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0295A - 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0295A
CN117050295A CN202311216356.4A CN202311216356A CN117050295A CN 117050295 A CN117050295 A CN 117050295A CN 202311216356 A CN202311216356 A CN 202311216356A CN 117050295 A CN117050295 A CN 117050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ether glycol
bio
polyalkylene ether
elast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63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燕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s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s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s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s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163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02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0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0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0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65/26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 C08G65/260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containing aliphatic hydr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0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65/261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xylic acid, ester or anhydrid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5/2645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e.g. salts
    • C08G65/266Metallic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 C08G65/2648 - C08G65/2645,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5/2669Non-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G65/2678Sulfur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5/2669Non-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G65/2684Halogen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0Polya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搅拌混合,得第一粘稠液;2)向第一粘稠液中加入金属催化剂,反应,得到第二粘稠液;3)将第二粘稠液精馏、过滤,得到聚亚烯醚二醇。本申请的聚亚烯醚二醇弹性体APHA色度较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生产附加装置和流程,具有非常重大的生产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亚烯醚二醇包括聚乙二醇、聚1,2-和1,3-丙烯醚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六亚甲基醚二醇及其共聚物。这些物质被广泛用作润滑剂或制备橡胶成型和纤维、陶瓷和金属加工的润滑剂的原料。这些物质还用作制备化妆品和药品的原料,水性涂料、纸张涂料、粘合剂、玻璃纸、印刷油墨、磨料和表面活性剂的原料或添加剂,以及制备醇酸树脂等树脂的原料。这些物质也用作软段,用于制备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如聚氨酯、热塑性聚酯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工业上重要的聚醚二醇的例子包括聚乙二醇,聚(1,2-丙二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多元醇,和聚四甲醚二醇。在这些聚醚二醇中,聚(1,2-丙二醇)(PPG)因其成本较低而应用最广泛。目前常用的聚亚烯醚二醇的生产方法是聚合物和共聚物以及在诸如碘、无机酸(例如硫酸)和有机酸等脱氢催化剂存在下从多元醇制备这些聚合物的方法。酸催化对金属反应釜具有比较严重的腐蚀,大大降低了反应釜的使用寿命,且腐蚀反应釜产生的副产物也影响聚合工艺流程及产物纯度,由于缩聚是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1,3-丙二醇反应持续长时间,所以还产生多种副产物和低分子量低聚物。这些材料具有不同于聚三亚甲基醚二醇的极性的极性,并且表现出局部化分布,这导致分子量分布和分子量的变化。大多数副产物它们本身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并且还不利地影响聚三亚甲基醚二醇的颜色以及在后处理反应中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酸催化缩聚反应制得的聚三亚甲基醚二醇可能具有质量问题,具有高百分比的不饱和端基和深色度。由于适于在弹性体聚合物诸如聚氨酯中用作软链段的聚三亚甲基醚二醇必须能够与其它单体诸如二异氰酸酯反应,因此需要它们具有高百分比的二羟基末端官能团,尤其需要它们具有低百分比的不饱和端基。此外,由于不饱和分子或者在使用聚三亚甲基醚二醇作为反应组分的聚合反应中造成不期望的反应终止,或者不饱和分子根本不并入到聚合物中,这均产生不期望的聚合物特性,因此具有高不饱和度的聚三亚甲基醚二醇或其共聚物是许多最终用途所不可接受的,诸如纺织用纤维应用。由于1,3-丙二醇的分子结构,环状低聚物被过度地产生,并且它们在聚合物的聚合度和最终加工中引起许多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地除去环状低聚物,本申请通过双酸和双金属二段反应催化剂可以提高催化效果,酸催化剂完成后跟活泼金属中和,生成硫酸化合物降,低酸催化剂对反应设备的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金属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可与反应中的副产物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生成1,3PDO继续增长聚亚烯醚二醇分子量,降低反应中的副产物酸酯及环化的生产,减少副产物后期水解工艺时间,也提高了产物纯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搅拌混合,得第一粘稠液;2)向第一粘稠液中加入金属催化剂,反应,得到第二粘稠液;3)将第二粘稠液精馏、过滤,得到聚亚烯醚二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的聚亚烯醚二醇,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为600~2500;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0~160;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为6~26meq/kg;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纯度为99.5%~99.7%;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为0.02-0.15wt%。
