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7104A - 防撞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撞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7104A
CN116767104A CN202210301367.1A CN202210301367A CN116767104A CN 116767104 A CN116767104 A CN 116767104A CN 202210301367 A CN202210301367 A CN 202210301367A CN 116767104 A CN116767104 A CN 116767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llision
door
accommodating groove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13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明
章翡飞
张孟俊
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13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71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0370 priority patent/WO202317936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7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7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60R13/043Door edge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装置及车辆。该防撞装置包括防撞结构以及连接在车门上的固定架;固定架上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的槽口朝向车门外侧,防撞结构包括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且可由槽口伸出至车门外部的活动部件。本公开提供的防撞装置及车辆通过在车门上设置防撞结构,使其能够相对于车门朝向车门外侧伸出,在外部实体接近车辆时,会首先接触到防撞装置,而不会直接触碰到车门外表面,从而阻隔周围车辆车门开启时撞击自身车辆,起到了对车辆的外表面进行保护的作用。

Description

防撞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部分车辆会设置有车门主动防撞装置,即车辆自身开门时会伸出一块软质垫块,或者在车门外沿处安装防撞胶条等,能够保住车门外沿,避免自身车门撞击到旁边停放的车辆。
然而,该种类型的防撞装置并不能有效保护自身的车门结构,即不能阻止其他车辆的车门在开启时,使自身的汽车车门钣金受到撞击,导致油漆脱落甚至钣金凹陷的故障。油漆修复容易造成色差,而钣金修复也容易发生表面不平整的现象,特别是铝合金车门钣金修复困难,一般需要更换整体车门,修复成本高昂,如不修复则严重影响汽车的美观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撞装置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撞装置,其包括防撞结构以及连接在车门上的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上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车门外侧,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并且可由所述槽口伸出至所述车门外部的活动部件。
可选地,所述防撞结构包括防撞件,所述活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防撞件连接在所述活动部件的靠近所述槽口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在所述防撞件伸出至所述车门的外部时与所述活动部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活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的活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撞件转动连接;
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围设在所述转动连杆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的连接转轴的外周,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形成有旋转空间;
所述连接转轴上设置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位于所述旋转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防撞件为条形防撞杆。
可选地,所述活动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活动部件在所述容置槽内间隔排布,各所述活动部件均与所述防撞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至所述活动部件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的连接转轴。
可选地,所述防撞件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形状相匹配;
和/或,所述防撞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防撞件的外侧表面与所述车门的外侧面平齐。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车门和上述的防撞装置;
