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98C - 表面安装天线和结合它的无线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表面安装天线和结合它的无线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98C
CN1165098C CNB011168277A CN01116827A CN1165098C CN 1165098 C CN1165098 C CN 1165098C CN B011168277 A CNB011168277 A CN B011168277A CN 01116827 A CN01116827 A CN 01116827A CN 1165098 C CN1165098 C CN 11650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element
radiation electrode
harmonic
feed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68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2033A (zh
Inventor
南云正二
川端一也
椿信人
尾仲健吾
石原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2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2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005Patch antenna using one or more coplanar parasit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01Q5/321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within a radiating element or between connecte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 H01Q5/371Branching curre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14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in a stacked or folded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通过在介质基底部件上形成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并且其间具有距离,而形成多频带表面安装天线。通过使馈送辐射电极从馈送端开始延伸形成馈送元件。非馈送元件是分支元件,通过使非馈送侧的第一辐射电极和第二辐射电极从接地端侧开始延分支和延伸而形成。单个表面安装天线包含三个辐射电极。由此,天线能够容易地适合于多个频带。另外,可相互独立地控制三个辐射电极的谐振波。结果,只有从多个所需频带中选出的频带成为多谐振状态,从而可使频带变宽。

Description

表面安装天线和结合它的无线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发送和接收不同频带信号的表面安装天线,以及结合它的无线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场上已对无线电装置提出要求,即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的单个无线电装置需要适用于诸如移动通信(GSM)和数字蜂窝系统(DCS)、个人数字蜂窝(PDC)和个人手掌电话(PHS)的全球系统等多种应用的多频带。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提供了各种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使用单个天线发送和接收不同频带的信号。
但是,这种天线在控制多个频带中具有许多问题。具体地说,在所需的多频带中,在越接近于高频侧的区域中,频带宽度趋向越窄。结果,难以得到分派给应用的带宽。另外,很难相互独立地控制频带宽度。这些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频带表面安装天线。可通过单个天线发送和接收不同频带的信号。另外,可容易地使频带变宽,具体地说,可相互独立地控制频带宽度。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该多频带表面安装天线的无线电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面安装天线,它包括介质基底部件、通过使辐射电极从介质基底部件上的馈送端开始延伸而形成的馈送元件,以及通过使辐射电极从介质基底部件的接地端开始延伸而形成的非馈送元件。在这种安排下,将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设置得其间有距离。另外,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分支元件,该分支元件是通过延伸多个辐射电极而形成的,其中辐射电极从馈送端侧或接地端侧开始分支,其间有距离。
在这种表而安装天线中,形成分支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可具有不同的基波谐振频率。
另外,在表面安装天线中,形成分支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可从馈送端侧和接地端侧开始沿辐射电极之间的距离扩开的方向延伸。
另外,在表面安装天线中,形成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可局部包含用于控制基波谐振频率的基波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谐波谐振频率的谐波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在这种表面安装天线中,基波控制单元局部地设置在基波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该区域包含在辐射电极的电流路径上,基波谐振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最大电流部分,并且将谐波控制单元局部设置在谐波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该区域包含在辐射电极的电流路径上,谐波谐振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最大电流部分。
另外,在馈送元件上,可交替设置每单元长度电流长度小的区域和每单元长度电流长度大的区域。
另外,在表面安装天线中,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之一的分支辐射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可与剩余的元件的辐射电极执行组合谐振。
另外,在表面安装天线中,可通过电容耦合,将电功率提供给馈送元件的馈送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表面安装天线的无线电装置。
在本说明书中,在辐射电极的多个谐振波中,将具有最低的谐振频率的谐振波定义为基波,将具有高于基波的谐振频率的谐振波定义为谐波。另外,将在一个频带中有两个或更多谐振点的状态定义为组合谐振。
