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8466A - 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8466A
CN116918466A CN202280017969.2A CN202280017969A CN116918466A CN 116918466 A CN116918466 A CN 116918466A CN 202280017969 A CN202280017969 A CN 202280017969A CN 116918466 A CN116918466 A CN 116918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electronic control
main body
control apparatus
fro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79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佳
中村拓生
山根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18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84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08Interlock mechanisms; Means for avoiding unauthorised use or function, e.g. tamperpro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2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224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4Meta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间隙的产生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具备:主体壳体(10),其至少将前表面开放,且具有底面(13)和使底面(13)的两端弯折而成的一对侧壁(14);以及盖部(20),其具有将主体壳体(10)的至少前表面封闭的正面板(21)。主体壳体(10)具有将底面(13)的前端弯折而成的第一凸缘(11)以及将一对侧壁(14)的前端分别弯折而成的第二凸缘(12),第二凸缘(12)位于与第一凸缘(11)所在的第一平面不同的第二平面。所述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构成为,利用第一凸缘(11)按压盖部(20)的正面板(21)的下端的背面侧,且利用第二凸缘(12)按压盖部(20)的正面板(21)的两侧端缘的表面侧。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将盖部(20)的正面板(21)的端缘夹在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之间而进行保持。

Description

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背景技术
具备多个电池的电源装置的充放电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电子控制设备有时收纳于金属制的壳体。以往,这样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由将金属板弯折而成的板料构成。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900那样,将主体壳体910的端部折回而形成凸缘,通过螺合而将L状的盖部920固定于该凸缘。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图19的放大立体图所示,在主体壳体910的凸缘的角部产生间隙。存在尘埃等异物从该间隙进入电子控制设备壳体900的内部而引起意外的短路等的可能性。
特别是,以往,考虑到在将板料弯折时返回所产生的回弹的影响等,需要设为留出多余间隙的形状,以使凸缘部分不相互干涉,其结果是,在角部产生较大的间隙。为了将该间隙抑制在必要量以下,需要用树脂部件或缓冲材料等进行填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32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间隙的产生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以及发明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具备:主体壳体,其至少将前表面开放,且具有底面和使所述底面的两端弯折而成的一对侧壁;以及盖部,其具有将所述主体壳体的至少前表面封闭的正面板,其中,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将所述底面的前端弯折而成的第一凸缘以及将所述一对侧壁的前端分别弯折而成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与所述第一凸缘所在的第一平面不同的第二平面,所述电子控制设备壳体构成为,利用所述第一凸缘按压所述盖部的所述正面板的下端的背面侧,且利用所述第二凸缘按压所述盖部的所述正面板的两侧端缘的表面侧。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将盖部的正面板的端缘夹在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而进行保持。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凸缘所在的第二平面位于比所述第一平面靠外侧的位置。
而且,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第一凸缘将在所述第一凸缘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凸缘接近的部位形成为倾斜面,所述第二凸缘将在所述第二凸缘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凸缘接近的部位形成为倾斜面。
而且,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第一凸缘以及所述第二凸缘的倾斜面倾斜为45°。
而且,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在正面观察时不重叠。
而且,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第一凸缘使沿着所述正面板的下端的端缘向远离所述正面板的方向弯折。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第一凸缘的端缘弯折而对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隙形成导入部,能够提高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组装作业的便利性。
而且,另外,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的宽度相等。
而且,另外,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封闭由所述底面的后端以及所述一对侧壁的后端划分出的后端开口的背面板,所述盖部具有从所述正面板的上端弯折而成的顶面,所述电子控制设备壳体构成为,利用所述顶面,封闭由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上端彼此之间以及所述背面板的上端划分出的上端开口。
而且,另外,本发明的第九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正面板不设置用于螺合的开口。
而且,另外,本发明的第十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主体壳体以及所述盖部由金属板构成。