所述车门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且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显露在所述安装口处。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周侧形成有围边,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围边与所述车门密封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防撞装置及车辆通过在车辆的车门上设置固定架,并通过固定架在车门上形成容置槽,进一步地,在容置槽内设置防撞结构,并使该防撞结构具有的活动部件能够从车门上朝向车门外部的方向伸出,在正常行驶时该防撞装置可以不凸出于车身表面,满足不影响风阻及整体造型美观性的要求;在驻车状态下该防撞装置可以操作活动部件,伸出防撞结构,使其凸出于车门钣金,当外部实体接近车辆时,会首先接触到防撞装置,而不会直接触碰到车门外表面,从而具备了阻隔周围车辆车门开启时撞击自身车辆的功能,起到了对车辆的外表面进行保护的作用,同时,其还具有使用灵活度高,且不会对车辆的外观造成较大影响,能够保证整体的美观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位于车辆外板面上的防撞件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位于车辆外板面上的防撞件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防撞装置在防撞件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防撞装置在防撞件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固定架和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防撞件和转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容置槽和车门连接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防撞件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的防撞件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防撞装置;11、防撞件;111、连接支架;12、活动部件;121、转动连杆;13、固定架;131、围边;132、转轴支撑件;14、驱动电机;141、驱动轴;151、限位筋;152、限位环;2、车门;21、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随着车辆制造技术的越来越全面的发展,现有的车辆一般会在车门外部设置凸出于车门外板的防撞件来阻隔外部撞击,从而避免车门钣金发生油漆脱落、凹陷等损坏。该种保护装置能够作为车门防撞装置,来起到承担一定力度的撞击而不发生损坏,且维修或更换的成本远低于修复车门钣金的作用。
车门饰板一般位于车门的下部,而更容易受到撞击的车门上部区域没有保护,并且该种防撞装置较不美观,影响车辆的整体造型感。部分车辆会设置有车门主动防撞装置,即车辆自身开门时会伸出一块软质垫块,包住车门外沿,避免自身车门撞击到旁边停放的车辆。在汽车售后市场也有类似产品,在车门外沿处安装防撞胶条等。然而该种类型的防撞装置不能阻止其他车辆车门开启时撞击到自身车门。
由于缺少有效的车门防撞装置,汽车的车门钣金非常容易被其他车辆车门开启时撞击,发生油漆脱落及钣金凹陷的故障,油漆修复容易造成色差,而钣金修复也容易发生表面不平整的现象,特别是铝合金车门钣金修复困难,一般需要更换整体车门,修复成本高昂。如不修复则严重影响汽车的美观程度。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防撞装置,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车辆的外表面进行移动的防撞结构,用于实现对车辆外表面的实时保护,避免了外部车辆撞击到本车辆的表面导致油漆脱落及钣金凹陷的问题出现。具体地,关于该防撞装置的详细结构设置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装置1,其用于设置在车辆的外表面,防撞装置1包括防撞结构以及连接在车门上的固定架13。
固定架13上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的槽口朝向车门2的外侧,防撞结构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且防撞结构包括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且可由槽口伸出至车门2的外部的活动部件12。
具体实现时,使该防撞装置1的防撞结构通过驱动作用力使活动部件12从容置槽的内部伸出,使其突出于车辆所在的位置,通常为横向突出。此时车辆通常为停止状态,当车辆附近存在碰撞情况时,外部的撞击物首先撞到防撞结构的表面,从而避免了撞击物直接接触到车辆的外表面,损坏车漆或车辆钣金面。当车辆准备进行行驶时,可通过驱动作用力操作防撞结构的活动部件12收回,从而避免防撞结构在车辆的外侧,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对于防撞结构的驱动方式,可以通过车辆的控制模块进行控制。例如,使防撞结构与车辆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具体为使活动部件12与车辆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当车辆控制模块收到伸出信号时,发出信号来驱动活动部件12进行移动,使其伸出至车门外部,形成保护空间;当车辆控制模块收到收回信号时,发出信号进一步驱动活动部件12移动,此时移动的方向与驱动信号收到伸出信号时的移动方向相反,从而能够将防撞结构收回,使车辆恢复至正常状态。
车辆控制模块接收信号的方式可通过车辆内部的中控系统提供,也可通过外置的车辆遥控器来进行提供。或者,当该防撞装置1安装在车门2上时,当车辆在熄火状态下,接收到车门2有打开后紧接着关闭的操作状态时,通过车门2上的感应器向防撞装置1提供信号,来形成感应式的防撞装置1的应用,能够使车辆的操作方式更加智能化。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手动驱动的方式,例如通过操作车辆外表面的能够连接于活动部件12的部件,使活动部件12相对于车辆伸出或收回,同样能够实现防撞效果。在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时,可以通过摇杆或者带轮等方式实现,即通过摇杆或带轮与活动部件12进行连接,同时方便设置在车辆的外露面,从个人方便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1及车辆通过在车辆的车门上设置固定架13,并通过固定架13在车门上形成容置槽,进一步地,在容置槽内设置防撞结构,并使该防撞结构具有的活动部件12能够从车门上朝向车门外部的方向伸出,在正常行驶时该防撞装置可以不凸出于车身表面,满足不影响风阻及整体造型美观性的要求;在驻车状态下该防撞装置通过活动部件12伸出防撞结构,使其凸出于车门2的钣金,当外部实体接近车辆时,会首先接触到防撞装置1,而不会直接触碰到车门2外表面,从而具备了阻隔周围车辆车门2开启时撞击自身车辆的功能,起到了对车辆的外表面进行保护的作用,同时,其还具有使用灵活度高,且不会对车辆的外观造成较大影响,能够保证整体的美观性的效果。
