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7869A - 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7869A
CN116547869A CN202180080981.3A CN202180080981A CN116547869A CN 116547869 A CN116547869 A CN 116547869A CN 202180080981 A CN202180080981 A CN 202180080981A CN 116547869 A CN116547869 A CN 116547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stive layer
radio wave
wave absorber
resis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09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西阳介
上田惠梨
待永广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47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78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05K9/0088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hielding layers; combining different shielding material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5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7/00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05K9/0084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comprising a single continuous metallic layer on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e.g. metal foil, film, plating coating, electro-deposition, vapour-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05K9/009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comprising electro-conductive fibres, e.g. metal fibres, carbon fibres, metallised textile fibres, electro-conductive mesh, woven, non-woven mat, fleece, cross-link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电波吸收体(1a)具备电阻层(10)、反射体30以及电介质层(20)。电阻层(10)包含多层碳纳米管(11)。此外,电阻层(10)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反射体(30)反射电波。电介质层(20)在电阻层(10)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电阻层和反射体之间。

Description

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电阻层与电波反射体之间具备电介质层的电波吸收体。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电阻膜、电波反射体和电介质层的电波吸收体。电阻膜包含碳纳米管等极细导电纤维。电波吸收体在电阻膜和电波反射体之间具备电介质层,电介质层的厚度基于λ/4电波吸收体理论设计。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电磁波吸收片。电磁波吸收片通过在片状基材(A)的至少一面涂布电磁波吸收涂料组合物(B)来制作。电磁波吸收涂料组合物(B)含有碳纳米材料(a)、树脂(b)和溶剂(c)。片状基材(A)可以是电介质片。通过将电磁波吸收片贴附于金属壳体或将在电介质片的另一面设置有反射层的电磁波吸收片贴附于塑料壳体,可得到λ/4型电磁波吸收体的结构。碳纳米材料(a)例如为具有导电性的多层碳纳米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113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48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通信及自动驾驶等技术的高度化,可设想需要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的电波吸收体。例如,对于电波吸收体,有可能要求对拉伸的高耐性和高温高湿环境中的高耐久性这两者。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1和2,没有对具备能够兼顾对拉伸的高耐性和高温高湿环境中的高耐久性的电阻层的电波吸收体进行研究。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从对拉伸的高耐性和高温高湿环境中的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有利的电阻层的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波吸收体,其具备电阻层、反射体以及电介质层,
所述电阻层包含多层碳纳米管,且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
所述反射体反射电波;
所述电介质层在所述电阻层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电阻层和所述反射体之间。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其具备电阻层和电介质层,
所述电阻层包含多层碳纳米管,且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
所述电阻层与所述电介质层重合。
发明的效果