本申请还提供上述制备方法或聚亚烯醚二醇在生物基弹性体制备中的应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生物基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上述的聚亚烯醚二醇混合,反应。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分子量为12000~32000,优选的,所述弹性体分子量为25800~32000;和/或,所述弹性体APHA色度为3~25;优选的,所述弹性体APHA色度为3~8;和/或,所述弹性体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本说明书提出的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1)双酸双金属催化剂二段催化制得的聚亚烯醚二醇相较于硫酸催化,所得最大分子量没有明显差异,且双酸双金属催化剂二段催化在聚合过程中抑制反应副产物生成,金属催化剂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在盐酸参与下使环状杂质和残余原料开环聚合,不需要额外添加碱性物质对产物进行水解,相对于纯硫酸催化节省时间,操作更加简便。(2)由于副产物生成更少,在平均分子量相近时,双酸双金属催化剂二段催化样品颜色相对较浅,不饱和端基含量相对较低。(3)本申请制备的聚亚烯醚二醇弹性体色度较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生产附加装置和流程,具有非常重大的生产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本说明书中的流程用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通过生物基多元醇可以合成生物基弹性体,生物基弹性体不仅能够解决材料不可降解造成的白色污染,缓解石油危机,还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于新型材料的需求,开发生物基聚合物符合可持续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生物基材料的发展是缓解当前对石油基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除废弃材料如塑料、橡胶等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所用原料不依赖于石化资源,主要通过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来制备,单体容易获得,价格便宜;通过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合成的这些弹性体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搅拌混合,得第一粘稠液;2)向第一粘稠液中加入金属催化剂,反应,得到第二粘稠液;3)将第二粘稠液精馏、过滤,得到聚亚烯醚二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共聚单体可以选自3,3-二甲基氧基-杂环丁烷、四氢呋喃、1,3-二氧基-杂环戊烷、四氢吡烷、1,2-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7-辛二醇、1,10-癸二醇或1,12-十二烷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选自2-甲基-1,3-丙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或四氢呋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酸催化剂可以包括酸催化剂1和酸催化剂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酸催化剂1包括硫酸、氯磺酸、亚磷酸、对甲苯磺酸、苯磺酸、磷鸽酸、磷铝酸、三氟甲磺酸、1,1,2,2-四氟乙磺酸、l,1,1,2,3,三氟甲磺酸柲、三氟甲磺酸亿、三氟甲磺酸钝、三氟甲磺酸钦、三氟甲磺酸铜、三氟甲磺酸铣和三氟甲磺酸鋯、沸石、氯化氧化铝、酸处理的二氧化硅、酸处理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杂多酸和装栽在氧化结、二氧化钦、氧化铝和I或二氧化硅上的杂多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酸催化剂1可以为硫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酸催化剂2可以包括氟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酸催化剂2可以为盐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还可以包括乙酸酐,所述共聚单体与乙酸酐混合后,再加入酸催化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可以为140-19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可以为150-1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可以为160-170℃;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可以为170-190℃;在一些实施例中,更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可以为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速度可以为140-160rp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速度可以为145-155rp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速度可以为145-150rp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60-100min;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65-95min;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70-90min;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75-85min;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75-8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速度可以为150rpm;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可以为9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2)前,从第一粘稠液中可以除去一下任意一项或多项:水、3,3-二甲基氧基-杂环丁烷、四氢呋喃、1,3-二氧基-杂环戊烷或四氢吡烷;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从第一粘稠液中可以除去水或四氢呋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2)前,可以将第一粘稠液反应环境真空度降到50-100Pa,持续6-12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2)前,可以将第一粘稠液反应环境真空度降到60-90Pa,持续7-11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2)前,可以将第一粘稠液反应环境真空度降到70-80Pa,持续8-10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将第一粘稠液反应环境真空度降到70Pa,持续8小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的温度可以为90℃-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的温度可以为95℃-1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的温度可以为100℃-1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的温度可以为100℃-105℃;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粘稠液的温度可以为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中还可以加入甲醇,所述甲醇与共聚单体的质量比可以为(330-370):(500-6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中还可以加入甲醇,所述甲醇与共聚单体的质量比可以为(335-365):(510-59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中还可以加入甲醇,所述甲醇与共聚单体的质量比可以为(340-360):(520-5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中还可以加入甲醇,所述甲醇与共聚单体的质量比可以为(345-355):(530-57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中还可以加入甲醇,所述甲醇与共聚单体的质量比可以为(345-350):(540-560);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甲醇与金属催化剂的质量比可以为350:5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以包括金属催化剂1和金属催化剂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催化剂1可以包括K、Ca、Na、Mg、Zn、Fe、Sn、Pb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金属催化剂1可以为Zn;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催化剂2可以包括Ag、Cu、Fe、Pt、Ni、Co、Pd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金属催化剂2可以为Ni。
活泼金属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可以与盐酸环醚低聚物进行开环反应,生成的醇加速缩聚反应,防止聚过程中形成的酸酯和环化物。
