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3407A -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3407A
CN117083407A CN202280023649.8A CN202280023649A CN117083407A CN 117083407 A CN117083407 A CN 117083407A CN 202280023649 A CN202280023649 A CN 202280023649A CN 117083407 A CN117083407 A CN 117083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heet
less
grain
oriented electrical
magnetic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36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智仁
岩城将嵩
森重宣乡
片冈隆史
滨村秀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83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3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1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 C21D8/1277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involving a particular surface treatment
    • C21D8/1283Application of a separating or insulating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006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ol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2Positioning or observing the workpiece, e.g. with respect to the point of impact; Aligning, aiming or focusing the laser beam
    • B23K26/06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 B23K26/062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by direct control of the laser beam
    • B23K26/0622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by direct control of the laser beam by shaping pul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2Positioning or observing the workpiece, e.g. with respect to the point of impact; Aligning, aiming or focusing the laser beam
    • B23K26/06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 B23K26/062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by direct control of the laser beam
    • B23K26/0626Energy control of the laser b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8Devices involv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laser beam and workpiece
    • B23K26/082Scanning systems, i.e. devices involving movement of the laser beam relative to the laser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352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for surfac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1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 C21D8/1277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involving a particular surface treatment
    • C21D8/1288Application of a tension-inducing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1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 C21D8/1294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involving a localized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46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sheet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4Very low carbon steels, i.e. having a carbon content of less than 0,0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tungsten, tantalum, molybdenum, vanadium, or niob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3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more than 1.5% by weight of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6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lead, selenium, tellurium, or antimony, or more than 0.04% by weight of sulfu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1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16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in the form of sheets
    • H01F1/18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in the form of sheets with insulating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18Sheet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2Iron or ferrous alloys
    • B23K2103/04Steel or steel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01/00Treatment for obtaining particular effects
    • C21D2201/05Grain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Steel Electrode Plates (AREA)
  •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具备:母材钢板;玻璃覆膜,其形成在所述母材钢板上;以及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其形成在所述玻璃覆膜上。在所述母材钢板中存在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连续或断续地延伸的多个线状的应变,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上的间隔为10mm以下;在存在所述应变的区域中存在闭合磁畴,所述闭合磁畴的自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起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为30~60μm,所述轧制方向的长度w为200μm以下,所述闭合磁畴内存在的所述轧制方向的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母材钢板表面起的深度m与所述长度d的比率m/d为超过0.30且小于0.90的范围。

Description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21年03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053620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背景技术
方向性电磁钢板为软磁性材料,主要用作变压器的铁心材料。因此,对于方向性电磁钢板,要求高磁化特性及低铁损这样的磁特性。
