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4660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4660A
CN116964660A CN202280000331.8A CN202280000331A CN116964660A CN 116964660 A CN116964660 A CN 116964660A CN 202280000331 A CN202280000331 A CN 202280000331A CN 116964660 A CN116964660 A CN 116964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line segment
edge
segment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03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莉莉
刘超
翟明
王静
冯莎
贾明明
郭少飞
付宝
孟秋华
齐琪
时凌云
孙海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Ji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Ji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Jing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64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4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背板(10)、多个发光器件(20)、多个第一电极(30)和多条连接走线(40)。背板(10)包括第一表面(10a)、与第一表面(10a)相对的第二表面(10b)以及连接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的多个侧面(10c),其中,多个侧面(10c)中的至少一个为选定侧面(10cc)。多个发光器件(20)设置于第一表面(10a)上。多个第一电极(30)设置于第一表面(10a)上,且靠近选定侧面(10cc)。每条连接走线(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走线(40a)、第二段走线(40b)和第三段走线(40c),第一段走线(40a)设置于第一表面(10a)上,且第一段走线(40a)与多个第一电极(30)中的一个电连接,第二段走线(40b)设置于选定侧面(10cc)上,第三段走线(40c)设置于第二表面(10b)上,第三段走线(40c)与柔性线路板(80)电连接。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 LED)被称为第三代显示技术。Micro LED显示装置在巨量转移与坏点修复等技术压力下,无法实现超大尺寸(例如豪华显示墙)产品的制作。因此对于此类超大显示屏的产品,目前最佳方案是小尺寸显示屏拼接。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背板、多个发光器件、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一电极。其中,背板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多个侧面,其中,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选定侧面。多个发光器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且靠近选定侧面。每条连接走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走线、第二段走线和第三段走线,第一段走线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且第一段走线与多个第一电极中的一个电连接,第二段走线设置于选定侧面上,第三段走线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第三段走线与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而侧面或选定侧面可以为平面,可以为弧面,也可以为至少一个平面和至少一个弧面的相互邻接组合构成的面,例如侧面由一个平面部和两个弧面部组成,其中平面部与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垂直,而两个弧面部中的一个用于连接该平面部与第一表面,两个弧面部中的另一个用于连接该平面部与第二表面,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段走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线段、第二子线段和第三子线段,第一子线段靠近选定侧面。多条连接走线的第一子线段并列设置,多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并列设置;第一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和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90°~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线段和第二子线段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第一内侧面在背板 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内边,第一外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外边。第一子线段包括相对的第一子线段内侧面和第一子线段外侧面,第一子线段内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子线段内侧边,第一子线段外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子线段外侧边。第二子线段包括相对的第二子线段内侧面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第二子线段内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内侧边,第二子线段外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外侧边。第一内边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和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第一外边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和第二子线段外侧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边为曲线;和/或,第一外边为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边为弧线;和/或,第一外边为弧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边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第一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一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一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边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第一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一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一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90°~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线段和第二子线段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第二内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内边,第二外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外边。第三子线段包括相对的第三子线段内侧面和第三子线段外侧面,第三子线段内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子线段内侧边,第三子线段外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子线段外侧边。第二子线段包括相对的第二子线段内侧面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第二子线段内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内侧边,第二子线段外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外侧边。第二内边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和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第三外边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和第二 子线段外侧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边为曲线;和/或,第二外边为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边为弧线,和/或,第二外边为弧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边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第二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二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二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外边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第二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二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二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连接走线分为至少一个连接走线组,每个连接走线组包括至少两条连接走线。每个连接走线组中,第一子线段的延伸方向和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相距最远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相距最远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一子线段的第一子线段外侧边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个连接走线组中的相邻两条连接走线中,相邻两条第三子线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条第一子线段之间的距离。其中,相邻两条第三子线段之间的距离为,一条第三子线段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和另一条第三子线段的第三子线段内侧边的间距;且一条第三子线段第三子线段外侧边和另一条第三子线段的第三子线段内侧边相互靠近。