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9214A -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9214A
CN116649214A CN202310718196.7A CN202310718196A CN116649214A CN 116649214 A CN116649214 A CN 116649214A CN 202310718196 A CN202310718196 A CN 202310718196A CN 116649214 A CN116649214 A CN 116649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s
culture
treatment
rate
bu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81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秀群
李姣
周浩洋
谭大明
赵凯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7181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9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9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9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2Culture media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5Methods for micropropagation; Vegetative plant propagation using cell or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外植体的消毒;步骤2:防褐化剂浓度筛选;步骤3:种子萌发;步骤4:带腋芽茎段培养;步骤5:增殖培养;步骤6:壮芽培养;步骤7:生根培养;步骤8:炼苗移栽;步骤9:愈伤组织诱导。本发明选取了2个羊踯躅优良单株,以叶片、带腋芽茎段、种子为外植体,对羊踯躅外植体的消毒方法、防褐化方法、继代增殖、生根移栽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探究,提出了新的外植体消毒方法和降低叶片褐化率的方法,建立并优化了羊踯躅的快繁体系,为羊踯躅的快速繁殖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成功诱导下胚轴产生愈伤组织,为羊踯躅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Description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又名闹羊花、黄杜鹃,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羊踯躅亚属(Subgen.Pentanthera)落叶灌木,产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植株约高0.5~2m,叶片纸质,全株多部分有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期4月,常先花后叶,花冠宽钟形5裂,金黄色至橙黄色,上侧有淡绿色斑点。蒴果圆柱状矩圆形,常于9~10月成熟。羊踯躅为喜酸植物,耐旱不耐涝,主要分布在我国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丛或山脊杂木林下。
国内对于羊踯躅组织培养的研究开始于2006年,顾宏辉等首次利用羊踯躅当年新发枝条,诱导出芽并进行增殖培养,后瓶外生根,幼苗存活率约为75%。翁明武以羊踯躅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取材季节、消毒时间、pH值、防褐化剂对外植体生长状态的影响,以及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影响,但各种处理得到的试验效果均不甚理想,如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仅7%,这是首次利用羊踯躅茎段来诱导愈伤组织的试验。后罗向东以羊踯躅茎尖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WPM+1.00mg/L ZT;后在1/2WPM+0.05mg/LNAA上生根,40天后生根率可达86.7%,驯化成活率达92.86%。顾地周等首次以DR为基本培养基,诱导叶片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不定芽的分化和增殖,生根及驯化培养,结果表明其诱导率和生根率均可达90%以上。孙晓波等也对羊踯躅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其诱导率可达85%。杨灿娇向培养基中添加AC和干酪素对羊踯躅进行壮芽处理。
近几年,田晓玲、王亚如等对羊踯躅的组织培养也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但尚需完善并优化。例如,羊踯躅叶片在组培中出现的褐化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愈伤组织的诱导多是以叶片和茎段为材料,尚未发现其他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腋芽萌发后进行增殖时的增殖率存在较大差异,难以重复,且增殖到生根的周期还需优化。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解决的叶片褐化率过高、愈伤组织诱导途径单一的问题,而提出的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外植体的消毒,以R3798叶片为外植体,用75%酒精和3%NaClO为消毒剂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处理;
步骤2:防褐化剂浓度筛选,以R3798叶片为外植体,以PVP和VC为防褐化剂,探究PVP和VC对叶片褐化率的影响;
步骤3:种子萌发,以R3798种子为外植体,采用步骤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对种子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添加不同浓度的GA3和NAA的培养基中,始终置于光照下培养,探究基本培养基、GA3和NAA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以R3805种子为外植体,采用步骤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对种子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添加不同浓度的GA3的培养基中,先黑暗培养15天,再置于光照下培养,探究基本培养基、GA3对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
步骤4:带腋芽茎段培养,选取R3805优良单株上的幼嫩带腋芽茎段,剪去叶片,保留叶柄,剪成6cm~7cm长短的茎段备用。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在WPM培养基上,用于后期继代增殖培养;
步骤5:增殖培养,选取步骤3中R3798种子萌发后生长良好的芽和取步骤4中R3805带腋芽茎段萌发后的芽为试验材料,探究基本培养基(WPM、1/2DR、Read)、ZT(0.3、0.5、0.8mg/L)和NAA(0.3、0.5、1.0mg/L)对R3798和R3805芽增殖的影响。
步骤6:壮芽培养,选取步骤5获得的R3798和R3805长势不佳的芽或芽丛进行壮芽培养,探究基本培养基(WPM、1/2DR、Read)、ZT(0.05、0.1、0.5mg/L)、NAA(0.2、0.5、1.0mg/L)和GA3(0.2、0.5、1.0mg/L)对R3798和R3805壮芽培养的影响。
步骤7:生根培养,选取步骤6获得的R3798和R3805长势良好的芽进行生根培养,探究基本培养基(1/2Read、1/2WPM)和IAA(0.8、1.2、1.6mg/L)组合、活性炭浓度对R3798和R3805生根的影响。
步骤8:炼苗移栽,挑选步骤7中R3798和R3805茎段粗壮、叶色浓绿、茎和根系较长的小苗,经炼苗处理后将其移栽到用1000倍多菌灵消毒的基质中,并用聚乙烯塑料杯罩住幼苗;
步骤9:愈伤组织诱导,取步骤1和步骤2中生长状态较好的R3798叶片以及R3798下胚轴为试验材料,接种在含不同浓度的TDZ和NAA的1/2DR培养基上,探究TDZ和NAA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步骤1叶片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中,叶片消毒前,用洗衣粉水浸泡叶片约30min,后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h,并用柔毛刷刷洗,再放入超净工作台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1种子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中,种子消毒前,用洗衣粉水浸泡种子约30min,后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h,再放入超净工作台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每个处理均接种20个叶片,重复3次,以“褐化面积>1/2叶片面积”为褐化的记录标准。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以R3798种子为外植体,采用步骤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种子分别接种到添加不同浓度的GA3和NAA的培养基中进行萌发,始终置于光照下培养。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具体包括以R3805种子为外植体,采用步骤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添加了不同浓度GA3的培养基中,先置于黑暗中培养15天,再移至光照下培养。
优选地,所述步骤9中TDZ和NAA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取前期试验中留下的生长状态较好的R3798叶片为材料,接种在含不同浓度的TDZ和NAA的1/2DR基本培养基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9中TDZ和NAA对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R3798种子经最佳的消毒处理后接种在WPM+0.8mg/L GA3的培养基中,黑暗培养45天后,将萌发的下胚轴切成长约1cm的小段,接种在含不同浓度的TDZ和NAA的1/2DR基本培养基上。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选取了2个羊踯躅优良单株,以叶片、带腋芽茎段、种子为外植体,对羊踯躅外植体的消毒方法、防褐化方法、继代增殖,生根移栽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探究,提出了新的外植体消毒方法和降低叶片褐化率的方法,建立并优化了羊踯躅的快繁体系,为羊踯躅的快速繁殖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参考。