上述的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的电阻层从对拉伸的高耐性和高温高湿环境中的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的另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的又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的又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的又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7为实施例1的电波吸收体的电阻层的剖面的场发射型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照片。
图8为实施例3的电波吸收体的电阻层的剖面的FE-TEM照片。
图9为实施例5的电波吸收体的电阻层的剖面的FE-T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波吸收体1a具备电阻层10、反射体30以及电介质层20。电阻层10包含多层碳纳米管11。此外,电阻层10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反射体30反射电波。电介质层20在电阻层10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电阻层10和反射体30之间。
电波吸收体1a例如为λ/4型的电波吸收体。以作为吸收对象的波长λ0的电波入射至电波吸收体1a时基于电阻层10的表面的反射(表面反射)的电波与基于反射体30中的反射(背面反射)的电波发生干涉的方式设计电波吸收体1a。电波吸收体1a能够吸收的电波例如可以为特定的频带的毫米波或亚毫米波。
电阻层10包含多层碳纳米管11而使得电阻层10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由此电阻层10具有对拉伸的高耐性。例如,即使电阻层10受到拉伸,电阻层10的电阻等特性也难以变化。认为即使在电阻层10被拉伸的状态下,多层碳纳米管11自身的电阻也难以变动。此外,认为电阻层10对拉伸的耐性高的理由在于多层碳纳米管11的彼此接触的状态。多层碳纳米管11的直径(纤维直径)在纤维状的碳材料中比较小。因此,认为在电阻层10中,多层碳纳米管11彼此一边相互缠绕成线状一边接触。如果电阻层10包含多层碳纳米管11而使得电阻层10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则认为即使电阻层10受到拉伸,多层碳纳米管11彼此一边相互缠绕成线状一边接触的状态也容易得以保持。其结果,可以理解为电阻层10发挥对拉伸的高耐性。
在电阻层中,也可以考虑使用碳纳米纤维等其他纤维状的碳材料代替多层碳纳米管。但是,认为碳纳米纤维具有比多层碳纳米管的纤维直径大的、例如超过70nm的纤维直径,在电阻层中碳纳米纤维难以彼此相互缠绕为线状。因此,碳纳米纤维彼此的接触容易成为点状,碳纳米纤维彼此的接触容易变弱。因此,认为包含碳纳米纤维的电阻层受到拉伸时,碳纳米纤维彼此分离的可能性高,难以提高电阻层对拉伸的耐性。
通过使电阻层10包含多层碳纳米管11,电阻层10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发挥高耐久性。例如,即使将电阻层10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电阻层10的电阻等特性也难以变化。认为多层碳纳米管11具有多层结构,因此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即使多层碳纳米管11的最表层发生化学变质而损害碳原子的彼此结合,也容易保持内侧的层的物理状态。因此,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多层碳纳米管11的导电性容易保持。其结果,认为电阻层10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发挥高耐久性。另一方面,在电阻层中,例如,在使用单层碳纳米管代替多层碳纳米管的情况下,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单层碳纳米管的表面发生化学变质,从而单层碳纳米管的导电性降低。例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单层碳纳米管的表面发生化学变质,存在共轭体系结构破坏、电阻层的导电性降低的可能性。
在本说明书中,高温高湿环境并不限定于特定的环境。高温高湿环境例如为具有60℃~120℃的温度和60%以上的相对湿度的环境。高温高湿环境的一个例子为具有85℃的温度和85%的相对湿度的环境。
电阻层10的电阻率可以为1.4Ω·cm以下、可以为1.3Ω·cm以下、也可以为1.2Ω·cm以下。电阻层10的电阻率的下限值不限定于特定的值。电阻层10的电阻率可以为0.001Ω·cm以上、可以为0.005Ω·cm以上、可以为0.01Ω·cm以上、也可以为0.02Ω·cm以上。
多层碳纳米管11的直径不限定于特定的值。多层碳纳米管11的直径例如为70nm以下。由此,在电阻层10中多层碳纳米管11彼此容易一边相互缠绕成线状一边接触,电阻层10容易发挥对拉伸的高耐性。
多层碳纳米管11的直径可以为60nm以下、可以为50nm以下、可以为40nm以下、也可以为30nm以下。多层碳纳米管11的直径例如可以为3nm以上、可以为5nm以上、也可以为7nm以上。多层碳纳米管11的直径例如可以根据通过场发射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来确定,所述试样是按照使用了聚焦离子束(FIB)加工装置的微量取样(Microsampling)法制作的、用于观察电阻层10的剖面的试样。另外,也可以基于与电波吸收体或其材料相关的目录等技术资料的记载来确定电阻层10中的多层碳纳米管11的直径。
只要电阻层10的电阻率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电阻层10中的多层碳纳米管11的含量就不限定于特定的值。其含量例如以质量基准计为3%以上。由此,认为即使电阻层10受到拉伸,也容易更可靠地保持多层碳纳米管11彼此一边相互缠绕成线状一边接触的状态。其结果,电阻层10更可靠地发挥对拉伸的高耐性。
电阻层中的多层碳纳米管11的含量以质量基准计可以为5%以上、可以为10%以上、可以为20%以上、可以为30%以上、可以为40%以上、可以为50%以上、也可以为60%以上。电阻层中的多层碳纳米管11的含量以质量基准计例如可以为90%以下、可以为85%以下、也可以为80%以下。
