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8328A - 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8328A
CN116818328A CN202311115110.8A CN202311115110A CN116818328A CN 116818328 A CN116818328 A CN 116818328A CN 202311115110 A CN202311115110 A CN 202311115110A CN 116818328 A CN116818328 A CN 116818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ounting shaft
lubricating oil
colum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51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18328B (zh
Inventor
郁彬
刘彤
周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odel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odel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odel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odel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151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8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8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8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18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8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7/00Equipment for transferring lubricant from one container to another
    • F16N37/003Equipment for transferring lubricant from one container to another for filling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5/00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5D11/00 or F25D13/00, e.g. non-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liquids, e.g. bri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4Bearings
    • G01M13/045Acoustic or vibratio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具体涉及轴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座,机座上设置有轴承驱动单元、轴承检测单元和轴承取放单元,轴承驱动单元包括安装轴,机座上设置有外圈限制器;轴承取放单元包括横移板和轴承夹爪;装轴为中空结构,安装轴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油孔,透油孔用于连通安装轴内表面和外表面;轴承检测单元包括振动检测仪。本发明在轴承安装的过程中,利用定距密封腔内的润滑油通过透油孔流动至轴承内圈与安装轴配合位置的外表面上,对轴承进行润滑,减少轴承内圈与安装轴之间的摩擦损耗,避免多次检测后因磨损导致增加轴承的内圈和安装轴的直径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能够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当轴承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磨损,而磨损后的轴承,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影响工作稳定性,因此,在一些重要机械中,需要对使用后的轴承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判断同等部位的轴承使用情况。
现有的检测方式多采用轴承振动测量仪对轴承进行测量,通过检查轴承运行时的振动参数,判断轴承运行是否稳定,从而判断轴承是否有损耗,其中,需要将轴承内圈安装在用于测试时驱动轴承内圈转动的轴上,而后驱动轴承内外圈相对转动,再使用轴承振动检测仪对轴承运行振动情况进行检测。
在将轴承安装到轴上时,为确保轴与轴承内圈形成稳定且低误差的支撑,因此,轴承内圈通常与轴过渡配合,但是此种安装方式在采用手动安装时较为费力,且不易定位,因此会采用机械夹爪的方式对轴承进行机械化自动安装和取下。
由于机械设备难以判断轴承安装时的阻力,当轴承内圈由于误差较大导致轴承安装阻力较大却又缺少润滑时,机械设备的强硬安装则会使轴承内圈与轴之间产生摩擦损伤,其在长时间使用后,损伤增大,会影响轴承的装配和轴承的检测精度。
公开号为CN115931349A的一件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环下润滑轴承试验的轴向加载和润滑装置,其轴向加载和润滑装置通过油缸筒合件、力导向盖及加载盖等结构元件协同作业,能够对试验轴承组产生稳定精确的轴向加载,同时,周向注油孔沿试验轴本体的外圆周面均匀分布,进而保证润滑油能够同时到达试验轴承组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润滑均匀,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保证润滑油能够充分的进入到轴承内圈与试验轴表面,润滑油需要一定的压强,但由于轴承在向试验轴上安装时,需要逐渐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只能逐个覆盖试验轴上对应的注油孔,无法同时覆盖所有的注油孔,因此会有注油孔处于非封闭状态,致使实验轴内腔与外部形成连通,难以保证实验轴内腔的高压状态,从而影响润滑油的注入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检测方式的轴承安装方式中轴承内圈缺少润滑时,机械设备的