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4419A - 保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保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4419A
CN117044419A CN202180095923.8A CN202180095923A CN117044419A CN 117044419 A CN117044419 A CN 117044419A CN 202180095923 A CN202180095923 A CN 202180095923A CN 117044419 A CN117044419 A CN 117044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roll
storage container
storage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9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宽昭
礒端美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44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44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10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un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un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12Lifting, transporting, or inserting the web roll; Removing empty co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1Winding, unwinding
    • B65H2301/413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2301/4137Supporting web roll on its outer circumference
    • B65H2301/41387Supporting web roll on its outer circumference on incline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40Holders, supports for rolls
    • B65H2405/42Supports for rolls fu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 B65H2405/421Supports for rolls fu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and serving also as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40Holders, supports for rolls
    • B65H2405/42Supports for rolls fu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 B65H2405/422Trolley, cart, i.e. support movable on fl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对收纳有部件的载带的卷体(RT)进行保存并将卷体(RT)向部件搭载装置供给的本发明的保存盒具备保存容器(41)和保持部(42)。保存容器(41)具有取放卷体(RT)的开口(41K),保持部(42)将保存容器(41)以在开口(41K)朝向上方的第一位置与开口(41K)朝向侧方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自如的方式保持。

Description

保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收纳有部件的载带的卷体进行保存的保存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向基板搭载部件的部件搭载装置中使用的部件供给单元,已知有搬运收纳有部件的载带并向规定的部件供给口供给部件的带馈送器。载带卷绕于作为带保持体的卷盘的卷芯,载带的运输、保管以及相对于带馈送器的装设等直接以卷绕于卷盘的状态进行。
另外,也提出了取消上述卷盘那样的带保持体,而是在将载带以无芯的状态卷绕为圆盘状的卷体的状态下进行运输、保管以及相对于带馈送器的装设等的方案(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将卷体保存于局部开口的盒状的保存装置,且能够将保存有该卷体的保存装置一并设置于带馈送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202737号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保存装置中,存在当改变保存装置的姿态时卷体从保存装置意外地飞出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以收纳有卷体的状态运输保存装置的作业时,需要对卷体的飞出加以注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所保存的卷体意外地飞出的情况的保存装置。
本发明的保存装置是对收纳有部件的载带的卷体进行保存并将卷体向部件搭载装置供给的保存装置,其具备:保存容器,其设置有取放卷体的开口;以及保持部,其将保存容器以在开口朝向上方的第一位置与开口朝向侧方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自如的方式保持。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所保存的卷体意外地飞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具备带盒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搭载装置的部件供给部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搭载装置的部件供给部的构成要素的侧视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搭载装置所具备的带盒与保存于该带盒的载带的卷体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所具备的框架的侧视图。