所谓“铁损”是在将铁心在交流磁场中励磁的情况下作为热能被消耗的电力损耗,从节能的观点出发,要求铁损尽可能低。磁化率、板厚、覆膜张力、杂质量、电阻率、结晶粒径、磁畴尺寸等会影响铁损的高低。关于方向性电磁钢板,即使在开发了各种技术的现在,为了提高能量效率,还在继续进行降低铁损的研究开发。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照射激光而控制磁畴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于方向性电磁钢板的表面,使已聚光的连续波激光一边沿从所述方向性电磁钢板的轧制方向倾斜的方向扫描一边照射的工序;以及一边将扫描所述连续波激光的部分以规定的间隔错开一边重复的工序。将所述连续波激光的平均功率表示为P(W)、将所述扫描的速度表示为Vc(mm/s)、将所述规定的间隔表示为PL(mm)、将平均照射能量密度Ua定义为Ua=P/(Vc×PL)(mJ/mm2)时,满足1.0mm≤PL≤3.0mm、及0.8mJ/mm2≤Ua≤2.0mJ/mm2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很容易确保高生产率,同时能够降低方向性电磁钢板在L方向及C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铁损。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通过连续振荡激光束的扫描照射,以相对于钢板的轧制方向大概垂直且以大概一定间隔形成线状的闭合磁畴,改善铁损特性。
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通过使激光为与射束传播方向垂直的截面内的激光强度分布在光轴中心附近具有最大强度的TEM00模式,使照射射束的轧制方向聚光直径d[mm]、激光束的扫描线速度V[mm/s]及激光的平均输出功率P[W]为0<d≤0.2、0.001≤P/V≤0.012的范围,从而得到铁损降低的方向性电磁钢板。
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对方向性电磁钢板的表面等间隔地照射激光束,以改善磁特性。
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通过使激光为脉冲振荡Q开关CO2激光,使照射射束形状为在板宽方向具有长轴的椭圆形,将激光脉冲的照射功率密度设定在钢板表面的皮膜损伤阈值以下,从而能够抑制激光照射痕迹的产生;而且通过将椭圆射束的长轴长度设定为板宽方向的脉冲射束照射间隔以上,能够使连续的脉冲射束在钢板表面重叠,赋予对磁特性改善而言必要充分的累计照射能量,抑制激光照射痕迹,得到有效的磁畴控制效果。
另一方面,近年来,对于变压器等电磁应用设备,越来越要求降低噪音和振动,对于变压器的铁心中所使用的方向性电磁钢板,要求是适用于低铁损、且低噪音和低振动的材料。作为对于变压器的噪音和振动的原材料中的原因之一,可以认为有方向性电磁钢板的磁致伸缩。在此所谓的“磁致伸缩”是指,对方向性电磁钢板用交流电进行励磁时,由随着该磁化的强度的变化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外形产生略微变化引起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在轧制方向上可见的振动;该磁致伸缩的大小为10-6等级的非常小的磁致伸缩,但该磁致伸缩使铁心产生振动,其传播到变压器的箱体等外部结构物而成为噪音。
上述的专利文献1~3中提出的向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激光照射虽然对铁损的降低有效,但是存在由于激光照射所形成的闭合磁畴增大了磁致伸缩,使得装入变压器时的噪音变大(噪音特性劣化)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低铁损、且装入变压器时的噪音小的方向性电磁钢板。
在专利文献4中示出了,通过形成钢板表面上的轧制方向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的闭合磁畴区域,且各个所述闭合磁畴区域满足在钢板表面上的轧制方向的最大宽度Wmax相对于最小宽度Wmin的比(Wmax/Wmin)为1.2以上且为2.2以下、钢板表面上的轧制方向的平均宽度Wave为80μm以上且为250μm以下、板厚方向的最大深度D为32μm以上、(Wave×D)/s为0.0007mm以上且为0.0016mm以下的条件,从而能够实现比以往更好的铁损和噪音的平衡。
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方向性电磁钢板,其相对于轧制方向以周期性的间隔沿横穿轧制方向的方向导入局部的应变;在上述应变的附近形成线状的闭合磁畴部,并且在消磁状态下具有从该闭合磁畴部向轧制方向伸长的轧制方向长度为1.2mm以上的梳状磁畴,进而,在沿该闭合磁畴部的区域中每1mm平均形成1.8个以上的该磁畴,将所述闭合磁畴部的线间隔设定为s(mm)时,所述闭合磁畴部的宽度w(mm)与所述闭合磁畴部的板厚方向的深度h(μm)之间满足4mm≤s≤1.5mm、及hw/s≤0.9μm的关系。
在专利文献5中暗示了,以hw/s表示的应变导入量指标会影响铁损及噪音。
但是,在专利文献4及5的技术中,由于对于闭合磁畴的轧制方向宽度赋予周期性,以及由于控制梳状磁畴的个数,因此,可以推测需要特殊的电子束照射条件,且难以得到高的生产率。
另外,除此以外,作为进行闭合磁畴的控制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6、7中公开了一种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提供一种不损伤覆膜地形成闭合磁畴、且变压器铁损和BF极低的方向性电磁钢板。
另外,专利文献8中示出了,通过形成利用了电子束的特征的、对降低铁损有利的闭合磁畴形状,得到在广泛的板厚范围内低铁损化的方向性电磁钢板。
另外,专利文献9中公开了一种铁心用方向性电磁钢板,其在相对于钢板面内的轧制方向为60°至120°的方向上具有通过由LaB6放出的电子束形成的线状应变。
另外,专利文献10中公开了一种控制射束照射区域中所占的射束照射痕迹的面积比率的、绝缘性和耐腐蚀性良好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但是,关于为了降低铁损而控制闭合磁畴、用于实现低噪音的闭合磁畴控制,均没有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69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510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36170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6060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617628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6169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6245296号公报
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第2014/068962号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5954421号公报
专利文献10:国际公开第2013/09927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以往未公开使铁损特性和噪音特性同时充分提高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铁损特性(特别是利用能量射线照射的铁损的改善率)和噪音特性良好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方向性电磁钢板通过能量射线的照射,照射部被急速加热及急速冷却。其结果是,在照射部附近的钢板内部产生应变(残余应变)。在应变在轧制方向上为压缩应变、或者在板厚方向上为拉伸应变的情况下,在产生该应变的区域中生成闭合磁畴。该闭合磁畴的形成是与轧制方向平行/反平行的180°磁畴细分化的驱动力,因此,对于低铁损化是有利的。但是,一般地,如果形成闭合磁畴,则磁致伸缩的程度变大,因此,装入变压器时的噪音变大(噪音特性劣化)。
本发明人对该闭合磁畴的尺寸与铁损特性及噪音特性的关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将闭合磁畴的深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能够在能量射线照射后兼顾低铁损和低噪音。另外可以看出,通过不仅控制闭合磁畴的大小,而且控制闭合磁畴内的应变的状态,能够得到良好的铁损和噪音的平衡。在此所谓的“能量射线”是指激光束或电子束。
本发明鉴于上述见解而完成。本发明的主旨如下所述。
[1]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具备:母材钢板;玻璃覆膜,其形成在所述母材钢板上;以及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其形成在所述玻璃覆膜上,在所述母材钢板上存在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连续或断续地延伸的多个线状的应变,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上的间隔为10mm以下,在存在所述应变的区域中存在闭合磁畴,所述闭合磁畴的自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起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为30~60μm,所述轧制方向的长度w为200μm以下,所述闭合磁畴内存在的所述轧制方向的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母材钢板表面起的深度m与所述长度d的比率m/d为超过0.30且小于0.90的范围。
[2]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包含磁畴细分化工序,所述磁畴细分化工序对于具备母材钢板、形成在所述母材钢板上的玻璃覆膜、以及形成在所述玻璃覆膜上的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通过对所述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表面照射能量射线,在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附近导入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的应变;在所述磁畴细分化工序中,所述多个线状的应变中相邻的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的间隔为10mm以下,使用单位为W的能量射线输出功率P和单位为mm2的能量射线照射截面积S、以(P/S)定义的单位为W/mm2的能量射线功率密度Ip满足下述式(1),使用所述能量射线输出功率P和单位为mm/秒的能量射线扫描速度Vs、以(P/Vs)定义的单位为J/mm的能量射线投入能量Up满足下述式(2),并且,