而且,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内置有具备多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源装置的控制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包含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图2的盖部的正面板插入主体壳体的间隙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主体壳体的左侧虚线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图2的主体壳体的右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左侧虚线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右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左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从斜下方观察图2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左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X-X线处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XI-XI线处的剖视图。
图12是从内侧观察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XII-XII线处的截面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XIII-XIII线处的剖面图。
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而得到的包含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下壳体的展开图。
图18是图17的下壳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9是图16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例示,本发明并不特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本说明书绝非将技术方案所示的构件特定为实施方式的构件。特别是实施方式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就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意思,只是单纯的说明例。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所示的构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为了使说明明确而进行了夸张。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相同名称、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同质的构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而且,关于构成本发明的各要素,也可以设为利用同一构件构成多个要素而以一个构件兼作多个要素的方式,相反地,也能够以多个构件分担而实现一个构件的功能。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用作收纳有对将二次电池单元串联、并联连接多个而成的电源装置进行控制、监视的电路的外装壳体。另外,也能够用作收纳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源装置的外装壳体,或者也能够利用于收纳其他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电子电路的壳体等。另外,电源装置被用于服务器用的备用电源、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力机动车等电动车辆而向行驶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源、对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自然能源的发电电力进行蓄积的电源、或者对深夜电力进行蓄积的电源用、电力峰值时的电力负载均衡化用蓄电电源等各种用途。以下,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说明用于与电源装置一并设置的收纳该电源装置的控制电路的外壳壳体的例子。
[实施方式1]
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在这些图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立体图,图2表示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包含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分解立体图,图3表示将图2的盖部20的正面板21插入主体壳体10的第一间隙D1的情形的立体图。这些图所示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具备主体壳体10以及盖部20。
(主体壳体10)
主体壳体10至少将前表面开放。另外,主体壳体10具有底面13以及使底面13的两端弯折而成的一对侧壁14。一对侧壁14的上端分别弯折而形成第五凸缘18。而且,主体壳体10具有将由底面13的后端和一对侧壁14的后端划分出的后端开口封闭的背面板15。该主体壳体10通过将冷轧钢板等金属板弯折而形成。
(盖部20)
盖部20具有将主体壳体10的前表面封闭的正面板21。在图1~图3的例子中,盖部20具有与正面板21一体地形成的顶面22。顶面22和正面板21通过将金属板弯折而形成。优选的是,设为与主体壳体10相同的金属制。利用盖部20的顶面22,封闭由主体壳体10的一对侧壁14的上端彼此之间以及背面板15的上端划分出的上端开口。盖部20的顶面22通过在第五凸缘18开口的螺纹孔而螺合。
(第一凸缘11、第二凸缘12)
而且,主体壳体10具有将底面13的前端弯折而成的第一凸缘11以及将一对侧壁14的前端分别弯折而成的第二凸缘12。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如图2所示在正面观察时不重叠。具体而言,第一凸缘11将在其两端与第二凸缘12接近的部位形成为倾斜面,第二凸缘12将在其下端与第一凸缘11接近的部位形成为倾斜面。这些第一凸缘11和第二凸缘12的倾斜面倾斜为45°。另外,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的从弯折部分突出的宽度分别相等。
正面板21被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夹持,以利用盖部20的正面板21封闭主体壳体10的前表面。具体而言,如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所示,在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之间设置第一间隙D1,如图3所示将正面板21插入或压入该第一间隙D1而封闭。因此,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不存在于同一平面上。在此,将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以及正面板21的位置关系表示于图4~图13。在这些图中,图4示出图2的主体壳体10的左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5示出从斜下方观察图2的主体壳体10的右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6示出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左侧虚线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7示出从斜下方观察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右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8示出从斜下方观察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左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9示出从斜下方观察的图2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左侧虚线部分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10示出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X-X线处的剖视图,图11示出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XI-XI线处的剖视图,图12示出从内侧观察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XII-XII线处的截面而得到的立体图,图13示出图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XIII-XIII线处的剖面图。
