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4048A - 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4048A
CN117084048A CN202310565213.8A CN202310565213A CN117084048A CN 117084048 A CN117084048 A CN 117084048A CN 202310565213 A CN202310565213 A CN 202310565213A CN 117084048 A CN117084048 A CN 117084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ivided
fan cover
edge portion
harv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52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中拓希
松下博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84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4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在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设置有冷却风扇和风扇罩的收割机中,容易进行冷却风扇的维护作业。风扇罩被分割为包括形成冷却风扇(27)所在的风扇开口(31)的机体前后方向一侧部分(31r)的第一缘部(37a)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和包括形成风扇开口(31)的机体前后方向另一侧部分(31f)的第二缘部(37b)的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第一分割风扇罩(30A)为树脂制,第二分割风扇罩(30B)为钣金制。

Description

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了具有发动机的动力部的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上述的收割机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收割机(联合收割机)那样,动力部具有: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其设置于比发动机靠机体机宽外侧的位置;冷却风扇,其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并向散热器导入冷却风;以及风扇罩,其设置于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并具有冷却风扇所在位置的风扇开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16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收割机中,在进行冷却风扇的清扫等维护作业时,如果风扇罩难以处理,例如难以卸下风扇罩等,那么维护作业的工作量将会增加。
本发明在于提供容易进行冷却风扇的维护作业的收割机。
本发明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动力部,
所述动力部具有: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设置在比所述发动机靠机体机宽外侧的位置;冷却风扇,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向所述散热器导入冷却风;以及风扇罩,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具有所述冷却风扇所在的圆形形状的风扇开口,
所述风扇罩被分割成包括第一缘部的第一分割风扇罩和包括第二缘部的第二分割风扇罩,所述第一缘部形成所述风扇开口的机体前后方向的一侧部分,所述第二缘部形成所述风扇开口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另一侧部分,
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为树脂制,
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为钣金制。
根据本结构,通过钣金制的第二分割风扇罩使风扇罩不易发生热变形等变形,并且能够通过树脂制的第一分割风扇罩使风扇罩变轻而容易处置,因此,为了清扫冷却风扇而容易卸下风扇罩,容易进行冷却风扇的维护作业。
在发明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具备在沿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以所述旋转轴芯为中心的放射状排列的多个肋。
根据本结构,第一分割风扇罩通过多个肋而被加强,不易发生热变形等变形,因此能够使风扇罩具备刚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沿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的面积大于沿所述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的面积。
根据本结构,由于风扇罩的树脂制的部分的面积大于钣金制的部分的面积,因此,风扇罩更轻,容易处置风扇罩。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支承于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支承于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
根据本结构,能够保持第一分割风扇罩支承于散热器,并卸下第二分割风扇罩,因此,能够轻松地卸下第二分割风扇罩,而无需费心保持第一分割风扇罩不脱落。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风扇罩在沿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边形形状,
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包括:所述第一缘部;第一上边部,其从所述第一缘部的上端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风扇罩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另一侧的缘部;第一下边部,从所述第一缘部的下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风扇罩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另一侧的缘部,并且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形成为包含所述四边形形状的角部的U字形状,
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包括所述第二缘部、与所述第一上边部相向的第二上边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下边部相向的第二下边部,
