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1443A - 电力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1443A
CN116961443A CN202310407068.0A CN202310407068A CN116961443A CN 116961443 A CN116961443 A CN 116961443A CN 202310407068 A CN202310407068 A CN 202310407068A CN 116961443 A CN116961443 A CN 116961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sion
conversion device
output terminal
current senso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70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东利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61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1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suppre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7Devices for sensing current,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该电力转换装置具备电力转换部、电力转换部壳体、输出端子部、电流传感器和端子台。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主体和收纳电流传感器主体的电流传感器壳体。端子台被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

Description

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电流传感器的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一种具备电流传感器的电力转换装置。这样的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20-58108号公报。
日本特开2020-58108号公报中记载的逆变器单元(电力转换装置)设于马达单元。马达单元包括逆变器单元和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马达和收纳马达的马达外壳。逆变器单元安装于主体部。逆变器单元包括逆变器和收纳逆变器的逆变器壳体。逆变器单元还包括汇流条,该汇流条连接于逆变器,向逆变器壳体的下方侧(主体部侧)突出。从逆变器壳体突出的汇流条在位于马达外壳的内部的连接部处与连接于马达的线圈的汇流条连接。虽然在日本特开2020-58108号公报中没有写明,但是可以认为,用于使逆变器的汇流条和马达的汇流条连接的端子台(用于将汇流条彼此连接的基座)与马达的其他构件独立地设于马达外壳内。
在日本特开2020-58108号公报所记载的逆变器单元(电力转换装置)中,如上所述,可以认为用于使逆变器的汇流条和马达的汇流条连接的端子台(用于将汇流条彼此连接的基座)与马达的其他构件独立地设于马达外壳内。因此,与端子台的大小相应地,马达外壳大型化。在该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点:由逆变器单元和具有马达外壳的主体部构成的马达单元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马达单元大型化的电力转换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是安装于马达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该电力转换装置具备:电力转换部;电力转换部壳体,其收纳电力转换部;输出端子部,其与电力转换部以及马达的电力布线连接,从电力转换部向马达输出电力;电流传感器,其对流向输出端子部的电流进行检测;以及端子台,其配置输出端子部,并且,将输出端子部和电力布线连接,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主体和收纳电流传感器主体的电流传感器壳体,端子台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此外,端子台意为将马达的电力布线和输出端子部连接的基座。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如上所述,配置输出端子部并且将输出端子部和电力布线连接的端子台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由此,与端子台和电流传感器分开地设置的情况相比,至少在端子台与电流传感器壳体之间不形成空间,相应地能够使端子台的周围的空间缩小。其结果是,即使对于在电力转换装置设有端子台的情况,也能够抑制电力转换装置大型化。另外,由于在马达未设置端子台,因此与在马达设置端子台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马达小型化。由此,能够抑制由电力转换装置和马达构成的单元(马达单元)大型化的情况。
在上述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端子台通过树脂成形而与电流传感器壳体一体地形成。若这样构成,则与端子台与电流传感器壳体独立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简化电力转换装置的构造。另外,能够将端子台稳定地固定于电流传感器壳体。
在上述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电力转换部壳体包括插入孔,该插入孔用于将马达的电力布线向电力转换部壳体的内部插入。若这样构成,则能够经由插入孔容易地将马达的电力布线向电力转换部壳体的内部插入。
在上述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电力转换部壳体包括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使在端子台连接马达的电力布线和输出端子部的连接部暴露。若这样构成,则能够经由开口部进行在端子台连接马达的电力布线和输出端子部的作业。另外,能够从开口部确认(视觉辨认)端子台上的马达的电力布线和输出端子部的连接状态。