第二凸缘12位于与第一凸缘11所在的第一平面不同的第二平面。在此,如图4、图5、图8、图10、图11等所示,第二凸缘12所在的第二平面位于比第一平面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如图11等所示,利用第一凸缘11按压正面板21的下端的背面侧,如图10等所示,利用第二凸缘12按压正面板21的两侧端缘的表面侧。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盖部20的正面板21的端缘夹在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之间而进行保持。
在以往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900中,如图16所示,第一凸缘911与第二凸缘912位于同一平面上,正面板921通过螺合而螺纹紧固于这些第一凸缘911和第二凸缘912。在这样的结构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900中,如图17的展开图所示,由板料形成主体壳体910,并且使板料的端缘弯折90°而形成第一凸缘911、第二凸缘912。在使这样的板料等金属板弯折时,产生回弹。因此,需要90°以上的弯曲加工,但第一凸缘911与第二凸缘912的端面有可能发生干涉。
因此,如图18的展开图所示,需要在第一凸缘911与第二凸缘912的边界部分以在弯曲加工时相互不干涉的方式形成间隙GP。其结果是,在弯曲加工后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900的角部如图19所示残留有较大的间隙。因此,需要利用树脂构件或缓冲材料等来填充间隙,以避免尘埃等异物从电子控制设备壳体900的角部侵入。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中,通过使弯折而形成的第一凸缘11和第二凸缘12位于相互不同的平面,从而即使在90°以上的弯曲加工时也能够避免它们干涉。其结果是,能够避免设置用于避免干涉的较大的间隙的必要性,也能够削减准备堵塞间隙的构件的工时、配置该构件的工时。能够将例如在图19所示的以往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900中开口面积比较大地开口的间隙极度减小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中如图9所示那样细长的狭缝状,且能够有效地阻止异物的侵入。
除此之外,通过将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的第一间隙D1设计为与正面板21的厚度相同程度或比正面板21的厚度窄,能够通过压入而固定正面板21。其结果是,能够节省通过螺合等来固定正面板21与第一凸缘11、第二凸缘12的工时。特别是在螺合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需要将螺丝刀等从正面板21一侧抵接并进行作业,在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周围需要空间。例如在维护时等,也考虑根据设置有电子控制设备壳体的环境而无法在周围确保足够的空间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中,如图3所示,也能够从盖部20的顶面22侧将主体壳体10螺合,因此盖部20的装卸作业时的接近(access)性提高。另外,以往如图16所示,需要从上表面和侧面这两方进行螺合,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中,盖部20的固定仅通过顶面22的螺合就足够,因此集中从上方进行作业,从而也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性。除此之外,也无需在正面板21设置用于螺合的螺纹孔等开口。并且,在第一凸缘11和第二凸缘12上也同样能够不需要用于螺合的开口。由此,能够削减板料的加工成本。另外,通过不形成用于螺合的开口或缺口,能够提高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的强度,且能够增加用于对正面板21的按压、压接的接触面积而也期待刚性、稳定性的改善。
如图4、图5等所示,第一凸缘11将使正面板21的下端插入一侧的端缘设为向远离正面板21的方向弯折而成的弯折片11b。这样,通过使第一凸缘11的端缘弯折,能够如图12的立体图所示那样对与第二凸缘12之间的第一间隙D1形成导入部,能够提高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的组装作业的便利性。如图13的剖面图所示,使弯折片11b弯折的角度θ能够设定为5°~45°等任意的角度。
图14示出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如该图所示,主体壳体10的背面板15由分体构件构成。另外,背面板15与侧壁14及底面13经由使主体壳体10的背面侧端缘弯折而成的第三凸缘16以及第四凸缘17而被固定。
在图14的例子中,这些第三凸缘16以及第四凸缘17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外,背面板15的固定经由分别在背面板15、第三凸缘16以及第四凸缘17开口的螺纹孔,通过螺合而固定。
[实施方式2]
如以上那样,在实施方式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中,设为前表面侧的第一凸缘11与第二凸缘12不在同一平面而是设有第一间隙D1的配置,成为将正面板21夹入的结构,另一方面,关于背面板15,将第三凸缘16和第四凸缘17配置于同一平面上,通过螺合而固定。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背面板15也可以与正面板21同样地,构成为以被第三凸缘16和第四凸缘17夹入的方式固定。将这样的例子作为实施方式2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200而表示于图15的分解立体图。在该图所示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200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100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第四凸缘17’如图1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所示配置于与设置有第三凸缘16’的第三平面不同的第四平面。因此,在将第三凸缘16’以及第四凸缘17’以展开图状态决定弯折位置时以及将这些第三凸缘16’和第四凸缘17’弯折时,预先设计成第三凸缘16’和第四凸缘17’位于不同的平面上。第三凸缘16’与第四凸缘17’的高低差、即第二间隙D2被设计为与背面板15’的厚度相同的程度。特别是通过将第二间隙D2设计为与背面板15’的厚度相同或比其稍窄,能够在组装电子控制设备壳体200时将背面板15’压入第二间隙D2而通过嵌合结构将背面板15’固定于主体壳体10’,也能够不需要螺纹紧固等。优选的是,通过由同一金属板构成背面板15’和正面板21,并将第二间隙D2设定为与第一间隙D1相同的宽度,能够简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背面板除了由与主体壳体分开的构件构成之外,也可以将主体壳体的底面的后端弯折而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能够适合用作能够搭载于计算机服务器的电源模块的备用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另外,也能够适当利用于移动电话等无线基站用的备用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家庭内用、工厂用的蓄电用电源、路灯的电源等、与太阳能电池组合的蓄电装置、信号机等的备用电源用、或者能够切换EV行驶模式和HEV行驶模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力机动车、混合动力式电力机动车、电力机动车等电源等的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900 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10、10’、910 主体壳体
