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8719A -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8719A
CN117048719A CN202311058286.4A CN202311058286A CN117048719A CN 117048719 A CN117048719 A CN 117048719A CN 202311058286 A CN202311058286 A CN 202311058286A CN 117048719 A CN117048719 A CN 117048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module
auxiliary device
vehicle
positioning
connecting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82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玲
严明明
李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0582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87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8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8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6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 B62D27/065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using screwth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预装前端模块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将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与车体前端板在X向打紧;将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同时以第一连接螺栓为轴旋转前端模块,使得辅助装置的第二定位销插入前端模块的主体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中;推动前端模块的两个连接臂,使得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三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的第三定位孔中;利用第二连接螺栓将连接臂与对应的侧边横梁打紧;将辅助装置拆卸,然后将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和下侧的第三连接螺栓打紧。本申请提高了翼子板与前端模块的X向相对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设计中,前脸的灯、前保等都在翼子板和前端模块上进行定位和固定,其中前端模块装配在车身横梁上,翼子板装配在侧围上,两者之间无装配关系,相对精度差,导致前保杠、灯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匹配状态,影响整车外观。因此,对于设计有前端模块的车型,提升前端模块的X向精度与翼子板之间精度,成为提升前脸DTS(DimensionTechnical Specification,尺寸技术规范)合格率的关键要素。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方案中,前端模块的第一连接点2和第二连接点1分别与车体前端板和侧边横梁在X向完全贴合后打紧,实现强贴。具体地,如图2所示,前端模块通过定位孔3与车体前端板实现XYZ向定位,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点1处的螺栓与车体前端板实现X向打紧。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点1位于前端模块的连接臂上,通过螺栓将前端模块与侧边横梁在X向打紧。某车型的翼子板与前端模块的尺寸链请见下表1。从表1可知,尺寸链较长,前端模块的装配精度受到翼子板、前门、下车体、侧围、防撞梁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导致前端模块的装配精度差。另外,如图1所示,前端模块的主体高度为H1,主体的X向定位在下部,有效定位高度为H2,位于第一连接点附近,而前端模块的上部X向与下部X向存在一个杠杆,当下部X向出现偏差时,上部X向偏差会成倍放大,这提高了前端模块的装配难度。
表1翼子板与前端模块尺寸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通过辅助装置将前端模块与翼子板建立关联,缩短了尺寸链环,从而提高了翼子板与前端模块的X向相对精度,从而提升大灯、前保等件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合格率,使得车辆前脸的感官质量得到提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包括:
预装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第一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Y向平行;
将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与车体前端板贴合并在X向打紧;
将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同时以第一连接螺栓为轴旋转前端模块,使得辅助装置的第二定位销插入前端模块的主体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中,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车辆的Z向平行;
推动前端模块的两个连接臂,使得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三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的第三定位孔中,第三定位孔的轴线与车辆的Z向平行;
利用第二连接螺栓将连接臂与对应的侧边横梁打紧,第二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Z向平行;
将辅助装置拆卸,然后将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和下侧的第三连接螺栓打紧。
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定位销。
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三定位销;
相对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
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沿车辆的X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前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二定位销。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包括侧边横梁、车体前端板、翼子板和辅助装置;
辅助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三定位销,辅助装置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销;相对于第一定位销,第三定位销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相对于第三定位销,第二定位销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
使用状态下,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第二定位销插入前端模块的主体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中,第三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的第三定位孔中;其中,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车辆的Z向平行;
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的两侧分别与车体前端板在X向打紧,前端模块的两个连接臂分别与侧边横梁在Z向打紧。
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定位销。
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三定位销。
优选地,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沿车辆的X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前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二定位销。
优选地,前端模块的连接臂上设有与侧边横梁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孔和与第三定位孔均设置在连接臂中部的顶面上。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端模块的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前端模块与车体前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前端模块与侧边横梁的连接点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辅助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第一连接点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主体的顶面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连接臂上的第三定位孔和第二连接孔的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本申请提供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通过辅助装置将前端模块与翼子板建立关联,缩短了尺寸链环,从而提高了翼子板与前端模块的X向相对精度,从而提升大灯、前保等件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合格率,使得车辆前脸的感官质量得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车身的长度方向为车辆的X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为车辆的Y向,车身的高度方向为车辆的Z向。
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包括侧边横梁、车体前端板、翼子板300和辅助装置200。结合图4和5,前端模块100的主体107的中部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点101与车体前端板在X向打紧,前端模块100的两个连接臂106分别与侧边横梁在Z向打紧。
如图7所示,前端模块100通过定位孔104与车体前端板实现XYZ向定位,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点101处的螺栓与车体前端板实现X向打紧。如图8所示,前端模块100的主体107顶面上设有两个的第二定位孔105。结合图5和9,前端模块100的连接臂106中部的顶面上设有与侧边横梁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02和第三定位孔108。如图7和10所示,主体107的中部与前防撞梁400连接的部位,在前防撞梁40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侧的第一连接孔103和下侧的第三连接孔109。
结合图4和6所示,辅助装置20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销204和第三定位销205,辅助装置200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销206。相对于第一定位销204,第三定位销205更靠近前端模块100的主体;相对于第三定位销205,第二定位销206更靠近前端模块100的主体。