该防撞装置1不仅可以应用在车辆的车门板上,也可应用在车辆外表面的其他位置处,本实施例以应用在车门2的面板上为例进行说明。该防撞结构在实际制作以及安装时,可使其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在车门2的面板上延伸设置。在应用在车辆外表面的其他位置时,可根据设置空间的大小以及需要保护的延伸程度对该防撞装置1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及安装设置。
防撞结构进一步还包括有防撞件11,活动部件12的一端与容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防撞件11设置在活动部件12的靠近槽口的一端处。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能够使活动部件12推动防撞件11朝向远离车辆外表面的方向进行移动。具体地,活动部件12的一端与容置槽的槽底连接,容置槽的槽底即指代容置槽的相对于槽口的一侧内壁。
为了实现活动部件12和容置槽之间的转动连接,活动部件12进一步为转动连杆121,转动连杆121的一端与容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连杆121的另一端与防撞件11转动连接,从而通过相对于容置槽的内壁的旋转,来将防撞件11自容置槽内推出。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容置槽的槽底处设置转轴支撑件132,转轴支撑件132上开设有转轴连接孔,同样地,在转动连杆121的一端开设转轴连接孔,通过使转轴支撑件132和转动连杆121的转轴连接孔相对,并穿设转轴,以实现转动连杆121和容置槽之间的转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转动连接的方式。
对于转动连杆121的与防撞件11连接的一端,也可采用转动连杆121与容置槽相同的连接方式。具体地,可在防撞件11上设置连接支架111,连接支架111上开设有转轴连接孔,同样地,在转动连杆121的一端开设转轴连接孔,通过使连接支架111和转动连杆121的转轴连接孔相对,并穿设转轴,以实现转动连杆121和防撞件11之间的转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转动连接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使活动部件12与固定架13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以实现防撞件11相对于车门2的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传动组件来实现防撞件11相对于车门2的移动,例如,使活动部件12为伸缩式结构,并且伸缩方向为自容置槽内朝向车门2外侧的方向,也能够实现相对于车门2的位置移动。
进一步的,防撞件11可采用条形杆状结构,其边沿处进行倒角处理,以避免过于锋利造成安全隐患。其延伸长度可以根据车门2的面板内部其他零部件设置的基础上选择范围最大化来进行延伸覆盖,以尽量保证更多范围和空间上的防撞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防撞件11的杆延伸方向可以设置为沿车辆的长度方向。
通常,该防撞件11设置在车门2面板的垂直于地面方向的高度在650mm至850mm之间,具体数值依据车身尺寸进行确定。其在车门2前后的位置也尽量能够覆盖到车门2延伸的前后范围,在此基础上,一般在距离车门2开启的边沿以及车门2的合页处留余一定距离,以用于车门2内部其他结构的布置,通常留有最多50mm的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造型意图进行美化设计,以形成其他的形状,或者其他的尺寸。
防撞件11在通过活动部件12驱动至伸出状态时,其距离车门2的面板的距离设置为不超过50mm,以满足车辆外观的规范要求,同时不会对外部造型产生过大影响,使整体外观较为平整。防撞件11在收回状态时,其可以完全不凸出于车辆的外表面,即防撞件11的外侧表面与车门2的外侧面平齐,以使外观平滑,但也可在保证外观平整,防撞件11和车辆外板面平滑相接的基础上,在车辆的外表面形成适量凸出。
其中,防撞件11可采用TPO(Thermoplastic polyolefin,指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材质,其相对于PVC(Polyvinyl chloride,指聚氯乙烯)材料,具有密度更低,更加节能环保的优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材质来制造防撞件11,例如可采用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s,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质镀铬表面处理火金水等其他适用于汽车外饰的材料均可。
在装配时,防撞件11的表面喷涂色与车身的表面喷涂色保持一致,以使整体外观一致。也可采用皮纹表面处理,以使该防撞件11受撞击后其表面不易损伤,且较小的磕碰划痕等更难发现。
进一步地,在实现该防撞装置1与车辆的外表面之间的连接时,通过固定架13来进行相对固定,具体地,在车辆的车门外表面上具有安装口21,固定架13设置在安装口21处。固定架13的表面即形成有上述容置槽,并且容置槽的槽口显露在安装口21处。通过在车辆的外表面开设安装口21,并对应地设置固定架13在安装口21处,方便车辆的车门2和防撞装置1进行单独生产,并在生产完成后进行组装即可,大大减小了该车辆各组件的生产难度和安装难度。
在安装该固定架13与车门2的外板时,使固定架13与车门2的外板之间密封连接,避免灰尘或雨水进入车门2内部,而对车门2内布置的其他电气零部件造成损坏。具体地,可沿固定架13的容置槽的槽口边沿设置一圈围边131,使围边131与车辆外表面的安装口21的内侧贴合,并在贴合处进行密封处理。密封处理的方式可采用是围边131与车辆的安装口21的内侧粘接连接,或者也可采用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只要保证自安装口21处显露出来的仅为安装槽即可。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以及表面平滑程度,还可将防撞件11的外轮廓形状设置为与容置槽的槽口形状相匹配。
