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8246A -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 - Google Patents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28246A CN116928246A CN202310437093.3A CN202310437093A CN116928246A CN 116928246 A CN116928246 A CN 116928246A CN 202310437093 A CN202310437093 A CN 202310437093A CN 116928246 A CN116928246 A CN 1169282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iper
- disc brake
- circumferential
- rib
- por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40 Fe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83 fric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34 light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5—Components of axially engaging 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6D65/0068—Brake cali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8—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si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2055/0004—Parts or details of disc brakes
- F16D2055/0016—Brake cali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02—Fluid pressure
- F16D2121/04—Fluid pressure acting on a piston-type actuator, e.g. for liq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刚性的确保以及轻型化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的卡钳。在构成卡钳(2)的外方体(6)设置带状的外方侧加强肋(17b)。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两侧的端部与转入侧连结部(7)以及转出侧连结部(8)连接,且外方侧加强肋(17)以在周向上横跨外方缸部(14a、14b、14c)各自的底部(16a、16b、16c)的方式将它们从轴向外侧覆盖。在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外侧部设置有沿轴向凹陷的有底的切口部(18a、18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卡钳。
背景技术
为了进行机动车、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广泛使用有盘式制动器装置。在由盘式制动器装置进行的制动时,利用活塞将配置于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的轴向两侧的一对衬块按压于转子的轴向两侧面。作为这样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以往已知有各种构造的装置,但在转子的轴向两侧具备活塞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由于得到稳定的制动力,因此近年来使用例增加。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具备:卡钳,其配置为从径向外侧覆盖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且固定于车身;以及一对衬块,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卡钳进行轴向的移动,且配置于转子的轴向两侧。
构成机动车用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卡钳具有:内方体,其配置于转子的轴向内侧;外方体,其配置于转子的轴向外侧;以及转入侧连结部及转出侧连结部,其配置于比转子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处,将内方体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与外方体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连结。
内方体具有内方缸部,在该内方缸部中嵌装有内方活塞。内方缸部在与转子对置的内方体的轴向外侧面开口。外方体具有外方缸部,在该外方缸部中嵌装有外方活塞。外方缸部在与转子对置的外方体的轴向内侧面开口。
在制动时,从主缸向内方缸部以及外方缸部分别送入制动油。由此,将嵌装于内方缸部的内方活塞沿轴向推出,将支承于内方体的衬块按压于转子的轴向内侧面。同样地,将嵌装于外方缸部的外方活塞沿轴向推出,将支承于外方体的衬块按压于转子的轴向外侧面。其结果是,转子被一对衬块从轴向两侧强力地夹持,进行车辆的制动。
在制动时,作为将一对衬块按压于转子的轴向两侧面的反作用,通过内方活塞、外方活塞对内方体、外方体施加沿轴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力。因此,若卡钳的刚性不充分,则该内方体、外方体向沿轴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有可能得不到所期望的制动力。另外,在卡钳的刚性不充分的情况下,在制动时,外方体以相对于内方体向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移的方式弹性变形,有可能产生振动、噪声。
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在例如日本特表2012-51416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外方体的轴向外侧部设置带状(band-shaped)的加强肋的构造。具体而言,在日本特表2012-514166号公报所记载的以往构造中,在转入侧连结部以及转出侧连结部上分别以连接周向两外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有带状的加强肋,通过该加强肋从轴向外侧将设置于外方体的两个外方缸部的底部覆盖。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以往构造中,实现外方体的刚性的提高。因此,在得到所期望的制动力的方面有利,并且在抑制振动、噪声的产生的方面有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141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盘式制动器装置由于在车辆中设置于比构成悬架装置的弹簧靠路面侧的位置,因此成为所谓的弹簧下负载。因此,对于构成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卡钳,出于提高车辆的燃耗性能、行驶性能的目的,谋求实现轻型化,但在日本特表2012-514166号公报所记载的以往构造中,在同时实现刚性的确保以及轻型化的方面,尚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刚性的确保以及轻型化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的卡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具备内方体、外方体、以及转入侧连结部及转出侧连结部。