使用所述能量射线的单位为μm的与射束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直径dl及所述射束扫描方向的直径dc、以(dl/dc)定义的射束长宽比以及所述dl分别满足下述式(3)及下述式(4)。
250≤Ip≤5200(1)
0.007<Up≤0.050(2)
0.0010<dl/dc<1.0000(3)
10≤dl<200(4)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铁损特性和噪音特性良好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照射了能量射线的钢板的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观察的磁畴对比度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具备:母材钢板;玻璃覆膜,其形成在所述母材钢板上;以及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其形成在所述玻璃覆膜上。
另外,在母材钢板上大致平行地形成有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连续或断续地延伸的多个线状的应变(残余应变),彼此相邻的多个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上的间隔为10mm以下,在存在应变的区域中存在闭合磁畴,所述闭合磁畴的自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起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为30~60μm,所述轧制方向的长度w为200μm以下,闭合磁畴内存在的轧制方向的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母材钢板表面起的深度m与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的比率m/d为超过0.30且小于0.90的范围。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进行说明。
<母材钢板>
(化学组成)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在应变、闭合磁畴方面具有大的特征,方向性电磁钢板所具备的母材钢板关于其化学组成,没有特别限定,为公知的范围即可。例如,为了得到作为方向性电磁钢板的一般要求的特性,例示出母材钢板含有作为化学成分的以下成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化学成分涉及的%只要没有特殊说明,为质量%。
C:0.010%以下
C(碳)是对于在制造工序中的脱碳退火工序结束之前的工序中的钢板的组织控制有效的元素。但是,如果作为制品板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的C含量超过0.010%,则磁特性(铁损特性和磁通密度)会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中,C含量优选为0.010%以下。C含量更优选为0.005%以下。虽然C含量优选越低越好,但是即使C含量降低至小于0.0001%,组织控制的效果也会饱和,只会增加制造成本。因此,C含量为0.0001%以上即可。
Si:3.00~4.00%
Si(硅)为提高方向性电磁钢板的电阻、改善铁损特性的元素。Si含量小于3.00%时,得不到充分的涡流损耗降低效果。因此,Si含量优选为3.00%以上。Si含量更优选为3.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0%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Si含量超过4.00%,则方向性电磁钢板会脆化,通板性会显著劣化。另外,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加工性会降低,轧制时钢板会断裂。因此,Si含量优选为4.00%以下。Si含量更优选为3.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70%以下。
Mn:0.01~0.50%
Mn(锰)是在制造工序中与S结合而形成MnS的元素。该析出物起抑制剂(正常晶粒生长的抑制剂)的作用,在钢中,使二次再结晶表现。Mn进一步为还能提高钢的热加工性的元素。Mn含量小于0.01%时,不能充分得到上述的效果。因此,Mn含量优选为0.01%以上。Mn含量更优选为0.02%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Mn含量超过0.50%,则二次再结晶未表现,钢的磁特性会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中,Mn含量优选为0.50%以下。Mn含量更优选为0.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下。
N:0.010%以下
N(氮)为在制造工序中与Al结合而形成作为抑制剂起作用的AlN的元素。但是,如果N含量超过0.010%,则由于母材钢板中过量残留的抑制剂,使得磁特性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中,N含量优选为0.010%以下。N含量更优选为0.0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5%以下。
另一方面,N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的规定,即使降低到小于0.001%,也只会增加制造成本。因此,N含量为0.001%以上即可。
sol.Al:0.020%以下
sol.Al(酸可溶性铝)为在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工序中与N结合而形成作为抑制剂起作用的AlN的元素。但是,如果母材钢板的sol.Al含量超过0.020%,则由于母材钢板中过量残留的抑制剂,使得磁特性会降低。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中,sol.Al含量优选为0.020%以下。sol.Al含量更优选为0.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小于0.001%。sol.Al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的规定,但即使降低至小于0.0001%,也只会增加制造成本。因此,sol.Al含量为0.0001%以上即可。
S:0.010%以下
S(硫)为在制造工序中与Mn结合而形成作为抑制剂起作用的MnS的元素。但是,在S含量超过0.010%的情况下,由于过量残留的抑制剂,磁特性会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中,S含量优选为0.010%以下。方向性电磁钢板中的S含量越低越好。例如小于0.001%。但是,即使方向性电磁钢板中的S含量降低至小于0.0001%,也只会增加制造成本。因此,方向性电磁钢板中的S含量为0.0001%以上即可。
P:0.030%以下
P(磷)为使轧制中的加工性降低的元素。通过使P含量为0.030%以下,能够抑制轧制加工性过度降低,能够抑制制造时的断裂。从这样的观点来看,P含量优选为0.030%以下。P含量更优选为0.0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0%以下。
P含量的下限可以包含0%,但由于化学分析的检测限为0.0001%,因此,在实用钢板中,实质上的P含量的下限值为0.0001%。另外,P也为具有改善织构、改善磁特性的效果的元素。为了得到该效果,P含量可以为0.001%以上,也可以为0.005%以上。
剩余部分:Fe及杂质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含有上述的必需元素,剩余部分可以为Fe及杂质。但是,以提高磁特性等为目的,进一步,还可以按以下所示的范围含有Cu、Cr、Sn、Se、Sb、Mo作为任选元素。这些元素也允许作为杂质而被含有。
另外,作为除上述元素以外的元素,即使以合计1.0%以下含有例如W、Nb、Bi、Ti、Ni、Co、V中的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也不会妨碍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效果。
在此,所谓杂质是指,在工业上制造母材钢板时,从作为原料的矿石、废料、或制造环境等中混入的物质,是被允许以不会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作用产生不良影响的含量含有的元素。
Cr:0~0.50%
Cr(铬)是有助于二次再结晶组织中的高斯(Goss)取向占有率的增加、使磁特性提高的元素。为了得到上述效果,Cr含量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上。
另一方面,在Cr含量超过0.50%的情况下,形成Cr氧化物,磁特性会降低。因此,Cr含量优选为0.50%以下。Cr含量更优选为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下。
Sn:0~0.50%
Sn(锡)为通过一次再结晶组织控制而有助于磁特性改善的元素。为了得到磁特性改善效果,Sn含量优选为0.01%以上。Sn含量更优选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上。
另一方面,在Sn含量超过0.50%的情况下,二次再结晶变得不稳定,磁特性劣化。因此,Sn含量优选为0.50%以下。Sn含量更优选为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下。
Cu:0~0.50%
Cu(铜)为有助于二次再结晶组织中的高斯取向占有率的增加的元素。Cu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中为任选元素。因此,其含量的下限值为0%,但为了得到上述效果,Cu含量优选为0.01%以上。Cu含量更优选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上。
另一方面,Cu含量超过0.50%的情况下,热轧中钢板会脆化。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中,Cu含量优选为0.50%以下。Cu含量更优选为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下。