固定架13可采用TPO或ABS材质,转轴支撑件132以及连接支架111的材质均可采用TPO或ABS材质,或者也可选用其他能够保证结构强度的材质,并通过卡扣、焊接、胶粘、螺钉等方式与固定架13或防撞杆固定在一起。转动连杆121材质可采用PA(Polyamide,指尼龙)材质,或者其他稳定性较好的材质,以起到传递扭矩的作用。
在设置转动连杆121时,可将其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以保证防撞件11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效果。并且,所有转动连杆121沿防撞件11的轴向排布。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转动连杆121,两个转动连杆121分别设置在接近与防撞件11的两端的位置处。对应地,转轴支撑件132和连接支架111也与转动连杆121的数量保持一致。
在设置有转动连杆121后,为了实现能够对转动连杆121进行自动驱动的效果,该防撞结构还包括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设置在固定架13上,并且驱动电机14的驱动轴141连接至转动连杆121与容置槽的内壁的连接转轴处,以驱动转动连杆121相对于车辆进行转动。在为连接转轴处连接驱动电机14时,可仅为其中一个转动连杆121设置驱动电机14即可,即,一处转动连杆121为主动驱动,以提供驱动力;另一处转动连杆121为被动驱动,以提供导向作用。
另外,还可为驱动电机14设置防夹回退功能,即驱动电机14在正常的驱动范围内识别到有外部作用力阻止其正常旋转时,可以退回至初始状态,以实现保护功能。
在此基础上,由于驱动电机14对于转动连杆121的转动仅需要较小的幅度即可,因此,在车辆的外表面上设置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设置在固定架13上,转动连杆121转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转动连杆121与限位结构之间抵接。其中,第一限位位置为防撞件11相对于车辆的外表面的极限远离位置,即防撞件11距离车辆外表面的最远位置,也就是该防撞件11在完成伸出状态后的位置。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使驱动电机14对转动连杆121的扭矩维持在一定旋转的角度范围内,避免防撞件11移动距离过大而损坏自身结构。
限位结构具体可为限位环152,相对应地,驱动轴141上设置有限位筋151,限位环152连接至车辆的外表面,并且围设在驱动轴141的外周。限位环152的内侧形成有设定旋转空间,限位筋151位于设定旋转空间内,这样设置,能够使驱动轴141转动时,限位筋151在设定旋转空间内转动。在此设置结构下,限位环152的设定旋转空间的一侧侧边即为限位筋151与第一限位结构的抵接位置处。
限位环152可设置在固定架13的外侧面上,固定架13上设置有开孔,该开孔位于限位环152的中轴线处,驱动电机14的驱动轴141穿过限位环152的中心,并穿过该开孔,连接至位于固定架13内的安置槽中的转动连杆121的转轴上。
具体地,限位筋151位于驱动轴141上,限位环152的内部设置有一扇形空间,当限位筋151随着驱动轴141进行转动时,限位筋151能够在该扇形空间内进行移动。可以通过设置该扇形空间的大小来确定驱动轴141能够旋转的角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门2,车门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撞装置1,装置能够在使用状态下自车门2的外表面伸出至车辆的外侧,从而实现对车门2外板面的保护,避免其他车辆撞击到本车的车门2,导致车门2外板面油漆脱落或者钣金凹陷。
本实施例中的防撞装置1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撞装置1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是乘用车,也可以是商用车等,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防撞装置的车辆均属于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结构以及连接在车门上的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上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车门外侧,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并且可由所述槽口伸出至所述车门外部的活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防撞件,所述活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防撞件连接在所述活动部件的靠近所述槽口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在所述防撞件伸出至所述车门的外部时与所述活动部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包括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撞件转动连接;
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围设在所述转动连杆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的连接转轴的外周,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形成有旋转空间;
所述连接转轴上设置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位于所述旋转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件为条形防撞杆。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活动部件在所述容置槽内间隔排布,各所述活动部件均与所述防撞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至所述活动部件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的连接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件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形状相匹配;