(2)本发明中,以羊踯躅叶片及下胚轴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丰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途径,为羊踯躅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不同时期叶片褐化状态的对比图;图中标尺均为1.0cm;
图2为本发明中PVP和VC对叶片褐化率的影响,图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图3为本发明中R3798种子萌发状态图,a:R3798种子;b~f:2号处理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图中标尺均为1.0cm;
图4为本发明中R3805种子萌发状态图,a:R3805种子;b~f:3号处理组合的生长状态;图中标尺均为1.0cm;
图5为本发明中R3798芽增殖图,a~d:8号处理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e~f:芽基部产生的大块愈伤组织;图中标尺均为1.0cm;
图6为本发明中R3805芽增殖图,a~d:8号处理的生长状态;图中标尺均为1.0cm;
图7为本发明中R3798壮芽培养图,a~d:3号处理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图中标尺均为1.0cm;
图8为本发明中R3805壮芽培养图,a~d:3号处理组合的生长状态(a:壮芽的初始状态;b:壮芽15d后;c:壮芽30d后;d:壮芽35d后);图中标尺均为1.0cm;
图9为本发明中R3798生根图Ⅰ,a~f:1号处理组合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图中标尺均为1.0cm;
图10为本发明中基本培养基和IAA对R3798生根的影响图,图中小写字母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图11为本发明中基本培养基和IAA对R3805生根的影响图,图中小写字母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图12为本发明中AC浓度对R3798生根的影响图,图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图13为本发明中AC浓度对R3805生根的影响图,图中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图14为本发明中R3798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图,a~c:5号处理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d~f:不同状态的愈伤组织;标尺:(a~c)=1.0cm;(d~f)=0.5cm;
图15为本发明中R3798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图,a~b:种子萌发;c~e:2号处理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f:不同状态的愈伤组织;g~i:下胚轴诱导的不定芽;标尺:(a~e)=1.0cm;(f~i)=0.5cm;
图16为本发明中的试验材料图,a:优良单株R3798;b:优良单株R3805;
图17为本发明中基本培养基和IAA对R3798生根的影响图;
图18为本发明中AC浓度对R3798生根的影响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基本培养基和IAA对R3805生根的影响图;
图20为本发明中AC浓度对R3805生根的影响图;
图21为本发明中R3798移栽情况图,a:移栽0天;b:移栽30天后;
图22为本发明中R3805移栽情况图,a:移栽0天;b:移栽30天后;
图23为本发明中R3798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结果图;
图24为本发明中R3798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各试验材料的培养温度为25±2℃,如无特殊说明,光照条件均为光照16h,黑暗8h,光照强度为2000Lx):
步骤1:外植体的消毒;包括叶片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以R3798叶片为外植体,用75%酒精和3%NaClO为消毒剂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处理。叶片消毒前,用洗衣粉水浸泡约30min,并用柔毛刷刷洗,后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h,再放入超净工作台中。采用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设计,先用75%酒精分别消毒20sec、30sec、40sec(消毒完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再用3%NaClO分别消毒6min、8min、4min+4min(消毒完之后用无菌水清洗5次),其中4min+4min为“3%NaClO浸泡4min,用无菌水清洗一次后再浸泡4min”,共9个处理组合(见表1)。消毒结束后,将叶片的边缘部分和主脉切除,使外植体大小为1cm×1cm,接种在WPM+0.8mg/L TDZ+0.2mg/L NAA的培养基上。每个处理均接种20个叶片,重复3次,以“褐化面积>1/2叶片面积”为褐化的记录标准,30天后统计叶片的污染率、褐化率。
表1叶片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试验方案
注:“4+4”为3%NaClO浸泡4min,用无菌水清洗一次后再用3%NaClO浸泡4min。
还包括种子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以R3798和R3805的种子为外植体,用75%酒精和3%(体积分数)NaClO为消毒剂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处理。消毒前,先用洗衣粉水浸泡种子约30min,后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h,再放入超净工作台中。采用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设计,先用75%酒精分别消毒20sec、30sec、40sec(消毒完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再用3%NaClO分别消毒3min、5min、7min(消毒完之后用无菌水清洗5次),共9个处理组合(见表2)。消毒结束后,将种子接种在1/2DR+1.0mg/L GA3+0.5mg/L NAA的培养基上。每个处理均接种15粒种子,重复3次,30天后分别统计种子的污染率及萌发率。
表2种子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试验
步骤2:PVP和VC对叶片褐化率的影响,以R3798叶片为外植体,以PVP和VC为防褐化剂,采用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设计,PVP的三个水平分别为0.5、1.0、1.5g/L,VC的三个水平分别为50、80、100mg/L,并设置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组合(见表3)。采用表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对叶片进行消毒,将叶片切成1cm×1cm大小,并接种在WPM+0.8mg/LTDZ+0.2mg/LNAA培养基中。每个处理均接种20个叶片,重复3次,分别于30天和40天后统计叶片的褐化率。
表3PVP和VC浓度对叶片褐化率的影响试验设计
步骤3:种子萌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
以R3798种子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GA3、NAA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基本培养基的三个水平为WPM、1/2DR、Read,GA3的三个水平为0.5、1.0、1.5mg/L,NAA的三个水平为0.2、0.5、0.8mg/L,共9个处理组合(见表4)。采用步骤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对种子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种子分别接种到添加不同的培养基中,始终置于光照下培养。每个处理均接种15粒种子,重复3次。50天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及生根率。
表4R3798种子萌发正交试验设计
(2)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
以R3805种子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GA3对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设计,基本培养基的三个水平为WPM、1/2DR、Read,GA3的三个水平为0.5、1.0、1.5mg/L,共9个处理组合(见表5)。采用步骤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对种子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中,先置于黑暗中培养15天,再移至光照下。每个处理均接种15粒种子,重复3次,45天后统计R3805种子的萌发率及生根率。
表5R3805种子萌发试验设计
步骤4:带腋芽茎段培养,选取R3805优良单株上的幼嫩带腋芽茎段,剪去叶片,保留叶柄,剪成6cm~7cm长短的茎段备用。洗去茎段表面的灰尘后,用洗衣粉水浸泡叶片约30min,并用柔毛刷刷洗,后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h,再放入超净工作台中。先用75%酒精消毒30sec,无菌水清洗3次,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8min,无菌水清洗4~5次后,将茎段切成1cm长短,每个茎段至少保留1个腋芽,接种在WPM培养基上,用于后期继代增殖培养。
步骤5:增殖培养
