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6515B - 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6515B
CN116696515B CN202310725375.3A CN202310725375A CN116696515B CN 116696515 B CN116696515 B CN 116696515B CN 202310725375 A CN202310725375 A CN 202310725375A CN 116696515 B CN116696515 B CN 116696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cooling liquid
heat dissipation
oil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53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96515A (zh
Inventor
吴永兵
陈荣旺
吴进涛
林敏�
邹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ongj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ongj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ongj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ongj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253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6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6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6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96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6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包括底座、气道、进气座、进气口、排气口、若干放油口和若干分离单元,还包括冷却液入口,其设置在底座上;一对冷却液出口,设置在底座上;冷却液流道,其设置在底座上,呈Y形,一端与冷却液入口接通,另两端分别与各冷却液出口接通,在日常使用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进入,对底座内部管道进行冷却,最后冷却液出口流出,实现利用降温冷凝的物理特性,使油气混合气中的油雾快速冷凝为油液,提高油气分离效率,保证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油气分离器的作用是曲轴箱混合气通过油气分离器后,机油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回到油底壳,较为干净的气体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后进入燃烧室再次燃烧,如此,则有效保护了曲轴箱的正常性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公开号为CN113738475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其包括壳体、止通阀、出气管、卡接机构、进气口、粗滤机构、精滤机构、出油管和固定机构,利用使用小孔加速油气撞击织物形式作为精分离结构,达到很好的油气分离效果,通过在油气分离器出气管上设置卡接机构能够有效增加出气管连接稳定性,且在内部通过粗滤机构与精滤机构的设置增加油气分离效率,且能够使管道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松脱,安装整体稳定性更高,其存在的缺陷有:
1、混合油气的温度较高,仅通过过滤机构,无法充分分离气体中的雾化油液;
2、出油管中未设置止逆装置,无法防止分离出的机油返回气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底座、气道、进气座、进气口、排气口、若干放油口和若干分离单元,还包括:
冷却液入口,其设置在底座上;
一对冷却液出口,设置在底座上;
冷却液流道,其设置在底座上,呈Y形,一端与冷却液入口接通,另两端分别与各冷却液出口接通。
还包括:
若干挡板,分别安装在各放油口的外端;
若干橡胶密封伞阀,可浮动安装在各放油口与相应的挡板之间,用于防止外部机油返回放油口中。
包括:
回转机台,其内腔中可转动安装有回转台板;
若干注塑模具,间隔安装在回转台板上;
注塑装置,其用于向注塑模具中注入熔融物料;
下料装置,其用于将冷却成型的工件从注塑模具中取出。
还包括:
一对引导环槽,对称设置在回转机台上部内腔的前后内壁上,均包括平滑段和凸起段;
若干对引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各注塑模具的对侧外壁上,同时可在相应的平滑段和凸起段中滑动,用于控制注塑模具的开合;
槽口,其设置在回转机台外侧壁上,与下料装置和凸起段b对应。
注塑模具包括:
下模,其固定安装在回转台板上;
上模,其通过若干滑杆可升降安装在上模上方;
型腔,其在上模和下模合拢时形成;
注塑口,其设置在上模上;
其中,各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上模底部,下端分别可活动插设在各下模中。