Zn+H2SO4=ZnSO4+H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金属催化剂质量比可以为(500-550):(0.693-3.465);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金属催化剂质量比可以为550:(2.079-2.77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反应时间可以为1-3h,优选的,反应时间可以为1.5h。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反应可以在通入惰性气体条件下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可以为氮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3)前,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60-180℃条件下,蒸馏30-80min以除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3)前,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70-170℃条件下,蒸馏35-75min以除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3)前,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80-160℃条件下,蒸馏40-70min以除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3)前,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90-150℃条件下,蒸馏45-65min以除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3)前,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100-140℃条件下,蒸馏50-60min以除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3)前,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110-130℃条件下,蒸馏55-60min以除水;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80-100℃条件下,蒸馏50-70min以除水,更优选的,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90℃条件下,蒸馏60min以除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可以包括聚乙二醇、聚1,2-和1,3-丙烯醚二醇、聚三亚甲基醚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六亚甲基醚二醇或其共聚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可以选自聚三亚甲基醚二醇或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乙酸酐质量比可以为(50-6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乙酸酐质量比可以为(52-68):(2.5-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乙酸酐质量比可以为(54-66):3;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乙酸酐质量比可以为55: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硫酸浓度可以大于96%,例如97%、98%或99%。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硫酸浓度可以为9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盐酸浓度可以为30-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盐酸浓度可以为32-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盐酸浓度可以为34-36%。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盐酸浓度可以为3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0.7-5):(0.08-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1-4):(0.1-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1.5-3.5):(0.2-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2-3):(0.3-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2-3):(0.3-0.4);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0.9-4.5):(0.1-0.5);在一些实施例中,更优选的,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9: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450-600):(0.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460-590):(1-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470-580):(1.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480-570):(2-5.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490-560):(2.5-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500-550):(3-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510-540):(3.5-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520-530):(3.5-4);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500-55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更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500-550):(3-4)。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的聚亚烯醚二醇,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为600~2500;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0~160;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为6~26meq/kg;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纯度为99.5%~99.7%;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为0.02-0.15w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1500~25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1600~24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1700~2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1800~22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1900~21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1900~2000。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可以为25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0~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2~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4~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6~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8~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8~30;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可以为6~10meq/kg;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可以为7~9meq/kg;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可以为7~8meq/kg;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可以为6meq/kg。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纯度可以为99.