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4025A -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4025A
CN116904025A CN202311174636.3A CN202311174636A CN116904025A CN 116904025 A CN116904025 A CN 116904025A CN 202311174636 A CN202311174636 A CN 202311174636A CN 116904025 A CN116904025 A CN 116904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grafted
polyamid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acrylonitr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46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04025B (zh
Inventor
林洁龙
徐洪耀
杨霄云
陈平绪
叶南飚
张永
叶士兵
刘纪庆
安朋
王艳艳
王瑞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46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4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4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4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4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4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omega-amino 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lactam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L2205/16Fibres; Fibrils

Abstract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按重量份计,聚酰胺树脂80份、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5‑30份、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0.5‑4份,还包括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份的2%‑8%的聚四氟乙烯丝束。本发明通过在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改性聚酰胺组合物中添加少量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与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聚四氟乙烯丝束作为不相容组分,通过在挤出加工过程形成的丝构成网结构,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与聚四氟乙烯丝束具有相似相容性,因此二者附着于聚四氟乙烯丝束并被拉长形成弹性支撑结构,显著提升聚酰胺增韧组合物的抗冲效果,获得高抗冲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尼龙的增韧改性通过添加橡胶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茂金属聚烯烃等增韧剂经过熔融共混制得,通常会在增韧剂引入极性官能团与尼龙的端基发生反应以提高增韧剂与尼龙基材的相容性。增韧改性大幅度提高尼龙的缺口敏感性和耐低温性能,并降低吸水率。综合考虑增韧效果、加工性能、低温性能、性价比等因素,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衍生物成为目前广泛应用于尼龙产品的增韧剂,有大量的专利围绕加工方法、化学结构改善增韧效果,其中通过接枝极性官能团改性提高与尼龙的相容性,专利 CN03116291.6公开马来酸酐接枝POE与过氧化物动态硫化改性获得超韧尼龙。CN101781455A公开衣康酸接枝POE进行增韧改性获得超韧尼龙。CN102827473B公开使用POE、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A6及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及引发剂进行原位增容改性获得超韧尼龙。除了引入增韧剂,改变尼龙结构,引入柔性更大的长碳链、支链也可对尼龙进行增韧改性。CN108774317B公开一种超韧尼龙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由内酰胺、有机二元羧酸、二元胺聚合而成,还含有另外组分由二元胺为2-甲基戊二胺、4 ,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3 ,3-二甲基-4 ,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异佛尔酮二胺与端羧基聚丁二烯聚合而成,得到一种耐低温、低吸水率的超韧尼龙树脂。传统的增韧方法已经取得广泛的应用,但也不乏遗留问题。增韧剂提高尼龙的冲击强度和韧性,依赖增韧剂较高的体积分数,要获得超韧尼龙通常需要添加高达20-30%比例的增韧剂,例如前面提及的POE,使材料断裂过程产生的裂纹可以及时发生终止。可见,超韧改性问题之一是大量增韧剂的使用,即增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具有超高的抗冲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树脂 80份;
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 5-30份;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 0.5-4份;
还包括聚四氟乙烯丝束,聚四氟乙烯丝束的重量含量为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份的2%-8%;
组合物的树脂基体中,聚四氟乙烯丝束的直径范围是0.001-2微米,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颗粒的长轴平均长度/短轴平均长度大于1.5;
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中,活性基团选自马来酸酐基团、环氧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的含量为1.5-2.5份。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可以是市售产品也可以是自制获得,自制方法:将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乳化剂、引发剂加入水中,在70-80℃反应3-6小时,再加入絮凝剂、冷却、过滤、干燥得到产物。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絮凝剂为硫酸、盐酸、磷酸、乙酸、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氯化铝、硫酸镁、硫酸铝中的至少一种。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范围是(30-80%):(10-60%):(0.1-40%)都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优选(40-75%):(15-50%):(0.1-20%)。
