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8215A - 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8215A
CN116598215A CN202310672210.4A CN202310672210A CN116598215A CN 116598215 A CN116598215 A CN 116598215A CN 202310672210 A CN202310672210 A CN 202310672210A CN 116598215 A CN116598215 A CN 116598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ring
table top
vacuum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722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孝军
范亚飞
袁泉
杨晓岗
牛作艳
韩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nz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nz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nz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nz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722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82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8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8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50Assembl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e.g. sealing of a cap to a base of a container
    • H01L21/56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on layers,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26Apparatus for sealing, encapsulating, glassing, decapsulating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首先利用环切台面的内圈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减薄部分,外圈用于吸附台阶环,激光切除台阶环;真空吸盘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后,环切台面的内圈停止吸附;真空吸盘将晶圆转移至至真空腔体内;真空腔体内的晶圆承载台面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后,真空吸盘停止吸附,晶圆在真空腔体内完成贴膜。本发明晶圆从环切到贴膜过程中均处于被吸附状态,利用环切台面、真空吸盘、晶圆承载台面吸附住晶圆,避免晶圆出现翘曲,保证贴膜效率和贴膜质量;集激光环切、真空贴膜于一体,降低了设备成本,节约了管理成本,经济适用。

Description

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圆贴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晶圆整体减薄后会翘曲,现在的功率器件、IGBT都需要晶圆背面有镀层,翘曲的晶圆没办法很好的完成镀层,而且在电镀工艺中翘曲晶圆的传送很困难,大大增加了晶圆破片及电镀品质的风险,所以这部分的晶圆就会采用Taiko工艺。
Taiko工艺是指晶圆减薄时保留晶圆外围的边缘部分(约3mm),只对晶圆内圈进行研削减薄,减薄后的晶圆呈盘状,晶圆边缘有宽约3mm、高度约为0.3-0.8mm的强化支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晶圆的原始厚度,个别情况也会根据工艺进行适当的减薄),中间部分则被减薄,现在极端的工艺下晶圆中间部分已经减薄到50um。采用Taiko工艺的晶圆边缘有高强度的支撑就不会翘曲,就可以完成后续的背面电镀工艺。
完成电镀工艺后,晶圆需要进入切割工序,晶圆切割是将晶圆上的每一颗晶粒加以切割分离,而切割前需要在晶圆的非电路板面(背面)贴上一层保护膜(切割膜或切割保护膜),之后再将其送至晶圆切割机加以切割。切割完后,一颗颗的晶粒会井然有序的排列黏贴在胶带上。但Taiko晶圆因边缘有厚度较厚的台阶支撑,整个贴膜面的厚度不同,需要先去环,不能直接进行贴膜工序,这就对Taiko晶圆的切割贴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目前,Taiko晶圆采用的贴膜方法是:先进行真空贴膜,利用真空贴膜的方法贴切割膜;再采用DISCO切割机对晶圆环切,使得台阶与晶圆分离;接着进行UV照射,控制UV光,使得只有台阶部分被UV光照射到,再采用刮铲的方法将台阶环去除;最后进行高温烘烤,使得台阶环处褶皱的膜舒展平整。这种工序,虽然能够对Taiko晶圆贴膜,但是整体工序较多也较繁琐,管理成本高,同时需要多台设备配合工作,从而占用的面积也比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这些设备的采购成本高,且整体贴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集合了环切、贴膜功能,既能满足Taiko晶圆的贴膜需求,又降低了设备成本,经济适用。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激光环切:环切台面的内圈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减薄部分,外圈用于吸附台阶环,激光切除台阶环;