11、911 第一凸缘;11b 弯折片
12、912 第二凸缘
13 底面
14 侧壁
15、15’ 背面板
16、16’ 第三凸缘
17、17’ 第四凸缘
18 第五凸缘
20、920 盖部
21、921 正面板
22 顶面
D1 第一间隙
D2 第二间隙
GP 间隙。

Claims (11)

1.一种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具备:
主体壳体,其至少将前表面开放,且具有底面和使所述底面的两端弯折而成的一对侧壁;以及
盖部,其具有将所述主体壳体的至少前表面封闭的正面板,
其中,
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将所述底面的前端弯折而成的第一凸缘以及将所述一对侧壁的前端分别弯折而成的第二凸缘,
所述第二凸缘位于与所述第一凸缘所在的第一平面不同的第二平面,
所述电子控制设备壳体构成为,利用所述第一凸缘按压所述盖部的所述正面板的下端的背面侧,且利用所述第二凸缘按压所述盖部的所述正面板的两侧端缘的表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第二凸缘所在的第二平面位于比所述第一平面靠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凸缘将在所述第一凸缘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凸缘接近的部位形成为倾斜面,
所述第二凸缘将在所述第二凸缘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凸缘接近的部位形成为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凸缘以及所述第二凸缘的倾斜面倾斜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在正面观察时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凸缘使沿着所述正面板的下端的端缘向远离所述正面板的方向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封闭由所述底面的后端以及所述一对侧壁的后端划分出的后端开口的背面板,
所述盖部具有从所述正面板的上端弯折而成的顶面,
所述电子控制设备壳体构成为,利用所述顶面,封闭由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上端彼此之间以及所述背面板的上端划分出的上端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正面板不设置用于螺合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主体壳体以及所述盖部由金属板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设备壳体内置有具备多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源装置的控制电路。
CN202280017969.2A 2021-03-03 2022-02-25 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Pending CN1169184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3417 2021-03-03
JP2021033417 2021-03-03
PCT/JP2022/008068 WO2022186091A1 (ja) 2021-03-03 2022-02-25 電子制御機器ケー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8466A true CN116918466A (zh) 2023-10-20

Family

ID=8315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7969.2A Pending CN116918466A (zh) 2021-03-03 2022-02-25 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38079A1 (zh)
EP (1) EP4304307A1 (zh)
JP (1) JPWO2022186091A1 (zh)
CN (1) CN116918466A (zh)
WO (1) WO20221860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2084U (ja) * 1992-04-10 1993-11-05 河村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収納用箱体
JP2000228586A (ja) * 1999-02-08 2000-08-15 Teishin Denki Kk 基板等の収納ケース
JP2000307259A (ja) * 1999-04-21 2000-11-02 Kawamura Electric Inc 電気機器収納用箱体
JP5699536B2 (ja) 2010-10-26 2015-04-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ユニット
JP2019075497A (ja) * 2017-10-18 2019-05-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JP6979869B2 (ja) * 2017-12-20 2021-12-15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38079A1 (en) 2024-04-25
WO2022186091A1 (ja) 2022-09-09
EP4304307A1 (en) 2024-01-10
JPWO2022186091A1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2878B2 (en)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CN107925030B (zh) 集成盒和包括该集成盒的电池组
EP2615663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power source unit
EP2615664A1 (en) Power source unit
CN209747626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09390521B (zh) 蓄电装置、移动体及蓄电系统
TWI814743B (zh) 具有電池限制器的電池組
EP3089237A1 (en) Power source unit comprising a circuit board
KR20180116007A (ko) 서랍형 배터리 팩
US90308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hassi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918466A (zh) 电子控制设备壳体
JP2017126537A (ja) 組電池
KR102012403B1 (ko) 통합형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US20230028117A1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CN210668435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JP7020867B2 (ja) 電池ケース
EP4358252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9339179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包
US20240136638A1 (en) Battery module
JPWO2019159732A1 (ja) 蓄電装置
EP4358241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240136622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WO2023166954A1 (ja) 蓄電ユニット
CN117293460B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包的设计方法及车辆
US20240136639A1 (en) Battery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