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1969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1969A
CN116761969A CN202180087719.1A CN202180087719A CN116761969A CN 116761969 A CN116761969 A CN 116761969A CN 202180087719 A CN202180087719 A CN 202180087719A CN 116761969 A CN116761969 A CN 116761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ront surface
heater
refrigerato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77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晓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qua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61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1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冰箱(10),包括:隔热箱体(11),其在内部形成有储藏室;隔热门,其对储藏室的前开口(30)进行封闭;以及制冷循环(31),其对储藏室进行冷却。此外,在隔热箱体(11)的前表面部(32)的内侧设置有供制冷循环(31)中使用的高温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利用配置于前表面部(32)的内部的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经由隔热箱体(11)的前表面部(32),对隔热门进行升温,抑制在隔热门的表面发生凝露。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特别地涉及各储藏室的前开口被隔热门关闭的冰箱。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冰箱中,在关闭储藏室的前开口的隔热门的把手上,存在产生凝露的问题。特别地,在关闭冷冻室的前开口的隔热门的把手上,由于外部大气与冷冻室的温差较大,因此发生凝露的问题更加显著。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01337号公报中,记载了对隔热箱体的前开口附近进行加热的结构。具体而言,在隔热箱体的前开口的附近布设制冷剂配管,使高温制冷剂在该制冷剂配管内循环。通过这样,对隔热箱体的前开口和隔热门进行升温,防止在隔热门的把手部分产生凝露。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中,当冰箱运转时,依然存在产生凝露的问题。
具体而言,仅在隔热箱体的前开口附近布设制冷剂配管,升温效果并不充分,在前开口或隔热门附近会产生凝露问题。特别地,在冰箱于高温高湿的状况下运转时,在冰箱的前开口或隔热门发生凝露的问题变得更加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隔热门发生凝露的冰箱。
本发明的冰箱,其包括:在内部形成有储藏室的隔热箱体;关闭所述储藏室的前开口的隔热门;以及对所述储藏室进行冷却的制冷循环,在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部的内侧内置有制冷剂配管和加热器,该制冷剂配管供所述制冷循环中使用的高温制冷剂流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所述隔热门包括:第一隔热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左右方向的一侧;以及第二隔热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隔热门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和所述第二隔热门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在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部抵接。
此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部具有向前方露出的前板,所述制冷剂配管和所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前板的后方。
此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在所述制冷剂配管和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前板之间配置有传热部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所述前表面部具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前表面主体部,所述前表面主体部具有容纳有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第一凹状部和容纳有所述加热器的第二凹状部。
本发明的冰箱,其包括:在内部形成有储藏室的隔热箱体;关闭所述储藏室的前开口的隔热门;以及对所述储藏室进行冷却的制冷循环,在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部的内侧内置有制冷剂配管和加热器,该制冷剂配管供所述制冷循环中使用的高温制冷剂流动。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冰箱,能够抑制在隔热门发生凝露。具体而言,利用配置于前表面部的内部的制冷剂配管和加热器,经由隔热箱体的前表面部,对隔热门进行升温,由此,能够抑制在隔热门的表面发生凝露。
此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所述隔热门包括:第一隔热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左右方向的一侧;以及第二隔热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隔热门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和所述第二隔热门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在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前表面部抵接。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在具有第一隔热门和第二隔热门的双门冰箱中,能够抑制在第一隔热门和第二隔热门发生凝露。