强硬安装则会使轴承内圈与轴之间产生摩擦损伤,影响轴承的装配和轴承的检测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设置有轴承驱动单元、轴承检测单元和轴承取放单元,轴承驱动单元包括安装轴,机座上设置有外圈限制器,外圈限制器用于对轴承外圈进行固定;轴承取放单元包括横移板和轴承夹爪,轴承夹爪固定安装在横移板上,轴承夹爪用于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横移板通过向安装轴靠近将轴承套合在安装轴上;安装轴为中空结构,安装轴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油孔,透油孔用于连通安装轴内表面和外表面,安装轴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柱,横移板上安装有加压柱,加压柱与堵塞柱之间在安装轴的内部形成有大小不变的定距密封腔,该定距密封腔内填充有润滑油;加压柱中设置有增压机构,当定距密封腔与透油孔配合时,增压机构向该定距密封腔内加压;轴承检测单元包括振动检测仪,检测时,振动检测仪的检测探头接触轴承外圈,对轴承的振动进行检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机座上固定安装有轴架,安装轴转动安装在轴架上,轴承取放单元还包括横向驱动器,横向驱动器固定安装在机座上,横向驱动器用于驱动横移板横向移动,轴承检测单元还包括竖向直线驱动组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压柱的内部设置有润滑油腔,润滑油腔靠近堵塞柱的一端设置有注嘴,润滑油腔内部填充有润滑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轴的侧壁上设置有多组透油孔,且多组透油孔在安装轴的轴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每组的透油孔由多个透油孔以安装轴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加压柱和堵塞柱均与安装轴的内壁滑动配合,当轴承开始套合在安装轴上时,加压柱、堵塞柱与轴承同步同向运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压柱固定安装在横移板上,堵塞柱远离加压柱的一端延伸出安装轴,轴架上滑动安装有活动架,堵塞柱贯穿活动架并与活动架转动连接,且堵塞柱上设置有与活动架产生轴向限位的限位结构,横移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活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与第一连接架之间设置有锁定器,锁定器用于对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形成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压柱的侧壁上沿加压柱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组径向槽,径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块,活塞块与活塞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润滑油腔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活塞块提供一个远离加压柱中轴线的方向的弹力的弹性件,活塞块远离加压柱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轴端壁相对应的楔形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轴的外表面对应透油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环槽,环槽靠近轴承取放单元的一侧设置有轴向延伸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润滑油腔上连接有注油管,注油管连接润滑油提供设备,注油管与润滑油腔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为注油管向润滑油腔的流动方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堵塞柱为中空结构,堵塞柱的内部设置有内插管,内插管通过支持块与堵塞柱的内壁固定连接,内插管的靠近加压柱的一端延伸至堵塞柱的端部,内插管的外壁与堵塞柱之间形成有回流间隙,内插管的另一端延伸出堵塞柱,堵塞柱靠近冷却液注入管的一端设置为开口端,内插管远离加压柱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液注入管,冷却液注入管用于向内插管中提供冷却液。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圈限制器为圆鼓式气囊结构,外圈限制器设置在安装轴的下方位置,外圈限制器的一端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连接充气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当轴承开始套合在安装轴上时,加压柱、堵塞柱与轴承同步同向运动,进而使定距密封腔跟随轴承的安装推进同步前进,实现在轴承较长的安装推进行程中,轴承内圈每覆盖一个新的透油孔时均会有润滑油提供,增加润滑油的提供效率,提高润滑效果,同时轴承内圈越过和未接触的透油孔能够保持密封,避免润滑油外泄,保证润滑油在向轴承内圈提供时具有足够的压强,确保润滑油能够充分的进入到轴承内圈与安装轴之间。
2、本发明通过利用加压柱、堵塞柱与轴承同步同向运动,在检测完成加压柱复位后,堵塞柱移动至安装轴内部,而后通过向冷却液注入管中提供冷却液,冷却液经制冷机降温,而后进入内插管中,从堵塞柱的封闭端向开口端流动,形成冷却回路,对堵塞柱以及安装轴进行有效降温,从而使安装轴产生收缩,方便轴承取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加压柱和堵塞柱之间润滑油的增压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横移板的活动架之间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加压柱内采用另一种增压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加压柱和堵塞柱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检测结束后堵塞柱复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堵塞柱内部冷却液的流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外圈限制器与轴承外圈的配合状态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外圈限制器与轴承外圈的配合状态主视图。