在上述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电力转换部包括:开关部,其由多个开关元件构成;以及连接端子,其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的第1面侧,且连接输出端子部的一端和开关部,端子台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的第1面的背面即第2面侧,且将输出端子部的另一端和马达的电力布线连接在一起。若这样构成,则连接端子和马达的电力布线设于不同的面,因此能够抑制连接端子和马达的电力布线相互干扰。
在上述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该电力转换装置还具备紧固构件,该紧固构件在端子台对输出端子部和马达的电力布线进行紧固,端子台包括供马达的电力布线贯穿的孔部,在电力布线贯穿了孔部的状态下,在电力布线与孔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大小比紧固构件的头部的大小小。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抑制从端子台脱落的紧固构件通过孔部并向马达侧落下。
在上述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输出端子部按照多个相的每个相来设置,多个相的输出端子部在端子台以彼此相邻的方式排列地配置,端子台包括壁部,该壁部在彼此相邻的输出端子部彼此之间使输出端子部彼此绝缘。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壁部容易地使相互不同相的输出端子部彼此绝缘。
在上述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输出端子部由具有平板形状的汇流条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沿着端子台的面来配置输出端子部。
在上述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控制电力转换部的控制基板,电力转换部包括:薄膜电容器,其使从外部供给的直流电力平滑化,包括电容器元件和将电容器元件覆盖的树脂模制部;以及引线布线,其将电容器元件的正侧电极和负侧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和控制基板连接,引线布线从树脂模制部的内部向树脂模制部的外部引出。若这样构成,则通过将引线布线从树脂模制部的内部向树脂模制部的外部引出,从而与从树脂模制部引出汇流条并且利用引线布线将汇流条和控制基板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省略上述汇流条,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力转换装置大型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电力转换部包括保护管,该保护管至少将引线布线的从树脂模制部引出的部分的附近包覆,用于缓和施加于引线布线的应力。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保护管抑制由于施加于引线布线的从树脂模制部引出的部分的应力而使上述部分断线。
在上述引线布线从树脂模制部的内部向树脂模制部的外部引出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的是,电力转换部包括由多个开关元件构成的开关部,控制基板利用引线布线来与电容器元件的正侧电极和负侧电极中的一者连接,并且连接有从开关元件朝向控制基板突出的控制销。若这样构成,则通过利用控制销将开关元件和控制基板连接,从而与利用引线布线将开关元件和控制基板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引线布线的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和端子台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和端子台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孔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从Z2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部壳体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部壳体的开口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基板和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固定板的切口部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沿着图8的XI-X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后述的电力转换部10的配置面10a(参照图1)延伸的平面中的一方向设为X方向(X1方向、X2方向),将在上述平面中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Y1方向、Y2方向),将与配置面10a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Z1方向、Z2方向)。
(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
电力转换装置100是安装于马达200(参照图7)的电力转换装置。马达200例如为车载用的马达。由电力转换装置100和马达200构成了马达单元210(参照图7)。
如图1所示,电力转换装置100具备电力转换部10。电力转换部10是逆变器。另外,电力转换装置100具备收纳电力转换部10的电力转换部壳体20。电力转换部壳体20安装于马达200(参照图7)。从与配置有电力转换部10的配置面10a正交的方向(Z方向)观察,电力转换部壳体20具有矩形形状。
电力转换部10包括由多个开关元件110构成的开关部11。此外,在图1中,为了简化,仅图示出1个开关元件110。另外,电力转换部10包括薄膜电容器12,该薄膜电容器12使从外部供给的直流电力平滑化。此外,从外部的未图示的高压电池经由电力布线600向薄膜电容器12供给直流电力。
薄膜电容器12在开关部11的Y1侧与开关部11相邻地设置。此外,从Z方向观察,薄膜电容器12具有矩形形状。另外,薄膜电容器12包括树脂模制部12a和被树脂模制部12a模制(覆盖)的电容器元件12b(参照图9)。此外,树脂模制部12a由绝缘性的树脂构件形成。例如,树脂模制部12a由环氧树脂形成。
电力转换部10包括将开关部11和薄膜电容器12连接的连接导体13。连接导体13设于沿Y方向排列地配置的薄膜电容器12与开关部11之间。