具体地,辅助装置200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201和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202,第一支撑杆201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一定位销204,第二支撑杆202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三定位销205。辅助装置还包括两个沿车辆的X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203,第三支撑杆203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203的前端分别固定一个第二定位销206。
使用状态下,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销204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300上的第一定位孔中,第二定位销206插入前端模块100的主体107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105中,第三定位销205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106的第三定位孔108中。其中,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105和第三定位孔108的轴线均与车辆的Z向平行。
基于上述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包括:
P1:预装前端模块100的主体107与前防撞梁400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安装在第一连接孔103上),第一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Y向平行。
P2:将前端模块100的主体107的中部与车体前端板贴合并在X向打紧。如图7所示,通过定位孔104定位,通过第一连接点101处的螺栓打紧。
P3:将辅助装置200两端的第一定位销204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300上的第一定位孔中,同时以第一连接螺栓为轴(沿Y向延伸)旋转前端模块100,使得辅助装置200的第二定位销206插入前端模块100的主体107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105中,由此实现XY向定位。其中,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车辆的Z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P1中,第一连接螺栓是预装,并未打紧,因此前端模块可以绕第一连接螺栓旋转。
P4:推动前端模块100的两个连接臂106,利用连接臂106的X向柔性使得辅助装置200两端的第三定位销205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106的第三定位孔108(长轴为X向的腰形孔)中,实现连接臂的Y向定位。其中,第三定位孔108的轴线与车辆的Z向平行。
P5:利用第二连接螺栓将连接臂106与对应的侧边横梁打紧,使连接臂与车身连接固定。其中,第二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Z向平行。本申请将现有技术中前端模块与侧边横梁的X向打紧改为Z向打紧,这样的打紧方式与前端模块和车体前端板之间的X向打紧配合,提高了前端模块的装配稳定性。
P6:将辅助装置拆卸,然后将前端模块100的主体107与前防撞梁400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插入第一连接孔103)和下侧的第三连接螺栓(插入第三连接孔109)打紧。
本申请中,某车型的翼子板与前端模块之间的尺寸链如下表2所示。
表2翼子板与前端模块之间的尺寸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尺寸链环由10项缩短至4项,并且,辅助装置的精度(±0.1mm)高于车身的精度(±1.5mm),使得翼子板与前端模块的X向定位精度大幅度提升,使得大灯、前保等件与周边件间隙面差提升5%~10%,前脸的感官质量得到提升。本申请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对类似结构车型均适用。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装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Y向平行;
将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与车体前端板贴合并在X向打紧;
将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同时以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为轴旋转前端模块,使得所述辅助装置的第二定位销插入前端模块的主体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车辆的Z向平行;
推动前端模块的两个连接臂,使得所述辅助装置两端的第三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的第三定位孔中,所述第三定位孔的轴线与车辆的Z向平行;
利用第二连接螺栓将连接臂与对应的侧边横梁打紧,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的轴线与车辆的Z向平行;
将所述辅助装置拆卸,然后将前端模块的主体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处上侧的第一连接螺栓和下侧的第三连接螺栓打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三定位销;
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沿车辆的X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前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销。
5.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边横梁、车体前端板、翼子板和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三定位销,所述辅助装置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销;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销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三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更靠近前端模块的主体;
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翼子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定位销插入前端模块的主体顶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中,所述第三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臂的第三定位孔中;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三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车辆的Z向平行;
所述前端模块的主体的中部的两侧分别与车体前端板在X向打紧,所述前端模块的两个连接臂分别与侧边横梁在Z向打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沿车辆的Y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三定位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沿车辆的X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前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销。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模板的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的连接臂上设有与侧边横梁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和与所述第三定位孔均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中部的顶面上。
CN202311058286.4A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0487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8286.4A CN117048719A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8286.4A CN117048719A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8719A true CN117048719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55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8286.4A Pending CN117048719A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87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088015A1 (en) Automobile car body front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car body front
US20020040819A1 (en) Front end construction of a vehicle body
EP1270387A1 (en) Method for assemblying vehicle body
CN212125302U (zh) 机动车辆
JP3692425B2 (ja) 車両のボルスタアセンブリー用ジグ装置
US20210070365A1 (en) Angled cross member for a vehicle
CN105492302A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以及具有这种仪表板横梁的车辆
CN117048719A (zh) 一种前端模板的装配方法及系统
CN113401226A (zh) 一种翼子板连接件、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
CN211589926U (zh) 汽车前端装配辅助工装
US20140165364A1 (en) Assembly device for the assemly of a holding element for attchment parts on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the assembly of attachment parts on a motor vehicle
CN208543399U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安装支架装配工装
CN217124982U (zh) 前大灯装配定位辅助工装
KR20210067572A (ko) 부품 마운팅 유닛
CN112124432A (zh) 一种汽车下框梁结构总成、汽车底盘及汽车
CN113562081A (zh) 翼子板与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11716305A (zh) 内饰装配工装
CN218558969U (zh) 前端安装支架、前端模块总成和车辆
CN110723216A (zh) 无下方构件的超轻前端模块
CN219668346U (zh) 翼子板支架组件
CN218661721U (zh) 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分体组合式插锁组合支架
CN219948129U (zh) 一种前保险杠连接支架
CN216140076U (zh) 一种发动机罩总成支撑辅具
CN218368061U (zh) 一种试制白车身柔性机舱固定辅具
JP2999536B2 (ja) 車両部品の組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