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1764A - 随身饰品 - Google Patents

随身饰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1764A
CN116801764A CN202180088023.0A CN202180088023A CN116801764A CN 116801764 A CN116801764 A CN 116801764A CN 202180088023 A CN202180088023 A CN 202180088023A CN 116801764 A CN116801764 A CN 116801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frame
portions
frame member
retain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80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桥秀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sif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sif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sif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sif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01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1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1/00Brooches or clips in their decorative or ornamental asp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17/00Gems or the like
    • A44C17/02Settings for holding gems or the like, e.g. for ornaments or deco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25/00Miscellaneous fancy ware for personal wear, e.g. pendants, crosses, crucifixes, ch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7/00Ear-rings; Devices for piercing the ear-lobes

Abstract

本发明的随身饰品(1)具有框架构件(30)及吊架构件(20),框架构件(30)具有金属制的加压加工件,所述金属制的加压加工件由框架主体部(31)、及悬挂保持吊架构件(20)的左右一对保持环部(33)一体形成,吊架构件(20)至少具有:基座部(22),固定宝石(21);及左右一对摆动环部(25),配置在基座部(22)的左右两侧,且卡合在一对保持环部(33);且,吊架构件(20)卡挂在左右摆动环部(25)的内周部所对应的保持环部(33)的内周部,从而可摆动地悬挂在框架构件(30)。由此,能够使吊架构件(20)稳定地小幅摆动。并且,能够抑制产品缺陷的产生。

Description

随身饰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身饰品。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5-5416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随身饰品(吊饰),具有框架构件、及可摆动地悬挂在框架构件上的吊架构件。在该专利文献1中,随身饰品的框架构件具有框架主体部、及固定在框架主体部的背面的左右保持环部。吊架构件具有固定宝石的基座部、从基座部开始延伸的左右延伸部、及设置在左右延伸部的前端部的左右摆动环部。该吊架构件卡挂在左右摆动环部的内周部所对应的保持环部的内周部,从而可摆动地悬挂在框架构件。
在专利文献1的随身饰品中,可以通过随身饰品移动,来使吊架构件相对于框架构件微小地摆动。通过重复这种吊架构件的微小摆动,能够使固定在吊架构件的基座部的宝石更美地闪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41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吊架构件相对于框架构件微小地摆动的随身饰品中,需要稳定地产生吊架构件的小幅摆动动作,且需要抑制产品缺陷的产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身饰品,能够稳定地产生吊架构件相对于框架构件小幅摆动的运动,且能够抑制产品缺陷的产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随身饰品包括以下形态。
本发明的随身饰品具有框架构件、及悬挂在所述框架构件上的吊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具有金属制的加压加工件,所述金属制的加压加工件由框架主体部、及悬挂保持所述吊架构件的左右一对保持环部一体形成,所述吊架构件至少具有:基座部,固定宝石;及左右一对摆动环部,配置在所述基座部的左右两侧,且卡合在一对所述保持环部;且,一对所述保持环部与一对所述摆动环部形成为环状,所述吊架构件卡挂在左右的所述摆动环部的内周部所对应的所述保持环部的内周部,从而可摆动地悬挂在所述框架构件。
在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中,优选当观察与所述保持环部的周向正交的剖面时,所述保持环部具有向所述保持环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当观察与所述摆动环部的周向正交的剖面时,所述摆动环部具有向所述摆动环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加压加工件具有将所述框架主体部与所述保持环部连结的左右一对支撑臂部。
