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6675A - 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6675A
CN116606675A CN202310890036.0A CN202310890036A CN116606675A CN 116606675 A CN116606675 A CN 116606675A CN 202310890036 A CN202310890036 A CN 202310890036A CN 116606675 A CN116606675 A CN 116606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ritical
coal
carbon dioxide
reaction kettl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00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06675B (zh
Inventor
鲁阳
张轩豪
康志勤
杨栋
黄冬蔚
曹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8900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06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06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6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06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6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02Fixed-bed gasification of lump fuel
    • C10J3/20Apparatus;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72Other features
    • C10J3/723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09Details of the feed, e.g. feeding of spent catalyst, inert gas or halogens
    • C10J2300/0913Carbonaceous raw material
    • C10J2300/093Co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09Details of the feed, e.g. feeding of spent catalyst, inert gas or halogens
    • C10J2300/0953Gasifying agents
    • C10J2300/0969Carbo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09Details of the feed, e.g. feeding of spent catalyst, inert gas or halogens
    • C10J2300/0953Gasifying agents
    • C10J2300/0973Water
    • C10J2300/0979Water as supercritical stea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属于煤气化技术领域。将煤样置于反应釜内,并将反应釜抽真空;然后将超临界水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注入反应釜,反应釜内的温度控制为650~700℃,压力控制为25~30MPa,反应时间控制为2~3h;反应结束后,收集煤焦油与气态产物。本发明利用超临界CO2的扩孔作用,降低块煤孔隙分形维数,改善块煤孔隙连通性,增大气化剂与煤体接触面积,提高块煤气化反应面积,从而促进煤炭的气化,且超临界CO2与超临界水起到协同作用,加快传热和传质速率,提高气化率、氢气产率与碳气化率,利用此方法可将块煤气化过程中的氢气产率达到7%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气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将煤炭转换为清洁可燃烧气体的技术,其在推动能源经济、社会经济等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煤气化工艺中存在技术反应温度过高、产氢效率低等缺陷。中国专利CN109135829 A公布了一种煤炭固定床气化方法,在气化温度1350℃~1500℃的条件下,得到煤的氢气产率为5.13%,该方法反应温度较高。李永亮等人研究了相对低温条件下超临界水催化气化煤炭的气化产物特性,反应温度能够控制在750℃,但是得到煤的碳气化率为29.5%、氢气产率为6.1%、气化率为53.6%,其碳气化效率和氢气产率均不够理想且只适用于水煤浆。
因此,针对现有煤炭气化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一种能够在降低反应温度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块煤气化过程中氢气产率低,反应温度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煤样置于反应釜内,并将反应釜抽真空;
步骤二,将超临界水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注入反应釜,反应釜内的温度控制为650~700℃,压力控制为25~30MPa,反应时间控制为2~3h;其中,注入超临界水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2.0~2.5):1,煤样质量和超临界水体积比为1:(30~50)g / mL;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收集煤焦油与气态产物。
进一步地,所述煤样中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类矿物质,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3:1-0.5:1。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用超临界水发生器将蒸馏水转化为超临界状态,注入反应釜时,控制所述超临界水温度为650~700℃,控制压力为25~30MPa。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超临界状态,注入反应釜时,控制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650~700℃,控制压力为25~30MPa。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煤样粒径为20~20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以上所述方法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装置,包括超临界水发生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和反应釜、冷凝器、油气分离系统、煤气分离系统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
