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7377A - 光学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 - Google Patents

光学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7377A
CN116917377A CN202280019250.2A CN202280019250A CN116917377A CN 116917377 A CN116917377 A CN 116917377A CN 202280019250 A CN202280019250 A CN 202280019250A CN 116917377 A CN116917377 A CN 116917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imide
folds
microns
thickness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92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霍米亚克
M·B·莱昂斯
J·R·巴顿
A·佐姆贝尔特
冈本敏
松井和也
樱井孝至
霜山岳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Zymergen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Zymerg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Zymergen Inc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17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7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39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comprising halogen-containing substitu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42Copolyimides derived fro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tetracarboxylic compounds or two different diamino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75Partially aromatic polyimides
    • C08G73/1082Partially aromatic polyimides wholly aromatic in the tetracarboxylic moie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4Polyamide-i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 C08L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L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包括酰胺苯基‑乙基‑酰亚胺基团或者替换地包括本发明的式(I)或(II)中所述的酰亚胺苯基‑乙基‑酰胺基团。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选定的机械性能,例如拉伸模量在至少3.5GPa和至少7.8GPa之间,玻璃化转变温度在至少180℃和至少305℃之间,厚度为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不大于15%,或者薄膜在半径1mm的销上的耐折度在至少10,000次折叠和至少1,000,000次折叠之间。聚酰胺酰亚胺薄膜可以具有高的可见光透明度、低的黄化指数和低的雾度。

Description

光学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至少一种不对称二亚氨组分的光学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
背景技术
相较于玻璃,有机薄膜的柔韧性高,不易碎,且重量轻。近来,旨在开发使用有机薄膜作为平板面板显示器衬底的柔性显示器的研究已在进行。
通常,用于有机薄膜的树脂包括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醚砜、丙烯酸和环氧树脂。其中,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具有高的耐热性、机械强度、耐磨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性、绝缘能力,因此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在显示元件中用作玻璃衬底的替代品,聚酰胺酰亚胺树脂需要具有高透明度和低双折射率。这些特性对于获得清晰图像而言是必要的。然而,制造方法提供了树脂的不一致性,导致了性能特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设计和改进实现性能一致性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文设想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第一方面,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包括下式的基团:
基团A1选自四价基团。基团A2可以选自二价基团。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特性组M的特性。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特性组O的特性。特性组M可以包括:
(i)根据ASTM标准D638-14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拉伸模量为至少3.5GPa、至少3.8GPa、至少4.0GPa、至少4.3GPa、至少4.5GPa、至少4.8GPa、至少5.0GPa、至少5.3GPa、至少5.5GPa、至少5.8GPa、至少6.0GPa、至少6.3GPa、至少6.5GPa、至少6.8GPa、至少7.0GPa、至少7.3GPa、至少7.5GPa或至少7.8GPa;
(ii)通过热机械分析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至少180℃、至少185℃、至少190℃、至少195℃、至少200℃、至少205℃、至少210℃、至少215℃、至少220℃、至少225℃、至少230℃、至少235℃、至少240℃、至少245℃、至少250℃、至少255℃、至少260℃、至少265℃、至少270℃、至少275℃、至少280℃、至少285℃、至少290℃、至少295℃、至少300℃或至少305℃;
(iii)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峰位分子量为至少50kDa、至少100kDa、至少150kDa、至少200kDa、至少250kDa、至少300kDa、至少350kDa、至少400kDa、至少450kDa、至少500kDa、至少550kDa、至少600kDa、至少650kDa或至少700kDa,或者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至少50k、至少100k、至少150k或至少200k;
(iv)通过ASTM D638-14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不大于15%、不大于14%、不大于13%、不大于12%、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9%、不大于8.5%、不大于8%、不大于7.5%、不大于7%、不大于6.5%、不大于6%、不大于5.5%、不大于5%或不大于4.5%;
(v)根据ASTM D2176-16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半径1mm的销上的耐折度为至少10,000次折叠、至少20,000次折叠、至少50,000次折叠、至少80,000次折叠、至少100,000次折叠、至少150,000次折叠、至少180,000次折叠、至少200,000次折叠、至少250,000次折叠、至少300,000次折叠、至少500,000次折叠或至少1,000,000次折叠;或者
(vi)根据ISO 14577-1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压缩模量为至少5.0GPa、至少5.5GPa、至少6.0GPa、至少6.5GPa、至少7.0GPa或至少7.5GPa。
特性组O可以包括:
(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40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2%、至少34%、至少36%、至少38%、至少40%、至少42%或至少44%;
(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55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4%或至少96%;
(i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33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不大于50%、不大于48%、不大于46%、不大于44%、不大于42%、不大于40%、不大于38%、不大于36%、不大于34%、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或不大于16%;
(iv)根据ASTM F218-20的光学厚度延迟Rth不大于100nm、不大于80nm、不大于60nm、不大于50nm、不大于40nm、不大于30nm、不大于28nm、不大于26nm、不大于24nm、不大于22nm或不大于20nm;
(v)根据ASTM E313-20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黄化指数不大于4.0、不大于3.5、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不大于1.6或不大于1.4;或者
(vi)根据ASTM D1003-13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雾度不大于1.5%、不大于1.3%、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0.8%、不大于0.6%、不大于0.5%、不大于0.4%或不大于0.3%。
在第二方面,光学叠层(stack)可以包括第一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
在第三方面,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
在第四方面,聚酰胺酰亚胺由第一单体制备,所述第一单体包括式(III):
在式(III)中,n可以是1、2或3。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可以由至少一种第二单体制备,所述第二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还由至少一种四价共聚单体制备,所述四价共聚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还由至少一种二价共聚单体制备,所述二价共聚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在第五方面,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包括式(IV):
在式(IV)中,A1选自四价基团且A2选自第一组二价基团。B可以选自第二组二价基团。参数x是大于1的整数。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说明以帮助理解本文公开的教导。
定义:
本文所用的术语“任何合适的衍生物”是指能够如同包括术语“任何合适的衍生物”的句中所列的化合物一样产生相同化学反应产物的任何化合物。例如且在不限制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如果句中列出了作为用于形成聚酰胺酰亚胺的共聚单体酰基氯化合物A,则任何合适的衍生物为产生相同聚酰胺酰亚胺(例如化合物A的酰基溴化物或酯衍生物)的化学化合物。
本文所用的术语“约”指任何列举数值的+/-10%。本文所用的该术语修改任何列举数值、值的范围或者一个或多个范围的端点。
本文所用的术语“顶部”、“底部”、“上部”、“下部”、“上方”和“下方”用于规定结构之间的相对关系。使用这些术语并不表明或要求特定结构必须位于设备中的特定位置。