在该情况下,优选所述框架主体部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前视图中具有中央部开口的框状形状,所述支撑臂部从所述框架主体部沿与所述框架主体部的周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并且,优选所述支撑臂部以一定的厚度从所述框架主体部形成到所述保持环部,所述支撑臂部从所述框架主体部到所述保持环部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支撑臂部的厚度尺寸,且小于所述保持环部的内径尺寸,所述支撑臂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支撑臂部的长度尺寸,且小于所述保持环部的外径尺寸。
此外,优选所述支撑臂部的厚度尺寸为0.15mm以上0.35mm以下,所述支撑臂部从所述框架主体部到所述保持环部的长度尺寸为0.10mm以上0.50mm以下,所述支撑臂部的宽度尺寸为0.30mm以上1.20mm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随身饰品,能够稳定地产生吊架构件相对于框架构件小幅摆动的运动,且能够抑制产品缺陷的产生。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随身饰品的前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随身饰品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随身饰品的框架构件刚加压成型后的状态(一次加工件)的前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IV-IV线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随身饰品的吊架构件在固定宝石之前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VI-VI线处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项链;5:链条;10:吊饰(随身饰品主体);20:吊架构件;21:宝石(钻石);22:基座部;23:爪部;24:延伸部;25:摆动环部;25a:中央开口部;30:框架构件;30a:一次加工件;31:框架主体部;31a:内周部;31b:外周部;32:支撑臂部;33:保持环部;33a:中央开口部;33b:狭缝;33c:下端部;33d:上端部;34:链条连结部;35:连接部;Re:保持环部的外径尺寸;Ri:保持环部的内径尺寸;α: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随身饰品中,当制造框架构件时,一般利用失蜡法,根据由蜡制作成的母模来形成铸模,向该铸模中倒入熔融金属,来进行铸造。通过利用该失蜡法进行铸造(以下,简称为失蜡铸造),能够利用一个铸模一体地铸造三维形状,因此,能够稳定地制作具有框架主体部及左右保持环部的形状复杂的框架构件。
另一方面,当利用失蜡铸造制作框架构件时,必须利用蜡制作初始母模,且需要向使蜡熔化所形成的铸模内的空间的各个角落注入熔融金属,因此,很难形成作为非常小的零件的框架构件的尖细的部分或形状。因此,例如在利用失蜡铸造制作框架构件时,设置在框架构件上的左右保持环部例如在观察与保持环部的周向正交的剖面时具有保持环部的内周部分带有弧度的形状。
但是,若左右保持环部的内周部分带有弧度,则在将吊架构件可摆动地保持在框架构件的左右保持环部时,会产生如上所述的吊架构件的小幅摆动的运动较差、进而不会产生小幅摆动等异常,这些异常是导致产品缺陷的较大原因。
另外,为了使框架构件的左右保持环部的内周部为较尖的形状,已知以下方法:首先,通过加压成型与框架主体部分开制作内周部具有较尖的形状的圆形环作为保持环部,之后,利用钎焊将所获得的两个圆形环固定在框架主体部的特定位置。
但是,当像上述那样之后利用钎焊将圆形环固定在框架主体部时,有时会在圆形环与框架主体部的固定部分产生强度问题。并且,由于圆形环及框架主体部都非常小,为了利用钎焊固定这些构件,需要长期经验或熟练度等,且作业本身也需要时间及劳力。因此,有容易导致生产性降低及生产成本增加的缺点。并且,利用钎焊进行的固定是手工进行的,因此,有时也会因固定圆形环的位置有偏差、或固定圆形环的姿势不正等而导致产品缺陷。
对此,在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中,框架构件具有金属制的加压加工件(加压成型体),所述金属制的加压加工件(加压成型体)由框架主体部与悬挂保持吊架构件的左右一对环状保持环部一体形成。在本发明中,对加压加工技术反复进行改良后,框架主体部与保持环部一体形成的随身饰品用的微小加压加工件终于可以实现。
并且,悬挂在如上所述的框架构件上的吊架构件至少具有:基座部,固定宝石;及左右一对环状摆动环部,配置在基座部的左右两侧,且卡合在一对保持环部。该吊架构件通过左右摆动环部的内周部分别卡挂在保持环部的内周部,而可摆动地悬挂在框架构件上。
在这种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中,由于框架构件的至少框架主体部与左右保持环部设置成金属制的单一加压加工件,因此,能够稳定地将左右保持环部的内周部形成为尖细的形状。因此,当在框架构件的左右保持环部悬挂有吊架构件时,能够使保持环部与吊架构件的摆动环部的接触面积较小,且能够减小保持环部与摆动环部之间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够稳定地产生吊架构件相对于框架构件小幅(细微)摆动的动作。并且,无需利用钎焊固定框架构件的框架主体部与保持环部,因此,框架构件的制作作业不受长期经验或熟练度等影响,与以往的随身饰品相比,能够实现生产时间的缩短、生产成本的降低、品质的稳定化、产品缺陷的减少。
在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中,当观察与保持环部的周向正交的剖面时,保持环部也可以具有向保持环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并且,当观察与摆动环部的周向正交的剖面时,摆动环部也可以具有向摆动环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由此,能够更稳定地产生吊架构件相对于框架构件小幅摆动的动作。并且,能够使吊架构件的小幅摆动动作持续更长时间。