相邻两条第一子线段之间的距离为,一条第一子线段的第一子线段外侧边,和另一条第一子线段的第一子线段内侧边的间距;且一条第一子线段第一子线段外侧边和另一条第一子线段的第一子线段内侧边相互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连接走线组中,相距最近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10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与多个侧面中的每个侧面相接处形成棱边,其中,第二表面与选定侧面相接处形成选定棱边;与选定棱边相邻的两条棱边为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多条连接走线中,与第一棱边距离最近的连接走 线的第三子线段与第一棱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多条连接走线中,与第二棱边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与第二棱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走线组中,相邻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一子线段之间的距离为10~6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走线组中,相邻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和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的连接走线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在1至3之间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00°~180°,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00°~180°;第二子线段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0u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包括绑定区,第三子线段延伸至绑定区内,第三子线段被配置为在绑定区内绑定柔性线路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三段走线包括并列设置的多条直线段。第二表面与选定侧面相接处形成选定棱边;与选定棱边相邻的两条棱边为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多条连接走线中,与第一棱边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的第三段走线与第一棱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多条连接走线中,与第二棱边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的第三段走线与第二棱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
如上述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驱动电路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板的第二表面上,驱动电路板通过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的多条连接走线与显示面板的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拼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如上述另一方面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多个显示装置拼接组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 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的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的部分结构图;
图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段走线的结构图;
图7为图6中第三段走线在A-A方向的侧面结构图;
图8为图6中第三段走线在B-B方向的侧面结构图;
图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段走线的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图;
图1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段走线的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图;
图1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三段走线的第一连接部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图;
图1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三段走线的第二连接部侧面在背板上的正投影图;
图1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面的结构图;
图14为图13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面的第三段走线的放大图;
图1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面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6为图15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面的第三段走线的放大图;
图1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的局部结构图;
图1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的结构图;
图1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走线的截面图;
图20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一种截面图;
图20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21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侧面的结构图;
图21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非显示侧面的结构图;
图2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的结构图,其中,图1为显示装置1000的正面的结构图,图2为显示装置1000的背面的结构图。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驱动电路板200。驱动电路板200被配置为驱动显示面板100显示的驱动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驱动电路板200例如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时序控制器以及电源电路等,驱动电路板200与显示面板100电连接,被配置为输出相应的信号,以控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
如图1和图17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至少设置于显示区一侧的周边区BB,例如:周边区BB可以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两侧或三侧,或者,周边区BB可以围绕显示区AA设置。在显示区AA中设置有阵列排列的多个像素P和多条信号线90,多条信号线90与多个像素p电连接。每 个像素p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器件20,该发光器件20例如可以为无机发光二极管,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在500微米以下,或者100微米以下。
如图3所示,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0的截面图。显示面板100包括背板10、多个发光器件20、多个第一电极30、多条连接走线40和多个第二电极50。背板10包括第一表面10a、与第一表面10a相对的第二表面10b以及连接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的多个侧面10c,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选定侧面10cc,背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多条连接走线40中的每条连接走线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走线40a、第二段走线40b和第三段走线40c。第一段走线40a设置于第一表面10a上,第二段走线40b设置于选定侧面10cc上,第三段走线40c设置于第二表面10b上。多个第一电极30设置在第一表面10a,且靠近选定侧面10cc。第一电极30被配置为与发光器件20和第一段走线40a电连接。多个第二电极50设置于在第二表面10b,其靠近选定侧面10cc,示例性地,多个第一电极30和多个第二电极50的位置相对应,第二电极50被配置为与第三段走线40c和柔性线路板8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驱动电路板200电连接。也就是说,连接走线40连接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50,从而实现背板10的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电路板200被绑定至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侧,也就是说驱动电路板200被绑定至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位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侧(背板10的第一表面10a)的发光器件20与驱动电路板200通过连接走线40实现电连接。如此,可减小显示装置1000的边框,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器件20为Mini LED(mini Light-Emitting Diode,迷你发光二极管)或者Micro LED(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在现有的工艺能力和成本因素等压力下,无法直接制作大尺寸显示面板,目前的方案是采用多个小尺寸显示面板拼接的方式来实现大尺寸。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电路板200绑定至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位于背板10的第一表面10a的发光器件20与位于第二表面10b的驱动电路板200通过第一段走线40a、第二段走线40b和第三段走线40c实现电连接。如此减小显示装置1000的边框宽度,增大显示装置1000的屏占比,便于实现无缝拼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背板10的第一表面10a的第一电极30和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的第二电极50采用通过电镀、蒸镀、移印银胶或者湿法刻蚀等工艺制备得到。该制备过程中,在完成背板10第一表面10a的各个膜层的 制程后,需要将背板10翻面,再在第二表面10b制作对应的膜层结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背板10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翻面,会不可避免造成第一表面10a与设备基台接触,第一表面10a被划伤或者脏污也难以避免。划伤或者脏污会导致短路或者短路,影响产品的良率和品质。
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采用单面工艺制成,去除了第二电极,通过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三段走线与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在加工过程中无需对背板进行翻面,防止背板接触设备产生划伤和脏污等,进而提升产品良率和品质。
以下对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分别进行介绍。