此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部具有向前方露出的前板,所述制冷剂配管和所述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前板的后方。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前板与隔热门紧密接触,由此能够使从制冷剂配管和加热器产生的热经由前板有效地传导至隔热门。
此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在所述制冷剂配管和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前板之间配置有传热部件。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冰箱,能够使从制冷剂配管和加热器产生的热经由前板和传热部件,更有效地传导至隔热门。
此外,在本发明的冰箱中,所述前表面部具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前表面主体部,所述前表面主体部具有容纳有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第一凹状部和容纳有所述加热器的第二凹状部。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冰箱,通过将加热器和制冷剂配管配置于单独的凹状部,能够在前表面部分离地配置加热器和制冷剂配管,能够对隔热门传导大量的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外观的立体图,示出各隔热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外观的主视图,示出各隔热门为打开状态的情况。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内部结构的侧方截面图。
图4(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前表面部和隔热门的局部截面图;
图4(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前表面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5(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前表面部的前表面图;
图5(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前表面部的侧方截面图。
图6(A)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冰箱的前表面部的截面图;
图6(B)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冰箱的前表面部的前表面图;
图6(C)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冰箱的示出前表面部的侧方局部截面图。
图7(A)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冰箱的前表面部的截面图;
图7(B)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冰箱的前表面部的侧方局部截面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冰箱制冷剂配管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10。在以下的说明中,原则上,对同一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各方向,但左右表示从前方观察冰箱10时的左右。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冰箱10,示例了具有冷冻温度带和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冰箱,但冰箱10也可以仅具有其中之一的储藏室。
图1是从前方左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10的立体图。冰箱10具有隔热箱体11和形成在隔热箱体11的内部的储藏室。作为储藏室,从上到下具有冷藏室12和冷冻室13。冷藏室12的前方开口由旋转式的隔热门18和隔热门19封闭。冷冻室13的前开口由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封闭。隔热门18、隔热门19、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是旋转式的门,能够以左右方向外侧端部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此,例如隔热门20为第一隔热门,隔热门21为第二隔热门。
图2是示出隔热门18、隔热门19、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呈开放状态的冰箱10 的主视图。
前表面部32是隔热箱体11的一部分,是沿左右方向划分冷冻室13的前开口的部件。在隔热门20封闭前开口30的关闭状态下,隔热门20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与前表面部32抵接。此外,在隔热门21封闭前开口30的关闭状态下,隔热门21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与前表面部32抵接。冷冻室13是冷却到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因此在封闭冷冻室13的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的表面容易发生凝露。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在前表面部32的内部,为了抑制在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的表面发生凝露,内置有用于对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升温的升温单元。
参照图3,说明冰箱10的截面结构。图3是冰箱10的侧方截面图。
隔热箱体11构成为包括:外壳15,其弯曲加工成规定形状,由钢板构成,内胆16,其配置在与外壳15分离的内侧,由合成树脂板构成;以及隔热材料17,其填充在外壳15与内胆16之间。
如上所述,隔热箱体11的内部的储藏室从上到下划分为冷藏室12和冷冻室13。此外,冷藏室12与冷冻室13通过隔热壁17划分。
在冷冻室13的里侧形成有冷却室24,从而冷冻室13和冷却室24被划分。在冷却室24的内部配置有作为冷却器的蒸发器25。此外,在冰箱10的下端后方划分形成有机械室14,在机械室14配置有压缩机22。蒸发器25和压缩机22与在此未图示的冷凝器和膨胀单元一起形成作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循环31。通过运转制冷循环31,利用蒸发器25来冷却冷却室24内部的空气,将该冷气吹送到各储藏室,由此,各储藏室的室内温度成为预定的冷却温度带。即,冷藏室12被设为冷藏温度带,冷冻室13被设为冷冻温度带。此外,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各构成设备经由在此未图示的制冷剂配管而彼此连接。