所述内方体具有内方缸部,配置于转子的轴向内侧。
所述外方体具有外方缸部,配置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外侧。
所述转入侧连结部以及所述转出侧连结部配置于比所述转子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将所述内方体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外方体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在轴向上连结。
所述外方体具备周向两外侧的端部与所述转入侧连结部以及所述转出侧连结部连接、并且以在周向上横跨所述外方缸部的底部的方式从轴向外侧覆盖所述外方缸部的底部的带状的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在周向两外侧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有底或者无底的切口部、即向轴向外侧开口的切口部。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所述切口部具有在周向上较长的形状,使所述加强肋在所述切口部的径向两侧分别具有沿周向伸长的侧肋。另外,也可以使所述侧肋设置有合计两条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所述侧肋分别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接近所述外方缸部的中心轴的方向伸长。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所述切口部设置于所述加强肋的径向中间部。并且,也可以是,使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侧肋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向倾斜,使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侧肋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使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侧肋与所述转入侧连结部或者所述转出侧连结部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侧肋的径向厚度比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侧肋的径向厚度大。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从径向外侧观察时,使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侧肋从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侧肋向外侧伸出。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所述加强肋在周向内侧部分具有由所述加强肋的轴向外侧面构成的平坦面状的外观装饰面,使所述外观装饰面与所述侧肋的轴向外侧面无高低差地平滑地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所述侧肋各自的轴向外侧面向随着朝向周向外侧而朝向轴向内侧的方向倾斜。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至少一条所述侧肋在内部具备供制动油通过的连通路。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所述切口部在所述加强肋的周向两外侧部的径向中间部分别各设置有一个,使所述切口部分别在轴向观察下具有三角形状,且随着朝向周向外侧而径向宽度变大。并且,也可以是,使所述加强肋中的除了所述切口部以外的部分在轴向观察下具有大致X字形状。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使所述加强肋中的除了所述切口部以外的部分的轴向厚度在从所述外方缸部向周向外侧偏移的部分比覆盖所述外方缸部的底部的部分大。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中,也可以是,使所述切口部有底,换句话说,使所述切口部为凹部(有底孔)。
或者,也可以是,使所述切口部无底,换句话说,使所述切口部为贯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能够同时实现刚性的确保以及轻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实施方式的1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取出卡钳、并从轴向外侧观察该卡钳的主视图。
图3是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取出卡钳、并从轴向内侧观察该卡钳的后视图。
图4是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取出卡钳、并从转入侧观察该卡钳的端面图。
图5是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取出卡钳、并从转出侧观察该卡钳的端面图。
图6是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取出卡钳、并从径向内侧观察该卡钳的仰视图。
图7是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取出卡钳并示出该卡钳的立体图。
图8是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取出卡钳、并从径向外侧观察该该卡钳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三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2...卡钳;
3...衬块;
4...转子;
5...内方体;
6...外方体;
7...转入侧连结部;
8...转出侧连结部;
9a、9b、9c...内方缸部;
10a、10b...安装孔;
11a、11b、11c...筒部;
12a、12b、12c...底部;
13...内方侧加强肋;
14a、14b、14c...外方缸部;
15a、15b、15c...筒部;
16a、16b、16c...底部;
17、17a~17c...外方侧加强肋;
18a~18j…切口部;
19a~19e...侧肋;
20a~20e...侧肋;
21...中央肋;
22...外观装饰面;
23...曲面部;
24...转子通过部;
25...开口部;
26...连通路;
27a~27h...第一贯通孔~第八贯通孔;
28...内方侧伸出部;
29...外方侧伸出部;
30...衬材;
31...背板;
32a、32b...径向肋;
33a、33b...切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使用图1~图8对实施方式的第一例进行说明。
本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1用于机动车,具备卡钳2以及一对衬块3(内方衬块及外方衬块)。
在本说明书以及技术方案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轴向”、“周向”以及“径向”是指圆板状的转子4(参照图1)的轴向、周向以及径向。另外,周向内侧是指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1的周向中央侧,周向外侧是指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1的周向两侧。另外,转入侧是指周向外侧中的、在车辆的前进时的状态下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4进入卡钳2的内侧的一侧,转出侧是指周向外侧中的、转子4向卡钳2的外侧脱出的一侧。