2)转移晶圆:真空吸盘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后,环切台面的内圈停止吸附;真空吸盘将晶圆转移至至真空腔体内;
3)真空贴膜:真空腔体内的晶圆承载台面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后,真空吸盘停止吸附,晶圆在真空腔体内完成贴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环切台面内圈的直径正好覆盖晶圆减薄部分,外圈上设有多个吸嘴,内圈、外圈上的吸附机构互相独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激光环切工序之后,需要进行切割检测,对晶圆与台阶环之间是否完全切断进行检测,若完全切断,则进入转移晶圆工序,反之,则重复激光环切工序。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晶圆进入激光环切工序前,需要进行定位操作,并读取晶圆ID。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当晶圆被真空吸盘吸附转移后,环切台面上的台阶环可被扔入废料箱内。
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装置,包括:
环切承载机构,包括环切台面以及驱使环切台面翻转、平移、升降的多组动力执行机构,环切台面可独立吸附晶圆和台阶环;
激光环切机构,利用激光切割晶圆和台阶环;
晶圆传递机构,包括真空吸盘以及驱动真空吸盘移动的动力执行机构,真空吸盘从环切台面上吸附晶圆,并转移至真空贴膜机构;
真空贴膜机构,包括真空腔体和晶圆承载台面,晶圆承载台面可吸附晶圆,晶圆在真空腔体进行真空贴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环切台面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与晶圆减薄部分大小一致,并可独立吸附晶圆减薄部分;所述外圈上设有多个吸嘴,可独立吸附台阶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环切台面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环形切割槽,环形切割槽内设有一圈灯带;所述激光环切机构处设有检测相机,与灯带配合工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真空吸盘的吸附面覆盖晶圆减薄部分,即真空吸盘可完全吸附晶圆减薄部分。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定位机构,用于定位晶圆位置,并设有晶圆ID读取装置。
本发明利用定位机构对从料盒中取出的晶圆进行定位,并读取晶圆的ID;利用环切承载机构的环切台面去吸附定位机构上的晶圆,使得晶圆减薄部分完全被环切台面的内圈吸附,台阶环被外圈吸附,然后环切台面翻转,使得晶圆翻面,并将晶圆送入激光环切机构下方。
激光环切机构对晶圆定位后,利用激光器进行环切操作,将晶圆减薄部分和台阶环分割开,此时,由于晶圆减薄部分完全被环切台面内圈部分吸附住,因此,环切后的晶圆不会发生翘曲。环切后,激光环切机构上的检测相机可检测晶圆和台阶环之间的切割情况,判断是否完全切穿,避免损坏晶圆。
当晶圆与台阶环完全切断后,真空吸盘以全覆盖形式从完全吸附住晶圆,此时环切台面内圈的吸附力仍然存在,只有当真空吸盘确实将晶圆完全吸附后,环切台面内圈的吸附力消失,使得真空吸盘可以拾取晶圆,此过程中,晶圆一直处于被吸附状态,不会发生翘曲。同时,台阶环一直被环切台面外圈吸附住,不会被真空吸盘带动。
真空吸盘将晶圆转移到真空贴膜机构处,并将晶圆放到真空腔体内的晶圆承载台面上,晶圆承载台面可真空吸附晶圆,当晶圆承载台面完全吸附住晶圆后,真空吸盘才松开晶圆,真空吸盘从真空腔体内移出,真空腔体闭合,进行真空贴膜操作,此过程中,晶圆一直处于被吸附状态,不会发生翘曲。
同时,在晶圆被真空吸盘拾取后,台阶环还被环切台面的外圈吸附住,然后环切台面带动台阶环移动到废料箱上方,翻转并停止吸附台阶环,使得台阶环自动落入废料箱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晶圆从环切到贴膜过程中均处于被吸附状态,利用环切台面、真空吸盘、晶圆承载台面吸附住晶圆,避免晶圆出现翘曲,保证贴膜效率和贴膜质量;
2、设置了检测相机,对激光环切后的晶圆切割情况进行检测,只有完全切穿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避免损坏晶圆,保证晶圆的良品率;
3、集激光环切、真空贴膜于一体,既满足贴膜需求,保证了产品安全,又降低了设备成本,节约了管理成本,节省了洁净室的空间,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环切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环切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晶圆传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真空贴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上料机构1、上料机械手2、定位机构3、定位台面31、摄像组件32、环切承载机构4、环切台面41、内圈411、外圈412、真空吸嘴413、环形切割槽414、旋转机构42、第一执行机构43、第二执行机构44、激光环切机构5、晶圆传递机构6、真空吸盘61、第三直线模组62、真空贴膜机构7、真空腔体71、晶圆承载台面72、废料箱8。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装置,包括上料机构1、上料机械手2、定位机构3、环切承载机构4、激光环切机构5、晶圆传递机构6和真空贴膜机构7。