如图1所示,电阻层10例如还包含粘结剂12。粘结剂12使多层碳纳米管11彼此粘结。粘结剂12包含例如选自由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和聚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由此,认为即使电阻层10受到拉伸,也容易更可靠地保持多层碳纳米管11一边相互缠绕成线状一边接触的状态。其结果,电阻层10更可靠地发挥对拉伸的高耐性。
电阻层10例如不包含脂肪族纤维素酯。这样,电阻层10即使不包含脂肪族纤维素酯,作为电波吸收体的电阻层也具有期望的特性。
进行拉伸试验后的电阻层10的电阻Rt和拉伸试验前的电阻层10的电阻R0不限定于特定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拉伸试验例如通过沿着与电阻层1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对电阻层10施加拉伸应力而产生10%的应变来进行。电阻Rt和电阻R0例如满足100×{(Rt/R0)-1}≤15的关系。这样,电阻层10具有对拉伸的高耐性,即使电阻层10受到拉伸,电阻层10的电阻也难以变动。
在电阻层10中,100×{(Rt/R0)-1}的值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
进行高温高湿环境试验后的电阻层10的薄层电阻RH和高温高湿环境试验前的电阻层10的薄层电阻Ri不限定于特定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高温高湿环境试验例如通过将电阻层10的环境在温度85℃和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保持24小时来进行。薄层电阻RH和薄层电阻Ri例如满足100×{(RH/Ri)-1}≤15的关系。100×{(RH/Ri)-1}的值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也可以为0.05以下。
只要电波吸收体1a能够吸收期望的电波,则电阻层10的薄层电阻并不限定于规定的值。电阻层10的薄层电阻例如为200Ω/□~600Ω/□。电阻层10的薄层电阻可以为220Ω/□~550Ω/□、也可以为240Ω/□~500Ω/□。
电阻层10的厚度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厚度。电阻层10的厚度例如为75μm以下、可以为60μm以下、可以为50μm以下、也可以为40μm以下。电阻层10的厚度例如为0.5μm以上。
反射体30只要能够反射吸收对象的电波就没有特别限定。反射体30例如形成为层状。在这种情况下,反射体30具有比电阻层10的薄层电阻低的薄层电阻。反射体30也可以具有层状以外的形状。例如,规定的装置的壳体或结构构件等也可以作为反射体30发挥功能。
反射体30例如包含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等导电材料。反射体30可以包含选自由铝、铜、铁、铝合金、铜合金和铁合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也可以包含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材料。
只要能够吸收电波吸收体1a期望的电波,电介质层20的相对介电常数就不限定于特定的值。电介质层20例如具有2.0~20.0的相对介电常数。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调整电介质层20的厚度,电波吸收体1a的电波吸收性能的调整容易。电介质层20的相对介电常数例如为按照空腔谐振法测定的10GHz下的相对介电常数。
电介质层20例如由规定的高分子形成。电介质层20例如包含选自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系聚氨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有机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以及环烯烃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调整电介质层20的厚度,并且能够将电波吸收体1a的制造成本保持得较低。电介质层20例如可以通过对规定的树脂组合物进行热压而制作。
电介质层20可以以单一的层的形式形成,也可以通过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多个层形成。在电介质层20具有n个层(n为2以上的整数)的情况下,电介质层20的相对介电常数例如由以下方式确定。测定各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i(i为1~n的整数)。接着,将所测定的各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i乘以该层的厚度ti相对于电介质层20的整体T的厚度的比例,求出εi×(ti/T)。将相对于所有层的εi×(ti/T)相加,由此能够确定电介质层20的相对介电常数。
如图1所示,电介质层20例如具备第一层21和第二层35。第一层21配置于电阻层10和第二层35之间。第一层21例如包含选自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系聚氨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有机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和环烯烃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
在电波吸收体1a中,第二层35例如支撑层状的反射体30。在这种情况下,层状的反射体30例如为金属箔或合金箔。层状的反射体30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溅射、离子镀或涂布(例如,棒涂)等方法在第二层35上成膜来制作。第二层35例如在电波吸收体1a中配置于比层状的反射体30更靠近电阻层10的位置,构成电介质层20的一部分。第二层35例如包含有机聚合物。有机聚合物不限于特定的聚合物,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丙烯酸系树脂(PMMA)、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或环烯烃聚合物(COP)。其中,从良好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制造成本的平衡的观点出发,第二层35中包含的有机聚合物理想的是PET。
