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7862A - 偏振板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7862A
CN116577862A CN202310439368.7A CN202310439368A CN116577862A CN 116577862 A CN116577862 A CN 116577862A CN 202310439368 A CN202310439368 A CN 202310439368A CN 116577862 A CN116577862 A CN 116577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arizing plate
resin
phase difference
m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93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大地
永安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54741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632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7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78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的偏振板。一种偏振板,其包含偏振片层、相位差层、以及配置在偏振片层与相位差层之间的树脂层,相位差层以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依据ISO14577测定的树脂层的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且500N/mm2以下。

Description

偏振板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6月21日、申请号为201910547411.5、发明名称为“偏振板”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板,还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作有机EL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偏振光的供给元件,或者作为偏振光的检测元件而广泛使用偏振板。关于偏振板,已知在偏振膜(偏振片层)的单面或双面使用粘接剂等贴合有保护膜(保护层)而得的构成的偏振板。
作为偏振膜,已知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形成的膜上取向有碘等二色性色素而得的偏振膜。偏振膜中的碘以碘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依赖于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取向,碘络合物本身也发生取向。已知:该碘络合物吸收可见区域的光,由此使偏振膜显示偏振特性(偏振度)。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广泛使用具备偏振片层及相位差层的偏振板(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4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偏振板放置于湿热环境下(例如温度8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的情况下,有时偏振度会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的偏振板及有机EL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推测在湿热环境下偏振度降低的原因在于:相位差层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中,与有助于偏振光的碘络合物或用于保持碘络合物的交联点发生反应,从而使碘络合物消失。
对于所推测的原因,本发明人等发现:根据以下的偏振板,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包含偏振片层、相位差层、以及配置在偏振片层与相位差层之间的树脂层,相位差层以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依据ISO14577测定的树脂层的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且500N/mm2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可以是相位差层为赋予1/4波长相位差的层的构成。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包含偏振片层、第一相位差层、配置在偏振片层与第一相位差层之间的树脂层、以及以偏振片层为基准而配置在树脂层侧的第二相位差层,第一相位差层以第一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第二相位差层以第二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依据ISO14577测定的树脂层的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且500N/mm2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可以是第一相位差层为在将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面内的与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且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满足nz>nx≥ny这一关系的层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可以是第二相位差层配置在树脂层与第一相位差层之间且与树脂层接触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可以是第二相位差层配置在树脂层与偏振片层之间且与树脂层接触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树脂层与第一相位差层接触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可以是第二相位差层为赋予1/4波长相位差的层的构成。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具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以及配置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观察侧的上述偏振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提供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的偏振板及有机EL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4、5 …偏振板、
12 …偏振片层、
13 …树脂层、
16 …相位差层、
17 …第一相位差层、
18 …第二相位差层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偏振板]
以下,基于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进行说明。
予以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有时出于强调特征部分的目的,为了方便而将成为特征的部分放大显示,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不限于与实际相同。另外,有时出于同样的目的而省略不构成特征的部分来进行图示。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1包含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树脂层13、第一粘合剂层14、第二粘合剂层15、相位差层16和取向层19。如图1所示,偏振板1是仅在偏振片层12的一面12a具备保护层11(保护膜)的层构成。偏振板之中,尤其是仅在偏振片层的单面具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偏振度容易降低,因此本发明的效果显著。
在本说明书中,“偏振片层”是指具有在使未偏振的光入射时使具有与吸收轴正交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过这一性质的光学层。
在偏振片层12的另一面12b侧配置有相位差层16。
在偏振片层12与相位差层16之间配置有树脂层13。树脂层13在其一面13a与偏振片层12接触。
第一粘合剂层14配置在树脂层13与相位差层16之间,且将树脂层13与相位差层16粘合。
取向层19以相位差层16为基准而配置在与树脂层13相反的一侧,且与相位差层16的面16b接触。
第二粘合剂层15以取向层19为基准而配置在与相位差层16侧相反的一侧,且与取向层19的面(另一面)19b接触。当在后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应用偏振板1时,偏振板1经由第二粘合剂层15而粘合在显示面板上。
偏振片层12的一面12a侧是在后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应用偏振板1时成为观察侧的面。在偏振片层12的一面12a侧配置有保护层11。经由粘接剂(省略图示)而将保护层11与偏振片层12进行粘接。
偏振板1可以为长条状,也可以为通过将长条状的偏振板切割成规定的长度而得到的单片体。长条状的偏振板包含长条状的保护层、长条状的偏振片层和长条状的树脂层。
以下,对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1的各层进行详细说明。
(偏振片层)
作为偏振片层12,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偏振片层。例如,形成偏振片层12的树脂膜可以为单层的树脂膜,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层叠膜。偏振片层12可以是使二色性色素取向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且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固化膜。
作为由单层的树脂膜构成的偏振片层12的具体例,可列举对亲水性高分子膜实施基于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的染色处理以及拉伸处理后的膜、多烯系取向膜等。
作为亲水性高分子膜,可列举聚乙烯醇(以下有时也简称为PVA)系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
作为多烯系取向膜,可列举PVA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
作为偏振片层12,从使光学特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将PVA系膜用碘染色并进行单轴拉伸而得到的膜。
偏振片层中的碘以碘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依赖于PVA系树脂的取向,碘络合物本身也发生取向。已知:该碘络合物吸收可见区域的光,由此使偏振片层显示偏振特性(偏振度)。
PVA系树脂的皂化度为85~100摩尔%左右、优选为98摩尔%以上的PVA系树脂可以进行了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用醛类改性后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或聚乙烯醇缩乙醛等。PVA树脂的聚合度为1000~10000左右,优选为1500~5000左右。
偏振片层12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另外,偏振片层12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予以说明,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以任意地组合。
若偏振片层12的厚度变薄,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偏振片层12端部的碘容易脱除。因此,偏振片层12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另外,在偏振片层12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在冷热交换试验中容易发生偏振片层12的破裂。因此,偏振片层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层的厚度”是指偏振板中的层的层叠方向的尺寸。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层”,可列举例如保护层、偏振片层、树脂层、第一粘合剂层、相位差层、第二粘合剂层等。