通过利用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填充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的所述第一上边部与所述第一下边部之间的区域,从而由所述第一缘部和所述第二缘部构成所述风扇开口。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第二分割风扇罩填充第一分割风扇罩的第一上边部与第一下边部之间的区域,从而能够由第一分割风扇罩和第二分割风扇罩组合来构成风扇罩,因此容易组装风扇罩。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具备:驾驶部;收割部,收割立种于农场的作物;脱粒部,对由所述收割部收割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以及贮存部,贮存由所述脱粒部得到的脱谷粒,
在所述驾驶部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动力部,
所述贮存部设置于所述驾驶部的后方,并且以在所述贮存部的后部以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状态设置的纵轴芯为摆动支点,在位于所述驾驶部的后方的作业用的关闭位置和向行驶机体的机宽外侧伸出的维护用的打开位置之间能够摆动地被支承,
所述第一缘部形成所述风扇开口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后侧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缘部形成所述风扇开口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前侧部分,
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能够在使所述贮存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朝向机体后方抽出。
根据本结构,使贮存部处于打开位置从而在驾驶部的后方确保作业空间,由于在该作业空间中能够将第一分割风扇罩从动力部抽出,进而由于第一分割风扇罩为树脂制且轻,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分割风扇罩从动力部抽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动力部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动力部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散热器、风扇罩以及冷却风扇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散热器、风扇罩以及冷却风扇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从与散热器侧相反的一侧观察风扇罩时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分割风扇罩和第二分割风扇罩处于分离的状态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其他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脱粒部
7驾驶部
9收割部
20动力部
21发动机
23散热器
27冷却风扇
30风扇罩
30A第一分割风扇罩
30B第二分割风扇罩
31风扇开口
31r风扇开口的机体后方侧部分(机体前后方向一侧部分)
31f风扇开口的机体前方侧部分(机体前后方向另一侧部分)
37a第一缘部
37b第二缘部
40肋
70上端部
71缘部
72第一上边部
73下端部
74第一下边部
75第二上边部
76第二下边部
Y纵轴芯
Z旋转轴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收割机的一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以稻子、麦子等作物为收割对象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V在机体框架1的下部装备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2,将收割输送部3能够升降摆动地连结于该行驶机体V的前部,其中,收割输送部3收割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的立种谷秆并朝向后方输送。而且,行驶机体V在机体框架1上具备:脱粒部4,其对从收割输送部3输送来的作为作物的割取谷秆进行处置处理,并且将通过该处置处理而得到的脱粒处理物分选为谷粒和废弃秸秆;作为贮存部的谷粒舱5,贮存由脱粒部4得到的谷粒;谷粒排出装置6,用于将贮存于谷粒舱5的谷粒向机外排出;以及驾驶部7,其供操纵者搭乘而进行驾驶操作等。该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将立种谷秆的根部切断而割取,将割取到的割取谷秆的全部投入到脱粒部4的全秆投入型。
驾驶部7位于机体前部右侧,驾驶部7的后方装备有谷粒舱5。进而,在脱粒部4位于左侧,谷粒舱5位于右侧的状态下,脱粒部4和谷粒舱5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被配备。而且,在驾驶部7的下部设置有具有驱动用的发动机21的动力部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机体的前后方向进行定义时,沿着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在对机体的左右方向进行定义时,在从机体行进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定义左右。即,在图1、2中由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前侧,在图1、2中由附图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后侧。在图2中由附图标记(L)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左侧,在图2中由附图标记(R)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右侧。因此,机体左右方向对应于机体宽度方向。
收割输送部3具有:收割部9,其伴随着机体行驶而割取立种谷秆;以及供料器10,其将由收割部9割取的割取谷秆朝向机体后部侧的脱粒部4输送。通过架设于机体框架1与供料器10的割取升降用的液压缸(未图示)进行伸缩动作,从而将收割输送部3支承为绕位于供料器10的后端部的横轴芯升降摆动自如。
收割部9具备:作为框体的割取框架12,对收割部9整体进行支承;左右一对分禾器13,对成为割取对象的立种谷秆和非割取对象的立种谷秆进行分禾;旋转轮14,将收割对象的立种谷秆朝向后方拨入;理发剪形的收割刀15,将作为收割对象的立种谷秆的根茎部侧切断而割取;以及螺旋输送器16,将切断后的割取谷秆向左右方向的中间侧机宽输送并汇集而朝向后方送出。
谷粒舱5经由配备于谷粒舱5的后部的连接箱17支承于机体框架1。在连接箱17连接有谷粒排出装置6。连接箱17位于与谷粒排出装置6的立式螺旋搬送部6a中的螺旋轴芯相同的轴芯上,能够以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纵轴芯Y为摆动支点摆动的状态支承于机体框架1。谷粒舱5能够以纵轴芯Y为摆动支点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摆动的状态支承于机体框架1,其中,关闭位置是沿着机体前后方向位于驾驶部7的后方的作业用的位置,打开位置是向行驶机体的机宽外侧伸出的维护用的位置。