超临界水发生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分别与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的进口端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接,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的出口端与反应釜相连接;反应釜的反应产物出口、冷凝器、油气分离系统、煤气分离系统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超临界水发生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与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的连接管路外围设置有保温套。
进一步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相连接。
本发明利用超临界CO2的扩孔作用,降低块煤孔隙分形维数,改善块煤孔隙连通性,增大气化剂与煤体接触面积,提高块煤气化反应面积,从而促进煤炭的气化,且超临界CO2与超临界水起到协同作用,加快传热和传质速率,提高气化率、氢气产率与碳气化率,利用此方法可将块煤气化过程中的氢气产率达到7%以上。
此外,本发明方法中,反应温度可控制在700℃以内,与传统气化方法相比,降低了反应温度;块煤中含S、N的化合物以液相形式排出,实现了对块煤的高效环保气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2、3、4、5、6、7和8的氢气产率、气化率、碳气化率对比图;
图3是实施例8和对比例1、2的氢气产率、气化率、碳气化率对比图。
图1中,1-超临界水发生器,2-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3-开关控制阀,4-背压阀,5-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6-反应釜,7-冷凝器,8-油气分离系统,9-煤气分离系统,10-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1-保温套,12-单向阀,13-温度监测器,14-压力监测器,15-流量监测器,16-块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煤样置于反应釜6内,并将反应釜6抽真空。
其中,所述煤样中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类矿物质,所述碱金属主要为K、Na,所述碱土金属主要为Ca。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可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超临界水与煤炭的气化反应,催化超临界二氧化碳与煤炭的反应;有助于降低反应温度,提高氢气产率。煤样灰分组成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类矿物质质量含量之和≥35%,优选为35%-50%。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0.3:1,优选为0.3:1-0.5:1,可获得较优的制氢反应效率。
本发明可用于粒径为20~200mm的块煤的气化。
步骤二,将超临界水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注入反应釜6,反应釜6内的温度控制为650~700℃,压力控制为25~30MPa,反应时间控制为2~3h;其中,注入超临界水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2.0~2.5):1,煤样质量和超临界水体积比为1:(30~50)g / mL。
其中,所述的超临界水是用超临界水发生器1将蒸馏水转化为超临界状态,注入反应釜6时,控制所述超临界水温度为650~700℃,控制压力为25~30MPa。
超临界水(Tc=373 .946℃,Pc=22 .064MPa)具有良好的溶解、传热能力,可以作为优良的传质传热溶剂,超临界水既可作为反应介质,又可作为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可使煤样在未经干燥的情况下直接参与反应,超临界水介电常数低,氢键较少且较弱,有机化合物和气体与超临界水可完全混溶,只需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即可从超临界水中分离出气体,并且超临界水气化过程可将含S、N的化合物以液相形式排出,从根源上阻止NOx、SOx等气体污染物的产生。
其中,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超临界状态,注入反应釜6时,控制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650~700℃,控制压力为25~30MPa。
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TC =30.35℃,PC =7.375 MPa)有良好的扩散性与渗透性,煤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会产生溶胀,促使煤样平均孔径增大,总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增加,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可与煤中的有机基团和矿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使煤微晶结构堆垛高度减小,提高煤炭气化反应活性;相比超临界水,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更高的扩散系数,可使煤炭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降低孔隙分形维数,为气化剂提供更大反应面积,提高煤炭化学反应效率。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收集煤焦油与气态产物。
本实施方式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超临界水的协同作用,对块煤进行气化。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高流动性、高渗透性、高萃取能力的优点,扩散性强于超临界水,可在块煤中产生渗流通道,实现了块煤的气化;超临界水是优良的传质传热溶剂,利用超临界水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实现有机物料的高效、洁净转化。
本发明另一典型的实施方式的是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超临界水发生器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和反应釜6、冷凝器7、油气分离系统8、煤气分离系统9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
其中,超临界水发生器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分别与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的进口端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接,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的出口端与反应釜6相连接;反应釜6的反应产物出口、冷凝器7、油气分离系统8、煤气分离系统9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依次连接。