层的厚度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白色干涉式的非接触膜厚计或接触式的膜厚计对层的任意9个点进行测定,并算出其平均值来得到。
在使用非接触式膜厚计的情况下,不与测定对象接触就能进行精密的测定。因此,即使测定对象为层叠体的一部分层,也能不剥离各层地测定对象的膜厚。
(保护层)
作为保护层11,使用例如由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隔绝性、各向同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膜。
作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列举:三乙酰基纤维素等纤维素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具有环系结构及降冰片烯结构的环状聚烯烃树脂(也称作降冰片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芳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为了提高与由PVA系树脂及二色性物质形成的偏振片层的密合性,可以对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膜实施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等),也可以形成底漆层(也称作底涂层)等薄层。
保护层11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RH下的透湿度优选为1~1500g/m2·24hr。透湿度可以依据JIS Z 0208:1976进行测定。
保护层11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也可以为15μm以上。另外,保护层11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予以说明,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以任意地组合。
(相位差层)
相位差层16可以为例如正A层、负A层、正C层或负C层。具体而言,如果相位差层16为A层,则优选为赋予1/4波长的正面相位差的层或赋予1/2波长的正面相位差的层。
在相位差层16为C层的情况下,在波长550nm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优选为-90nm~-10nm。这种范围的C层的耐久性优异,还能实现薄型化。
在本说明书中,“赋予1/4波长的正面相位差的层”为将可见光区域的波长的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者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直线偏振光)的相位差层。“赋予1/4波长的正面相位差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正面相位差值可以为110nm~160nm,也可以为130nm~150nm。“赋予1/2波长的正面相位差的层”是将可见光区域的波长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位转换90°的相位差层。“赋予1/2波长的正面相位差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正面相位差值可以为250nm~300nm,也可以为260nm~280nm。
在本说明书中,“正C层”是指在将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该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且将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满足nz>nx≥ny这一关系的层。nx和ny可以实质上相等。具体而言,如果nx与ny之差的大小为0.01以内,则可以说nx和ny实质上相等。
在本说明书中,“负C层”是指在将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该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且将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满足nz<ny≤nx这一关系的层。nx和ny可以实质上相等。具体而言,如果nx与ny之差的大小为0.01以内,则可以说nx和ny实质上相等。
具备偏振片层12和相位差层16的偏振板1优选可以作为圆偏振板而发挥功能。即,相位差层16优选为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
相位差层16以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液晶组合物包含液晶化合物。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液晶化合物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其形状而分为棒状型(棒状液晶化合物)和圆盘状型(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碟型液晶化合物)。进而,分别有低分子型和高分子型。予以说明,高分子一般是指聚合度为100以上的高分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任意的液晶化合物。进而,还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棒状液晶化合物、2种以上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者棒状液晶化合物与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混合物。
予以说明,棒状液晶化合物及圆盘状液晶化合物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
液晶化合物的固化物更优选使用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具有聚合性基团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来形成。由此,能够减小光学特性的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
液晶化合物可以并用2种以上。在该情况下,优选至少1种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团。即,液晶化合物的固化物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具有聚合性基团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通过聚合而形成的固化物。在该情况下,无需在成为固化物后显示液晶性。
在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情况下,该聚合性基团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作为聚合性基团,优选例如聚合性烯属不饱和基团或环聚合性基团等能够进行加成聚合反应的官能团。更具体而言,作为聚合性基团,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酰基。予以说明,(甲基)丙烯酰基是指包括甲基丙烯酰基及丙烯酰基这两者在内的概念。
在液晶组合物中可以包含除了上述液晶化合物以外的成分。
例如,在液晶组合物中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根据聚合反应的形式而选择例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
例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α-羰基化合物、偶姻醚、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等。
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液晶组合物中的全部固体成分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
在液晶组合物中,可以出于提高涂敷有液晶组合物的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目的而包含聚合性单体。作为聚合性单体,可列举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其中,优选多官能性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予以说明,作为聚合性单体,优选能够与具有上述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以下也称作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共聚的聚合性单体。
作为聚合性单体,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
聚合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50质量%,更优选为2~30质量%。
在液晶组合物中,可以出于提高涂敷有液晶组合物的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目的而包含公知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以往公知的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氟系化合物。
在液晶组合物中可以包含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可列举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二甲基亚砜等亚砜;吡啶等杂环化合物;苯、己烷等烃;氯仿、二氯甲烷等卤代烷;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丙酮、甲乙酮等酮;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等醚。其中,作为有机溶剂,优选卤代烷、酮。另外,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
在液晶组合物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包含密合改良剂、增塑剂、聚合物等。
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可以通过将液晶组合物涂敷在后述取向层19上并使其水平取向、垂直取向或倾斜取向后,进行固化来形成。
相位差层16的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另外,相位差层16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予以说明,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以任意地组合。
若相位差层16的厚度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兼顾耐久性和薄型化。
相位差层16的厚度适宜以能够得到期望的面内相位差值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将具备如偏振片层12那样的偏振片层及如相位差层16那样的相位差层的偏振板放置于湿热环境下(例如温度8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的情况下,有时偏振度降低。
本发明人等推测在湿热环境下偏振板的偏振度降低的原因在于碘络合物消失。作为碘络合物消失的原因,可认为是因为:相位差层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中,与有助于偏振光的碘络合物或用于保持碘络合物的交联点发生反应。
对于所推测的原因,本发明人等作出如下假设:通过抑制相位差层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中,从而能够抑制偏振度的降低。本发明人等反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偏振片层与相位差层之间设置以下的树脂层,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树脂层)