如说明书附图1中,本发明树脂基体中分布有大量的细丝束,这些丝束是直径范围0.001-2微米的聚四氟乙烯丝束。而普通市售的不能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在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中是“岛”状分布的,即使在制备过程中被剪切拉伸形成条状,其直径也会远大于5微米。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丝束来源于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市售的这些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是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得到,这些聚四氟乙烯在聚合的过程中充分分散,形成长链段丝状后卷曲成球状(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由无数细长的聚四氟乙烯丝束相互缠绕形成的众多“线团”)。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可通过母粒添加,母粒中的PTFE含量约40-70wt%。可选的商业牌号为K-PT200,43%PTFE含量,广东鼎信聚合科技有限公司;FS-257,50wt%的PTFE含量,韩国汉纳; DL-155,55wt%的PTFE含量,东莞市胜浩塑胶原料有限公司。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在复合材料螺筒挤出加工过程中细丝束会伸展和分散在树脂基体中形成支撑,此时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与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附着在丝束上被拉伸并分散于树脂基体中形成弹性支撑结构,通过说明书附图2可知,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颗粒的长轴平均长度/短轴平均长度大于1.5。如图4,普通的不能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是分散的团状微小颗粒,并非线团的卷曲结构,因此无法在与其它组分在螺筒挤出加工的过程中分散出细长的丝束。
优选的,聚四氟乙烯丝束的重量含量是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份的3%-7%;
更优选的,聚四氟乙烯丝束的重量含量是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份的4%-6%。
所述的聚酰胺树脂选自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聚内酰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脂肪族聚酰胺树脂选自PA66、PA46、PA610、PA612、PA56、PA510、PA512、PA910、PA912、PA913、PA914、PA915、PA616、PA936、PA1010、PA1012、PA1013、PA1014、PA1210、PA1212、PA1213、PA1214、PA614、PA613、PA615、PA616、PAPACM12等。
所述的半芳香聚酰胺选自PA MXD6、PA10T、PA10T1010、PA10T66、PA6T、PA6T66、PA9T、PA66/6T等。
所述的聚内酰胺选自PA5、PA6、PA11、PA12等。
本发明聚酰胺增韧组合物中,聚酰胺树脂的最低重量百分比含量为60%。
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中,橡胶选自聚烯烃类橡胶、聚丙烯腈类橡胶、聚丙烯酸类橡胶、聚酯类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聚丙烯腈类橡胶选自丁二烯-丙烯腈橡胶、氢化丁二烯丙烯腈橡胶、丙烯腈异戊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聚烯烃类橡胶选自饱和聚烯烃类橡胶、不饱和聚烯烃类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饱和聚烯烃类橡胶选自乙烯-辛烯共聚物、聚乙烯橡胶、聚丙烯橡胶、聚异丁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橡胶、乙烯-丁烯橡胶、氯乙烯橡胶;不饱和聚烯烃类橡胶选自三元乙丙橡胶、丁二烯-苯乙烯橡胶、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聚丙烯酸类橡胶选自乙烯-丙烯酸聚合物、乙烯-丙烯酸离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聚酯类橡胶选自乙烯-丙烯酸酯橡胶、乙烯-乙酸乙烯酯聚合物、丁二烯-丙烯酸酯橡胶、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类型的核/壳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中,活性基团占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百分比为0.1wt%-4wt%,优选0.4wt%-1.8wt%。为了获得更高的抗冲性能,活性基团优选马来酸酐基团。
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可以是市售产品,也可以是自制,自制方法如下:
马来酸酐、环氧接枝橡胶的方法: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密炼机等加工设备进行反应完成橡胶组分的熔融接枝,在橡胶熔融状态下加入接枝单体(如马来酸酐、GMA),反应温度150-200℃,转速200-500rpm,控制反应单体浓度,可以选择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剂的用量不高于接枝单体总投料重量的0.3%。环氧基团可以是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加入抗氧剂、润滑剂、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0-3份。也可以选择添加适量的填料。
本发明聚酰胺增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均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螺杆温度范围是250-300℃,转速范围是100-800 rpm,得到聚酰胺增韧组合物。
