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8362B - 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8362B
CN116968362B CN202311226404.8A CN202311226404A CN116968362B CN 116968362 B CN116968362 B CN 116968362B CN 202311226404 A CN202311226404 A CN 202311226404A CN 116968362 B CN116968362 B CN 116968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inting
front cover
ink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64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68362A (zh
Inventor
范亚华
李栋
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y Out Dreams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lay Out Dreams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y Out Dreams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lay Out Dreams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264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8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8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8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68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8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29D99/006Producing casings, e.g. accumulator cas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板内表面的预设区域内重复印刷两层以上油墨,并在相邻两次印刷的间隔内烘烤固化,形成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基板包括位于其内表面的PC层以及位于其外表面的PMMA层;铣削PC层位于油墨印刷层两侧的区域获得中间基板;将中间基板固定至一成型模具内,并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利用成型模具加热并弯折中间基板获得初级盖体;对初级盖体表面的PMMA层进行硬化处理,并形成硬化层;去除初级盖体的废料并获得至少一个前盖,每一前盖上设有与镜头对应的装配孔;以解决现有的制备方法在成型弯曲角度较大、厚度较小的前盖时,易产生厚度不均匀、裂纹等不良效果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头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戴式显示设备(即VR头显、VR眼镜)是现代显示技术中的一种全新技术,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将佩戴者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使得其在增强显示、虚拟现实以及立体显示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使得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应用场景扩展至游戏、演出、体育比赛、电商、教育、房地产、医学等领域。
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壳体、前盖以及两组显示装置,两组显示装置均设置在显示壳体的内部,并且分别对应至用户两个眼睛的位置。前盖可拆卸式连接至显示壳体的外侧,用以遮挡安装在显示壳体上的零部件。
现有技术中前盖的主体部分多为一平面结构,前盖的边缘通过锁扣、紧固螺钉等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至显示壳体的外侧,因此前盖多采用注塑工艺成型。但是,注塑成型的方式易将多余的废料连在前盖上的毛边再去掉时形成合模线,导致前盖的成品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制备方法在成型弯曲角度较大、厚度较小的前盖时,易产生厚度不均匀、裂纹等不良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基板内表面的预设区域内重复印刷两层以上油墨,并在相邻两次印刷的间隔内烘烤固化,形成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所述基板包括位于其内表面的PC层以及位于其外表面的PMMA层;
铣削所述PC层位于所述油墨印刷层两侧的区域,获得中间基板;
将所述中间基板固定至一成型模具内,并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所述中间基板;
利用所述成型模具加热并弯折所述中间基板,获得初级盖体;
对所述初级盖体表面的PMMA层进行硬化处理,并形成硬化层;
去除所述初级盖体的废料,并获得至少一个前盖,每一所述前盖上设有与镜头对应的装配孔;所述前盖为一厚度均匀的曲面结构,所述前盖的左右两端对称式弯折一角度,该角度为80°-100°;
所述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所述中间基板的步骤中:
烘烤装置被移动至所述中间基板的PMMA层的上方,所述烘烤装置的烘烤温度大于所述PMMA层的软化温度以及所述PC层的软化温度;所述烘烤装置的烘烤时间为30S-70S;