Se:0~0.020%
Se(硒)为具有磁特性改善效果的元素。因此,也可以含有。含有Se的情况下,为了良好地发挥磁特性改善效果,Se含量优选为0.001%以上。Se含量更优选为0.0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6%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Se含量超过0.020%,则玻璃覆膜的密合性会劣化。因此,Se含量优选为0.020%以下。Se含量更优选为0.0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0%以下。
Sb:0~0.50%
Sb(锑)为具有磁特性改善效果的元素。因此,也可以含有。含有Sb的情况下,为了良好地发挥磁特性改善效果,Sb含量优选为0.005%以上。Sb含量更优选为0.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2%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Sb含量超过0.50%,则玻璃覆膜的密合性显著劣化。因此,Sb含量优选为0.50%以下。Sb含量更优选为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下。
Mo:0~0.10%
Mo(钼)为具有磁特性改善效果的元素。因此,也可以含有。含有Mo的情况下,为了良好地发挥磁特性改善效果,Mo含量优选为0.01%以上。Mo含量更优选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Mo含量超过0.10%,则具有冷轧性会劣化、甚至断裂的可能性。因此,Mo含量优选为0.10%以下。Mo含量更优选为0.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以下。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例示出了:含有上述必需元素、剩余部分由Fe及杂质组成,或者,含有上述必需元素、进一步含有任选元素中的一种以上、剩余部分由Fe及杂质组成。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可以除去在表面上形成的玻璃覆膜及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后进行测定。
具体地,通过将方向性电磁钢板在含有NaOH:30~50质量%及H2O:50~70质量%的、80~9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7~10分钟,除去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对除去了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进行水洗,水洗后用暖风吹风不到1分钟,使之干燥。通过将干燥后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不具备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浸渍在含有30~40质量%的HCl、80~90℃的盐酸水溶液中1~10分钟,除去玻璃覆膜。对浸渍后的母材钢板进行水洗,水洗后用暖风的吹风机干燥不到1分钟。
通过以上工序,能够从方向性电磁钢板中取出母材钢板。
这样的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利用周知的成分分析法求出。具体地,使用钻头由母材钢板生成切粉,收集该切粉,使所收集的切粉在酸中溶解,得到溶液。对溶液实施ICP-AES,实施化学组成的元素分析。
在此,关于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中的Si,通过JIS G 1212(1997)中规定的方法(硅定量方法)求出。具体地,如果使上述切粉在酸中溶解,则氧化硅以沉淀物的形式析出,因此,用滤纸过滤取得该沉淀物(氧化硅),测定质量,求出Si含量。
关于C含量及S含量,利用周知的高频燃烧法(燃烧-红外线吸收法)求出。具体地,将上述溶液在氧气流中利用高频加热进行燃烧,检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求出C含量及S含量。
关于N含量,使用周知的惰性气体熔融-热导率法求出。
(应变及闭合磁畴)
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所具备的母材钢板,在表面附近存在通过能量射线照射所形成的多个线状的应变(残余应变)。应变的存在位置可使用利用对钢板表面照射X射线的X射线衍射法进行的残余应变测定技术进行分析。
该多个线状的应变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各个应变大致平行,相邻的线状的应变彼此在轧制方向上以10mm以下的间隔(在轧制方向上的自线状的应变的中心到相邻的线状的应变的中心的距离)形成。
另外,关于该应变,特别是在轧制方向上为压缩应变、在板厚方向上为拉伸应变的情况下,已知在存在应变的区域(俯视钢板时存在应变的区域)形成被称作“闭合磁畴”的、在板厚方向磁化的区域。闭合磁畴的尺寸为规定的大小以上时,180°磁畴宽度细分化,涡流损耗降低,铁损降低。另一方面,如果闭合磁畴尺寸变大,则用交流电励磁时的磁致伸缩变大,变压器的噪音显著存在。
本发明人研究的结果发现,关于在存在应变的区域中形成并存在的闭合磁畴的尺寸,在自母材钢板表面起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为30~60μm、轧制方向的长度w为200μm以下的情况下,铁损降低、且噪音问题的显著存在受到抑制。
另外,除此之外,本发明人新发现了,通过控制闭合磁畴内的应变分布,能实现进一步的低噪音化。即,发现了在闭合磁畴内存在的轧制方向的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母材钢板表面起的深度m与上述长度d的比率m/d为超过0.30且小于0.90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实现更低噪音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的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表示,线状的应变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与轧制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以偏离角度计在30°以内的范围(即,相对于轧制方向在60~120°的范围)。如果偏离该角度范围,则钢板的180°磁畴细分化作用变小,得不到充分的铁损降低效果。
应变可以连续地以直线状存在,也可以断续地在一个方向上(例如虚线状)存在。
另外,如果相邻的多个线状的应变在轧制方向的间隔超过10mm,则180°磁畴的磁畴细分化效果减少,因此,铁损改善效果不足。因此,各个相邻的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的间隔为10mm以下。多个线状的应变的间隔优选为大致等间隔。
虽然减小照射间距(减小多个线状的应变的间隔)时铁损会变小,但是,如果变到阈值以下,则存在总磁滞损耗增加、铁损劣化、并且噪音特性劣化的情况。因此,各个相邻的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的间隔优选为3mm以上。
板宽方向上的应变的长度没有限定,优选从母材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形成到另一端部。在不连续(断续)地进行能量射线照射的情况下,在对宽度方向以特定间距在钢板上进行能量射线照射时,优选能量射线照射部的长径(沿宽度方向的长度)d00与两个能量射线照射部所夹着的能量射线非照射区间的沿宽度方向的长度d01满足d01≤3×d00。d00为50μm以上且为50mm以下的范围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随着应变的形成而形成的闭合磁畴是180°磁畴细分化的驱动力,因此,对低铁损化是有利的,但是存在由于闭合磁畴使得磁致伸缩的程度变大、噪音变大的问题。
以往,在抑制噪音特性的劣化的情况下,进行增大能量射线照射间距、或减弱能量射线投入能量等对策。但是,这样的应对不过是以铁损特性与噪音特性是折衷关系为前提的、一定程度牺牲由能量射线照射带来的铁损改善效果而改善噪音特性的手段。
相对于此,本发明人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在方向性电磁钢板中形成自表面起的深度浅的(局限在表层)闭合磁畴区域,能抑制噪音特性的劣化、且能改善铁损特性。具体地,可以看出,通过使形成有应变的区域中存在的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为60μm以下,能够抑制噪音特性的劣化、且能够改善铁损特性。因此,将闭合磁畴的自母材钢板表面起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设为60μm以下。
另一方面,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小于30μm时,得不到铁损的改善效果。因此,将长度d设为30μm以上。
另外,如果闭合磁畴在母材钢板的轧制方向上的长度w超过200μm,则闭合磁畴体积增大,磁致伸缩的程度变大。因此,将闭合磁畴的长度w设为200μm以下。闭合磁畴的长度w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另一方面,闭合磁畴在母材钢板的轧制方向上的长度w优选为50μm以上。
另外,将闭合磁畴内存在的轧制方向的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母材钢板表面的深度m与上述长度d的比率m/d设为超过0.30且小于0.90的范围。虽然通过m/d的控制来实现更进一步的低噪音化的理由并不明确,但是可以推测,在m/d为0.90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在闭合磁畴内轧制方向压缩应变存在的深度大,所以闭合磁畴变得更稳定化,为了使闭合磁畴消失所需要的外部磁场变得更大,由此磁致伸缩波形的高次谐波成分变大,噪音变得更大。因此,将m/d设为小于0.90。另一方面,m/d为0.30以下的范围在现实操作中的激光或电子束照射条件范围内难以实现。因此,将m/d设为超过0.30。