图8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所具备的框架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所具备的框架的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侧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立体图。
图13A是示出相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盒取放载带的卷体的情形的带盒的侧视图。
图13B是示出相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盒取放载带的卷体的情形的带盒的侧视图。
图13C是示出相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盒取放载带的卷体的情形的带盒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6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安装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6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安装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7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卷体的移动的情形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7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卷体的移动的情形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8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拆卸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8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拆卸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9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安装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9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盒的安装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0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卷体的移动的情形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0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卷体的移动的情形的部件搭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搭载装置1T的主要部分侧视图。部件搭载装置1T是反复执行向从上游工序接收到的基板KB搭载部件BH并将其向下游工序搬出的一系列作业(部件搭载作业)的装置,且该部件搭载装置1T具备部件搭载装置主体部1A和部件供给部1B。
在图1中,部件搭载装置主体部1A具备基台11、基板搬运部12、搭载头13以及头移动机构14。基板搬运部12由输送机机构构成,将从上游工序的装置接收到的基板KB沿水平方向搬运并定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部件搭载装置1T中的基板KB的搬运方向设为X方向(横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将与X方向和Z方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前后方向)。
在图1中,搭载头13具备多个向下方延伸的吸嘴13N。搭载头13能够使各吸嘴13N产生用于吸附部件BH的真空吸引力。头移动机构14例如由XY工作台构成,使搭载头13在XY面内移动。
图2是部件搭载装置1T的部件供给部1B的侧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部件供给部1B具备台车21、带盒22以及带馈送器23。台车21被从基台11向后方(图1以及图2各自的左方)延伸且在X方向上对置配置的左右一对台车引导部11G、以及同样向后方延伸且在X方向上对置地配置的左右一对台车保持部11H支承。
图3是示出部件搭载装置1T的部件供给部1B的构成要素的侧视图。图4是将部件搭载装置1T所具备的带盒22与保存于该带盒22的载带CT的卷体RT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在图2以及图3中,台车21具有在地板FL上移动自如的基座部31。在基座部31的后部设置有整体形成为平板状的盒装配部32。在基座部31的上部设置有馈送器基座33。
带馈送器23是向部件搭载装置主体部1A供给部件BH的部件供给单元的一种。带馈送器23能够通过使设置于下端的T字剖面的直线状的滑动部23T向设置于馈送器基座33的上表面的插槽33S滑动并插入而装配于馈送器基座33(图3)。可以将多个带馈送器23沿X方向排列安装于馈送器基座33。
带馈送器23通过搬运收纳有部件BH的载带CT而向规定的部件供给口23K(图1以及图2)供给部件BH。在载带CT上,以在长边方向上隔开恒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进给孔SH(图4)。在带馈送器23中,使未图示的链轮的外周齿卡止于载带CT的进给孔SH并进行旋转,由此将载带CT朝向部件供给口23K搬运。
在图2中,带馈送器23在后端部具备带入口23G。本实施方式中的带馈送器23是所谓的自动装载馈送器,其自动地检测到对插入带入口23G的载带CT并开始搬运。可以在带馈送器23正在搬运的载带CT(当前带)部件用尽前,预先将补充用的载带CT(补充带)插入带入口23G。在带入口23G插入有补充带的情况下,带馈送器23在当前带部件用尽了(当前带的后尾部通过了带馈送器23内的规定的位置)的时机开始补充带的搬运。