所述烘烤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加热区域,位于所述油墨印刷层上方的加热区域的温度大于位于其他区域上方的加热区域的温度;
在所述利用所述成型模具加热并弯折所述中间基板,获得初级盖体的步骤中:
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上模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PMMA层的第一加热装置,所述下模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PC层的第二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可选的,在所述去除初级盖体的废料,并获得至少一个前盖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前盖的内表面涂覆胶层,使得所述前盖能够通过所述胶层被固定。
可选的,在所述获得初级盖体的步骤之后,且在所述形成硬化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对所述初级盖体进行镀膜处理,并形成镀层。
可选的,在所述形成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在基板的内表面印刷图标,并固化形成图标印刷层;
所述在基板的内表面印刷图标,并固化形成图标印刷层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印刷网放置于所述PC层的表面;所述第一印刷网为钢网或者聚酯网;
利用第一刮刀抵接所述第一印刷网,并推动色粉油墨沿所述第一印刷网平移形成图标;所述第一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20°-50°;所述第一刮刀的硬度为70HB-90HB;
烘烤固化图标,并形成所述图标印刷层。
可选的,在所述PC层的预设区域内重复印刷两层以上油墨,并在相邻两次印刷的间隔内烘烤固化,形成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的步骤中,每一个油墨印刷层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第二印刷网放置于所述PC层的预设区域内;
利用第二刮刀抵接所述第二印刷网,并推动盖底油墨沿所述第二印刷网平移;所述第二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第二刮刀的硬度为70HB-90HB;
烘烤盖底油墨,并形成一所述油墨印刷层;烘烤温度为80°-100°,烘烤时间为30分钟-90分钟;
在制备两个以上所述油墨印刷层的步骤中,制备上层所述油墨印刷层的第二印刷网的目数大于制备下层所述油墨印刷层的第二印刷网的目数。
可选的,在所述铣削PC层位于油墨印刷层的两侧区域,获得中间基板的步骤中:
铣削深度为0.1mm-0.2mm。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由于前盖为一曲面结构,并且前盖的左右两端部对称式弯折一较大的角度范围,因此通过在PC层上多次重复印刷盖底油墨,使得前盖弯折成型时,油墨印刷层依旧可以完整地覆盖至PC层的表面,避免油墨印刷层产生裂纹,从而保证前盖的制备精度以及成品率。
铣削PC层位于油墨印刷层两侧的区域,使得基板在油墨印刷层区域内厚度一致的前提下,提高基板的形变性能以及延展性能;同时在先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中间基板,而后利用成型模具加热并弯折中间基板的制备步骤中,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中间基板,增加基板的形变性能以及延展性能,因此在利用成型模具高温弯折中间基板时,软化后的中间基板可以提高弯折成型效果,同时保证中间基板在油墨印刷层区域内的厚度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前盖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前盖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前盖制备方法中基板的预设区域A与铣削区域B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前盖;110、硬化层;120、基板;130、图标印刷层;140、油墨印刷层;150、胶层;200、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前盖,其能够固定至头戴式显示设备中显示壳体的外部,用以遮挡装配至显示壳体上的各种零部件,既能够保证头戴式显示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可以提高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美观。
请参阅图1,前盖100为一多层的复合结构,前盖100的左右两端部向其中心位置的方向对称式弯折一角度,使得前盖100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可以分别连接至头戴式显示设备中显示壳体与两调节带的连接处,本申请中该角度为80°-100°。
前盖100为一曲面结构,同时前盖100朝向显示壳体的方向弯曲设置,使得前盖100沿其高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弧形。为尽可能地增大显示壳体内部的装配空间,显示壳体为一曲面结构,因此曲面设置的前盖100可以更加贴合显示壳体的外部。
请参阅图1,前盖100的厚度均匀一致,即前盖100中部的厚度等于其弯折处的厚度。厚度均匀的前盖100可以增加整体的硬度以及抗冲击性,提高前盖100综合的力学性能。
请参阅图1和图2,前盖100由其外侧至其内侧依次设置有硬化层110、基板120、图标印刷层130以及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140,其中基板120包括PC层以及PMMA层,由于基板120为一曲面结构,上述PC层位于基板120的内表面,上述PMMA层位于基板120的外表面。