〔动力部〕
如图1、2所示,动力部20设置于驾驶部7的下部。如图3、4所示,动力部20具备由安装有驾驶座位8的座位支承台22形成的发动机室23。座位支承台22具有安装有驾驶座位8的顶板部22a、和从顶板部22a的前部向下延伸并从前方覆盖发动机21的前壁部(未图示)。
如图1、2、3、4所示,在发动机室23设置有发动机21。发动机21以曲轴(未图示)沿着机体宽度方向的状态设置。在比发动机21靠机体机宽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25。散热器25被竖直设置于机体框架1的支承框26支承。在散热器25与发动机21之间设置有冷却风扇27、以及风扇罩30。风扇罩30支承于散热器25。在相对于散热器25位于与发动机21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设置有冷却向发动机21供给的燃烧用空气的中间冷却器28以及空调用电容器组件(未图示)。在比散热器25靠机体机宽外侧设置有防尘箱29。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删除了散热器25,在图3中删除了冷却风扇27。
如图3、4、5、6所示,冷却风扇27以位于风扇罩30所具备的风扇开口31(参照图7)的状态被发动机21的支承部21a支承为能够旋转。冷却风扇27构成为,经由卷绕于冷却风扇27的带轮部和发动机21的输出带轮21b的环形转动带21c被发动机21驱动,将发动机室23的外部气体经由防尘箱29所具备的带上下三级的除尘构件的吸气开口部29a(参照图1)吸引到发动机室23的内部而产生冷却风,将产生的冷却风导入散热器25。
防尘箱29经由在防尘箱29的后部所具备的铰链部29b(参照图1、3)被支承框26支承。防尘箱29以铰链部29b的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开闭轴芯为摆动支点,以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能够摆动的状态支承于支承框26,其中,关闭状态是从机体机宽外侧覆盖发动机室23的状态,打开状态是解除发动机室23的覆盖的状态。
〔风扇罩〕
如图3、4、5、6所示,风扇罩30构成为,在具有冷却风扇27所在的圆形形状的风扇开口31(参照图7)的状态下,设置于发动机21和散热器25之间,并支承于散热器25。
如图7、8所示,形成风扇罩30的风扇开口31的缘部37被分割为形成风扇开口31的机体后方侧部分31r的第一缘部37a、以及形成风扇开口31的机体前方侧部分31f的第二缘部37b。风扇罩30被分割为包括第一缘部37a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以及包括第二缘部37b的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第一分割风扇罩30A通过树脂材料成形而被制作,所谓的树脂制。第二分割风扇罩30B通过钣金成形而被制作,所谓的钣金制。在风扇罩30中,由钣金制的第二分割风扇罩30B具备不易产生因热等引起的变形的特点,由树脂制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具备重量较轻的特点。
如图7、8所示,第一分割风扇罩30A具备在沿着冷却风扇27的旋转轴芯Z的方向观察时以旋转轴芯Z为中心的放射状排列的多个肋40。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由多个肋40加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肋40设置于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与散热器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但肋40能够设置于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散热器侧的侧面。
如图7、8所示,风扇罩30构成为,沿着旋转轴芯Z的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面积大于沿着旋转轴芯Z的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的面积。
如图7所示,风扇罩30在沿着旋转轴芯Z的方向上形成为四边形形状。如图8所示,第一分割风扇罩30A除了包括第一缘部37a以外,还包括从第一缘部37a的上端部70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至风扇罩的机体前方侧的缘部71的第一上边部72、和从第一缘部37a的下端部73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至风扇罩30的机体前方侧的缘部71的第一下边部74,并且形成为包括四边形形状的角部的U字形状。
如图7、8所示,第二分割风扇罩30B构成为除了包括第二缘部37b以外,还包括与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第一上边部72相对的第二上边部75、和与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第一下边部74相对的第二下边部76,通过利用第二分割风扇罩30B填充第一分割风扇罩30A中的第一上边部72与第一下边部74之间的区域,从而由第一缘部37a和第二缘部37b构成风扇开口31。通过在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第一上边部72与第一下边部74之间的区域填充第二分割风扇罩30B,能够将第一分割风扇罩30A与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组合而构成风扇罩30。
图7是从与散热器侧相反的一侧沿着旋转轴芯Z的方向观察风扇罩30时的侧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6、7所示,风扇罩30在沿着旋转轴芯Z的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边形形状。在风扇罩30配备有具有圆形形状的风扇开口31的纵板部32。纵板部32在沿着旋转轴芯Z的方向上形成为四边形形状。上壁板部33从纵板部32的上侧横边部32a向机体右机宽外侧斜上方地朝向散热器25延伸。下壁板部34从纵板部32的下侧横边部32b向机体右机宽外侧斜下方地朝向散热器25延伸。前壁板部35从板部32的侧纵边部32c向机体右机宽外侧斜前方地朝向散热器25延伸。后壁板部36从纵板部32的后侧纵边部32d向机体右机宽外侧向斜后方地朝向散热器25延伸。风扇罩30构成为上壁板部33与下壁板部34的间隔、前壁板部35与后壁板部36的间隔分别越朝向散热器侧越宽的散热器侧扩展的喇叭状。在上壁板部33、下壁板部34、前壁板部35以及后壁板部36各自的散热器侧的端部设置有与散热器25相向的凸缘部33a、34a、35a、36a。
在第一分割风扇罩30A中包括纵板部32中的位于第一缘部37a的周围的部分32e、上壁板部33、下壁板部34、后壁板部36、前壁板部35的下部35b。上壁板部33的机体前方侧部分包含在第一上边部72,下壁板部34的机体前方侧部分包含在第一下边部74。
在第二分割风扇罩30B中包括纵板部32中的位于第二缘部37b的周围的部分32f、前壁板部35中的上部35c。
风扇罩30向散热器25的支承是通过将第一分割风扇罩30A支承于散热器25,将第二分割风扇罩30B支承于第一分割风扇罩30A来进行的。