另外,在电力转换装置100设有电流传感器14,该电流传感器14对从开关部11向马达200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电流传感器14设于开关部11的Y2侧。电流传感器14对向后述的输出端子部15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此外,关于电流传感器14的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
电力转换部壳体20包括向Z2侧凹陷的凹状的壳体主体部21。开关部11、薄膜电容器12和电流传感器14等配置(收纳)于壳体主体部21。
电力转换部壳体20包括罩部22,该罩部22设为从Z1侧将壳体主体部21覆盖。罩部2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主体部21装卸。具体而言,罩部22由多个螺钉20a与壳体主体部21紧固,由此,固定于壳体主体部21。电力转换部10在罩部22固定于壳体主体部21的状态下收纳于电力转换部壳体20的内部。
罩部22以与壳体主体部21的罩部22侧(Z1侧)的端部21a接触的状态固定于壳体主体部21。具体而言,在罩部22的壳体主体部21侧(Z2侧)的端部22a和壳体主体部21的端部21a接触的状态下,罩部22和壳体主体部21被螺纹紧固。
电力转换装置100具备控制电力转换部10的控制基板30。控制基板30基于从电流传感器14通知的检测值来控制开关部11。另外,控制基板30设为从Z1侧将薄膜电容器12、开关部11和电流传感器14等覆盖。
控制基板30包括插入孔31,该插入孔31供开关部11的沿着Z方向延伸地设置的控制销11a插入。控制销11a在插入至插入孔31的状态下钎焊于插入孔31,由此,固定(连接)于控制基板30。另外,控制基板30包括插入孔32,该插入孔32供电流传感器14的沿着Z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电流传感器用销14a插入。电流传感器用销14a在电流传感器用销14a的一端14b(参照图11)的附近插入至插入孔32的状态下由钎焊部32a(参照图11)钎焊于控制基板30,由此,固定(连接)于控制基板30。
电力转换部10包括对控制基板30进行固定的固定板40。固定板40设为夹在控制基板30与电力转换部10之间。固定板40由绝缘性的树脂构件形成。例如,固定板40由PPS(聚苯硫醚)形成。
电力转换装置100具备连接于电力转换部10(开关部11)的输出端子部15。另外,输出端子部15与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参照图3)连接。输出端子部15按照多个相(U相、V相和W相)的每个相来设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端子部15由具有平板形状的汇流条形成。由汇流条形成的输出端子部15设为沿着电流传感器14的后述的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第2面141b、参照图2)延伸。
如图2所示,电流传感器14包括电流传感器主体140和收纳电流传感器主体140的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电流传感器主体140包括:传感器基板140a,其控制电流传感器14;以及芯部140b(参照图4),其对流过输出端子部15的电流进行检测。在传感器基板140a搭载有未图示的控制部(CPU)。另外,输出端子部15设为在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的内部贯穿芯部140b(参照图4)。此外,在图2中,为了简化,省略了对后述的螺纹构件143和电力布线201的图示。
另外,电力转换装置100具备端子台142,该端子台142配置输出端子部15,并且将输出端子部15和电力布线201连接。此外,端子台142意为用于将输出端子部15和电力布线201连接的基座。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台142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即,如图3所示,电力布线201设为从马达200侧延伸至电力转换部壳体20的内部,并且在电力转换部壳体20的内部的端子台142处与输出端子部15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端子台142通过树脂成形而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一体地形成。即,端子台142不使用紧固构件等地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连接。此外,电流传感器壳体141和端子台142例如由PPS形成。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端子台142包括作为将输出端子部15和电力布线201连接的基座的基座部142a(第2面141b)。基座部142a设为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向Z2方向侧延伸。另外,电力转换装置100具备螺纹构件143,该螺纹构件143在端子台142(基座部142a)处对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和输出端子部15进行紧固。在基座部142a设有供螺纹构件143插入的插入孔142b。另外,在插入孔142b设有螺母142i。此外,螺纹构件143是权利要求书的“紧固构件”的一例。
另外,在输出端子部15的端子台142侧的端部15a附近设有贯通孔15b。另外,电力布线201包括压接端子202。在压接端子202设有贯通孔202a。螺纹构件143将输出端子部15的贯通孔15b和电力布线201的压接端子202的贯通孔202a贯穿而向插入孔142b插入。由此,输出端子部15和电力布线201在端子台142(基座部142a)处由螺纹构件143连接(紧固)。此外,端部15a是权利要求书的“另一端”的一例。
另外,如图2所示,端子台142包括供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参照图3)贯穿的孔部142c。孔部142c以与多个相的电力布线201分别对应的方式设有3个。另外,端子台142包括止动部142d,该止动部142d设为从基座部142a(参照图4)的Z2侧的端部向Y2侧延伸。3个孔部142c设于止动部142d。止动部142d是为了防止螺纹构件143(参照图3)脱落并向马达200侧落下而设置的。此外,从Z方向观察,孔部142c具有椭圆形状。
