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4321A -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4321A
CN116694321A CN202210167892.9A CN202210167892A CN116694321A CN 116694321 A CN116694321 A CN 116694321A CN 202210167892 A CN202210167892 A CN 202210167892A CN 116694321 A CN116694321 A CN 116694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liquid
target mixed
target
precursor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78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678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43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084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0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4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43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30Micromixers
    • B01F33/301Micromixers using specific means for arranging the streams to be mixed, e.g. channel geometries or dis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20/00Nanooptics, e.g. quantum optics or photonic crys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54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zinc or cadmiu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1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active inorganic nanostructures, e.g.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目标混合液为流体状态,将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通过引入与目标混合液完全不溶的惰性液体以进行汇流,惰性液体会在目标混合液对应的通道与目标混合液之间进行隔离,降低了目标混合液与通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利用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的不溶性,进而对目标混合液形成一种动态扰动作用,促进目标混合液的高效混合,从而大大提高了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Description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光电器件是指根据光电效应制作的器件,其在新能源、传感、通信、显示、照明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或量子点发光器件(QLED)。
其中,量子点发光器件中电子传输层的材料是决定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有机电荷传输层相比,热稳定性较好的无机金属氧化物如WO3、TiO2、ZnO等因其对氧的敏感性较低,在QLED器件中应用较多。
以氧化锌量子点材料为例,由于其较高的透光率、电子迁移率及无毒无害的优点,被认为是开发高性能QLED最有潜力的材料。因此,亟需开发可以规模化稳定生产氧化锌量子点的方法以满足QLED产业化需求。
然而,传统的方法在制备上述无机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锌量子点时,用于合成量子点的阴阳离子前驱液在注入反应芯片之后便快速成核并形成部分固体颗粒,随着前驱液的不断注入,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会在微通道内部沉积,长时间的反应堆积会堵塞反应设备的通道,对应的制备效率通常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能够大大提高目标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一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目标混合液为流体状态;
将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
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的步骤包括:
将阴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一预设流速,以及将阳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二预设流速分别注入同一通道以进行混合,以得到目标混合液。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的步骤包括:
将惰性液体按照第三预设流速与目标混合液在同一通道进行汇流,以使惰性液体在目标混合液与对应的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之和为2~15μL/s,和/或
第三预设流速为10~20μL/s。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量子点为金属氧化物量子点。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惰性液体采用液态全氟烷烃。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过程对应的温度为10~40℃,和/或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05~0.5mol/L。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流控设备,该微流控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装置、第二通道装置和第三通道装置;
第一通道装置用于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
第二通道装置用于将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使惰性液体在所述目标混合液与第二主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
第三通道装置用于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装置包括第一注入通道、第二注入通道以及第一主通道,第一注入通道和第二注入通道各自的末端均与第一主通道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第一注入通道用于将阴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一预设流速注入第一主通道;
第二注入通道用于将阳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二预设流速注入第一主通道;
第一主通道用于将注入的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目标混合液,并将目标混合液通过输出端口注入第二通道装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装置包括第三注入通道、第四注入通道以及第二主通道,第三注入通道和第四注入通道各自的末端均与第二主通道的输入端口相连接,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通道的两侧;
第三注入通道和第四注入通道用于将惰性液体按照第三预设流速分别注入到第二主通道;
第二主通道用于将注入后的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并将汇流后的液体注入第三通道装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入通道和第二注入通道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分别为750~1000μ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注入通道和第四注入通道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分别为400~500μ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通道装置采用S形管道。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电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量子点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电子传输层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目标量子点,或上述微流控设备所制得的目标量子点。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光电器件。