闭合磁畴的尺寸(板厚方向的长度、轧制方向的长度)的评价通过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内观察倾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反射电子图像而进行。
具体地,关于具有残余应变及闭合磁畴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得到与板宽方向垂直的截面(板厚方向截面)后,使用氩离子束去掉该截面表面上的加工应变。在得到与板宽方向垂直的截面时,截面以偏离铁的{110}结晶面的偏离角度在ND轴(试样表面垂直方向)周围小于1°的方式进行切出。之后,对所得到的的截面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内照射电子束,得到反射电子图像。使分析试样预先倾斜45度~80度左右。在分析试样中存在磁畴的情况下,根据磁畴内部的磁化方向,入射电子和反射电子在试样内部受到由洛伦兹力带来的轨道变化,因此,在反射电子图像内产生由磁畴带来的对比度。由该对比度判断闭合磁畴,将其尺寸作为闭合磁畴的尺寸。
对由对比度判断闭合磁畴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表示照射能量射线的位置的、与板厚方向及轧制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的例子。如图1所示,在照射了能量射线的正下方的钢板内部,在反射电子图像中观察到下述情况:存在观察到条纹花样的对比度的区域(图1中用白虚线和黑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SPR)。该区域在通过能量射线照射而导入的残余应变的影响下磁畴结构与周围不同。本实施方式中,以这样的(如图1中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在轧制方向以2-10μm间隔像素强度以平均像素强度的0.4%以上的振幅变化的(可见条纹花样对比度的)区域为闭合磁畴,将其尺寸作为闭合磁畴的尺寸。在此所谓的平均像素强度是指,观察到条纹花样的区域内的平均像素强度。
关于闭合磁畴内的应变,在得到与板宽方向垂直的截面(板厚方向截面)后,通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法(EBSD)进行映射测定,由此进行评价。利用EBSD得到应变时,通过以高分辨率保存EBSD图像,并计测图像间的位移,从而换算成应变的值。例如EBSD图像以956×956像素保存,供于应变计算。由EBSD图像间的位移换算成应变的方法本身在论文中是公知的,可以用BLG Vantage公司的CrossCourt4等市售软件进行计算。由此,计算出轧制方向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钢板表面的深度。
<玻璃覆膜>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在母材钢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玻璃覆膜。
玻璃覆膜为以硅酸镁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质的覆膜。玻璃覆膜是在最终退火中通过在母材钢板表面所涂布的含有氧化镁(MgO)的退火分离剂与母材钢板表面的成分发生反应而形成的,具有来自于退火分离剂及母材钢板的成分的组成(更详细地,以Mg2SiO4为主要成分的组成)。
<张力赋予绝缘覆膜>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在玻璃覆膜的表面上形成有张力赋予绝缘覆膜。
张力赋予绝缘覆膜通过对方向性电磁钢板赋予电绝缘性,从而降低涡流损耗,提高方向性电磁钢板的铁损。另外,根据张力赋予绝缘覆膜,除了能够得到如上所述的电绝缘性以外,还能够得到耐腐蚀性、耐热性、光滑性等各种特性。
进一步,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具有对方向性电磁钢板赋予张力的功能。通过对方向性电磁钢板赋予张力,使方向性电磁钢板中的磁畴壁移动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提高方向性电磁钢板的铁损。
张力赋予绝缘覆膜例如可以为通过将以金属磷酸盐和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涂覆液涂布在玻璃覆膜的表面并烘烤而形成的公知的覆膜。
<母材钢板的板厚:0.17~0.30mm>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的板厚没有限定,在考虑适用于要求低铁损、同时要求低噪音和低振动的变压器的铁心的情况下,优选为0.17~0.30mm。板厚越薄,越能享受涡流损耗的降低效果,能够得到良好的铁损,因此,母材钢板的优选的板厚上限为0.30mm。但是,对于制造小于0.17mm的母材钢板,需要特殊的设备,在制造成本提高等生产方面不优选。因此,工业上优选的板厚的下限为0.17mm。
<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可以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
(ⅰ)以质量%计,将包含C:0.01~0.20%、Si:3.0~4.0%、sol.Al:0.010~0.040%、Mn:0.01~0.50%、N:0.020%以下、S:0.005~0.040%、P:0.030%以下、Cu:0~0.50%、Cr:0~0.50%、Sn:0~0.50%、Se:0~0.020%、Sb:0~0.50%、及Mo:0~0.10%、剩余部分:Fe及杂质的钢坯加热后进行热轧,得到热轧钢板的热轧工序;
(ⅱ)将所述热轧钢板退火,得到热轧退火钢板的热轧板退火工序;
(ⅲ)对所述热轧退火钢板实施一次冷轧、或者夹有中间退火的多次冷轧,得到冷轧钢板的冷轧工序;
(ⅳ)对所述冷轧钢板实施脱碳退火,得到脱碳退火钢板的脱碳退火工序;
(ⅴ)对所述脱碳退火钢板涂布退火分离剂后,实施最终退火,得到最终退火钢板的最终退火工序;
(ⅵ)在所述最终退火钢板的表面形成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绝缘覆膜形成工序;
(ⅶ)通过能量射线照射在所述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表面导入线状热应变的磁畴细分化工序。
以下,对这些工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未记载各工序中的某些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适用公知条件进行各工序。
<热轧工序>
在热轧工序中,例如将由以质量%计C:0.01~0.20%、Si:3.0~4.0%、sol.Al:0.010~0.040%、Mn:0.01~0.50%、N:0.020%以下、S:0.005~0.040%、P:0.030%以下、Cu:0~0.50%、Cr:0~0.50%、Sn:0~0.50%、Se:0~0.020%、Sb:0~0.50%、及Mo:0~0.10%、剩余部分:Fe及杂质形成的板坯等钢坯加热后进行热轧,得到热轧钢板。钢坯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100~1450℃的范围内。加热温度更优选为1300~1400℃。
关于热轧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基于所要求的特性适当设定即可。热轧钢板的板厚例如优选为2.0mm以上且为3.0mm以下的范围内。
<热轧板退火工序>
热轧板退火工序为对经过热轧工序所制造的热轧钢板进行退火、形成热轧退火钢板的工序。通过实施这样的退火处理,在钢板组织中生成再结晶,能够实现良好的磁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热轧板退火工序中,根据公知的方法,将经过热轧工序所制造的热轧钢板退火,形成热轧退火钢板即可。关于退火时对热轧钢板进行加热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加热方式。另外,关于退火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对热轧钢板在900~1200℃的温度区域中进行10秒~5分钟的退火。
<冷轧工序>
在冷轧工序中,对热轧板退火后的热轧退火钢板实施包括多个道次的冷轧,得到板厚为0.17~0.30mm的冷轧钢板。关于冷轧,可以实施一次(不夹杂中间退火的一系列)冷轧,也可以在冷轧工序的最终道次前中断冷轧,实施至少1次或2次以上的中间退火,实施夹杂中间退火的多次冷轧。
进行中间退火时,优选以1000~1200℃的温度保持5~180秒。退火气氛没有特别限定。中间退火的次数如果考虑制造成本,则优选3次以内。
另外,也可以在冷轧工序前对热轧退火钢板的表面实施酸洗。
在冷轧工序中,根据公知的方法,对热轧退火钢板进行冷轧,形成冷轧钢板即可。例如,最终压下率可以为80~95%的范围内。在最终压下率小于80%的情况下,无法得到{110}<001>取向在轧制方向上具有高聚集度的高斯核的可能性变高,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在最终压下率超过95%的情况下,在作为后工序的最终退火工序中,二次再结晶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变高,因此不优选。通过使最终压下率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得到{110}<001>取向在轧制方向上具有高聚集度的高斯核,同时能够抑制二次再结晶的不稳定化。
所谓最终压下率是指冷轧的累积压下率,在进行中间退火的情况下,是最终中间退火后的冷轧的累积压下率。
<脱碳退火工序>
在脱碳退火工序中,对所得到的冷轧钢板进行脱碳退火,形成脱碳退火钢板。在脱碳退火中,只要能够使冷轧钢板一次再结晶、同时从钢板中除去对磁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C,则脱碳退火条件就没有限定,例如例示出了将退火气氛(炉内气氛)中的氧化度(PH2O/PH2)设为0.3~0.6、在退火温度为800~900℃下保持10~600秒。
<氮化处理工序>
也可以在脱碳退火工序与后述的最终退火工序之间进行氮化处理。
在氮化处理工序中,例如将脱碳退火钢板在氮化处理气氛(含有氢、氮及氨等具有氮化能力的气体的气氛)内维持在700~850℃左右。在此,优选以脱碳退火钢板的氮化处理工序后的N含量以质量基准计为40~1000ppm的方式实施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后的脱碳退火钢板的N含量小于40ppm时,存在在脱碳退火钢板内不会充分析出AlN、AlN不作为抑制剂起作用的可能性。因此,在将AlN作为抑制剂活用的情况下,脱碳退火钢板的氮化处理后的N含量优选为40ppm以上。