所述上料机构1内设有上料盒,待环切贴膜的晶圆放置在上料盒内。
所述上料机械手2用于将待环切贴膜的晶圆从晶圆上料盒中取出,放到定位机构处。
所述定位机构3上设有定位台面31,定位台面31上方设有摄像组件32。在晶圆贴膜前,都要对晶圆进行中心定位和V槽定位,以确保晶圆的位置和方向一致,使晶圆后续处理工序统一。上料机械手2将晶圆从上料盘取下后,放到定位机构3的定位台面3上进行定位,确保晶圆都保持在相同状态。
所述环切承载机构4包括环切台面41,以及驱使环切台面翻转的旋转机构42,带动环切台面升降的第一执行机构43,带动环切台面平移的第二执行机构44;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环切台面固定在一转轴上,旋转电机带动转轴旋转,从而驱使环切台面翻转。旋转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执行机构上,第一执行机构可以选用竖直设置的第一直线运动模组;第一执行机构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二执行机构上,第二执行机构可以选用水平设置的第二直线移动模组。
所述环切台面41包括内圈411和外圈412,内圈411直径覆盖Taiko晶圆减薄部分,材质为多孔陶瓷或多孔金属,可以满面吸附晶圆减薄部分,所述外圈412宽度3mm的金属,金属上面有多个真空吸嘴413,用于吸附Taiko晶圆的台阶环。且内圈和外圈都各自连接有真空吸附设备,内圈和外圈的真空吸附互相独立,互不干涉。所述环切台面的内圈411和外圈412之间设有环形切割槽414,环形切割槽内设有一圈灯带。
所述激光环切机构5包括激光器和控制模块,激光器可以固定不动,根据设定的坐标环切晶圆,将晶圆和台阶环分割开;激光环切机构处设有检测相机,当晶圆与台阶环彻底切割开后,环形切割槽处灯带发光,灯光会从晶圆和台阶环的间隙透出来,从而被检测相机拍摄的图像识别到,从而可以判断晶圆和台阶环是否被完全割开。激光环切机构进行激光环切工序为现有成熟技术,此不再赘述。
所述晶圆传递机构6包括真空吸盘61以及驱动真空吸盘移动的第三直线模组62,真空吸盘61的吸附面积等于晶圆减薄部分面积,或者略小于晶圆减薄部分面积,即真空吸盘可完全吸附晶圆减薄部分,真空吸盘从环切台面上吸附晶圆,并转移至真空贴膜机构。
所述真空贴膜机构7包括真空腔体71和晶圆承载台面72,晶圆承载台面置于真空腔体内,可完全吸附晶圆,晶圆在真空腔体进行真空贴膜。真空贴膜机构为现有成熟技术,此不再赘述。
Taiko晶圆贴膜时,包括以下步骤:
1)晶圆上料:上料机械手2从上料盒中将待环切贴膜的晶圆取出,放到定位机构处;
2)晶圆定位:晶圆被放在定位台面31上,摄像组件32可以拍摄晶圆的图像,与预存的图像比对,确认拍摄图像与预存图像上V型缺口的位置差,进行晶圆定位,并读取晶圆的ID;
3)拾取晶圆:环切承载机构的环切台面41移动到定位机构3上方,并下移去吸附定位机构上的晶圆,使得晶圆减薄部分完全被环切台面的内圈411吸附,台阶环被外圈吸附,然后环切台面41带动晶圆上移后翻转,使得晶圆背面朝上,并将晶圆送入激光环切机构5下方;此处晶圆可以背面朝上,也可为正面朝上,不同晶圆的切割面不同,但都适用;
4)激光环切:环切台面41将晶圆送入激光器下方,激光器进行环切操作,将晶圆减薄部分和台阶环分割开,此时,由于晶圆减薄部分完全被环切台面内圈部分吸附住,环切后的晶圆不会发生翘曲。环切后,激光环切机构上的检测相机可检测晶圆和台阶环之间的切割情况,判断是否完全切穿,避免损坏晶圆;
5)转移晶圆:当晶圆与台阶环完全切断后,真空吸盘61以全覆盖形式吸附住晶圆,此时环切台面内圈的吸附力仍然存在,只有当真空吸盘确实将晶圆完全吸附后,环切台面内圈的吸附力消失,使得真空吸盘可以拾取晶圆,此过程中,晶圆一直处于被吸附状态,不会发生翘曲。同时,台阶环一直被环切台面外圈吸附住,不会被真空吸盘带动。
6)真空贴膜:真空吸盘61将晶圆转移到真空贴膜机构7处,并将晶圆放到真空腔体内的晶圆承载台面72上,晶圆承载台面可真空吸附晶圆,当晶圆承载台面完全吸附住晶圆后,真空吸盘61才松开晶圆,真空吸盘从真空腔体71内移出,真空腔体闭合,进行真空贴膜操作,此过程中,晶圆一直处于被吸附状态,不会发生翘曲;
7)在晶圆被真空吸盘拾取后,台阶环还被环切台面的外圈吸附住,然后环切台面带动台阶环移动到废料箱8上方,翻转并停止吸附台阶环,使得台阶环自动落入废料箱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激光环切:环切台面的内圈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减薄部分,外圈用于吸附台阶环,激光切除台阶环;
2)转移晶圆:真空吸盘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后,环切台面的内圈停止吸附;真空吸盘将晶圆转移至至真空腔体内;
3)真空贴膜:真空腔体内的晶圆承载台面以全覆盖形式吸附晶圆后,真空吸盘停止吸附,晶圆在真空腔体内完成贴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切台面内圈的直径正好覆盖晶圆减薄部分,外圈上设有多个吸嘴,内圈、外圈上的吸附机构互相独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激光环切工序之后,需要进行切割检测,对晶圆与台阶环之间是否完全切断进行检测,若完全切断,则进入转移晶圆工序,反之,则重复激光环切工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晶圆进入激光环切工序前,需要进行定位操作,并读取晶圆I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晶圆被真空吸盘吸附转移后,环切台面上的台阶环可被扔入废料箱内。