反应釜6为带真空泵的高温高压反应系统,块煤16置于反应釜6中,并在反应釜6中气化。超临界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混合后输入反应釜6。气化产物冷凝后通过油气分离系统8、煤气分离系统9进入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
超临界水发生器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与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的连接管路外围设置有保温套11,使超临界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输送过程中的温度维持在650~700℃。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相连接,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
相对具体地,在超临界水发生器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与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的连接管路设置有开关控制阀3、温度监测器13和压力监测器14。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3和单向阀12。反应釜6和冷凝器7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背压阀4,煤气分离系统9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流量监测器15。
下面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是,实施例和对比例是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方案,并不超出本发明主题的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定。除非另作特殊说明,本发明中所用材料、试剂均可从本领域商业化产品中获得。
实施例1
将煤炭破碎并筛分为20mm,称取100g煤样;煤样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3:1;
制备超临界H2O,控制温度为700℃,控制压力为30MPa;制备超临界CO2,控制温度为700℃,控制压力为30MPa;
将5000mL超临界H2O与2000mL超临界CO2混合后通入到反应釜6中,控制反应釜6的温度为700℃、压力为30MPa后,反应2.4h;
反应结束后,气化产物经冷却后收集,二氧化碳经提纯后回收再利用,对气化产物进行分析,得到氢气产率为8.9%,气化率75.3%,碳气化率79.7%。
实施例2
将煤炭破碎并筛分为50mm,称取100g煤样;煤样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3:1;
制备超临界H2O,控制温度为690℃,控制压力为29MPa;制备超临界CO2,控制温度为690℃,控制压力为29MPa;
将5000mL超临界H2O与2200mL超临界CO2混合后通入到反应釜6中,控制反应釜6的温度为690℃、压力为29MPa后,反应2.7h;
反应结束后,气化产物经冷却后收集,二氧化碳经提纯后回收再利用,对气化产物进行分析,得到氢气产率为8.5%,气化率73.3%,碳气化率76.8%;
实施例3
将煤炭破碎并筛分为100mm,称取100g煤样;煤样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4:1;
制备超临界H2O,控制温度为690℃,控制压力为28MPa;制备超临界CO2,控制温度为690℃,控制压力为28MPa;
将3000mL超临界H2O与1200mL超临界CO2混合后通入到反应釜6中,控制反应釜6的温度为690℃、压力为28MPa后,反应2.5h;
反应结束后,气化产物经冷却后收集,二氧化碳经提纯后回收再利用,对气化产物进行分析,得到氢气产率为7.8%,气化率69.5%,碳气化率72 .7%。
实施例4
将煤炭破碎并筛分为70mm,称取100g煤样;煤样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3:1;
制备超临界H2O,控制温度为680℃,控制压力为27.5MPa;制备超临界CO2,控制温度为680℃,控制压力为27.5MPa;
将4000mL超临界H2O与2000mL超临界CO2混合后通入到反应釜6中,控制反应釜6的温度为680℃、压力为27.5MPa后,反应2.4h;
反应结束后,气化产物经冷却后收集,二氧化碳经提纯后回收再利用,对气化产物进行分析,得到氢气产率为7.3%,气化率71.5%,碳气化率73.5%。
实施例5
将煤炭破碎并筛分为100mm,称取100g煤样;煤样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5:1;
制备超临界H2O,控制温度为650℃,控制压力为29MPa;制备超临界CO2,控制温度为650℃,控制压力为29MPa;
将4500mL超临界H2O与1800mL超临界CO2混合后通入到反应釜6中,控制反应釜6的温度为650℃、压力为29MPa后,反应2h;
反应结束后,气化产物经冷却后收集,二氧化碳经提纯后回收再利用,对气化产物进行分析,得到氢气产率为7.6%,气化率73.0%,碳气化率72.6%。
实施例6
将煤炭破碎并筛分为200mm,称取100g煤样;煤样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5:1;
制备超临界H2O,控制温度为660℃,控制压力为25MPa;制备超临界CO2,控制温度为660℃,控制压力为25MPa;
将5000mL超临界H2O与2000mL超临界CO2混合后通入到反应釜6中,控制反应釜6的温度为660℃、压力为25MPa后,反应2.6h;
反应结束后,气化产物经冷却后收集,二氧化碳经提纯后回收再利用,对气化产物进行分析,得到氢气产率为8.3%,气化率74.4%,碳气化率74.7%。
实施例7
将煤炭破碎并筛分为200mm,称取100g煤样;煤样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5:1;
制备超临界H2O,控制温度为700℃,控制压力为25MPa;制备超临界CO2,控制温度为700℃,控制压力为25MPa;
将3000mL超临界H2O与1500mL超临界CO2混合后通入到反应釜6中,控制反应釜6的温度为680℃、压力为25MPa后,反应2h;
反应结束后,气化产物经冷却后收集,二氧化碳经提纯后回收再利用,对气化产物进行分析,得到氢气产率为7.2%,气化率69.6%,碳气化率71.2%。
实施例8
将煤炭破碎并筛分为150mm,称取100g煤样;煤样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5:1;
制备超临界H2O,控制温度为700℃,控制压力为26MPa;制备超临界CO2,控制温度为700℃,控制压力为26MPa;
将5000mL超临界H2O与2500mL超临界CO2混合后通入到反应釜6中,控制反应釜6的温度为700℃、压力为26MPa后,反应3h;
反应结束后,气化产物经冷却后收集,二氧化碳经提纯后回收再利用,对气化产物进行分析,得到氢气产率为8.5%,气化率73.2%,碳气化率76.1%。
对比例1
不通入超临界CO2,其余反应条件同实施例8。得到氢气产率为5.2%,气化率55.6%,碳气化率67.4%。
对比例2
只通入超临界CO2,不通入超临界H2O,其余反应条件同实施例8。得到氢气产率为2.5%,气化率47.5%,碳气化率41.1%。
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煤样置于反应釜(6)内,并将反应釜(6)抽真空;