选取步骤3中R3798种子萌发后生长良好的芽为试验材料,探究培养基、ZT、NAA三种因素对R3798芽增殖的影响;选取步骤4中R3805带腋芽茎段萌发后的芽为试验材料,探究培养基、ZT、NAA三种因素对R3805芽增殖的影响。均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基本培养基的三个水平为WPM、1/2DR、Read,ZT的三个水平为0.3、0.5、0.8mg/L,NAA的三个水平为0.3、0.5、1.0mg/L,共9个处理组合(见表6)。每个处理均接种15个芽,重复3次。40天后统计芽的增殖系数及有效率(芽高>1.0cm为有效芽)。
表6芽增殖正交试验设计
步骤6:壮芽培养
取步骤5中R3798和R3805增殖后长势较弱的丛生芽,分成独立小芽或更小块的芽丛,接种在壮芽培养基中,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基本培养基的三个水平为WPM、1/2DR、Read,ZT的三个水平为0.05、0.1、0.5mg/L,NAA的三个水平为0.2、0.5、1.0mg/L,GA3的三个水平为0.2、0.5、1.0mg/L,共9个处理组合(见表7)。每个处理均接种15个材料,重复3次,35天后统计芽或芽丛的增长高度及生长状态。
表7壮芽培养正交试验设计
步骤7:生根培养
(1)不同基本培养基及IAA对R3798和R3805生根的影响
挑选步骤6中R379和R3805生长良好的芽进行生根培养,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基本培养基的2个水平为1/2Read、1/2WPM,IAA的三个水平为0.8、1.2、1.6mg/L,共6个处理组合(见表8)。每个处理均接种15个芽,重复3次。45天后统计R3798和R3805的生根率、平均根数。
表8生根试验方案设计
(2)活性炭(AC)浓度对R3798和R3805生根的影响
挑选步骤6中R3798和R3805生长良好的芽进行生根试验,选用1/2Read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8mg/L IAA,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计3个AC浓度处理:0g/L、1.0g/L、2.0g/L。每个处理均接种15个芽,重复3次。40天后分别统计R3798和R3805的生根率及平均根数。
步骤8:炼苗移栽
挑选步骤7中R3798和R3805茎段粗壮、叶色浓绿、茎和根系较长的小苗,在组培室内拧松瓶口炼苗2~3天,再完全开盖培养1天,之后将幼苗从培养基中分离,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残留在根上的培养基,将其移栽到用1000倍多菌灵消毒的基质中,并用聚乙烯塑料杯罩住幼苗。移栽的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2:1: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30天后分别统计R3798和R3805幼苗的存活率。
步骤9:愈伤组织的诱导
(1)TDZ和NAA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取步骤1(叶片消毒)和步骤2(防褐化剂浓度筛选)中生长状态较好的R3798叶片为试验材料,以1/2DR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TDZ的三个水平为0.6、0.8、1.0mg/L,NAA的两个水平0.3、0.5mg/L,共6个处理组合(见表9)。将叶片边缘的褐化部分切除,并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每个处理均接种15个叶片,重复3次。分别于30天和50天后统计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长状态。
表9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试验设计
(2)TDZ和NAA对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将R3798种子经最佳的消毒处理后接种在WPM+0.8mg/L GA3的培养基中,黑暗培养45天后,将萌发的下胚轴切成长约1cm的小段。同时以1/2DR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TDZ的三个水平为0.6、0.8、1.0mg/L,NAA的两个水平为0.3、0.5mg/L,共6个处理组合(见表9)。将下胚轴小段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每个处理均接种15个材料,重复3次。30天后统计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长状态。
本发明中,选取了2个羊踯躅优良单株,以叶片、带腋芽茎段、种子为外植体,对羊踯躅外植体的消毒方法、防褐化方法、继代增殖,生根移栽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建立了高效的羊踯躅快繁体系,完善了羊踯躅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
本发明中,以羊踯躅叶片及种子黑暗萌发后的下胚轴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丰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途径,为羊踯躅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实施例2:
结果与分析:
1.外植体的消毒
1.1叶片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
按照表1试验设计,以75%酒精和3%NaClO为消毒剂,对R3798叶片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处理,污染率及褐化率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不同处理组合对叶片消毒的效果
/>
注:“4+4”为3%NaClO浸泡4min,用无菌水清洗一次后再用3%NaClO浸泡4min。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由表10可知,不同的消毒处理对叶片的消毒效果存在差异。各处理的污染率均较低,在1.67%~33.33%之间,褐化率为26.67%~75.00%。在4号处理下,叶片的污染率最低,为1.67%,此时褐化率为35.00%。在3号处理下,叶片的褐化率最低,为26.67%,此时污染率为5.00%。
当75%酒精消毒20sec时,3%NaClO消毒4min+4min的污染率和褐化率均低于消毒8min时的污染率和褐化率。当75%酒精浸泡时间为30sec时,与3%NaClO消毒4min+4min相比,3%NaClO消毒8min的污染率较高,但褐化率较低。当75%酒精消毒40sec时,3%NaClO消毒8min和4min+4min的污染率相同,但后者的褐化率较高。当3%NaClO浸泡时间为6min时,随着75%酒精处理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当3%NaClO消毒8min时,随着75%酒精处理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先增后降,褐化率则与之相反。当3%NaClO的浸泡时间为4min+4min时,随着75%酒精处理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和褐化率总体均呈现升高的趋势。
表11 75%酒精和3%NaClO处理对污染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11可以看出,75%酒精处理时间对叶片污染率的影响不显著,P值大于0.05。3%NaClO浸泡时间对叶片污染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值为0.018,小于0.05;二者的交互作用表现为极显著,P值小于0.01。
表12 75%酒精和3%NaClO处理对褐化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12中可以看出,75%酒精消毒时间对叶片褐化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1,小于0.01。3%NaClO浸泡时间对叶片褐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值为0.065,大于0.05。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5,小于0.01。
综合分析,叶片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消毒30sec和3%NaClO消毒6min的组合,此时叶片污染率最低,为1.67%,褐化率也较低,为35.00%,较适合建立羊踯躅叶片的无菌体系。
1.2种子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
1.2.1R3798种子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
以75%酒精和3%NaClO为消毒剂,对R3798种子进行不同的消毒时间处理,种子的污染率如表13所示。
由表13可以看出,不同的消毒处理对R3798种子的消毒效果不同,但各处理的污染率较低,在6.67%~37.78%之间。当75%酒精消毒时间不变时,种子的污染率随着3%NaClO浸泡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3%NaClO浸泡时间为3min和7min,75%酒精处理时间延长时,污染率逐渐降低。当3%NaClO浸泡时间为5min,75%酒精处理时间延长时,污染率先降低后升高。
表13不同处理组合对R3798种子的消毒效果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表14 75%酒精和3%NaClO处理对R3798种子污染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方差分析表14可以看出,3%NaClO浸泡时间对R3798种子污染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P值小于0.01。75%酒精处理时间对种子污染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44,小于0.05。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种子污染率的影响不显著。
综合分析,R3798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消毒40sec、3%NaClO消毒7min,污染率最低为6.67%。
1.2.2R3805种子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
以75%酒精和3%NaClO为消毒剂,对R3805种子进行不同的消毒时间处理,种子的污染率如表15所示。