附图标记为:1、机座;11、轴架;12、活动架;121、第一连接架;122、锁定器;123、转接套;2、轴承驱动单元;21、安装轴;211、透油孔;212、环槽;213、轴向延伸槽;22、外圈限制器;221、充气管;3、轴承检测单元;31、竖向直线驱动组件;32、振动检测仪;4、轴承取放单元;41、横移板;411、第二连接架;42、轴承夹爪;43、横向驱动器;5、加压柱;51、润滑油腔;52、注嘴;53、径向槽;54、活塞块;55、注油管;56、单向阀;6、堵塞柱;61、内插管;62、冷却液注入管;63、摩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11,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机座1,机座1上设置有轴承驱动单元2、轴承检测单元3和轴承取放单元4,轴承驱动单元2包括安装轴21,安装轴21用于插入至轴承内圈中对轴承内圈进行定位和固定,机座1上设置有用于对安装在安装轴21上的轴承外圈进行固定的外圈限制器22;轴承取放单元4包括横移板41和轴承夹爪42,轴承夹爪42固定安装在横移板41上,横移板41通过滑轨结构在机座1上沿安装轴21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轴承夹爪42用于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横移板41通过带动轴承夹爪42向安装轴21靠近运动将轴承夹爪42夹持的轴承套合在安装轴21上,且在检测完毕后,轴承夹爪42再夹持轴承将轴承向外拉出脱离安装轴21;安装轴21为中空结构,安装轴21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油孔211,透油孔211用于连通安装轴21内表面和外表面,安装轴21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柱6,横移板41上安装有与轴承驱动单元2的内表面相互对应的加压柱5,当加压柱5进入安装轴21内部后,加压柱5与安装轴21内壁之间以及堵塞柱6与安装轴2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加压柱5与堵塞柱6之间在安装轴21的内部形成有大小不变的定距密封腔,该定距密封腔内填充有润滑油,加压柱5中设置有增压机构,当定距密封腔与透油孔211配合时,增压机构向该定距密封腔内加压,使该定距密封腔内的润滑油通过透油孔211流动至轴承内圈与安装轴21配合位置的外表面上,并在压力作用下渗透至轴承内圈与安装轴21外表面之间,对轴承进行润滑。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轴承夹爪42将轴承在安装轴21上横向推动安装时,能够减小轴承内圈与安装轴21的摩擦,提高轴承的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同时,减少轴承内圈与安装轴21之间的摩擦损耗,避免多次检测后因磨损导致增加轴承的内圈和安装轴21的直径误差。
轴承检测单元3包括振动检测仪32,检测时,安装轴21转动带动轴承内圈转动,使轴承内圈和外圈发生相对转动,振动检测仪32的检测探头接触轴承外圈,对轴承的运行振动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当检测所得轴承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小于或等于正常轴承运行时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的标准值时,轴承无磨损,且运行稳定,相反的,当检测所得轴承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大于或正常轴承运行时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的标准值时,轴承有磨损,且运行稳定性差。
进一步的,机座1上固定安装有轴架11,安装轴21转动安装在轴架11上,轴承取放单元4还包括横向驱动器43,横向驱动器43固定安装在机座1上,横向驱动器43用于驱动横移板41横向移动,轴承检测单元3还包括竖向直线驱动组件31,竖向直线驱动组件31为竖向设置的电机丝杆滑块结构,振动检测仪32安装在滑块上,由电机驱动丝杆转到带动滑块驱动振动检测仪32升降,来靠近或者远离轴承外圈。
需要说明的,轴架11上安装有电机,该电机通过皮带组件与安装轴21传动配合,横向驱动器43可选用气缸、液压缸或者电动丝杆组件,轴承夹爪42选用机械夹爪结构,能够进行开合控制,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或放松。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定距密封腔中润滑油进行加压的方案,具体的,加压柱5的内部设置有润滑油腔51,润滑油腔51靠近堵塞柱6的一端设置有注嘴52,润滑油腔51内部和定距密封腔内预先填充满润滑油,润滑油腔51可直接连接供油设备,用于向润滑油腔51中增加润滑油,从而使润滑油从注嘴52流出,增加定距密封腔中润滑油油压,从而促使润滑油从透油孔211流出。
参照说明书附图6和图7,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由于轴承内圈具有一定宽度,在装配到安装轴21上时具有一定行程,因此,为提高润滑效果,安装轴2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组透油孔211,且多组透油孔211在安装轴21的轴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每组的透油孔211由多个透油孔211以安装轴21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在轴承安装的过程中,轴承内圈未覆盖的透油孔211与外界连通,因此,为保证轴承内圈未覆盖的透油孔211不向外渗油,加压柱5和堵塞柱6均与安装轴21的内壁滑动配合,当轴承开始套合在安装轴21上时,加压柱5、堵塞柱6与轴承同步同向运动,从而使加压柱5与堵塞柱6之间的定距密封腔大小固定,且该定距密封腔跟随着轴承一起运动,因此,只有当轴承内圈开始覆盖对应的透油孔211时,透油孔211才在增压机构的作用下向外渗油。