本文所用的术语“包含(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括(includes)”、“包括(including)”、“具有(has)”、“具有(having)”或其任何其他变型旨在涵盖非排他性包括。例如,包括一系列特征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不必仅限于这些特征,而是可以包括此类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未明确列出或其本身固有的其他特征。此外,除非明确相反地指出,否则“或”是指兼或,而不是异或。例如,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满足条件A或B:A为真(或存在)且B为假(或不存在)、A为假(或者不存在)且B为真(或者存在),以及A和B都为真(或存在)。
应该指出的是,在本文中可以以范围的格式表示比例、浓度、量和其他数字型的数据。应当理解的是,使用这样的范围格式是为了方便和简洁,因此,应当以灵活的方式来解释,使得不仅包括作为范围极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数值或子范围,如同明确列举每个数值和子范围一样。举例来说,“约0.1%至约5%”的浓度范围应解释为不仅包括明确列举的约0.1重量%至约5重量%的浓度,还包括独立的浓度(例如,1%、2%、3%和4%)和该指示范围内的子范围(例如,0.5%、1.1%、2.2%、3.3%和4.4%)。在一个实施例中,术语“约”可以包括根据数值的有效数字进行惯例取整。此外,用语“约‘x’至‘y’”包括“约‘x’至约‘y’”。
本书面说明使用实施例来公开包括最佳方式的实施方案,并且还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本发明。可专利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实例。如果这些其他实例具有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没有区别的结构要素,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等同结构要素,则确定这些其他实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注意,上述一般说明中或实施例中描述的工作并非全都是必需的,特定工作的一部分可能不是必需的,并且除了所记载的工作外,还可以进行一项或多项其他工作。列出的工作顺序不一定是实施工作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已参照具体实施例描述了这些概念。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所有这些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文已就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其益处、其他优点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些益处、优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可能导致任何益处、优点或解决方案发生或变得更加明显的任何特征都不应被解释为任何或所有权利要求的关键、必要或基本特征。
在阅读说明书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为清楚起见,在单独的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在此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方案中组合提供。相反,为了简洁起见,在单个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子组合来提供。此外,对以范围表示的值的引用包括该范围内的每个值。
如上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包括下式的基团:
基团A1选自四价基团。基团A2可以选自二价基团。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特性组M的特性。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特性组O的特性。特性组M可以包括:
(i)根据ASTM标准D638-14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拉伸模量为至少3.5GPa、至少3.8GPa、至少4.0GPa、至少4.3GPa、至少4.5GPa、至少4.8GPa、至少5.0GPa、至少5.3GPa、至少5.5GPa、至少5.8GPa、至少6.0GPa、至少6.3GPa、至少6.5GPa、至少6.8GPa、至少7.0GPa、至少7.3GPa、至少7.5GPa或至少7.8GPa;
(ii)通过热机械分析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至少180℃、至少185℃、至少190℃、至少195℃、至少200℃、至少205℃、至少210℃、至少215℃、至少220℃、至少225℃、至少230℃、至少235℃、至少240℃、至少245℃、至少250℃、至少255℃、至少260℃、至少265℃、至少270℃、至少275℃、至少280℃、至少285℃、至少290℃、至少295℃、至少300℃或至少305℃;
(iii)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峰位分子量为至少50kDa、至少100kDa、至少150kDa、至少200kDa、至少250kDa、至少300kDa、至少350kDa、至少400kDa、至少450kDa、至少500kDa、至少550kDa、至少600kDa、至少650kDa或至少700kDa,或者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至少50k、至少100k、至少150k或至少200k;
(iv)通过ASTM D638-14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不大于15%、不大于14%、不大于13%、不大于12%、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9%、不大于8.5%、不大于8%、不大于7.5%、不大于7%、不大于6.5%、不大于6%、不大于5.5%、不大于5%或不大于4.5%;
(v)根据ASTM D2176-16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半径1mm的销上的耐折度为至少10,000次折叠、至少20,000次折叠、至少50,000次折叠、至少80,000次折叠、至少100,000次折叠、至少150,000次折叠、至少180,000次折叠、至少200,000次折叠、至少250,000次折叠、至少300,000次折叠、至少500,000次折叠或至少1,000,000次折叠;或者
(vi)根据ISO 14577-1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压缩模量为至少5.0GPa、至少5.5GPa、至少6.0GPa、至少6.5GPa、至少7.0GPa或至少7.5GPa。
特性组O可以包括:
(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40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2%、至少34%、至少36%、至少38%、至少40%、至少42%或至少44%;
(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55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4%或至少96%;
(i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33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不大于50%、不大于48%、不大于46%、不大于44%、不大于42%、不大于40%、不大于38%、不大于36%、不大于34%、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或不大于16%;
(iv)根据ASTM F218-20的光学厚度延迟Rth不大于100nm、不大于80nm、不大于60nm、不大于50nm、不大于40nm、不大于30nm、不大于28nm、不大于26nm、不大于24nm、不大于22nm或不大于20nm;
(v)根据ASTM E313-20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黄化指数不大于4.0、不大于3.5、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不大于1.6或不大于1.4;或者
(vi)根据ASTM D1003-13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雾度不大于1.5%、不大于1.3%、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0.8%、不大于0.6%、不大于0.5%、不大于0.4%或不大于0.3%。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基团A1,所述基团A1选自: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基团A1,所述基团A1基本上选自: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第一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基团A2,所述基团A2选自: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A2选自: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特性组M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特性组O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
在上述第二方面,光学叠层可以包括第一方面或其实施方案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例如,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形成光学叠层的背层或背衬层(a rear or backinglayer)或覆盖层。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聚酰胺材料可以是光学叠层纳米电路的衬底。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形成光学叠层或与液晶层相邻的层的水平或垂直偏光片。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光学叠层是LED或OLED组件。聚酰胺酰亚胺层可以是LED或OLED组件的衬底或覆盖层。
在上述第三方面,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话、手机、个人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打印机、平板电视、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摄像机、视频游戏机、遥控器、智能电器、汽车控制显示器、海上和航空运输控制系统。
在所述第四方面,聚酰胺酰亚胺由第一单体制备,所述第一单体包括式(III):
在式(III)中,n可以是1、2或3。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可以由至少一种第二单体制备,所述第二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还由至少一种四价共聚单体制备,所述四价共聚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还由至少一种二价共聚单体制备,所述二价共聚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上述第四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可以包括在下列摩尔比范围内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从约10:1至约1:10,例如从约5:1至约1:5、从约3:1至约1:3、从约2:1至约1:2、从约3:2至约2:3、从约4:3至约3:4、从约5:4至约4:5、从约6:5至约5:6、从约7:6至约6:7、从约8:7至约7:8、从约9:8至约8:9或从约10:9至约9:10。