另一方面,在脱碳退火钢板的N含量超过1000ppm的情况下,在最终退火中在二次再结晶结束后在钢板内还过量存在AlN。这样的AlN成为铁损劣化的原因。因此,氮化处理工序后的脱碳退火钢板的N含量优选为1000ppm以下。
<最终退火工序>
在最终退火工序中,对在脱碳退火工序中得到的、或进一步进行了氮化处理的脱碳退火钢板涂布规定的退火分离剂后,实施最终退火。一般在将钢板卷成卷材状的状态下长时间进行最终退火。因此,在最终退火之前,以防止卷材的卷的内部与外部的烧熔为目的,将退火分离剂涂布在脱碳退火钢板上,并使之干燥。
作为涂布的退火分离剂,使用以MgO为主要成分的(例如含有80质量%以上的)退火分离剂。通过使用以MgO为主要成分的退火分离剂,能够在母材钢板的表面上形成玻璃覆膜。在不以MgO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不会形成一次覆膜(玻璃覆膜)。原因在于,由于一次覆膜为Mg2SiO4或MgAl2O4化合物,所以缺乏对于形成反应所必需的Mg。
最终退火例如以在含有氢及氮的气氛气体中升温至1150~1250℃、退火10~60小时的条件进行即可。
<绝缘覆膜形成工序>
在绝缘覆膜形成工序中,在最终退火后的冷轧钢板的单面或双面形成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关于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形成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使用公知的绝缘覆膜处理液,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处理液的涂布及干燥即可。通过在钢板表面上形成张力赋予绝缘覆膜,能进一步提高方向性电磁钢板的磁特性。
待形成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钢板的表面可以是在涂布处理液之前实施了利用碱等进行的脱脂处理、或利用盐酸、硫酸、磷酸等进行的酸洗处理等任意的前处理的表面,也可以是未实施这些前处理的、最终退火后的原状的表面。
在钢板的表面上形成的绝缘覆膜只要是可作为方向性电磁钢板的绝缘覆膜使用的覆膜,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绝缘覆膜。作为这样的绝缘覆膜,例如可列举出:以无机物为主体、进一步含有有机物的复合绝缘覆膜。在此,所谓复合绝缘覆膜例如为以铬酸金属盐、磷酸金属盐或胶体二氧化硅、Zr化合物、Ti化合物等无机物中的至少任一种为主体、分散有微细的有机树脂粒子的绝缘覆膜。特别是从近年来需求变高的降低制造时的环境负担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将磷酸金属盐或者Zr或Ti的偶联剂、或它们的碳酸盐或铵盐用作起始物质的绝缘覆膜。
<磁畴细分化工序>
在磁畴细分化工序中,通过将能量射线(激光束或者电子束)照射在所述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表面上,在母材钢板的表面附近(从表面到钢板内部)导入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的应变。在磁畴细分化工序中,在轧制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线状的应变(由能量射线照射引起的急速加热和之后的急速冷却产生的热应变),其间隔(即,相邻的线状的应变的间隔)在轧制方向上为10mm以下。
如果多个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的间隔超过10mm,则铁损改善效果不足。因此,在各个轧制方向上以10mm以下照射能量射线,形成应变。
能量射线可以为连续波照射,也可以为脉冲状照射。激光束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光纤激光、YAG激光、或CO2激光。电子束可以为连续射束,也可以为断续射束。
另外,如上所述,为了得到兼顾低铁损和低噪音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对母材钢板导入应变,形成自表面起的深度浅的闭合磁畴。
具体地,按以下的方式照射能量射线:使用单位为W的能量射线输出功率P和单位为mm2的能量射线照射截面积S,以P/S定义的能量射线功率密度Ip满足下述式(1),且使用能量射线输出功率P和单位为mm/秒的能量射线扫描速度Vs,以P/Vs定义的单位为J/mm的能量射线投入能量Up满足下述式(2)。
250≤Ip≤5200式(1)
0.007<Up≤0.050式(2)
Ip小于250时,无法充分得到照射效果,无法充分改善铁损。因此,Ip为250以上。另一方面,如果Ip超过5200,则闭合磁畴的深度变大,噪音特性劣化。因此,Ip为5200以下。Ip优选为2000以下,更优选为17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以下。该情况下,噪音特性更优异。
另外,Up为0.007以下时,无法充分得到照射效果,无法充分改善铁损。因此,Up超过0.007。另一方面,如果Up超过0.050,则闭合磁畴的深度变大,噪音特性劣化。因此,Up为0.050以下。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照射能量射线时,按以下的方式进行控制:使用能量射线的、单位为μm的与射束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直径dl及单位为μm的射束扫描方向的直径dc,以(dl/dc)定义的射束长宽比满足下述式(5)。
0.0010<dl/dc<1.0000(5)
射束长宽比为0.0010以下时,随着射束照射而发生排热,投入能量的投入效率下降,得不到充分的磁畴细分化效果(铁损改善效果)。因此,射束长宽比超过0.0010。
另一方面,射束长宽比为1.0000以上时,残留应力存在的体积增加,低噪音特性成为劣势。因此,射束长宽比小于1.0000。射束长宽比优选小于0.0500,更优选小于0.0050。
另外,能量射线的、单位为μm的与射束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直径dl满足下述(6)式。
10≤dl<200(6)
在激光或电子射线等能量射线中,将射束直径缩小到小于10μm在工业上是困难的。因此,dl为10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dl为200以上,则超过磁畴细分化效果,剩余的热应变被导入,由此噪音特性劣化。因此,dl小于200。dl优选为小于150,更优选为小于100。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以射束长宽比小的状态照射比较强的Ip的能量射线。通常不进行这样的照射。这是因为考虑到减小射束长宽比关系到使照射能量分散,会降低提高Ip的效果。
但是,本发明人基于应变的空间分布控制在同时降低铁损和噪音的观点上是重要的这一新见解进行研究的结果,首次发现了上述照射条件是优选的。
实施例
对含有3.0质量%的Si的板坯(以质量%计含有C:0.03%、Si:3.0%、sol.Al:0.040%、Mn:0.05%、N:0.005%、S:0.005%、P:0.01%,剩余部分包含Fe及杂质的钢坯)实施热轧工序。具体地,将板坯加热到1350℃后,对板坯实施热轧,制造板厚为2.3mm的热轧钢板。
对热轧工序后的热轧钢板以900~1200℃的退火温度,实施保持时间为10~300秒的热轧板退火工序。
之后,实施一次冷轧、或夹杂有中间退火的多次冷轧,得到0.17~0.30mm的冷轧钢板。
对该冷轧钢板以在800~850℃下保持100~200秒的条件进行脱碳退火。脱碳退火气氛为含有氢及氮的周知的湿润气氛。
脱碳退火后,对于钢板No.4、6、13,在周知的氮化处理气氛(含有氢、氮及氨等具有氮化能力的气体的气氛)内在700~850℃下保持10~60秒,以脱碳退火钢板的氮化处理后的N含量为40~1000ppm的方式进行氮化处理。
对钢板No.4、6、13进行氮化处理后,除此之外,在脱碳退火后,在钢板表面上涂布以氧化镁(MgO)为主要成分的退火分离剂,实施最终退火。最终退火中的最终退火温度为1200℃,在最终退火温度下的保持时间为20小时。
在最终退火的冷却后的钢板(方向性电磁钢板)的表面上(玻璃覆膜上)涂布以胶体状二氧化硅及磷酸盐为主体的绝缘涂覆剂后,实施烘烤,形成张力赋予绝缘覆膜。
通过以上工序,制造了各钢板No.的方向性电磁钢板。
[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的分析]
通过以下方法求出利用上述要点得到的磁畴细分化前的各钢板No.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首先,从各钢板No.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除去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具体地,将方向性电磁钢板在含有NaOH:30~50质量%及H2O:50~70质量%、80~9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7~10分钟。对浸渍后的方向性电磁钢板(除去了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进行水洗。水洗后,用暖风的吹风机干燥不到1分钟。
接着,从不具有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除去玻璃覆膜。具体地,将方向性电磁钢板在含有30~40质量%的HCl、80~90℃的盐酸水溶液中浸渍1~10分钟。由此,从母材钢板上除去玻璃覆膜。对浸渍后的母材钢板进行水洗。水洗后,用暖风的吹风机干燥不到1分钟。
通过以上工序,从方向性电磁钢板中取出母材钢板。
利用周知的成分分析法求出所取出的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具体地,使用钻头,从母材钢板中生成切粉,收集该切粉。使所收集的切粉在酸中溶解,得到溶液。对溶液实施ICP-AES,实施化学组成的元素分析。关于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中的Si,通过JIS G 1212(1997)中规定的方法(硅定量方法)求出。具体地,如果使上述切粉在酸中溶解,则氧化硅以沉淀物的形式析出。用滤纸过滤取得该沉淀物(氧化硅),测定质量,求出Si含量。关于C含量及S含量,利用周知的高频燃烧法(燃烧-红外线吸收法)求出。具体地,将上述溶液在氧气流中利用高频加热进行燃烧,检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求出C含量及S含量。关于N含量,使用周知的惰性气体熔融-热导率法求出。通过以上的分析法,求出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各钢板No.的钢板(母材钢板)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001%、Si:3.0%、sol.Al:小于0.001%、Mn:0.05%、N:0.002%、S:小于0.001%、P:0.01%、及剩余部分:Fe及杂质。