表15不同处理组合对R3805种子的消毒效果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由表15可以看出,不同的消毒处理对R3805种子的消毒效果不同,但各处理下的污染率均较低,在6.67%~35.56%之间。当75%酒精消毒时间为20sec、30sec时,3%NaClO浸泡时间越长,种子的污染率越低。当酒精消毒时间为40sec时,7号处理的污染率高于9号处理,低于8号处理,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当3%NaClO浸泡时间为3min、7min时,种子的污染率随着75%酒精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当3%NaClO处理时间为5min时,污染率随着75%酒精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增加。
表16 75%酒精和3%NaClO处理对R3805种子污染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16可以看出,75%酒精对R3805种子污染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1。3%NaClO浸泡时间对R3805种子污染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27,小于0.05。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种子污染率的影响不显著,P值大于0.05。总体来看,在5、6、9号处理下,种子的污染率均表现最低,仅为6.67%。为尽可能缩短消毒剂处理时间,减少消毒剂对种子的伤害,以75%酒精消毒30sec、3%NaClO消毒5min为R3805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
2.防褐化剂浓度筛选
按照表3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浓度的PVP和VC对R3798叶片褐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刚接种时的叶片均为绿色(图1a),接种30天后,有部分叶片已全部褐化,无绿色部分(图1b)。
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PVP和VC组合对叶片的防褐化效果不同。在不添加防褐化剂,即空白对照(CK)的培养基中培养的叶片,其褐化率在30天和40天后分别为23.33%、35.00%。与CK组相比较,30天后仅有3个处理组的褐化率低于23.33%,分别是0.5g/L PVP+80mg/L VC、1.0g/L PVP+50mg/L VC、1.5g/L PVP+50mg/L VC,其中又以1.0g/LPVP+50mg/L VC的褐化率最低,仅为8.33%。随着接种天数的延长,叶片的褐化程度加重,褐化率升高。接种40天后,CK组的褐化率增加到35.00%,相比较而言,1.0g/L PVP+50mg/L VC处理的褐化率最低,且远低于CK组,为13.33%。
表17PVP和VC处理30天后对R3798叶片褐化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17可以看出,PVP对30天后的叶片褐化率影响不显著,P值为0.068,大于0.05。VC、PVP和VC的交互作用对叶片褐化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6和0.035。综合而言,在以PVP和VC作为叶片组织培养的防褐化剂时,最适宜添加的浓度处理为1.0g/LPVP+50mg/L VC。
3.种子萌发:
3.1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
按照表4试验设计,探究基本培养基、GA3和NAA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由图3可知,接种7~15天后,种子逐渐开始萌发(图3c),接种30天后能观察到少数成形的无菌芽(图3d),50天后全部种子萌发完毕(图3e,f)。观察发现,R3798种子萌发后总体生长状态不佳,芽矮小纤细,叶色偏黄,长势较差,且仅有少数种子有根系生成,生根率较低。
表18不同处理组合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由不同处理组合结果表18可知,各处理均能诱导R3798种子萌发,萌发率在31.11%~75.56%之间,但生根率偏低,为0.00%~13.33%,有超过一半的处理下无根系长出,诱导效果差异极大。6号处理下的萌发率最高,为75.56%,此时的生根率为0.00%。2号处理下的生根率最高,为13.33%,此时萌发率为57.78%。
表19基本培养基、GA3和NAA对R3798种子萌发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表20基本培养基、GA3和NAA对R3798种子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方差分析表19可以看出,基本培养基和GA3对R3798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P值分别为0.493和0.814,均大于0.05,而NAA的对萌发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P值小于0.01。由方差分析表20可以看出,基本培养基和GA3对R3798种子生根率的影响不显著,P值分别为0.097和0.225,均大于0.05。NAA对生根率的影响有着显著性差异,P值为0.026,小于0.05。
表21不同因素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如表21所示,从萌发率来看,不同基本培养基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WPM培养基中的萌发率最高,为57.78%。GA3的不同浓度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为0.5mg/L时萌发率最高,为55.56%。NAA的不同浓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0.2mg/L处理下的萌发率最高为69.63%,显著高于0.5mg/L和0.8mg/L的处理。从生根率来看,不同基本培养基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2DR培养基中的生根率最高,为5.19%。GA3的不同浓度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为1.0mg/L时生根率最高,为4.44%。0.5mg/L NAA处理下的生根率最高为5.93%,显著高于0.2mg/L的1.48%和0.8mg/L的0.00%。
综合萌发率和生根率而言,基本培养基和GA3对R3798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不显著,且NAA浓度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是显著的,且NAA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同时,结合各处理下种子的生长状态来看,为获得较多的、长势较好的无菌材料,选用2号处理,即WPM+1.0mg/L GA3+0.5mg/L NAA作为R3798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组合。
3.2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
按照表5试验设计,探究基本培养基和GA3对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由图4可知,接种20天后,R3805种子萌发,胚根突破种皮开始伸长(图4c)。接种30天后,子叶逐渐展开,移至光照下培养后,逐渐长出真叶(图4d)。45天后萌发率不变,再无增加,叶片逐渐增大(图4e,f)。与R3798种子相比,R3805种子萌发后的叶片大,叶色翠绿,生长良好。
表22基本培养基和GA3对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由表22可以看出,各处理组合均能诱导R3805种子萌发。在相同GA3浓度下,WPM培养基中萌发率和生根率均高于其他2种基本培养基。而在相同的基本培养基中,不同GA3浓度处理下的萌发率和生根率增减趋势不一。R3805种子的萌发率在3号处理(WPM+1.5mg/LGA3)下最高,为60.00%,此时生根率也最高,为55.56%。在3号处理(Read+1.0mg/L GA3)下种子的萌发率最低,仅11.11%,此时生根率为11.11%,即在此处理组合下已萌发的种子,皆全部生根。并且,在相同处理组合下,R3805种子的萌发率和生根率相差不大,即已萌发的种子大部分都已生根。结合种子萌发后的生长状态来看,根系正常生长的幼苗,其叶色、叶形、叶的大小、茎的粗细等状态都较好,生长更健壮。
表23基本培养基和GA3对R3805种子萌发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23可知,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和GA3的交互作用对R3805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7和0.003,均小于0.01。GA3对R3805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5。结合表22可知,WPM培养基中种子的萌发率总体高于Read、1/2DR培养基。因此,R3805种子萌发时宜选用WPM为基本培养基。
表24基本培养基和GA3对R3805种子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24可知,基本培养基对R3805种子生根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8,小于0.01。而GA3、基本培养基和GA3的交互作用对R3805种子生根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44、0.060,均大于0.05。结合表22可知,WPM培养基中种子的生根率总体高于Read、1/2DR培养基。再次证明,R3805种子萌发时宜选用WPM为基本培养基。综合萌发率、生根率而言,最适合R3805种子的萌发的基本培养基为WPM+1.5mg/L GA3
4.芽增殖培养:
4.1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芽增殖的影响:
选用步骤3中R3798种子萌发后的长势良好的芽为试验材料,按照表6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基本培养基、ZT、NAA对R3798芽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由图5可知,在继代时需将芽基部的褐色部分切除干净,如茎基部有大块愈伤组织,也应进行切除,继代时只可保留少量的愈伤组织,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增殖培养(图5a)。增殖15天后,芽丛基部开始有不成形小芽产生(图5b)。增殖30天后,芽丛基部产生的新芽数量增多(图5c)。增殖40天后,丛生芽长势更健壮(图5d)。有部分芽丛基部长出大块的、质地紧密且坚硬的红色愈伤组织(图5e,f),这部分芽丛增殖的新芽较少,且叶色偏黄,长势较差。总体来看,各处理诱导出的丛生芽叶色偏黄色或黄绿色,有效芽多,长势较好。