在又一实施方案中,上述第四方面及其实施方案的聚酰胺酰亚胺可以包括在下列摩尔比范围内的四价共聚单体和二价共聚单体:从约10:1至约1:10、从约5:1至约1:5、从约3:1至约1:3、从约2:1至约1:2、从约3:2至约2:3、从约4:3至约3:4、从约5:4至约4:5、从约6:5至约5:6、从约7:6至约6:7、从约8:7至约7:8、从约9:8至约8:9或从约10:9至约9:10。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四方面及其实施方案的聚酰胺酰亚胺可以包括第一单体为4-氨基苯基-乙胺(“APEA”):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上述第四方面及其实施方案的聚酰胺酰亚胺可以包括四价共聚单体选自:
或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二价共聚单体可以选自:
/>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上述第四方面及其实施方案的聚酰胺酰亚胺可以包括第一单体为APEA
第二单体为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MB”)
四价共聚单体为4,4'-(六氟亚异丙基)二酞酸酐(“6FDA”)
二价共聚单体为对苯二甲酰氯(“TPC”)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上述第四方面及其实施方案的聚酰胺酰亚胺可以包括在1:2至2:1的摩尔比范围内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以及在1:5至5:1的摩尔比内的四价共聚单体与二价共聚单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6FDA:TPC:APEA:TFMB的摩尔比可以选自以下比例:10:90:50:50,15:85:50:50,15:85:30:70,17.5:82.5:35:65,20:80:50:50,20:80:60:40,20:80:30:70,20:80:40:60,25:75:25:75,25:75:50:50,30:70:60:40,30:70:80:20。
在第五方面,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包括式(IV):
在式(IV)中,A1选自四价基团。基团A2选自第一组二价基团,B选自第二组二价基团。参数x是大于1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五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选自以下特性组M的至少一种特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五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选自以下特性组O的至少一种特性。
特性组M可以包括:
(i)根据ASTM标准D638-14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拉伸模量为至少3.5GPa、至少3.8GPa、至少4.0GPa、至少4.3GPa、至少4.5GPa、至少4.8GPa、至少5.0GPa、至少5.3GPa、至少5.5GPa、至少5.8GPa、至少6.0GPa、至少6.3GPa、至少6.5GPa、至少6.8GPa、至少7.0GPa、至少7.3GPa、至少7.5GPa或至少7.8GPa;
(ii)通过热机械分析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至少180℃、至少185℃、至少190℃、至少195℃、至少200℃、至少205℃、至少210℃、至少215℃、至少220℃、至少225℃、至少230℃、至少235℃、至少240℃、至少245℃、至少250℃、至少255℃、至少260℃、至少265℃、至少270℃、至少275℃、至少280℃、至少285℃、至少290℃、至少295℃、至少300℃或至少305℃;
(iii)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峰位分子量为至少50kDa、至少100kDa、至少150kDa、至少200kDa、至少250kDa、至少300kDa、至少350kDa、至少400kDa、至少450kDa、至少500kDa、至少550kDa、至少600kDa、至少650kDa或至少700kDa,或者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至少50k、至少100k、至少150k或至少200k;
(iv)通过ASTM D638-14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不大于15%、不大于14%、不大于13%、不大于12%、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9%、不大于8.5%、不大于8%、不大于7.5%、不大于7%、不大于6.5%、不大于6%、不大于5.5%、不大于5%或不大于4.5%;
(v)根据ASTM D2176-16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半径1mm的销上的耐折度为至少10,000次折叠、至少20,000次折叠、至少50,000次折叠、至少80,000次折叠、至少100,000次折叠、至少150,000次折叠、至少180,000次折叠、至少200,000次折叠、至少250,000次折叠、至少300,000次折叠、至少500,000次折叠或至少1,000,000次折叠;或者
(vi)根据ISO 14577-1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压缩模量为至少5.0GPa、至少5.5GPa、至少6.0GPa、至少6.5GPa、至少7.0GPa或至少7.5GPa。
特性组O可以包括:
(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40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2%、至少34%、至少36%、至少38%、至少40%、至少42%或至少44%;
(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55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4%或至少96%;
(i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33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不大于50%、不大于48%、不大于46%、不大于44%、不大于42%、不大于40%、不大于38%、不大于36%、不大于34%、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或不大于16%;
(iv)根据ASTM F218-20的光学厚度延迟Rth不大于100nm、不大于80nm、不大于60nm、不大于50nm、不大于40nm、不大于30nm、不大于28nm、不大于26nm、不大于24nm、不大于22nm或不大于20nm;
(v)根据ASTM E313-20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黄化指数不大于4.0、不大于3.5、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不大于1.6或不大于1.4;或者
(vi)根据ASTM D1003-13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雾度不大于1.5%、不大于1.3%、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0.8%、不大于0.6%、不大于0.5%、不大于0.4%或不大于0.3%。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五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A1,所述A1选自: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第五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A2,所述A2选自:
在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第五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B,就各种情况而言所述B独立地选自: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第五方面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具有特性组M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或具有特性组O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
多个不同方面和实施方案是可行的。本文描述了一些这些方面和实施方案。在阅读本说明书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些方面和实施方案仅是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方案可以依据下文所列出项目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实施方案1.一种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包括式(I)或(II)基团:
其中A1选自四价基团,A2选自二价基团;其中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特性组M的特性和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特性组O的特性,其中特性组M包括:
(i)根据ASTM标准D638-14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拉伸模量为至少3.5GPa、至少3.8GPa、至少4.0GPa、至少4.3GPa、至少4.5GPa、至少4.8GPa、至少5.0GPa、至少5.3GPa、至少5.5GPa、至少5.8GPa、至少6.0GPa、至少6.3GPa、至少6.5GPa、至少6.8GPa、至少7.0GPa、至少7.3GPa、至少7.5GPa或至少7.8GPa;
(ii)通过热机械分析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至少180℃、至少185℃、至少190℃、至少195℃、至少200℃、至少205℃、至少210℃、至少215℃、至少220℃、至少225℃、至少230℃、至少235℃、至少240℃、至少245℃、至少250℃、至少255℃、至少260℃、至少265℃、至少270℃、至少275℃、至少280℃、至少285℃、至少290℃、至少295℃、至少300℃或至少305℃;
(iii)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峰位分子量为至少50kDa、至少100kDa、至少150kDa、至少200kDa、至少250kDa、至少300kDa、至少350kDa、至少400kDa、至少450kDa、至少500kDa、至少550kDa、至少600kDa、至少650kDa或至少700kDa,或者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至少50k、至少100k、至少150k或至少200k;
(iv)通过ASTM D638-14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不大于15%、不大于14%、不大于13%、不大于12%、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9%、不大于8.5%、不大于8%、不大于7.5%、不大于7%、不大于6.5%、不大于6%、不大于5.5%、不大于5%或不大于4.5%;
(v)根据ASTM D2176-16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半径1mm的销上的耐折度为至少10,000次折叠、至少20,000次折叠、至少50,000次折叠、至少80,000次折叠、至少100,000次折叠、至少150,000次折叠、至少180,000次折叠、至少200,000次折叠、至少250,000次折叠、至少300,000次折叠、至少500,000次折叠或至少1,000,000次折叠;或者
(vi)根据ISO 14577-1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压缩模量为至少5.0GPa、至少5.5GPa、至少6.0GPa、至少6.5GPa、至少7.0GPa或至少7.5GPa;
以及
特性组O包括:
(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40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2%、至少34%、至少36%、至少38%、至少40%、至少42%或至少44%;