本发明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的应用,用于制备韧性制件,如具有不同形状或功能的韧性部件,如管路、扎带、卡扣、支架、线槽、壳体、罐体等应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聚酰胺增韧组合物中添加少量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这些聚四氟乙烯作为可丝束化与聚酰胺树脂不相容的组分,通过在挤出加工过程形成的丝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与聚四氟乙烯丝具有相似相容性(优选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的抗冲性能更好),因此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二者包覆于聚四氟乙烯丝束并被拉长(说明书附图3),显著提升聚酰胺增韧组合物的抗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聚四氟乙烯丝在本发明组合物中形态SEM照片(1000倍)。
图2: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深色区域为活性基团接枝型的橡胶的形貌,可见橡胶被拉伸。
图3:可丝化的聚四氟乙烯K-PT200照片。
图4:不可丝化的普通聚四氟乙烯(MP1100)的照片。
图5:Image J分析橡胶相形貌参数的处理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用原料来源如下:
PA612:A170,山东广垠;
PAPACM12:TM126,山东广垠;
PA66:EP-158,浙江华峰;
PA6:HY-2500A,江苏海阳化纤;
PA66/6T:C1504T,购自山东广垠;
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A(表格中简写丝束化PTFE-A):K-PT200,43%的PTFE含量,广东鼎信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B(表格中简写丝束化PTFE-B):FS-257,50%的PTFE含量,韩国汉纳;
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C(表格中简写丝束化PTFE-C):DL-155,55%的PTFE含量,东莞市胜浩塑胶原料有限公司;
普通聚四氟乙烯:MP1100,美国科慕;
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A(表格中简称MAH接枝橡胶A):马来酸酐接枝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为SBR1502(山东海方橡胶),马来酸酐重量含量0.1wt%,自制;
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B(表格中简称MAH接枝橡胶B):马来酸酐接枝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为SBR1502(山东海方橡胶),马来酸酐重量含量0.4wt%,自制;
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C(表格中简称MAH接枝橡胶C):马来酸酐接枝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为SBR1502(山东海方橡胶),马来酸酐重量含量1.8wt%,自制;
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D(表格中简称MAH接枝橡胶D):马来酸酐接枝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为SBR1502(山东海方橡胶),马来酸酐重量含量4.0wt%,自制;
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E(表格中简称MAH接枝橡胶E):马来酸酐接枝丁二烯-丙烯腈橡胶,丁二烯-丙烯腈橡胶来源于Chemigum P35 (35%丙烯腈),产自法国伊立欧,马来酸酐重量含量1wt%,自制;
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F(表格中简称MAH接枝橡胶F):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酯橡胶,马来酸酐重量含量1wt%,自制;
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G(表格中简称MAH接枝橡胶G):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聚合物,马来酸酐重量含量1wt%,自制;
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H(表格中简称MAH接枝橡胶H):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橡胶,马来酸酐重量含量1.0wt%,自制;
环氧基团接枝的橡胶A(表格中简称环氧接枝橡胶A):GMA接枝丁二烯-苯乙烯橡胶,环氧基团重量含量0.4wt%,自制,丁二烯-苯乙烯橡胶为SBR1502(山东海方橡胶);
环氧基团接枝的橡胶B(表格中简称环氧接枝橡胶B):GMA接枝乙烯-丙烯橡胶,环氧基团重量含量0.4wt%,自制;
抗冲改性剂A: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R1502,购自山东海方橡胶;
抗冲改性剂B:丁二烯-丙烯腈橡胶,Chemigum P35 (35%丙烯腈),产自法国伊立欧;
抗冲改性剂C: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类型的核/壳弹性体,MBS M-251,购自日本钟渊;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A(表格简称三元共聚物A):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为(40%):(40%):(20%),自制。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B(表格简称三元共聚物B):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为(75%):(24.9%):(0.1%),自制。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C(表格简称三元共聚物C):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为(40%):(20%):(40%),自制。
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表格简称三元共聚物D):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为(40%):(40%):(20%),自制。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表格简称三元共聚物E):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的质量百分比为(40%):(40%):(20%),自制。
实施例和对比例聚酰胺增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均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螺杆温度范围是250-300℃,转速范围是100-800rpm,得到聚酰胺增韧组合物。
各项测试方法:
(1)活性基团接枝橡胶相的长轴/短轴比值:将样品经过低温脆断,选择适合橡胶相的良溶剂如甲苯、正己烷等进行刻蚀,或浸泡于溶剂中升高温度至60℃冷凝回流处理24小时,经干燥喷金后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橡胶相刻蚀后孔洞的形貌,采用Image J软件将孔洞圈出,根据软件自带统计工具计算橡胶形貌长轴长/短轴长度比值的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2)断裂伸长率:根据ISO 527-2:2012/1A,通过模制成型制备的4mm厚测试棒、宽度10mm,测试速度5mm/min,测试23℃在空气中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3)Izod缺口冲击强度:根据ISO 180-2000,A型缺口,通过模制成型制备成4mm厚、10mm宽、80mm长的测试棒,在23℃环境下测得。