上述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在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惰性液体和流体状态下的目标混合液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由于在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混合的目标混合液所在通道中引入与目标混合液完全不溶的惰性液体以进行汇流,此时,惰性液体会在目标混合液对应的通道与目标混合液之间进行隔离,降低了目标混合液与通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利用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的不溶性,进而对目标混合液形成一种动态扰动作用,促进目标混合液的高效混合,使得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不会在通道长时间进行反应堆积,相应的通道也不会堵塞,相对于传统制备方法,克服了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长时间的反应堆积所造成的通道设备堵塞的缺点,从而大大提高了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惰性液体在目标混合液与第二主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惰性液体在目标混合液与第二主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一个范围的形式存在;应当理解,以一范围形式的描述仅仅是因为方便及简洁,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硬性限制;因此,应当认为所述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一数值。例如,应当认为从1到6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子范围,例如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以及所述范围内的单一数字,例如1、2、3、4、5及6,此不管范围为何皆适用。另外,每当在本文中指出数值范围,是指包括所指范围内的任何引用的数字(分数或整数)。
电子传输层的材料是决定量子点发光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有机电荷传输层相比,热稳定性较好的无机金属氧化物如WO3、TiO2、ZnO等因其对氧的敏感性较低,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QLED中应用较多。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10,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目标混合液为流体状态。
其中,阴离子前驱溶液可为碱性化合物溶液,例如LiOH、KOH、NaOH、以及四甲基氢氧化铵等碱性化合物溶液。
其中,上述阴离子前驱溶液在配置过程中,将一定量的碱性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依次加入反应容器例如反应烧瓶中,室温下通入惰性气体并剧烈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亮的溶液,有机溶剂例如可选取乙醇。
其中,上述阳离子前驱溶液中在配置过程中,将一定量的金属化合物置于反应容器例如反应烧瓶中,室温下通入惰性气体并剧烈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亮的溶液,有机溶剂例如可选取乙醇。
其中,上述金属化合物以Zn化合物为例,Zn化合物可为带有结晶水或不带结晶水的醋酸锌、棕榈酸锌、硬脂酸锌、氯化锌、溴化锌和氧化锌等。
其中,上述惰性气体可以为氩气和氮气,气体流量范围为50~300ml/min,气体流量过低,反应以及配置的时间耗时较长,气体流量过高,容易将反应容器中的原料带出反应体系。
步骤S120,将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
其中,目标混合液在对应的通道中进行流动,此时通过将惰性液体和通道中流动的目标混合液进行汇流和接触,能够利用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的不溶性,对目标混合液形成一种动态扰动作用,进而促进目标混合液的高效混合。
其中,惰性液体是指与目标混合液混合时,与目标混合液不存在或者几乎不存在物质交换和反应现象的有机物,例如针对生成目标量子点为金属氧化物量子点所对应的目标混合液,惰性液体采用全氟烷烃。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不溶,对目标混合液形成一种动态扰动作用,此时,减弱了目标混合液与通道之间的接触,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不会在通道长时间进行反应堆积,相应的通道也不会堵塞,从而为大大提高了量子点的制备效率奠定基础。
步骤S130,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
其中,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能够进一步提升目标量子点的成核生长速率。
上述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在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由于在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混合的目标混合液所在通道中引入与目标混合液完全不溶的惰性液体以进行汇流,此时,惰性液体会在目标混合液对应的通道内壁与目标混合液之间进行隔离,降低了目标混合液与通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利用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的不溶性,进而对目标混合液形成一种动态扰动作用,促进目标混合液的高效混合,使得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不会在通道长时间进行反应堆积,相应的通道也不会堵塞,相对于传统制备方法,克服了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长时间的反应堆积所造成的通道设备堵塞的缺点,从而大大提高了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10包括:将阴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一预设流速,以及将阳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二预设流速分别注入同一通道以进行混合,以得到目标混合液。
其中,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在注入管道混合时,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注入,以使得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充分混合反应,使得两者之间的反应速率提高。
其中,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的大小需要根据目标量子点的尺寸需求而设置,对应的流速过小,单位时间内产物获得量少,产率低,对应的流速过大,不仅通道内部压力大,同时混合后的目标混合液因在通道停留时间短而反应不充分。
其中,可根据目标量子点的尺寸需求对上述注入同一通道的阴离子前驱体的摩尔数以及阳离子前驱体的摩尔数进行调节,换言之,在同一通道各自的注入口的内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若对于目标量子点的尺寸要求较大,则注入的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的大小自然对应较大,反之,则注入的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的大小自然对应较小。
其中,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的大小还与各自注入同一通道时对应的通道口径的尺寸相关,当目标量子点的尺寸一定时,通道口的尺寸越小,需要的注入速度就越大,反之,需要的注入速度就越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0包括:
将惰性液体按照第三预设流速与目标混合液在同一通道进行汇流,以使惰性液体在目标混合液与对应的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
其中,第三预设流速是指单位时间内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进行汇流的总流速,此时惰性液体会在通道内将目标混合液包裹成大小不一的液滴或微段流体,降低了目标混合液与通道内壁之间的接触,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不会在通道长时间进行反应堆积,相应的通道也不会堵塞。
其中,若惰性液体从多个注入通道口与目标混合液汇流时,则每个注入通道口的流速大小需要根据注入通道口的尺寸大小以及目标混合液的流速综合而定,惰性液体的流速过小,则难以使得惰性液体会在通道内将目标混合液包裹,以在目标混合液和对应的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且不易于促进目标混合液的蠕动;反之,第三预设流速过高,则容易使得目标混合液流速过快,在通道内停留过短,造成反应不充分,同时,单位时间注入的惰性液体体积过大,自然也会影响目标量子点的合成效率。
其中,在实际工艺中,上述惰性液体在目标混合液在通道流通后才按照第三预设流速注入,从而避免惰性液体在通道内体积过大而对目标混合液的反应过程造成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进行汇流时,注入通道口数量为两个,此时,每个注入通道口的注入速度应当为第三预设流速的一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之和为2~15μL/s。
其中,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各自对应的通道注入口的内径尺寸为400~500μm,此时,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之和为2~15μL/s,当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之和为2~15μL/s时,能够使得混合后的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充分反应,单位时间产物获得量相对增加,提高了反应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流速为10~20μL/s。
本实施例中,当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进行汇流的流速为10~20μL/s,有助于惰性液体会在通道内将目标混合液包裹,以在目标混合液和对应的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且通过对目标混合液的扰动易于促进目标混合液的蠕动,使得反应更充分,进一步提高了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量子点为金属氧化物量子点,例如氧化锌量子点、氧化镁量子点、氧化镍量子点、氧化钛量子点、氧化铝量子点和氧化铜量子点。
针对上述金属氧化物量子点,特别是当目标量子点为氧化锌量子点时,在常规制备过程中,由于氧化锌量子点成核速率较快,生长速率较慢,在微流控设备合成中,当用于合成氧化锌量子点的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后相遇便快速成核并形成部分固体颗粒,会堵塞对应的反应通道,采用上述量子点的制备方法,能够通过惰性液体会在目标混合液对应的通道内壁与目标混合液之间进行隔离,降低了目标混合液与通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利用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的不溶性,进而对目标混合液形成一种动态扰动作用,促进目标混合液的高效混合,使得氧化锌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不会在通道长时间进行反应堆积,相应的通道也不会堵塞,从而大大提高了氧化锌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惰性液体采用液态全氟烷烃,全氟烷烃为液态烷烃,可为任意碳链中氢原子全被氟原子替代的烷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过程对应的温度为10~40℃。
其中,步骤S130中加热过程需要合适的温度,以Zn化合物为例,温度过低,氧化锌量子点生长较慢,产率低,温度过高,不仅氧化锌量子点易过度生长,同时较高的温度易造成目标混合液与全氟烷烃部分互溶。
将加热过程对应的温度为10~40℃,进一步提高了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05~0.5mol/L。
其中,阴离子前驱溶液可为碱性化合物溶液(碱性化合物的浓度与阴离子的浓度相对应),例如LiOH、KOH、NaOH、以及四甲基氢氧化铵等碱性化合物溶液,以LiOH为例,阴离子的浓度过高,碱性化合物分散、溶解难进行且反应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易团聚长大,阴离子的浓度过低,反应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产率下降。
同样地,上述阳离子前驱溶液的浓度若过高,则反应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易团聚长大,浓度过低,反应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产率下降。
相应地,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流控设备200,该微流控设备20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装置210、第二通道装置220和第三通道装置230;
第一通道装置210用于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
第二通道装置220用于将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
第三通道装置230用于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
上述微流控设备200,通过第一通道装置210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流体状态下的目标混合液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第二通道装置220将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然后第三通道装置230对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由于在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混合的目标混合液所在第二通道装置220中引入与目标混合液完全不溶的惰性液体以进行汇流,此时,惰性液体降低了目标混合液与对应的通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利用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的不溶性,进而对目标混合液形成一种动态扰动作用,促进目标混合液的高效混合,使得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不会在第二通道装置220中长时间进行反应堆积,对应的第二通道装置220也不会堵塞,相对于传统制备方法,克服了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长时间的反应堆积所造成的通道设备堵塞的缺点,从而大大提高了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装置210包括第一注入通道212、第二注入通道214以及第一主通道216,第一注入通道212和第二注入通道214各自的末端均与第一主通道216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第一注入通道212用于将阴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一预设流速注入第一主通道216;
第二注入通道214用于将阳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二预设流速注入第一主通道216;
第一主通道216用于将注入的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目标混合液,并将目标混合液通过输出端口注入第二通道装置220。
其中,第一预设流速和第二预设流速的大小需要根据生成的目标量子点的尺寸而定,此外还需要考虑第一注入通道212和第二注入通道口214各自的内径尺寸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注入通道212和第二注入通道214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主通道216的两侧,该设置有助于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能够对称注入第一主通道216,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反应效率的提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通道装置220包括第三注入通道222、第四注入通道224以及第二主通道226,第三注入通道222和第四注入通道224的末端均与第二主通道226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第三注入通道222和第四注入通道224用于将惰性液体按照第三预设流速分别注入到第二主通道226;