树脂层13优选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多官能单体的树脂组合物的反应产物形成。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
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优选为包含来自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下述式(I)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以下也称作结构单元(I))的聚合物(以下也称作(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中的任一者。(甲基)丙烯酸酯等的“(甲基)”也是同样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来自”是指:由于原料单体发生聚合,因此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但是不发生其它的结构变化。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为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也可以为芳香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例如使用(甲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以及二异氰酸酯来制备。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由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制备残存有至少1个羟基的羟基(甲基)丙烯酸酯,再使其与二异氰酸酯反应的方法来制造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作为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制造中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例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及(甲基)丙烯酸丁酯那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环己酯那样的(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
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多元醇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羟基的化合物。若列举具体例,则有: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羟基特戊酸的新戊二醇酯、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二醇、螺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氢化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双酚A、三羟甲基乙烷、三(二羟甲基)丙烷、甘油、3-甲基戊烷-1,3,5-三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葡萄糖类等。
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制造中所使用的二异氰酸酯可以为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各种二异氰酸酯类。若列举具体例,则有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以及它们中具有芳香环的化合物的氢化物等。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以下也简称为Mw)优选为100~1000。
式(I)中,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0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上述烷基可以具有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中的任一结构。上述烷基的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1~10的氨基甲酸酯基取代。
作为式(I)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等。
作为含烷氧基的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甲酯等。
其中,作为式(I)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或(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更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以包含来自除了结构单元(I)以外的其它单体的结构单元。来自其它单体的结构单元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作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以包含的其它单体,可列举具有极性官能团的单体、具有芳香族基团的单体、丙烯酰胺系单体。
作为具有极性官能团的单体,可列举具有极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极性官能团,可列举羟基、羧基、取代氨基、未取代氨基等。作为极性官能团,还可列举环氧基等杂环基等。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来自具有极性官能团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全部结构单元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
作为具有芳香族基团的单体,可列举在分子内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和1个以上的芳香环(例如苯环、萘环等)并且具有苯基、苯氧基乙基或苄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通过包含这些结构单元,从而能够抑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产生的偏振板的泛白现象。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来自具有芳香族基团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全部结构单元100质量份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以下。
作为丙烯酰胺系单体,可列举N-(甲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丙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2-甲基丙氧基甲基)丙烯酰胺等。通过包含这些结构单元,从而可以抑制后述抗静电剂等添加物的渗出。
进而,作为除了结构单元(I)以外的来自其它单体的结构单元,可以包含来自苯乙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来自乙烯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来自在分子内具有多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等。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万~250万。若重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则能够提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树脂层13的耐久性。若重均分子量为250万以下,则涂敷树脂组合物时的操作性变得良好。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以下也简称为Mn)之比所示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例如2~10。
在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及“数均分子量”为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值。
从兼顾粘合性及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60℃~-10℃。予以说明,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来测定。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包含2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多官能单体)
在本说明书中,多官能单体是指在分子内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作为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如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那样的3官能以上的脂肪族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此外,还可列举3官能以上的卤素取代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的环氧烷加成物的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的环氧烷加成物的三(甲基)丙烯酸酯、1,1,1-三[(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烷、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等。
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公知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其它的成分)
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单独的或2种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溶剂、交联催化剂、增粘树脂(增粘剂)、增塑剂等添加剂。另外,在树脂组合物中配合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而形成树脂层13后、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而制成更硬的树脂层也是有用的。
这样的树脂组合物的反应产物形成交联结构。因此,可认为树脂层13能够抑制相位差层16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另外可认为:交联结构越密,则相位差层16中所含的成分越不易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而是阻留于树脂层13。
交联结构的疏密程度可以通过依据ISO14577测定树脂层13的马氏硬度来间接地确认。若在树脂层13中的交联点增加,则聚合物分子的分子间距离变小,因此交联结构变密。另外,聚合物分子间的结合力提高,不易发生变形,因此树脂层13的硬度变大。即,在树脂层13中,可以说硬度越大则交联结构越密。
树脂层13的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且500N/mm2以下,也可以不足500N/mm2。若树脂层13的马氏硬度为500N/mm2以下,则树脂层13的聚合物分子链能够移动,树脂层13的柔软性充分变高。可认为:若树脂层13的柔软性充分高,则树脂层不易因偏振片层的伸缩而发生断裂。其结果使偏振板1的柔软性充分变高。另一方面,可认为:若上述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则交联结构充分变密,能够充分地抑制相位差层16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其结果为: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例如温度8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偏振板1的偏振度也不易降低。