带盒22是保持载带CT的卷体RT的构件,且安装于台车21(图1以及图2)。此处,“载带CT的卷体RT”是指载带CT以无芯的状态(即无卷盘)卷绕为圆盘状而成的结构(也参照图4)。关于带盒22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带馈送器23从保持于带盒22的载带CT的卷体RT(以下简称为“卷体RT”)将载带CT拉出并搬运,从而供给部件BH。
在部件搭载装置1T进行部件搭载作业时,首先,基板搬运部12工作而从外部将基板KB搬入并定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在利用基板搬运部12将基板KB定位于作业位置后,使带馈送器23向部件供给口23K供给部件BH的动作与头移动机构14使搭载头13移动的动作连动,由此反复执行搭载循环。
一个搭载循环包括:搭载头13向带馈送器23的上方位置移动的动作、搭载头13使吸嘴13N下降并吸附(拾取)带馈送器23所供给的部件BH的动作、搭载头13向基板KB的上方位置移动而使部件BH向基板KB上的目标搭载位置的上方移动的动作、以及搭载头13从目标搭载位置的上方使吸嘴13N下降而向目标搭载位置搭载部件BH的动作。通过反复执行搭载循环而使应搭载于基板KB的全部部件BH被搭载之后,基板搬运部12工作,将基板KB向下游工序的装置搬出。由此,一张基板KB的部件搭载作业结束。
接下来,对带盒22进行说明。图5是带盒22的侧视图。图6是带盒22的立体图。图7是带盒22的分解立体图。图8A以及图8B是带盒22所具备的框架61的侧视图。在图5以及图6中,带盒22具备保存容器41以及保持保存容器41的保持部42。如图7所示,保存容器41构成为具备主构件51、以及设置于主构件5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左右一对侧构件52。
在图5、图8A以及图8B中,由主构件51和左右的侧构件52围成的空间(保存空间41S)通过保存容器41所具有的开口41K而与外部相连。因此,能够通过开口41K向保存容器41的内部(保存空间41S)插入卷体RT。因此,能够将卷体RT以纵姿态(中心轴线CJ成为水平的姿态)保存在保存容器41(保存空间41S)内(图4)。
在图7中,主构件51整体具有J字形状,且具备圆弧状的圆弧部51a和从圆弧部51a的一端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51b。各侧构件52具备框体53和侧板54。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框体53形成为具有与主构件51的侧面形状大致相同的侧面形状的J字形状,且与主构件51同样地具备圆弧部53a和直线部53b。侧板54安装于框体53。
在图4、图5、图8A以及图8B中,在左右的侧构件52各自的框体53的圆弧部53a设置有操作杆55。操作杆55朝向圆弧部53a的外侧(远离中心的一侧)延伸,并向保持部42的后方突出。
图9是带盒22所具备的框架61的侧剖视图。在图7以及图9中,保持部42具备具有整体朝向横向的U字形状的左右一对框架61、多个连结部62以及盖板63。左右的框架61各自的上部(框架上部61a)和下部(框架下部61b)沿相互平行的方向(水平方向)延伸。多个连结部62分别是沿左右方向(X方向)延伸的棒状或板状的构件,且分别将左右的框架61的框架上部61a彼此以及框架下部61b彼此连结。盖板63设置于一方的框架61的外侧。
在图9中,在框架61的内周面形成有圆弧状的引导部61g。引导部61g具有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引导保存容器41的圆弧部53a的外周面56(图8A以及图8B)的功能。因此,保存容器41能够以通过圆弧部53a的中心的轴(与X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在保持部42内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摆动)。
图10以及图11是带盒22的侧剖视图。图12是带盒22的立体图。在图9、图10以及图11中,在框架下部61b的前端形成有开放侧限位面64。在保存容器41的框体53的圆弧部53a与直线部53b之间的边界部形成有台阶面53e。另外,在框架下部61b的上端(后端)形成有关闭侧限位面65。
当进行使操作杆55从上方位置向下方位置移动的操作时,保存容器41沿图8B以及图11的逆时针旋转,在操作杆55与关闭侧限位面65抵接后,保存容器41的旋转移动停止(图8A以及图10)。在操作杆55与关闭侧限位面65抵接的状态下,保存容器41位于使开口41K朝向上方的姿态(图6、图8A以及图10)。以下,将这样使开口41K朝向上方的保存容器41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
另一方面,当进行使操作杆55从下方位置向上方位置移动的操作时,保存容器41沿图8A以及图10的顺时针旋转,在台阶面53e与开放侧限位面64抵接后,保存容器41的旋转移动静止(图8B以及图11)。在保存容器41的台阶面53e与开放侧限位面64抵接的状态下,保存容器41位于使开口41K朝向侧方(前方、图8B以及图11中的右方)的姿态(图8B、图11以及图12)。以下,将这样使开口41K朝向侧方的保存容器41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盒22具备:保存容器41,其设置有取放卷体RT的开口41K;以及保持部42,其将保存容器41以在开口41K朝向上方的第一位置与开口41K朝向侧方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自如的方式保持。保存容器41包括具有J字形状的主构件51、以及设置于主构件51的两侧部的一对侧构件52,且通过主构件51沿着设置于保持部42的圆弧状的引导部61g滑动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另外,从保存容器41向保持部42的外部突出并延伸的操作杆55成为进行使保存容器4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的操作的操作部。
在图5以及图6中,保持部42具备向侧方(前方)开口的卷体出入口42K。当保存容器41位于第二位置时,保存容器41的开口41K与卷体出入口42K一致(图8B以及图12),保存容器41的内部(保存空间41S)通过开口41K以及卷体出入口42K而与保持部42的外部连通。因此,在使保存容器41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卷体RT相对于保存容器41的取放。