<卡钳>
卡钳2配置为从径向外侧覆盖转子4,将一对衬块3支承为能够沿轴向(图1、图6以及图8的上下方向,图2以及图3的表背方向,图4以及图5的左右方向)移动,且通过对铝合金等轻合金、铁系合金制的材料实施锻造加工等而一体地成形。
卡钳2整体上具有船型形状,轴向观察时具有大致弓形状。卡钳2具备配置为从轴向两侧夹着转子4的内方体5及外方体6、以及在轴向上将内方体、外方体5、6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转入侧连结部7及转出侧连结部8。
《内方体》
内方体5配置于转子4的轴向内侧。内方体5具备三个内方缸部9a、9b、9c、以及两个安装孔10a、10b。
三个内方缸部9a、9b、9c在周向上分开地配置。内方缸部9a、9b、9c分别构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内部具有大致圆柱状的缸空间。在内方缸部9a、9b、9c各自的缸空间中以能够进行与轴向有关的位移的方式嵌装有未图示的内方活塞。内方缸部9a、9b、9c分别配置于内方体5的周向内侧部,且在与转子4对置的内方体5的轴向外侧面开口。
在内方体5上,有底圆筒状的内方缸部9a、9b、9c的外轮廓形状的一部分显露。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内方体5的径向外侧面上,构成内方缸部9a、9b、9c的筒部11a、11b、11c的外周侧部分显露。另外,如图6所示,在内方体5的径向内侧面上,构成内方缸部9a、9b、9c的筒部11a、11b、11c的内周侧部分显露。而且,如图3所示,在内方体5的轴向内侧面上,构成内方缸部9a、9b、9c的圆形状的底部12a、12b、12c显露。
在图示的例子中,使三个内方缸部9a、9b、9c各自的缸体直径相互不同。具体而言,关于三个内方缸部9a、9b、9c的缸体直径,配置于转入侧的内方缸部9a的缸体直径最小,配置于转出侧的内方缸部9c的缸体直径最大。
两个安装孔10a、10b以从周向两侧夹着三个内方缸部9a、9b、9c的方式配置于内方体5的周向两外侧部。卡钳2利用从径向外侧插通安装孔10a、10b的未图示的螺栓,直接固定或者经由未图示的适配器固定于车身的悬架装置。因此,本例的卡钳2是径向安装式的卡钳。
在内方体5的轴向内侧部设置有内方侧加强肋13。内方侧加强肋13是壁厚比其他部分大、朝向轴向内侧隆起的厚壁部。因此,内方体5在设置有内方侧加强肋13的部分,壁厚增大而刚性提高。
内方侧加强肋13构成为沿周向伸长的带状,周向两外侧的端部与转入侧连结部7以及转出侧连结部8连接。内方侧加强肋13以在周向上横跨构成内方缸部9a、9b、9c的各个底部12a、12b、12c的方式从轴向内侧将它们覆盖。
内方体5将配置于转子4的轴向内侧的内方侧的衬块3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因此,内方体5在轴向外侧面的周向两外侧部分别具有向轴向伸出的内方侧伸出部28。
《外方体》
外方体6配置于转子4的轴向外侧。外方体6具备三个外方缸部14a、14b、14c。
三个外方缸部14a、14b、14c在周向上分开地配置。外方缸部14a、14b、14c分别构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内部具有大致圆柱状的缸空间。在外方缸部14a、14b、14c各自的缸空间中以能够进行与轴向有关的位置的方式嵌装有未图示的外方活塞。外方缸部14a、14b、14c分别配置于外方体6的周向内侧部,且在与转子4对置的外方体6的轴向内侧面开口。
在外方体6上,有底圆筒状的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外轮廓形状的一部分显露。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外方体6的径向外侧面上,构成外方缸部14a、14b、14c的筒部15a、15b、15c的外周侧部分显露。另外,如图6所示,在外方体6的径向内侧面上,构成外方缸部14a、14b、14c的筒部15a、15b、15c的内周侧部分显露。而且,如图2所示,在外方体6的轴向外侧面上,构成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圆形状的底部16a、16b、16c显露。
在图示的例子中,使三个外方缸部14a、14b、14c各自的缸体直径相互不同。具体而言,关于三个外方缸部14a、14b、14c的缸体直径,配置于转入侧的外方缸部14a的缸体直径最小,配置于转出侧的外方缸部14c的缸体直径最大。
外方缸部14a、14b、14c与内方缸部9a、9b、9c分别同轴地配置。
在外方体6的轴向外侧部设置有外方侧加强肋17。外方侧加强肋17是壁厚比其他部分大、朝向轴向外侧隆起的厚壁部。因此,外方体6在设置有外方侧加强肋17的部分,壁厚增大而刚性提高。在本例中,外方侧加强肋17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加强肋。
外方侧加强肋17构成为沿周向伸长的带状,周向两外侧的端部与转入侧连结部7以及转出侧连结部8连接。外方侧加强肋17以在周向上横跨构成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各个底部16a、16b、16c的方式从轴向外侧将它们覆盖。
外方侧加强肋17的径向外侧面是以径向内侧凸起的方式略微弯曲成圆弧状的局部圆筒面。与此相对,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内侧部的径向内侧面是以径向外侧凸起的方式弯曲成圆弧状的局部圆筒面。因此,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内侧部的径向宽度随着从周向外侧朝向周向内侧而变小,并在将配置于周向中间部的外方缸部14b的底部16b覆盖的部分变得最小。
外方侧加强肋17在周向两外侧部的径向中间部分别具有一个沿轴向凹陷的切口部(减薄部)18a、18b。在本例中,切口部18a、18b分别是有底的凹部。
切口部18a、18b分别具有周向宽度比径向宽度大的、在周向上较长的形状。具体而言,切口部18a、18b分别在轴向观察下具有大致三角形状。切口部18a、18b各自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周向外侧而变大。
配置于转入侧的切口部18a分别向轴向外侧以及周向外侧(转入侧)开口。另外,配置于转出侧的切口部18b分别向轴向外侧以及周向外侧(转出侧)开口。
在图示的例子中,配置于转入侧的切口部18a的周向内侧的角部(端部)位于比配置于转入侧的外方缸部14a靠周向外侧的位置,为了防止应力的集中而由凹曲面构成。另外,配置于转出侧的切口部18b的周向内侧的角部也位于比配置于转出侧的外方缸部14c靠周向外侧的位置,且由凹曲面构成。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配置于转入侧以及转出侧的切口部各自的周向内侧的角部配置于与外方缸部的底部重叠的位置,还可以不由凹曲面而由角部构成它们。
本例的带状的外方侧加强肋17使径向外侧面以向径向内侧凸起的方式弯曲,使径向内侧面以向径向外侧凸起的方式弯曲,并且在周向两外侧部的径向中间部各设置有一个在轴向观察下大致三角形状的切口部18a、18b。因此,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两外侧部具有二分岔形状,整体上在轴向观察下具有大致X字形状。
外方侧加强肋17的轴向厚度并非在周向上恒定,而是根据周向位置而不同。具体而言,除了切口部18a、18b以外的外方侧加强肋17的轴向厚度在从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底部16a、16b、16c向周向外侧偏移的部分比将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底部16a、16b、16覆盖的部分大。
外方侧加强肋17在配置于转入侧的切口部18a的径向两侧具备两条侧肋19a、19b,并且,在配置于转出侧的切口部18b的径向两侧具备两条侧肋20a、20b。另外,外方侧加强肋17在配置于转入侧的两条侧肋19a、19b与配置于转出侧的两条侧肋20a、20b之间具备一条中央肋21。因此,本例的外方侧加强肋17由构成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内侧部的一条中央肋21、以及构成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两外侧部的合计4条侧肋19a、19b、20a、20b构成。