在上述结构中,至少三个辐射电极形成在介质基底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容易地使天线适合于多个频带。另外,通过根据需要设置辐射电极的电流矢量以及辐射电极之间的距离,可相互独立地控制辐射电极的谐振波。由此,例如,仅仅选出所需频带的一个频带设置为多谐振状态,从而可非常容易地使所用的频带变宽。
附图说明
图1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天线;
图2A和2B是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天线得到的回波损耗特性曲线说明;
图3是曲线图,说明辐射电极中谐振波的典型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
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天线;
图5A和5B是曲线图,说明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天线得到的回波损耗特性;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装置的模型图;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天线;和
图8说明了一个例子,其中用于匹配电路的电极图案设置在介质基底部件的表面上,形成表面安装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天线的展开视图。在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天线1中,将馈送元件3和非馈送元件4设置在长方体介质基底部件2上,并且它们之间有距离。非常独特的是,非馈送元件4形成为分支元件。
即,如图1所示,在介质基底部件2的前侧表面2b上设置了馈送端5和接地端6,它们在图中沿向上的方向从底表面2f延伸,并且其间有距离。另外,在介质基底部件2的上表面2a上形成有馈送侧的辐射电极7,它连接到馈送端5。馈送侧的辐射电极7从图中的上表面2a延伸到左侧表面2e。馈送侧的延伸的辐射电极7的顶端7b是开路的。在介质基底部件2的上表面2a上,除了馈送侧的辐射电极7以外,设置非馈送侧的第一辐射电极8和第二辐射电极9(具有分支的婉蜒形状,并由接地端6延伸),其中在电极8和9之间设置有距离。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馈送端5和馈送侧辐射电极7形成馈送元件3。由接地端6和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幅射电极8和9形成非馈送元件4。如上所述,非馈送元件4形成分支元件。
如图1所示,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从接地端6沿着它们之间的距离扩开的方向延伸。通过这种安排,防止了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之间的相互干涉。延伸的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顶端8b是开路的。另外,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在图中从上表面2a延伸到右侧表面2c。延伸的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顶端9b是开路的。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相邻并分开一距离的馈送侧辐射电极7和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中,电极7和8的电流矢量的方向基本上相互垂直。通过这种安排,防止了馈送侧辐射电极7和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之间的相互干扰。馈送侧辐射电极7和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电流矢量的方向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和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之间有大的距离。另外,辐射电极7和9的开路端(那里的电场最强)导向相对的方向,并且它们之间也有大的距离。由此,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和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之间没有相互干扰。
如图1所示,在介质基底部件2的左侧表面2e和右侧表面2c上,形成有固定电极10(10a,10b,10c,和10d),它们朝底表面2f延伸。
另外,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有从介质基底部件2的前侧表面2b穿透到其后侧表面2d的通孔11(11a和11b)。通过这种通孔11,可以减小介质基底部件2的重量。另外,减小了接地端和辐射电极7,8和9之间的有效渗透性,并且降低了电场浓度,其结果是可使已经使用的频带变宽,并且可得到高的增益。
如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天线安装在诸如移动电话等无线电装置的电路板上。在这种情况下,将相对于介质基底部件2的上表面2a的底表面2f用作在安装时的底表面。
例如,信号源12和匹配电路13形成在无线电装置的电路板上。通过将表面安装天线1安装在电路板上,通过匹配电路13将表面安装天线1的馈送端5电气连接到信号源12。匹配电路13结合在无线电装置的电路板上。但是,也可将匹配电路13形成为介质基底部件2上的电极图案的一部分。例如,当如图8所示,将用于添加电感成分L的匹配电路13设置在馈送端5和接地端6之间时,可在介质基底部件2的底表面2f上形成婉蜒的电极图案作为匹配电路13。
在如上所述安装的表面安装天线中,当将信号通过匹配电路13从信号源直接提供给馈送端5时,信号然后从馈送端5提供给馈送侧辐射电极7,此时,通过电磁耦合,还将信号提供给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通过提供信号,在馈送侧幅射电极7和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中,电流从电极7、8和9的基底端部7a,8a和9a流到开路端7b、8b和9b。结果,馈送侧辐射电极7和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谐振,由此执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同时,在图3中,示出了一个辐射电极对于一个基波、二次波(谐波)和三次波(谐波)的典型的电流分布(由虚线表示)以及典型的电压分布(由实线表示)。在图中,端部A对应于辐射电极7,8和9中每一个的信号提供侧,即,基底端部侧7a、8a和9a。端部B对应于其开路的端部7b,8b和9b。
如图3所示,每一个谐振波具有唯一的电流分布和唯一的电压分布。例如,基波最大的谐振电流区域(即包含基波谐振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最大电流部分Imax的区域Z1)位于辐射电极7,8和9的每一个基底端部7a、8a和9a。二次谐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即包含二次波谐振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最大电流部分Imax的区域Z2)位于辐射电极7,8和9的每一个中心。如这里所示,辐射电极7,8和9的谐振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位于相互不同的点。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上,在基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1中部分地形成婉蜒的图案15,并在二次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2中部分形成蜿蜒的图案16。通过这样的安排,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上的基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1和二次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2上都添加了串联的电感分量。换句话说,通过部分形成蜿蜒图案15和16,在Z1和Z2每一个区域中每单位长度的电气长度大于馈送侧辐射电极的剩余部分。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中,沿电流路径连续地交替设置每单位长度具有较大电气长度的区域和每单位长度具有较小电气长度的区域。