在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中,框架构件的加压加工件也可以具有将框架主体部与保持环部连结的左右一对支撑臂部。例如,可以在利用加压成型制作框架构件的一次加工件后,在对一次加工件进行弯曲加工来以所需的朝向(姿势)形成保持环部时,使支撑臂部变形。由此,能够稳定地制作框架构件,而不会使利用加压成型形成为特定的环状形状的保持环部产生歪斜。并且,通过在框架构件设置有支撑臂部,能够在吊架构件小幅摆动时使吊架构件不易接触框架主体部,因此,能够抑制因吊架构件与框架主体部的接触而阻碍吊架构件的小幅摆动动作。
在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中,框架主体部也可以在框架构件的前视图中具有中央部开口的框状形状,支撑臂部从框架主体部沿与框架主体部的周向正交的方向延伸。通过在这种框架构件的左右支撑臂部悬挂吊架构件,能够稳定地产生吊架构件的小幅摆动动作。
在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中,支撑臂部也可以以一定的厚度从框架主体部形成到保持环部。支撑臂部从框架主体部到保持环部的长度尺寸也可以大于支撑臂部的厚度尺寸,且小于保持环部的内径尺寸。支撑臂部的宽度尺寸也可以大于支撑臂部的长度尺寸,且小于保持环部的外径尺寸。并且,支撑臂部的厚度尺寸也可以为0.15mm以上0.35mm以下。支撑臂部从框架主体部到保持环部的长度尺寸也可以为0.10mm以上0.50mm以下。支撑臂部的宽度尺寸也可以为0.30mm以上1.20mm以下。通过像这样形成支撑臂部,能够稳定地制作框架构件,而不会使保持环部产生歪斜。并且,能够在吊架构件小幅摆动时使吊架构件不易接触框架主体部。
在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中,支撑臂部是从框架主体部的内周部的上半部分开始延伸。并且,在框架构件的前视图中,保持环部具有卡挂摆动环部的下端部、及配置在与下端部相反的一侧的上端部,一对保持环部也可以彼此以左右保持环部的上端部间的间隔窄于左右保持环部的下端部间的间隔的方式,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朝向左右对称地配置。由此,即便在支撑臂部设置在框架主体部的内周部时,也能够易于确保在左右保持环部卡挂摆动环部的下端部间的间隔较大。由此,能够易于将吊架构件形成得较大,从而能够使更大的宝石相对于框架构件小幅摆动。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随身饰品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只要具有与本发明的随身饰品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且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在本发明中,“随身饰品”是指为了装饰所佩戴的物品。随身饰品包括项链(吊坠)、耳环、耳钉、胸针、领带夹、小别针、戒指、手链、脚链等饰品。在本发明中,项链是包括所谓的吊坠的首饰的总称。
在本发明中,“宝石”包括天然宝石、合成宝石、人造宝石及仿造宝石等,例如优选通过光进入内部而发出光芒的宝石。
天然宝石包括钻石、红宝石、蓝宝石、水晶等自然产生的宝石。天然宝石还包括经改良(enhancement)、修饰(treatment)等处理后的处理宝石。
合成宝石是指具有与天然石相同或类似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内部结构且由人工制作出的宝石。合成宝石也称为人工宝石。
人造宝石是指自然界不存在,但具有一定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内部结构,使用例如立方氧化锆(CZ)、钇铝石榴石(YAG)等与天然宝石不同的物质制作出的宝石。
仿造宝石是具有模仿天然宝石的颜色、外观等,但化学特性及物理结构不同,使用例如玻璃、塑料、陶瓷等模仿天然宝石所形成的宝石。
在本发明中,“基座部”是指随身饰品中镶嵌或放置宝石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加压加工”是指通过利用模具对对象物施加较强的力来机械性地形成具有目标形状的加工件的加工。并且,加压加工至少包括裁切加工,且除裁切加工以外,也可以包括变形加工(包括弯曲加工、拉拔加工、压缩加工等的加工)。
在本发明中,“一体地”及“一体形成”是指具有目标形状的一个物体由一个连续的构件形成,其概念中不包括例如通过组合分开形成的多个构件等而形成一个物体。
在本发明中,随身饰品的正面是指配置随身饰品中所使用的宝石的正面(例如,台面)的一侧。背面是指与正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在以下说明中,有时也将随身饰品的正面称为第一面,将背面称为第二面。随身饰品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是指在以正确的姿势佩戴随身饰品的情况下从正面侧观察该随身饰品时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前后方向是指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是从正面朝向背面(或从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在该情况下,将从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设为前方,将从正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设为后方。另外,随身饰品的内侧是指靠近主体构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等的中心位置的朝向,随身饰品的外侧是指远离主体构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等的中心位置的朝向。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随身饰品的优选的一例(实施例),对随身饰品为项链的情形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随身饰品也可以不是项链,而是耳环、耳钉、胸针、领带夹、小别针、戒指、手链、脚链等。