具体而言,如图7、8所示,在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外周部的四处角部设置有安装部41。如图5、6、7所示,四处的安装部41分别具有连结孔41a,通过使从与散热器侧相反的一侧穿过连结孔41a的连结螺栓42与散热器25所具备的支承部25a卡合而与散热器25连结,将第一分割风扇罩30A支承于散热器25。
如图8所示,在第一分割风扇罩30A具备埋设于第一缘部37a的上端部70的螺纹孔构件49、穿设于第一缘部37a的下端部73的连结孔39、分别设置于第一上边部72的与上端部70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及第一下边部74的与下端部73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螺纹孔构件50。螺纹孔构件49的螺纹孔在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开口。螺纹孔构件50在沿着机体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开口。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的第二缘部37b的上端部43具有连结孔43a,通过使从机体前方侧穿过连结孔43a的连结螺栓47与螺纹孔构件49螺合,而与第一缘部37a的上端部70连结。第二分割风扇罩30B中的第二缘部37b的下端部44具有通过熔接而安装于下端部44的连结螺栓45,连结螺栓45插通于第一缘部37a的连结孔39并被螺纹孔构件51紧固,由此与第一缘部37a的下端部73连结。设置于前壁板部35的凸缘部35a中的位于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的凸缘部分具有分别设置于该凸缘部分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的连结孔46,穿过上端部的连结孔46的连结螺栓52卡合于第一上边部72的螺纹孔构件50,穿过下端部的连结孔46的连结螺栓52卡合于第一下边部74的螺纹孔构件50,从而连结于第一上边部72和第一下边部74。
如图5、7所示,在风扇罩30的凸缘部33a、凸缘部34a、凸缘部35a、凸缘部36a各自与散热器25之间设置有从凸缘部33a、凸缘部34a、凸缘部35a、凸缘部36a分别朝向散热器25突出设置的突条的肋53、以及通过肋53向散热器25按压的密封构件54。在风扇罩30的凸缘部35a与散热器25之间设置有从凸缘部35a朝向散热器25突出设置的突条的肋53、以及被肋53按压于散热器25的密封构件54。风扇罩30与散热器25之间由肋53和密封构件54密封。
在进行冷却风扇27的清扫、检查等维护的情况下,至少能够将第一分割风扇罩30A从发动机室23抽出。
即,将谷粒舱5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从而在动力部20的后方确保作业空间。将工具等从能够开闭地设置于座位支承台22的前壁部的作业开口55(参照图4)插入发动机室23,卸下连结螺栓47以及连结螺栓52,从动力部20的后方的作业空间经由发动机室23的机体后方朝向开口24(参照图3)将工具等插入发动机室23,卸下螺纹孔构件51,将第二分割风扇罩30B从第一分割风扇罩30A卸下。接着,从座位支承台22的作业开口55卸下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四处连结螺栓42中的机体前方侧的两处的连结螺栓42,从动力部20的后方的作业空间经由发动机室23的机体后方朝向开口24将工具等插入发动机室23,卸下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四处的连结螺栓42中的机体后方侧的两处的连结螺栓42,从而能够将第一分割风扇罩30A从散热器25卸下并经由发动机室23的机体后方朝向开口24从发动机室23向动力部20的后方抽出。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形成风扇开口31的机体后方侧部分的缘部设定为第一缘部37a并且将包括该第一缘部37a的分割风扇罩设为树脂制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将形成风扇开口31的机体前方侧部分31f的缘部设定为第二缘部37b并且将包括该第二缘部37b的分割风扇罩设为钣金制的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将形成风扇开口31的机体前方侧部分31f的部分设定为第一缘部并且将包括该第一缘部的分割风扇罩形成为树脂制的第一分割风扇罩,将形成风扇开口31的机体后方侧部分31r的缘部设定为第二缘部并且将包括该第二缘部的分割风扇罩形成为钣金制的第二分割风扇罩。
(2)图9是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风扇罩30的侧视图。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风扇罩30由在通过冷却风扇27的旋转轴芯Z的状态下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分割部位60分割为树脂制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和钣金制的第二分割风扇罩30B。沿着旋转轴芯Z的方向上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面积与沿着旋转轴芯Z的方向上的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的面积相同。
(3)图10是第二其他实施方式的风扇罩30的侧视图。第二其他实施方式的风扇罩30由在通过冷却风扇27的旋转轴芯Z的状态下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分割部位60分割为树脂制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和钣金制的第二分割风扇罩30B,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由在通过冷却风扇27的旋转轴芯Z的状态下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分割部位61分割为上侧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1、和下侧的第一分割风扇罩30A2。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肋40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设置肋40。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分割风扇罩30A支承于散热器25,第二分割风扇罩30B支承于第一分割风扇罩30A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第二分割风扇罩30B支承于散热器25,第一分割风扇罩30A支承于第二分割风扇罩30B、或者也可以第一分割风扇罩30A以及第二分割风扇罩30B分别支承于散热器25。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谷粒舱作为贮存部的例子,但作为贮存部,也可以采用装袋料斗。
工业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自脱型联合收割机,另外,也能够应用于以稻子、麦子、玉米、胡萝卜属等各种作物作为收割对象的收割机。

Claims (6)

1.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动力部,
