’和磁性板86固定在顶板83的下面。磁性板可以减小第二工作线圈82’下侧的漏磁磁通,从而可获得更高的效率。如果按预定的角度间隔配置数个扇形板,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的第四和第五实施形式中,当用公知的变换器电源77,在30KHz左右的频率下驱动第一工作线圈72时,可在夹着隔热体71的与第一工作线圈72同轴配置的感应线圈81中,感应产生出交流电流。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以第一工作线圈72为初级侧,以感应线圈81为次级侧的变压器,传递高频电力,向与次级侧相联接的第二工作线圈82(82’)供给电力。用第二工作线圈82(82’)产生的交流磁通,在放置在顶板83上的金属锅具84的底部产生涡流电流。这样,便可以通过涡流电流损耗产生的热量加热金属锅具84。
通过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型加热烹调器,由于具有在略呈筒状的隔热体的周围配置的工作线圈,和配置在隔热体内侧的略呈筒状的加热板的结构构成,所以由放置在上侧开口部的被加热物上滴落下的肉汁等,可以通过加热板的内部空间落在设置在下侧开口部的接收器皿中。这样,便不会产生由于肉汁等滴落在加热板上,而产生烟火,进而使热辐射效率下降等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不仅可以使空气调节设备简单,节省电力,而且还可以保持良好的加热烹调环境。
而且,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还可以使容易遗落的构成部件,呈为一体化构成的组件部件,从而可以对使金属发热体红热化而进行的烘烤烹调,和利用电磁感应进行的加热烹调,进行简单的更换。

Claims (22)

1.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的加热烹调器,它具有:
产生交流磁通用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工作线圈;
同轴配置在前述工作线圈内侧的、用前述的工作线圈产生的交流磁通进行加热而放射出热辐射线的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
配置在前述的工作线圈和前述的金属发热体之间的略呈筒状的隔热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它还包括:
配置在前述隔热体上侧开口部的放置被加热物用的组件;
配置在前述隔热体下侧开口部的、接受由被加热物上滴落的落下物的接收器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它还包括:
配置在前述工作线圈的外侧的略呈筒状的磁性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它还包括:
冷却前述隔热体的外侧空间用的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金属发热体由厚度在0.2~2.0毫米范围内的不锈钢板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金属发热体具有使放射热向上侧开口部汇集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金属发热体的形状为其上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其下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金属发热体,由形成为略呈筒状的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带板部件而形成,而且各形成为略呈筒状的带板部件的上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其下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它还包括:
用于驱动前述工作线圈用的高频变换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工作线圈由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工作线圈由具有氧化膜的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工作线圈由覆盖着玻璃纤维的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
13.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的加热烹调器,它具有:
产生交流磁通用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第一工作线圈;
同轴配置在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内侧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感应线圈;
配置在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和前述的感应线圈之间的略呈筒状的隔热体;
配置在前述隔热体的上侧开口部的、缠绕成平面涡旋状的、连接在前述感应线圈两端之间的第二工作线圈;
配置在前述第二工作线圈上侧的顶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它还包括:
配置在前述工作线圈的外侧的略呈筒状的磁性体。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它还包括:
用于驱动前述第1工作线圈用的高频变换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第一工作线圈、感应线圈以及第二工作线圈,均是用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的。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第一工作线圈、感应线圈以及第二工作线圈,均是用具有氧化膜的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的。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第一工作线圈、感应线圈以及第二工作线圈,均是用覆盖着玻璃纤维的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的。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第一工作线圈、感应线圈是用铝制线材缠绕而形成的,而第二工作线圈是用绞合线缠绕而形成的。
20.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的加热烹调器,它具有:
产生交流磁通用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第一工作线圈;
用于驱动前述工作线圈用的高频变换器;
配置在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内侧的略呈筒状的隔热体;
可相互更换的烘烤组件和电磁感应加热组件;
前述的烘烤组件包括
夹着前述隔热体的、与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同轴配置的、可用前述的第一工作线圈产生的交流磁通进行加热而放射出热辐射线的略呈筒状的金属发热体:
和配置在前述隔热体的上侧开口部的放置被加热物用的组件;
前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
夹着前述隔热体的、与前述第一工作线圈同轴配置的缠绕成略呈筒状的感应线圈;
配置在前述隔热体的上侧开口部的、缠绕成平面涡旋状的、连接在前述感应线圈两端之间的第二工作线圈;
和配置在前述第二工作线圈上侧的顶板。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感应线圈和第二工作线圈,与前述的顶板构成为一体。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金属发热体与前述的放置被加热物的组件构成为一体。
CN97110596A 1996-04-24 1997-04-24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Pending CN11708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290696 1996-04-24
JP102906/96 1996-04-24
JP235115/96 1996-09-05
JP8235115A JP3016732B2 (ja) 1996-04-24 1996-09-05 電磁誘導加熱による熱放射加熱調理器
JP37765/97 1997-02-21
JP9037765A JPH10234588A (ja) 1997-02-21 1997-02-21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47A true CN1170847A (zh) 1998-01-21

Family