聚碳酸酯(PC)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至少两种原料可以通过共挤工艺制得上述基板120,因此PMMA材料可以提供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PC材料可以提供较强的抗冲性能和成型性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能,使得基板120可进行多种光学设计。
请参阅图1和图2,硬化层110设于PMMA层的表面,同时由于PMMA层位于基板120的外表面,使得硬化处理后的PMMA层可以保证前盖100具有较好的耐刮擦性能。本申请先利用溶剂清洗前盖100的外表面,然后将干燥后的前盖100倾斜设置,并利用硬化剂(可以选用UV硬化液)淋涂前盖100的外表面,经表面热烘烤处理后可以提高前盖100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硬化处理的工艺中前盖100倾斜一角度设置,使得硬化剂可以更为均匀地淋涂至前盖100的外表面,在实现较好硬化效果的前提下,使得硬化层110的厚度较小,以实现前盖100的纤薄和轻量化设计。
UV硬化液可以硬化基板120外表面的PMMA层,有助于增加前盖100的硬度,并且硬化后的前盖100可以有效防水以及防紫外线,因而前盖10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图案褪色以及开裂的情况,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
请参阅图2,图标印刷层130设于PC层的部分表面,利用色粉油墨印刷logo以及产品定位点,经烘烤处理后可以获得图标印刷层130。
请参阅图2,利用盖底油墨印刷PC层的表面,经烘烤处理后可以获得一个油墨印刷层140,因此经过2-6次重复印刷后,前盖100内表面的PC层上印刷有2-6层油墨印刷层140。
由于前盖100为一曲面结构,并且前盖100的左右两端部对称式弯折一较大的角度范围,因此通过在PC层上多次重复印刷盖底油墨,使得前盖100弯折成型时,油墨印刷层140依旧可以完整地覆盖至PC层的表面,避免油墨印刷层140产生裂纹,从而保证前盖100的制备精度以及成品率。
请参阅图2,当前盖100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具有一些性能时,可以在成型后的前盖100表面进行镀膜处理。比如前盖100需要增加增加透过率,减少反射率时,可以在前盖100的表面镀AR膜。
请参阅图2,油墨印刷层140的表面设有胶层150,本申请中前盖100的内表面贴附有积水泡棉胶。头戴式显示设备装配时,前盖100利用涂覆至其内表面的胶层150可以固定至显示壳体的外部,使得前盖100与显示壳体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紧固螺钉等额外的连接件固定前盖100与显示壳体,本申请中利用胶层150固定前盖100与显示壳体,可以减轻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同时前盖100的内表面可以更为完全地贴合至显示壳体的外侧,增加前盖100与显示壳体的固定面积,从而增大前盖100固定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该前盖100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一张尺寸适配的基板120,该基板120包括PC层以及PMMA层,定义PC层位于基板120的内表面,PMMA层位于基板120的外表面;
将PC层与PMMA层等至少两种原料利用共挤工艺制备获得上述基板120,其中,PMMA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PC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冲性能和成型性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能,使得基板120可进行多种光学设计。
S200、在基板120的内表面印刷图标,并固化形成图标印刷层130;
在基板120内表面的PC层上利用色粉油墨印刷LOGO以及产品定位点,并经烘烤固化后形成图标印刷层130。
上述步骤S2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0、将第一印刷网放置于所述PC层的表面;所述第一印刷网为钢网或者聚酯网;
首先清理第一印刷网表面的落尘,以避免落尘堵塞第一印刷网的网孔或者混合至色粉油墨中,避免出现异色以及颗粒等现象,从而保证图标印刷层130的印刷效果。
当第一印刷网为钢网时,钢网的目数为400-500目,当第一印刷网为聚酯网时,聚酯网的目数为350-450目。利用高目数的第一印刷网可以提供细腻的印刷效果,使得图标印刷层130中图标的图像边缘较为光洁,齿牙形不明显,从而提高图标的印刷效果。
S220、利用第一刮刀抵接所述第一印刷网,并推动色粉油墨沿所述第一印刷网平移形成图标;所述第一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20°-50°;所述第一刮刀的硬度为70HB-90HB;
第一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20°-50°,使得第一刮刀在单次印刷后便可以获得较好的印刷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由于张力不够而产生的套准问题。当第一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小于20°时,会导致色粉油墨无法通过第一印刷网的网孔,既浪费色粉油墨,同时也无法保证印刷效果。当第一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大于50°时,会导致所需色粉油墨的用量增加,从而造成色粉油墨的浪费。
同时,利用硬度为70HB-90HB的第一刮刀可以得到再现性出色的印刷效果。
S230、烘烤固化图标,并形成所述图标印刷层130;
将印刷的图标进行烘烤固化处理,以避免影响后续的印刷工序。
S300、在所述PC层的预设区域内重复印刷两层以上油墨,并在相邻两次印刷的间隔内烘烤固化,形成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140;
根据前盖100的尺寸以及制备数量,在基板120内表面的PC层上设计一适配的预设区域,利用盖底油墨在该预设区域内进行印刷,并经烘烤固化后形成一个油墨印刷层140。
当在PC层的预设区域内进行多次重复印刷并烘烤时,可以获得多个重叠的油墨印刷层140。在前盖100弯折成型的工序中,多层重叠的油墨印刷层140在PC层的弯折处依旧可以完整地覆盖在PC层的表面,避免油墨印刷层140产生裂纹,使得前盖100的油墨印刷均匀分布。