表1:实施例1-6聚酰胺组合物(重量份)及测试结果
注:表格中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含量为组合物中PTFE实际含量,不包含包覆树脂。
表2:实施例7-11聚酰胺组合物(重量份)及测试结果
由实施例3/6-11可知,虽然随着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含量上升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颗粒的长轴/短轴比值更大,但是在优选的聚四氟乙烯丝束与活性基团接枝型的橡胶配比范围内时,使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更高。这是由于聚四氟乙烯丝束含量过高时也会对韧性造成负面影响。
表3:实施例12-18聚酰胺组合物(重量份)及测试结果
由实施例3/12-18可知,优选活性基团占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百分比为0.4wt%-1.8wt%。
表4:实施例19-22聚酰胺组合物(重量份)及测试结果
由实施例12/19/20可知,优选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
由实施例3/21-22可知,市售可丝束化的聚四氟乙烯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表5:实施例23-27聚酰胺组合物(重量份)及测试结果
由实施例3/23-25可知,优选的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含量时长轴/短轴比值更长、抗冲性能更好。
由实施例3/26-27可知,优选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范围是(40-75%):(15-50%):(0.1-20%)。
以上实施例中,断裂伸长率≥94%,Izod缺口冲击强度≥70kJ/m2
表6:对比例1-6聚酰胺组合物(重量份)及测试结果
对比例2 由于聚四氟乙烯的比例较高,相较之下抗冲击改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有限,尽管大部分弹性体呈现高长轴/短轴比结构,但过高的界面张力导致材料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下降(裂纹容易沿着聚四氟乙烯与树脂基材的界面扩展,导致材料外力作用下断裂)。
由实施例3与对比例3-5可知,未接枝的橡胶难以被拉长形成连续分布的网络结构。
由实施例3与对比例6可知,普通的聚四氟乙烯无法实现促进抗冲改性剂伸长并连续网络分布的技术效果。
表7:对比例7-10聚酰胺组合物(重量份)及测试结果
由对比例7可知,橡胶相高长径比结构得益于三元共聚物改善橡胶相在纤维和基材界面分布的能力,不添加或者明显低于本发明的要求的范围,长径比值会较低,因此韧性和抗冲击强度改善效果不明显。
由对比例8可知,由于三元共聚物具有刚性的苯环结构,当添加比例过高,也会使得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强度受负面影响。
由对比例9-10可知,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难以与弹性体拉长形成弹性支撑结构,因此力学性能较差。

Claims (12)

1.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树脂 80份;
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 5-30份;
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 0.5-4份;
还包括聚四氟乙烯丝束,聚四氟乙烯丝束的重量含量为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的重量份的2%-8%;
组合物的树脂基体中,聚四氟乙烯丝束的直径范围是0.001-2微米,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颗粒的长轴平均长度/短轴平均长度大于1.5;
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中,活性基团选自马来酸酐基团、环氧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四氟乙烯丝束的重量含量是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份的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四氟乙烯丝束的重量含量是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份的4%-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胺树脂选自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聚内酰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的重量份为1.5-2.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中,橡胶选自聚烯烃类橡胶、聚丙烯腈类橡胶、聚丙烯酸类橡胶、聚酯类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聚丙烯腈类橡胶选自丁二烯-丙烯腈橡胶、氢化丁二烯丙烯腈橡胶、丙烯腈异戊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聚烯烃类橡胶选自饱和聚烯烃类橡胶、不饱和聚烯烃类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饱和聚烯烃类橡胶选自乙烯-辛烯共聚物、聚乙烯橡胶、聚丙烯橡胶、聚异丁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橡胶、乙烯-丁烯橡胶、氯乙烯橡胶;不饱和聚烯烃类橡胶选自三元乙丙橡胶、丁二烯-苯乙烯橡胶、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聚丙烯酸类橡胶选自乙烯-丙烯酸聚合物、乙烯-丙烯酸离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聚酯类橡胶选自乙烯-丙烯酸酯橡胶、乙烯-乙酸乙烯酯聚合物、丁二烯-丙烯酸酯橡胶、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类型的核/壳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中,活性基团占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百分比为0.1wt%-4wt%。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中,活性基团占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重量百分比为0.4wt%-1.8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基团接枝的橡胶选自马来酸酐接枝的橡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氧剂、润滑剂、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11.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聚酰胺增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均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螺杆温度范围是250-300℃,转速范围是100-800 rpm,得到聚酰胺增韧组合物。