在冷却室24的内部,在蒸发器25的上方侧配置有送风机29。送风机29是轴流送风机或离心送风机,将蒸发器25冷却的蒸发器25内部的空气朝向冷藏室12和冷冻室13吹送。
在蒸发器25的内部且蒸发器25的下方配置有除霜加热器26。伴随着制冷循环31的运转,在蒸发器25的表面生成厚厚的霜。若这样,则未图示的控制单元停止压缩机22,封闭冷却室24,对除霜加热器26通电来进行加热,由此进行融化去除霜的除霜运转。此外,在此虽未图示,在送风机29的附近配置有用于适当封闭风路的遮蔽装置。
从冷却室24朝向上方形成有送风路28。由送风机29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 送风路28和出风口23吹出到冷藏室12。此外,由送风机29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吹送到冷冻室13。而且,对冷藏室12和冷冻室13冷却的空气经由在此未图示的返回风路返回到冷却室24。
图4(A)是局部示出前表面部32与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的截面图,图4(B)是放大示出前表面部32的截面图。在此,图4(A)和图4(B)是图2的切割面线A-A处的截面图。
参照图4(A),隔热门20的右端部和隔热门21的左端部抵在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具体而言,呈框状地安装于隔热门20的后表面的门封40与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抵接。同样地,在隔热门21的后表面呈框状安装的门封41与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抵接。在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内置有发热机构,该发热机构用于在冰箱10运转时防止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的凝露。
参照图4(B),说明内置于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附近的发热机构。前表面主体部37由成型为预定形状的合成树脂板构成,形成前表面部32的主体部分。通过使前表面主体部37的前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分朝向后方凹陷,形成凹部42。
在凹部42容纳有前板35、传热部件36、制冷剂配管33、加热器34、隔热部43和传热带44。
前板35从前表面封闭凹部42,是由导热系数高的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作为凹部42,可以采用例如表面进行了防锈加工的金属板等。传热部件36的前表面与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在此,为了提高凹部42的导热性,配置有传热部件36的部分的前板35可以形成为比其他部分薄。此外,图4(A)所示的隔热门20的门封40和隔热门21的门封41与前板35抵接。
传热部件36是由配置于前板35的大致中央部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传热部件36具有使从制冷剂配管33传导的热良好地传导至上述的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侧的功能。
作为传热部件36,可以采用例如配置于后方侧的金属层362与配置于前方侧的树脂层361的层叠体。作为金属层362,可以采用由铝等金属构成的金属层。作为树脂层361,可以采用例如橡胶等软性树脂。通过采用金属层362,能够提高传热部件36的导热性。通过采用树脂层361,当制造时,树脂层361变形,能够吸收部件形状或安装精度的公差。
制冷剂配管33通过被上述制冷循环31的压缩机22压缩,流通成为高温的高温制冷剂。从在制冷剂配管33流通的高温制冷剂产生的热经由传热部件36和前板35, 传导至上述的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
隔热部43是配置在前表面主体部37的前表面与制冷剂配管33之间的板状部件。作为隔热部43的材料,能够采用导热系数比前表面主体部37、前板35和传热部件36低的部件,可以采用例如发泡树脂。
加热器34例如是通过通电发热的电热加热器,配置在前板35与前表面主体部37之间。此外,加热器34在传热部件36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两个。在冰箱10的运转状况下,加热器34被通电而发热。在此,通过使加热器34发热到比制冷剂配管33更高的温度,能够使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进一步升温,使抑制凝露发生的效果显著。
传热带44例如是由铝箔构成的胶粘带,从后方覆盖加热器34,将加热器34粘贴于前板35的后表面。由此,能够使从传热带44产生的热有效地传导至前板35。
此外,通过使前板35的后表向后方呈壁状突出,形成两个壁状部50。上述制冷剂配管33和传热部件3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被壁状部50隔开的区域。而且,上述加热器34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壁状部50外侧的位置。
在冰箱10的运转状况下下,若制冷剂配管33中流动高温制冷剂,则从该高温制冷剂发出的热在传热部件36中在左右方向上扩散,并良好地向前方传导。之后,经由前板35的热经由图4(A)所示的门封40和门封41,传导至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通电的加热器34产生的热也经由前板35、门封40和门封41,传导至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
通过这样,因从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产生的热,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的表面有效地升温,抑制了凝露发生。此外,在制冷剂配管33的后方侧配置有隔热部43,因此抑制了从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产生的热朝向后方传导,使更多的热朝向前方传导,能够更有效地使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升温。
图5(A)是示出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图,图5(B)是示出前表面部32的侧方截面图。
参照图5(A),在前表面主体部37的前表面配置有加热器34和传热部件36。加热器34配置成沿着上下方向往复,其上端通过配置在前表面主体部37的上端附近的连接器45,与配置在冰箱10内部的线束连接。