另一方面,当保存容器41位于第一位置时,将左右的框架上部61a彼此连结的多个连结部62(框架上部连结部62a)位于保存容器41的开口41K的上方(图7以及图9)。因此,保存容器41内的卷体RT在保存容器4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无法向保持部42的外部脱出,从而卷体RT从带盒22的脱落得到抑制。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带盒22构成为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保存容器41的开口41K的上方设置有作为脱落防止部的框架上部连结部62a。
图13A~图13C是示出相对于带盒22取放载带CT的卷体RT的情形的带盒22的侧视图。在将卷体RT保存于带盒22时,首先,使操作杆55向下方移动,从而使保存容器41位于第二位置(图13A)。由此,在开口41K与卷体出入口42K一致后,通过该一致的开口41K和卷体出入口42K而将卷体RT插入保存容器41内(图13A中所示的箭头M1),并使操作杆55向下方移动(图13B中所示的箭头N1)。由此,保存容器4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卷体RT成为被保存在保存容器41内的状态(图13B)。
在将保存于保存容器41的卷体RT取出时,首先,使操作杆55向上方移动(图13C中所示的箭头N2),从而使保存容器4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图13C)。由此,在开口41K与卷体出入口42K一致后,通过该一致的开口41K和卷体出入口42K而将卷体RT从保存容器41内取出(图13C中所示的箭头M2)。
在图5、图6、图8A以及图8B中,框体53中的直线部53b的端部成为带保持部53c。带保持部53c具备作为进给孔卡合部的两个带卡止突起53d。这两个带卡止突起53d在保存容器4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下方卡止于在从卷体RT拉出的载带CT的先头部设置的两个进给孔SH。这样,两个进给孔SH被两个带卡止突起53d卡止的状态下的载带CT的先头部成为大致水平姿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盒22以两个使用方式被使用。第一使用方式是作为带馈送器23当前搬运的载带CT(当前带)的卷体RT的受纳部来使用。以下,将这种作为当前带的卷体RT的受纳部来使用的带盒22称为“受纳盒22A”(图2以及图3)。
带盒22的第二使用方式是作为预先保存补充用的载带CT(补充带)的卷体RT的保存装置来使用。以下,将这种作为补充带的卷体RT的保存装置来使用的带盒22称为“保存盒22B”(图2以及图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受纳盒22A和保存盒22B由具有相同构造的带盒22构成。
对带盒22向部件供给部1B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在图3中,台车21具备左右一对下侧支架71和下侧支承杆72。左右的下侧支架71分别设置为从台车21的基座部31上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向上方突出并延伸。下侧支承杆72沿左右方向(X方向)延伸,且两端部被左右的下侧支架71支承。
在图3中,台车21具备左右一对上侧支架73和上侧支承杆74。左右的上侧支架73分别设置为在馈送器基座33的下方的区域向下方突出并延伸。上侧支承杆74沿左右方向(X方向)延伸,且两端部被左右的上侧支架73支承。上侧支承杆74在下侧支承杆72的上方区域以相对于下侧支承杆72平行的姿态延伸(图3)。
在图9中,在框架上部61a的前端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朝向前方而向上倾斜的引导面81。另外,在图4、图5以及图9中,在框架上部61a,从前端侧起依次设置有卡合槽82、被把持部83以及下侧支承杆卡合部84。卡合槽82以面向框架上部61a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且向前方开口。被把持部83由块状的构件构成。下侧支承杆卡合部84由具有凹形状的缺口部构成。
在图4、图5以及图9中,在框架下部61b沿Y方向排列设置有三个销插入部85。另外,在三个销插入部85中的前方的两个销插入部85与后方的一个销插入部85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凹形状的上侧支承杆卡合部86。
图14是部件搭载装置1T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在图3以及图14中,在盒装配部32的上表面沿Y方向呈一列地排列设置有三个保存盒保持销32P。这三个保存盒保持销32P构成一个盒保持销列32L。在盒装配部32的上表面成为沿X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盒保持销列32L的状态。
在图3以及图14中,在各盒保持销列32L的前方,在与该盒保持销列32L同轴上设置有一个受纳盒保持销32Q。即,在盒装配部32的上表面沿X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销列,该销列由三个保存盒保持销32P(盒保持销列32L)与一个受纳盒保持销32Q排列成一列而成。
如图3以及图14所示,受纳盒22A以保存盒22B的顶底相反、即上下反转的状态装配于台车21。在受纳盒22A装配于台车21时,如图14所示,下侧支承杆卡合部84与下侧支承杆72卡合,上侧支承杆卡合部86与上侧支承杆74卡合,卡合槽82与受纳盒保持销32Q卡合。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受纳盒保持销32Q、下侧支承杆72以及上侧支承杆74成为供受纳盒22A装配的受纳盒装配部87(图14)。
图15是部件搭载装置1T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如图15所示,保存盒22B装配于台车21。此时,构成一个盒保持销列32L的三个保存盒保持销32P被插入设置于保存盒22B的框架下部61b的三个销插入部85。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保持销列32L(沿Y方向呈一列排列的三个保存盒保持销32P)成为供保存盒22B装配的保存盒装配部88。
在图14以及图15中,受纳盒22A以卷体出入口42K朝向保存盒装配部88的姿态装配于受纳盒装配部87。另外,保存盒22B以卷体出入口42K朝向受纳盒22A侧的姿态装配于保存盒装配部88。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受纳盒22A和保存盒22B以卷体出入口42K彼此面对的方式装配于台车21。因此,保存于保存盒22B的卷体RT能够向受纳盒22A内移动。