配置于转入侧的两条侧肋19a、19b中的配置于切口部18a的径向外侧的侧肋19a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转入侧连结部7的周向内侧部连接。另外,侧肋19a的周向内侧的端部与中央肋21的径向外侧部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相对于此,两条侧肋19a、19b中的、配置于切口部18a的径向内侧的侧肋19b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侧肋19a的周向外侧的端部靠周向外侧的位置,且与转入侧连结部7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另外,侧肋19b的周向内侧的端部在与侧肋19a的周向内侧的端部大致相同的周向位置(X1位置)与中央肋21的径向内侧部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侧肋的周向内侧部与中央肋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并且与转入侧的外方缸部的筒部直接连接。
两条侧肋19a、19b的径向厚度稍许不同。具体而言,在周向位置相同的部分,配置于切口部18a的径向外侧的侧肋19a的径向厚度比配置于切口部18a的径向内侧的侧肋19b的径向厚度稍大。另外,如图1所示,在从径向外侧观察卡钳2的情况下,配置于切口部18a的径向内侧的侧肋19b的一部分从配置于切口部18a的径向外侧的侧肋19a向外侧略微伸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配置于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侧肋的大部分从配置于切口部的径向外侧的侧肋向外侧伸出。
配置于转入侧的两条侧肋19a、19b分别向接近配置于转入侧的外方缸部14a的中心轴O14a的方向伸长。因此,两条侧肋19a、19b相互非平行地配置。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19a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向倾斜。相对于此,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19b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两条侧肋19a、19b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60°左右,更优选为20°~50°左右。
侧肋19a、19b各自的轴向外侧面向随着朝向周向外侧而朝向轴向内侧的方向大致直线地倾斜。
配置于转出侧的两条侧肋20a、20b中的、配置于切口部18b的径向外侧的侧肋20a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转出侧连结部8的周向内侧部连接。另外,侧肋20a的周向内侧的端部与中央肋21的径向外侧部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相对于此,两条侧肋20a、20b中的、配置于切口部18b的径向内侧的侧肋20b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侧肋20a的周向外侧的端部靠周向外侧的位置,且与转出侧连结部8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另外,侧肋20b的周向内侧的端部在与侧肋20a的周向内侧的端部大致相同的周向位置(X2位置),与中央肋21的径向内侧部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侧肋的周向内侧部与中央肋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并且与转出侧的外方缸部的筒部直接连接。
两条侧肋20a、20b的径向厚度稍许不同。具体而言,在周向位置相同的部分,配置于切口部18b的径向外侧的侧肋20a的径向厚度比配置于切口部18b的径向内侧的侧肋20b的径向厚度稍大。另外,如图1所示,在从径向外侧观察卡钳2的情况下,配置于切口部18b的径向内侧的侧肋20b的一部分从配置于切口部18b的径向外侧的侧肋20a向外侧略微伸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配置于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侧肋的大部分从配置于切口部的径向外侧的侧肋向外侧伸出。
配置于转出侧的两条侧肋20a、20b分别向接近配置于转出侧的外方缸部14c的中心轴O14c的方向伸长。因此,两条侧肋20a、20b相互非平行地配置。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20a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向倾斜。与此相对,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20b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两条侧肋20a、20b之间的倾斜角度与配置于转入侧的两条侧肋19a、19b之间的倾斜角度相同。
侧肋20a、20b各自的轴向外侧面向随着朝向周向外侧而朝向轴向内侧的方向大致直线地倾斜。
本例的外方侧加强肋17具有关于轴向对称的形状。因此,配置于转入侧的两条侧肋19a、19b与配置于转出侧的两条侧肋20a、20b具有关于轴向对称的形状。
中央肋21设置于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内侧部(中间部)。中央肋21沿周向伸长,且以在周向上横跨三个外方缸部14a、14b、14c各自的底部16a、16b、16c的径向中间部的方式从轴向外侧将它们覆盖。因此,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底部16a、16b、16c的径向外侧部以及径向内侧部未被中央肋21覆盖,而分别从中央肋21向径向伸出。
中央肋21的径向宽度比侧肋19a、19b、20a、20b各自的径向宽度大,且比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底部16a、16b、16c的直径小。具体而言,中央肋21的径向宽度在径向宽度最大的周向两外侧部分为侧肋19a、19b、20a、20b各自的径向宽度的2倍~3倍左右,在径向宽度最小的周向中央部分为侧肋19a、19b、20a、20b各自的径向宽度的1.2~1.5倍左右。
中央肋21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分别与配置于转入侧的侧肋19a、19b各自的周向内侧的端部、以及配置于转出侧的侧肋20a、20b各自的周向内侧的端部在周向上连接。中央肋21的转入侧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配置于转入侧的侧肋19a、19b各自的周向内侧的端部的边界位置为图2中的用X1示出的位置,中央肋21的转出侧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配置于转出侧的侧肋20a、20b各自的周向内侧的端部的边界位置为图2中的用X2示出的位置。
中央肋21在轴向外侧面的周向中央部具有能够用于显示文字、图形等的平坦面状的外观装饰面22,在轴向外侧面的周向两外侧部具有曲面部23。中央肋21的外观装饰面22与4条侧肋19a、19b、20a、20b各自的轴向外侧面经由曲面部23无高低差地平滑地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将中央肋的外观装饰面与侧肋的轴向外侧面无高低差地平滑地连接。