进一步的,为保证加压柱5和堵塞柱6能够与轴承安装速度相同,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加压柱5固定安装在横移板41上,堵塞柱6远离加压柱5的一端延伸出安装轴21,轴架11上滑动安装有活动架12,堵塞柱6贯穿活动架12并与活动架12转动连接,且堵塞柱6上设置有与活动架12产生轴向限位的限位结构,活动架12与横移板41同步同向运动,横移板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411,活动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121,第二连接架411与第一连接架121之间设置有锁定器122,锁定器122用于对锁定器122和第二连接架411形成固定连接,其中,锁定器122可以选择手动销钉结构,也可以选用直线电机与销钉的配合,用直线电机驱动销钉插入第二连接架411和锁定器122之间从此锁销,从而使横移板41和活动架12之间形成连接,在横移板41前进的过程中,带动轴承、加压柱5和堵塞柱6同步前进。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基于定距密封腔可移动的技术方案,提供另一种定距密封腔的加压方式,具体的,加压柱5的侧壁上沿加压柱5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组径向槽53,径向槽5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块54,活塞块54与活塞块5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润滑油腔51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活塞块54提供一个远离加压柱5中轴线的方向的弹力的弹性件,具体的,每组活塞块54可沿加压柱5的轴线对称设置为两个,而两个活塞块54之间设置弹簧,用于对活塞块54提供弹力,活塞块54远离加压柱5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轴21端壁相对应的楔形部。
需要说明的是,当加压柱5逐渐深入安装轴21中时,由于加压柱5与堵塞柱6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因此,当透油孔211对应到定距密封腔的区域时,对应的活塞块54进入到安装轴21内壁中,从而受安装轴21内壁挤压,将活塞块54向内压缩,从而减少润滑油腔51的容积,将润滑油腔51中的润滑油压至定距密封腔中进行增压,且定距密封腔每经过一个新的透油孔211时,均会有一个活塞块54被挤压,从而确保润滑油的连续提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组透油孔211,增加轴承安装前进过程中的润滑油提供点,在轴承安装的过程中,每覆盖一个新的透油孔211时均会有润滑油提供,进而使轴承内圈前进方向上的前部始终会有新的润滑油提供,增加润滑油的提供效率,提高润滑效果。
为提高润滑油的填充分布效果,安装轴21的外表面对应透油孔211的位置处设置有环槽212,环槽212靠近轴承取放单元4的一侧设置有轴向延伸槽213,当润滑油从透油孔211渗出后,能够快速的填充整个环形区域,从而提高润滑油与轴承内表面的接触速度。
进一步的,由于每次检测后,均会有润滑油损耗,因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润滑油补偿机构,具体的,润滑油腔51上连接有注油管55,注油管55连接润滑油提供设备,润滑油提供设备由油箱和油泵组成,注油管55与润滑油腔51之间设置有单向阀56,单向阀56的流动方向为注油管55向润滑油腔51的流动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每次加压柱5移出安装轴21后,各活塞块54弹出,即可向润滑油腔51中增加润滑油,且在单向阀56的作用下,对润滑油腔51进行反向封闭,其中,在检测前,加压柱5进入安装轴21中后,需要向定距离空间填充润滑油,此步骤也可由注油管55实现,具体的,当加压柱5端部进入安装轴21中后,活塞块54还未受到压力时,注油管55添加润滑油,使定距离空间内充满润滑油(此时需要定距离空间填对准第一组透油孔211,且轴承内圈未覆盖透油孔211,使空气得以排出)。
参照说明书附图8-和图9,由于在轴承安装时,对轴承进行了润滑,使过渡配合状态下轴承安装更加方便,而为了提高轴承安装好后的装配紧密度,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具体的,堵塞柱6的外壁上设置有摩擦块63,摩擦块63与安装轴21的内壁滑动配合,且摩擦块63表面为粗糙表面,在安装轴承的过程中,推动堵塞柱6相对于安装轴21滑动,从而使摩擦块63与安装轴21产生摩擦,产生热量,使安装轴21产生微量膨胀,从而增加与轴承内圈的装配紧密度,减少安装轴21与轴承的装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进一步的,虽然安装轴21受热膨胀有利于提高与轴承的装配紧密度,但是,当轴承长时间高速转动进行测量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使安装轴21的膨胀值增加,因此不利于后续轴承的拆卸,所以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在检测后对安装轴21进行降温的技术方案,具体的,堵塞柱6为中空结构,堵塞柱6的内部设置有内插管61,内插管61通过支持块与堵塞柱6的内壁固定连接,内插管61的靠近加压柱5的一端延伸至堵塞柱6的端部,内插管61的外壁与堵塞柱6之间形成有回流间隙,内插管61的另一端延伸出堵塞柱6,堵塞柱6靠近冷却液注入管62的一端设置为开口端,内插管61远离加压柱5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液注入管62,冷却液注入管62用于向内插管61中提供冷却液。
冷却液注入管62连接泵机,冷却液注入管62外部设置有制冷机,活动架12上固定连接有转接套123,转接套123转动套装在内插管61上,活动架12上设置有对应堵塞柱6开口端的储液槽。
需要说明的是,在轴承安装完成后,横移板41先退回复位,因此堵塞柱6也复位,并位于轴承内圈的内侧区域内,当检测完成后,泵机向冷却液注入管62中提供冷却液,冷却液经制冷机降温,而后进入内插管61中,从堵塞柱6的封闭端向开口端流动,形成冷却回路,对堵塞柱6以及安装轴21进行降温,从而使安装轴21产生收缩,方便轴承取下。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0和图11,外圈限制器22为圆鼓式气囊结构,外圈限制器22设置在安装轴21的下方位置,外圈限制器22的一端连接有充气管221,充气管221连接充气泵,当轴承安装完毕后,向外圈限制器22中充气,外圈限制器22膨胀对轴承外圈形成挤压,从而在安装轴21带动轴承内圈时,可以使轴承外圈不动。
进一步的,外圈限制器22转动安装在机座1上,且外圈限制器22的转动轴向与安装轴21的轴线平行设置,外圈限制器22的端部通过转动套筒式结构与充气管221连接(参考转接套123与内插管61的配合),外圈限制器22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因此,充气后,外圈限制器22不动,则可以对轴承外圈进行固定,而驱动外圈限制器22转动,也可以带动轴承外圈转动,进行其他方式的轴承检测,且外圈限制器22本身具有弹性,不影响轴承运动时的振动,不影响检测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轴承驱动单元(2)、轴承检测单元(3)和轴承取放单元(4),所述轴承驱动单元(2)包括安装轴(21),所述安装轴(21)转动设置在机座(1)上,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外圈限制器(22),所述外圈限制器(22)用于对轴承外圈进行固定;