表25不同处理组合对R3798芽增殖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由不同处理组合结果表25可知,各个处理均能诱导R3798芽增殖。其中,3号处理(WPM+0.8mg/L ZT+1.0mg/L NAA)的增殖系数最低,仅为2.49,且长势较弱,此时有效芽率仅为48.33%。8号处理(Read+0.5mg/L ZT+0.3mg/L NAA)的增殖系数最高,为4.44,长势较好,此时有效芽率也最高,为80.00%。仔细观察发现,增殖系数较高的处理组合中,有效芽率也较高,芽的长势也较好。
表26基本培养基、ZT和NAA对R3798增殖系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26可以看出,基本培养基、ZT、NAA对R3798芽增殖系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3和0.000,均小于0.01。
表27基本培养基、ZT和NAA对R3798有效芽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27可以看出,ZT、NAA对R3798有效芽率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和0.006,均小于0.01。而基本培养基对R3798有效芽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表28不同因素对R3798芽增殖的影响结果
/>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如表28所示,从R3798芽的增殖系数来看,Read培养基中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78,显著高于WPM培养基的3.01和1/2DR培养基的2.67,WPM培养基和1/2DR培养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5mg/L ZT处理下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58,显著高于0.3mg/L的2.64,与0.8mg/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5mg/L NAA处理下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61,显著高于1.0mg/L的2.50,与0.3mg/LNA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从R3798的有效芽率来看,不同基本培养基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ead培养基中的有效芽率最高,为65.78%。ZT浓度为0.5mg/L时有效芽率最高为74.44%,显著高于0.3mg/L的54.00%和0.8mg/L的60.00%。NAA的不同浓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5mg/L处理下的有效芽率最高为67.33%。
综合R3798芽的增殖系数和有效芽率而言,最适合R3798芽增殖的培养基为Read+0.5mg/L ZT+0.3mg/L NAA,在40d的继代培养后,其增殖系数可达4.44,有效芽率为80.00%。
4.2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805芽增殖的影响:
取步骤4中R3805带腋芽茎段萌发后的芽为试验材料,按照表6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基本培养基、ZT、NAA对R3805芽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由图6可知,在继代时,仍需将芽基部的褐色部分及大块愈伤组织切除(图6a)。增殖15天后,芽丛基部开始产生芽点,有不成形小芽产生(图6b)。增殖30天后,芽的数量持续增多,且叶色总体为绿色,长势好(图6c)。增殖40天后,丛生芽的数量更多,长势较好(图6d)。总体来看,各处理诱导出的丛生芽叶色偏绿,有效芽多,总体长势较好。
表29不同处理组合对R3805芽增殖的影响
/>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由不同处理组合结果表29可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组合均能诱导R3805芽发生增殖。其中,4号处理(1/2DR+0.3mg/L ZT+0.5mg/L NAA)的芽增殖系数最低,仅为1.58,且芽的长势一般,此时有效芽率也最低,仅为54.67%。8号处理(Read+0.5mg/L ZT+0.3mg/L NAA)的芽增殖系数最高为3.89,长势较好,此时有效芽率也最高,为80.00%。仔细观察发现,增殖系数较高的处理组合中,有效芽率也较高,芽的长势也较好。
表30基本培养基、ZT和NAA处理对R3805增殖系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30可以看出,基本培养基、ZT对R3805芽增殖系数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5、0.001,均小于0.01。NAA对R3805芽增殖系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37,小于0.05。
表31基本培养基、ZT和NAA处理对R3805有效芽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31可以看出,基本培养基对R3805有效芽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34,小于0.05。ZT、NAA对R3805有效芽率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6和0.003,均小于0.01。
表32不同因素对R3805芽增殖的影响结果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如表32所示,从增殖系数来看,Read培养基中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24,显著高于WPM培养基的2.95和1/2DR培养基的2.17。ZT浓度为0.8mg/L时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27,显著高于0.3mg/L的2.05,与0.5mg/L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NAA的不同浓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3mg/L处理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14。从有效芽率来看,不同基本培养基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ead培养基中的有效芽率最高,为71.89%。ZT浓度为0.5mg/L时有效芽率最高为71.00%,显著高于0.3mg/L的59.11%,与0.8mg/L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3mg/L NAA处理下的有效芽率最高为72.22%,显著高于1.0mg/L处理下的58.78%,与0.5mg/L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综合而言,最适合R3805芽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为Read+0.5mg/L ZT+0.3mg/L NAA,在40天的增殖培养后,其增殖系数可达3.89,有效芽率为80.00%。
5.壮芽培养:
5.1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壮芽培养的影响:
按照表7试验设计,以步骤5中R3798增殖后的芽为试验材料,探究基本培养基、ZT、NAA和GA3对R3798壮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在壮芽培养开始时,需将过密的芽丛分离,切除基部愈伤,分成独立小芽或更小块的芽丛(图7a)。15天后,叶片增大,叶色逐渐变绿(图7b)。30天后,芽或芽丛增高较明显(图7c)。35天后,芽的长势更好,并有少量的芽增殖(图7d)。
表33不同处理组合对R3798壮芽培养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由表33可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R3798的壮芽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种处理组合均能促进芽或芽丛增高,增长高度为0.2cm~1.3cm。总体而言,WPM培养基中芽的长势较好,平均增长高度均大于1/2DR和Read培养基。3号处理(WPM+0.5mg/L ZT+1.0mg/L NAA+1.0mg/L GA3)的壮芽效果最好,平均增长高度可达0.56cm,且芽的长势良好,并有少量丛生芽增殖。
表34基本培养基、ZT和NAA处理对R3798壮芽效果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方差分析表34可知,基本培养基对R3798壮芽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值小于0.01。GA3对R3798壮芽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45。ZT和NAA对壮芽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表35不同因素对R3798壮芽的影响结果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如表35所示,WPM培养基处理下的增长高度最大为0.50cm,显著高于1/2DR培养基的0.35cm和Read培养基的0.38cm。ZT的不同浓度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为0.5mg/L时的增长高度最大为0.44cm。NAA的不同浓度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5mg/L处理下的增长高度最大为0.43cm。GA3的不同浓度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0mg/L处理下的增长高度最大为0.45cm。
综合而言,最适合R3798壮芽的基本培养基为WPM+0.5mg/L ZT+1.0mg/L NAA+1.0mg/L GA3,平均增长高度为0.56cm。
5.2不同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805壮芽培养的影响:
按照表7试验设计,以步骤5中R3805增殖后的芽为试验材料,探究基本培养基、ZT、NAA和GA3对R3805壮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R3805壮芽培养过程如图8所示。