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可以为0.02-0.048wt%;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可以为0.025-0.043wt%;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可以为0.03-0.040wt%;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可以为0.02w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可以选自聚三亚甲基醚二醇或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本申请还提供上述制备方法或聚亚烯醚二醇在生物基弹性体制备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可以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可以包括酰胺类寡聚物、聚烷二醇和聚芳族二酸烷二醇酯的反应产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可以由硬链段和软链段两部份聚合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硬链段可以选自尼龙盐、聚酯盐或异氰酸酯。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硬链段总重可以占生物基弹性体总重的50%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软连段可以由聚醚多元醇缩聚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软连段总重可以占生物基弹性体总重的50%以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异氰酸酯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HMD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DI)。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生物基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上述的聚亚烯醚二醇混合,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聚亚烯醚二醇的质量比可以为(0.5-1.5):(0.5-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聚亚烯醚二醇的质量比可以为(0.75-1.25):(0.75-1.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聚亚烯醚二醇的质量比可以为(0.75-1):(0.75-1)。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聚亚烯醚二醇的质量比为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温度可以为230~2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温度可以为235~2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温度可以为240~2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可以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亚烯醚二醇可以选自聚三亚甲基醚二醇或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尼龙盐的二元酸可以选自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酸、十三碳二元酸、十四碳二元酸、十五碳二元酸、十六碳二元酸、十七碳二元酸或十八碳二元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尼龙盐的二元胺可以选自己二胺、戊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癸二胺、十一碳二元胺、十二碳二元胺、十三碳二元胺、十四碳二元胺、十五碳二元胺、十六碳二元胺、十七碳二元胺或十八碳二元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盐的二元酸可以为脂肪族二羧酸;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聚酯盐可以选自对苯二甲酸、萘二羧酸、二苯基二羧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芳香族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等脂环族二羧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氢化二聚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盐的二元醇的共聚单体可以选自1,2-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7-辛二醇、1,10-癸二醇、和1,12-十二烷二醇中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弹性体,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为12000~32000,优选的,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为25800~32000;和/或,所述生物基弹性体APHA色度为3~25;优选的,所述生物基弹性体APHA色度为3~8;和/或,所述生物基弹性体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13000~31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14000~30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15000~29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16000~28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17000~27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18000~26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19000~25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20000~24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21000~23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可以为21000~22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APHA色度可以为5~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APHA色度可以为7~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APHA色度可以为9~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APHA色度可以为11~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弹性体APHA色度可以为13~15。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公司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实施例1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1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向其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0.66g、镍0.033g,加速缩聚反应,并持续通入氮气,排除反应生成的水分,反应时间5H。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精馏: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PO3G。