另外,电力转换装置100包括将开关部11和输出端子部15的端部15c连接的连接端子11b。连接端子11b与开关部11的开关元件110(参照图1)电连接。连接端子11b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的第1面141a侧。此外,端部15c是权利要求书的“一端”的一例。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和输出端子部15的端部15a连接的端子台142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的作为第1面141a的背面的第2面141b侧。即,设于第2面141b侧的端子台142和设于第1面141a侧的连接端子11b由电流传感器壳体141隔开。
另外,在电流传感器壳体141设有供输出端子部15贯穿的贯通孔141c。贯通孔141c以与多个相的输出端子部15分别对应的方式设有3个。3个贯通孔141c沿着X方向排列地配置。
另外,多个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相)的输出端子部15在端子台142以彼此相邻的方式排列地配置。具体而言,多个相的输出端子部15(端部15a)在端子台142(基座部142a)沿着X方向排列地配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台142包括壁部142f,该壁部142f在彼此相邻的输出端子部15彼此之间使输出端子部15彼此绝缘。具体而言,壁部142f设为将沿X方向相邻的输出端子部15(端部15a)彼此隔开。壁部142f设为从基座部142a(参照图4)向Y2侧突出。此外,壁部142f配置为比输出端子部15向Y2侧突出。
此外,端子台142包括壁部142g,该壁部142g在最靠X1侧的输出端子部15的X1侧沿着输出端子部15地配置。另外,端子台142包括壁部142h,该壁部142h在最靠X2侧的输出端子部15的X2侧沿着输出端子部15地配置。
如图4所示,螺纹构件143包括头部143a和腿部143b。腿部143b嵌合于插入孔142b的螺母142i。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力布线201贯穿了孔部142c的状态下,在电力布线201与孔部142c的内周面142j之间形成的间隙C的大小比螺纹构件143的头部143a的大小小。具体而言,间隙C包括形成于电力布线201的Y2侧的间隙C1和形成于电力布线201的Y1侧的间隙C2。间隙C1在Y方向上的宽度W1和间隙C2在Y方向上的宽度W2例如分别约为2mm。与此相对,螺纹构件143的头部143a在Y方向上的宽度W11例如为7mm。此外,孔部142c在Y方向上的宽度W3例如约为13mm。
另外,如图5所示,间隙C包括形成于电力布线201的X1侧的间隙C3和形成于电力布线201的X2侧的间隙C4。间隙C3在X方向上的宽度W4和间隙C4在X方向上的宽度W5例如分别约为3mm。与此相对,螺纹构件143的头部143a在X方向上的宽度W12例如为17mm。此外,孔部142c在X方向上的宽度W6例如约为21m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电力转换部壳体20包括插入孔21b,该插入孔21b用于将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向电力转换部壳体20的内部插入。具体而言,插入孔21b设于壳体主体部21的底面部21c。
详细而言,从Z2方向侧观察,插入孔21b设为与止动部142d以及止动部142d的孔部142c重叠。从Z2方向侧观察,3个孔部142c分别设为由插入孔21b的内周缘包围。此外,在底面部21c仅设有1个插入孔21b。从Z2方向侧观察,插入孔21b具有沿着3个孔部142c排列的X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椭圆形状)。即,插入孔21b的长边沿着X方向延伸。此外,在图6中,为了简化,省略了对输出端子部15和螺纹构件143的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电力转换部壳体20包括开口部21d,该开口部21d用于使在端子台142连接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和输出端子部15的连接部15d暴露。具体而言,开口部21d设于壳体主体部21的侧面部21e。此外,侧面部21e是沿着Z方向延伸地设置的面。
详细而言,从Y2方向侧观察,连接部15d设为与开口部21d重叠。从Y2方向侧观察,连接部15d设为由开口部21d的内周缘包围。
另外,开口部21d被能够相对于侧面部21e装卸的侧方罩21f(参照图1)覆盖。连接部15d在开口部21d被侧方罩21f覆盖的情况下不暴露。侧方罩21f由螺纹构件21g(参照图1)紧固于侧面部21e。
另外,如图7所示,电力转换装置100具备O形环21h,该O形环21h设为将开口部21d包围。O形环21h嵌入于以将开口部21d包围的方式设置的凹部21i。O形环21h设为侧面部21e与侧方罩21f之间的密封构件。此外,O形环21h例如由橡胶形成。
另外,如图8所示,电力转换部10包括将薄膜电容器12和控制基板30连接的引线布线16。具体而言,引线布线16将薄膜电容器12内的电容器元件12b的正侧电极12c(参照图9)和控制基板30连接。引线布线16利用设于控制基板30的连接器33而与控制基板30连接。利用引线布线16将电容器元件12b的正侧电极12c(参照图9)和控制基板30连接,由此,将电容器元件12b(电力转换部10)的正侧电压值向控制基板30传输。此外,引线布线16不与电容器元件12b的负侧电极12d连接。此外,图9是概略图,也存在电容器元件12b、正侧电极12c和负侧电极12d等的配置与实际不同的情况。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布线16从树脂模制部12a的内部向树脂模制部12a的外部引出。即,引线布线16的电容器元件12b侧(与连接器3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6a(参照图9)由树脂模制部12a进行模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转换部10包括保护管17,该保护管17至少将引线布线16的从树脂模制部12a引出的部分16b的附近包覆,用于缓和施加于引线布线16的应力。具体而言,保护管17设为从树脂模制部12a内的端部16a附近的、引线布线16的部分16c包覆至连接器33附近的、引线布线16的部分(未标注附图标记)。即,保护管17包覆引线布线16的从树脂模制部12a暴露的大致整体。由此,在其他构件与引线布线16接触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引线布线16断线。此外,保护管17例如由硅树脂形成。即,保护管17具有挠性。另外,保护管17具有绝缘性。
另外,固定板40包括供引线布线16卡合的切口部41。如图10所示,切口部41包括定位部分41a,从Z1方向侧观察,该定位部分41a具有大致圆形形状,并且对引线布线16进行定位。切口部41还包括将引线布线16引导至定位部分41a的从Z1方向侧观察呈直线状的引导部分41b。定位部分41a和引导部分41b相互连续地设置。