步骤二,将超临界水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注入反应釜(6),反应釜(6)内的温度控制为650~700℃,压力控制为25~30MPa,反应时间控制为2~3h;其中,注入超临界水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2.0~2.5):1,煤样质量和超临界水体积比为1:(30~50)g / mL;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收集煤焦油与气态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样中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类矿物质,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类矿物质之和与煤样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比为0.3:1-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用超临界水发生器(1)将蒸馏水转化为超临界状态,注入反应釜(6)时,控制所述超临界水温度为650~700℃,控制压力为25~30MP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超临界状态,注入反应釜(6)时,控制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650~700℃,控制压力为25~3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煤样粒径为20~200mm。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临界水发生器(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和反应釜(6)、冷凝器(7)、油气分离系统(8)、煤气分离系统(9)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
超临界水发生器(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分别与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的进口端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接,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的出口端与反应釜(6)相连接;反应釜(6)的反应产物出口、冷凝器(7)、油气分离系统(8)、煤气分离系统(9)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依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超临界水发生器(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与超临界流体均相混合器(5)的连接管路外围设置有保温套(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10)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生器(2)相连接。
CN202310890036.0A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606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0036.0A CN116606675B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0036.0A CN116606675B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6675A true CN116606675A (zh) 2023-08-18
CN116606675B CN116606675B (zh) 2023-09-29

Family

ID=87676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0036.0A Active CN116606675B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06675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3472A (ja) * 1999-03-29 2000-10-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超臨界水及び熱供給システム
JP2007046027A (ja) * 2005-08-11 2007-02-22 Aomoriken Kogyo Gijutsu Kyoiku Shinkokai 超臨界水ガス化装置
CN101058404A (zh) * 2007-04-13 2007-10-24 西安交通大学 生物质废弃物超临界水流化床部分氧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CN101497820A (zh) * 2008-12-19 2009-08-05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利用亚临界和超临界水特性的煤的综合加工方法和设备
CN102666808A (zh) * 2009-05-20 2012-09-12 曳达研究和发展有限公司 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的催化气化
US20140275668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earete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a Carbonaceous Feedstock to a Reaction Product
CN105971679A (zh) * 2016-07-13 2016-09-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临界水气化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联合生产系统
CN107177383A (zh) * 2017-06-14 2017-09-1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气化剂的煤气化系统及方法
DE102018104595A1 (de) * 2017-07-10 2019-01-10 Vpc Gmbh Verfahren zur Vergasung und Verstromung von feuchter Biomasse mit überkritischem Wasser
CN110272762A (zh) * 2019-07-11 2019-09-24 深圳大学 一种co2与亚/超临界水协同作用气化污泥的方法
CN110885708A (zh) * 2019-11-21 2020-03-17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渗透溶解能力对煤脱硫脱灰实验方法
CN111171876A (zh) * 2020-03-11 2020-05-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与方法
CN114058408A (zh) * 2021-11-18 2022-02-18 杨家华 一种超临界水制氢装置
CN114989852A (zh) * 2022-07-14 2022-09-02 太原理工大学 提高油页岩热解油产率的方法及设备
CN115501644A (zh) * 2022-10-13 2022-12-23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循环式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促解煤的装置和方法