表36不同处理组合对R3805壮芽培养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由不同处理组合结果表36可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R3805的壮芽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种处理组合对壮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长高度为0.2cm~1.3cm。与1/2DR和Read培养基相比较,WPM培养基中的壮芽效果较好,增高明显,长势较好。其中,3号处理(WPM+0.5mg/L ZT+1.0mg/L NAA+1.0mg/L GA3)的壮芽效果最好,平均增长高度可达0.52cm,增高较明显且长势良好,并有少量丛生芽增殖。
表37基本培养基、ZT、NAA和GA3处理对R3805壮芽影响的方差分析
/>
由表37可知,ZT对R3805的壮芽效果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1,小于0.01。GA3对R3805的壮芽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45,小于0.05。基本培养基、NAA对壮芽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表38不同因素对R3805壮芽的影响结果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如表38所示,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WPM培养基处理下的增长高度最大为0.40cm,1/2DR培养基和Read培养基的增长高度均为0.36cm。ZT浓度为0.5mg/L时的增长高度最大为0.44cm,显著高于0.05mg/L处理下的0.33cm和0.1mg/L处理下的0.34cm。NAA的不同浓度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0mg/L处理下的增长高度最大为0.40cm。GA3的不同浓度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为1.0mg/L时的增长高度最大,为0.40cm。综上所述,最适宜R3805壮芽的基本培养基为WPM+0.5mg/L ZT+1.0mg/LNAA+1.0mg/L GA3,平均增长高度为0.52cm。
在羊踯躅的快速增殖和壮芽培养探索中,首先是对前期的无菌芽进行增殖培养,在40天的周期内,R3798的增殖系数可达4.44,R3805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89,且芽的长势均较好,实现了短期内获得大量丛生芽的目标。其次,在壮芽培养时,添加GA3使芽或芽丛增高、长势健壮,结果表明R3798在35天的周期内可以增高0.56cm,R3805在35天的周期内可以增高0.52cm,长势也逐渐变好。
6.生根培养:
6.1基本培养基和IAA对生根的影响:
6.1.1基本培养基和IAA对R3798生根的影响
按照表8试验设计,取步骤6中生长良好的R3798无菌芽为试验材料,探究基本培养基和IAA对R3798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由图9可知,在生根处理时,需将芽基部的褐色部分或愈伤组织切除干净,再插入培养基中(图9a)。15天后,叶片开始变黄,茎逐渐木质化(图9b)。30天后,茎的木质化程度加重,基部逐渐生根(图9c)。45天后,芽基部产生多条根系,但叶色偏黄(图9d),根系状态见图9e~f。各处理中已生根的幼苗总体长势较好,但叶色偏黄色,有少量新叶产生(图17)。
由图10可知,试验中的每个处理组合均能在不同程度上诱导R3798生根,生根率为26.67%~68.89%,平均根数为2.38~3.59条。从培养基来看,1/2WPM培养基处理下的生根率高于1/2Read培养基,但平均根数的差异不大。从IAA的浓度变化来看,IAA浓度越高,生根率越低,平均根数也越少。在1/2Read+0.8mg/L IAA处理下,R3798的生根率最高,为68.89%,平均根数也最多,为3.77条。
表39基本培养基和IAA处理对R3798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39可知,IAA对R3798生根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基本培养基对生根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38。基本培养基和IAA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表40基本培养基和IAA处理对R3798平均根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
由表40可知,IAA对R3798平均根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14,但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和IAA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根数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合生根率和平均根数而言,最适合R3798生根的培养基为1/2Read+0.8mg/LIAA,生根率可达68.89%,平均根数为3.77条。
6.1.2基本培养基和IAA对R3805生根的影响
按照表8试验设计,取步骤6中生长良好的R3805小芽为试验材料,探究基本培养基和IAA对R3805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其中,各处理的生根状态见图19。由图11可知,试验中的每个处理组合均能在不同程度上诱导生根,但生根效果较差,生根率为4.44~26.67%,平均根数为0.6条~3.06条。从基本培养基来看,1/2Read和1/2WPM培养基处理下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的差异不大。从IAA的浓度变化来看,IAA浓度越高,生根率越高,平均根数也越多。1/2Read+1.6mg/L IAA处理下,R3805的生根率最高,为26.67%,平均生根数为2.65条。在1/2WPM+1.6mg/L IAA处理下,平均根数最多,为3.06条,此时生根率为24.44%。
表41基本培养基和IAA处理对R3805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41可知,IAA对R3805生根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1,小于0.01。而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和IAA的交互作用对生根率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42基本培养基和IAA处理对R3805平均生根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
由表42可知,IAA对R3805平均根数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2,小于0.01。而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和IAA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根数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合生根率和平均根数而言,适合R3805生根的培养基为1/2Read+1.6mg/LIAA,生根率为26.67%,平均根数也较多,为2.65条。
6.2AC浓度对羊踯躅生根的影响:
6.2.1AC浓度对R3798生根的影响
取步骤6中生长良好的R3798小芽为试验材料,探究活性炭(AC)浓度对R3798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各处理的生根状态见图18。由图12可知,不同浓度的AC处理均能诱导R3798生根,但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有所差异。培养基中未添加AC时,生根率为66.67%,平均根数为3.76条。添加AC后,生根率和平均根数都有所增加,且AC浓度越高,生根率也越高,平均根数也越多。当AC浓度为2.0g/L时,生根率最高,为93.33%,平均根数也最多,为5.01条。可以看出,添加AC有利于提高生根率和增加平均根数。
表43AC浓度处理对R3798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表44AC浓度处理对R3798平均根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
由表43和表44可知,AC浓度对R3798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36和0.048。
总的来说,最适合R3798生根的AC浓度为2.0g/L,生根率最高为93.33%,平均根数最多为5.01条。
6.2.2AC浓度对R3805生根的影响
取步骤6中生长良好的R3805小芽为试验材料,探究活性炭(AC)浓度对R3805生根的影响,各处理结果如下。各处理的生根状态见图20。由图13可知,不同浓度的AC处理均能诱导R3805生根,但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有所差异。与R3798相比,R3805的生根率较低,平均根数也较少。当培养基中未添加AC时,生根率为6.67%,平均根数仅1条。添加AC后,生根率和平均根数都有所增加。当AC浓度为2.0g/L时,生根率最高,为42.22%,平均根数也最多,为4.59条。因此,添加AC有利于提高R3805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
表45AC浓度处理对R3805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表46AC浓度处理对R3805平均根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45和表46可知,AC浓度对R3805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30和0.027,表明AC浓度对R3805生根的影响具有研究意义。总的来说,最适合R3805生根的AC浓度为2.0g/L,此时生根率最高,为42.22%,平均根数也最多,为4.59条。综上所述,在羊踯躅的生根试验中,可添加AC促进生根,且最适合添加的AC浓度为2.0g/L,对提高生根率及平均根数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7.炼苗移栽:
将生根成功的R3798和R3805幼苗经炼苗处理后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蛭石=2:1:1的基质中,移栽30天后,R3798和R3805幼苗的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0.48%和86.21%,生长状态见图21和图22。