在本公开中,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背板10、多个发光器件20、多个第一电极30和多条连接走线40。多个发光器件20、多个第一电极30和多条连接走线40的设置位置和连接关系参见上述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如图5所示,第三段走线40c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线段40ca、第二子线段40cb和第三子线段40cc,第一子线段40ca靠近选定侧面10cc。多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线段40ca平行设置,多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线段40cc平行设置。如图6所示,第一子线段40c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和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子线段40c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α的角度范围为90°~180°,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β的角度范围为90°~18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子线段40ca、第二子线段40cb和第三子线段40cc均为直线段。其中,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三子线段40cc平行,第二子线段40cb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三子线段40cc连接。当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三子线段40cc平行但不处于同一直线时,第一子线段40c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α满足:90°<α<180°;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β满足:90°<β<180°。
在另一些示例中,角α的角度范围和角β的角度范围设计为100°~180°,角α和角β的最小值为接近100°,第一子线段40c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α越大,第二子线段40cb相对于第一子线段40ca的偏转角度(角α的补角)越小,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β越大,第三子线段40cc相对于第二子线段40cb的偏转角度(角β的补角)越小,在采用激光工艺制备第三段走线 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激光光束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匀速移动,可以避免激光在某一处停留时间过长而累计辐射出过大的能量,进而避免对非目标膜层(例如位于背板第一表面上的导电膜层)造成损伤,激光光束在两个子线段的交接位置需要停顿,进行行进方向偏转,激光光束的行进偏转角度(即相邻子线段的偏转角度)越小,停顿时间越短,对非目标膜层造成的损伤越小,设置角α的角度范围和角β的角度范围可以降低激光对非目标膜层的损伤,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通过将连接走线4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第二表面10b的部分与柔性线路板80直接连接,也就是说,可以先制备显示面板100位于第一表面10a上的各层结构,再通过侧面工艺制备连接走线40,由于连接走线40延伸至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即可以避免在第二表面10b制备膜层时对第一表面10a上的各层结构造成损伤。
一方面,简化了生产工艺,例如,能够减少图案化工艺次数,减少所需要的掩膜版数量,可以省略防划伤剐蹭的保护层再揭掉的步骤及物料,如此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背板10与设备基台接触的次数减少,显示面板100可降低因信号线断裂形成的部分器件失效从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利于提升产品良率。长远地说,背板10可减少因多次接触设备基台造成脏污从而导致器件或线路受到腐蚀,可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条第三段走线40c与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80电连接,与同一个柔性线路板80连接的至少两条第三段走线40c,关于与选定侧面10cc相垂直的对称线S轴对称设置。称与同一个柔性线路板80连接的至少两条第三段走线40c为一组,一组第三段走线40c对应一条对称线S。示例性地,以第三段走线40c中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的朝向为基准,多条第三段走线40c的走向为向对称线S靠近,形成由第一段走线40ca向第三段走线40cc的收拢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一个第三段走线40c的结构图,连接走线4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40d,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40d连接。其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图7为图6中第三段走线40c由A-A方向得到的结构图,图8为图6中第三段走线40c由B-B方向得到的结构图,图9为第三段走线40c的两个相对侧面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第一连接部40d包括相对的第一内侧面d1和第一外侧面d2,在一条第一连接部40d中,第一内侧面d1相对第一外侧面d2靠近,与该条第一 连接部40d相关的对称线S。第一内侧面d1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内边d1’,第一外侧面d2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外边d2’。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子线段40ca包括相对的第一子线段内侧面ca1和第一子线段外侧面ca2。在一条第一子线段40ca中,第一子线段内侧面ca1相对第一子线段外侧面ca2靠近,与该条第一子线段40ca相关的对称线S(该条第一子线段40ca所在的一组第三段走线40c对应的对称线S)。第一子线段内侧面ca1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第一子线段外侧面ca2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第二子线段40cb包括相对的第二子线段内侧面cb1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cb2,在一条第二子线段40cb中,第二子线段内侧面cb1相对第二子线段外侧面cb2靠近,与该条第二子线段40cb相关的对称线S(该条第二子线段40cb所在的一组第三段走线40c对应的对称线S)。第二子线段内侧面cb1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第二子线段外侧面cb2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其中,如图9所示,第一内边d1’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和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cb1’连接,第一外边d2’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和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走线40中,第一子线段40c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角α的角度范围为100°~180°,即角α满足:100°<α<180°,例如角α可以100°、150°或170°。第一子线段40ca与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40d实现连接。该第一连接部40d与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二子线段40cb均属于连接走线40,第一子线段40ca、第一连接部40d和第二子线段40cb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内边d1’为曲线;和/或,第一外边d2’为曲线。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内边d1’为弧线;和/或,所述第一外边d2’为弧线,例如,相对的第一内边d1’和第一外边d2’均为弧线。其中,第一内边d1’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相切以及第一内边d1’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cb1’相切。第一外边d2’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相切以及第一外边d2’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连接。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内边d1’为S形曲线;和/或,所述第一外边d2’为S形曲线,例如,相对的第一内边d1’和第一外边d2’均为S形曲线。其中,第一内边d1’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平滑连接,第一内边d1’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cb1’平滑连接。第一外边d2’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 ca2’平滑连接,第一外边d2’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平滑连接。
示例性地,在背板的第一表面、选定侧表面和第二表面10b制备金属镀层,利用激光对金属镀层进行刻蚀以图案化,得到多条连接走线。在激光刻蚀工艺过程中,关键的是确保在整个过程中不会造成,对非目标膜层的损伤例如,在形成连接走线的第三段走线的过程中,激光对位于背板的第二表面10b的金属镀层进行刻蚀,激光能量可能会穿透背板而损伤位于背板的第一表面的膜层,造成例如线路断裂等问题。非目标膜层是否会损伤,与非目标膜层的材料对激光的吸收性、激光的能量、激光在金属镀层上停留时间等有直接的关系。
通过控制激光光束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匀速移动,可以避免激光在某一处停留时间过长,避免对非目标膜层造成损伤。具体地,在形成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二子线段40cb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激光光束按照与第一子线段40ca的延伸方向平行的路径匀速行进进行刻蚀;但是第一子线段40ca相对第二子线段40cb具有夹角,该夹角为100°至180°,即激光光束的行进方向会发生偏转,激光需要在二者交接位置处停顿进而调整行进方向;因此,为了保证激光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的匀速行进,在第一子线段40ca最靠近第二子线段40cb的端部,需要控制激光光束以光滑曲线的路径行进,从而逐渐变化至平行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的行进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内边d1’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之间所形成的角θ1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θ2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所形成的角θ3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之间所形成的角θ1,角θ1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θ2,角θ2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所形成的角θ3,角θ3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以角θ1、角θ2和角θ3均为170°以及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形成的角α的角度为150°为例,也就是说,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相对 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偏转40°,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通过多次偏转,每次偏转角度为10°,第一内边d1’成为了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和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相应地,第一内侧面d1成为了第一子线段内侧面ca1和第二子线段内侧面cb1之间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外边d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第一外边d2’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之间所形成的角Ф1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一外边d2’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Ф2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一外边d2’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所形成的角Ф3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外边d2’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之间所形成的角Ф1,角Ф1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第一外边d2’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Ф2,角Ф2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第一外边d2’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所形成的角Ф3,角Ф3的角度为170°、175°或177°。