从Z1方向侧观察,定位部分41a在X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40比引导部分41b在X方向上的宽度W41大。此外,引导部分41b设为沿着Y方向延伸。此外,切口部41设于固定板40的Y1侧的端部4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控制基板30利用引线布线16与电容器元件12b的正侧电极12c(参照图9)连接,并且连接有从开关元件110朝向控制基板30突出的控制销11a。通过利用控制销11a将开关元件110和控制基板30连接,从而将电容器元件12b(电力转换部10)的负侧电压值向控制基板30传输。
另外,如图11所示,电流传感器用销14a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内的传感器基板140a连接。具体而言,电流传感器用销14a在电流传感器用销14a的另一端14c的附近插入至传感器基板140a的插入孔140c的状态下由钎焊部140d钎焊于传感器基板140a,由此,固定(连接)于传感器基板140a。由于利用电流传感器用销14a将传感器基板140a和控制基板30连接,因此与借助引线布线和连接器而将传感器基板140a和控制基板30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电力转换部10小型化。
电流传感器用销14a具有从传感器基板140a向与控制基板30相反的一侧(Z2侧)延伸之后向控制基板30侧折回的折回形状。具体而言,从Y方向观察,电流传感器用销14a具有字母J形状。
详细而言,电流传感器用销14a包括第1部分14d,该第1部分14d从传感器基板140a向与控制基板30相反的一侧沿着Z方向延伸。电流传感器用销14a还包括第2部分14f,该第2部分14f连接于第1部分14d的与传感器基板14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4e,并且与第1部分14d正交地沿着X方向延伸。电流传感器用销14a还包括第3部分14h,该第3部分14h连接于第2部分14f的与端部14e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4g,并且朝向控制基板30地沿着Z方向延伸。
另外,第2部分14f整体模制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另外,第1部分14d的端部14e侧的部分模制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另外,第3部分14h的端部14g侧的部分模制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
另外,传感器基板140a的插入孔140c设于传感器基板140a的外周缘140e的附近。
另外,第1部分14d具有长度L1。另外,第2部分14f具有长度L2。另外,第3部分14h具有长度L3。长度L3比长度L1大。长度L3约为长度L1的两倍。另外,长度L2比长度L1大且比长度L3小。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端子台142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由此,与端子台142和电流传感器14分开地设置的情况相比,至少在端子台142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之间不形成空间,相应地能够使端子台142的周围的空间缩小。其结果是,即使对于在电力转换装置100设有端子台142的情况,也能够抑制电力转换装置100大型化。另外,由于在马达200未设置端子台,因此与在马达200设置端子台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马达200小型化。由此,能够抑制由电力转换装置100和马达200构成的马达单元210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端子台142通过树脂成形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一体地形成。由此,与端子台142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独立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简化电力转换装置100的构造。另外,能够将端子台142稳定地固定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电力转换部壳体20包括插入孔21b,该插入孔21b用于将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向电力转换部壳体20的内部插入。由此,能够经由插入孔21b容易地将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向电力转换部壳体20的内部插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电力转换部壳体20包括开口部21d,该开口部21d用于使在端子台142连接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和输出端子部15的连接部15d暴露。由此,能够经由开口部21d进行在端子台142连接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和输出端子部15的作业。另外,能够从开口部21d确认(视觉辨认)端子台142上的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和输出端子部15的连接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电力转换部10包括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的第1面141a侧的连接端子11b,端子台142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的作为第1面141a的背面的第2面141b侧。由此,由于连接端子11b和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设于不同的面,因此能够抑制连接端子11b和马达200的电力布线201相互干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在电力布线201贯穿了孔部142c的状态下,在电力布线201与孔部142c的内周面142j之间形成的间隙C的大小变得比螺纹构件143的头部143a的大小小。