第二主通道226用于将注入后的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进行汇流,以使惰性液体在所述目标混合液与第二主通道226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并将汇流后的液体注入第三通道装置23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注入通道222和第四注入通道224分别设置在第二主通道226的两侧,从而更有助于惰性液体在第二主通道226内壁的两侧分别形成隔离流层,从而更好的促进反应效率的提高,避免生成的目标量子点在第二主通道沉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第二主通道226中惰性液体在目标混合液与第二主通道226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240的示意图,此时,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的流速相对较快,显然,存在隔离流层240后,惰性液体大大降低了目标混合液与对应的通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250表示目标混合液形成的流体。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第二主通道226中惰性液体在目标混合液与第二主通道226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240的另一示意图,此时,惰性液体和目标混合液的流速相对于图4所示实例中的流速较慢,惰性液体依然可将目标混合液包裹起来,形成隔离流层240,其中,250表示目标混合液形成的流体。
其中,上述图4所示和图5所示的情形可同时存在。
本实施例中,利用惰性液体分别从第三注入通道222和第四注入通道224注入第二主通道226,通过目标混合液与第二主通道226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240,显然,惰性液体降低了目标混合液与对应的通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利用惰性液体与目标混合液的不溶性,进而对目标混合液形成一种动态扰动作用,促进目标混合液的高效混合,使得量子点成核后产生的固体颗粒不会在第二通道装置220中长时间进行反应堆积,对应的第二通道装置220也不会堵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量子点的制备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注入通道222和第四注入通道224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分别为400~500μm。
其中,在生成目标量子点的尺寸需求确定的情况下,第三注入通道222和第四注入通道224各个注入通道的通道内径尺寸若太小,则容易造成惰性液体的注入量过小,则难以使得惰性液体会在通道内将目标混合液包裹,以在目标混合液和对应的第二主通道226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且不易于促进目标混合液的蠕动;反之,第三注入通道222和第四注入通道224各个注入通道的通道内径尺寸若太大,则惰性液体体积过大,则会影响目标量子点的合成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入通道212和第二注入通道214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分别为750~1000μm。
其中,在生成目标量子点的尺寸需求确定的情况下,第一注入通道212和第二注入通道214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若太小,则容易造成目标混合液流速过大,目标量子点的合成效率降低;第一注入通道212和第二注入通道214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若太大,则会容易丧失微通道的尺寸优势,传热传质效率下降。因而,将第一注入通道212和第二注入通道214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设置为750~1000μm,有助于提高目标量子点的合成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通道装置230采用S形管道。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三通道装置230采用S形管道,即“S”型管道,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目标混合液的反应效率,进而提高目标量子点的合成效率。
相应地,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电器件3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310、空穴注入层320、空穴传输层330、量子点发光层340、电子传输层350和第二电极360,电子传输层采350用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目标量子点,或上述微流控设备200所制得的目标量子点。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光电器件300。显示装置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称重电子秤、车载显示器、电视机或电子书阅读器,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头盔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所述目标混合液为流体状态;
将惰性液体和所述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
对所述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阴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一预设流速,以及将所述阳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二预设流速分别注入同一通道以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惰性液体和所述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惰性液体按照第三预设流速与所述目标混合液在同一通道进行汇流,以使所述惰性液体在所述目标混合液与对应的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流速和所述第二预设流速之和为2~15μL/s,和/或
所述第三预设流速为10~20μL/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量子点为金属氧化物量子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液体采用液态全氟烷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过程对应的温度为10~40℃,和/或
所述阴离子和所述阳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05~0.5mol/L。
8.一种微流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装置、第二通道装置和第三通道装置;
所述第一通道装置用于将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对应的目标混合液,所述目标混合液为流体状态;
所述第二通道装置用于将惰性液体和所述目标混合液在通道内进行汇流,以得到汇流后的液体;
所述第三通道装置用于对所述汇流后的液体进行加热,以生成对应的目标量子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流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装置包括第一注入通道、第二注入通道以及第一主通道,所述第一注入通道和所述第二注入通道各自的末端均与所述第一主通道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用于将所述阴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一预设流速注入所述第一主通道;
所述第二注入通道用于将所述阳离子前驱溶液按照第二预设流速注入所述第一主通道;
所述第一主通道用于将注入的阴离子前驱溶液和阳离子前驱溶液进行混合以得到目标混合液,并将所述目标混合液通过输出端口注入所述第二通道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流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装置包括第三注入通道、第四注入通道以及第二主通道,所述第三注入通道和所述第四注入通道各自的末端均与所述第二主通道的输入端口相连接,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通道的两侧;