(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55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4%或至少96%;
(i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33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不大于50%、不大于48%、不大于46%、不大于44%、不大于42%、不大于40%、不大于38%、不大于36%、不大于34%、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或不大于16%;
(iv)根据ASTM F218-20的光学厚度延迟Rth不大于100nm、不大于80nm、不大于60nm、不大于50nm、不大于40nm、不大于30nm、不大于28nm、不大于26nm、不大于24nm、不大于22nm或不大于20nm;
(v)根据ASTM E313-20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黄化指数不大于4.0、不大于3.5、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不大于1.6或不大于1.4;或者
(vi)根据ASTM D1003-13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雾度不大于1.5%、不大于1.3%、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0.8%、不大于0.6%、不大于0.5%、不大于0.4%或不大于0.3%。
实施方案2.实施方案1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1选自:
实施方案3.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1基本上选自:
实施方案4.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2选自:
实施方案5.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2选自:
/>
实施方案6.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具有特性组M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
实施方案7.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具有特性组O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
实施方案8.一种包含实施方案1至7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光学薄膜。
实施方案9.一种包含实施方案1至8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和包括无机颗粒的填料的光学薄膜。
实施方案10.一种包含实施方案1至9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光学叠层。
实施方案11.一种包含实施方案1至10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电子设备。
实施方案12.一种聚酰胺酰亚胺,其由以下物质制备:包含式(III)的第一单体:
其中n是1、2或3;和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物质的第二单体: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物质的四价共聚单体: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以及
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物质的二价共聚单体: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实施方案13.根据实施方案12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在下列摩尔比范围内:从10:1至1:10、从5:1至1:5、从3:1至1:3、从2:1至1:2、从3:2至2:3、从4:3至3:4、从5:4至4:5、从6:5至5:6、从7:6至6:7、从8:7至7:8、从9:8至8:9或从10:9至9:10。
实施方案14.根据实施方案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四价共聚单体和所述二价共聚单体在下列摩尔比范围内:从10:1至1:10、从5:1至1:5、从3:1至1:3、从2:1至1:2、从3:2至2:3、从4:3至3:4、从5:4至4:5、从6:5至5:6、从7:6至6:7、从8:7至7:8、从9:8至8:9或从10:9至9:10。
实施方案15.根据实施方案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第一单体为
实施方案16.根据实施方案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四价共聚单体选自:
或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其中所述二价共聚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实施方案17.根据实施方案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第一单体为所述第二单体为/>所述四价共聚单体为以及和所述二价共聚单体为/>
实施方案18.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在从1:2至2:1的摩尔比范围内,并且所述四价共聚单体与所述二价共聚单体在从1:5至5:1的摩尔比范围内。
实施方案19.根据式(IV)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
其中A1选自四价基团,A2选自第一组二价基团,B选自第二组二价基团,其中x是大于1的整数。
实施方案20.根据实施方案19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特性组M的特性和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特性组O的特性,其中特性组M包括:
(i)根据ASTM标准D638-14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拉伸模量为至少3.5GPa、至少3.8GPa、至少4.0GPa、至少4.3GPa、至少4.5GPa、至少4.8GPa、至少5.0GPa、至少5.3GPa、至少5.5GPa、至少5.8GPa、至少6.0GPa、至少6.3GPa、至少6.5GPa、至少6.8GPa、至少7.0GPa、至少7.3GPa、至少7.5GPa或至少7.8GPa;
(ii)通过热机械分析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至少180℃、至少185℃、至少190℃、至少195℃、至少200℃、至少205℃、至少210℃、至少215℃、至少220℃、至少225℃、至少230℃、至少235℃、至少240℃、至少245℃、至少250℃、至少255℃、至少260℃、至少265℃、至少270℃、至少275℃、至少280℃、至少285℃、至少290℃、至少295℃、至少300℃或至少305℃;
(iii)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峰位分子量为至少50kDa、至少100kDa、至少150kDa、至少200kDa、至少250kDa、至少300kDa、至少350kDa、至少400kDa、至少450kDa、至少500kDa、至少550kDa、至少600kDa、至少650kDa或至少700kDa,或者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至少50k、至少100k、至少150k或至少200k;
(iv)通过ASTM D638-14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不大于15%、不大于14%、不大于13%、不大于12%、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9%、不大于8.5%、不大于8%、不大于7.5%、不大于7%、不大于6.5%、不大于6%、不大于5.5%、不大于5%或不大于4.5%;
(v)根据ASTM D2176-16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半径1mm的销上的耐折度为至少10,000次折叠、至少20,000次折叠、至少50,000次折叠、至少80,000次折叠、至少100,000次折叠、至少150,000次折叠、至少180,000次折叠、至少200,000次折叠、至少250,000次折叠、至少300,000次折叠、至少500,000次折叠或至少1,000,000次折叠;或者
(vi)根据ISO 14577-1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压缩模量为至少5.0GPa、至少5.5GPa、至少6.0GPa、至少6.5GPa、至少7.0GPa或至少7.5GPa;
以及
特性组O包括:
(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40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2%、至少34%、至少36%、至少38%、至少40%、至少42%或至少44%;
(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55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4%或至少96%;
(i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33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不大于50%、不大于48%、不大于46%、不大于44%、不大于42%、不大于40%、不大于38%、不大于36%、不大于34%、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或不大于16%;
(iv)根据ASTM F218-20的光学厚度延迟Rth不大于100nm、不大于80nm、不大于60nm、不大于50nm、不大于40nm、不大于30nm、不大于28nm、不大于26nm、不大于24nm、不大于22nm或不大于20nm;
(v)根据ASTM E313-20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黄化指数不大于4.0、不大于3.5、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不大于1.6或不大于1.4;或者
(vi)根据ASTM D1003-13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雾度不大于1.5%、不大于1.3%、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0.8%、不大于0.6%、不大于0.5%、不大于0.4%或不大于0.3%。
实施方案21.根据实施方案19和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1选自:
实施方案22.根据实施方案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2选自:
实施方案23.根据实施方案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B在各种情况下独立地选自:
实施方案24.根据实施方案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具有特性组M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或具有特性组O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由于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含有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因此即使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其除了低相位差、低雾度和低黄度之外,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因此,通过使用紫外线吸收剂来减少在紫外区的光吸收,可以以均衡的方式展现紫外线切割性能、低相位差、透明性、机械性能和耐热性。紫外线吸收剂的实例包括三嗪衍生物(基于三嗪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苯并三唑衍生物(基于苯并三唑的紫外线吸收剂)和1,3,5-三苯基三嗪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基于二苯甲酮的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盐衍生物(基于水杨酸盐的紫外线吸收剂)等,并且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至少一种。在300nm至400nm附近(例如320nm至360nm)具有UV吸收性的基于苯并三唑的UV吸收剂可以改善光学薄膜的UV切割性能而不降低可见光区域中的透光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紫外线吸收剂是选自基于三嗪的紫外线吸收剂和基于苯并三唑基的紫外线吸收剂的至少一种。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紫外线吸收剂是基于苯并三唑的紫外线吸收剂。