8..愈伤组织诱导:
8.1叶片诱导愈伤组织:
按照表9试验设计,选取前期R3798叶片消毒(步骤1)和褐化处理(步骤2)中生长状态较好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筛选最适合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TDZ和NAA浓度,试验结果如下。由图14可以看出,接种时,需切除叶片边缘已褐化的部分(图14a)。接种20天后,叶片开始皱缩弯曲,部分组织脱离培养基,切口处出现明显褐色(图14b)。接种50天后,部分叶片成功诱导愈伤组织,但叶片褐色面积增大,且愈伤组织总体状态不佳,褐化较严重,颜色偏褐色,呈颗粒状(图14c~f)。各处理诱导的愈伤组织状态见图23。
从表47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试验中的6个处理组合均能在不同程度上诱导叶片产生愈伤组织。处理时间从30天延长到50天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大部分都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NAA浓度为0.3mg/L时,TDZ浓度升高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逐渐升高,TDZ浓度为1.0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NAA浓度为0.5mg/L时,TDZ浓度升高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先降低后升高。由此可见,高浓度的TDZ可能更有利于叶片诱导愈伤组织。
表47TDZ、NAA对R3798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表48TDZ和NA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的方差分析(30天)
由表48可知,TDZ对30天后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32。而NAA、TDZ和NAA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综合30天和50天的各处理结果而言,R3798叶片在5号处理(1/2DR+1.0mg/L TDZ+0.3mg/L NAA)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分别为40.00%、46.67%。
8.2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
将R3798种子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45天(图15a,b),取萌发的下胚轴为材料,按照表9试验设计,向1/2DR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DZ和NAA,探究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生长调节剂配比,试验结果如下。由图15可知,接种7天后,下胚轴逐渐膨大。接种15天后,切口处开始出现少量愈伤组织(图15d)。接种30天后,大部分胚轴均成功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总体长势较好,颜色白色或黄白色(图15e,f),并且在部分处理下的下胚轴还直接诱导出了不定芽(图15g~i)。各处理诱导的愈伤组织状态见图24。
表49不同处理组合对R3798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注:表中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0.05显著性水平,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从表49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R3798下胚轴在不同处理下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各处理的诱导率较高,远大于叶片的愈伤诱导率。其中,2号处理(0.6mg/L TDZ+0.5mg/L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5.56%,6号处理(1.0mg/L TDZ+0.5mg/L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42.22%。
表50TDZ和NAA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50可以看出,TDZ对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22。NAA、TDZ和NAA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综合而言,R3798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处理为1/2DR+0.6mg/L TDZ+0.5mg/L NAA,诱导率最高为95.56%。
以叶片和下胚轴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下,下胚轴的诱导率更高,且愈伤组织的长势更好。本研究建立了新的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对羊踯躅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研究有贡献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外植体的消毒,包括叶片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以R3798叶片为外植体,用75%酒精和3%NaClO为消毒剂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处理,筛选最佳消毒时间;叶片消毒前,用洗衣粉水浸泡约30min,并用柔毛刷刷洗,后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h,再放入超净工作台中;采用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设计,先用75%酒精分别消毒20sec、30sec、40sec(消毒完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再用3%NaClO分别消毒6min、8min、4min+4min(消毒完之后用无菌水清洗5次),其中4min+4min为“3%NaClO浸泡4min,用无菌水清洗一次后再浸泡4min”,共9个处理组合;消毒结束后,将叶片的边缘部分和主脉切除,使外植体大小为1cm×1cm,接种在WPM+0.8mg/LTDZ+0.2mg/LNAA的培养基上,每个处理均接种20个叶片,重复3次;
步骤2:防褐化剂浓度筛选,以R3798叶片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的PVP和VC为防褐化剂,探究PVP和VC对叶片褐化率的影响;
步骤3:种子萌发,包括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种子、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
步骤4:带腋芽茎段培养,选取R3805当年生枝条,剪去叶片,保留叶柄,剪成6~7cm长短的茎段,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在WPM培养基上,用于后期继代增殖培养;
步骤5:增殖培养,选取步骤3中R3798种子萌发后生长良好的芽和步骤4中R3805带腋芽茎段萌发后的芽为材料,进行增殖培养,探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和R3805芽增殖的影响;
步骤6:壮芽培养,选取步骤5获得的R3798和R3805长势不佳的芽或芽丛进行壮芽培养,探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和R3805壮芽培养的影响;
步骤7:生根培养,选取步骤6获得的R3798和R3805长势良好的芽进行生根培养,探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和IAA、活性炭对R3798和R3805生根的影响;
步骤8:炼苗移栽,挑选步骤7中R3798和R3805茎段粗壮、叶色浓绿、茎和根系较长的小苗,经炼苗处理后进行移栽;
步骤9:愈伤组织的诱导,包括TDZ和NAA对R3798叶片、R3798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叶片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中,叶片消毒前,用洗衣粉水浸泡叶片约30min,后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h,并用柔毛刷刷洗,再放入超净工作台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种子消毒的最佳时间筛选中,种子消毒前,用洗衣粉水浸泡种子约30min,后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h,再放入超净工作台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每个处理20个叶片,重复3次,以“褐化面积>1/2叶片面积”为褐化的记录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798种子萌发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以R3798种子为外植体,采用步骤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对种子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种子分别接种到添加不同浓度的GA3和NAA的培养基中进行萌发,始终置于光照下培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R3805种子萌发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以R3805种子为外植体,采用步骤1中的最佳消毒时间对种子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添加不同浓度GA3的培养基中,先置于黑暗中培养15天,再移至光照下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TDZ和NAA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取前期试验中留下的生长状态较好的R3798叶片为材料,接种在含不同浓度的TDZ和NAA的1/2DR基本培养基上,每个处理均接种15个叶片,重复3次,分别于30天和50天后统计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长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TDZ和NAA对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R3798种子经最佳的消毒处理后接种在WPM+0.8mg/LGA3的培养基中,黑暗培养45天后,将萌发的下胚轴切成长约1cm的小段,接种在含不同浓度的TDZ和NAA的1/2DR基本培养基上。