以角Ф1、角Ф2和角Ф3均为170°以及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形成的角α的角度为150°为例,也就是说,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相对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偏转40°,第一外边d2’的多条折线段通过多次偏转,每次偏转角度为10°。第一外边d2’成为了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和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相应地,第一外侧面d2成为了第一子线段外侧面ca2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cb2之间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
结合上述的示例,第一连接部40d连接于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第一连接部40d的第一内边d1’通过多条折线段进行多次3°~10°的偏转,实现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0至80°的偏转。第一内侧面d1成为了第一子线段内侧面ca1和第二子线段内侧面cb1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
第一连接部40d的第一外边d2’通过多条折线段进行多次3°~10°的偏转,实现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偏转角度为角α的补角,角α的补角范围为0至80°,即激光光束的行进方向会发生0至80°偏转。第一外侧面d2成为了第一子线段外侧面ca2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cb2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
在第一内侧面d1和第一外侧面d2成为相对平滑过渡部分的基础上,第一连接部40d成为了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的过渡部分,在满足第一子线段40ca和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100°至180°的偏转的基础上,实现相对平滑过渡连接。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能无法控制激光前行路线为完美弧线或光滑曲线。第一内边d1’和第一外边d2’采用多条折线,且相邻折线之间的夹角极小的情况下,激光的前行路线是与第一内边d1’或第一外边d2’路径一致的多条折线,且在激光在相邻折线的转角位置处,因偏转角度极低,例如偏转角度为3°至10°,激光因行进方向调整而需要停顿时间较短,对非目标膜层不会造成损伤或者损伤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走线4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40e,第三子线段40cc和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40e连接。其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二连接部40e包括相对的第二内侧面e1和第二外侧面e2,在一条第二连接部40e中,第二内侧面e1相对第二外侧面e2靠近,与该条第二连接部40e相关的对称线S(该条第二连接部40e所在的一组第三段走线40c对应的对称线S)。第二内侧面e1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内边e1’,第二外侧面e2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外边e2’。第三子线段40cc包括相对的第三子线段内侧面cc1和第三子线段外侧面cc2,在一条第三子线段40cc中,第三子线段内侧面cc1相对第三子线段外侧面cc2靠近,与该条第三子线段40cc相关的对称线S(该条第三子线段40cc所在的一组第三段走线40c对应的对称线S)。第三子线段内侧面cc1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第三子线段外侧面cc2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为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如图9所示,第二内边e1’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和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c2’连接,第二外边e2’与所述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和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β满足:100°<β<180°,例如角β可以100°、150°或170°。以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β的角度为150°为例,第三子线段40cc与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40e实现连接。该第二连接部40e与第三子线段40cc和第二子线段40cb均属于连接走线40,第三子线段40cc、第二连接部40e和第二子线段40cb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内边e1’为曲线;和/或,所 述第二外边e2’为曲线。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内边e1’为弧线;和/或,所述第二外边e2’为弧线。其中,第二内边e1’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相切以及第二内边e1’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cb1’相切。第二外边e2’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相切以及第二外边e2’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连接。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内边e1’为S形曲线;和/或,所述第二外边e2’为S形曲线。其中,第二内边e1’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平滑连接,第二内边e1’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连接平滑连接。第二外边e2’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平滑连接,第二外边e2’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平滑连接。
第二连接部40e的第二内边e1’和第二外边e2’为弧线或者平滑曲线,在激光刻蚀工艺中,激光在加工第二连接部40e的过程中保持匀速移动,可以避免激光在某一处停留时间过长,避免对非目标膜层造成损伤。具体地,在形成第二子线段40cb和第三子线段40cc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激光光束按照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平行的路径匀速行进进行刻蚀;但是第三子线段40cc相对第二子线段40cb的偏转角度为角β的补角,角β的补角范围为0至80°,即激光光束的行进方向会发生0至80°的偏转,激光需要在二者交接位置处停顿进而调整行进方向;因此,为了保证激光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的匀速行进,在第二子线段40cb最靠近第三子线段40cc的端部,需要控制激光光束以光滑曲线的路径行进,从而逐渐变化至平行于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的行进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二内边e1’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第二内边e1’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之间所形成的角δ1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二内边e1’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δ2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二内边e1’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所形成的角δ3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内边e1’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之间所形成的角δ1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第二内边e2’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δ2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第二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中 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δ3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以角δ1、角δ2和角δ3均为170°以及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形成的角β的角度为150°为例,也就是说,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相对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偏转40°,第一内边d1’的多条折线段通过多次偏转,每次偏转角度为10°,第二内边e1’成为了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和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相应地,第二内侧面e1成为了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和第二子线段内侧面cb1之间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二外边e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第二外边e2’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之间所形成的角γ1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二外边e2’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γ2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第二外边e2’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所形成的角γ3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外边e2’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之间所形成的角γ1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第二外边e2’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γ2的角度可以为170°、175°或177°。