中央肋21的径向外侧面是以径向内侧凸起的方式略微弯曲成圆弧状的局部圆筒面,中央肋21的径向内侧面是以径向外侧凸起的方式弯曲成圆弧状的局部圆筒面。在本例中,中央肋21的径向外侧面与配置于径向外侧部的一对侧肋19a、20a的径向外侧面在周向上平滑地连接。另外,中央肋21的径向内侧面与配置于径向内侧部的一对侧肋19b、20b的径向内侧面在周向上平滑地连接。
外方体6将配置于转子4的轴向外侧的衬块3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因此,外方体6在轴向内侧面的周向两外侧部分别具有向轴向伸出的外方侧伸出部29。
《转入侧连结部以及转出侧连结部》
转入侧连结部7以及转出侧连结部8配置于比转子4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转入侧连结部7将内方体5的转入侧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外方体6的转入侧的周向外侧的端部在轴向上连结。转出侧连结部8将内方体5的转出侧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外方体6的转出侧的周向外侧的端部在轴向上连结。转入侧连结部7以及转出侧连结部8具有弯曲成圆弧状的局部圆筒形状,从径向外侧覆盖转子4。在转入侧连结部7以及转出侧连结部8各自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供转子4的外周缘部进入的凹部、即转子通过部24。由内方体、外方体5、6以及转入侧、转出侧两连结部7、8将四周围起的部分成为在径向上贯通的、俯视大致矩形的开口部25。
《连通路》
如图8所示,在卡钳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供制动油通过的连通路26。从主缸向连通路26送入制动油。连通路26由第一贯通孔27a至第八贯通孔27h合计8条贯通孔构成。
第一贯通孔27a~第三贯通孔27c分别设置于内方体5的内部。第一贯通孔27a以将内方缸部9a、9b、9c分别横跨的方式沿周向呈直线状地伸长。第二贯通孔27b配置于比转入侧的内方缸部9a靠转入侧的位置,与第一贯通孔27a连通。第二贯通孔27b向随着朝向轴向外侧而朝向转入侧的方向倾斜地伸长。第三贯通孔27c的大部分配置于比转出侧的内方缸部9c靠转出侧的位置,且第三贯通孔27c与第一贯通孔27a连通。第三贯通孔27c向随着朝向轴向外侧而朝向转出侧的方向倾斜地伸长。
第四贯通孔27d设置于转入侧连结部7的内部,沿轴向伸长。第四贯通孔27d的轴向内侧部与第二贯通孔27b连通。第五贯通孔27e设置于转出侧连结部8的内部,沿轴向伸长。第五贯通孔27e的轴向内侧部与第三贯通孔27c连通。
第六贯通孔27f~第八贯通孔27h分别设置于外方体6的内部。第六贯通孔27f以将外方缸部14a、14b、14c分别横跨的方式沿周向呈直线状地伸长。第七贯通孔27g配置于比转入侧的外方缸部14a靠转入侧的位置,与第四贯通孔27d以及第六贯通孔27f分别连通。第七贯通孔27g向随着朝向轴向内侧而朝向转入侧的方向倾斜地伸长。第八贯通孔27h的大部分配置于比转出侧的外方缸部14c靠转出侧的位置,且第八贯通孔27h与第五贯通孔27e以及第六贯通孔27f分别连通。第八贯通孔27h向随着朝向轴向内侧而朝向转出侧的方向倾斜地伸长。
在本例中,在配置于转入侧的一对侧肋19a、19b中的、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19a的内部,形成有构成连通路26的第七贯通孔27g。第七贯通孔27g在侧肋19a的轴向外侧面开口。另外,在配置于转出侧的一对侧肋20a、20b中的、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20a的内部,形成有构成连通路26的第八贯通孔27h。第八贯通孔27h在侧肋20a的轴向外侧面开口。
<衬块>
如图1所示,一对衬块3分别由衬材(摩擦材)30、以及支承衬材30的背面的金属制的背板(压板)31构成。
在本例中,将配置于转子4的轴向内侧的内方侧的衬块3(内方衬块)配置于一对内方侧伸出部28彼此之间,并且使构成该内方侧的衬块3的背板31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相对于一对内方侧伸出部28以能够进行轴向的移动的方式卡合。由此,将该内方侧的衬块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内方体5沿轴向移动。
另外,将配置于转子4的轴向外侧的外方侧的衬块3(外方衬块)配置于一对外方侧伸出部29彼此之间,并且使构成该外方侧的衬块3的背板31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相对于一对外方侧伸出部29以能够进行轴向的移动的方式卡合。由此,将该外方侧的衬块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方体6沿轴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在分别构成一对衬块3的背板31的周向两外侧面与内方侧伸出部28以及外方侧伸出部29各自的周向内侧面之间夹有衬块夹具。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关于一对衬块3相对于内方体、外方体5、6的支承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构造,可以采用以往周知的各种构造。
在以上那样的本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1的情况下,在制动时,从主缸通过连通路26分别向内方缸部9a、9b、9c以及外方缸部14a、14b、14c送入制动油。由此,将分别嵌装于内方缸部9a、9b、9c的内方活塞沿轴向推出,将支承于内方体5的内方侧的衬块3按压于转子4的轴向内侧面。同样地,将分别嵌装于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外方活塞沿轴向推出,将支承于外方体6的外方侧的衬块3按压于转子4的轴向外侧面。其结果是,转子4被一对衬块3从轴向两侧强力地夹持,从而进行车辆的制动。
特别是在本例的情况下,关于构成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1的卡钳2,能够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刚性的确保以及轻型化。
[能够提高刚性的理由]
在本例的卡钳2中,通过带状的外方侧加强肋17(中央肋21)从轴向外侧覆盖外方缸部14a、14b、14c各自的底部16a、16b、16c。因此,在外方体6之中,能够提高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底部16a、16b、16c的与轴向有关的刚性。因此,在制动时,能够抑制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底部16a、16b、16c向轴向外侧弹性变形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内方体5与外方体6向在轴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的情况。由此,根据本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1,能够得到所期望的制动力。另外,外方侧加强肋17沿周向伸长,周向两侧的端部与转入侧连结部7以及转出侧连结部8连接,因此还能够提高外方体6的与周向有关的刚性。因此,在制动时,能够抑制外方体6相对于内方体5以沿周向(转子4的旋转方向)位移的方式弹性变形的情况,还能够抑制振动、噪声。
另外,在本例中,使配置于外方侧加强肋17的转入侧的周向外侧部的一对侧肋19a、19b分别向接近转入侧的外方缸部14a的中心轴O14a的方向伸长,且使一对侧肋19a、19b相互非平行地配置。另外,使配置于外方侧加强肋17的转出侧的周向外侧部的一对侧肋20a、20b分别向接近转出侧的外方缸部14c的中心轴O14c的方向伸长,且使一对侧肋20a、20b相互非平行地配置。因此,能够提高外方体6的扭转刚性,并且能够抑制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底部16a、16b、16c向轴向外侧弹性变形的情况。