所述轴承取放单元(4)包括横移板(41)和轴承夹爪(42),所述轴承夹爪(42)固定安装在横移板(41)上,所述轴承夹爪(42)用于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所述横移板(41)通过向安装轴(21)靠近将轴承套合在安装轴(21)上;
所述安装轴(21)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轴(2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组透油孔(211),且多组透油孔(211)在安装轴(21)的轴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所述透油孔(211)用于连通安装轴(21)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安装轴(21)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柱(6),所述横移板(41)上安装有加压柱(5),所述加压柱(5)与堵塞柱(6)之间在安装轴(21)的内部形成有大小不变的定距密封腔,该定距密封腔内填充有润滑油;
当轴承开始套合在安装轴(21)上时,所述加压柱(5)、堵塞柱(6)与轴承同步同向运动;
所述加压柱(5)中设置有增压机构,当定距密封腔与透油孔(211)配合时,增压机构向该定距密封腔内加压;
所述轴承检测单元(3)包括振动检测仪(32),检测时,所述振动检测仪(32)的检测探头接触轴承外圈,对轴承的振动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上固定安装有轴架(11),所述安装轴(21)转动安装在轴架(11)上,所述轴承取放单元(4)还包括横向驱动器(43),所述横向驱动器(43)固定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横向驱动器(43)用于驱动横移板(41)横向移动,所述轴承检测单元(3)还包括竖向直线驱动组件(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柱(5)的内部设置有润滑油腔(51),所述润滑油腔(51)靠近堵塞柱(6)的一端设置有注嘴(52),所述润滑油腔(51)内部填充有润滑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的透油孔(211)由多个透油孔(211)以安装轴(21)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所述加压柱(5)和堵塞柱(6)均与安装轴(21)的内壁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柱(5)固定安装在横移板(41)上,所述堵塞柱(6)远离加压柱(5)的一端延伸出安装轴(21),所述轴架(11)上滑动安装有活动架(12),所述堵塞柱(6)贯穿活动架(12)并与活动架(12)转动连接,且所述堵塞柱(6)上设置有与活动架(12)产生轴向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横移板(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411),所述活动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121),所述第二连接架(411)与第一连接架(121)之间设置有锁定器(122),所述锁定器(122)用于对第一连接架(121)和第二连接架(411)形成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柱(5)的侧壁上沿加压柱(5)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组径向槽(53),所述径向槽(5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块(54),所述活塞块(54)与活塞块(5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润滑油腔(51)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活塞块(54)提供一个远离加压柱(5)中轴线的方向的弹力的弹性件,所述活塞块(54)远离加压柱(5)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轴(21)端壁相对应的楔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21)的外表面对应透油孔(211)的位置处设置有环槽(212),所述环槽(212)靠近轴承取放单元(4)的一侧设置有轴向延伸槽(2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腔(51)上连接有注油管(55),所述注油管(55)连接润滑油提供设备,所述注油管(55)与润滑油腔(51)之间设置有单向阀(56),所述单向阀(56)的流动方向为注油管(55)向润滑油腔(51)的流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柱(6)为中空结构,所述堵塞柱(6)的内部设置有内插管(61),所述内插管(61)通过支持块与堵塞柱(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插管(61)的靠近加压柱(5)的一端延伸至堵塞柱(6)的端部,所述内插管(61)的外壁与堵塞柱(6)之间形成有回流间隙,所述内插管(61)的另一端延伸出堵塞柱(6),所述堵塞柱(6)靠近冷却液注入管(62)的一端设置为开口端,所述内插管(61)远离加压柱(5)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液注入管(62),所述冷却液注入管(62)用于向内插管(61)中提供冷却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限制器(22)为圆鼓式气囊结构,所述外圈限制器(22)设置在安装轴(21)的下方位置,所述外圈限制器(22)的一端连接有充气管(221),所述充气管(221)连接充气泵。
CN202311115110.8A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116818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5110.8A CN116818328B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5110.8A CN116818328B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8328A true CN116818328A (zh) 2023-09-29