上述马氏硬度优选为170N/mm2以上,更优选为190N/mm2以上。另外,上述马氏硬度更优选为400N/mm2以下,也可以不足400N/mm2。予以说明,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以任意地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宜以上述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且500N/mm2以下这一范围的方式适当调整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多官能单体等的配合比。例如,多官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配合比可以为15∶85~85∶15,也可以为40∶60~80∶20。
通常,具有这种马氏硬度的树脂层很少配置在层叠体(偏振板)的内部。其原因在于:在将树脂层固定于层叠体内的状态下,即使马氏硬度为500N/mm2以下,有时树脂层也会因偏振片层的伸缩而发生断裂。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这种马氏硬度的树脂层13配置在偏振板1的内部。为了抑制由偏振片层12的伸缩所致的树脂层13的断裂,树脂层13的断裂载荷优选为500g以上且2000g以下,也可以不足2000g。
树脂层13的断裂载荷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测定。在测定中可以使用KATOTECH公司制的轻便型(handy)压缩试验机(KES-G5)。用上述试验机所具备的中央具有贯通孔(直径11mm)的夹具夹持试验片(树脂层),将试验片设置于上述试验机。在此,所使用的试验片的大小为能够覆盖上述贯通孔的大小,试验片的厚度为树脂层的厚度。接着,将压头压入试验片中。利用压头使试验片断裂或压头贯穿试验片时的载荷定义为断裂载荷(单位:g)。压头使用前端为球状、φ1mm的压头。压入压头的速度设为0.33cm/秒。进行断裂载荷的测定的环境的温度设为23℃。在使用轻便型压缩试验机(KES-G5)的情况下,灵敏度设为10,电压设为5mm/10V。
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宜以上述断裂载荷为500g以上且2000g以下这一范围的方式适当调整形成树脂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多官能单体等的配合比。例如,多官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配合比可以为15∶85~85∶15,也可以为40∶60~80∶20。
以下,对树脂层13的马氏硬度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依据ISO14577对树脂层13实施压入试验,测定树脂层13的马氏硬度。具体而言,如实施例一栏的记载所示,作为薄膜硬度计,可以使用Elionix公司制的纳米压痕试验机(ENT-2100)。将由树脂层13形成的试样设置于上述试验机,使Berkovich压头接触并压入上述试样,由此可以测定马氏硬度。初期载荷设为0mN,最大载荷设为0.5mN。
最大载荷保持、即保持最大载荷的时间可以设为1000m秒。进行马氏硬度的测定的环境温度可以设为23℃。
也优选使树脂层13的厚度为规定值以上。树脂层13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可以为1μm以上,也可以为3μm以上,还可以为8μm以上。树脂层13的厚度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了减小树脂层13的固化收缩的程度,树脂层13的厚度可以为20μm以下,也可以为15μm以下。
(第一粘合剂层)
在本说明书中,“粘合剂”是指呈现柔软的橡胶状、且通过将其本身粘贴于被粘物来体现粘接性的物质。另外,后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可以通过照射能量射线来调整粘接力。
作为构成第一粘合剂层14的粘合剂,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光学透明性优异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硅酮系、聚乙烯基醚系等的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另外,作为构成第一粘合剂层14的粘合剂,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热固化型粘合剂等。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是指受到紫外线或电子射线等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性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粘合剂即使在照射能量射线前也具有粘合性。因此,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粘合剂可以与被粘物密合并利用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来调整密合力。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粘合剂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和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粘合剂中优选配合有交联剂。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粘合剂中配合光聚合引发剂或光敏化剂等。
其中,适合为透明性、粘合力、再剥离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以丙烯酸系树脂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
第一粘合剂层14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另外,第一粘合剂层14的厚度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予以说明,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以任意地组合。若第一粘合剂层14的厚度为3μm以上,则能够将树脂层13与相位差层16充分地贴合。若第一粘合剂层14的厚度为40μm以下,则不易产生相位差层16的偏移。
在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1时,当在强压力下将树脂层13与相位差层16经由第一粘合剂层14进行贴合的情况下,与在弱压力下进行贴合时相比,有时使第一粘合剂层14的厚度变薄。这是由于第一粘合剂层14具有伸缩性而引起的,若在将树脂层13与相位差层16贴合后放置片刻,则第一粘合剂层14的厚度变为原厚度。因此,当在强压力下将树脂层13与相位差层16经由第一粘合剂层14进行贴合时,通过在例如放置5分钟后测定第一粘合剂层14的厚度,从而可以得到恒定的值。
(取向层)
取向层19并不限于使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垂直取向的垂直取向层,也可以是使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水平取向的水平取向层,还可以是使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倾斜取向的倾斜取向层。
作为取向层19,优选具有不会因液晶组合物的涂敷等而溶解的溶剂耐性的材料。另外,作为取向层19,优选对于用于溶剂的除去或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加热处理具有耐热性的材料。
作为取向层19的材料,可列举包含取向性聚合物的取向膜、光取向膜或者在表面形成凹凸图案或多个槽并使其取向的沟槽(groove)取向膜。
取向层19的厚度为例如10nm以上且10000nm以下的范围,优选为10nm以上且1000n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0nm以上且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以上且200nm以下的范围。
作为在取向层19中使用的树脂,只要是作为公知的取向膜的材料而使用的树脂,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使以往公知的单官能或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固化而成的固化物等。
具体而言,就在取向层19中使用的树脂而言,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例示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单苯基醚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苯基醚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
予以说明,作为在取向层19中使用的树脂,可以为它们中的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
(第二粘合剂层)
作为构成第二粘合剂层15的粘合剂,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光学透明性优异的粘合剂。
作为构成第二粘合剂层15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与上述作为构成第一粘合剂层14的粘合剂所例示的材料同样的材料。第一粘合剂层14的厚度与第二粘合剂层15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二粘合剂层15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另外,第二粘合剂层15的厚度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予以说明,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以任意地组合。
若第二粘合剂层15的厚度为3μm以上,则能够将相位差层与后述的显示面板充分地贴合。若第二粘合剂层15的厚度为40μm以下,则不易发生经由第二粘合剂层15而配置的相位差层16与后述显示面板的偏移。
在制造后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时,当在强压力下将相位差层16与显示面板经由第二粘合剂层15进行贴合的情况下,与在弱压力下进行贴合时相比,有时使第二粘合剂层15的厚度变薄。这是由于第二粘合剂层15具有伸缩性而引起的,若在将相位差层16与显示面板贴合后放置片刻,则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变为原厚度。因此,当在强压力下将相位差层16与显示面板经由第二粘合剂层15进行贴合时,通过在例如放置5分钟后测定第二粘合剂层15的厚度,从而可以得到恒定的值。
(偏振板)
偏振板1的总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另外,偏振板1的总厚度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予以说明,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以任意地组合。
若偏振板的总厚度为500μm以下,则可以对偏振板1的薄层化做出贡献。若偏振板1的总厚度为30μm以上,则偏振板1的强度提高。
在本说明书中,“偏振板的总厚度”是指偏振板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偏振板的总厚度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测微器对偏振板的任意5个点进行测定、并算出其平均值来得到。
予以说明,“偏振板的总厚度”是最终安装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膜的厚度的合计值。即,“偏振板的总厚度”不包括最终未安装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膜的厚度。作为最终未安装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膜,可列举剥离膜、表面保护膜。
偏振板1的总厚度也可以通过分别测定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树脂层13、第一粘合剂层14、相位差层16、第二粘合剂层15、其它包含于偏振板且最终安装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全部光学膜层、粘合剂层、粘接剂层的厚度,并将它们的值进行合计来得到。
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树脂层13、第一粘合剂层14、相位差层16、第二粘合剂层15、其它包含于偏振板的全部光学膜层、粘合剂层、粘接剂层的厚度可以利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在本说明书中,偏振板的偏振度用称作“能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及“能见度修正偏振度(Pt)”的2个参数进行评价。Ty及Py分别是以使人眼的灵敏度最高的550nm附近的加权达到最大的方式进行了修正的可见区域(波长380~780nm)处的透射率及偏振度。波长不足380nm的光通常无法用人眼进行视觉辨认,因此在Ty及Py中不予以考虑。