CN115718114A (zh) * 2022-11-21 2023-02-2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可施加应力的超临界流体热解有机岩的实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3472A (ja) * 1999-03-29 2000-10-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超臨界水及び熱供給システム
JP2007046027A (ja) * 2005-08-11 2007-02-22 Aomoriken Kogyo Gijutsu Kyoiku Shinkokai 超臨界水ガス化装置
CN101058404A (zh) * 2007-04-13 2007-10-24 西安交通大学 生物质废弃物超临界水流化床部分氧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CN101497820A (zh) * 2008-12-19 2009-08-05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利用亚临界和超临界水特性的煤的综合加工方法和设备
CN102666808A (zh) * 2009-05-20 2012-09-12 曳达研究和发展有限公司 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的催化气化
US20140275668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earete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a Carbonaceous Feedstock to a Reaction Product
CN105971679A (zh) * 2016-07-13 2016-09-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临界水气化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联合生产系统
CN107177383A (zh) * 2017-06-14 2017-09-1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气化剂的煤气化系统及方法
DE102018104595A1 (de) * 2017-07-10 2019-01-10 Vpc Gmbh Verfahren zur Vergasung und Verstromung von feuchter Biomasse mit überkritischem Wasser
CN110272762A (zh) * 2019-07-11 2019-09-24 深圳大学 一种co2与亚/超临界水协同作用气化污泥的方法
CN110885708A (zh) * 2019-11-21 2020-03-17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渗透溶解能力对煤脱硫脱灰实验方法
CN111171876A (zh) * 2020-03-11 2020-05-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与方法
CN114058408A (zh) * 2021-11-18 2022-02-18 杨家华 一种超临界水制氢装置
CN114989852A (zh) * 2022-07-14 2022-09-02 太原理工大学 提高油页岩热解油产率的方法及设备
CN115501644A (zh) * 2022-10-13 2022-12-23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循环式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促解煤的装置和方法
CN115718114A (zh) * 2022-11-21 2023-02-2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可施加应力的超临界流体热解有机岩的实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庆云: "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制可燃气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vol. 41, no. 7, pages 72 - 77 *
郭昌明;李雪琼;: "超临界流体中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 河北化工, no. 05, pages 72 - 7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6675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2979C (zh) 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WO2015154626A1 (zh) 一种生产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方法
CN101386564B (zh) 一种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工艺方法
WO2019137056A1 (zh) 一种基于氧载体/碳载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方法及装置
WO2011029283A1 (zh) 煤的综合利用方法及系统
WO2011035555A1 (zh) 利用含碳有机质的综合方法及装置
CN105505471A (zh) 一种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cod污水的水煤浆气化工艺方法
CN101538009A (zh) 一种酒精发酵废液的高效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6606675B (zh) 一种提高块煤气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54550A (zh) 一种气相甲醛法生产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工艺系统和方法
CN108410493A (zh) 一种用二氧化碳提高煤热解焦油收率的方法
CN101781593A (zh) 一种由煤制甲烷的方法
US8536234B2 (en) Process for generation of synthetic fuel from carbonaceus substances
CN103896209A (zh) 一种由煤、天然气与二氧化碳催化重整生产合成气的方法
CN110819382B (zh) 一种重油裂解气化装置及方法
CN105441131A (zh) 一种煤气化灰渣氧化脱碳制灰分联产蒸汽的方法
CN112899030A (zh) 一种粉煤-天然气共混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的方法及设备
CN115197100A (zh) 一种13c-尿素的连续流合成方法
CN103113949B (zh) 一种制型煤粘结剂的方法
CN113105908A (zh) 一种低温常压煤催化产氢连续制油系统和方法
CN102911739A (zh) 一种固定床气化耦合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的方法
CN103130354B (zh) 一种煤气化得到的煤气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6590053B (zh) 一种煤炭高效气化制氢的方法及装置
CN214735561U (zh) 一种低温常压煤催化产氢连续制油系统
CN101643221A (zh) 一种利用焦炉气和高炉气联合生产合成氨与甲醇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