所述动力部具有: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设置在比所述发动机靠机体机宽外侧的位置;冷却风扇,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并向所述散热器导入冷却风;以及风扇罩,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并具有所述冷却风扇所在的圆形形状的风扇开口,
所述风扇罩被分割成包括第一缘部的第一分割风扇罩和包括第二缘部的第二分割风扇罩,所述第一缘部形成所述风扇开口的机体前后方向的一侧部分,所述第二缘部形成所述风扇开口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另一侧部分,
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为树脂制,
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为钣金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具备在沿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以所述旋转轴芯为中心的放射状排列的多个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的面积大于沿所述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支承于所述散热器,
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支承于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罩在沿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边形形状,
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包括:所述第一缘部;第一上边部,从所述第一缘部的上端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风扇罩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另一侧的缘部;第一下边部,从所述第一缘部的下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风扇罩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另一侧的缘部,
并且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形成为包含所述四边形形状的角部的U字形状,
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包括:所述第二缘部、与所述第一上边部相向的第二上边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下边部相向的第二下边部,
通过利用所述第二分割风扇罩填充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的所述第一上边部与所述第一下边部之间的区域,从而由所述第一缘部和所述第二缘部构成所述风扇开口。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驾驶部;收割部,收割立种于农场的作物;脱粒部,对由所述收割部收割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以及贮存部,贮存由所述脱粒部得到的脱谷粒,
在所述驾驶部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动力部,
所述贮存部设置于所述驾驶部的后方,并且以在所述贮存部的后部以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状态设置的纵轴芯为摆动支点,在位于所述驾驶部的后方的作业用的关闭位置和向行驶机体的机宽外侧伸出的维护用的打开位置之间能够摆动地被支承,
所述第一缘部形成所述风扇开口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后侧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缘部形成所述风扇开口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前侧部分,
所述第一分割风扇罩能够在使所述贮存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朝向机体后方抽出。
CN202310565213.8A 2022-05-18 2023-05-18 收割机 Pending CN1170840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1463A JP2023170029A (ja) 2022-05-18 2022-05-18 収穫機
JP2022-081463 2022-05-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4048A true CN117084048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77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65213.8A Pending CN117084048A (zh) 2022-05-18 2023-05-18 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70029A (zh)
CN (1) CN11708404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70029A (ja)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4752B2 (ja) 収穫機
CN108289414B (zh) 收割机
WO2010100804A1 (ja) コンバイン
JP543637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837393B2 (ja) 収穫機
CN117084048A (zh) 收割机
WO2017094585A1 (ja) 収穫機
JP700473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82735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0263853A (ja) コンバイン
CN217790386U (zh) 收割机
WO2017155062A1 (ja) コンバイン
JP3580419B2 (ja) コンバインの除塵装置
JP688751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411768B2 (ja) フレームの補強構造
JP7296920B2 (ja) 脱穀装置及びコンバイン
JP2017158504A (ja) コンバイン
JP6707620B1 (ja) 収穫機
JP2002345320A (ja) コンバインの除塵装置
JP7064759B2 (ja) 刈取機
JPH11100U (ja) コンバインの除塵装置
JP2593798Y2 (ja) コンバインの動力取出軸配設構造
JP2020178688A (ja) 収穫機
JP6692286B2 (ja) 排ワラ切断装置
JPH1122U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