偏振板1的Ty为在应用偏振板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求得的值。偏振板1的Ty优选为40%以上且47%以下,更优选为41%以上且45%以下。通过为上述范围,从而使Ty与Py的平衡变得更良好。若偏振板1的Ty为40%以上,则图像显示装置的亮度充分变高。若偏振板1的Ty为47%以下,则Py充分变高,对比度变得良好。另一方面,在偏振板1的Ty不足40%的情况下,为了使图像显示装置的亮度充分高而适宜增大图像显示装置的投入电力。
偏振板1的Py优选为99.9%以上,更优选为99.95%以上,也可以为99.99%以上。
当对偏振板1进行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的湿热试验时,偏振板1的试验前后的Py之差的绝对值(以下也称作ΔPy)为0%以上且13%以下。另外,偏振板1的试验前后的Ty之差(以下也称作ΔTy)为0%以上且5%以下。若ΔPy及ΔTy为上述范围内,则可以说偏振板1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从耐湿热性的观点出发,偏振板1的ΔPy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另外,从耐湿热性的观点出发,偏振板1的ΔTy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偏振板1的Ty使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的“V7100”)进行测定。在波长380nm~780nm的范围内求得MD透射率和TD透射率,基于式(1)算出在各波长下的单体透射率。
接着,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能见度修正,求得能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在此,“MD透射率”表示使从格兰汤普森(Glan-Thompson)棱镜出射的偏振光的方向与偏振板样品的透射轴平行时的透射率。另外,“TD透射率”表示使从格兰汤普森棱镜出射的偏振光的方向与偏振板样品的透射轴正交时的透射率。
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偏振板1的Py,由上述MD透射率和TD透射率基于式(2)算出在各波长下的偏振度。进而,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能见度修正,求出能见度修正偏振度。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以下,基于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1可以通过依次层叠构成偏振板1的各层来制造,也可以通过预先层叠所邻接的各层、再将该层叠体彼此层叠来制造。另外,构成偏振板1的各层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材料。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首先,准备包含偏振片层12的层叠体A、包含相位差层16的层叠体B、形成第一粘合剂层14的第一粘合剂140及形成第二粘合剂层15的第二粘合剂150。
层叠体A是使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和树脂层13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层叠体B是使相位差层16与取向层19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层叠体A及层叠体B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
接着,使层叠体A的树脂层13与层叠体B的相位差层16相对,并在层叠体A与层叠体B之间配置第一粘合剂140,得到复合层叠体。
接着,从层叠体A或层叠体B的两侧对复合层叠体进行加压,将层叠体A和层叠体B贴合。由此得到依次层叠有层叠体A、第一粘合剂层14与层叠体B的复合层叠体。
接着,在所得复合层叠体的取向层19的另一面19b层叠第二粘合剂150。由此,得到偏振板1。
予以说明,构成偏振板1的各层的层叠顺序并不限定于此。
可认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1具备上述树脂层13,因此能够抑制相位差层16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可认为其主要原因为相位差层16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而是阻留于树脂层13。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1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有机EL显示装置]
以下,参照图3对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100具备显示面板10和偏振板1。
偏振板1配置在显示面板10的观察侧。偏振板1利用偏振板1所具有的第二粘合剂层15而粘接于显示面板10。偏振板1所具有的保护层11的一面11a为成为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观察侧的面。
显示面板10包含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以下也称作有机EL元件)。即,偏振板1配置在有机EL元件的观察侧。
图4为表示有机EL元件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4所示,有机EL元件200具有基板201、阳极202、有机EL层203、阴极204和覆盖它们的密封层205。另外,有机EL元件200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在基板201上设置平坦化层(省略图示),也可以在阳极202与阴极204之间设置用于防止短路的绝缘层(省略图示)。
构成有机EL元件的各层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
有机EL元件200可以用公知的辊对辊工艺连续地制造。进而,通过用辊对辊工艺将有机EL元件200与长条状的偏振板1连续地层叠,从而可以连续地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100。
根据如以上那样的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显示品质。
<第二实施方式>
[偏振板]
以下,参照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部分通用。因此,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2包含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树脂层13、第一粘合剂层14、第二粘合剂层15、第一相位差层17、第二相位差层18、第一取向层20、第二取向层21和粘接层22。
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2中,具有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作为相位差层。在偏振片层12的另一面12b侧配置有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在偏振片层12与第一相位差层17之间配置有树脂层13。第二相位差层18以偏振片层12为基准而配置在树脂层13侧。第二相位差层18配置在树脂层13与第一相位差层17之间。
经由粘接层22将第一相位差层17与第二相位差层18粘接。
第二取向层21接触第一相位差层17的与粘接层22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另一面)17b。
第一取向层20接触第二相位差层18的与粘接层22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一面)18a。经由第一粘合剂层14将第一取向层20与树脂层13粘接。第一粘合剂层14设置在树脂层13的另一面13b。
第二粘合剂层15接触第二取向层21的与第一相位差层17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另一面)21b。
以下,对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2的各层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相位差层、第二相位差层)
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可以分别独立地为例如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的层、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等正A层、负A层、正C层或负C层。第一相位差层17和第二相位差层可以为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为不同的材料。
在本说明书中,“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的层”是指将某个特定波长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位转换90°的相位差层。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优选的是: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中的任一者为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且另一者为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的层。另外,优选的是: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中的任一者为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且另一者为正C层。
因此,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厚度、以及构成它们的材料适宜以得到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值、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第一相位差层17为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第二相位差层18为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的层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相位差层17的厚度为例如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第二相位差层18的厚度为例如1μm以上且10μm以下。
在第一相位差层17为正C层、第二相位差层18为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的情况下,第一相位差层17的厚度为例如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第二相位差层18的厚度为例如1μm以上且10μm以下。
予以说明,第一相位差层17的厚度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厚度可以利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层的厚度的测定方法来得到。
第一相位差层17以第一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第二相位差层18以第二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第一液晶组合物及第二液晶组合物可以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层16中所例示的材料同样的材料。第一液晶组合物和第二液晶组合物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将具备如偏振片层12那样的偏振片层及如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那样的相位差层的偏振板放置于湿热环境下(例如温度8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的情况下,有时偏振度会降低。