可通过改变由形成在基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1中的蜿蜒图形构成的串联电感分量的大小,控制基波的谐振频率f1。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改变其他谐振波的谐振频率非常小。类似地,可通过改变由形成在二次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2中的婉蜒图形16构成串联电感分量,在独立于其他谐振波的状态下改变二次波(谐波)的谐振频率f2。
如上所述,蜿蜒图形15可用作基波控制单元,它用于控制基波的谐振频率f1,并且,婉蜒图形16可用作谐波控制单元,它用于控制作为谐波的二次波的谐振频率f2。为了改变由蜿蜒图形15和16形成的串联电感分量的大小,可改变例如蜿蜒线路的数量、蜿蜒线路之间的距离和蜿蜒线路的宽度等。但是,将省略对这些可能的改变的解释。
通过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上部分设置上述婉蜒图形15和16,可容易地为将基波的谐振频率f1和二次谐波的谐振频率f2设置在理想频率而设计馈送侧辐射电极7。另外,当形成的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基波谐振频率和二次波谐振频率由于形成精确度不够而从设定频率偏离时,形成在谐振波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的蜿蜒图形15或16(具有调节用的目标频率)被调整,以改变串联电感分量的大小。通过这种安排,偏离的频率能够与设定的频率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谐振波的频率(除了具有调节的目标频率的谐振波以外)几乎不改变。由此,可简单而快速地调节谐振频率。
上面形成了第一实施例所示的表面安装天线1。当辐射电极7,8和9中的电流路径的长度,由形成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上的婉蜒图形15和16构成的串联电感分量的大小等以各种方式改变时,表面安装天线1可具有各种回波损耗特性。
例如,当需要天线能够发送和接收两个不同频带的信号时,表面安装天线1能够具有如图2A和2B所示的实线D表示的回波损耗特性。在这些图中,一点划线A表示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回波损耗特性,两点划线B表示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回波损耗特性。虚线C表示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回波损耗特性。另外,频率f1是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基波谐振频率,频率f2是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二次波谱振频率。频率f3是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基波谐振频率,频率f4是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基波谐振频率。
在如图2A所示的上述实施例中,以如此方式设置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基波谐振频率f1,从而可得到所需的两个频带的低频带。以如此方式设置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二次波谐振频率f2,从而可得到它们的高频带。另外,将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基波谐振频率f3设置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二次波谐振频率f2上,并将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基波谐振频率f4设置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二次波谐振频率f2下面。
按照这种方式,将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基波谐振频率f3和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基波谐振频率f4设置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二次波谐振频率f2附近。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可防止辐射电极7、8和9之间的相互干扰。由此,没有诸如谐振波衰减之类的问题,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的基波作为组合的谐振交迭,并且如图2A所示,可使高频的频带分支。
另外,在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如图2A所示的相同方式设置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基波的谐振频率f1和二次波的谐振频率f2。即,将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基波的谐振频率f4设置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基波的谐振频率f1附近,并且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基波与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基波作为组合的谐振。另外,将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基波的谐振频率f3设置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二次谐波的谐振频率f2附近,并且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基波与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二次谐波作为组合的谐振。如这里示出的,在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低频和高频侧的频带处于多谐振状态,从而可使使用的频带变宽。
在这种情况下,图2A和2B所示的回波损耗特性用于示出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天线1得到的回波损耗特性。但是,如果需要,通过设计辐射电极7.8和9,可得到不同于图2A和2B所示的那些回波损耗特性。并将省略其解释。