第二外边e2’的多条折线段中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所形成的角γ3的角度为170°、175°或177°。以角γ1、角γ2和角γ3均为170°以及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形成的角β的角度为150°为例,也就是说,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相对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偏转40°,第二外边e2’的多条折线段通过多次偏转,每次偏转的角度为10°,第二外边e2’成为了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和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相应地,第一外侧面d2成为了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cb2之间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
结合上述的示例,第二连接部40e连接于第三子线段40cc和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第二连接部40e的第二内边e1’通过多条折线段进行多次3°~10°的偏转,实现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与第二子线段内侧边cb1’之间100°至180°的偏转。第二内侧面e1成为了第三子线段内侧面cc1和第二子线段内侧面cb1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
第二连接部40e的第二外边e2’通过多条折线段进行多次3°~10°的偏转,实现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与第二子线段外侧边cb2’之间100°至180°的偏转。 第二外侧面e2成为了第三子线段内侧面cc2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cb2相对平滑的过渡部分。
在第二内侧面e1和第二外侧面e2成为相对平滑过渡部分的基础上,第二连接部40e成为了第三子线段40cc和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的过渡部分,在满足第三子线段40ca和第二子线段40cb之间100°至180°的偏转的基础上,实现昂对平滑过渡连接。
第二连接部40e的第一内边d1’和第一外边d2’采用多条折线,相邻折线之间的夹角极小,激光的前行路线是与第二内边e1’或第二外边e2’路径一致的多条折线,且在激光在相邻折线的转角位置处,因夹角极低,例如夹角为3°至10°,激光因行进方向调整而需要停顿时间较短,对非目标膜层不会造成损伤或者损伤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可知,第二表面10b与多个侧面10c中的每个侧面10c相接处形成棱边Ae。棱边Ae有多个,第二表面10b的每个边缘各设置有一个棱边Ae。第二表面10b与选定侧面10cc相接处形成选定棱边Ae’;与选定棱边Ae’相邻的两条棱边Ae为第一棱边Ae1和第二棱边Ae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二表面10b包括绑定区CC,第三子线段40cc延伸至绑定区CC内,第三子线段40cc被配置为在绑定区CC内绑定柔性线路板80或驱动电路板;具体地,第三子线段40cc可以与柔性线路板80的金手指结构一一对应且连接,第三子线段40cc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金手指的长度,例如第三子线段40cc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金手指的长度的1.1-1.5倍,例如为1.3倍左右。如图14和图15所示,多条连接走线40中,与第一棱边Ae1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走线外侧边cc2’与第一棱边Ae1之间的距离L1大于或等于100μm。多条连接走线40中,与第二棱边Ae2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走线外侧边cc2’与第二棱边Ae2之间的距离L2大于或等于100μm。而绑定区CC与选定棱边Ae’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00μm,小于等于10mm,例如可以为680μm,或700μm,或9mm。
考虑现阶段工艺水平和设备精度,例如:柔性线路板80自身尺寸存在误差,例如误差为±100μm,柔性线路板和多个第三段走线绑定时可能会出现错位,或者,在绑定工艺中,通常采用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连接多个第三段走线和柔性线路板80,在贴附过程中,异方性导电胶膜的位置存在±150μm误差,若距离L1和距离L2过小,可能无法满足工艺要求和设备精度要求,出现绑定错位、各部件位置误差等问题。第三子线段40cc与柔性线路板80直接绑定工艺中,距离L1和距离L2大于或等于 100μm,可满足目前的工艺要求和设备能力。
示例性地,在第二表面10b,与第一棱边Ae1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走线外侧边cc2’,和第一棱边Ae1间距L1可以为100μm、110μm和120μm。与第二棱边Ae2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走线外侧边cc2’,和第二棱边Ae2间距L2可以为100μm、110μm和120μm。与第一棱边Ae1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走线外侧边cc2’,和第一棱边Ae1间距L3可以小于100μm。与第二棱边Ae2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走线外侧边cc2’,和第二棱边Ae2间距L4可以小于1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多条连接走线40分为至少一个连接走线组G,每个连接走线组G包括至少两条连接走线40。每个连接走线组G中,第一子线段40ca的延伸方向和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相距最远的两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线段40cc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之间的距离L8,小于相距最远的两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线段40ca的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之间的距离L9。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背板10上的多条连接走线40为一个连接走线组G,该连接走线组G的最外侧的两个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之间的距离L8,小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之间的距离L9。其中,一个连接走线组G与一条柔性线路板80电连接。也就是说,每个连接走线组G中,多条第三子线段相对于多条第一子线段收拢,在垂直于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多个第三子线段的总尺寸缩减。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背板10上的多条连接走线40分为两个连接走线组G,每个连接走线组G中最外侧的两个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之间的距离L8,小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之间的距离L9。其中,每个连接走线组G与一条柔性线路板80电连接。也就是说,每个连接走线组G中,多条第三子线段相对于多条第一子线段收拢,在垂直于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多个第三子线段的总尺寸缩减。
采用两个连接走线组G,则可以使用两个柔性线路板80。也就是说,每个柔性线路板80的尺寸可以减小,便于柔性线路板80与连接走线组G的绑定,以及与驱动电路板的插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相邻两个连接走线组G中,相距最近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之间的距离L5大于1000μm,例如可以为1010μm、1100μm、或1200μm。
相邻两个连接走线组中,相距最近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 cc2’之间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对位标记(mark),这两个对位标记(mark)用于柔性线路板80绑定时进行对位。距离L5大于1000μm,可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和设备的能力要求。并且,控制距离L5的最小值,还可以避免相邻的柔性线路板80的外轮廓较大,出现堆叠的问题。示例性地,相邻两个连接走线组中,相距最近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之间的位置处的两个对位标记应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例如一个十字对位标记和一个圆形对位标记,或者是在相距最近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之间的中间位置共用一个对位标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6所示,在同一个连接走线组G中的相邻两条所述连接走线40,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和另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的间距为相邻两条第三子线段40cc之间的距离L7;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和另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的间距为相邻两条第一子线段40ca之间的距离L6。相邻两条第三子线段40cc之间的距离L7小于所述相邻两条第一子线段40ca之间的距离L6。
在一些示例中,同一个连接走线组G的相邻两条连接走线中,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线段外侧边ca2’,和另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线段内侧边ca1’的间距可以为10μm~60μm,例如可以为10μm、40μm或60μm。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cc2’,和另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线段内侧边cc1’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μm,例如可以为10μm、30μm或50μm。
每个连接走线组G中,距离L8小于距离L9,且距离L7小于距离L6,连接走线组G在第三子走线40cc的位置处,相对于在第一走线组40ca的位置处向内收缩,这样设计,可以为距离L1和距离L2大于或等于100μm提供充足的空间,方便柔性线路板的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子线段40ca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Wca大于或等于60μm。第三子线段40cc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Wcc大于或等于60μm。第二子线段40cb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Wcb小于或等于第一子线段40ca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Wca。