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2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向其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1.32g、镍0.066g,加速缩聚反应,并持续通入氮气,排除反应生成的水分,反应时间5H。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生物基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3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向其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1.98g、镍0.099g,加速缩聚反应,并持续通入氮气,排除反应生成的水分,反应时间5H。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生物基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4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向其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2.64g、镍0.132g,加速缩聚反应,并持续通入氮气,排除反应生成的水分,反应时间5H。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生物基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5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向其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3.3g、镍0.165g,加速缩聚反应,并持续通入氮气,排除反应生成的水分,反应时间5H。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生物基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1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1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浓硫酸浓度大于96%,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加入水150g,将混合物在氮气吹扫中(常压吹扫)95℃下保持4H,以水解缩聚过程中形成的酸酯。
水解后将料转移至成盐罐,加入2g碳酸钙,在95℃下搅拌10min,之后停止搅拌,等待两相分离约30min,相分离后排出水相,分离出有机相备用。
将有机相加入釜中,在有机相中加入2g碳酸钙中和残余的硫酸,在70℃下搅拌1h(通氮气常压吹扫)。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2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2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浓硫酸浓度大于96%,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加入水150g,将混合物在氮气吹扫中(常压吹扫)95℃下保持4H,以水解缩聚过程中形成的酸酯。
水解后将料转移至成盐罐,加入2g碳酸钙,在95℃下搅拌10min,之后停止搅拌,等待两相分离约30min,相分离后排出水相,分离出有机相备用。
将有机相加入釜中,在有机相中加入2g碳酸钙中和残余的硫酸,在70℃下搅拌1h(通氮气常压吹扫)。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3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3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浓硫酸浓度大于96%,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加入水150g,将混合物在氮气吹扫中(常压吹扫)95℃下保持4H,以水解缩聚过程中形成的酸酯。
水解后将料转移至成盐罐,加入2g碳酸钙,在95℃下搅拌10min,之后停止搅拌,等待两相分离约30min,相分离后排出水相,分离出有机相备用。
将有机相加入釜中,在有机相中加入2g碳酸钙中和残余的硫酸,在70℃下搅拌1h(通氮气常压吹扫)。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4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4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浓硫酸浓度大于96%,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加入水150g,将混合物在氮气吹扫中(常压吹扫)95℃下保持4H,以水解缩聚过程中形成的酸酯。
水解后将料转移至成盐罐,加入2g碳酸钙,在95℃下搅拌10min,之后停止搅拌,等待两相分离约30min,相分离后排出水相,分离出有机相备用。
将有机相加入釜中,在有机相中加入2g碳酸钙中和残余的硫酸,在70℃下搅拌1h(通氮气常压吹扫)。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5
将生物基1,3-丙二醇(500g)加入到1000mL干燥除水的反应釜中。油温设置180℃,当料温达到180℃时,向反应釜内加入5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浓硫酸浓度大于96%,搅拌速度150rpm搅拌90min,用冷凝器移除副产物水。
将反应釜与真空泵连接,缓慢抽真空使真空度降到70Pa,反应时间8小时。
真空反应完成后调节油温至100℃,将料温降温至100℃,加入水150g,将混合物在氮气吹扫中(常压吹扫)95℃下保持4H,以水解缩聚过程中形成的酸酯。
水解后将料转移至成盐罐,加入2g碳酸钙,在95℃下搅拌10min,之后停止搅拌,等待两相分离约30min,相分离后排出水相,分离出有机相备用。
将有机相加入釜中,在有机相中加入2g碳酸钙中和残余的硫酸,在70℃下搅拌1h(通氮气常压吹扫)。
反应釜在氮气保护下,减压蒸馏出有机相的水分,温度设置为90℃,蒸馏时间60min。
过滤出料:用布氏漏斗抽真空过滤有机相中的固体成分,得到的液体为生物基PO3G,后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度99.5%的生物基PO3G。
弹性体聚合: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O3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将5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1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0.66g、镍0.033g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2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1.32g、镍0.066g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3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1.98g、镍0.088g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4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2.64g、镍0.132g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5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双金属反应催化剂锌3.3g、镍0.165g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6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1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3g NaOH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7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2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3g NaOH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8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3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3g NaOH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9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4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3g NaOH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10
将450g生物基1,4-BDO合成的THF(含水量小于300ppm)装入1000ml的容器中,并配有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加入30g乙酸酐。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5g浓硫酸与盐酸的复配催化剂后,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2.5小时,然后置于室温下,使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
未反应的THF在160℃下通过蒸馏从上层除去,得到378g生物基聚四亚甲基醚二乙酸酯(以下简称“PTMEA”)。
在PTMEA中加入3g NaOH和350g甲醇,反应1.5小时得到生物基PTMEG。
将得到的生物基PTMEG经精馏过滤得到99.7%,水分含量小于300PPM的生物基PTMEG。
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精馏得到的生物基PTMEG等质量的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在230~250℃中进行缩聚得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按上述步骤操作重复该实验50遍,结果示于表1。
应用例
a)测试方法如下:
1、数均分子量Mn:由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得到的各试样的洗脱曲线(纵轴:由检测器得到的信号强度、横轴:洗脱时间),根据标准样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定标计算出洗脱曲线中主峰(聚合物峰)的数均分子量。
2、不饱和端基:使用自动滴定仪使制备的反应物经历与具有标准浓度的KOH的滴定反应测定不饱和端基,按照GB/T 12008.6—2010方法测定。
3、色度:使用色差仪分析聚醚试样的色度,按照HG/T 3862测试。
表1、各PO3G性能数据表
表2、PO3G合成弹性体的数据表
表3、各PTMEG性能数据表
表4、PTMEG合成弹性体的数据表
结果分析:
1、通过将实施例1~10与对比例1~10对比,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得的生物基PO3G和PTMEG相较于对比例,达到最大平均分子量所需的酸没有明显差异,所得最大分子量更大,且双酸、双金属二段催化不需水解,不需要额外添加碱性物质。
2、通过将实施例1~10与对比例1~10对比,可以看出,在平均分子量相近时,双酸双金属催化剂二段催化样品颜色相对较浅,不饱和端基、环醚低聚物含量相对较低,反应时间相对较短。
3、通过将实施例1~10与对比例1~10对比,双酸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得到的聚三亚甲基醚二醇聚合成弹性体分子量更容易聚合,因碱和多金属氰化物催化得到的PO3G聚合成的弹性体其颜色更白,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说明书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说明书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说明书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说明书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说明书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说明书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说明书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搅拌混合,得第一粘稠液;
2)向第一粘稠液中加入金属催化剂,反应,得到第二粘稠液;
3)将第二粘稠液精馏、过滤,得到聚亚烯醚二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所述共聚单体选自3,3-二甲基氧基-杂环丁烷、四氢呋喃、1,3-二氧基-杂环戊烷、四氢吡烷、1,2-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7-辛二醇、1,10-癸二醇或1,12-十二烷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步骤1)中,所述酸催化剂包括酸催化剂1和酸催化剂2;
和/或,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乙酸酐,所述共聚单体与乙酸酐混合后,再加入酸催化剂;
和/或,所述步骤1)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的反应温度为140-190℃;
和/或,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速度为140-160rpm,所述搅拌时间为60-100min;
和/或,在进行步骤2)前,从第一粘稠液中除去一下任意一项或多项:水、3,3-二甲基氧基-杂环丁烷、四氢呋喃、1,3-二氧基-杂环戊烷或四氢吡烷;
和/或,在进行步骤2)前,将第一粘稠液反应环境真空度降到50-100Pa,持续6-12小时;
和/或,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的温度为90℃-120℃;
和/或,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中还加入甲醇,所述甲醇与共聚单体的质量比为(330-370):(500-600);
和/或,所述金属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1和金属催化剂2;
和/或,所述步骤2)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金属催化剂质量比为(500-550):(0.693-3.465);
和/或,所述步骤2)中,反应时间为1-3h;
和/或,所述步骤2)中,反应在通入惰性气体条件下进行;
和/或,在进行步骤3)前,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60-180℃条件下,蒸馏30-80min以除水;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包括聚乙二醇、聚1,2-和1,3-丙烯醚二醇、聚三亚甲基醚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六亚甲基醚二醇或其共聚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聚单体选自2-甲基-1,3-丙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或四氢呋喃;
和/或,所述酸催化剂1包括硫酸、氯磺酸、亚磷酸、对甲苯磺酸、苯磺酸、磷鸽酸、磷铝酸、三氟甲磺酸、1,1,2,2-四氟乙磺酸、l,1,1,2,3,三氟甲磺酸柲、三氟甲磺酸亿、三氟甲磺酸钝、三氟甲磺酸钦、三氟甲磺酸铜、三氟甲磺酸铣和三氟甲磺酸鋯、沸石、氯化氧化铝、酸处理的二氧化硅、酸处理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杂多酸和装栽在氧化结、二氧化钦、氧化铝和I或二氧化硅上的杂多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酸催化剂1为硫酸;
和/或,所述酸催化剂2包括氟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酸催化剂2为盐酸;
和/或,所述步骤1)中,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的反应温度为170-190℃,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的反应温度为180℃;
和/或,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速度为150rpm,所述搅拌时间为90min;
和/或,在进行步骤2)前,从第一粘稠液中除去水或四氢呋喃;
和/或,在进行步骤2)前,将第一粘稠液反应环境真空度降到70Pa,持续8小时;
和/或,所述步骤2)中,第一粘稠液的温度为100℃;
和/或,所述步骤2)中,所述甲醇与金属催化剂的质量比为350:550;
和/或,所述金属催化剂1包括K、Ca、Na、Mg、Zn、Fe、Sn、Pb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金属催化剂1为Zn;
和/或,所述金属催化剂2包括Ag、Cu、Fe、Pt、Ni、Co、Pd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金属催化剂2为Ni;
和/或,所述共聚单体与金属催化剂质量比为550:(2.079-2.772);
和/或,所述步骤2)中,反应时间为1.5h;
和/或,所述步骤2)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和/或,在进行步骤3)前,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80-100℃条件下,蒸馏50-70min以除水,优选的,将第二粘稠液在减压、90℃条件下,蒸馏60min以除水;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选自聚三亚甲基醚二醇或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和/或,所述共聚单体与乙酸酐质量比为(50-60):(2-4),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乙酸酐质量比为55:3;
和/或,所述硫酸浓度大于96%,优选的,所述硫酸浓度为98%;
和/或,所述盐酸浓度为30-40%,优选的,所述盐酸浓度为36%;
和/或,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0.7-5):(0.08-0.8),优选的,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0.9-4.5):(0.1-0.5),更优选的,所述硫酸与盐酸的质量比为9:1;
和/或,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450-600):(0.5-7),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500-550):(1-5),更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与酸催化剂质量比为(500-550):(3-4)。