基于苯并三唑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的用商品名:250表示的化合物(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二甲基(methodiyl))-5-甲苯基]苯并三唑),由BASF Japan Co.,Ltd制造的用商品名表示的化合物:/>360(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叔辛基苯酚])和Tinuvin 213(3-[3-(2H-苯并三唑-2-基)5-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甲酯和PEG300(与其的反应产物),且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的商品名:Sumisorb 200(2-(2-羟基-5-甲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 300(2-(3).-叔丁基-2-羟基-5-甲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Sumisorb 340(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 350(2-(2)-羟基3,5-二-叔戊苯基)苯并三唑),以及可以提及BASF Japan Co.,Ltd.的商品名:Tinuvin 327(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Tinuvin 571(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和Tinuvin 234(2-(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乙基)苯酚)和ADEKA Co.,Ltd.的产品名:/>LA-31(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丁基)苯酚])。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紫外线吸收剂是由式(I)和Tinuvin 213(3-[3-(2H-苯并三唑-2-基)5-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甲酯表示的化合物。它是与PEG300的反应产物,更特别地是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的商品名:Sumisorb 200(2-(2-羟基-5-甲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 300(2-(3-叔)-丁基-2-羟基-5-甲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Sumisorb 340(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 350(2-(2-羟基)3,5-二-叔戊苯基)苯并三唑),ADEKA Co.,Ltd.的产品名:Adecastab LA-31(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丁基)苯酚])和BASF Japan Co.,Ltd.的商品名:Tinuvin 327(2-(2’-羟基-3’,5’-二-叔丁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和Tinuvin571(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特别是Sumitomo Chemical Co.,Ltd.的商品名:Sumisorb 340(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 350(2-(2-羟基3,5-二-叔戊苯基)苯并三唑,和ADEKA Co.,Ltd.的产品名:Adecastab LA-31(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丁基)苯酚])。
作为另一实施方案的紫外线吸收剂,基于三嗪的紫外线吸收剂用于含有聚酰胺酰亚胺基树脂的光学薄膜中。作为具体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以下物质:ADEKA Co.,Ltd.的产品名:Adecastab LA-46(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2-(2-乙基)己酰氧基)乙氧基]苯酚),由BASF Japan Co.,Ltd.制造的商品名:Tinuvin400(2-[4-[2-羟基-3-十三烷基氧基丙基]氧基]-2-羟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2-羟基-3-二癸基氧基丙基]氧基]-2-羟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Tinuvin 405(2-[4(2-羟基-3-(2'-乙基)己基)氧基]-2-羟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Tinuvin 460(2,4-双(2-羟基-4-丁基氧基苯基)-6-(2,4-双)-丁基氧基苯基)-1,3,5-三嗪)、Tinuvin 479(基于羟苯基三嗪的紫外线吸收剂),和Chemipro Kasei Co.,Ltd.的产品名:102(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正辛氧基)苯酚),等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紫外线吸收剂具有300nm至400nm的光吸收,例如320nm至360nm的光吸收,并且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具有约350nm的光吸收。
当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包含紫外线吸收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为0.1质量份或更多,例如0.5质量份或更大,并且甚至为0.8。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按质量份计或以上,特别是1质量份或以上,例如10质量份或以下,例如8质量份或以下,甚至5质量份或以下。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包含至少一种填料。包含填料倾向于增强光学薄膜的光学性能、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填料的实例包括有机颗粒和无机颗粒,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包括无机颗粒。无机颗粒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锗、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铟锡(ITO)、氧化锑和氧化铈、氟化镁和氟化物。其实例包括诸如钠化学品等的金属氟化物颗粒,并且其中,从易于具备光学薄膜的光学性能、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的良好平衡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硅颗粒是特别合乎需求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填料包括二氧化硅颗粒。这些填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诸如二氧化硅颗粒等填料的平均初始粒径通常为1nm或以上,如5nm或以上,如10nm或以上,如15nm或以上,如20nm或以上,甚至100nm或以下。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填料的平均初始粒径为80nm或以下,如60nm或以下,或者甚至40nm或以下。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初始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时,二氧化硅颗粒的聚集被抑制,并且可以容易地改善所获得的光学薄膜的光学性能、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填料的平均初始粒径可以通过BET法测量。平均初始粒径可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分析来测量。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含有诸如二氧化硅颗粒等填料时,填料的含量通常为0.1质量%或以上,如1质量%或以上,如5质量%或以上,基于光学薄膜的质量计。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填料的含量为10质量%或以上,如60质量%或以下,如50质量%或以下,如40质量%或以下。当填料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容易地改善光学薄膜的光学性能、耐热性和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进一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和填料之外的添加剂。其他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抗氧化剂、脱模剂、稳定剂、调和剂(brewing agent)、阻燃剂、pH调节剂、二氧化硅分散剂、润滑剂、增稠剂、流平剂等。当存在其他添加剂时,其含量通常为0.001质量%至20质量%,如0.01质量%至15质量%,如0.1质量%至10质量%,基于光学薄膜的质量计。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应用没有特别限制,且用于各种应用,例如触摸传感器的衬底、柔性显示装置的材料、保护膜、边框印刷用膜、半导体应用、扬声器膜片、IR截止滤波器,等等。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是单层或叠层体,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原样使用,或者以与另一薄膜作为叠层体使用。当光学薄膜是叠层体时,它是指包括层叠在光学薄膜一侧或两侧上的所有层的光学薄膜。
当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是叠层体时,光学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功能层。功能层的实例包括硬涂层、底涂层、阻气层、紫外线吸收层、粘合层、色度调节层和折射率调节层。功能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薄膜可以在至少一侧(一侧或两侧)上具有保护膜。例如,当功能层设置在光学薄膜的一侧上时,保护膜可以层叠在光学薄膜侧的表面或功能层侧的表面上,以及层叠在光学薄膜侧和功能层侧二者上。当光学薄膜在两侧都具有功能层时,保护膜可以层叠在一个功能层侧的表面上或两个功能层侧的表面上。保护膜是用于临时保护光学薄膜或功能层的表面的膜,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能够保护光学薄膜或功能层的表面的可剥离膜即可。保护膜的实例包括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膜;诸如聚乙烯和聚丙烯膜等聚烯烃树脂膜、丙烯酸树脂膜,等等,以及聚烯烃树脂膜和聚乙烯。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保护膜选自对苯二甲酸酯树脂膜和丙烯酸树脂膜。当光学薄膜具有两个保护膜时,各保护膜可以相同或不同。