由此,能够抑制从端子台142脱落的螺纹构件143通过孔部142c并向马达200侧落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端子台142包括壁部142f,该壁部142f在彼此相邻的输出端子部15彼此之间使输出端子部15彼此绝缘。由此,能够利用壁部142f容易地使相互不同相的输出端子部15彼此绝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输出端子部15由具有平板形状的汇流条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沿着端子台142的面(第2面141b)配置输出端子部1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引线布线16从树脂模制部12a的内部向树脂模制部12a的外部引出。由此,通过将引线布线16从树脂模制部12a的内部向树脂模制部12a的外部引出,从而与从树脂模制部12a引出汇流条并且利用引线布线16将汇流条和控制基板30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省略上述汇流条,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力转换装置100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电力转换部10包括保护管17,该保护管17至少将引线布线16的从树脂模制部12a引出的部分16b的附近包覆,用于缓和施加于引线布线16的应力。由此,能够利用保护管17抑制由于施加于引线布线16的从树脂模制部12a引出的部分16b的应力而使部分16b断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力转换装置100构成为:控制基板30利用引线布线16与电容器元件12b的正侧电极12c和负侧电极12d中的一者连接,并且连接有从开关元件110朝向控制基板30突出的控制销11a。由此,通过利用控制销11a将开关元件110和控制基板30连接,从而与利用引线布线16将开关元件110和控制基板30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引线布线16的量。
[变形例]
应当认为本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而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这样的例子:电流传感器壳体141和端子台142一体地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电流传感器壳体141和端子台142彼此独立地形成,构成为能够彼此分离。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这样的例子:将开关部11和输出端子部15连接的连接端子11b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的与设置有端子台142的第2面141b相反的一侧的第1面141a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连接端子11b和端子台142设于电流传感器壳体141的彼此相邻的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这样的例子:端子台142包括壁部142f,该壁部142f设于彼此相邻的输出端子部15彼此之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若彼此相邻的输出端子部15彼此分开绝缘距离以上,则也可以在端子台142不设置壁部142f。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引线布线16被保护管17包覆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引线布线16不被保护管17包覆。另外,也可以是,仅引线布线16中的从树脂模制部12a引出的部分16b的附近被保护管17包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这样的例子:利用引线布线16将电容器元件12b的正侧电极12c和控制基板30连接,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引线布线16将电容器元件12b的负侧电极12d和控制基板30连接。另外,也可以利用引线布线16将电容器元件12b的正侧电极12c和负侧电极12d这两者与控制基板30连接。

Claims (11)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是安装于马达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电力转换部;
电力转换部壳体,其收纳所述电力转换部;
输出端子部,其与所述电力转换部以及所述马达的电力布线连接,从所述电力转换部向所述马达输出电力;
电流传感器,其对流向所述输出端子部的电流进行检测;以及
端子台,其配置所述输出端子部,并且,将所述输出端子部和所述电力布线连接,
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主体和收纳所述电流传感器主体的电流传感器壳体,
所述端子台被设于所述电流传感器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端子台通过树脂成形而与所述电流传感器壳体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部壳体包括插入孔,该插入孔用于将所述马达的所述电力布线向所述电力转换部壳体的内部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部壳体包括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使在所述端子台连接所述马达的所述电力布线和所述输出端子部的连接部暴露。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部包括:开关部,其由多个开关元件构成;以及连接端子,其设于所述电流传感器壳体的第1面侧,且连接所述输出端子部的一端和所述开关部,
所述端子台设于所述电流传感器壳体的所述第1面的背面即第2面侧,且将所述输出端子部的另一端和所述马达的所述电力布线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还具备紧固构件,该紧固构件在所述端子台对所述马达的所述电力布线和所述输出端子部进行紧固,
所述端子台包括供所述马达的所述电力布线贯穿的孔部,