12.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聚酰胺增韧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韧制件。
CN202311174636.3A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904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4636.3A CN116904025B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4636.3A CN116904025B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4025A true CN116904025A (zh) 2023-10-20
CN116904025B CN116904025B (zh) 2024-01-02

Family

ID=8836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4636.3A Active CN116904025B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402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3028A (zh) * 2001-05-31 2004-07-14 ������������ʽ���� 镀覆基材用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树脂成型品及镀成零件
CN101959960A (zh) * 2008-03-03 2011-01-26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CN105400189A (zh) * 2015-12-25 2016-03-16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能透射激光束的树脂组合物及透光性黑色塑料制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3028A (zh) * 2001-05-31 2004-07-14 ������������ʽ���� 镀覆基材用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树脂成型品及镀成零件
CN101959960A (zh) * 2008-03-03 2011-01-26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CN105400189A (zh) * 2015-12-25 2016-03-16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能透射激光束的树脂组合物及透光性黑色塑料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4025B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3654B2 (ja) 繊維強化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US4495324A (en) Glass reinforced polyam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crylic core/shell polymer
CN101016410B (zh) 模塑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391431B (zh) 一种尼龙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6047936A (ja) ポリアミド系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
EP0055890B1 (en) Multiphase core/shell polymers
CN102115591B (zh) 一种增韧尼龙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CN86108952A (zh) 以聚酰胺·聚酰胺醚和热塑弹性体为主要成分的掺混聚合物(合金)
Shi et al. Core/shell rubber toughened polyamide 6: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good balance between toughness and yield strength
JP2001507060A (ja) 可撓性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CN116904025B (zh) 一种聚酰胺增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0051471B2 (en) Tough thermoplastic nylon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m
CN1957032B (zh) 用于热塑性合金的改性剂和使用这种改性剂生产的合金
WO1991005008A1 (en) Polyolefin/thermoplastic blend
EP0668323B1 (en)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CN116925543B (zh) 一种抗静电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72822B (zh) 一种相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584978B2 (ja) 成形材料
JP6076210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CN116904022B (zh) 一种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3407350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20164660A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EP0523161A1 (en) High heat styrenic copolymer blends having improved tensile properties
EP2035497A2 (en) Soft touch, low gloss polymer resins
JPH1060265A (ja) ポリアミド中で特殊な分散をした耐衝撃性改良剤を含むポリアミドの射出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