注塑模具还包括:
若干浮动腔,分别设置在上模底部,下端部分与型腔外缘重合;
若干浮动块,分别通过相应的预载弹簧可浮动安装在各浮动腔中;
若干限位螺栓,下端分别可活动穿过上模顶部后,与各浮动块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
脱模杆,其可浮动插设在下模底部;
顶升板,其固定安装在回转机台内腔下部,与槽口对应,两端向下倾斜,用于顶起脱模杆。
还设置一对冷却装置,各冷却装置均包括:
若干散热槽,间隔设置在下模底部/上模顶部;
升降槽,设置在回转机台的顶部/底部;
升降冷却箱,通过若干直行致动器可升降安装在升降槽中,内部设有冷却液;
若干散热插片,间隔固定安装在升降冷却箱上/下表面,可与各散热槽插接配合;
若干散热流道,分别设置在各散热插片中,两端均与升降冷却箱内腔接通;
循环装置,用于使冷却液在各散热流道中循环流动。
下料装置包括:
输送架,其设置在回转机台外,与槽口对应;
传送带,其安装在输送架上;
机箱,其通过多条支柱悬空安装在输送架顶部;
往复抓料单元,其通过直行致动器驱动,可活动安装在机箱中,一端伸出机箱外,可进出槽口;
其中,输送架沿回转机台径向延伸,往复抓料单元用于抓取转移成型工件。
往复抓料单元包括:
滑移口,其设置在机箱朝向槽口的端壁上;
滑移架,其可滑动安装在滑移口中;
若干抓取单元,间隔设置在滑移架外端四周侧壁上;
储液槽,其设置在滑移架内端底面,内部设有液压油;
连接管路,其连接各抓取单元与储液槽;
调整单元,其用于调整储液槽的容积,使液压油排出/进入储液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冷却液入口、一对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流道的设置,实现利用降温冷凝的物理特性,使油气混合气中的油雾快速冷凝为油液,提高油气分离效率,保证分离效果;
2、通过若干挡板和若干橡胶密封伞阀的设置,使油液只能从放油口排出,无法经过放油口逆流回流道中;
3、通过回转机台、回转台板、若干注塑模具、注塑装置、下料装置、冷却装置和下料装置的设置,实现注塑、冷却和下料的自动化进行,提高注塑工件的生产效率;
4、通过一对引导环槽、若干对引导块、若干浮动腔、若干浮动块、若干预载弹簧、若干限位螺栓、脱模杆和顶升板的设置,使上模和下模移动至与槽口对应位置时,自动打开并实现工件的自动脱模,方便下料装置将冷却成型后的工件移出型腔;
5、通过若干散热槽、升降槽、升降冷却箱、直行致动器、若干散热插片、若干散热流道和循环装置的设置,对注塑模具各处进行均匀降温,提高工件的成型速度;
6、通过输送架、传送带、机箱、直行致动器、滑移口、滑移架、若干抓取单元、储液槽、连接管路和调整单元的设置,抓取工件,并将其转移至传送带上,实现自动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完整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本体、各放油口、各挡板和各橡胶密封伞阀的爆炸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的制造设备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箱内部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抓取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底座、102-气道、103-进气座、104-进气口、105-排气口、106-放油口、107-分离单元、108-冷却液入口、109-冷却液出口、110-冷却液流道、111-挡板、112-橡胶密封伞阀、201-回转机台、202-回转台板、203-引导环槽、203a-平滑段、203b-凸起段、204-引导块、205-槽口、206-环槽、207-齿圈、208-齿轮、3-注塑模具、301-下模、302-上模、303-滑杆、304-型腔、305-注塑口、306-浮动腔、307-浮动块、308-预载弹簧、309-限位螺栓、310-脱模杆、311-顶升板、4-注塑装置、5-下料装置、501-输送架、502-传送带、503-机箱、6-冷却装置、601-散热槽、602-升降槽、603-升降冷却箱、604-散热插片、605-散热流道、606-调节槽、607-调节块、608-复位弹簧、609-调节孔、610-热膨胀块、7-循环装置、701-进液壳、702-循环泵、8-抓料单元、801-滑移口、802-滑移架、803-储液槽、804-连接管路、9-抓取单元、901-固定套筒、902-空腔、903-活塞板、904-弹簧三、905-连接孔、906-升降杆、907-横杆、908-联动槽、908a-升降部、908b-旋转部、909-联动滑块、10-调整单元、1001-活塞块、1002-推移块、1003-暂锁槽、1004-移动槽、1005-暂锁块、1006-弹簧二、1007-解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伺服器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底座101、气道102、进气座103、进气口104、排气口105、若干放油口106和若干分离单元107,还包括冷却液入口108,其设置在底座101上;一对冷却液出口109,设置在底座101上;冷却液流道110,其设置在底座101上,呈Y形,一端与冷却液入口108接通,另两端分别与各冷却液出口109接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挡板111,分别安装在各放油口106的外端;若干橡胶密封伞阀112,可浮动安装在各放油口106与相应的挡板111之间,用于防止外部机油返回放油口106中。
在本申请的该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工作原理:
1、发动机曲轴箱窜气从进气口104进入至进气座103内部管道,再撞击至撞凝器进行一级分离,通过撞凝器后的窜气沿着气道102进入至二级分离,二级分离后的窜气,继续沿着气道102进入至三级分离,最后经过三级分离后的气体沿着气道102从出气口排出;
2、经过三级分离出来的机油,通过放油口106回流至曲轴箱;
3、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108进入,对底座101内部管道进行冷却,最后冷却液出口109流出;
4、撞凝器设置为蜂窝状,增强分离效率,二级分离器设置有过滤棉和单向阀,三级分离器设置有单向阀。
分离单元107可以是撞凝器或过滤棉。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同时公开了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的制造设备,包括回转机台201,其内腔中可转动安装有回转台板202;若干注塑模具3,间隔安装在回转台板202上;注塑装置4,其用于向注塑模具3中注入熔融物料;下料装置5,其用于将冷却成型的工件从注塑模具3中取出。
还包括一对环槽206,分别设置在回转机台201内腔前壁和后壁的中部;齿圈207,其设置在回转台板202底面;齿轮208,其通过电机驱动,与齿圈207啮合传动,使回转台板202在一对环槽206中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对引导环槽203,对称设置在回转机台201上部内腔的前后内壁上,均包括平滑段203a和凸起段203b;若干对引导块204,分别固定安装在各注塑模具3的对侧外壁上,同时可在相应的平滑段203a和凸起段203b中滑动,用于控制注塑模具3的开合;槽口205,其设置在回转机台201外侧壁上,与下料装置5和凸起段203b对应。
进一步的,注塑模具3包括下模301,其固定安装在回转台板202上;上模302,其通过若干滑杆303可升降安装在上模302上方;型腔304,其在上模302和下模301合拢时形成;注塑口305,其设置在上模302上,各滑杆303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上模302底部,下端分别可活动插设在各下模301中。
进一步的,注塑模具3还包括若干浮动腔306,分别设置在上模302底部,下端部分与型腔304外缘重合;若干浮动块307,分别通过相应的预载弹簧308可浮动安装在各浮动腔306中;若干限位螺栓309,下端分别可活动穿过上模302顶部后,与各浮动块307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脱模杆310,其可浮动插设在下模301底部;顶升板311,其固定安装在回转机台201内腔下部,与槽口205对应,两端向下倾斜,用于顶起脱模杆310。
在本申请的该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通过电机的运转,使齿轮208与齿圈207配合带动回转台板202在一对环槽206中转动,转移各注塑模具3,使各注塑模具3依次经过注塑装置4、冷却装置6和下料装置5,依次进行注塑、冷却和下料;
在注塑与冷却的步骤或者注塑模具3远离槽口205时,与各注塑模具3的上模302对应的引导块204均位于相应引导环槽203的平滑段203a中,此时上模302和下模301合拢,各浮动块307的底端一侧与下模301顶部抵接,位于相应的浮动腔306中,各预载弹簧308受压缩短,型腔304为密封空间,当冷却装置6完成对相应注塑模具3的冷却,该注塑模具3型腔304中的工件冷却成型后,电机启动,使回转工作台动作,将该注塑模具3向槽口205和下料装置5移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一对引导块204向凸起段203b中滑动,使上模302与下模301分离,此时各预载弹簧308也释放弹性势能,推动各浮动块307伸出相应浮动腔306,将将工件顶离上模302,同时,脱模杆310也移动至顶升板311上,底端随顶升板311的上表面滑动,待上模302和下模301移动至正对槽口205的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此时脱模杆310位于顶升板311的最高点,下模301和上模302也分离至最大程度,工件上部被顶出型腔304,随后下料装置5便运行,将工件从上模302与下模301之间取出并通过槽口205移出回转机台201。
实施例3: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还设置一对冷却装置6,各冷却装置6均包括若干散热槽601,间隔设置在下模301底部/上模302顶部;升降槽602,设置在回转机台201的顶部/底部;升降冷却箱603,通过若干直行致动器可升降安装在升降槽602中,内部设有冷却液;若干散热插片604,间隔固定安装在升降冷却箱603上/下表面,可与各散热槽601插接配合;若干散热流道605,分别设置在各散热插片604中,两端均与升降冷却箱603内腔接通;循环装置7,用于使冷却液在各散热流道605中循环流动。
进一步的,循环装置7包括进液壳701,其固定安装在升降冷却箱603的内壁上,内腔与各散热流道605的一端接通;循环泵702,其用于使升降冷却箱603中的冷却液进入进液壳701内腔。
进一步的,冷却装置6还包括若干调节槽606,分别设置在各散热插片604朝向型腔304端,内端穿过相应的散热流道605;若干调节块607,分别可滑动安装在相应的调节槽606中,中部均设有可连通散热流道605的调节孔609;若干复位弹簧608,分别设置在各调节块607内端与相应调节槽606内端之间;若干热膨胀块610,分别镶嵌在各调节槽606外端,并与相应调节块607的外端抵接。