ID=27289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0596A Pending CN1170847A (zh) 1996-04-24 1997-04-24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821507A (zh)
EP (1) EP0804051A3 (zh)
KR (1) KR100440707B1 (zh)
CN (1) CN1170847A (zh)
TW (2) TW34985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454A (zh) * 2010-10-27 2011-02-16 吴成武 电磁感应转换装置
CN103919477A (zh) * 2014-04-30 2014-07-16 吴雅君 一种无烟烧烤装置
CN104138223A (zh) * 2013-05-06 2014-11-12 迪珀电磁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抑制烧焦的感应加热油炸锅
CN104433827A (zh) * 2013-09-17 2015-03-25 田光亮 基于电磁涡流效应的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104869678A (zh) * 2013-12-17 2015-08-26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感应灶台适配器
US9247588B2 (en) 2006-03-23 2016-01-26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 identification
CN109892957A (zh) * 2019-03-25 2019-06-18 东莞市格尚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子锅
CN111374528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113455924A (zh) * 2021-06-09 2021-10-01 深圳市德龙电器有限公司 电烤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8032A (en) * 1998-08-07 2000-06-20 Bmg Holdings, Llc Hot water beverage maker with voltage transformer type water heating unit
US6433313B1 (en) 2000-02-15 2002-08-13 Vestur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ed food delivery
US6384387B1 (en) 2000-02-15 2002-05-07 Vestur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ed food delivery
US7342202B2 (en) * 2004-03-17 2008-03-11 Fire Stone Home Products, Llc Electric grill
US20060005548A1 (en) * 2004-07-08 2006-01-12 Keith Ruckstuhl Countertop thermoelectric assembly
DE202004017817U1 (de) * 2004-11-17 2005-02-10 Wedermann, Andre Vorrichtung zum schonenden Garen von Gargut
GB2425447B (en) * 2005-04-21 2008-09-10 Lmk Thermosafe Ltd Heating apparatus
US11245287B2 (en) 2006-03-23 2022-02-08 Philips Ip Ventures B.V. Inductive power supply with device identification
US7989986B2 (en) 2006-03-23 2011-08-02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Inductive power supply with device identification
US7968823B2 (en) * 2006-06-07 2011-06-28 Engineered Glass Products, Llc Wireless inductive coupling assembly for a heated glass panel
US8573117B2 (en) * 2007-09-10 2013-11-05 Cfa Properties, Inc. Charbroiler and method of charbroiling
KR100861869B1 (ko) 2007-11-12 2008-10-06 정원식 인덕션 히팅코일을 이용한 튀김기
US20100044367A1 (en) * 2008-08-21 2010-02-25 Lg Electronics Inc.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KR101821904B1 (ko) 2010-04-08 2018-01-24 액세스 비지니스 그룹 인터내셔날 엘엘씨 Pos 유도성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10215089A1 (en) * 2010-09-08 2011-09-08 Bernardo Alberto Garza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ir Heater System with Moving Heating Element And Methods
IT1403263B1 (it) * 2010-12-16 2013-10-17 Tesi Srl Dispositivo per il riscaldamento localizzato di parti di tubi metallici rivestiti e di parti del loro rivestimento protettivo
WO2012085944A1 (en) * 2010-12-21 2012-06-28 Sanandan Sudhir Cooking apparatus
US11297981B2 (en) 2010-12-21 2022-04-12 Sanandan Sudhir Multifunctional food processor
US9131536B2 (en) 2011-02-14 2015-09-08 Bernard Fryshman Induction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9084299B2 (en) * 2012-02-14 2015-07-14 Bernard Fryshman Induction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9888530B2 (en) 2011-02-14 2018-02-06 Bernard Fryshman Induction cooking apparatus and induction cookware
JP5823022B2 (ja) * 2012-03-22 2015-1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4707300U (zh) * 2012-08-29 2015-10-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4510324A (zh) * 2013-09-29 2015-04-15 李灿荣 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
EP2893854B1 (en) * 2014-01-10 2016-11-30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Induction cooker
ES2573125B1 (es) 2014-12-04 2017-03-24 Bsh Electrodomésticos España, S.A. Dispositivo de campo de cocción por inducción con unidad de calentamiento
JP2016131062A (ja) * 2015-01-13 2016-07-2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7100571A1 (en) * 2015-12-11 2017-06-15 Dri-Steem Corporation Induction steam humidifier with replaceable canister
US10105069B2 (en) 2016-04-20 2018-10-23 Bernard Fryshman Induction heating applications
WO2017209704A1 (en) * 2016-05-30 2017-12-07 Food Passion Co., Ltd. Induction stove
US10827878B2 (en) * 2016-10-25 2020-11-10 Gmg Products, Llc. Pizza oven accessory for barbecue grill