在此,受纳盒22A装配于比保存盒22B低的位置,并成为随着远离保存盒装配部88而变低的倾斜姿态。因此,卷体RT从保存盒22B向受纳盒22A的移动顺畅地进行。另外,收纳于受纳盒22A的卷体RT向保存盒22B移动的情况也得到抑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保存装置的带盒22具备保存容器41和保持部42。保存容器41具有取放卷体RT的开口41K。保持部42构成为将保存容器41以在开口41K朝向上方的第一位置与开口41K朝向侧方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自如的方式保持。保持部42具备卷体出入口42K,该卷体出入口42K允许卷体RT通过开口41K出入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保存容器41。因此,当使保存容器41从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时,开口41K和卷体出入口42K一致,保存容器41成为开放状态,从而能够进行卷体RT向保存容器41内的取放。另一方面,在使保存容器4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作为脱落防止部的框架上部连结部62a位于保存容器41的开口41K的上方,因此处于被保存的状态的卷体RT不会从保存容器41脱出(飞出)。
在将受纳盒22A和保存盒22B安装于部件供给部1B的情况下,首先将空的状态的受纳盒22A装配于台车21的受纳盒装配部87。此时,作业者在利用操作杆55使保存容器41位于第二位置后,使带盒22的顶底相反。
作业者在使带盒22(受纳盒22A)的顶底相反后,使设置于该带盒22的框架上部61a的下侧支承杆卡合部84与下侧支承杆72卡合,使设置于框架下部61b的上侧支承杆卡合部86与上侧支承杆74卡合。另外,使设置于框架上部61a的卡合槽82与受纳盒保持销32Q卡合(图14↑图15)。在受纳盒22A装配于台车21的状态下,该带盒22成为朝向前方并且稍向前方下降的倾斜姿态,设置于框架上部61a的引导面81成为大致水平姿态(图15)。
在将受纳盒22A装配到台车21的受纳盒装配部87后,作业者把持设置于保存盒22B的上部的被把持部83,然后将保存盒22B抬起。此时,使保存盒22B的保存容器41位于第一位置,且从卷体RT拉出的载带CT的先头部为被带保持部53c(两个带卡止突起53d)保持的状态(图15)。
作业者在将保存盒22B抬起后,利用手指捏着载带CT的先头部使其与带保持部53c分离,然后将该载带CT的先头部插入带馈送器23的带入口23G。由此,在带馈送器23开始载带CT的拉入后,作业者使操作杆55向上方移动,使保存容器4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使保存容器41的开口41K成为开放状态。
图16A以及图16B是示出带盒22的安装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1T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在将保存容器41的开口41K设为开放状态后,作业者使保存盒22B向保存盒装配部88的上方移动。然后,使保存盒22B下降,将保存盒22B装配于台车21(图16B)。此时,构成盒保持销列32L(保存盒装配部88)的三个保存盒保持销32P被插入设置于保存盒22B的三个销插入部85。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盒22(保存盒22B)的保持部42构成为具备能够与台车21(即部件搭载装置1T)中的定位部(盒保持销列32L)卡合的被卡合部(销插入部85)。因此,保存盒22B被包括盒保持销列32L(三个保存盒保持销32P)的保存盒装配部88定位并且保持。
在将保存盒22B装配于台车21的过程中拉入了载带CT的带馈送器23在该拉入的载带CT为当前带的情况下直接搬运载带CT而进行部件BH的供给。另一方面,在拉入的载带CT为补充带的情况下使补充带待机,直到检测到当前带的后尾部通过了带馈送器23内的规定的位置。
图17A以及图17B是示出卷体RT的移动的情形的部件搭载装置1T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图18A以及图18B是示出带盒22的拆卸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1T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图19A以及图19B是示出带盒22的安装步骤的部件搭载装置1T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当带馈送器23开始补充带的搬运时,保存于保存盒22B的卷体RT被带馈送器23所搬运的载带CT牵拉而向前方转动,并向位于其前方的受纳盒22A的保存容器41内移动(图17A→图17B→图18A)。需要说明的是,在卷体RT像这样从保存盒22B向受纳盒22A内移动时,卷体RT被受纳盒22A所具有的引导面81以顺畅地进入保存盒22B内的方式引导。
在卷体RT从保存盒22B移动到受纳盒22A内后,保存盒22B变空。变空的保存盒22B被从台车21(盒装配部32)拆卸(图18B),以便将接下来的补充带的卷体RT(保存盒22B)装配于台车21。并且,在基于带馈送器23的部件BH的供给进展后,作业者根据前述的要领将新的带盒22装配于盒装配部32(图19A→图19B)。
图20A以及图20B是示出卷体RT的移动的情形的部件搭载装置1T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带馈送器23在检测到当前带的搬运进展且该当前带的后尾部通过了带馈送器23内的规定的位置后,将此前设为待机状态的补充带(保存盒22B内的载带CT)作为新的当前带而搬运(图20A),并继续进行部件BH的供给。当由带馈送器23开始补充带(新的当前带)的搬运时,该载带CT的卷体RT被牵拉而向前方转动,并向位于其前方的受纳盒22A的保存容器41内移动(图20A→图20B)。由此,保存盒22B变空并成为与前述的图18A相同的状态,以下,反复进行图18A→图18B→图19A→图19B→图20A→图20B→图18A的工序。因此,部件搭载装置1T能够在接受卷体RT的(即载带CT的)补充的同时,持续进行基于带馈送器23的部件BH的供给。
当基于部件搭载装置1T的部件搭载结束时,有时在部件搭载装置1T中未使用完的载带CT和其卷体RT仍然留在受纳盒22A中。剩余的卷体RT被保管或者被生产其他安装基板的部件搭载装置1T使用。在该情况下,受纳盒22A是能够作为保存盒22B利用的带盒22,因此能够将收纳有剩余的卷体RT的受纳盒22A从受纳盒装配部87拆卸并原样保管。