可认为:在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2中,也通过在偏振片层12与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之间设置树脂层13,从而能够抑制2个相位差层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其结果为: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在偏振片层12与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之间设置树脂层13,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第一取向层、第二取向层)
第一取向层20及第二取向层21可以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取向层19中所例示的材料同样的材料。第一取向层20和第二取向层2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粘接层)
在本说明书中,“粘接层”是指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作为粘合剂层,可以适宜地使用上述材料。以下,对粘接层22为粘接剂层的情况进行说明。“粘接剂”是在涂敷于基材时能够以液状涂布于基材、并且通过使其固化而体现粘接性(即,直至固化为止不体现粘接性)的物质。
作为将第一相位差层17与第二相位差层18贴合的粘接剂,可列举例如水系粘接剂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列举例如使PVA系树脂溶解或分散于水而成的粘接剂。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可列举例如含有通过照射如紫外线、可见光、电子射线、X射线那样的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粘接剂。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从显示良好的粘接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包含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及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可以进一步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及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可以根据需要含有阳离子聚合促进剂、离子捕获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整剂、增塑剂、消泡剂、抗静电剂、流平剂、溶剂等添加剂。
粘接层22的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0.05μm以上且5μm以下。若粘接层22的厚度为0.01μm以上,则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偏振板2不易发生破裂。若粘接层22的厚度为10μm以下,则在第一相位差层17与第二相位差层18之间不易发生浮起或剥离。另外,也不易发生由粘接剂的固化收缩时引起的偏振板2的外观不良。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以下,基于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2可以通过依次层叠构成偏振板2的各层来制造,也可以通过预先层叠所邻接的各层、再将该层叠体彼此层叠来制造。另外,构成偏振板2的各层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材料。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首先,准备包含偏振片层12的层叠体A、包含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层叠体C、形成第一粘合剂层14的第一粘合剂140、以及形成第二粘合剂层15的第二粘合剂150。
层叠体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层叠体同样。
层叠体C是使第一取向层20、第二相位差层18、粘接层22、第一相位差层17和第二取向层21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层叠体C通过使用粘接层22将第一取向层20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层叠体与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取向层21的层叠体以使第一相位差层17与第二相位差层18相对的状态进行贴合来得到。
接着,使层叠体A的树脂层13与层叠体C的第一取向层20相对,在层叠体A与层叠体C之间配置第一粘合剂140,得到复合层叠体。
接着,从层叠体A或层叠体C的两侧对复合层叠体进行加压,将层叠体A和层叠体C贴合。由此得到依次层叠有层叠体A、第一粘合剂层14和层叠体C的复合层叠体。
接着,在所得的复合层叠体的第二取向层21的另一面21b层叠第二粘合剂150。由此,得到偏振板2。
予以说明,构成偏振板2的各层的层叠顺序并不限定于此。
可认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2具备上述树脂层13,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可认为其主要原因为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而是阻留于树脂层13。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2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第三实施方式>
[偏振板]
以下,参照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部分通用。因此,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3包含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树脂层13、第二粘合剂层15、第一相位差层17、第二相位差层18、第一取向层20、第二取向层21、粘接层22和第三粘合剂层23。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偏振板2不同的是,在树脂层13的另一面13b直接形成有第一取向层20。另外,经由第三粘合剂层23将偏振片层12与树脂层13粘接。
作为构成第三粘合剂层23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第一粘合剂层14的粘合剂所例示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第二粘合剂层15的厚度与第三粘合剂层23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以下,基于图8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3可以通过依次层叠构成偏振板3的各层来制造,也可以通过预先层叠所邻接的各层、再将该层叠体彼此层叠来制造。另外,构成偏振板3的各层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材料。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首先,准备包含偏振片层12的层叠体D、包含树脂层13、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层叠体E、形成第三粘合剂层23的第三粘合剂230、以及形成第二粘合剂层15的第二粘合剂150。
层叠体D为使保护层11和偏振片层12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层叠体E是使树脂层13、第一取向层20、第二相位差层18、粘接层22、第一相位差层17和第二取向层21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层叠体E通过使用粘接层22将树脂层13、第一取向层20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层叠体与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取向层21的层叠体以使第一相位差层17与第二相位差层18相对的状态进行贴合来得到。
以下,对树脂层13、第一取向层20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形成树脂层13。接着,在树脂层13的表面直接形成第一取向层20。接着,在第一取向层20的表面形成第二相位差层18。这样,得到树脂层13、第一取向层20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层叠体。
接着,使层叠体D的偏振片层12与层叠体E的树脂层13相对,在层叠体D与层叠体E之间配置第三粘合剂230,得到复合层叠体。
接着,从层叠体D或层叠体E的两侧对复合层叠体进行加压,将层叠体D和层叠体E贴合。由此得到依次层叠有层叠体D、第三粘合剂层23和层叠体E的复合层叠体。
接着,在所得的复合层叠体的第二取向层21的另一面21b层叠第二粘合剂150。由此,得到偏振板3。
予以说明,构成偏振板3的各层的层叠顺序并不限定于此。
可认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3具有上述树脂层13,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可认为其主要原因为第一相位差层17及第二相位差层18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而是阻留于树脂层13。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3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第四实施方式>
[偏振板]
以下,参照图9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部分通用。因此,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4包含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树脂层13、第二粘合剂层15、第一相位差层17、第二相位差层18、第一取向层20、第二取向层21、粘接层22、第四粘合剂层24和第五粘合剂层25。
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板3不同的是,在第一相位差层17与第二相位差层18之间配置有树脂层13。即,第一相位差层17以树脂层13为基准而配置在与偏振片层12相反的一侧。另一方面,第二相位差层18配置在树脂层13与偏振片层12之间。
理由尚不明确,但可明确的是:与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等相比,正C层在湿热环境下使偏振度降低的作用明显较大。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以树脂层13为基准而至少使第一相位差层17存在于与偏振片层12侧相反的一侧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相位差层17为正C层,第二相位差层18为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在该情况下,容易得到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保持高偏振度的本发明效果。
作为构成第四粘合剂层24及第五粘合剂层25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第一粘合剂层14的粘合剂所例示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第四粘合剂层24的厚度与第五粘合剂层25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以下,基于图10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4可以通过依次层叠构成偏振板4的各层来制造,也可以通过预先层叠所邻接的各层、再将该层叠体彼此层叠来制造。另外,构成偏振板4的各层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材料。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首先,准备包含偏振片层12、树脂层13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层叠体F、包含第一相位差层17的层叠体G、形成第五粘合剂层25的第五粘合剂250、以及形成第二粘合剂层15的第二粘合剂150。