实施例
图1及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例的随身饰品的一例(项链)的前视图及侧视图。
图1及图2所示的项链1包括作为绳状构件的链条5及作为随身饰品主体的吊饰10,吊饰10悬挂在链条5上。
吊饰10具有固定保持钻石作为宝石21的吊架构件20、及将该吊架构件20以悬挂状态支撑的框架构件30。
吊架构件20具有宝石21、放置宝石21的基座部22、突出设置在基座部22且固定宝石21的四个爪部23、从基座部22的左右侧缘部(侧端部)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左右延伸部24、及设置在左右延伸部24的前端部的左右摆动环部25。
在吊饰(随身饰品主体)10的前视图中,框架构件30具有以围绕固定在吊架构件20上的宝石2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框架主体部31、从框架主体部31向后方延伸的左右支撑臂部32、及配置在支撑臂部32的前端部的左右保持环部33。并且,在框架构件30上设置有连结链条5的链条连结部34、及可以将其他装饰体连接并结合到框架构件30的连接部35。
在本实施例的框架构件30中,上述框架主体部31、左右支撑臂部32、左右保持环部33、链条连结部34及连接部35是一体形成的。即,本实施例的框架构件30是通过对金、铂、银等贵金属制的一个板材(金属板)进行加压加工所形成的单一加压加工件,且由一种金属材料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框架构件30的至少框架主体部31、左右支撑臂部32及左右保持环部33是一体形成即可,链条连结部34及连接部35也可以通过例如利用激光等进行的钎焊(熔接)而固定在框架主体部31。
在吊饰10的前视图(图1)中,框架主体部31具有圆环状或甜甜圈状的形状。该框架主体部31从外侧包围吊架构件20的基座部22及宝石(钻石)21整体,且与基座部22及宝石21向外侧间隔配置。因此,在框架主体部31与基座部22及宝石21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在本发明中,框架主体部31只要是从外侧包围吊架构件20的基座部22及宝石21整体、且与基座部22及宝石21向外侧间隔配置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例如矩形框状等除圆环状以外的框状形状。
本实施例的框架主体部31是具有一定的厚度尺寸而形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框架主体部31的厚度是设定为0.15mm以上0.35mm以下。此外,框架主体部31的与框架主体部31的周向正交的剖面在框架主体部31的整周具有大致U字状或大致J字状的形状。即,在该框架主体部31,框架主体部31的半径方向的中央部配置在最前侧,且当从后方侧观察框架主体部31时(未图示),凹状的槽部形成圆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与框架主体部3I的外周部31b相比,框架主体部31的内周部31a配置得更靠前侧。
左右支撑臂部32从圆环状的框架主体部31的内周部31a向与框架主体部31的周向正交的方向(后方)延伸,利用该支撑臂部32,连结框架主体部31与保持环部33。通过以此方式设置左右支撑臂部32,能够利用包括裁切加工的加压加工稳定地制作本实施例的框架构件30。
在该情况下,如下所述,在刚利用包括裁切加工的加压加工制作框架构件30后的状态下(参考图3),支撑臂部32从框架主体部31沿与前后方向(换句话说,框架主体部31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此外,通过在加压加工后进行变形加工(弯曲加工),而形成为从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朝沿前后方向的方向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部32以一定的厚度尺寸从框架主体部31形成到保持环部33。该支撑臂部32的厚度尺寸为与框架主体部31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大小。具体来说,支撑臂部32的厚度尺寸是设定为0.15mm以上0.35mm以下。通过支撑臂部32的厚度尺寸为0.15mm以上,能够稳定地确保支撑臂部32的适当的强度。通过支撑臂部32的厚度尺寸为0.35mm以下,能够在上述加压加工后的变形加工中使支撑臂部32稳定地变形。并且,能够减轻框架构件30的重量。
支撑臂部32从框架主体部31到保持环部33的长度尺寸是设定为大于支撑臂部32的厚度尺寸,且小于保持环部33的内径尺寸Ri。具体来说,支撑臂部32的长度尺寸是设定为0.10mm以上0.50mm以下。
通过支撑臂部32的长度尺寸为0.10mm以上,在上述加压加工后的变形加工中,能够只使支撑臂部32稳定地变形,由此,能够防止保持环部33的圆环状的形状因该变形加工而歪斜。并且,当在吊饰10中吊架构件20相对于框架构件30摆动时,通过利用支撑臂部32将框架主体部31与保持环部33适当地间隔开,能够使吊架构件20的摆动环部25不易接触(碰撞)框架主体部31,从而易于使吊架构件20的摆动动作持续更长时间。
并且,通过支撑臂部32的长度尺寸为0.50mm以下,能够抑制吊架构件20的位置相对于框架构件30过于向后下降。由此,能够易于使固定在吊架构件20上的宝石21从吊饰10的正面侧看起来较大。并且,在使用者佩戴项链1时,能够抑制吊架构件20接触使用者的胸口。另外,支撑臂部32的长度尺寸是指沿着支撑臂部32将支撑臂部32连结于框架主体部31的一侧的端部与支撑臂部32连结于保持环部33的一侧的端部相连的最短线段的尺寸。