在第一实施例中,非馈送元件4形成为由两个辐射电极8和9构成的分支元件。结果,单个的表面安装天线1包括三个辐射电极7,8和9,由此可使表面安装天线1容易地适合于多频带。具体地说,在第一实施例中,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从它们的基底端部8a和9a,沿着电极8和9之间的距离扩开的方向延伸。由此,可防止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之间的相互干扰。另外,可将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的每一个谐振波控制在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安排,可进一步增强天线1的多频带适应性。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将作为基波控制单元的蜿蜒图形15和作为谐波控制单元的蜿蜒图形16设置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上。通过这种安排,可简化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设计,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它。另外,可容易地调节基波的谐振频率f1和基波的谐振频率2,结果,表面安装天线1可具有高度可靠的天线特性。
另外,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的谐振波可简单地通过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基波和谐波,执行多谐振。由此,通过组合的谐振,可使使用的频带变宽。另外,如上所述,通过非馈送侧辐射电极8和9的谐振波组合馈送侧辐射电极7的谐振波,使频带变宽,只有从多个所需频带中选出的频带能够以独立于其他频带的状态变宽。由此可简单设计多频带的表面安装天线1。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下面对第二实施例的解释中,将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样的编号给予相同的结构部分,并省略了对它们的解释。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型天线的展开图。第二实施例中所示的表面安装天线具有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非馈送元件4和馈送元件3都是分支元件。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在介质基底部件2的上表面2a上,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20和21从形成在前侧表面2b上的馈送端5开始分支并延伸,并且它们之间有距离。在第二实施例中,由馈送端5和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20和21构成馈送元件3。
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20和21从馈送端5开始沿电极20和21之间的距离扩开的方向延伸。结果,可防止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20和21之间相互干扰。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20的顶端20b是开路的。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21从上表面2a延伸到左侧表面2e,并且延伸的电极21的顶端21b是开路的。
另外,如图4所示,从非馈送元件4的接地端6开始,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是分支的,它们之间具有距离,并且沿电极8和9之间的距离扩开的方向延伸。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从介质基底部件2的上表面2a延伸到右侧表面2c。第二辐射电极9从其上表面2a延伸到前侧表面2b。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顶端8b和第二辐射电极9的顶端9b是开路的。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表面安装天线1具有上述结构。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况,通过根据需要设计辐射电极8、9、20和21,表面安装天线可具有各种回波损耗特性。
例如,表面安装天线1可具有由图5A和5B中的实线D所示的回波损耗特性。在这些附图中,一点划线A表示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20的回波损耗特性,一点划线A′表示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21的回波损耗特性。两点划线B表示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回波损耗特性。虚线C表示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回波损耗特性。另外,频率f1表示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20的基波的谐振频率。频率f1′表示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21的基波的谐振频率。频率f3表示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的基波的谐振频率。频率f4表示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的基波的谐振频率。
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在两个所需频带的高频侧上的频带中,通过由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21和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产生多谐振状态,使所用的频带变宽。另外,在如图5B所示的例子中,所需的两个频带都处于多谐振状态,从而可使频带变宽。
当然,如果需要,通过设计辐射电极8、9、20和21,第二实施例中所示的表面安装天线可具有如图5A和5B所示的回波损耗特性以外的其他回波损耗特性。但是,这里将省略对它们的解释。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馈送元件3和非馈送元件4都是分支元件,天线1更加适合于多频带。另外,可以相互独立的状态控制辐射电极8、9、20和21的谐振波。这种安排增加了多频带表面安装天线1的设计自由度,此外,其的有利之处在于可容易地产生多谐振状态,由此容易地使所用的频带变宽,并且只有从多个所需频带中选出的频带变宽。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将示出对无线电装置的说明。如图6所示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装置是便携式无线电装置26。电路板28包含在其罩于27内。在电路板28上,安装有具有上述每一个实施例所示的独特的结构的表面安装天线1。
如图6所示,在便携式无线电装置26的电路板28上,作为信号源,形成有发送电路30、接收电路31、和发送/接收转换电路32。将表面安装天线1安装在电路板28上,由此天线1通过发送/接收转换电路32,被电气连接到发送电路30和接收电路31。在便携式无线电装置26中,通过切换发送/接收转换电路32,可平滑地执行发送/接收。