层叠体F是使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第四粘合剂层24、第二相位差层18、第一取向层20和树脂层13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层叠体G是使第一相位差层17和第二取向层21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层叠体F及层叠体G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
接着,使层叠体F的树脂层13与层叠体G的第一相位差层17相对,在层叠体F与层叠体G之间配置第五粘合剂250,得到复合层叠体。
接着,从层叠体F或层叠体G的两侧对复合层叠体进行加压,将层叠体F和层叠体G贴合。由此,得到依次层叠有层叠体F、第五粘合剂层25和层叠体G的复合层叠体。
接着,在所得的复合层叠体的第二取向层21的另一面21b层叠第二粘合剂150。由此,得到偏振板4。
予以说明,构成偏振板4的各层的层叠顺序并不限定于此。
可认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4具备上述树脂层13,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相位差层17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可认为其主要原因为第一相位差层17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而是阻留于树脂层13。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4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第五实施方式>
[偏振板]
以下,参照图11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偏振板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偏振板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部分通用。因此,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5包含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树脂层13、第二粘合剂层15、第一相位差层17、第二相位差层18、第一取向层20、第二取向层21、粘接层22和第四粘合剂层24。
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板不同的是,隔着树脂层13使第一相位差层17与第二相位差层18接触。即,树脂层13除了担负抑制第一相位差层17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的作用以外,还担负将第一相位差层17和第二相位差层18接合的作用。
理由尚不明确,但可明确的是:与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等相比,正C层在湿热环境下使偏振度降低的作用明显较大。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以树脂层13为基准而至少使第一相位差层17存在于与偏振片层12侧相反的一侧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相位差层17为正C层,第二相位差层18为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在该情况下,容易得到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保持高偏振度的本发明效果。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以下,基于图12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5可以通过依次层叠构成偏振板5的各层来制造,也可以通过预先层叠所邻接的各层、并将该层叠体彼此层叠来制造。另外,构成偏振板5的各层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材料。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首先,准备包含偏振片层12及第二相位差层18的层叠体H、包含形成树脂层13的树脂组合物130及第一相位差层17的层叠体I、以及形成第二粘合剂层15的第二粘合剂150。
层叠体H是使保护层11、偏振片层12、第四粘合剂层24、第一取向层20和第二相位差层18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层叠体I是使树脂组合物130、第一相位差层17和第二取向层21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层叠体H及层叠体I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
接着,使层叠体H的第二相位差层18与层叠体I的树脂组合物130粘接,得到复合层叠体。由此,得到层叠有层叠体H和层叠体I的复合层叠体。通过使该复合层叠体的树脂组合物130固化,从而在第一相位差层17与第二相位差层18之间形成树脂层13。
接着,在所得的复合层叠体的第二取向层21的另一面21b层叠第二粘合剂150。由此,得到偏振板5。
予以说明,构成偏振板5的各层的层叠顺序并不限定于此。
可认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5具备上述树脂层13,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相位差层17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可认为其主要原因为第一相位差层17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转移至偏振片层12中,而是阻留于树脂层13。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5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适合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自不用说本发明并不受该例的限定。上述例子中示出的各构成构件的诸多形状和组合等为一个例子,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予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相位差层,使用的是在湿热环境下的偏振度降低的作用比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的层更大的正C层。本实施例中的树脂层的马氏硬度、偏振板的Ty及Py利用以下的方法求得。
[树脂层的马氏硬度]
依据ISo14577对树脂层实施压入试验,测定了树脂层的马氏硬度。具体而言,作为薄膜硬度计,使用Elionix公司制的纳米压痕试验机(ENT-2100)。将由树脂层形成的试样设置于上述试验机,使Berkovich压头从上述试样的侧面接触并压入,由此测定了马氏硬度。初始载荷设为0mN,最大载荷设为0.5mN。最大载荷保持设为1000m秒。进行马氏硬度的测定的环境温度为23℃。
[树脂层的断裂载荷]
树脂层的断裂载荷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测定。在测定中使用KATOTECH公司制的轻便型压缩试验机(KES-G5)。用上述试验机所具备的中央具有贯通孔(直径1 1mm)的夹具夹持试验片(树脂层),将试验片设置于上述试验机。在此,所使用的试验片的大小为能够覆盖上述贯通孔的大小,试验片的厚度为树脂层的厚度。接着,将压头压入试验片中。测定利用压头使试验片断裂或压头贯穿试验片时的载荷作为断裂载荷(单位:g)。压头使用前端为球状、φ1mm的压头。压入压头的速度设为0.33cm/秒。进行断裂载荷的测定的环境温度为23℃。灵敏度设为10,电压设为5mm/10V。
[偏振板的Ty、Py]
偏振板的Ty使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的“V7100”)进行了测定。在波长380nm~780nm的范围内求得MD透射率和TD透射率,基于式(1)算出在各波长下的单体透射率。接着,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能见度修正,求得能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
关于偏振板的Py,由上述MD透射率和TD透射率,基于式(2)算出各波长处的偏振度。进而,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能见度修正,求出能见度修正偏振度。
[实施例1~4、比较例1]
[偏振膜的制造]
将厚度20μm的PVA膜(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利用干式拉伸单轴拉伸至约6倍,再在保持张紧的状态下在40℃的纯水中浸渍40秒钟。
接着,将该膜在碘/碘化钾/水的质量比为0.044/5.7/100的28℃的染色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由此进行了染色处理。
接着,将染色处理后的膜在碘化钾/硼酸/水的质量比为11.0/6.2/100的70℃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120秒钟,由此进行了交联处理。
接着,将交联处理后的膜用8℃的纯水清洗15秒钟后,在保持于300N/m的张力的状态下,在60℃下干燥50秒钟,接着,在75℃下干燥20秒钟。这样,得到在PVA膜上吸附取向有碘的厚度7μm的偏振膜。
[层叠体(1)的制造]
作为保护膜,准备环烯烃系树脂膜(COP、日本ZEON公司制ZF-14无UV吸收特性厚度13μm)。向所得的偏振膜与环烯烃系树脂膜之间注入水系粘接剂,用夹持辊进行贴合。一边将所得的层叠体的张力保持为430N/m,一边在60℃下干燥2分钟,得到具备偏振片层和配置在偏振片层单面的保护层的层叠体(1)。层叠体A的厚度为20μm。
予以说明,上述水系粘接剂通过在水100质量份中添加羧基改性聚乙烯醇(可乐丽公司制;Kuraray Poval(注册商标)KL318)3质量份和水溶性聚酰胺环氧树脂(田冈化学工业公司制;Sumirez Resin(注册商标)650;固体成分浓度30%的水溶液)1.5质量份来制备。
[层叠体(2)的制造]
作为透明基材,准备由厚度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形成的基材。在透明基材的单面以使膜厚为3μm的方式涂敷垂直取向层用组合物,并且以使累积光量为2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形成取向层。
予以说明,上述垂直取向层用组合物如下地制备:将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四氢糠酯、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双(2-乙烯基氧基乙基)醚以1∶1∶4∶5的比例进行混合,相对于所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以4%的比例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LUCIRIN(注册商标)TPO。
在所形成的取向层上,将含有聚合性向列型液晶化合物(Merck公司制,RMM28B)的液晶组合物利用模涂而涂敷于取向层上。
在液晶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将甲乙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和沸点为155℃的环己酮(CHN)以质量比(MEK:MIBK:CHN)计为35∶30∶3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溶剂。然后,将按照每100g液晶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1~1.5g的方式制备的液晶组合物以使干燥前的涂敷量为4~5g的方式涂敷在取向层上。
在取向层上涂敷液晶组合物后,对于所得的涂敷层,将干燥温度设为75℃,将干燥时间设为120秒钟,进行了干燥处理。之后,利用紫外线(UV)照射使液晶化合物聚合并固化。这样,得到由相位差层、取向层及透明基材构成的层叠体(2)。该相位差层是满足nz>nx=ny的关系的正C层。相位差层与取向层的合计厚度为4μm。
[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将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以下也称作DPHA)(ARONIX(注册商标)M-403东亚合成公司制、多官能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树脂(Ebecryl(注册商标)4858、大赛璐UCB公司制、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共计100质量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Irgacure(注册商标)907;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3质量份、氟系流平剂(F-554DIC公司制、含氟基·含亲油性基团的低聚物)0.25质量份溶解于异丙醇250质量份而成的溶液,从而制备包含丙烯酸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予以说明,以表1所示的质量配合比来配合DPHA和丙烯酸酯树脂。