示例性地,第一子线段40ca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Wca为60μm、80μm或90μm。第三子线段40cc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Wcc为60μm、65μm或75μm。第二子线段40cb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Wcb可以为60μm、70μm或8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子线段40ca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ca≥50μm。第一子线段40c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100°,和/或,第三子线段40c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线段40cb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100°;在该条件下,第二子线段40cb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cb≥100μm。第三子线段40cc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cc≥600μm。
示例性地,一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一子线段40ca、第二子线段40cb和第三子线段40ca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分别如下:第一子线段40ca在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ca可以为50μm、60μm和90μm。第二子线段40cb在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cb可以为100μm、120μm和140μm。第三子线段40cc在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cc可以为600μm、700μm和800μm。
以下称第一子线段40ca在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子线段的长度Lca,第二子线段40cb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二子线段的长度Lcb,第三子线段40cc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三子线段的长度Lcc,第一子线段40ca在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子线段的宽度Wca,第二子线段40cb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二子线段的宽度Wcb,第三子线段40cc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三子线段的宽度Wcc。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段走线40c的三个子线段的宽度逐步减小。
示例性地,第一子线段40ca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线段40cb的宽度,第二子线段40cb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子线段40cc的宽度。
由于第三段走线40c中三个子线段的宽度不等,第三段走线40c的宽度可以用平均宽度AWc来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段走线40c的平均宽度AWc为第一子线段40ca的宽度Wca、第二子线段40cb的宽度Wcb和第三子线段40cc的宽度Wcc进行加权求和,第一子线段40ca的宽度Wca所占的权重为第一子线段40ca的长度Lca占第三段走线40c的总长度的比值,第二子线段40cb的宽度Wcb所占的权重为第二子线段40cb的长度Lcb占第三段走线40c的总长度的比值,第三子线段40cc的宽度Wcc所占的权重为第三子线段40cc的长度Lcc占第三段走线40c的总长度的比值,可参见如下公式:
例如:第一子线段40ca的长度Lca可以为50μm,第一子线段40ca的宽度Wca可以为80μm。第二子线段的长度Lcb可以为100μm,第二子线段的宽度Wcb可以为70μm。第三子线段的长度Lcc可以为600μm,第三子线段的宽度Wcc可以为60μm。
第三段走线40c的平均宽度AWc:
也就是说,该第三段走线40c的平均宽度AWc为62.67μm。
以下称第一段走线40a在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段走线的长度La,第二段走线40b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二段走线的长度Lb,第三段走线40c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三段走线的长度Lc,第一段走线40a在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段走线的宽度Wa,第二段走线40b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二段走线的宽度Wb,第三段走线40c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三段走线的宽度Wc。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条连接走线40所包括的第一段走线40a的宽度、第二段走线40b的宽度和第三段走线40c的宽度不等,因此连接走线40的宽度用平均宽度AW来表示。其中连接走线40的平均宽度AW为第一段线段的宽度Wa、第二段走线的宽度Wb和第三段走线的宽度Wc进行加权求和,第一段走线的宽度Wa所占的权重为第一段走线的长度La占连接走线40的总长度的比值,第二段走线的宽度Wb所占的权重为第二段走线的长度Lb占连接走线40的总长度的比值,第三段走线的宽度Wc所占的权重为第三段走线的长度Lc占连接走线40的总长度的比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走线40a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a≥200μm;第二段走线40b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b≥200μm;第三段走线40c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Lc≥12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公开提供显示面板100的正面部分结构图,不同连接走线40的平均宽度不等,连接走线40的平均宽度与,和该连接走线40电连接的第一电极30的宽度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地说,第一电极30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和与该第一电极30电连接的连接走线40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在1至3之间取值。其中,第一电极30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电极的宽度W30,连接走线40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连接走线40的平均宽度AW。第一电极的宽度W30和连接走线40的平均宽度AW成正比,该比例范围为:1至3,即: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30可以被配置为传输VGB信号、VR信号或恒定电压信号(GND信号),第一电极30与位于背板的第一表面的信号线90电连接,示例性地,信号线90用于连接第一电极30和发光器件20,第一电极30的宽度与其电连接的信号线90的宽度有关,例如成正比,依据电学性能评估,不同信号线90的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理论值不同,其中传输恒定电压信号的信号线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最大。因此,不同信号线90的宽度不同,不同第一电极30的宽度,不同连接走线30的平均宽度也不同,且连接走线30的平均宽度和与其电连接的信号线90的宽度称正比。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如图18所示,多条第三段走线40c包括并列设置的多条直线段。第二表面10b与选定侧面相接处形成选定棱边Ae’,与选定棱边Ae’相邻的两条棱边Ae为第一棱边Ae1和第二棱边Ae2。多条连接走线40中,与第一棱边Ae1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三段走线40c与第一棱边Ae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多条连接走线40中,与第二棱边Ae2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三段走线40c与第二棱边Ae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
示例性地,多条连接走线40中,第三段走线40c均为直线段,多条第三段走线40c与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80电连接,与同一个柔性线路板80连接的至少两条第三段走线40c具有与选定侧面垂直的对称线S,称与同一个柔性线路板80连接的至少两条第三段走线40c为一组,一组第三段走线40c对应一条对称线S。
每条第三段走线40c包括相对的两个侧面:第三段走线内侧面c1和第三段走线外侧面c2,第三段走线内侧面c1相对第三段走线外侧面c2靠近,与该条第三段走线40c相关的对称线S(该条第三段走线40c所在的一组第三段走线40c对应的对称线S)。第三段走线内侧面c1在第二表面10b的正投影为第三段走线内侧边c1’,第三段走线外侧面c2在第二表面10b的正投影为第三段走线内侧边c2’。其中,与第一棱边Ae1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三段走线40c与第一棱边Ae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也就是说,第一棱边Ae1与其距离最近的第三段走线外侧边c2’的距离K1大于或等于100μm。与第二棱边Ae2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40的第三段走线40c与第二棱边Ae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也就是说,第二棱边Ae2与其距离最近的第三段走线外侧边c2’的距离K2大于或等于100μm。
第三段走线40c延伸至绑定区内与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在目前的加工工 艺限制和设备精度的要求下,柔性线路板80存在公差,例如公差为±100μm,柔性线路板和多个第三段走线绑定时可能会出现错位,或者,通常采用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连接多个第三段走线和柔性线路板80,在贴附过程中,异方性导电胶膜的位置存在±150μm误差。因此,第三子线段40c与柔性线路板80直接绑定工艺中,需要距离K1和距离K2大于或等于100μm,方可满足当前的工艺要求和设备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走线40是对金属层进行激光刻蚀工艺生成。具体地说,背板10的第一表面10a靠近选定侧面10c的部分、第二表面10b靠近选定侧面10c的部分和选定侧面通过溅射形成金属层,然后通过激光刻蚀工艺去除不需要的金属层部分,如此形成连接走线40。
采用激光刻蚀工艺加工连接走线,可通过溅射形成金属层后进行激光刻蚀,与湿法刻蚀工艺相比,激光刻蚀工艺简单便捷,生产效率高,另外无需对显示面板进行翻面,可减少保护层等生产物料,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可减少显示面板与设备接触产生划伤或脏污,利于提升产品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连接走线4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缓冲导电图案t1、主导电图案t2和第二缓冲导电图案t3。其中,第一缓冲导电图案t1相对主导电图案t2靠近背板10。