在步骤S300中包括多个油墨印刷层140的制备步骤,则每一个油墨印刷层140的制备步骤具体包括:
S310、将第二印刷网放置于所述PC层的预设区域A内;
在多次制备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上层(在先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第二印刷网的目数大于下层(在后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第二印刷网的目数。在先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第二印刷网的网目数较高,可以在印刷中提供更精细的细节。在后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第二印刷网的网目数较低,因而可以允许更多的盖底油墨流过。
在先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制备工序中,利用目数较高的第二印刷网在PC层的预设区域内精确地印刷盖底油墨,既可以提高油墨印刷层140的位置精度,同时可以方便在后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制备,因而可以提高多层油墨印刷层140的整体制备效率以及印刷效果。
S320、利用第二刮刀抵接所述第二印刷网,并推动盖底油墨沿所述第二印刷网平移;所述第二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第二刮刀的硬度为70HB-90HB;
第二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30°-60°,使得第二刮刀在每次印刷后获得的油墨印刷层140具有较好的印刷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由于张力不够而产生的套准问题。
当第二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小于30°时,会导致盖底油墨无法通过第二印刷网的网孔,既浪费盖底油墨,同时也无法保证印刷效果。当第二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大于60°时,会导致所需盖底油墨的用量增加,从而造成盖底油墨的浪费。
同时,利用硬度为70HB-90HB的第二刮刀可以得到再现性出色的印刷效果。
S330、烘烤盖底油墨,并形成一所述油墨印刷层140;烘烤温度为80°-100°,烘烤时间为30分钟-90分钟;
由于在先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第二印刷网的目数大于在后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第二印刷网的目数,使得在后的油墨印刷层140可以允许更多的盖底油墨流过,因此在先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的烘烤时间小于在后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工序中的烘烤时间,本申请中最后的油墨印刷层140工序中的烘烤时间最长。
通过重复2-6次步骤S310-S330,从而可以获得2-6个油墨印刷层140。本申请中通过重复多次印刷步骤,获得多个依次重叠印刷的油墨印刷层140。由于相邻的油墨印刷层140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连作用,并且经过多次的印刷以及烘烤,使得多个油墨印刷层140固化形成一稳定的整体结构,并牢固地印刷在PC层的表面,因而可以在基板120弯折成型时对PC的预设区域进行完整地覆盖,提高前盖100的成品率。同时由于每一次油墨印刷层140的厚度较薄,并且每一层的油墨印刷层140的厚度大致相同,因而制备成型的前盖100更为纤薄,实现前盖100的轻量化设计。
S400、铣削所述PC层位于所述油墨印刷层140两侧的区域,获得中间基板120;铣削深度为0.1mm-0.2mm;铣削区域请参照图4中的B区域;
利用CNC(数控铣床)对PC层位于油墨印刷层140两侧的区域进行铣削处理,使得PC层中位于预设区域两侧区域的厚度减小0.1mm-0.2mm。由于前盖100为一曲面结构,因此基板120位于预设区域内的部分能够利用模具进行弯折。同时前盖100的左右两端部对称式弯折一范围为80°-100°的角度,因而PC层位于预设区域两侧的部分也被弯折处理。
铣削PC层位于油墨印刷层140两侧的区域,有利于基板120在成型模具中进行弯曲形变,同时可以保证前盖100的厚度保持相同。
S500、将所述中间基板120固定至一成型模具内,并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所述中间基板120;
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以及下模,本申请中下模固定至一平台的表面,上模连接至一冲压设备上,利用冲压设备驱动上模盖设至下模的顶端。经印刷处理后的中间基板120被固定至下模内,并且中间基板120的PC层朝向下模设置,中间基板120的PMMA层朝向上模设置。
利用可移动至下模上方的烘烤装置高温加热中间基板120,同时向下模与烘烤装置之间输送加压的气体,可以提高烘烤装置加热中间基板120的效果,同时可以保证中间基板120的各个位置均可以被高温软化。上述烘烤装置的温度范围为200°-500°,并且该烘烤温度大于PMMA材料以及PC材料的软化温度。
由于中间基板120的PMMA层朝向下模的上方设置,同时PMMA材料的软化温度低于PC材料的软化温度,因此设于下模上方的烘烤装置会首先加热软化中间基板120的PMMA层,然后利用热传导以及加压的气体将热量传递至中间基板120的PC层,使得中间基板120的PC层逐渐被软化。
本申请利用烘烤装置对中间基板120加热一较短的时间,该加热的时间范围可以为30S-70S,在该加热时间段内,由于烘烤装置先加热软化温度较低的PMMA层,然后利用热传递加热软化温度较高的PC层,因此PMMA层的软化程度大于PC层的软化程度。由于PC层位于中间基板120的内表面,并且中间基板120的内表面放置于下模的上方,因此利用软化程度低一些的PC层可以支撑软化程度高的PMMA层,保持中间基板120不会由于软化而发生流动、塌陷,使得中间基板120在被软化的状态下,依旧保持为一平面,从而有利于提高中间基板120在后续高温成型的效果。