[磁特性评价]
虽然表中未示出,但是为了评价铁损改善率,对磁畴细分化前的铁损进行评价。从各钢板No.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采用包括板宽中央位置的宽度60mm×长度300mm的样品。样品的长度方向与轧制方向平行。所采用的样品在露点0℃以下的氮气氛下以800℃保持2小时,实施样品采用时所导入的应变除去。
使用该样品,依据JIS C2556(2015),测定频率为50Hz、最大磁通密度为1.7T时的铁损W17/50(W/kg)。
之后,通过对各钢板No.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使用光纤激光或者电子束,在表1中所示的条件下对钢板表面进行激光照射或电子束照射,由此进行磁畴细分化,在调查闭合磁畴尺寸的同时,实施噪音特性及磁特性的评价实验。激光照射在大气气氛下进行,电子束照射在真空中(真空度为0.2Pa)实施。
表1
[能量射线处理钢板的闭合磁畴分布]
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内的反射电子图像观察按上述要点评价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板厚方向截面的闭合磁畴尺寸。关于具有残余应变及闭合磁畴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在得到与板宽方向垂直的截面(板厚方向截面)后,使用加速电压1kV的氩离子束,除去该截面表面上的加工应变。在得到与板宽方向垂直的截面时,截面以偏离铁的{110}结晶面的偏离角度在ND轴(试样表面垂直方向)周围小于1°的方式进行切出。通过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内使试样倾斜70度,并对截面照射电子射线,得到反射电子图像。电子射线的加速电压设定为20kV。将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
[闭合磁畴内的应变评价]
关于闭合磁畴内的应变(残余应变),得到板厚方向截面后,通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法(EBSD)进行映射测定,由此进行评价。对倾斜成70度的试样照射电子射线,得到EBSD图像。EBSD图像以956×956像素保存,供于应变计算。应变计算用BLG Vantage公司的CrossCourt4软件进行计算。由此,计算出轧制方向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钢板表面起的深度。
[噪音特性评价]
从各方向性电磁钢板采用宽度100mm×长度500mm的样品。样品的长度方向与轧制方向RD对应,宽度方向与板宽方向TD对应。
对样品使用磁致伸缩测定装置通过交流磁致伸缩测定法来测定磁致伸缩。磁致伸缩测定装置为具备激光多普勒振动计、励磁线圈、励磁电源、磁通检测线圈、放大器以及示波器的装置。
具体地,以在轧制方向上最大磁通密度为1.7T的方式对样品施加交流磁场。由磁畴的伸缩引起的样品长度的变化用激光多普勒振动计进行测定,得到磁致伸缩信号。对所得到的磁致伸缩信号进行傅里叶解析,求出磁致伸缩信号的各频率成分fn(n为1以上的自然数)的振幅Cn。使用各频率成分fn的A校正系数αn,求出下式所示的磁致伸缩速度水平LVA(dB)。
在此,ρc为固有声阻,ρc=400。Pe0为最小可听声压,使用Pe0=2×10-5(Pa)。A校正系数αn使用JIS C 1509-1(2005)的表2中记载的值。
基于所得到的磁致伸缩速度水平(LVA),根据以下的基准,评价噪音特性。磁致伸缩速度水平小于60dBA时,判断噪音特性良好。
结果表示在表2中。
[磁特性评价]
从各钢板No.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采用包括板宽中央位置的宽度60mm×长度300mm的样品。样品的长度方向与轧制方向平行。所采用的样品在露点为0℃以下的氮气氛下以800℃保持2小时,实施样品采用时所导入的应变除去。
使用该样品,依据JIS C2556(2015),通过单板磁特性实验(SST实验),求出磁通密度(T)。具体地,对样品赋予800A/m的磁场,求出磁通密度(T)。
进一步,使用上述样品,依据JIS C2556(2015),测定频率为50Hz、最大磁通密度为1.7T时的铁损W17/50(W/kg)。
测定结果表示在表2中。
在此将能量射线照射前后的铁损的改善率(%)定义为100×能量射线照射前后的铁损的差/能量射线照射前的铁损,将铁损的改善率为5.0%以上设为合格。将铁损改善率的测定结果一并表示在表2中。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例中,闭合磁畴尺寸(d及w)、以及闭合磁畴内存在的轧制方向的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母材钢板表面起的深度m与d的比率(m/d)在本发明范围内。其结果,磁特性良好,铁损的改善率也高,并且噪音特性良好。
另一方面,比较例中,闭合磁畴尺寸或m/d在本发明范围外。其结果,铁损改善率或噪音特性中的至少一者差。
钢板No.1中,能量射线投入能量Up低,钢板No.14中,能量射线功率密度Ip低,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不充分。其结果,铁损改善率不足5.0%。
钢板No.9中,虽然能量射线投入能量Up大,但是能量射线功率密度Ip低,因此,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不充分。其结果,铁损改善率不足5.0%。
钢板No.15中,能量射线功率密度Ip低,m/d大。其结果,噪音特性差。
钢板No.19中,由于能量射线投入能量Up过大,因此,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过长。其结果,噪音特性为劣势。
钢板No.21中,由于能量射线功率密度Ip过高,因此,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过长。其结果,噪音特性为劣势。
钢板No.23中,相邻的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的间隔超过10mm。其结果,铁损改善率不足5.0%。
钢板No.25中,能量射线投入能量Up小,能量射线功率密度Ip高,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过长。其结果,噪音特性为劣势。
钢板No.26中,能量射线照射痕迹的轧制方向的长度过长,闭合磁畴的轧制方向的长度超过200μm。其结果,噪音特性为劣势。
钢板No.28中,能量射线照射痕迹的长宽比过小,在由排热带来的影响下得不到充分的能量射线照射效果,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不充分。其结果,铁损改善率不足5.0%。
钢板No.29中,能量射线照射痕迹的长宽比过大,闭合磁畴的板厚方向的长度过长。其结果,噪音特性为劣势。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铁损特性和噪音特性良好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因此,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高。
符号说明
ND 板面垂直方向
TD 板宽方向
RD 轧制方向
S 表面
SPR 观察到条纹花样的区域
EIrD 能量射线照射方向

Claims (2)

1.一种方向性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母材钢板;
玻璃覆膜,其形成在所述母材钢板上;以及
张力赋予绝缘覆膜,其形成在所述玻璃覆膜上,
在所述母材钢板中存在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连续或断续地延伸的多个线状的应变,
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上的间隔为10mm以下,
在存在所述应变的区域中存在闭合磁畴,所述闭合磁畴的自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起的板厚方向的长度d为30~60μm,所述轧制方向的长度w为200μm以下,
所述闭合磁畴内存在的所述轧制方向的压缩应变显示出最大值的自母材钢板表面起的深度m与所述长度d的比率m/d为超过0.30且小于0.90的范围。
2.一种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磁畴细分化工序,
所述磁畴细分化工序对于具备母材钢板、形成在所述母材钢板上的玻璃覆膜、以及形成在所述玻璃覆膜上的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通过对所述张力赋予绝缘覆膜的表面照射能量射线,在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附近导入沿与轧制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的应变,
在所述磁畴细分化工序中,
所述多个线状的应变中相邻的线状的应变的轧制方向的间隔为10mm以下,
使用单位为W的能量射线输出功率P和单位为mm2的能量射线照射截面积S、以P/S定义的单位为W/mm2的能量射线功率密度Ip满足下述式(1),
使用所述能量射线输出功率P和单位为mm/秒的能量射线扫描速度Vs、以P/Vs定义的单位为J/mm的能量射线投入能量Up满足下述式(2),并且,
使用所述能量射线的单位为μm的与射束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直径dl及所述射束扫描方向的直径dc、以dl/dc定义的射束长宽比以及所述dl分别满足下述式(3)及下述式(4),
250≤Ip≤5200 (1)
0.007<Up≤0.050 (2)
0.0010<dl/dc<1.0000 (3)
10≤dl<200 (4)。
CN202280023649.8A 2021-03-26 2022-03-28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0834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3620 2021-03-26
JP2021053620 2021-03-26
PCT/JP2022/015193 WO2022203087A1 (ja) 2021-03-26 2022-03-28 方向性電磁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3407A true CN117083407A (zh) 2023-11-17