示例性地,第一缓冲导电图案t1靠近背板10,该层第一缓冲导电图案t1的材料包括钼和钛中的至少一种。主导电图案t2的材料包括铜和铝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缓冲导电图案t3的材料包括钼、钛和氧化铟锡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A和图20B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保护层60,第一保护层60覆盖多个第一电极30、第一段走线40a、第二段走线40b和第三段走线40c中靠近选定侧面10cc的部分。第一保护层60填充多个第一电极3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段走线40a的图案间隙、第二段走线40b的图案间隙和第三段走线40c中靠近选定侧面的部分的图案间隙。
示例性地,在第一表面10a靠近选定侧面10c的部分区域、第二表面10b靠近选定侧面10c的部分区域以及选定侧面10c形成金属层,通过激光刻蚀工艺对金属层图案化,得到多条连接走线40。为对连接走线40进行保护,形成覆盖第一段走线40a、第二段走线40b和第三段走线40c中靠近选定侧面10cc的部分的第一保护层60,同时,第一保护层60还覆盖第一电极30的与连接走线40连接的部分。
第一保护层60为耐腐蚀性能以及粘附力较高的绝缘材料,示例性地,第 一保护层60可以为OC(over coating)胶,例如第一保护层60的材质可以包括深色OC胶,或者深色油墨。油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保护多条连接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A或图20B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保护层70A,所述第二保护层70A覆盖多个发光器件20和第一保护层60中位于第一表面10a的部分,且第二保护层70A填充发光器件20之间以及发光器件20与第一电极30之间的区域。
第二保护层70A覆盖在多个发光器件20上的部分,应以不影响发光器件20的设定出光亮度为准进行材料选择和厚度设置。
示例性地,在完成第一保护层60涂覆后,对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面侧贴附保护膜(后续工艺中去除该保护膜),之后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侧完成发光器件20制备,例如进行LED芯片的绑定以及微型控制芯片的绑定,微型控制芯片用于控制LED芯片发光。完成上述工艺后,在发光器件20和第一保护层60中位于第一表面10a的部分贴附第二保护层70A。第二保护层70A覆盖多个发光器件20,且在多个发光器件20之间的缝隙中以及发光器件20与第一电极30之间的区域完成填充。第二保护层70A可以为OC(over coating)胶,例如第二保护层70A的材质可以包括深色OC胶,或者深色油墨。第二保护层70A在远离背板10的一侧为平整面。
第二保护层70A被配置为保护多个发光器件20,并起到电气绝缘、以及防水氧腐蚀的作用,避免多个发光器件20受到外界损伤,例如受到磕碰出现剥落,或者受到氧化等问题,保证发光器件20的发光性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B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三保护层70B,第三保护层70B至少覆盖第一保护层60位于侧面10c和第二表面10b的部分以及多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段走线40c。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保护层70B覆盖第一保护层60位于侧面10c和第二表面10b的部分、多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段走线40c,以及整个第二表面10b。
示例性地,完成第二保护层70A贴附后,将柔性线路板80与第三段走线40c的第三子走线绑定,例如,柔性线路板80和第三段走线40c的第三子走线通过热压工艺进行绑定,然后在第一保护层60远离侧面10c的一侧,以及第三段走线40c远离第二表面10b的一侧涂覆第三保护层70B。第三保护层70B可以为氟化剂层,可以采用氟化剂,第三保护层70B覆盖第一保护层60位于侧面10c和第二表面10b的部分以及连接走线40和柔性线路板80连接的部分,同时覆盖柔性线路板80与第三子走线绑定的部分。
第三保护层70B能够对显示面板的显示侧面和非显示侧面起到进一步防护作用,避免多条连接走线40、以及连接走线40与柔性线路板80相连接的部分受到外界损伤,以及水氧腐蚀,影响连接稳固性。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和驱动电路板200,驱动电路板20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上,驱动电路板200通过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100的多条连接走线40与显示面板100的多个第一电极30电连接。
示例性地,驱动电路板200与柔性线路板的一端连接后,柔性线路板的另一端和多条连接走线40的第三子线段40c在绑定区CC连接。
显示装置1000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具有与上述显示面板100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22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拼接显示装置1000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多个显示装置1000拼接组装。
拼接显示装置10000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与上述显示装置1000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多个侧面,其中,所述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选定侧面;
    多个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靠近所述选定侧面;
    多条连接走线,每条连接走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走线、第二段走线和第三段走线,所述第一段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第一段走线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第二段走线设置于所述选定侧面上,所述第三段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三段走线与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段走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线段、第二子线段和第三子线段,所述第一子线段靠近所述选定侧面;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的第一子线段并列设置,所述多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90°~18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线段和第二子线段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内边,所述第一外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外边,
    所述第一子线段包括相对的第一子线段内侧面和第一子线段外侧面,所述第一子线段内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子线段内侧边,所述第一子线段外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子线段外侧边;
    所述第二子线段包括相对的第二子线段内侧面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内侧边,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外侧边;
    所述第一内边与所述第一子线段内侧边和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外边与所述第一子线段外侧边和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边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内边为曲线;和/ 或,所述第一外边为曲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内边为弧线,和/或,所述第一外边为弧线。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内边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所述第一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所述第一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一子线段内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所述第一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所述第一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和/或,
    所述第一外边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所述第一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所述第一子线段外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一子线段外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所述第一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所述第一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90°~180°。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子线段和第二子线段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二内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内边,所述第二外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外边,
    所述第三子线段包括相对的第三子线段内侧面和第三子线段外侧面,所述第三子线段内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子线段内侧边,所述第三子线段外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子线段外侧边;
    所述第二子线段包括相对的第二子线段内侧面和第二子线段外侧面,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内侧边,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面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子线段外侧边;
    所述第二内边与所述第三子线段内侧边和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所述第三外边与所述第三子线段外侧边和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边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内边为曲线;和/或,所述第二外边为曲线。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内边为弧线,和/或,所述第二外边为弧线。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二内边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所述第二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所述第三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三子线段内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所述第二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所述第二内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内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和/或,