烘烤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加热区域,并且位于油墨印刷层140上方的加热区域的温度大于位于其他区域上方的加热区域的温度。由于中间基板120设有油墨印刷层140的区域用于成型前盖100,因此位于油墨印刷层140上方的加热区域的温度大于位于其他区域上方的加热区域的温度,使得中间基板120在预设区域内的软化效果高于其在其他区域的软化效果。提高中间基板120在预设区域内的软化状态有利于增加中间基板120在后续高温成型的弯折形变效果,从而提高前盖100的成型效果以及成品率。同时中间基板120在其他区域的软化效果低一些,可以增加中间基板120其他区域对软化后的预设区域的支撑效果,使得软化后的中间基板120尽可能地保持为一平面结构,同时软化后的其他区域也可以保证中间基板120的折弯效果。
加压的气体既可以加速热传递的效率,提高中间基板120位于PC层的软化效果,同时配合加热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烘烤装置使得中间基板120各个位置处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值是逐渐变化,并位于一预设的范围内。
本申请中烘烤装置位于油墨印刷层140上方的加热温度最大,因此中间基板120位于预设区域内的温度最高,中间基板120由预设区域向其四周的其他位置温度逐渐减小,使得中间基板120的软化程度由预设区域向其他位置逐渐降低,恰好与中间基板120在后续成型工序中的形变相对应。
S600、利用所述成型模具加热并弯折所述中间基板120,获得初级盖体;
中间基板120经烘烤装置加热后发生软化,然后烘烤装置从下模的上方被移除,此时冲压设备驱动上模盖设至下模的顶端,因而可以利用上模与下模的配合将已软化的中间基板120进行弯折成型。
上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下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本申请中中间基板120的外表面贴合至上模,中间基板120的内表面贴合至下模,由于中间基板120的外表面向其内表面弯曲,使得中间基板120的凹面为其内表面,中间基板120外表面的形变量大于其内表面的形变量,因此本申请中上模内第一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模内第二加热装置的温度。
上模内的第一加热装置可以加热中间基板120的PMMA层,下模内的第二加热装置可以加热中间基板120的PC层,使得上模与下模在合模保压的时间内继续加热软化的中间基板120。利用烘烤装置对中间基板120进行预加热,使得中间基板120被加热至软化状态,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而后再利用成型模具对中间基板120进行持续加热,使得中间基板120可以保持较好的形变和延展性能,可以提高中间基板120弯曲成型的效果。同时由于上模与下模合模之前,中间基板120已处于软化的状态,因此合模过程中中间基板120可以在模腔内充分延展、填充,使得初级盖体位于油墨印刷层140区域内的厚度相同,从而保证制备的前盖100厚度均匀一致。
S700、对所述初级盖体进行镀膜处理,并形成镀层;
当前盖100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具有一些性能时,可以在弯折成型后的初级盖体的表面进行镀膜处理。比如前盖100需要增加增加透过率,减少反射率时,可以在初级盖体的表面镀AR膜。
S800、对所述初级盖体表面的PMMA层进行硬化处理,并形成硬化层110;
由于PMMA层位于基板120的外表面,硬化处理后的PMMA层可以保证前盖100具有较好的耐刮擦性能。
步骤S8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10、利用溶剂清洗所述初级盖体的外表面,并进行干燥处理;
S820、将所述初级盖体倾斜设置,利用硬化剂(可以选用UV硬化液)淋涂初级盖体的外表面,并对所述初级盖体的表面进行烘烤处理;
在硬化处理的工艺中初级盖体倾斜一角度设置,使得硬化剂可以更为均匀地淋涂至初级盖体的外表面,在实现较好硬化效果的前提下,使得硬化层110的厚度较小,以实现前盖100的纤薄和轻量化设计。
S900、去除所述初级盖体的废料,并获得至少一个前盖100,每一所述前盖100上设有与摄像头对应的装配孔200;
当前盖100被固定至显示壳体的外部时,装配至显示壳体上的显示装置的镜头需要从前盖100内露出,以避免前盖100影响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因此将初级盖体固定至一固定模具上,利用CNC(数控铣床)精雕加工初级盖体的外轮廓以及适配镜头的装配孔200,从而可以获得具有装配孔200的前盖100。
为提高前盖100的制备效率,可以在基板120上同时对多个预设区域进行弯折成型,当去除多余的废料后,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前盖100。
S1000、在所述前盖100的背面涂覆胶层150,使得所述前盖100能够通过所述胶层150固定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壳体外部;
本申请中前盖100的内表面贴附有积水泡棉胶,装配时前盖100利用涂覆至其内表面的胶层150可以固定至显示壳体的外部,使得前盖100与显示壳体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紧固螺钉等额外的连接件固定前盖100与显示壳体,本申请中利用胶层150固定前盖100与显示壳体,可以减轻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同时前盖100的内表面可以更为完全地贴合至显示壳体的外侧,增加前盖100与显示壳体的贴合面积,从而增大前盖100固定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3,铣削PC层位于油墨印刷层140两侧的区域,使得基板120在油墨印刷层140区域内厚度一致的前提下,提高基板120的形变性能以及延展性能;同时在先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中间基板120,而后利用成型模具加热并弯折中间基板120的制备步骤中,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中间基板120,增加基板120的形变性能以及延展性能,因此在利用成型模具高温弯折中间基板120时,软化后的中间基板120可以提高弯折成型效果,同时保证中间基板120在油墨印刷层140区域内的厚度均匀一致。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基板内表面的预设区域内重复印刷两层以上油墨,并在相邻两次印刷的间隔内烘烤固化,形成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所述基板包括位于其内表面的PC层以及位于其外表面的PMMA层;