Family

ID=8339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3649.8A Pending CN117083407A (zh) 2021-03-26 2022-03-28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0874A1 (zh)
EP (1) EP4317468A1 (zh)
JP (1) JPWO2022203087A1 (zh)
KR (1) KR20230150996A (zh)
CN (1) CN117083407A (zh)
BR (1) BR112023019173A2 (zh)
WO (1) WO202220308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4421U (ja) 1982-09-30 1984-04-10 有限会社鈴木機械製作所 丸棒自動供給機
JPS6060988U (ja) 1983-10-04 1985-04-27 クロイ電機株式会社 香炉装置
JPS6169695U (zh) 1984-10-05 1986-05-13
JPH0125258Y2 (zh) 1984-10-24 1989-07-28
JPS6245296U (zh) 1985-09-04 1987-03-19
JP3361709B2 (ja) 1997-01-24 2003-01-0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磁気特性の優れた方向性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
JP3482340B2 (ja) * 1998-03-26 2003-12-22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一方向性電磁鋼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04083465A1 (ja) 2003-03-19 2004-09-3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磁気特性の優れた方向性電磁鋼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BRPI0820742B1 (pt) 2007-12-12 2018-02-06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Método para fabricar uma chapa de aço eletromagnético de grão orientado cujos domínios magnéticos são controlados por irradiação de feixe de laser
BR112013030922B1 (pt) * 2011-06-13 2020-03-1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Método para fabricar folha de aço magnética de grão orientado
WO2013099272A1 (ja) 2011-12-28 2013-07-0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84165B2 (ja) * 2011-12-28 2016-03-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34128A1 (ja) 2012-08-30 2014-03-0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鉄心用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535453B2 (en) 2012-10-31 2020-01-14 Jfe Steel Corporation Grai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176282B2 (ja) 2014-04-11 2017-08-09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661696C1 (ru) 2014-10-23 2018-07-19 ДжФЕ СТИЛ КОРПОРЕЙШН Текстурированная листовая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ая сталь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6060988B2 (ja) * 2015-02-24 2017-01-18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方向性電磁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45296B2 (ja) 2016-03-22 2017-12-1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方向性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
KR102162984B1 (ko) * 2018-12-19 2020-10-0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방향성 전기강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21053620A (ja) 2019-06-18 2021-04-08 株式会社片山化学工業研究所 シアン含有廃水の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50996A (ko) 2023-10-31
US20240150874A1 (en) 2024-05-09
BR112023019173A2 (pt) 2023-10-17
WO2022203087A1 (ja) 2022-09-29
EP4317468A1 (en) 2024-02-07
JPWO2022203087A1 (zh) 2022-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48917B2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及び方向性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
US9799432B2 (en) Grain 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JP5696380B2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の鉄損改善装置および鉄損改善方法
CN110352255B (zh)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6010907B2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93623B2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
CN117083407A (zh)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20105589A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317470A1 (en) Grai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4276547B2 (ja) 高磁場鉄損と被膜特性に優れる超高磁束密度一方向性電磁鋼板
RU2819013C2 (ru) Лист анизотропной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стал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WO2024063163A1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
RU2818732C1 (ru) Лист анизотропной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стал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CN118073061A (zh) 方向性电磁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7015627A (zh)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20138069A1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106462A1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111641A1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776382C1 (ru) Лист анизотропной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стал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JP2013234342A (ja) 磁区細分化処理方法および方向性電磁鋼板
WO2023204267A1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183012A1 (en) Grai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nsulating coating
JPH05311241A (ja) 低鉄損一方向性珪素鋼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ビーム照射装置
JPH0565543A (ja) 歪取り焼鈍を施しても磁気特性の劣化がなくかつ幅方向に均一の特性を有する低鉄損一方向性珪素鋼板の製造方法
KR930004850B1 (ko) 저철손 고자속밀도 방향성 전기강판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