和/或,所述防撞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防撞件的外侧表面与所述车门的外侧面平齐。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
所述车门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且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显露在所述安装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周侧形成有围边,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围边与所述车门密封连接。
CN202210301367.1A 2022-03-24 2022-03-24 防撞装置及车辆 Pending CN1167671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1367.1A CN116767104A (zh) 2022-03-24 2022-03-24 防撞装置及车辆
PCT/CN2023/080370 WO2023179367A1 (zh) 2022-03-24 2023-03-09 防撞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1367.1A CN116767104A (zh) 2022-03-24 2022-03-24 防撞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7104A true CN116767104A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6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1367.1A Pending CN116767104A (zh) 2022-03-24 2022-03-24 防撞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7104A (zh)
WO (1) WO20231793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1412A (en) * 1978-11-06 1980-09-09 Diane Miller Extendable vehicle lateral side guard
US4961605A (en) * 1987-05-29 1990-10-09 Body Guard, Inc. Extendable protective trim
US5004281A (en) * 1989-01-09 1991-04-02 Toshio Yamazaki Automobile side door extendable and retractable bump protector
DE10124810A1 (de) * 2001-05-21 2002-12-12 Manfred Becke Schutzanordnung für Kfz-Türen
US9238445B2 (en) * 2013-06-14 2016-01-19 Franco Capitina Expandable vehicle door guard
US9662964B1 (en) * 2016-10-03 2017-05-30 Abdullah Ayman Abd Alrasoul Mirza Car door protector
CN110254369A (zh) * 2019-06-27 2019-09-20 上海建桥学院 一种自动伸缩的车门边缘防撞装置及车门边缘防撞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9367A1 (zh)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2492E1 (en) Two way hinge for motor vehicle doors
US6129410A (en) Apparatus for reinforcing a body side panel of a motor vehicle
US20060255558A1 (en) Powered step device of motor vehicle
US8260519B2 (en) Retractable wheel covers
JP2002544059A (ja) 前方ボンネット構造
US3997209A (en) Collision deflecting system for fast moving vehicles
CN116767104A (zh) 防撞装置及车辆
EP1842732B1 (en) Vehicle Bumper Protection
CN111409701B (zh) 一种汽车车身组合装置
WO2014196257A1 (ja) 車両
US20020167288A1 (en) Wiper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EP1547871B1 (en) Flushly mounted door edge bumper strip
CA2292095A1 (en) Bumper integrated school bus safety arm
CN210211992U (zh) 一种隐藏式安全门铰链安装结构
KR20070117057A (ko) 자동차 도어의 파손방지장치
GB2441316A (en) Extendable protectors for a parked vehicle
CN213008021U (zh) 气囊框和车辆
CN217380196U (zh) 一种电动车门
CN220009955U (zh) 车辆辅助轮装置及车辆
CN116749737A (zh) 一种尾门安装结构和汽车尾门总成
CN210941624U (zh) 一种车门防磕碰结构
CN220667282U (zh) 发盖铰链结构和车辆
KR0185901B1 (ko) 자동차 인사이드 핸들의 핸들 노브 복귀속도 감소장치
CN215793623U (zh) 一种具有防干涉功能的汽车保险杠铰链结构
CN108556928B (zh) 一种汽车后备箱盖的防磕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