铣削所述PC层位于所述油墨印刷层两侧的区域,获得中间基板;
将所述中间基板固定至一成型模具内,并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所述中间基板;
利用所述成型模具加热并弯折所述中间基板,获得初级盖体;
对所述初级盖体表面的PMMA层进行硬化处理,并形成硬化层;
去除所述初级盖体的废料,并获得至少一个前盖,每一所述前盖上设有与镜头对应的装配孔;所述前盖为一厚度均匀的曲面结构,所述前盖的左右两端对称式弯折一角度,该角度为80°-100°;
所述利用高温以及加压的气体软化所述中间基板的步骤中:
烘烤装置被移动至所述中间基板的PMMA层的上方,所述烘烤装置的烘烤温度大于所述PMMA层的软化温度以及所述PC层的软化温度;所述烘烤装置的烘烤时间为30S-70S;
所述烘烤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加热区域,位于所述油墨印刷层上方的加热区域的温度大于位于其他区域上方的加热区域的温度;
在所述利用所述成型模具加热并弯折所述中间基板,获得初级盖体的步骤中:
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上模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PMMA层的第一加热装置,所述下模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PC层的第二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去除初级盖体的废料,并获得至少一个前盖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前盖的内表面涂覆胶层,使得所述前盖能够通过所述胶层被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初级盖体的步骤之后,且在所述形成硬化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对所述初级盖体进行镀膜处理,并形成镀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在基板的内表面印刷图标,并固化形成图标印刷层;
所述在基板的内表面印刷图标,并固化形成图标印刷层,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印刷网放置于所述PC层的表面;所述第一印刷网为钢网或者聚酯网;
利用第一刮刀抵接所述第一印刷网,并推动色粉油墨沿所述第一印刷网平移形成图标;所述第一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20°-50°;所述第一刮刀的硬度为70HB-90HB;
烘烤固化图标,并形成所述图标印刷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C层的预设区域内重复印刷两层以上油墨,并在相邻两次印刷的间隔内烘烤固化,形成两个以上油墨印刷层的步骤中,
每一个油墨印刷层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第二印刷网放置于所述PC层的预设区域内;
利用第二刮刀抵接所述第二印刷网,并推动盖底油墨沿所述第二印刷网平移;所述第二刮刀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第二刮刀的硬度为70HB-90HB;
烘烤盖底油墨,并形成一所述油墨印刷层;烘烤温度为80°-100°,烘烤时间为30分钟-90分钟;
在制备两个以上所述油墨印刷层的步骤中,制备上层所述油墨印刷层的第二印刷网的目数大于制备下层所述油墨印刷层的第二印刷网的目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铣削PC层位于油墨印刷层的两侧区域,获得中间基板的步骤中:
铣削深度为0.1mm-0.2mm。
CN202311226404.8A 2023-09-22 2023-09-22 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968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6404.8A CN116968362B (zh) 2023-09-22 2023-09-22 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6404.8A CN116968362B (zh) 2023-09-22 2023-09-22 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8362A CN116968362A (zh) 2023-10-31
CN116968362B true CN116968362B (zh) 2024-01-02

Family

ID=8847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6404.8A Active CN116968362B (zh) 2023-09-22 2023-09-22 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836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1099A (zh) * 2004-06-23 2010-05-19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CN108495448A (zh) * 2018-05-23 2018-09-04 华普通用技术研究(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62080A (zh) * 2019-05-08 2019-07-26 衡山县佳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pc板材手机后盖及其生产工艺