保护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10μm至120μm,如15μm至110μm,如20μm至100μm。当光学薄膜具有两个保护膜时,各保护膜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
提供以下实施例以更好地公开和教导本发明的方法和组合物。其仅用于说明目的,且必须承认,可以进行微小的改动和变化而不会实质性地影响如以下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根据无规型或受控型程序制备。在无规型程序中,在引发反应前将所有单体和共聚单体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受控型程序中,用有限数量的单体和共聚单体引发反应,并在稍后添加另外的单体和/或共聚单体。
反应温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例如5℃至200℃;且反应时间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例如约30分钟至72小时。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反应温度为5℃至200℃,如50℃至190℃,如100℃至180℃,反应时间可为3小时至24小时。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反应时间为5小时至20小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不影响反应即可,例如,可以包括水、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二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丁醚、1-甲氧基-2-丙醇,等等,诸如丁氧基乙醇和丙二醇单甲醚等2-醇类溶剂;诸如苯酚和甲酚等苯酚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γ-丁内酯、γ-戊内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诸如乙酸乙酯等酯类溶剂;诸如丙酮、甲基乙酮、环戊酮、环己酮、2-庚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溶剂;诸如戊烷、己烷和庚烷等脂族烃类溶剂;诸如乙基环己烷环状烃溶剂等脂肪类;诸如甲苯和二甲苯等芳族烃类溶剂;诸如乙腈等腈类溶剂;诸如四氢呋喃和二甲氧基乙烷等醚类溶剂;诸如氯仿和氯苯等含氯溶剂;其实例包括诸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两甲基乙酰胺等酰胺类溶剂;诸如二甲基砜、二甲基亚砜和环丁砜等含硫溶剂;诸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等碳酸酯类溶剂;诸如N-甲基-2-吡咯烷酮等内酰胺类溶剂;以及其组合。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溶剂可以是酚类溶剂和酰胺类溶剂,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合乎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反应中使用的溶剂可以是已经严格脱水至水含量700ppm或以下的溶剂。当使用这样的溶剂时,容易改善所获得的光学薄膜的光学性能、耐热性和机械性能。
反应可以在惰性气氛(氮气气氛、氩气气氛等)或减压条件下进行,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惰性气氛(氮气气氛,氩气氛围等)中进行。下面,宜在严格控制的脱水溶剂中搅拌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易于改善所获得的光学性能、耐热性和机械性能。
可以通过常规方法离析(分离和纯化)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例如通过诸如过滤、浓缩、萃取、结晶、重结晶、柱色谱法等分离手段或这些的分离手段的组合。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将大量的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正丙醇或异丙醇等添加到含有树脂的反应溶液中以沉淀树脂,并可以通过浓缩、过滤或干燥来离析树脂。
实验1(标准合成)-40/60-80/20组合物
向装有氮气入口和出口、韦氏回流冷凝器、加料口、热电偶和顶置式机械搅拌器(带扭矩显示)的1L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4-氨基苯基-乙胺(APEA)(14.630g,107.42mmol,0.8eq)、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MB)(8.601g,26.853mmol,0.2eq)、4,4'-(六氟亚异丙基)二酞酸酐(6FDA)(23.862g,53.712mmol,0.4eq)、异喹啉(0.57g,4.41mmol,相对于酸酐量0.08eq)和240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将烧瓶加热至150℃,持续2小时。
两小时后,将烧瓶冷却至70℃。加入240mL的DMAc,然后加入对苯二甲酰氯(TPC)(16.364g,80.603mmol,0.6eq)。1小时后,将烧瓶冷却至50℃。然后加入三乙胺(TEA)(TEA)(21.741g,214.85mmol,TPC量的2eq)。搅拌1小时后,将烧瓶内容物沉淀到4L的EtOH/H2O混合物中。收集沉淀物,在新鲜的EtOH/H2O中混合并过滤,产生聚酰胺酰亚胺(PAI)的白色无色细粉末。
用根据表1调整的APEA、TFMB、6FDA和TPC的量重复进行反应。
当涉及到制备聚酰胺酰亚胺膜时,可以使用溶剂浇铸法。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可以以1至30重量百分比,如5至25重量百分比,如10至20重量百分比的浓度溶解在溶剂中从而形成清漆。这种溶剂的实例包括诸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乙基乙酰胺(DE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异丁酰胺、N,N-二甲基丙酰胺、3-甲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MDMPA)等酰胺类溶剂;诸如丙酮、甲基乙酮、环戊酮(CPN)、环己酮(CHN)、苯乙酮(PhAc)、2-庚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溶剂;诸如γ-丁内酯(GBL)、γ-戊内酯等内酯类溶剂;诸如二甲基砜、二甲基亚砜和环丁砜等含硫溶剂;诸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等碳酸酯类溶剂;以及其组合。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此外,清漆可以包含水、醇溶剂、非环酯溶剂、醚溶剂等等。
清漆可以涂布在诸如玻璃板或柔性载体衬底的平坦表面上,并随后干燥。在初始干燥步骤之后,可以将膜从平坦表面剥离并进一步处理。
实验2-制备聚酰胺酰亚胺膜
通过首先将一部分粉末以大约10-20重量%的浓度溶解在溶剂(DMAc)中制备无色粘性清漆从而制备实验1的粉末的PAI膜。然后用刮片将清漆涂布在玻璃衬底上,并在8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以产生“湿”PAI膜。
然后将膜从板上取下,安装到不锈钢框架中,并在250℃的真空下烘烤12小时,制备干燥的成品无色PAI膜。
表征聚酰胺酰亚胺膜
使用以下方法表征以实验2中描述的方法获得的聚合物膜的光学、热和机械性能:
膜厚-使用Mahr,2057551Marameter XLI-57B-15便携式测厚仪测量聚酰胺酰亚胺膜的厚度。通常,在整个膜上进行6至21次测量,并报告平均值。
颜色和光学透明性-使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聚酰胺酰亚胺膜的光学性能(如透光百分率、颜色、雾度、Rth)。使用配置积分球(ISR-2600)的Shimadzu UV-2700测量聚酰胺酰亚胺膜的透光百分率。通常,将膜插入膜样品支架中,使用5nm的狭缝宽度测量800nm至200nm的透射率,并记录380nm和400nm的透射率(T380%和T400%)。使用X-rite Ci7800分光光度计测量聚酰胺酰亚胺膜的颜色和雾度。通常,将膜样品放置在25mm样品支架中,并使I类连续波532nm激光闪烁通过样品来测量直接透射率和总透射率以及雾度。记录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根据ASTM E313-20测量黄化指数(YI)。根据ASTM D1003-13测定雾度。根据ASTM F218-20使用Axometrics AxoScanTM Mueller Matrix Polarimeter测量聚酰胺酰亚胺膜的Rth。通常,通过在550nm波长处进行以10°为增量直至最大倾斜角为50°的两轴平面外延迟测量来测量膜Rth;每个膜测量几个点位,并记录最低Rth值。
热性能-采用TA Instruments Discovery TGA550使用热重分析法来评估不完全酰亚胺化、残留溶剂和热稳定性Td(1%)。通常,将几毫克聚合物膜放入TGA盘中,TGA盘在40-60mL/min的氮气吹扫下以10℃/分钟的速率加热至550℃。达到1%质量损失的温度记录为Td(1%);就干膜(即完全酰亚胺化的、无残留溶剂)而言,这些材料的Td(1%)通常出现在375℃-45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配置膜/纤维附件的TA Instruments Discovery DMA850使用动态机械分析测量聚酰胺酰亚胺膜的玻璃化转变(Tg)。通常,对5x 30mm的样品进行模具冲压,并将其加载至膜/纤维附件夹具中;在以1Hz振荡的0.1%应变下,在氮气吹扫的气氛中将膜以5℃/分钟的速率加热至350℃-400℃。由储能模量和/或tanδ最大值开始下降确定玻璃化转变测量结果。采用具有膜/纤维附件的TA Instruments TMA Q400使用热机械分析测量的聚酰胺酰亚胺膜的玻璃化转变和热膨胀系数(CTE)。通常,使用5x 30mm的样品进行测试。在50mL/min的氮气吹扫下,将每个膜厚以um计的具有0.5g负载的样品以3℃/min加热至350℃-400℃。可以使用100℃-200℃之间线的斜率来计算CTE。通过测量样品出现伸长的温度计算Tg
机械性能-使用带有500N载荷传感器的Instron 5967测量拉伸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通常,按照ASTM 1708测试试样。样品尺寸遵循ASTM 1708中所列出的尺寸,采用Mahr GmbH 1086Ri 25/0,0005mm(1”/.00002”)测量每层膜的厚度。Instron使用测得的力和样品位移来计算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照ASTM D638-14测试断裂伸长率,按照ASTM D638-14测试拉伸模量。
表1:膜产生的光学、机械和热性能
组合物1:6FDA/TPC-APEA/TFMB,组合物2:6FDA/TPC-APPA/TFMB,比例-单体的摩尔比;IV-特性粘度;res.sol.-残留溶剂;T380-在380nm下的透射率;T400-在400nm下的透射率;Tmax-最大透射率(~550nm);YI-黄化指数;H-雾度;杨氏模量;Tg-玻璃化转变温度。
实验3-向配置氮气入口和出口、回流冷凝器、加料口、热电偶和顶置式机械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氨基苯基-乙胺(APEA)(1.158kg)、4,4'-(六氟亚异丙基)二酞酸酐(6FDA)(1.888kg)、异喹啉(0.082kg)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44.85kg)。将反应器加热至120℃持续16小时,并使反应器冷却至70℃。加入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MB)(4.083kg)、三乙胺(TEA)(3.440kg)、DMAc(37.83kg),随后加入对苯二甲酰氯(TPC)(3.458kg)。1小时后,将反应器冷却至20℃,并加入甲醇(248.06kg)。过滤所得沉淀物,用甲醇洗涤5次,并在114℃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得到聚酰胺酰亚胺(PAI)粉末(8.2kg)。所获得的PAI的重均分子量(Mw)为157,000。