第二层35具有例如5~150μm的厚度,理想的是具有5~100μm的厚度。由此,第二层35的弯曲刚性低,且在形成层状的反射体3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二层35中褶皱的发生或变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层35也可以省略。
如图1所示,电波吸收体1a例如还具备支撑层15。支撑层15包含有机聚合物并支撑电阻层10。在这种情况下,电阻层10被支撑层15保护,电波吸收体1a容易发挥高耐久性。此外,容易通过支撑层15均匀地调整电阻层10的厚度。
支撑层15中包含的有机聚合物不限定于特定的聚合物,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丙烯酸系树脂(PMMA)、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或环烯烃聚合物(COP)。其中,从良好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制造成本的平衡的观点出发,第二层35中所含的有机聚合物理想的是PET。
电波吸收体1a也可以如图2和3分别示出的电波吸收体1b和1c那样进行变更。电波吸收体1b和1c除去特别说明部分之外,与电波吸收体1a同样地构成。对与电波吸收体1a的构成要素对应的电波吸收体1b和1c的各自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关于电波吸收体1a的说明,只要在技术上不矛盾,则适用于电波吸收体1b和1c。
在电波吸收体1b和1c中,支撑层15在电阻层10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电阻层10更靠近反射体30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层15能够构成电介质层20的一部分。
此外,在电波吸收体1c中,层状的反射体30在电阻层10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二层35更靠近电阻层10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层状的反射体30容易被第二层35保护,电波吸收体1c容易具有高耐久性。
在电波吸收体1a~1c中,第一层21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特别是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一层21与电阻层10和层状的反射体30中的至少1者接触的情况下,第一层21可以由多个层构成。
第一层21可以具有粘合性,也可以不具有粘合性。第一层21具有粘合性的情况下,粘合层可以与第一层21的两个主面的至少一者接触而配置,也可以不在该两个主面以接触的方式配置粘合层。第一层21不具有粘合性的情况下,理想的是与第一层21的两个主面接触而配置粘合层。需要说明的是,像电波吸收体1b和1c那样,在电介质层20包含支撑层15的情况下,即使支撑层15不具有粘合性,也可以不在支撑层15的两个主面以接触的方式配置粘合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支撑层15的一个主面接触而配置粘合层。像电波吸收体1a和1b那样,在电介质层20包含第二层35的情况下,即使第二层35不具有粘合性,也可以不在第二层35的两个主面接触而配置粘合层。可以与第二层35的至少一个主面接触地配置粘合层。
电波吸收体1a也可以如图4和图5分别示出的电波吸收体1d和1e那样进行变更。电波吸收体1d和1e除去特别说明部分之外,与电波吸收体1a同样地构成。对与电波吸收体1a的构成要素对应的电波吸收体1d和1e的各自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关于电波吸收体1a的说明,只要在技术上不矛盾,则适用于电波吸收体1d和1e。
如图4所示,电波吸收体1d还具备粘合层40a。在电波吸收体1d中,反射体30在电阻层10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电介质层20和粘合层40a之间。粘合层40a可以与反射体30接触,也可以在粘合层40a的厚度方向上与反射体30分离。例如,在粘合层40a的厚度方向上,也可以在粘合层40a与反射体30之间配置支撑反射体30的支撑层等其它层。在这种情况下,粘合层40a中所含的成分不易与反射体30接触,反射体30不易劣化。
例如,通过使粘合层40a与规定的物品接触并按压电波吸收体1d,能够将电波吸收体1d粘贴于物品。由此,能够得到带有电波吸收体的物品。
粘合层40a例如包含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或聚氨酯系粘合剂。电波吸收体1d还可以具备隔离膜(图示省略)。在这种情况下,隔离膜覆盖粘合层40a。隔离膜典型的是在覆盖粘合层40a时能够保持粘合层40a的粘合力、并且能够从粘合层40a容易地剥离的薄膜。隔离膜例如为PET等聚酯树脂制的薄膜。通过将隔离膜剥离,粘合层40a露出,能够将电波吸收体1d贴附于物品。
在电波吸收体中,电介质层20也可以对反射体30具有粘合性。例如,如图5所示,在电波吸收体1e中,电介质层20具有包含粘合层40b的多个层。粘合层40b与反射体30接触。粘合层40b例如包含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或聚氨酯系粘合剂。粘合层40b例如在电阻层10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第一层21和反射体30之间。
如图5所示,电介质层20还具备粘合层40c。粘合层40c例如与电阻层10接触。粘合层40c例如包含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或聚氨酯系粘合剂。粘合层40c例如配置于第一层21和电阻层10之间。