CN110202779A (zh) * 2019-05-21 2019-09-06 福建省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mma弧形板材的生产工艺及一种电视机底座
CN112867301A (zh) * 2019-11-12 2021-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798857A (zh) * 2022-04-19 2022-07-29 福建省富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电视边框无缝折弯智能加工工艺
CN115246256A (zh) * 2021-04-27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1099A (zh) * 2004-06-23 2010-05-19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CN108495448A (zh) * 2018-05-23 2018-09-04 华普通用技术研究(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62080A (zh) * 2019-05-08 2019-07-26 衡山县佳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pc板材手机后盖及其生产工艺
CN110202779A (zh) * 2019-05-21 2019-09-06 福建省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mma弧形板材的生产工艺及一种电视机底座
CN112867301A (zh) * 2019-11-12 2021-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246256A (zh) * 2021-04-27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4798857A (zh) * 2022-04-19 2022-07-29 福建省富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电视边框无缝折弯智能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8362A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5169B (zh) 一种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12109350A (zh) 一种塑料外壳及制备方法
US20110186347A1 (en) Sh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2277678A1 (en) Exterior component
CN109291560A (zh) 一种玻璃壳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JP3840170B2 (ja) 金属蒸着加工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12165819B (zh) 电子设备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613444A (zh)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73938A (zh) 一种内置具有纹理效果的膜片的外壳的制作工艺
CN110978873A (zh)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12867301B (zh) 壳体组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TW200628845A (en)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icrolens substrate, a substrate with concave portions, a microlens substrate, a transmission screen, and a rear projection
CN110406007A (zh) 一种曲面光学塑料耳机壳的制备方法
JP4211474B2 (ja) 成型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164574A (ja) 眼用レンズの付加的な製造方法、及び眼用レンズ
CN116968362B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盖的制备方法
JP7089958B2 (ja) 立体像結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立体像結像装置
JP3571021B2 (ja) 反射防止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成形品用金型
JP2006027023A (ja) 装飾品、時計、電子機器および装飾品の製造方法
JP2002122706A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153336A2 (en) Cas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s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0017071A1 (ja) 立体像結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立体像結像装置
TW200600824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ght deflect/color change lens from polycarbonate and other plastic materials
JP2003080537A (ja) プラスチックの成形型及び成形方法
CN114326298A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