实验4-向配置氮气入口和出口、回流冷凝器、加料口、热电偶和顶置式机械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氨基苯基-乙胺(APEA)(2.724kg)、4,4'-(六氟亚异丙基)二酞酸酐(6FDA)(4.442kg)、异喹啉(0.194kg)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105.54kg)。将反应器加热至150℃持续4小时,并使反应器冷却至10℃。加入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MB)(9.607g)、三乙胺(TEA)(8.095g)、NMP(26.39g),随后加入对苯二甲酰氯(TPC)(7.309g)。1小时后,加入NMP(62.63g),将反应器加热至70℃,并加入TPC(0.827g)。1小时后,将反应器冷却至20℃,并加入甲醇(583.67g)。过滤所得沉淀物,用甲醇洗涤3次,并在14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得到聚酰胺酰亚胺(PAI)粉末(19.31g)。所获得的PAI的重均分子量(Mw)为334,000。
<重均分子量(Mw)>
使用在下列条件下的GPC测量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
(GPC条件)
设备:Shimadzu LC-20A
柱:TSKgel GMHHR-M(混合柱,排斥极限分子量:4百万)
保护柱:TSK凝胶保护柱HHR-H
流动相:加入10mM LiBr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
*NMP使用HPLC级,LiBr使用一级(first-class)试剂(无水物)
流速:1mL/min
测量时间:20分钟
柱温箱:40℃
检测:UV 275nm
洗涤溶剂:NMP
样品浓度:1mg/mL(20重量%的反应质量在流动相中稀释至5
mg/mL,用于分析)
分子量校准:聚合物实验室(Polymer Laboratories)的标准聚苯乙烯(17种分子量,分子量为5-400万)
<光学薄膜>
实施例3-将所得到的PAI树脂溶解在N,N-二乙基乙酰胺(DEAc)中,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1质量%,并加入3phr的Sumisorb 340作为紫外线吸收剂(UVA)以制备清漆。然后,将所得到的清漆施用至PET衬底上,在100℃下加热15分钟,在120℃下加热7分钟,然后在140℃下进一步加热15分钟,并从PET衬底上剥离。将所剥离的薄膜在200℃的烘箱中干燥40分钟,以获得厚度50μm的光学薄膜。所获得的光学薄膜中的残留溶剂的量为2.07质量%。
实施例4-将所得到的PAI树脂溶解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2质量%,并加入30%的二氧化硅(粒径:12nm)和3phr的Sumisorb 340以制备清漆。然后,将所得到的清漆施用至PET衬底上,在100℃下加热15分钟,在120℃下加热7分钟,然后在140℃下进一步加热15分钟,并从PET衬底上剥离。将所剥离的薄膜在200℃的烘箱中干燥30分钟,以获得厚度50μm的光学薄膜。
<压缩模量>
使用带有Berkovich压头的iMicro(KLA)测量压缩模量。通常,按照ISO 14577-1测试试样。样品尺寸和测量条件如下;
样品尺寸:1cm x 1cm x 1cm
测量载荷:30mN
负载施加时间:15秒
负载保持时间:60秒
泊松系数:0.35
测量数:9个点位
表2:膜产生的光学、机械和热性能
/>

Claims (24)

1.一种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包括式(I)或(II)的基团:
其中A1选自四价基团,A2选自二价基团;
其中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特性组M的特性和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特性组O的特性,其中特性组M包括:
(i)根据ASTM标准D638-14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拉伸模量为至少3.5GPa、至少3.8GPa、至少4.0GPa、至少4.3GPa、至少4.5GPa、至少4.8GPa、至少5.0GPa、至少5.3GPa、至少5.5GPa、至少5.8GPa、至少6.0GPa、至少6.3GPa、至少6.5GPa、至少6.8GPa、至少7.0GPa、至少7.3GPa、至少7.5GPa或至少7.8GPa;
(ii)通过热机械分析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至少180℃、至少185℃、至少190℃、至少195℃、至少200℃、至少205℃、至少210℃、至少215℃、至少220℃、至少225℃、至少230℃、至少235℃、至少240℃、至少245℃、至少250℃、至少255℃、至少260℃、至少265℃、至少270℃、至少275℃、至少280℃、至少285℃、至少290℃、至少295℃、至少300℃或至少305℃;
(iii)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峰位分子量为至少50kDa、至少100kDa、至少150kDa、至少200kDa、至少250kDa、至少300kDa、至少350kDa、至少400kDa、至少450kDa、至少500kDa、至少550kDa、至少600kDa、至少650kDa或至少700kDa,或者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至少50k、至少100k、至少150k或至少200k;
(iv)通过ASTM D638-14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不大于15%、不大于14%、不大于13%、不大于12%、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9%、不大于8.5%、不大于8%、不大于7.5%、不大于7%、不大于6.5%、不大于6%、不大于5.5%、不大于5%或不大于4.5%;
(v)根据ASTM D2176-16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半径1mm的销上的耐折度为至少10,000次折叠、至少20,000次折叠、至少50,000次折叠、至少80,000次折叠、至少100,000次折叠、至少150,000次折叠、至少180,000次折叠、至少200,000次折叠、至少250,000次折叠、至少300,000次折叠、至少500,000次折叠或至少1,000,000次折叠;或者
(vi)根据ISO 14577-1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压缩模量为至少5.0GPa、至少5.5GPa、至少6.0GPa、至少6.5GPa、至少7.0GPa或至少7.5GPa;以及
特性组O包括:
(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40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2%、至少34%、至少36%、至少38%、至少40%、至少42%或至少44%;
(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55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4%或至少96%;
(i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33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不大于50%、不大于48%、不大于46%、不大于44%、不大于42%、不大于40%、不大于38%、不大于36%、不大于34%、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或不大于16%;
(iv)根据ASTM F218-20的光学厚度延迟Rth不大于100nm、不大于80nm、不大于60nm、不大于50nm、不大于40nm、不大于30nm、不大于28nm、不大于26nm、不大于24nm、不大于22nm或不大于20nm;
(v)根据ASTM E313-20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黄化指数不大于4.0、不大于3.5、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不大于1.6或不大于1.4;或者
(vi)根据ASTM D1003-13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雾度不大于1.5%、不大于1.3%、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0.8%、不大于0.6%、不大于0.5%、不大于0.4%或不大于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1选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1基本上选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2选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2选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具有特性组M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具有特性组O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
8.一种光学薄膜,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
9.一种光学薄膜,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和包括无机颗粒的填料。
10.一种光学叠层,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
11.一种电子设备,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
12.一种聚酰胺酰亚胺,其由第一单体、至少一种第二单体、至少一种四价共聚单体和至少一种二价共聚单体制备,
所述第一单体包括式(III):
其中n是1、2或3;以及
所述至少一种第二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所述至少一种四价共聚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所述至少一种二价共聚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在下列摩尔比范围内:从10:1至1:10,从5:1至1:5、从3:1至1:3、从2:1至1:2、从3:2至2:3、从4:3至3:4、从5:4至4:5、从6:5至5:6、从7:6至6:7、从8:7至7:8、从9:8至8:9或从10:9至9:10。
14.根据权利要求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四价共聚单体和所述二价共聚单体在下列摩尔比范围内:从10:1至1:10,从5:1至1:5、从3:1至1:3、从2:1至1:2、从3:2至2:3、从4:3至3:4、从5:4至4:5、从6:5至5:6、从7:6至6:7、从8:7至7:8、从9:8至8:9或从10:9至9:10。
15.根据权利要求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第一单体为
16.根据权利要求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四价共聚单体选自
或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其中所述二价共聚单体选自:
及其任何合适的衍生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
所述第一单体为
所述第二单体为
所述四价共聚单体为以及
所述二价共聚单体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的摩尔比为1:2至2:1,且所述四价共聚单体与所述二价共聚单体的摩尔比为1:5至5:1。
19.一种式(IV)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
其中A1选自四价基团,A2选自第一组二价基团,B选自第二组二价基团,其中x是大于1的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特性组M的特性和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特性组O的特性,其中特性组M包括:
(i)根据ASTM标准D638-14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拉伸模量为至少3.5GPa、至少3.8GPa、至少4.0GPa、至少4.3GPa、至少4.5GPa、至少4.8GPa、至少5.0GPa、至少5.3GPa、至少5.5GPa、至少5.8GPa、至少6.0GPa、至少6.3GPa、至少6.5GPa、至少6.8GPa、至少7.0GPa、至少7.3GPa、至少7.5GPa或至少7.8GPa;