如图6所示,也能够提供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1f。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1f除去特别说明部分之外,与电波吸收体1a同样地构成。对与电波吸收体1a的构成要素对应的电波吸收体1f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1f具备电阻层10和电介质层20。电阻层10与电介质层20重合。例如,通过以电介质层20位于反射电波的部件的表面和电阻层10之间的方式将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1f安装于该构件,可以制作电波吸收体。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首先,对与实施例和比较例相关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利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使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制的聚焦离子束加工观察装置FB2000,制作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中的电阻层的剖面观察用样品。然后,使用日本电子公司制的场发射型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800,观察剖面观察用样品。实施例1、3、和5的带电阻层的薄膜的电阻层的剖面的FE-TEM照片分别示于图7、8、和9。此外,使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4800,观察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带电阻层的薄膜的剖面,测定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电阻层的厚度。结果示于表1。
[电阻率和薄层电阻]
使用Napson Corporation制的非接触式电阻测定装置NC-80LINE,依据日本产业标准JIS Z 2316,通过涡电流法测定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中的电阻层的薄层电阻。求出如上所述测定的电阻层的厚度与如上所述测定的电阻层的薄层电阻的积,确定电阻层的电阻率。
[电波吸收性能]
参考JIS R 1679:2007,使用ANRITSU CORPORATION制的矢量网络分析仪,使60~90GHz的频率的电波以0°的入射角度入射到固定在样品架上的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样品,按照下述的式(1)确定各频率下的反射衰减量|S|。式(1)中,P0是使电波以规定的入射角度入射到测定对象的情况下的发送电波的功率,Pi是该情况下的接收电波的功率。需要说明的是,代替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样品,将铝制的板材固定于样品架,将使电波以0°的入射角度入射到该板材的情况下的反射衰减量|S|视为0dB,确定各样品的反射衰减量|S|。该板材具有30cm平方的面尺寸,该板材的厚度为5mm。针对各样品,确定反射衰减量|S|的最大值。结果示于表1。
S[dB]=10×log|Pi/P0| 式(1)
[拉伸试验]
从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带电阻层的薄膜切出具有50mm的长度和10mm的宽度的条带,制作拉伸试验用的试验片。接着,在拉伸试验机的卡盘上安装试验片。然后,以50μm/秒的拉伸速度沿着试验片的长度方向施加拉伸应力直至试验片的应变达到10%。初始的卡盘间的距离调整为20mm。在拉伸试验前后,在试验片上安装数字万用表的探针,测定拉伸试验前的电阻层的电阻R0和拉伸试验后的电阻层的电阻Rt。将基于测定结果求出的100×{(Rt/R0)-1}的值示于表1。
[高温高湿环境试验]
由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样品制作高温高湿环境试验用的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在85℃和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在高温高湿环境试验前后,在-40℃环境下的手套箱的内部从试验片剥离带反射体的薄膜,测定高温高湿环境试验前的电阻层的薄层电阻Ri和高温高湿环境试验前的电阻层的薄层电阻RH。薄层电阻Ri和薄层电阻RH的测定使用Napson Corporation制的非接触式电阻测定装置NC-80MA。基于测定结果求出的100×{(RH/Ri)-1}的值示于表1。
<实施例1>
将名城纳米碳公司制的多层碳纳米管(CNT)分散液MWNT INK和ADEKA公司制的聚氨酯系粘结剂HUX-401混合,以500转/分钟搅拌5分钟,制备涂层液。多层CNT分散液MWNTINK中包含的多层碳纳米管的直径约为10nm。调整多层CNT分散液MWNT INK的添加量,使得涂层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多层CNT的含量为5质量%。需要说明的是,该含量可以视为电阻层中的多层CNT的含量。在PET薄膜的一个主面涂布涂层液,形成涂膜。然后,利用90℃的温风使涂膜干燥3分钟,进而将涂膜的环境在120℃保持15分钟,使涂膜干燥,形成实施例1的电阻层。如此制作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以使电阻层的厚度为31μm的方式调节涂膜的形成条件。接着,将具有2.6的相对介电常数的丙烯酸系树脂成型为560μm的厚度,得到丙烯酸系树脂层A。另外,得到在一对PET层之间配置有铝层的带反射体的薄膜。在带反射体的薄膜中,一个PET层的厚度为25μm,另一个PET层的厚度为9μm。此外,带反射体的薄膜的铝层的厚度为7μm。以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的电阻层与丙烯酸系树脂层A的一个主面接触的方式将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重叠于丙烯酸系树脂层A。进而,以带反射体的薄膜的具有25μm的厚度的PET层与丙烯酸系树脂层A的另一个主面接触的方式将带反射体的薄膜重叠于丙烯酸系树脂层A。如此得到实施例1的样品。
<实施例2>
除了下述的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2的带电阻层的薄膜。在涂层液的制备中,调整多层CNT分散液MWNT INK的添加量,使得涂层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多层CNT的含量为9质量%。另外,以使电阻层的厚度为12μm的方式调节涂膜的形成条件。除了使用实施例2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代替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2的样品。
<实施例3>