另外,在部件搭载装置1T中使用的情况下,将拆卸了的受纳盒22A作为保存盒22B来使用。在该情况下,受纳盒22A将带盒22上下颠倒地使用,因此收纳于受纳盒22A的卷体RT的卷绕方向与作为保存盒22B而利用的情况下的卷绕方向相同。因此,能够省去在将受纳盒22A作为保存盒22B来使用时取出卷体RT并使朝向颠倒而再次进行收纳这样的作业。
如此前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带盒22(保存装置)将收纳有部件BH的载带CT的卷体RT向部件搭载装置1T供给,且具备保存容器41和保持部42。保存容器41具有取放卷体RT的开口41K。保持部42将保存容器41以在开口41K朝向上方的第一位置与开口41K朝向侧方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自如的方式保持。
保持部42具备卷体出入口42K,该卷体出入口42K允许卷体RT通过开口41K出入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保存容器41。当使保存容器41位于第二位置时,保存容器41的开口41K和保持部42的卷体出入口42K一致,保存容器41成为开放状态,从而能够进行卷体RT向保存容器41内的取放。因此,通过将作为保存装置(保存盒22B)的带盒22以使保存容器41的开口41K朝向部件搭载装置1T的状态装配于台车21,能够将卷体RT向部件搭载装置1T供给。
另一方面,在使保存容器4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保存在保存容器41内的卷体RT不会向保存容器41的外部脱出(飞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保存装置(保存盒22B),能够抑制所保存的卷体RT意外地飞出的情况,并且能够可靠地将该卷体RT向部件搭载装置1T供给。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2而言,在保存容器41中,通过使保存容器41位于第二位置而能够进行卷体RT向保存容器41的取放。但是,通过使保存容器41位于第一位置,能够抑制卷体RT从保存容器41向保持部42的外部飞出的情况。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2,能够抑制所保存的卷体RT意外地飞出的情况,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卷体RT向部件搭载装置1T供给。
至此,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能够进行各种变形等。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带盒22的保存容器41的侧构件52的框体53整体具有J字形状,但只要是能够使保存容器41在开口41K朝向上方的位置(第一位置)与开口41K朝向侧方的位置(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U字形状等。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装置,能够提供可以抑制所保存的卷体意外地飞出的情况的保存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T:部件搭载装置;13:搭载头;22:带盒;22A:受纳盒;22B:保存盒(保存装置);32L:盒保持销列(定位部);41:保存容器;41K:开口;42:保持部;42K:卷体出入口;51:主构件;52:侧构件;53c:带保持部;53d:带卡止突起(进给孔卡合部);55:操作杆;61:框架;61g:引导部;62a:框架上部连结部(脱落防止部);85:销插入部(被卡合部);CT:载带;SH:进给孔;RT:卷体;CJ:中心轴线;BH:部件。

Claims (14)

1.一种保存装置,其对收纳有部件的载带的卷体进行保存,并将所述卷体向部件搭载装置供给,其中,
所述保存装置具备:
保存容器,其设置有取放所述卷体的开口;以及
保持部,其将所述保存容器以在所述开口朝向上方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开口朝向侧方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自如的方式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脱落防止部,其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保存容器的所述开口的上方;以及卷体出入口,其允许所述卷体通过所述开口出入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保存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保存容器将所述卷体以所述卷体的中心轴线为大致水平的纵姿态的状态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保存容器具有:具有J字或U字的形状的主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构件的两侧部的一对侧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保存容器通过相对于设置于所述保持部的圆弧状的引导部滑动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保存装置还具备使所述保存容器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的操作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杆从所述保存容器延伸而向所述保持部的外部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保存装置还具备对从所述卷体拉出的所述载带进行保持的带保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带保持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载带的进给孔卡合的进给孔卡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保存装置还具备对从所述卷体拉出的所述载带进行保持的带保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带保持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载带的进给孔卡合的进给孔卡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带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侧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存容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带保持部将所述载带水平地保持。