CN116818328B CN116818328B (zh) 2023-11-17

Family

ID=8812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5110.8A Active CN116818328B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832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06479A (ja) * 2003-09-26 200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摩耗試験装置
CN104849047A (zh) * 2015-05-11 2015-08-19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油浴润滑轴承试验机
CN109060349A (zh) * 2018-07-19 2018-12-21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转子支撑轴承的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JP2019002797A (ja) * 2017-06-15 2019-01-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用寿命試験装置
CN111855213A (zh) * 2020-08-04 2020-10-30 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齿轮箱轴承试验机
CN115931349A (zh) * 2022-12-22 2023-04-07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下润滑轴承试验的轴向加载和润滑装置
CN116481806A (zh) * 2023-03-22 2023-07-25 南京工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消载的风电齿轮箱轴承试验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06479A (ja) * 2003-09-26 200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摩耗試験装置
CN104849047A (zh) * 2015-05-11 2015-08-19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油浴润滑轴承试验机
JP2019002797A (ja) * 2017-06-15 2019-01-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用寿命試験装置
CN109060349A (zh) * 2018-07-19 2018-12-21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转子支撑轴承的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CN111855213A (zh) * 2020-08-04 2020-10-30 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齿轮箱轴承试验机
CN115931349A (zh) * 2022-12-22 2023-04-07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下润滑轴承试验的轴向加载和润滑装置
CN116481806A (zh) * 2023-03-22 2023-07-25 南京工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消载的风电齿轮箱轴承试验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8328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4134B (zh) 一种检测铝合金轮毂气密性的方法
CN109855868B (zh) 一种轴承轴向刚度动态测试方法及测试设备
CN102620935A (zh) 高速轴承试验机的加载装置
CN111734734B (zh) 一种径向止推滑动轴承的调节装置
CN108759758A (zh) 一种发动机轴承游隙检测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6818328B (zh) 一种轴承工作损耗及稳定性检测装置
CN205506600U (zh) 带有冷却装置的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
CN109579641A (zh) 一种排管效果检测装置
CN113758659A (zh) 一种阀门气密检测平台
CN117268632A (zh) 一种刀具测试用平衡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0748312A (zh) 一种带有电机增压的取芯器主动补压结构及方法
CN116175282A (zh) 一种机床主轴振动检测装置
CN114414432B (zh) 一种振动密度计高效校准装置及方法
CN219104550U (zh) 一种笔头测试机
CN217637865U (zh) 一种电机端盖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1829935A (zh) 一种岩石气体渗透率测定装置
CN114234866B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主轴圆跳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20751576U (zh) 一种变速箱端盖油道检测夹具
CN219757945U (zh) 一种侧向力测试和加载装置
CN219348107U (zh) 一种滚动轴承成品的检测机构
CN213121072U (zh) 一种汽车水泵试验机的可调节零部件夹持机构
CN210686734U (zh) 一种轴承的中隔圈选装合套机
CN215573494U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旋转扭矩检测机构
CN212360142U (zh) 一种始点测试装置
CN217542677U (zh) 一种汽车零件生产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