支撑臂部32的宽度尺寸是设定为大于支撑臂部32的长度尺寸,且小于保持环部33的外径尺寸Re。另外,在本发明中,支撑臂部32的宽度尺寸是指与支撑臂部32的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具体来说,支撑臂部32的宽度尺寸是设定为0.30mm以上1.20mm以下。通过支撑臂部32的宽度尺寸为0.30mm以上,能够稳定地确保支撑臂部32的适当的强度。通过支撑臂部32的宽度尺寸为1.20mm以下,能够在上述加压加工后的变形加工中,使支撑臂部32稳定地变形。并且,能够减轻框架构件30的重量。
并且,在从前方侧观察框架构件30的前视图(图1)中,左右支撑臂部32配置在框架主体部31的上侧的半部分(上半部分)。更具体来说,例如当将宝石21置于模拟时钟的中心且将从宝石21朝上的方向设为12点方向时,右侧的支撑臂部32配置在框架主体部31的1点方向到3点方向的范围内,左侧的支撑臂部32配置在框架主体部31的9点方向到11点方向的范围内。由此,即便左右支撑臂部32设置在框架主体部31的内周部31a以可以利用加压加工来制作,当在左右保持环部33悬挂着吊架构件20时,在吊饰10的前视图中,也能够将固定在吊架构件20上的宝石21稳定地配置在圆环状的框架主体部31的中心部。
左右保持环部33一体设置在支撑臂部32的前端部。各保持环部33形成为圆环状或环状。在保持环部33的中央部,设置有圆形状的中央开口部33a,以能够将吊架构件20的摆动环部25沿左右方向或大致左右方向卡挂在保持环部33的内周部。在该情况下,保持环部33的内径尺寸Ri(即,中央开口部33a的直径)是设定为0.40mm以上1.0mm以下。保持环部33的外径尺寸Re是设定为1.00mm以上1.80mm以下(参考图3)。
在左右各保持环部33,在连结保持环部33之前的状态下(参考图3),设置有可插入摆动环部25的狭缝33b。对于具有这种狭缝33b的保持环部33,在摆动环部25的一部分插入保持环部33的内侧后,挤压保持环部33使其塑性变形,以使狭缝33b消失,由此,保持环部33形成为连续的环状,能够保持摆动环部25使其不会从保持环部33脱出。
在左右各保持环部33,如图4所示,与保持环部33的周向正交的剖面的形状具有以保持环部33的内周侧的前端部较尖的方式向内周端缘逐渐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这种保持环部33的内周端缘前端纤细的形状可以通过利用加压加工形成保持环部33来稳定地获得。此外,通过利用加压加工来形成,例如与像以往那样利用失蜡铸造来形成时相比,能够提高保持环部33的强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持环部33的厚度尺寸(与周向及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的最大值优选为0.15mm以上0.35mm以下。由此,能够适当地确保保持环部33的强度,以稳定地支撑吊架构件20,还能够减轻框架构件30的重量。
此外,在框架构件30的前视图(图1)中,左右保持环部33具有卡挂摆动环部25的下端部33c、及配置在与下端部33c相反的一侧的上端部33d。在该情况下,左右一对保持环部33彼此以左右保持环部33的上端部33d间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窄于左右保持环部33的下端部33c间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的方式,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朝向左右对称地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1所示,优选左右保持环部33以确保倾斜角度α相对于上下方向为20°以上的方式倾斜配置。
由此,即便左右支撑臂部32设置在框架主体部31的内周部31a以对框架构件30进行加压加工,也能够易于确保左右保持环部33的下端部33c间的间隔较大,且易于将吊架构件20形成得较大(特别是易于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得较大)。因此,相对于框架构件30的大小来说,能够将更大的宝石21固定在吊架构件20。因此,能够使更大的宝石21相对于框架构件30小幅摆动而更美地闪耀。
框架构件30的连接部35设置在框架主体部31的下端部,且向下方突出形成为圆弧状。通过设置该连接部35,可以在框架构件30下安装与本实施例的吊饰10不同的其他吊饰、饰品或带标识的钥匙扣等各种装饰体。由此,能够增加产品的多样性,且能够用于与其他企业共同打造的产品。
本实施例的吊架构件20作为通过对金、铂、银等贵金属制的一个板材(金属板)施以加压加工所形成的单一加压加工件,其整体一体形成。另外,在本发明中,吊架构件20的材质及制作方法并无限定。并且,基座部22及爪部23的形状、或爪部23的设置个数等也无限定,可以变更。
吊架构件20的基座部22用于放置宝石21且与爪部23一起固定宝石21。基座部22具有圆锥台状的轮廓,在基座部22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宝石21是以使其匙形部从基座部22的开口部向后方突出的状态固定在基座部22。在本实施例的吊架构件20中,四个爪部23从基座部22的外周缘部向外侧突出,以固定宝石21。各爪部23在将宝石21放置在基座部22之前,如图5所示,从基座部22笔直地突出。并且,各爪部23在将宝石21镶嵌在基座部22之后,被向宝石21挤压而塑性变形为弯曲的形状,从而能够利用基座部22及爪部23固定宝石21。
吊架构件20中的左右延伸部24是将基座部22与左右摆动环部25连结的连结部分。左右延伸部24从基座部22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且具有彼此左右对称的形状。这种左右延伸部24可以根据吊饰10的设计等,变更基座部22与摆动环部25间的长度尺寸。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不设置左右延伸部24的情况下形成吊架构件20。
左右摆动环部25一体设置在延伸部24的前端部。各摆动环部25形成为圆环状或环状,在其中央部,设置有圆形状的中央开口部25a。并且,各摆动环部25是以与左右方向平行的姿势或大致平行的姿势由延伸部24支撑。
左右摆动环部25是卡挂并保持在框架构件30的左右保持环部33的内周部。换句话说,左右摆动环部25与左右保持环部33彼此贯穿对方的中央开口部25a、33a,且内周部彼此接触,以此方式相互卡合。