另外,在本例中,使配置于转入侧的一对侧肋19a、19b中的、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19a的径向厚度比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19b的径向厚度稍大。另外,使配置于转出侧的一对侧肋20a、20b中的、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20a的径向厚度比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20b的径向厚度大。由此,能够提高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19a、20a的径向的压缩应力,因此在制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外方体6向在轴向上远离内方体5的方向弹性变形的情况。
另外,在从径向外侧观察卡钳2的情况下,使配置于转入侧的一对侧肋19a、19b中的、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19b从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19a向外侧伸出。同样地,使配置于转出侧的一对侧肋20a、20b中的、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20b从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20a向外侧伸出。由此,能够提高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19b、20b的轴向以及/或者周向的拉伸应力,因此在制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外方体6向在轴向上远离内方体5的方向弹性变形的情况。
[能够实现轻型化的理由]
本例的卡钳2在外方侧加强肋17的周向两外侧部设置有切口部18a、18b。换言之,在对刚性的提高没有充分贡献的部分,不设置外方侧加强肋而设置有切口部18a、18b。因此,能够在确保卡钳2的刚性的同时实现卡钳2的轻型化。特别是在本例中,将切口部18a、18b设置于从外方缸部14a、14c各自的底部16a、16c向周向外侧偏移的部分,因此能够在充分进行底部16a、16b、16c的加强的同时实现轻型化。
另外,使构成外方侧加强肋17的中央肋21的径向宽度比外方缸部14a、14b、14c各自的底部16a、16b、16c的直径小,并通过该中央肋21仅覆盖外方缸部14a、14b、14c的底部16a、16b、16c的径向中间部。因此,通过设置有外方侧加强肋17,能够防止卡钳2的重量胡乱地增加的情况。
而且,在本例中,在配置于转入侧且径向外侧的侧肋19a的内部形成有构成连通路26的第七贯通孔27g,并且在配置于转出侧且径向外侧的侧肋20a的内部形成有构成连通路26的第八贯通孔27h。因此,无需在外部设置用于供制动油通过的配管,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以及轻型化。
其结果是,根据本例的卡钳2,能够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刚性的确保以及轻型化。
另外,在本例中,将中央肋21的外观装饰面22与4条侧肋19a、19b、20a、20b各自的轴向外侧面经由曲面部23无高低差地平滑地连接。因此,能够提高从卡钳2的轴向外侧观察的美观性。另外,还能够抑制应力在中央肋21与侧肋19a、19b、20a、20b的连接部集中的情况。
[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使用图9对实施方式的第二例进行说明。
在本例中,针对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构造,仅变更了外方侧加强肋17a的周向两外侧部的构造。
具体而言,在本例中,在外方侧加强肋17a的转入侧的周向外侧部的径向中间部沿径向并排地设置两个有底的切口部18c、18d,在外方侧加强肋17a的转出侧的周向外侧部的径向中间部沿径向并排地设置两个有底的切口部18e、18f。
4个切口部18c~18f分别具有周向宽度比径向宽度大的、在周向上较长的形状。具体而言,4个切口部18c~18f分别在轴向观察下具有大致三角形状。切口部18c~18f各自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周向外侧而变大。
配置于转入侧的两个切口部18c、18d中的、配置于径向内侧的切口部18d的周向长度比配置于径向外侧的切口部18c长。配置于径向内侧的切口部18d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配置于径向外侧的切口部18c的周向外侧的端部靠周向外侧的位置。另外,配置于转出侧的两个切口部18e、18f中的配置于径向内侧的切口部18f的周向长度比配置于径向外侧的切口部18e长。配置于径向内侧的切口部18f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配置于径向外侧的切口部18e的周向外侧的端部靠周向外侧的位置。
外方侧加强肋17a以从径向两侧分别夹着配置于转入侧的两个切口部18c、18d的方式具备3条侧肋19c、19d、19e。具体而言,在径向外侧的切口部18c的径向两侧设置有侧肋19c、19d,在径向内侧的切口部18d的径向两侧设置有侧肋19d、19e。另外,外方侧加强肋17a以从径向两侧分别夹着配置于转出侧的两个切口部18e、18f的方式具备3条侧肋20c、20d、20e。具体而言,在径向外侧的切口部18e的径向两侧设置有侧肋20c、20d,在径向内侧的切口部18f的径向两侧设置有侧肋20d、20e。因此,本例的外方侧加强肋17a具有合计6条侧肋19c、19d、19e、20c、20d、20e。
配置于转入侧的3条侧肋19c、19d、19e相互非平行地配置。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19c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向倾斜。相对于此,配置于径向中间部的侧肋19d以及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19e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
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19c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转入侧连结部7的周向内侧部连接。配置于径向中间部的侧肋19d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转入侧连结部7的周向中间部连接。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19e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转入侧连结部7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配置于转入侧的3条侧肋19c、19d、19e各自的周向内侧的端部与中央肋21的转入侧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
配置于转出侧的3条侧肋20c、20d、20e相互非平行地配置。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20c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向倾斜。相对于此,配置于径向中间部的侧肋20d以及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20e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