US11665790B2 (en) * 2016-12-22 2023-05-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duction burner element having a plurality of single piece frames
KR101880043B1 (ko) * 2017-04-11 2018-07-19 주식회사 팔 인덕션 방식 고속 구이장치
US10328249B2 (en) 2017-05-02 2019-06-25 Bernard Fryshman Applications using induction
CN107433427A (zh) * 2017-07-21 2017-12-05 深圳市金宝盈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用容器的制作方法及容器
CN107928442B (zh) * 2017-12-14 2021-05-18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放电等离子体辅助燃烧节能环保烤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75437A (en) * 1931-01-28 1934-10-02 Ugine Infra Induction heated furnace
US1997741A (en) * 1933-05-02 1935-04-16 Ajax Electrothermic Corp Muffle inductor electric furnace
US2352332A (en) * 1942-07-31 1944-06-27 Smith Corp A O Induction heating
NL253526A (zh) * 1959-08-14
US4503305A (en) * 1979-12-17 1985-03-05 Virgin George C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ir heater
GB8708618D0 (en) * 1987-04-10 1987-05-13 Ici Plc Production process
US5053593A (en) * 1989-01-23 1991-10-01 Nikko Corporation Ltd.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er
US4910372A (en) * 1989-04-04 1990-03-20 Vukich Beth B Induction based food warming and serving table
JPH05217665A (ja) * 1992-02-05 199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6283263A (ja) * 1993-03-30 1994-10-07 Hitachi Home Tec Ltd 電磁調理器
JP2937768B2 (ja) * 1994-10-03 1999-08-23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高周波電磁調理器
FR2726149B1 (fr) * 1994-10-21 1996-12-27 Seb Sa Appareil electrique de cuisson pour griller des aliment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7588B2 (en) 2006-03-23 2016-01-26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 identification
US10312732B2 (en) 2006-03-23 2019-06-04 Philips Ip Ventures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 identification
CN103002613B (zh) * 2006-03-23 2016-05-25 捷通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食物准备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77454A (zh) * 2010-10-27 2011-02-16 吴成武 电磁感应转换装置
CN104138223A (zh) * 2013-05-06 2014-11-12 迪珀电磁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抑制烧焦的感应加热油炸锅
CN104433827A (zh) * 2013-09-17 2015-03-25 田光亮 基于电磁涡流效应的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104869678A (zh) * 2013-12-17 2015-08-26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感应灶台适配器
CN103919477B (zh) * 2014-04-30 2016-08-24 吴雅君 一种无烟烧烤装置
CN103919477A (zh) * 2014-04-30 2014-07-16 吴雅君 一种无烟烧烤装置
CN111374528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109892957A (zh) * 2019-03-25 2019-06-18 东莞市格尚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子锅
CN109892957B (zh) * 2019-03-25 2023-12-12 河北三厦厨具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子锅
CN113455924A (zh) * 2021-06-09 2021-10-01 深圳市德龙电器有限公司 电烤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04051A2 (en) 1997-10-29
KR970073225A (ko) 1997-11-07
KR100440707B1 (ko) 2004-10-14
TW349859B (en) 1999-01-11
US5821507A (en) 1998-10-13
EP0804051A3 (en) 1998-04-22
TW385621B (en) 2000-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847A (zh)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US3346720A (en) Infrared surface heating unit with corrugated ribbon-shaped filament
US4410793A (en) Electric hotplate
CN1615051A (zh) 红外射线灯及采用它的加热装置、加热元件制造方法及红外射线灯制造方法
CN106923685B (zh)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4033143U (zh) 一种电烤炉
CN111656863A (zh) 用于炉顶部的感应加热器
JP3016732B2 (ja) 電磁誘導加熱による熱放射加熱調理器
EP0565186A2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CN205322072U (zh) 烹饪器具和内锅
US5310979A (en) Microwave ovens with infrared rays heating units
CN102920310A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锅具及立体加热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9181716U (zh) 一种多绕组矩形电磁加热线圈盘
CN218071846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84303Y (zh) 一种电加热盘
CN213686945U (zh) 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炉
CN111656864A (zh) 用于炉顶部的感应加热器
CN115211716B (zh) 蒸烤设备
CN217118179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3605772U (zh) 一种双热源炒菜设备
JPH10234588A (ja)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
CN219720441U (zh) 一种电器线路固定托盘总成
CN217584560U (zh) 双线盘电磁炉
KR101726228B1 (ko) 전기튀김기용 탄소섬유 히터유닛
KR101371024B1 (ko) 전기 쿡탑 발열체 유니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