在左右各摆动环部25,如图6所示,与摆动环部25的周向正交的剖面的形状具有以摆动环部25的内周侧的前端部较尖的方式向内周端缘逐渐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保持环部33的剖面形状也具有向其内周端缘逐渐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参考图4)。
由此,例如与保持环部33及/或摆动环部25的与周向正交的剖面为圆形状时相比,当将摆动环部25卡挂并保持在保持环部33的内周部时,能够缩小保持环部33与摆动环部25相互接触的接触部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当保持环部33的内周部与摆动环部25的内周部像本实施例这样共同形成为尖细的边缘形状时,保持环部33与摆动环部25以一处点接触相互接触,因此,能够使其接触面积极小。
结果,保持环部33对摆动环部25的支撑容易不稳定,因此,能够易于使吊架构件20相对于框架构件30摆动。此外,能够减小摆动环部25相对于保持环部33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使吊架构件20更细微地摆动,且能够使吊架构件20的摆动动作持续更长时间。
并且,如上所述的保持环部33及摆动环部25的各内周部尖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可以通过分别利用加压加工形成保持环部33及摆动环部25来稳定地获得。此外,通过利用加压加工来形成,例如与像以往那样利用失蜡铸造来形成时相比,保持环部33及摆动环部25的强度得到提高。由此,能够将保持环部33及摆动环部25的内周端缘形成得更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易于使吊架构件20摆动的效果、及使摆动动作持续较长时间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吊架构件20在将左右摆动环部25卡挂在左右保持环部33时,以设置在左右摆动环部25的中央开口部25a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保持在框架构件30。并且,在吊架构件20保持在框架构件30时,以固定在吊架构件20上的宝石(钻石)21的台面朝向斜上方的方式(参考图2)形成吊架构件20。
其次,对上述实施例的吊饰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制造吊饰10的制造方法包括:
(i)第一加压加工步骤,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压加工,来制作图3所示的框架构件30的一次加工件30a;
(ii)弯曲加工步骤,对利用第一加压加工步骤制作的一次加工件30a进行弯曲加工,使支撑臂部32从框架主体部31向后方延伸;
(iii)第二加压加工步骤,通过对较薄的平板状金属板进行加压加工,来制作图5所示的吊架构件20;
(iv)嵌石步骤,将宝石21镶嵌并固定在利用第二加压加工步骤制作的吊架构件20的基座部22;及
(v)组装步骤,将吊架构件20安装到框架构件30上,来制造吊饰10。
在(i)的第一加压加工步骤中,包括:准备步骤(A),准备金属板;裁切步骤(B),对金属板机械性地进行裁切加工(冲压加工);及变形步骤(C),对金属板及由金属板冲压而成的坯件中的至少一者机械性地进行弯曲加工、拉拔加工及压缩加工中的至少一种变形加工。另外,在第一加压加工步骤中,进行裁切步骤(B)及变形步骤(C)的顺序并无限定,可以先进行裁切加工及变形加工中的任一加工,还可以交替进行裁切加工与变形加工。并且,对金属板及由金属板形成的坯件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裁切加工(或变形加工)是指进行对金属板的裁切加工(或变形加工)、对由该金属板形成的坯件的裁切加工(或变形加工)、以及对金属板及由该金属板形成的坯件这两者的裁切加工(或变形加工)中的至少一种裁切加工(或变形加工)。
在准备步骤(A)中,准备作为被加工件的较薄的平板状金属板。要准备的金属板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为了确保通过加压加工制作的框架构件30具有适当的强度,例如优选为0.2mm以上,特别是0.25mm以上。并且,金属板的厚度优选为0.8mm以下,特别是0.5mm以上,以减轻框架构件30的重量并降低成本。
要准备的金属板的材质(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作为金属板的材质,例如可以采用选自以下材料的材质:选自由银、金、铂、铜及铁所组成的组中的金属、这些金属的合金(例如,以金为主体且含有银及铜中的至少一者的合金)、及以这些金属为主体且包含其他金属的合金(例如,以金为主体且含有钯等的合金、以铜为主体且含有锌的合金等)等。
在裁切步骤(B)中,对金属板进行裁切加工(例如,冲压加工)来形成薄板状的坯件。在该裁切步骤(B)中,可以通过一次裁切加工形成坯件,或者也可以通过多次裁切加工形成坯件。
在变形步骤(C)中,通过对金属板及/或由金属板冲压而成的坯件进行变形加工(例如,拉拔加工),至少形成与周向正交的剖面呈大致U字状或大致J字状的框架主体部31。在该变形步骤(C)中,可以只进行一次变形加工,可以依次进行多次变形加工。
这里,在(i)的第一加压加工步骤中,对由准备好的金属板制作图3所示的框架构件30的一次加工件30a的方法的一例简单地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发明中,一次加工件30a的制作方法并不限于此。
首先,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变形加工(例如,拉拔加工),在金属板上形成框架主体部31的形状。接着,通过对形成有框架主体部31的金属板进行多次裁切加工,而在框架主体部31的内侧形成如图3所示的左右支撑臂部32及左右保持环部33的形状,且在框架主体部31的外侧形成链条连结部34及连接部35的形状。之后,通过对形成有各部位的形状的金属板进行裁切加工(例如,冲压加工),进一步进行使链条连结部34弯曲的变形加工,来制作图3所示的一次加工件30a。