而且,通过使传热部件36的下部部分间隔,形成非连续部363。加热器34在左右方向上绕非连续部363布线。通过这样,能够防止传热部件36与加热器34碰撞,而且,能够提高制造时的组装性。
参照图5(B),连接器45容纳于使作为隔热箱体11的一部分的前表面部32的上端附近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48。通过这样,不需要将加热器34和其布线引到隔热门21的铰链等可动部,因此在冰箱10的使用状况下,能够抑制与加热器34连接的布线断线。
图6(A)是示出前表面部32的截面图,图6(B)是示出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图,图6(C)是局部示出前表面部32的侧方截面图。
参照图6(A),该图所示的前表面部32的基本结构,与图4(B)所示的结构相同,容纳加热器34的结构不同。
具体而言,通过使前表面主体部37的左右方向上的前表面中央朝向后方呈凹状凹陷,形成第一凹状部38。此外,通过使前表面主体部37的左右方向上的前表面两端附近朝向后方呈凹状凹陷,形成两个第二凹状部39。
在第一凹状部38,从后方侧容纳有隔热部43、制冷剂配管33和传热部件36。此外,在第二凹状部39分别容纳有加热器34。通过使加热器34容纳于第二凹状部39,在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能够准确地限定加热器34的位置。此外,加热器34配置在前板35的后方侧。通过这样,从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产生的热经由前板35向前方传导,将图4(A)所示的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的表面有效地升温。
参照图6(B),第二凹状部39在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细长地形成的大致矩形的槽。上述的加热器34沿着第二凹状部39绕成为大致矩形。
参照图6(C),通过使前表面主体部37的上表面呈大致矩形向下方凹陷,形成凹部48。加热器34和与线束连接的连接器45容纳于凹部48。在此,省略连接器45,加热器34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线束直接与在此未图示的主基板连接。
图7(A)是示出前表面部32的截面图,图7(B)是局部示出前表面部32的侧方截面图。
参照图7(A),隔热门21的左方侧面形成有把持部46。把持部46由弯曲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合成树脂板构成,形成隔热门21的左方侧面。而且,把持部46呈现容易把持的凹凸形状,以便于使用者进行隔热门21的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
参照图7(B),传热带47包覆把持部46的外侧面。在此,用粗线表示传热带47。把持部46的后方端部与上述的前表面部32的前表面对置。传热带47的后方部分从后方覆盖对置面49。通过这样,从配置在前表面部32的前部的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参照图6(A))发出的热从覆盖对置面49的部分的传热带47良好地传导。因而,把持部46的表面部分有效地升温,抑制了在把持部46的表面发生凝 露。
图8是示出制冷剂配管33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如上述那样,制冷剂配管33内置于前表面部32。此外,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制冷剂配管51配置在图3所示的隔热壁27的前表面附近的内侧。在此,图6(C)所示的连接器45配置在制冷剂配管33的上端部与制冷剂配管51之间。通过这样,能够防止连接器45与制冷剂配管51冲突。而且,利用制冷剂配管33和制冷剂配管51,为了容纳加热器连接器或布线,即使使隔热部件向室内侧的隔热厚度变薄,在前板35的周围部分(容纳部),能够防止凝露。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所记载的主要效果。
参照图4(B),根据本发明的冰箱10,能够抑制隔热门20发生凝露。具体而言,利用配置于前表面部32的内部的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经由隔热箱体11的前表面部32,对隔热门20进行升温,由此,能够抑制在隔热门20的表面发生凝露。特别地,隔热门20的把手部分与隔热门20的其他部分设置的比较薄,是在冰箱10的运转状况下容易发生凝露的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从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产生的热经由传热部件36和前板35,良好地传导至隔热门20,防止在隔热门20的把手部分发生凝露。该情况对于隔热门21也同样如此。
进而,参照图2(B),在具有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的双开冰箱10中,能够抑制隔热门20和隔热门21发生凝露。
参照图4(A)和图4(B),通过前板35与隔热门20、21密切接触,能够使从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产生的热经由前板35有效地传导到隔热门20、21。
参照图4(B),能够使从制冷剂配管33和加热器34产生的热经由前板35和传热部件36,更有效地传导到隔热门20、21。
参照图6(A),通过将加热器34和制冷剂配管33配置于单独的凹状部,能够在前表面部32分离地配置加热器34和制冷剂配管33,能够对隔热门20、21传导大量的热。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此外,前述的各方式能够相互组合。
例如,参照图4(B),根据外部湿度或外部温度等环境条件,能够使加热器34的通电率变化。例如,在隔热门21或隔热门20难以发生凝露的环境条件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外部湿度低的情况、外部温度高的情况下,能够使向加热器34的通电少或者无。由此,仅通过从制冷剂配管33产生的热就能够抑制在隔热门21或隔热 门20发生凝露,减少加热器34的能量消耗。

Claims (10)

  1. 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内部形成有储藏室的隔热箱体;
    封闭所述储藏室的前开口的隔热门;以及
    对所述储藏室进行冷却的制冷循环,
    在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部的内侧设有制冷剂配管和加热器,该制冷剂配管供所述制冷循环中使用的高温制冷剂流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门包括:
    第一隔热门,其在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左右方向一端侧;以及
    第二隔热门,其在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左右方向另一端侧,