4.一种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聚亚烯醚二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为600~2500;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0~160;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为6~26meq/kg;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纯度为99.5%~99.7%;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为0.02-0.15w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亚烯醚二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为1500~2500,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分子量为2500;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0~40,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APHA色度为20;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为6~10meq/kg,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不饱和度为6meq/kg;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的纯度为99.7%;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为0.02-0.048wt%,优选的,所述聚亚烯醚二醇中环醚低聚物的含量为0.02wt%;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选自聚三亚甲基醚二醇或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或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聚亚烯醚二醇在生物基弹性体制备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弹性体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优选的,所述生物基聚酯弹性体包括酰胺类寡聚物、聚烷二醇和聚芳族二酸烷二醇酯的反应产物;
和/或,所述生物基弹性体由硬链段和软链段两部份聚合得到,优选的,所述硬链段选自尼龙盐、聚酯盐或异氰酸酯,所述硬链段总重占生物基弹性体总重的50%以上,所述软连段由聚醚多元醇缩聚得到,所述软连段总重占生物基弹性体总重的50%以下。
8.一种生物基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聚亚烯醚二醇混合,反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聚亚烯醚二醇的质量比为(0.5-1.5):(0.5-1.5),优选的,所述聚酯盐或者尼龙盐与聚亚烯醚二醇的质量比为1:1;
和/或,所述反应温度为230~250℃;
和/或,所述生物基弹性体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和/或,所述聚亚烯醚二醇选自聚三亚甲基醚二醇或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和/或,所述尼龙盐的二元酸选自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酸、十三碳二元酸、十四碳二元酸、十五碳二元酸、十六碳二元酸、十七碳二元酸或十八碳二元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和/或,所述尼龙盐的二元胺选自己二胺、戊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癸二胺、十一碳二元胺、十二碳二元胺、十三碳二元胺、十四碳二元胺、十五碳二元胺、十六碳二元胺、十七碳二元胺或十八碳二元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和/或,所述聚酯盐的二元酸为脂肪族二羧酸,优选的,所述聚酯盐选自对苯二甲酸、萘二羧酸、二苯基二羧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芳香族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等脂环族二羧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氢化二聚酸;
和/或,所述聚酯盐的二元醇的共聚单体选自1,2-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7-辛二醇、1,10-癸二醇、和1,12-十二烷二醇中一种或多种。
10.一种由权利要求8或9所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弹性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为12000~32000,优选的,所述生物基弹性体分子量为25800~32000;
和/或,所述生物基弹性体APHA色度为3~25;优选的,所述生物基弹性体APHA色度为3~8;
和/或,所述生物基弹性体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或者生物基尼龙弹性体。
CN202311216356.4A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0502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6356.4A CN117050295A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6356.4A CN117050295A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0295A true CN117050295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55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6356.4A Pending CN117050295A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02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3120C (zh) 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和其他环醚的共聚物
US4728722A (en) Preparation of polyoxybutylene polyoxyalkylene glycols having a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a reduced content of oligomeric cyclic ethers
EP2014696B1 (en) Poly(Trimethylene-Ethylene-Ether) Glycols
CN1112392C (zh) 基于可结晶多元醇和低一元醇含量的聚氧亚丙基多元醇的有改进性质的弹性聚氨酯
CN103030766B (zh) 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醚)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492892A (zh) 由具有高仲羟基含量的多元醇制成的高分子量热塑性聚氨酯
MXPA05001503A (es) Elastomeros de poliuretano y poliuretano-urea a partir de glicol de eter de politrimetileno.
CA1050200A (e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from recycled polyesters
CA2135293A1 (en) Har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US7705109B2 (en) Block copolyetherester elastomer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111285993B (zh) 一种高流动聚酰胺6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EP3199571A1 (en) Tire
CN117050295A (zh) 一种聚亚烯醚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EP1620379A2 (en) Hydrogenation of polytrimethylene ether glycol
AU2023274099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trimethylene furandicarboxylate) using zinc catalyst
EP3202817B1 (en) Tire
CN1200740A (zh)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和具有低不饱和度的聚氧化烯聚醚多醇的组合物
CN114133552B (zh) 疏水型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82623A (zh) 低滞后损失聚氨酯发泡轮胎用聚醚多元醇及其连续化制备方法
WO2010120292A1 (en) Improved catalyst for manufacturing polymers of tetrahydrofuran
CN115286764A (zh) 一种双组份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160534A (zh) 水性聚氨酯
CN116003759B (zh) 一种二氧化碳基聚酯聚碳酸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00716B (zh) 防水涂料用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16265507A (zh) 聚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