配置于径向外侧的侧肋20c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转出侧连结部8的周向内侧部连接。配置于径向中间部的侧肋20d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转出侧连结部8的周向中间部连接。配置于径向内侧的侧肋19e的周向外侧的端部与转出侧连结部8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配置于转出侧的3条侧肋20c、20d、20e各自的周向内侧的端部与中央肋21的转出侧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
在以上那样的本例中,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构造相比,能够使切口部的数量增加两个,因此能够实现卡钳2的进一步的轻型化。
关于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
[实施方式的第三例]
使用图10对实施方式的第三例进行说明。
在本例中,相对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构造,仅变更了外方侧加强肋17b的周向两外侧部的构造。
具体而言,本例的外方侧加强肋17b还具有在径向上连结配置于转入侧的两条侧肋19a、19b的周向中间部的径向肋32a。径向肋32a将设置于两条侧肋19a、19b之间的部分的切口部18a(参照图2)在周向上分割为两份。换言之,外方侧加强肋17b在两条侧肋19a、19b之间的部分沿周向并排地设置有两个切口部18g、18h。两个切口部18g、18h中的、配置于周向内侧的切口部18g仅向轴向外侧开口,相对于此,配置于周向外侧的切口部18h向轴向外侧且周向外侧开口。
另外,外方侧加强肋17b还具有在径向上连结配置于转出侧的两条侧肋20a、20b的周向中间部的径向肋32b。径向肋32b将设置于两条侧肋20a、20b之间的部分的切口部18b(参照图2)在周向上分割为两份。换言之,外方侧加强肋17b在两条侧肋20a、20b之间的部分沿周向并排地设置有两个切口部18i、18j。两个切口部18i、18j中的、配置于周向内侧的切口部18i仅向轴向外侧开口,相对于此,配置于周向外侧的切口部18j向轴向外侧且周向外侧开口。
在以上那样的本例中,通过径向肋32a在径向上连结配置于转入侧的两条侧肋19a、19b,并且通过径向肋32b在径向上连结配置于转出侧的两条侧肋20a、20b,因此能够实现外方体6的刚性的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制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外方体6向在轴向上远离内方体5的方向弹性变形的情况。
关于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
[实施方式的第四例]
使用图11以及图12对实施方式的第四例进行说明。
在本例中,相对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构造,仅变更了设置于外方侧加强肋17c的周向两外侧部的切口部33a、33b的构造。
具体而言,在本例中,在外方侧加强肋17c的转入侧的周向外侧部的径向中间部设置有作为贯通孔的无底的切口部33a,并且在外方侧加强肋17c的转出侧的周向外侧部的径向中间部设置有作为贯通孔的无底的切口部33b。
切口部33a、33b分别是在轴向观察下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状的三角孔。切口部33a、33b分别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有底的切口部18a、18b(参照图2)相比,轴向深度较深且周向尺寸较短。
在以上那样的本例中,将设置于外方侧加强肋17c的周向两外侧部的切口部33a、33b分别设为无底的贯通孔,因此在使卡钳2的重量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构造相同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构造相比,能够缩短切口部33a、33b的周向尺寸。因此,能够减少外方体6的轴向外侧面的凹凸,能够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另外,还能够提高卡钳2的散热效果。
关于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另外,实施方式的各例的构造能够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来实施。
在实施方式的各例中,对在外方侧加强肋的周向两外侧部设置有切口部的构造进行了说明,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切口部的配置以及其数量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的各例中所示出的构造。例如,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在转入侧的周向外侧部、或者仅在转出侧的周向外侧部设置切口部。另外,在设置多个切口部的情况下,也可以组合地设置有底的切口部和无底的切口部。另外,也可以使设置于转入侧的周向外侧部的切口部的数量以及形状与设置于转出侧的周向外侧部的切口部的数量以及形状相互不同。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例如也可以设为由铝合金等材料一体地构成的单壳体构造(一体构造),还可以设为通过螺栓连结内方体与外方体的构造。另外,内方缸部以及外方缸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3个,也可以设为1个或者2个,还可以设为4个以上。
Claims (14)
1.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具备:
内方体,其具有内方缸部,配置于转子的轴向内侧;
外方体,其具有外方缸部,配置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外侧;以及
转入侧连结部及转出侧连结部,其配置于比所述转子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将所述内方体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外方体的周向两外侧的端部在轴向上连结,
所述外方体具备周向两外侧的端部与所述转入侧连结部以及所述转出侧连结部连接、并且以在周向上横跨所述外方缸部的底部的方式从轴向外侧覆盖所述外方缸部的底部的带状的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在周向两外侧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有底或者无底的切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切口部具有在周向上较长的形状,
所述加强肋在所述切口部的径向两侧分别具有沿周向伸长的侧肋,
所述侧肋合计设置有两条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侧肋分别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接近所述外方缸部的中心轴的方向伸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切口部设置于所述加强肋的径向中间部,
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侧肋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向倾斜,
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侧肋向随着朝向周向内侧而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侧肋与所述转入侧连结部或者所述转出侧连结部的周向外侧的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侧肋的径向厚度比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侧肋的径向厚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从径向外侧观察时,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侧肋从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侧肋向外侧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加强肋在周向内侧部分具有由所述加强肋的轴向外侧面构成的平坦面状的外观装饰面,