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存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部件搭载装置的定位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CN202180095923.8A 2021-03-31 2021-10-25 保存装置 Pending CN1170444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9181 2021-03-31
JP2021-059181 2021-03-31
PCT/JP2021/039262 WO2022208958A1 (ja) 2021-03-31 2021-10-25 格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4419A true CN117044419A (zh) 2023-11-10

Family

ID=83458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923.8A Pending CN117044419A (zh) 2021-03-31 2021-10-25 保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89680B2 (zh)
CN (1) CN117044419A (zh)
DE (1) DE112021007452T5 (zh)
WO (1) WO20222089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9526B1 (en) * 2000-01-26 2003-09-16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High-speed tape feeder for pick and place machines
JP2013046024A (ja) * 2011-08-26 2013-03-04 Fuji Mach Mfg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6114509B2 (ja) * 2012-06-28 2017-04-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6049036B2 (ja) * 2013-02-04 2016-12-2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式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機
JP6149619B2 (ja) * 2013-09-05 2017-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12292921B (zh) * 2018-06-12 2022-05-17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CN114641201B (zh) 2019-03-29 2023-09-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载带保持装置以及部件搭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8958A1 (ja) 2022-10-06
JP7489680B2 (ja) 2024-05-24
DE112021007452T5 (de) 2024-01-18
JPWO2022208958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62028A1 (en) Carrier tape holding device, holder, and carrier tape package body
JP4891832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表面実装機
KR20150018643A (ko) 부품 공급 장치 및 부품 실장 장치
EP3349558B1 (en) Addition-type reel holding device
JP5895149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17044419A (zh) 保存装置
WO2022158064A1 (ja) 格納装置
WO2022158077A1 (ja) 部品搭載装置
JP7232980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22077859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搭載装置
CN113645827A (zh) 卷盘保持装置及部件供给系统
CN113636383A (zh) 卷盘保持装置
JP2021048293A (ja) 部品実装機、パレット交換機
JP7386392B2 (ja) 部品装着装置
JP7386401B2 (ja) 部品搭載装置
CN113044277B (zh)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WO2022180915A1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供給装置、部品搭載システムおよびテープカセット供給方法
JP2022184283A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搭載装置
JP2022184282A (ja) リール保持装置および部品搭載装置
JP2022130834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供給装置、部品搭載システムおよびテープカセット供給方法
JP2022169954A (ja) リール保持装置および部品搭載装置
JP2020161665A (ja) リール支持装置および部品搭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