在本申请的该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需要对注塑模具3进行降温时,成型模具移动至一对冷却装置6之间,各散热槽601与各散热插片604相对应,各直行致动器运行,使各升降冷却箱603在相应的升降槽602中滑动,靠近上模302和下模301,直至各散热插片604插入相应的散热槽601,各直行致动器停止运行,各循环泵702运行,将各升降冷却箱603内腔中的冷却液注入各进液壳701的内腔中,冷却液从各进液壳701内腔进入各散热流道605,再从各散热流道605的另一端返回相应的升降冷却箱603内腔中,实现对上模302和下模301进行均匀降温,同时,各热膨胀块610均与相应散热槽601紧邻型腔304的内壁接触,各热膨胀块610会根据各散热槽601中不同的温度,不同程度的膨胀,使相应的调节块607在相应的调节槽606中滑动不同距离,各调节块607上的各调节孔609与相应散热流道605的重合面积也不同,温度愈高/愈低的散热槽601中相应的调节孔609与散热流道605的重合面积越大/越小,相应的,冷却液的流量也越大/小,降温效果越强/弱,使上模302和下模301各处的散热效率相同,保证工件各处冷却速度均匀。
实施例4:
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下料装置5包括输送架501,其设置在回转机台201外,与槽口205对应;传送带502,其安装在输送架501上;机箱503,其通过多条支柱悬空安装在输送架501顶部;往复抓料单元8,其通过直行致动器驱动,可活动安装在机箱503中,一端伸出机箱503外,可进出槽口205,输送架501沿回转机台201径向延伸,往复抓料单元8用于抓取转移成型工件。
进一步的,往复抓料单元8包括滑移口801,其设置在机箱503朝向槽口205的端壁上;滑移架802,其可滑动安装在滑移口801中;若干抓取单元9,间隔设置在滑移架802外端四周侧壁上;储液槽803,其设置在滑移架802内端底面,内部设有液压油;连接管路804,其连接各抓取单元9与储液槽803;调整单元10,其用于调整储液槽803的容积,使液压油排出/进入储液槽803。
进一步的,调整单元10包括活塞块1001,其通过弹簧一可浮动安装在储液槽803中;推移块1002,其固定安装在机箱503内腔朝向槽口205的侧壁上;暂锁槽1003,其设置在储液槽803远离槽口205的侧壁顶部;移动槽1004,其设置在活塞块1001远离槽口205的侧壁上;暂锁块1005,其通过弹簧二1006可浮动安装在移动槽1004中,外端可插入暂锁槽1003;解锁件1007,其可浮动安装在暂锁槽1003中,远离储液槽803端可活动穿出暂锁槽1003外。
进一步的,抓取单元9包括固定套筒901,其固定安装在滑移架802外端,具有与连接管路804连通的空腔902;活塞板903,其通过弹簧三904可浮动安装在空腔902中;连接孔905,其设置在固定套筒901底部,上端与空腔902底部连通;升降杆906,其上端固定安装在活塞板903底部,下端可活动穿出连接孔905;横杆907,其固定安装在升降杆906底部,一端向外延伸;联动槽908,其设置在连接孔905一侧壁上,包括竖直状的升降部908a和螺旋状的旋转部908b;联动滑块909,其固定安装在升降杆906外壁上,同时可在升降部908a和螺旋部中滑动。
在本申请的该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需要将成型工件转移至传送带502上时,直行致动器运转,驱使滑移架802向槽口205方向移动,这个过程中,活塞块1001向推移块1002移动,在滑移架802外端携各抓取单元9伸入与槽口205对应的上模302和下模301之间时,活塞块1001与推移块1002相邻的侧壁抵接,随着滑移架802的继续移动,活塞块1001被推移块1002推入储液槽803,将储液槽803中的液压油压入连接管路804,带动各抓取单元9运转,同时弹簧一受压缩短,直至活塞块1001完全没入储液槽803,此时直行致动器停止运行,暂锁块1005对准暂锁槽1003,在弹簧二1006的作用下,暂锁块1005外端插入暂锁槽1003,解锁件1007被推移至暂锁槽1003内端,解锁件1007的另一端伸出滑移架802侧壁外,这个过程中,各抓取单元9配合,将工件抓取并从型腔304中提出,随后直行致动器运行,使滑移架802向远离槽口205的方向移动,这个过程中,工件被各抓取单元9配合抓取,随滑移架802一同移动,直至工件移动至传送带502上方,这个过程中位于滑移架802内端的解锁件1007首先与机箱503内壁接触,随着滑移架802的继续运行,将解锁件1007被向储液槽803方向推移,直至滑移架802内端与机箱503内侧壁抵接,此时解锁件1007将暂锁块1005推出暂锁槽1003,此时弹簧一释放弹性势能,使活塞块1001向储液槽803外滑动,此时储液槽803的容积增加,连接管路804中的液压油向储液槽803中流动,各抓取单元9便解除对工件的抓取,使工件落到传送带502上,由传送带502送出;
抓取工件时,液压油从连接管路804进入各固定套筒901的空腔902中,推动各活塞板903和各升降杆906上升,各弹簧三904受压缩短,储蓄弹性势能,各升降杆906上升的过程中,各联动滑块909在相应的旋转部908b中向竖直部滑动,使各升降杆906在上升的过程中转动,横杆907同步转动,直至各联动滑块909移动至升降部908a中,此时各横杆907的延长端分别伸入工件四周的下方,随着各活塞板903和各升降杆906的继续上升,各横杆907上升,与工件四周接触,并将工件从型腔304中提起至脱离型腔304;
放下工件时,液压油各弹簧三904施放弹性势能,液压油从各固定套筒901的空腔902进入连接管路804中,推动各活塞板903和各升降杆906下降,各升降杆906下降的过程中,各联动滑块909在相应的竖直部中向旋转部908b滑动,各升降杆906和各横杆907同时下降,直至工件底面与传送带502表面接触,并且各横杆907均与工件脱离接触,此时工件被传送带502转移,各联动滑块909进入相应的旋转部908b中,使各升降杆906在下降的过程中转动,各横杆907转动复位。