除了下述的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3的带电阻层的薄膜。在涂层液的制备中,调整多层CNT分散液MWNT INK的添加量,使得涂层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多层CNT的含量为13质量%。另外,以使电阻层的厚度为6.5μm的方式调节涂膜的形成条件。除了使用实施例3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代替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3的样品。
<实施例4>
除了下述的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4的带电阻层的薄膜。在涂层液的制备中,调整多层CNT分散液MWNT INK的添加量,使得涂层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多层CNT的含量为49质量%。另外,以使电阻层的厚度为2μm的方式调节涂膜的形成条件。除了使用实施例4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代替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4的样品。
<实施例5>
除了下述的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5的带电阻层的薄膜。在涂层液的制备中,调整多层CNT分散液MWNT INK的添加量,使得涂层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多层CNT的含量为65质量%。另外,以使电阻层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调节涂膜的形成条件。除了使用实施例5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代替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5的样品。
<比较例1>
除了下述的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比较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在涂层液的制备中,调整多层CNT分散液MWNT INK的添加量,使得涂层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多层CNT的含量为1质量%。另外,以使电阻层的厚度为61μm的方式调节涂膜的形成条件。除了使用比较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代替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1的样品。
<比较例2>
除了下述的点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比较例2的带电阻层的薄膜。在涂层液的制备中,代替多层CNT分散液MWNT INK,使用KJ特殊纸公司制的单层CNT分散液TB002M,以使电阻层的厚度小于0.2μm的方式调节涂膜的形成条件。除了使用比较例2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代替实施例1的带电阻层的薄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2的样品。
如表1所示,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样品具有规定的反射衰减量|S|的最大值,具有规定的电波吸收性能。各实施例的电阻层中,100×{(Rt/R0)-1}的值和100×{(RH/Ri)-1}的值小。因此,可以理解为各实施例的电阻层具有对拉伸的高耐性和高温高湿环境中的高耐久性。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100×{(Rt/R0)-1}的值高,很难说比较例1的电阻层具有对拉伸的高耐性。另外,在比较例2中,100×{(RH/Ri)-1}的值高,很难说比较例2的电阻层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具有高耐久性。
[表1]

Claims (8)

1.一种电波吸收体,其具备电阻层、反射体以及电介质层,
所述电阻层包含多层碳纳米管,且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
所述反射体反射电波;
所述电介质层在所述电阻层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电阻层和所述反射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吸收体,其中,所述多层碳纳米管具有70nm以下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波吸收体,其中,所述电阻层包含使所述多层碳纳米管彼此粘结的粘结剂,
所述粘结剂包含选自由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以及聚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波吸收体,其中,所述电阻层不包含脂肪族纤维素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波吸收体,其中,在进行沿着与所述电阻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对所述电阻层施加拉伸应力而产生10%的应变的拉伸试验后的所述电阻层的电阻Rt和所述拉伸试验前的所述电阻层的电阻R0满足100×{(Rt/R0)-1}≤15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波吸收体,其还具备包含有机聚合物并且支撑所述电阻层的支撑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波吸收体,其中,所述电阻层中的所述多层碳纳米管的含量以质量基准计为3%以上。
8.一种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其具备电阻层和电介质层,
所述电阻层包含多层碳纳米管,且具有1.5Ω·cm以下的电阻率;
所述电阻层与所述电介质层重合。
CN202180080981.3A 2020-12-01 2021-11-24 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Pending CN1165478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9464 2020-12-01
JP2020-199464 2020-12-01