其次,对所制作的图3的一次加工件30a进行(ii)的弯曲加工步骤。在该弯曲加工步骤中,进行使一次加工件30a的支撑臂部32相对于框架主体部31向后方弯曲的弯曲加工。由此,制作本实施例的框架构件30。此时,由于支撑臂部32的长度尺寸大于支撑臂部32的厚度尺寸,因此,在对支撑臂部32进行弯曲加工时,能够使支撑臂部32顺利地向后方弯曲,而不会导致保持环部33歪斜。另外,在通过该弯曲加工步骤制作的框架构件30中,在左右保持环部33设置有狭缝33b,用以插入吊架构件20的摆动环部25。并且,上述使链条连结部34弯曲的变形加工是在该弯曲加工步骤中进行,而非在第一加压加工步骤中进行。
另一方面,与(i)的第一加压加工步骤不同地另行进行(iii)的第二加压加工步骤,以制作吊架构件20。在该第二加压加工步骤中,包括:准备步骤,准备金属板;裁切步骤,对金属板进行裁切加工(冲压加工);及变形步骤,对金属板及由金属板冲压而成的坯件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弯曲加工、拉拔加工及压缩加工中的至少一种变形加工。另外,在该第二加压加工步骤中,也是进行裁切加工及变形加工的顺序并无限定,可以先进行裁切加工及变形加工中的任一加工,还可以交替进行裁切加工与变形加工。
例如,在该第二加压加工步骤中,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变形加工(例如,拉拔加工),在金属板上形成基座部22的轮廓、爪部23的形状、左右延伸部24的形状、左右摆动环部25的轮廓。接着,通过对形成有框架主体部31的金属板进行裁切加工,在金属板上形成基座部22及左右摆动环部25的形状。之后,通过对形成有基座部22、爪部23、左右延伸部24及左右摆动环部25的形状的金属板进行裁切加工(例如,冲压加工),来制作图5所示的吊架构件20。
第二加压加工步骤结束后,进行(iv)的嵌石步骤,将宝石21镶嵌并固定在吊架构件20的基座部22。在该嵌石步骤中,首先,将宝石21镶嵌在吊架构件20的基座部22,之后,挤压吊架构件20的爪部23使其塑性变形,由此,将宝石21固定并保持在基座部22。由此,制作固定有宝石21的吊架构件20。
在制作框架构件30及吊架构件20后,进行(v)的组装步骤,将吊架构件20安装到框架构件30上。在该组装步骤中,通过将吊架构件20的左右摆动环部25从框架构件30的保持环部33所设置的狭缝33b插入左右保持环部33的内侧,来将左右摆动环部25卡挂在左右保持环部33。由此,吊架构件20可摆动地悬挂并保持在框架构件30的左右保持环部33。在吊架构件20悬挂在左右保持环部33后,挤压保持环部33使其塑性变形,以使狭缝33b消失,由此,将保持环部33形成为环状形状。
通过进行如上步骤,来制造本实施例的吊饰10。并且,通过使链条5穿过该吊饰10的链条连结部34,来制造如图1所示的吊饰10悬挂在链条5上的项链1。
根据本实施例的项链1及吊饰10,框架构件30及吊架构件20分别由通过对一片金属板进行加压加工所制作的单一加压加工件形成。通过像这样由加压加工件形成框架构件30,例如与前述利用失蜡铸造所形成的以往的框架构件相比,能够缩短框架构件30的制作时间、及吊饰10的制造时间,且能够降低框架构件30的制作成本。具体来说,通过像本实施例这样利用加压加工制作框架构件30,能够将框架构件30的制作时间缩短到以往利用失蜡铸造时的1/3以下,且能够使框架构件30的制作成本降低到以往利用失蜡铸造时的1/5以下。
并且,通过像本实施例这样利用加压加工制作框架构件30,能够机械性地制作框架构件30,而不易受经验或熟练度等影响。结果,能够减少培养制作者所需的费用及时间,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吊饰10的制造不易受作业者的经验或熟练度等影响,因此,能够减少吊饰10的缺陷品的产生。并且,能够保证吊饰10的品质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在制造具有相同结构的多个吊饰10时,在任一吊饰10中,都可以使吊架构件20相对于框架构件30以同样的速度或幅度小幅摆动,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以往难以实现的吊架构件20的摆动动作(摆动方式)的均匀化。
此外,通过像本实施例这样利用加压加工制作框架构件30,与以往利用失蜡铸造时相比,能够提高框架构件30的强度,结果,能够将框架构件30形成得较薄。例如即便将框架构件30形成得较薄,使其具有0.50mm以下的厚度尺寸、甚至0.35mm以下的厚度尺寸,也能够将框架构件30稳定地形成为目标形状,且能够稳定地确保可以经受吊饰10的使用的适当强度。此外,由于能够将框架构件30形成得较薄,因此,能够减轻框架构件30的重量(例如减轻约50%),且能够减少原料金属的使用量,因此,也能更进一步降低成本。
此外,通过利用加压加工,能够进行具有同一结构的吊饰10的大量生产,从而能够迅速应对较大的需求。并且,通过利用加压加工,与利用失蜡铸造时相比,能够将框架构件30的外表面处理得很漂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吊饰10的外观品质。此外,当对框架构件30进行镀敷处理时,能够将镀敷表面形成得很漂亮。
即,根据分别由单一加压加工件形成框架构件30及吊架构件20的本实施例的项链1及吊饰10,与利用失蜡铸造所制作的产品、或通过利用钎焊将保持环部固定在框架主体部所制作的产品相比,可以获得很多优点,如制造时间缩短,制造成本降低,品质稳定,产品重量减轻,缺陷品减少,品质提高。

Claims (6)

1.一种随身饰品,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构件、及悬挂在所述框架构件上的吊架构件,
所述框架构件具有金属制的加压加工件,所述金属制的加压加工件由框架主体部、及悬挂保持所述吊架构件的左右一对保持环部一体形成,
所述吊架构件至少具有:基座部,固定宝石;及左右一对摆动环部,配置在所述基座部的左右两侧,且卡合在一对所述保持环部;且,
一对所述保持环部与一对所述摆动环部形成为环状,
所述吊架构件卡挂在左右的所述摆动环部的内周部所对应的所述保持环部的内周部,从而可摆动地悬挂在所述框架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饰品,其中,当观察与所述保持环部的周向正交的剖面时,所述保持环部具有向所述保持环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