所述外观装饰面与所述侧肋的轴向外侧面无高低差地平滑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侧肋各自的轴向外侧面向随着朝向周向外侧而朝向轴向内侧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至少一条所述侧肋在内部具备供制动油通过的连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切口部在所述加强肋的周向两外侧部的径向中间部分别各设置有一个,
所述切口部分别在轴向观察下具有大致三角形状,且随着朝向周向外侧而径向宽度变大,
所述加强肋中的除了所述切口部以外的部分在轴向观察下具有大致X字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加强肋中的除了所述切口部以外的部分的轴向厚度在从所述外方缸部向周向外侧偏移的部分比覆盖所述外方缸部的底部的部分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切口部是有底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其中,
所述切口部是无底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70675 | 2022-04-22 | ||
JP2022070675A JP2023160351A (ja) | 2022-04-22 | 2022-04-22 | 対向ピストン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キャリ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28246A true CN116928246A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23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37093.3A Pending CN116928246A (zh) | 2022-04-22 | 2023-04-21 |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41016A1 (zh) |
JP (1) | JP2023160351A (zh) |
CN (1) | CN116928246A (zh) |
DE (1) | DE10202310976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368057B1 (en) | 2008-12-24 | 2014-09-03 | Freni Brembo S.p.A. | Wire spring for disc brake caliper |
-
2022
- 2022-04-22 JP JP2022070675A patent/JP2023160351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4-11 US US18/133,126 patent/US20230341016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4-18 DE DE102023109762.8A patent/DE102023109762A1/de active Pending
- 2023-04-21 CN CN202310437093.3A patent/CN116928246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341016A1 (en) | 2023-10-26 |
DE102023109762A1 (de) | 2023-10-26 |
JP2023160351A (ja) | 2023-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53289B1 (en) | Caliper body of a disc brake | |
JP5980670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キャリパ | |
JP5337428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キャリパ本体およびその本体を備え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キャリパ | |
JP4067689B2 (ja) | 対向ピストン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CN103069188A (zh) | 盘式制动器的卡钳本体 | |
EP1462671A1 (en) | One piece sliding brake caliper | |
US11162550B2 (en) | Caliper for opposed piston type disc brake | |
JP2005121174A (ja) | 対向ピストン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EP3680502B1 (en) | Caliper for opposed piston-type disc brake | |
WO2015097678A1 (en) | Disc brake caliper body and disc brake caliper | |
CN116928246A (zh) |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用卡钳 | |
JP2002161930A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取付装置 | |
EP4083463B1 (en) | Caliper for opposed piston type disc brake | |
JP7384744B2 (ja) | 対向ピストン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キャリパ | |
JPH1163041A (ja) |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キャリパボディ | |
US5167303A (en) | Disc brake | |
WO2023243265A1 (ja) | 対向ピストン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キャリパ | |
US20030107259A1 (en) | Integral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a hub and other members to the suspension of a motor vehicle wheel | |
JP2811118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JP2002242963A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キャリパ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JP2001200870A (ja) | 対向ピストン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JPH06235431A (ja) |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キャリパボディ取付け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