[层叠体(3)的制造]
用棒涂机在层叠体(2)的相位差层上涂布树脂组合物。将所得的涂膜在80℃下干燥1分钟后,使用高压汞灯(“Unicure VB-15201BY-A”、USHIO电机公司制),照射紫外线(氮气氛下、在波长365nm下的累积光量:400mJ/cm2),由此形成树脂层。这样,制作成由透明基材、取向层、相位差层及树脂层构成的层叠体(3)。
[层叠体(4)的制造]
对层叠体(1)的偏振片层进行电晕处理后,经由粘合剂(1)(LINTEC公司制压敏式粘合剂厚度15μm),将上述制造的层叠体(3)和层叠体(1)贴合。贴合后,仅剥离透明基材而制作成层叠体(4)。
[偏振板的制造]
对层叠体(4)的取向层进行电晕处理后,贴合粘合剂(2)(LINTEC公司制压敏式粘合剂25μm),制作成层叠体(5)(偏振板)。层叠体(5)依次具备粘合剂(2)、取向层、相位差层、树脂层、粘合剂(1)、偏振片层、保护层。
[评价用偏振板的制造]
利用粘合剂(2)将层叠体(5)贴合在无碱玻璃上,制成试样。
[比较例2]
除了未形成树脂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试样。
[湿热耐久试验]
将实施例1~4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试样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进行湿热耐久试验。求出试验前后的偏振板的ΔPy及ΔTy。
在表1中示出树脂层的厚度、马氏硬度、断裂载荷及湿热耐久试验结果。
[表1]
如表1所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实施例1~4的偏振板的ΔPy及ΔTy均比比较例1及2的偏振板的ΔPy及ΔTy小。由此可认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偏振板具备依据ISO14577测定的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且500N/mm2以下的树脂层,因此能够抑制相位差层中所含的成分转移至偏振片层中。可认为其主要原因为相位差层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转移至偏振片层中,而是阻留于树脂层。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偏振板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由以上内容可以确认本发明是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偏振板,其包含:
偏振片层、
相位差层、以及
配置在所述偏振片层与所述相位差层之间的树脂层,
所述树脂层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在分子内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树脂组合物的反应产物形成,
所述相位差层以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
依据ISo14577测定的所述树脂层的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且400N/mm2以下,
所述树脂层的断裂载荷为500g以上且2000g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相位差层为赋予1/4波长相位差的层。
3.一种偏振板,其包含:
偏振片层、
第一相位差层、
配置在所述偏振片层与所述第一相位差层之间的树脂层、以及
以所述偏振片层为基准而配置在所述树脂层侧的第二相位差层,
所述第一相位差层以第一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
所述第二相位差层以第二液晶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
所述树脂层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在分子内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树脂组合物的反应产物形成,
依据ISO14577测定的所述树脂层的马氏硬度为160N/mm2以上且400N/mm2以下,
所述树脂层的断裂载荷为500g以上且2000g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层为在将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所述面内的与所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且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nz时满足nz>nx≥ny这一关系的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相位差层配置在所述树脂层与所述第一相位差层之间,并且与所述树脂层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相位差层配置在所述树脂层与所述偏振片层之间,并且与所述树脂层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树脂层与所述第一相位差层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相位差层为赋予1/4波长相位差的层。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具备: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以及
配置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观察侧的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
CN202310439368.7A 2018-06-25 2019-06-21 偏振板 Pending CN1165778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9906 2018-06-25
JP2018119906 2018-06-25
JP2019095246A JP6903710B2 (ja) 2018-06-25 2019-05-21 偏光板
JP2019-095246 2019-05-21
CN201910547411.5A CN110632694B (zh) 2018-06-25 2019-06-21 偏振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7411.5A Division CN110632694B (zh) 2018-06-25 2019-06-21 偏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7862A true CN116577862A (zh) 2023-08-11

Family

ID=6909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9368.7A Pending CN116577862A (zh) 2018-06-25 2019-06-21 偏振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03710B2 (zh)
KR (1) KR20200000800A (zh)
CN (1) CN116577862A (zh)
TW (1) TWI795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95553A (ko) * 2020-01-23 2021-08-0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접합층 부착 광학 적층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720883B (zh) * 2020-04-30 2021-03-0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電激發光顯示器
JP2021179599A (ja) * 2020-05-11 2021-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2799A1 (en) * 2003-04-10 2004-10-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cal compensator with crosslinked surfactant addenda and process
WO2006093237A1 (ja) * 2005-03-04 2006-09-0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素子
JP2007171595A (ja) * 2005-12-22 2007-07-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長尺円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175994A (ja) * 2014-03-14 2015-10-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360821B2 (ja) 2015-07-22 2018-07-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DE102016212106A1 (de) * 2016-07-04 2018-01-04 Tesa Se Selbstheilende Oberflächenschutzfolie mit acrylatfunktionellem Top-Coa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03780A (ja) 2020-01-09
JP6903710B2 (ja) 2021-07-14
TW202005804A (zh) 2020-02-01
TWI795573B (zh) 2023-03-11
KR20200000800A (ko)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7427B (zh) 偏振板
CN110346861B (zh)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5739003B (zh) 偏振板
CN113015928B (zh) 光学层叠体和具备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US9453952B2 (en)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080080528A (ko) 편광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16577862A (zh) 偏振板
CN106393922B (zh) 光学层叠体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143917B2 (ja) 曲面画像表示パネル用凸面側偏光板
KR102593816B1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그 광학 적층체를 사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1946774A (zh) 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CN111512197B (zh) 偏振板
CN110632693A (zh) 层叠体
JP5922292B1 (ja) 硬化性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CN108291995B (zh) 复合偏光板及包含该复合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设备
CN105739002B (zh) 偏振板
CN114631135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光学构件组
CN110632694B (zh) 偏振板
CN110579830B (zh) 光学层叠体
JP7240938B2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762500B (zh) 積層膜
JP7261336B1 (ja) 偏光板
WO2023095863A1 (ja) 光学膜、複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
TW202125059A (zh) 光學積層體及使用該光學積層體的顯示裝置
KR20240024738A (ko) 편광판 및 해당 편광판을 이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