当观察与所述摆动环部的周向正交的剖面时,所述摆动环部具有向所述摆动环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变细的前端纤细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随身饰品,其中,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加压加工件具有将所述框架主体部与所述保持环部连结的左右一对支撑臂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身饰品,其中,所述框架主体部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前视图中具有中央部开口的框状形状,
所述支撑臂部从所述框架主体部沿与所述框架主体部的周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随身饰品,其中,所述支撑臂部以一定的厚度从所述框架主体部形成到所述保持环部,
所述支撑臂部从所述框架主体部到所述保持环部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支撑臂部的厚度尺寸,且小于所述保持环部的内径尺寸,
所述支撑臂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支撑臂部的长度尺寸,且小于所述保持环部的外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随身饰品,其中,所述支撑臂部的厚度尺寸为0.15mm以上0.35mm以下,
所述支撑臂部从所述框架主体部到所述保持环部的长度尺寸为0.10mm以上0.50mm以下,
所述支撑臂部的宽度尺寸为0.30mm以上1.20mm以下。
CN202180088023.0A 2021-09-27 2021-10-15 随身饰品 Pending CN1168017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6947 2021-09-27
JP2021156947A JP2023047817A (ja) 2021-09-27 2021-09-27 装身具
PCT/JP2021/038259 WO2023047604A1 (ja) 2021-09-27 2021-10-15 装身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1764A true CN116801764A (zh) 2023-09-22

Family

ID=8572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8023.0A Pending CN116801764A (zh) 2021-09-27 2021-10-15 随身饰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7817A (zh)
CN (1) CN116801764A (zh)
WO (1) WO20230476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2013A (ja) * 1994-08-10 1996-02-27 D Original:Kk ピアス
JP5424435B1 (ja) * 2013-09-13 2014-02-26 株式会社クロスフォー 身飾品
JP6285595B1 (ja) * 2017-05-19 2018-02-28 株式会社クロスフォー 身飾品
JP6412235B1 (ja) * 2017-10-10 2018-10-24 株式会社クロスフォー 装飾用部品
WO2019159911A1 (ja) * 2018-02-13 2019-08-22 泰法 乾 装飾品が揺動可能な装身具
JP3233999U (ja) * 2021-02-18 2021-09-16 有限会社ジュエル神戸 トレ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7817A (ja) 2023-04-06
WO2023047604A1 (ja)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24429B1 (ja) 身飾品
US6434805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heart-shaped diamond
JP3738279B2 (ja) 装身具用ペンダント
JP4520996B2 (ja) 宝飾品のための可撓性連結具及び製造方法
EP3496563A1 (en) Gemstone
EP0986971A1 (en) Stone setting methods and articles
US20090229307A1 (en) Method of decorating an article
JP3182683B2 (ja) 宝石保持具及び宝石装身具
CN116801764A (zh) 随身饰品
JP3143250U (ja) 宝石保持具
JP2010269003A (ja) 小粒宝石の固定法
JP3226283U (ja) 装身具
JPH091269A (ja) 金属製リングの表面加飾方法
EP3133952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rnament made of precious metal and ornament manufactured thereby
JP3774815B2 (ja) 装身具用ペンダント
CN215737302U (zh) 一种闪动灵活的镶口首饰
JP3152795U (ja) 装身具用の貴金属製中空丸玉
JPS61259849A (ja) 装飾用品の製造方法
KR102205758B1 (ko) 사각 단면과 코일 권선형 구조를 갖는 고탄성 장신구 링 제조방법
KR102491940B1 (ko) 다이아몬드 커터날과 다축 가공장치를 이용한 귀금속 장식체의 입체문양 커팅방법
EP3766373A1 (en) Support and method for setting precious stones
WO2015098466A1 (ja) 装身具
CN113425053A (zh) 一种闪动灵活的镶口首饰及其加工方法
KR101862937B1 (ko) 쥬얼리 제조방법
KR100444207B1 (ko) 액세서리의 보석알 고정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