直行致动器可以是液压缸、电推杆、气缸或者是电机+螺杆+螺孔的组合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

1.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转机台(201),其内腔中可转动安装有回转台板(202);
若干注塑模具(3),间隔安装在所述回转台板(202)上;
注塑装置(4),其用于向所述注塑模具(3)中注入熔融物料;
下料装置(5),其用于将冷却成型的工件从所述注塑模具(3)中取出;
还包括:
一对引导环槽(203),对称设置在所述回转机台(201)上部内腔的前后内壁上,均包括平滑段(203a)和凸起段(203b);
若干对引导块(204),分别固定安装在各所述注塑模具(3)的对侧外壁上,同时可在相应的平滑段(203a)和凸起段(203b)中滑动,用于控制注塑模具(3)的开合;
槽口(205),其设置在所述回转机台(201)外侧壁上,与下料装置(5)和凸起段(203b)对应;
所述注塑模具(3)包括:
下模(30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台板(202)上;
上模(302),其通过若干滑杆(303)可升降安装在所述下模(301)上方;
型腔(304),其在所述上模(302)和下模(301)合拢时形成;
注塑口(305),其设置在所述上模(302)上;
其中,各所述滑杆(303)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上模(302)底部,下端分别可活动插设在各所述下模(301)中;
所述注塑模具(3)还包括:
若干浮动腔(306),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302)底部,下端部分与型腔(304)外缘重合;
若干浮动块(307),分别通过相应的预载弹簧(308)可浮动安装在各所述浮动腔(306)中;
若干限位螺栓(309),下端分别可活动穿过所述上模(302)顶部后,与各浮动块(307)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
脱模杆(310),其可浮动插设在所述下模(301)底部;
顶升板(31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机台(201)内腔下部,与槽口(205)对应,两端向下倾斜,用于顶起脱模杆(310);
还设置一对冷却装置(6),各冷却装置(6)均包括:
若干散热槽(601),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模(301)底部/上模(302)顶部;
升降槽(602),设置在所述回转机台(201)的顶部/底部;
升降冷却箱(603),通过若干直行致动器可升降安装在所述升降槽(602)中,内部设有冷却液;
若干散热插片(604),间隔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冷却箱(603)上/下表面,可与各所述散热槽(601)插接配合;
若干散热流道(605),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散热插片(604)中,两端均与升降冷却箱(603)内腔接通;
循环装置(7),用于使冷却液在各所述散热流道(605)中循环流动;
所述下料装置(5)包括:
输送架(501),其设置在所述回转机台(201)外,与槽口(205)对应;
传送带(502),其安装在所述输送架(501)上;
机箱(503),其通过多条支柱悬空安装在所述输送架(501)顶部;
往复抓料单元(8),其通过直行致动器驱动,可活动安装在机箱(503)中,一端伸出机箱(503)外,可进出槽口(205);
其中,所述输送架(501)沿回转机台(201)径向延伸,所述往复抓料单元(8)用于抓取转移成型工件;
所述往复抓料单元(8)包括:
滑移口(801),其设置在所述机箱(503)朝向槽口(205)的端壁上;
滑移架(802),其可滑动安装在所述滑移口(801)中;
若干抓取单元(9),间隔设置在所述滑移架(802)外端四周侧壁上;
储液槽(803),其设置在所述滑移架(802)内端底面,内部设有液压油;
连接管路(804),其连接各所述抓取单元(9)与储液槽(803);
调整单元(10),其用于调整所述储液槽(803)的容积,使液压油排出/进入储液槽(803);
所述抓取单元(9)包括:
固定套筒(90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滑移架(802)外端,具有与连接管路(804)连通的空腔(902);
活塞板(903),其通过弹簧三(904)可浮动安装在所述空腔(902)中;
连接孔(905),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901)底部,上端与空腔(902)底部连通;
升降杆(906),其上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塞板(903)底部,下端可活动穿出连接孔(905);
横杆(907),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杆(906)底部,一端向外延伸;
联动槽(908),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孔(905)一侧壁上,包括竖直状的升降部(908a)和螺旋状的旋转部(908b);
联动滑块(909),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杆(906)外壁上,同时可在升降部(908a)和旋转部(908b)中滑动。