PCT/JP2021/043068 WO2022118718A1 (ja) 2020-12-01 2021-11-24 電波吸収体及び電波吸収体用積層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7869A true CN116547869A (zh) 2023-08-04

Family

ID=81853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0981.3A Pending CN116547869A (zh) 2020-12-01 2021-11-24 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2268A1 (zh)
JP (1) JPWO2022118718A1 (zh)
CN (1) CN116547869A (zh)
WO (1) WO20221187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8456B2 (ja) * 2004-03-05 2010-03-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波吸収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11330A (ja) * 2004-03-22 2005-11-04 Takiron Co Ltd 電波吸収体
JP6481612B2 (ja) * 2013-06-13 2019-03-13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フィルム、および電子部品搭載基板
CN112205093B (zh) * 2018-06-06 2024-02-23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电波吸收层叠膜、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元件
CN109971381A (zh) * 2019-04-12 2019-07-05 沈阳航久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组合雷达隐身复合薄膜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18718A1 (ja) 2022-06-09
US20240032268A1 (en) 2024-01-25
JPWO2022118718A1 (zh) 2022-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81612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フィルム、および電子部品搭載基板
KR102510824B1 (ko) 도전성 필름, 터치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90109588A (ko) 도전성 시트
Vasquez et al. Simple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measurement
TW201404250A (zh) 屏蔽膜及屏蔽印刷電路板
JP5899031B2 (ja) 導電性粘着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KR101552976B1 (ko) 전자기파 차폐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2088410A (zh) 导电性膜、传感器、触控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054540A (zh) 多层电气部件、涂料组合物以及制造电气部件的方法
JP5798980B2 (ja) 導電性粘着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WO2021199920A1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整合膜及び電波吸収体
WO2015129546A1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電子部品搭載基板、及び電子部品の被覆方法
JP2020080345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および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付きプリント配線板
CN116547869A (zh) 电波吸收体和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JP6497009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フィルム
CN113615329A (zh) 电波吸收体用阻抗匹配膜、带有电波吸收体用阻抗匹配膜的膜、电波吸收体以及电波吸收体用层叠体
CN114342183A (zh) 阻抗匹配膜和电波吸收体
JP6706654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付き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706655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付き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22155380A (ja) 電波吸収体、電波吸収体用積層体、及び電波吸収体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US10816164B2 (en) Lamp reflector and laminate for reflector
JP7424745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付き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58565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フィルム
US20210337632A1 (en) Sheet-like conductive member
WO2022118719A1 (ja) 電波吸収体及び電波吸収体用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