    所述第二外边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条折线段,且所述第二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所述第三子线段外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三子线段外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所述第二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相连接的两条折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所述第二外边的多条折线段中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边连接的一条折线段,与所述第二子线段外侧边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70°至177°。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分为至少一个连接走线组,每个连接走线组包括至少两条连接走线;
    每个连接走线组中,所述第一子线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相距最远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的所述第三子线段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相距最远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一子线段的所述第一子线段外侧边之间的距离。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同一个所述连接走线组中的相邻两条所述连接走线中,相邻两条第三子线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线段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相邻两条第三子线段之间的距离为,一条所述第三子线段的 第三子线段外侧边,和另一条所述第三子线段的第三子线段内侧边的间距;且一条所述第三子线段第三子线段外侧边和另一条所述第三子线段的第三子线段内侧边相互靠近;
    所述相邻两条第一子线段之间的距离为,一条所述第一子线段的第一子线段外侧边,和另一条所述第一子线段的第一子线段内侧边的间距;且一条所述第一子线段第一子线段外侧边和另一条所述第一子线段的第一子线段内侧边相互靠近。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相邻两个连接走线组中,相距最近的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1000μm。
  15. 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多个侧面中的每个侧面相接处形成棱边,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选定侧面相接处形成选定棱边;与所述选定棱边相邻的两条棱边为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中,与所述第一棱边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与所述第一棱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中,与所述第二棱边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与所述第二棱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连接走线组中,相邻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一子线段之间的距离为10~60μm。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连接走线组中,相邻两条连接走线的第三子线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μm。
  18. 根据权利要求2至1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连接走线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在1至3之间取值。
  19. 根据权利要求2至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00°~180°;和/或,所述第三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的角度范围为100°~180°;所述第二子线段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0um。
  20. 根据权利要求2至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绑定区,所述第三子线段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内,所述第三子线段被配置为在所述绑定区内绑定所述柔性线路板。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多条所述第三段走线包括 并列设置的多条直线段;
    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选定侧面相接处形成选定棱边;与所述选定棱边相邻的两条棱边为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中,与所述第一棱边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的第三段走线与所述第一棱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
    所述多条连接走线中,与所述第二棱边距离最近的连接走线的第三段走线与所述第二棱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μm。
  22.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驱动电路板通过柔性线路板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多条连接走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
  23. 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多个显示装置拼接组装。
CN202280000331.8A 2022-02-25 2022-02-25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9646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78098 WO2023159524A1 (zh) 2022-02-25 2022-02-25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4660A true CN116964660A (zh) 2023-10-27

Family

ID=87764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0331.8A Pending CN116964660A (zh) 2022-02-25 2022-02-25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4660A (zh)
WO (1) WO202315952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3456B2 (ja) * 2000-07-31 2005-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
CN207938613U (zh) * 2018-03-30 2018-10-02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电子设备
JP2020056951A (ja) * 2018-10-03 2020-04-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9460165A (zh) * 2018-11-12 2019-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基板组件
CN112068367A (zh) * 2019-06-10 2020-12-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拼接式电子装置
CN110211973B (zh) * 2019-06-12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CN110161740B (zh) * 2019-06-28 2021-03-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83554B (zh) * 2019-11-06 2021-12-1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46077B (zh) * 2020-07-15 2022-07-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2256800U (zh) * 2020-09-24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9524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2515B (zh) 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
US10692807B2 (en) Chip-on-film packag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80075733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WO2020206926A1 (zh) 驱动芯片及显示面板
KR20210012052A (ko) 드라이버 회로 캐리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태블릿 디스플레이 및 제조 방법
US2009015379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90131156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9228036A1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柔性组件及显示装置
TWI737520B (zh) 顯示面板
US11249567B2 (en) Pad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touch sensor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2007075A1 (zh) Led显示面板
US8780067B1 (en) Bridging structur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of touch panel
KR20180061856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16964660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13284927A (zh) 具有柔性电路板的显示设备
US2022020185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76582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330430A1 (en) Bonding pad structure
TW202024735A (zh) 電子裝置
CN115084345A (zh) 一种布线基板、背板和电子装置
EP413124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123043A1 (en)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wir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25157B2 (en) Flexible wiring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320557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4009708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