在所述电力布线贯穿了所述孔部的状态下,在所述电力布线与所述孔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大小比所述紧固构件的头部的大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端子部按照多个相的每个相来设置,
多个相的所述输出端子部在所述端子台以彼此相邻的方式排列地配置,
所述端子台包括壁部,该壁部在彼此相邻的所述输出端子部彼此之间使所述输出端子部彼此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端子部由具有平板形状的汇流条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备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控制基板,
所述电力转换部包括:
薄膜电容器,其使从外部供给的直流电力平滑化,包括电容器元件和将所述电容器元件覆盖的树脂模制部;以及
引线布线,其将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正侧电极和负侧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和所述控制基板连接,
所述引线布线从所述树脂模制部的内部向所述树脂模制部的外部引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部包括保护管,该保护管至少将所述引线布线的从所述树脂模制部引出的部分的附近包覆,用于缓和施加于所述引线布线的应力。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部包括由多个开关元件构成的开关部,
所述控制基板利用所述引线布线来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正侧电极和所述负侧电极中的一者连接,并且连接有从所述开关元件朝向所述控制基板突出的控制销。
CN202310407068.0A 2022-04-25 2023-04-17 电力转换装置 Pending CN1169614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71940A JP7173390B1 (ja) 2022-04-25 2022-04-25 電力変換装置
JP2022-071940 2022-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1443A true CN116961443A (zh) 2023-10-27

Family

ID=84082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7068.0A Pending CN116961443A (zh) 2022-04-25 2023-04-17 电力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4320A1 (zh)
JP (2) JP7173390B1 (zh)
CN (1) CN11696144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0963C1 (de) * 1997-03-17 1998-09-17 Wolfgang Westermann SMD-Folienkondensator
JP4692263B2 (ja) 2005-12-14 2011-06-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装置
JP5250297B2 (ja) 2008-04-17 2013-07-3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338932B2 (ja) 2011-07-26 2013-1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7206624B2 (ja) 2018-04-25 2023-01-18 日本電産エレシス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JP2021139799A (ja) 2020-03-06 2021-09-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電流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44320A1 (en) 2023-10-26
JP2023161498A (ja) 2023-11-07
JP2023161545A (ja) 2023-11-07
JP7173390B1 (ja)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1166B2 (ja) 機器直付けコネクタ
JP5794938B2 (ja) 高電圧用電気接続箱
US9343725B2 (en) Bus 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unit
EP3053780B1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device
CN107660322B (zh) 控制装置
CN112816755B (zh) 电子部件的固定结构和电流检测装置
CN109196965B (zh) 基板单元
CN116961443A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5352889B2 (ja) 壁を通して導体を導く電気端子
CN108988613B (zh) 电源转换器及其电连接器模块
JP2004119294A (ja) シール材の固定構造
CN110537317B (zh) 雨刮器电动机
JP698449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869399B2 (en) Electric device
JP2007288930A (ja) 電気接続箱
JP7151923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4932287B2 (ja) 電気接続箱
CN210123936U (zh) 变频器-滤波器组件
WO2021111852A1 (ja) テーブルタップ
CN116961442A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2009289550A (ja) 分割ジョイントボックスの接続構造
JP2022045314A (ja) 電源装置、照明装置
JP2022016892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7941183A (zh) 带盖连接器、电子单元以及连接器单元
JP2023119183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