    在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前表面部抵接有所述第一隔热门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和所述第二隔热门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前表面部具有向前方露出的前板,
    所述制冷剂配管和所述加热器配置在所述前板的后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配管和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前板之间配置有传热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表面部具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前表面主体部,
    所述前表面主体部具有容纳有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第一凹状部和容纳有所述加热器的第二凹状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部件构造为包括配置于后方侧的金属层和配置于前方侧的树脂层的层叠体。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从后方覆盖所述加热器的传热带,所述加热器粘贴于前板的后表面,所述传热带的一端接触传热部件,另一端接触所述前板。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板的后表向后方呈壁状突出,形成两个壁状部,所述制冷剂配管和传热部件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被壁状部隔开的区域,所述加热器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壁状部外侧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门的侧面形成有把持部,所述传热带包覆把持部的外侧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配置成沿着上下方向往复,其上端通过配置在前表面主体部的上端的连接器,与配置在冰箱内部的线束连接,所述连接器容纳于使作为隔热箱体的一部分的前表面部的上端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
CN202180087719.1A 2020-12-29 2021-12-28 冰箱 Pending CN1167619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9787A JP2022104679A (ja) 2020-12-29 2020-12-29 冷蔵庫
JP2020-219787 2020-12-29
PCT/CN2021/141985 WO2022143633A1 (zh) 2020-12-29 2021-12-28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1969A true CN116761969A (zh) 2023-09-15

Family

ID=82260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7719.1A Pending CN116761969A (zh) 2020-12-29 2021-12-28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04679A (zh)
CN (1) CN116761969A (zh)
WO (1) WO20221436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1089A (ja) * 2011-09-12 2013-04-0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JP5391250B2 (ja) * 2011-09-28 2014-01-1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および冷凍庫
JP2016011766A (ja) * 2014-06-27 2016-01-21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CN208541805U (zh) * 2016-08-01 2019-02-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冷藏箱
JP6854106B2 (ja) * 2016-10-13 2021-04-07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MY196105A (en) * 2018-04-02 2023-03-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or-Freez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04679A (ja) 2022-07-11
WO2022143633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9533B1 (en) Refrigerator with sealing members disposed at end portions of a rotating bar.
CN113544448B (zh) 冰箱
US7677681B2 (en) Kimchi refrigerator
CN109696009B (zh) 冷藏送风总成以及冰箱
US11912190B2 (en)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JP6854106B2 (ja) 冷蔵庫
JP2019113296A (ja) 冷蔵庫
JPH10197124A (ja) 電気冷蔵庫
CN102345959B (zh) 冰箱
EP3715751B1 (en) Refrigerator
CN116761969A (zh) 冰箱
CN114523894B (zh)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WO2020049630A1 (ja) 冷蔵庫
JP7256107B2 (ja) 冷蔵庫
JP2008107045A (ja) 冷蔵庫
JPH11264648A (ja) 冷蔵庫
JP2000213853A (ja) 冷蔵庫
CN107816832B (zh) 冰箱
JPH08261634A (ja) 冷蔵庫
WO2019202683A1 (ja) 冷凍冷蔵庫
KR101517622B1 (ko) 냉장고
CN107735634B (zh) 冰箱
JP2006112639A (ja) 冷蔵庫
WO2021213348A1 (zh) 冰箱
JP4187611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