CN202310718196.7A 2023-06-16 2023-06-16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Pending CN116649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8196.7A CN116649214A (zh) 2023-06-16 2023-06-16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8196.7A CN116649214A (zh) 2023-06-16 2023-06-16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9214A true CN116649214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2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8196.7A Pending CN116649214A (zh) 2023-06-16 2023-06-16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921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PP5149P (en) * 1982-03-22 1983-11-29 Kerrigan; Howard Rhododendron plant `Goldilocks`
CN1389101A (zh) * 2002-07-04 2003-01-08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杜鹃花金踯躅的选育方法
WO2005012507A1 (en) * 2003-07-25 2005-02-10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Produc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using adsorption and elicitation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CN103651115A (zh) * 2013-11-05 2014-03-26 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杜鹃花金踯躅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5532467A (zh) * 2016-01-09 2016-05-04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濒危羊踯躅离体组织培养繁殖与保存的方法
CN105830917A (zh) * 2016-03-24 2016-08-1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羊踯躅叶片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6613973A (zh) * 2016-12-14 2017-05-1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利用组培苗叶片再生不定芽快速繁育羊踯躅的方法
CN110972939A (zh) * 2019-12-09 2020-04-10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快速繁殖闹羊花组培苗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PP5149P (en) * 1982-03-22 1983-11-29 Kerrigan; Howard Rhododendron plant `Goldilocks`
CN1389101A (zh) * 2002-07-04 2003-01-08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杜鹃花金踯躅的选育方法
WO2005012507A1 (en) * 2003-07-25 2005-02-10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Produc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using adsorption and elicitation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CN103651115A (zh) * 2013-11-05 2014-03-26 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杜鹃花金踯躅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5532467A (zh) * 2016-01-09 2016-05-04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濒危羊踯躅离体组织培养繁殖与保存的方法
CN105830917A (zh) * 2016-03-24 2016-08-1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羊踯躅叶片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6613973A (zh) * 2016-12-14 2017-05-1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利用组培苗叶片再生不定芽快速繁育羊踯躅的方法
CN110972939A (zh) * 2019-12-09 2020-04-10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快速繁殖闹羊花组培苗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M EECKHAUT,等: "Micropropagation of Rhododendron", 《PUBMED》, vol. 589, 15 May 2014 (2014-05-15), pages 141 - 52 *
XIONG ZHI,等: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hododendron molle",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 vol. 49, no. 3, 28 July 2013 (2013-07-28), pages 454 - 456 *
刘秀群,等: "西藏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vol. 40, no. 6, 15 June 2021 (2021-06-15), pages 89 - 94 *
孙晓波,等: "羊踯躅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vol. 34, no. 10, 5 April 2018 (2018-04-05), pages 75 - 81 *
张开文,等: "国内杜鹃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林业科技》, vol. 45, no. 1, 25 January 2020 (2020-01-25), pages 29 - 33 *
顾地周,等: "羊踯躅嫩叶离体培养和植株高效再生技术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0, no. 6, 22 May 2012 (2012-05-22), pages 189 - 19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6473B (zh) 一种猕猴桃组培快速繁殖培养基及方法
CN105815213A (zh) 一种猕猴桃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3380730A (zh) 一种杜梨组培快繁方法
CN114051932A (zh) 一种以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高效快繁体系的方法
CN113331059B (zh) 一种以鸟王茶树胚轴为外植体建立高效再生体系的方法
CN106538382B (zh) 一种以幼穗为外植体建立假俭草高效再生体系的方法
CN103070078A (zh) 一种利用芋头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的快繁方法
CN108770690B (zh) 一种利用马来甜龙竹芽尖进行高效稳定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11084104A (zh) 一种橙心姜花快速扩繁的方法
CN105359972B (zh)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构建方法
CN105613288B (zh) 一种金边黄杨快繁体系的构建方法
CN107223566B (zh) 一种五莲杨组织培养方法
CN115885855B (zh) 一种以紫魁茶树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的方法
CN101904302B (zh) 一种药用植物北五味子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方法
CN113016610B (zh) 一种藜麦下胚轴离体再生方法
CN116649214A (zh) 羊踯躅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方法
KR101064947B1 (ko) 새우난초 엽절편으로부터 재분화된 식물체의 대량생산방법
CN110771512B (zh) 一种溪荪愈伤组织的高效诱导方法
CN107027631B (zh) 一种鹧鸪茶的繁殖方法
CN117158320B (zh) 一种洋桔梗多品种体细胞胚高效再生体系的构建方法
CN115918542B (zh) 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
CN115918543B (zh) 一种砂生槐无菌苗扩繁方法
CN113367067B (zh) 一种四倍体川桑组培快繁的方法
CN114208665B (zh) 布鲁堡油点百合快速繁殖方法
CN116671440B (zh) 一种丝瓜下胚轴离体再生方法及培养基配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