(ii)通过热机械分析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至少180℃、至少185℃、至少190℃、至少195℃、至少200℃、至少205℃、至少210℃、至少215℃、至少220℃、至少225℃、至少230℃、至少235℃、至少240℃、至少245℃、至少250℃、至少255℃、至少260℃、至少265℃、至少270℃、至少275℃、至少280℃、至少285℃、至少290℃、至少295℃、至少300℃或至少305℃;
(iii)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峰位分子量为至少50kDa、至少100kDa、至少150kDa、至少200kDa、至少250kDa、至少300kDa、至少350kDa、至少400kDa、至少450kDa、至少500kDa、至少550kDa、至少600kDa、至少650kDa或至少700kDa,或者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物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至少50k、至少100k、至少150k或至少200k;
(iv)通过ASTM D638-14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不大于15%、不大于14%、不大于13%、不大于12%、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9%、不大于8.5%、不大于8%、不大于7.5%、不大于7%、不大于6.5%、不大于6%、不大于5.5%、不大于5%或不大于4.5%;
(v)根据ASTM D2176-16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半径1mm的销上的耐折度为至少10,000次折叠、至少20,000次折叠、至少50,000次折叠、至少80,000次折叠、至少100,000次折叠、至少150,000次折叠、至少180,000次折叠、至少200,000次折叠、至少250,000次折叠、至少300,000次折叠、至少500,000次折叠或至少1,000,000次折叠;或者
(vi)根据ISO 14577-1测定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的压缩模量为至少5.0GPa、至少5.5GPa、至少6.0GPa、至少6.5GPa、至少7.0GPa或至少7.5GPa;以及
特性组O包括:
(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40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2%、至少34%、至少36%、至少38%、至少40%、至少42%或至少44%;
(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55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4%或至少96%;
(iii)根据UV-Vis光谱法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在330nm下的光学透明度为不大于50%、不大于48%、不大于46%、不大于44%、不大于42%、不大于40%、不大于38%、不大于36%、不大于34%、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或不大于16%;
(iv)根据ASTM F218-20的光学厚度延迟Rth不大于100nm、不大于80nm、不大于60nm、不大于50nm、不大于40nm、不大于30nm、不大于28nm、不大于26nm、不大于24nm、不大于22nm或不大于20nm;
(v)根据ASTM E313-20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黄化指数不大于4.0、不大于3.5、不大于3.2、不大于3.0、不大于2.8、不大于2.6、不大于2.4、不大于2.2、不大于2.0、不大于1.8、不大于1.6或不大于1.4;或者
(vi)根据ASTM D1003-13测定的厚度25微米(±5微米)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薄膜的雾度不大于1.5%、不大于1.3%、不大于1.1%、不大于1.0%、不大于0.8%、不大于0.6%、不大于0.5%、不大于0.4%或不大于0.3%。
21.根据权利要求19和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1选自:
22.根据权利要求19和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A2选自:
23.根据权利要求19和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中就各种情况而言所述B独立地选自:
24.根据权利要求19和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其具有特性组M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或具有特性组O的至少两种、至少三种或至少四种特性。
CN202280019250.2A 2021-03-05 2022-02-28 光学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 Pending CN1169173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57390P 2021-03-05 2021-03-05
US63/157,390 2021-03-05
PCT/US2022/070866 WO2022187797A1 (en) 2021-03-05 2022-02-28 Optically transparent polyamide-imid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7377A true CN116917377A (zh) 2023-10-20

Family

ID=8315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9250.2A Pending CN116917377A (zh) 2021-03-05 2022-02-28 光学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511303A (zh)
CN (1) CN116917377A (zh)
WO (1) WO20221877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2255A1 (en) * 2022-03-30 2023-10-05 Zymergen Inc. Optically transparent polyamide-imides
WO2023211747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Zymergen Inc. Optically transparent polyamideimi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4891A (en) * 1989-07-27 1991-12-24 Hoechst Celanese Corp. Method of gas separation and membranes therefor
EP2736954A1 (en) * 2011-07-29 2014-06-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forming an aramid copolymer
JP2020019938A (ja) * 2018-07-19 2020-02-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イミド樹脂
CN112703220A (zh) * 2018-08-07 2021-04-23 齐默尔根公司 光学透明的聚酰亚胺
WO2020053755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ifacial solar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7797A1 (en) 2022-09-09
JP2024511303A (ja)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58358B2 (ja) ポリイミド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356998B (zh) 光学膜和使用该光学膜的柔性设备
US10781288B2 (en) Polyimide precursor and polyimide
US9777137B2 (en) Polyamic acid, polyimide, polyamic acid solution, polyimide solution, polyimide films obtained from these solutions, and use of polyimide films
KR102345844B1 (ko) 수지 박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수지 박막형성용 조성물
US9783640B2 (en) Polyimide precursor, polyimide, polyimide film, varnish, and substrate
US8466252B2 (en) Optical film,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ransparent substr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solar cell
CN116917377A (zh) 光学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
US10308767B2 (en) Alkoxysilane-modified polyamic acid solution, laminate and flexible device using same, and lamin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70313821A1 (en) Polyimide precursor, polyimide, and polyimide film
CN111699218A (zh) 杂化树脂组合物
KR20200017433A (ko)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용 기판의 제조방법
CN113534305A (zh) 光学层叠体及包括该光学层叠体的柔性显示面板
US11807730B2 (e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polyimide film for cover window,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TW201739838A (zh) 可撓性元件基板形成用組成物
WO2022244581A1 (ja) 無色透明加工品用ポリイミド樹脂材料、新規なポリイミド
WO2023211747A1 (en) Optically transparent polyamideimide
CN116940407A (zh) 光学透明的聚酰亚胺
US20220380543A1 (e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Polyimide Film for Cover Window,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Uses Thereof
US20220135470A1 (en) Polyamideimide Film and Window Cover Film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3192255A1 (en) Optically transparent polyamide-imides
TW202311362A (zh) 覆蓋窗用聚醯亞胺膜及包括該聚醯亞胺膜的顯示裝置
US20240117118A1 (e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Polyimide Film for Cover Window,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Uses Thereof
US20230174719A1 (en) Polyamideimide Precursor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US20220411660A1 (e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Polyimide Film for Cover Window,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and Uses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