所述第三注入通道和所述第四注入通道用于将所述惰性液体按照第三预设流速分别注入到所述第二主通道;
所述第二主通道用于将注入后的惰性液体与所述目标混合液进行汇流,以使所述惰性液体在所述目标混合液与所述第二主通道内壁之间形成隔离流层,并将汇流后的液体注入所述第三通道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流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和所述第二注入通道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分别为750~1000μm,和/或
所述第三注入通道和所述第四注入通道各自的通道内径尺寸分别为400~5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流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装置采用S形管道。
13.一种光电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量子点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电子传输层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目标量子点,或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设备所制得的目标量子点。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电器件。
CN202210167892.9A 2022-02-23 2022-02-23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6943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7892.9A CN116694321A (zh) 2022-02-23 2022-02-23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134084 WO2023160052A1 (zh) 2022-02-23 2022-11-24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及光电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7892.9A CN116694321A (zh) 2022-02-23 2022-02-23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4321A true CN116694321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764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7892.9A Pending CN116694321A (zh) 2022-02-23 2022-02-23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4321A (zh)
WO (1) WO20231600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5175A (zh) * 2009-06-05 2009-10-28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快速合成硒化镉量子点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4818200A (zh) * 2015-03-16 2015-08-0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分选装置及趋性目的物分选方法
CN105670633B (zh) * 2016-02-17 2018-05-29 清华大学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量子点的方法
CN113398853B (zh) * 2021-06-21 2023-03-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纳米量子点低温合成装置及方法及其在硫铟银量子点合成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0052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yers et al. Flow chemistry meet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N107474833B (zh) 快速连续合成多形貌铯铅卤簇钙钛矿量子点的装置及方法
CN109266343A (zh) 卤化铅铯钙钛矿量子点胶体及量子点荧光粉制备方法
Ma et al. Growth of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from nanocrystal to micron-scale crystal: A review
CN101544361A (zh) 六氟磷酸锂连续化制备工艺及装置
SG192150A1 (en) Stabilized metal nano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Feng et al. A facile approach to solid-state white emissive carbon 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UV-excitable and single-component-based white LEDs
CN104650104A (zh) 锌离子-卟啉纳米络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994620A (zh) 电子传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37341A (zh) 金属氧化物或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金属氧化物或其复合材料和应用、电池
CN116694321A (zh)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微流控设备、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1920937B (zh) 五氟化碘的制备方法与反应设备
EP3061602B1 (en) Display screen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energy saving method
Chung et al. 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red-emitting CaAlSiN3: Eu2+ phosphor for white-LEDs
Zhu et al.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blue and green halide perovskites with near-unity photoluminescence
Saloutin et al. Heterometallic molecular architectures based on fluorinated β-diketone ligands
CN101376492A (zh) 一种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908895A (zh) 一种纳米多孔Cu@Cu2O催化剂催化还原芳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Weng et 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blue perovskite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12225229B (zh) 微波加热浓缩制备高纯氢氧化钾溶液的方法
Il’ina Recent Strategies for Lithium-Ion Conductivity Improvement in Li7La3Zr2O12 Solid Electrolytes
CN101531367A (zh) 一种硅烷生产工艺
CN108054375A (zh) 一种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
Pan et al. Highly stable CsPbI3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enabled by single SiO2 coating toward Down-Conversion light-emitting diodes
Wang et al. Manipul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for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Prepared Using Two-Step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