CN202310725375.3A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Active CN116696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5375.3A CN116696515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5375.3A CN116696515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6515A CN116696515A (zh) 2023-09-05
CN116696515B true CN116696515B (zh) 2024-04-23

Family

ID=87844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5375.3A Active CN116696515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651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1534A (zh) * 2006-09-12 2007-12-05 骆忠林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间歇转动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注塑机
CN102029681A (zh) * 2010-11-08 2011-04-27 丰铁塑机(广州)有限公司 中心转塔式多色多物料立式注塑机及注塑方法
CN107745478A (zh) * 2017-11-30 2018-03-02 丰铁塑机(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转塔多色立式注塑机及注塑方法
CN111497113A (zh) * 2020-04-26 2020-08-07 太仓法斯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流水化注塑方法及其制备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0114B2 (ja) * 2014-03-18 2017-11-29 イングラス ソシエタ ペル アチオニINGLASS S.p.A. 樹脂材料の射出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1534A (zh) * 2006-09-12 2007-12-05 骆忠林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间歇转动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注塑机
CN102029681A (zh) * 2010-11-08 2011-04-27 丰铁塑机(广州)有限公司 中心转塔式多色多物料立式注塑机及注塑方法
CN107745478A (zh) * 2017-11-30 2018-03-02 丰铁塑机(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转塔多色立式注塑机及注塑方法
CN111497113A (zh) * 2020-04-26 2020-08-07 太仓法斯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流水化注塑方法及其制备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6515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9125B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汽车模具
CN116696515B (zh) 一种多级分离式油气分离器及其制造设备
CN112848100A (zh) 一种用于天线外壳生产的注塑模具
CN107297468A (zh) 一种三工位冷芯盒制芯机
CN112895360A (zh) 一种大型周转箱模具的防变形冷却机构
CN116728713A (zh) 一种蓝牙耳机外壳加工设备
CN113248119B (zh) 一种玻璃绝缘子生产模具
CN111645282B (zh) 静模预抽芯模具结构
CN210453475U (zh) 键盘按键液态注塑设备
CN213002508U (zh) 一种轧辊加工坯件成型模具
CN114750378A (zh) 一种注塑精度稳定性高的注塑模具
CN110919983A (zh) 模具
CN214239363U (zh) 一种小体积注塑件的脱合模结构
CN220311701U (zh) 一种工件的浇铸模具
CN116394474B (zh) 一种汽车中央通道生产加工用模具
CN113843983B (zh) 一种易拆卸的模具排气结构
CN219213859U (zh) 塑料冲压件气动脱模装置
CN115401183B (zh) 压铸机水雾收集净化装置
CN116921157B (zh) 一种锁芯的自动涂油机
CN212822688U (zh) 一种mim生坯披锋的去除装置
CN219095800U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塑料容器加工用注塑模具
CN219006815U (zh) 一种两通阀组出气盖板成型模具、两通阀组出气盖板及制氧机
CN213256980U (zh) 过滤器转子座的浇注模具
CN219618376U (zh) 一种室内体育器械生产模具
CN219543952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冷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