6.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切承载机构,包括环切台面以及驱使环切台面翻转、平移、升降的多组动力执行机构,环切台面可独立吸附晶圆和台阶环;
激光环切机构,利用激光切割晶圆和台阶环;
晶圆传递机构,包括真空吸盘以及驱动真空吸盘移动的动力执行机构,真空吸盘从环切台面上吸附晶圆,并转移至真空贴膜机构;
真空贴膜机构,包括真空腔体和晶圆承载台面,晶圆承载台面可吸附晶圆,晶圆在真空腔体进行真空贴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切台面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与晶圆减薄部分大小一致,并可独立吸附晶圆减薄部分;所述外圈上设有多个吸嘴,可独立吸附台阶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切台面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环形切割槽,环形切割槽内设有一圈灯带;所述激光环切机构处设有检测相机,与灯带配合工作。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的吸附面覆盖晶圆减薄部分,即真空吸盘可完全吸附晶圆减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用于定位晶圆位置,并设有晶圆ID读取装置。
CN202310672210.4A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5982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2210.4A CN116598215A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2210.4A CN116598215A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8215A true CN116598215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00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2210.4A Pending CN116598215A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82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9552A (zh) * 2023-09-08 2023-11-14 安徽积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贴膜固定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9552A (zh) * 2023-09-08 2023-11-14 安徽积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贴膜固定台
CN117059552B (zh) * 2023-09-08 2024-02-13 安徽积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贴膜固定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2877B (zh) 工件搬運方法及工件搬運裝置
TWI445067B (zh) The method of expansion of the workpiece
JP2008147249A (ja) 基板貼合せ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JP2001358177A (ja) 表示パネルの組立装置および組立方法
JP2010135436A (ja) 基板への接着テープ貼り付け装置
JP2006156777A (ja) 矩形基板の分割装置
CN116598215A (zh) 一种Taiko晶圆全自动贴膜方法及装置
JP4190611B2 (ja) 部品装着方法、及び部品装着装置
JP2012216606A (ja) 基板転写方法および基板転写装置
JP2008306119A (ja) 分離装置及び分離方法
WO2019013022A1 (ja) 搬送装置、基板処理システム、搬送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04349435A (ja) 基板への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テープの貼り付け装置
KR20160007360A (ko) 연삭 장치, 보호 테이프 접착 방법 및 보호 테이프
CN112975148A (zh) 一种晶圆激光隐形切割设备和切割方法
KR20050033809A (ko) 반도체 웨이퍼에의 보호테이프 접착방법 및 접착장치
JP3304295B2 (ja) ダイボンダ
TWI818979B (zh) 對半導體晶圓貼附之保護膠帶的貼附裝置及貼附方法
JP7287630B2 (ja) 半導体ウエハへの保護テープの貼付装置及び貼り付け方法
JP2000208445A (ja) 被加工物の分割加工方法
JP4822989B2 (ja) 基板貼合せ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JP6044986B2 (ja) 切削装置
JP6093125B2 (ja) ウェハカート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3570126B2 (ja) チップの実装装置
JP5005904B2 (ja) 転着装置及び転着方法
JP5373008B2 (ja) 基板貼合せ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