根据第三实施例,将具有上述每一个实施例所示的独特结构的表面安装天线结合到便携式无线电装置26中。由此,通过仅结合单个表面安装天线1,可发送和接收不同频带的信号。结果,不必根据需要发送和接收不同频带的信号的频带数量而结合多个天线,由此有助于进一步使便携式无线电装置26小型化。另外,无线电装置还可具有高度可靠的天线特性。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只有馈送元件3和非馈送元件4中的非馈送元件4形成为分支元件。在第二实施例中,馈送元件3和非馈送元件4都形成为分支元件。但是,在馈送元件3和非馈送元件4中,也可形成只有馈送元件3为馈送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得到和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一些优点。
另外,馈送元件3和非馈送元件4的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那些,可进行各种变化。例如,在图7中,示出非馈送元件4的配置的另一个例子。在如图7所示的表面安装天线1中,除了非馈送元件4以外,天线1的其他结构的部分与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天线1中使用的一样。图7中,由相同的编号表示和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天线1相同的那些结构部分。
在如图7所示的非馈送元件4中,非馈送侧第一辐射电极8从接地端6通过介质基底部件2的上表面2a延伸到右侧表面2c。非馈送侧第二辐射电极9从接地端6延伸到介质基底部件2的前侧表面2b。如这里描述的,可将非馈送侧第一和第二辐射电极8和9设置在介质基底部件2的不同表面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4是由辐射电极(通过分支为两个部分而形成)构成的分支元件。但是,形成每一个分支元件的辐射电极的数量可以上三个或更多。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上,在基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1中形成作为基波控制单元的婉蜒图形15,并且在其二次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2中形成作为谐波控制单元的婉蜒图形16。但是,可形成结构不同于蜿蜒图形15和16的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例如,对于基波控制单元,可将串联的电感分量局部地加到基波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1,而对于谐波控制单元,可将串联的电感分量局部加到二次谐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Z2,由此,可增加区域Z1和Z2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单元长度的电气长度。另外,例如,通过将并联电容设置在区域Z1和Z2中的辐射电极的电流路径上,可设置单元,用于局部地加入等效的串联电感分量,作为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或者,在区域Z1和Z2位于介质基底部件2的部分中,可局部设置介质部件,它们的渗透性大于其他区域,作为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馈送侧辐射电极7上设置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但是,只能设置控制单元中的一个。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馈送元件3,作为两个辐射电极20和21的分支元件。辐射电极20和辐射电极21都不具有如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但是,两个辐射电极20和21中的一个或两个具有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另外,类似地,对于形成非馈送元件4的辐射电极8和9,辐射电极8和9的一个或两个可具有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由此,形成馈送元件3和非馈送元件4的多个辐射电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将具有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其上)。
另外,在上述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1中,从信号源12直接将电功率提供给馈送端5。但是,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电容馈送型的表面安装天线1,其中通过电容耦合将电功率提供给馈送端5。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虽然已经作为例子描述了便携式无线电装置,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安装型无线电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中一个或两个都形成为分支元件,在单个表面安装天线中至少形成三个或更多辐射电极。由此,例如通过使形成分支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的基波谐振频率不同,天线容易地适合于多频带。
形成分支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从馈送端和接地端开始沿辐射电极之间的距离扩开的方向延伸。结果,可防止形成分支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之间的相互干扰。另外,由于可相互独立地控制辐射电极的谐振波,可容易地设计辐射电极,并且可增加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可增加天线特性的可靠性。
当形成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其上时,通过具有基波控制单元和谐波控制单元的辐射电极,可控制基波和谐波的谐振频率。具体地说,当将基波控制单元局部地设置在辐射电极的电流路径上的基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而将谐波控制单元局部地设置在辐射电极电流路径上的谐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时,可以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谐振波的状态控制基波和谐波之一的诸振波的频率。通过这种安排,可非常容易和快速地设计表面安装天线。
当馈送元件具有连续交替设置的每单位长度大的电气长度的区域,以及每单位长度小的电气长度的区域时,可显著地改变和控制基波和谐波的谐振频率之间的差。具体地说,当将串联的电感分量局部加到表面安装天线的馈送元件中的基波和谐波中的至少一个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以形成大电气长度区域时,能够高精确度地控制它们的谐振频率之间的差。
当在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中的一个中分支的多个辐射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其他元件的辐射电极进行多谐振时,频带可容易地变宽。另外,可通过仅使从多个所需频带中选出的频带处于多谐振状态而使频带变宽。
类似地,电容馈送性表面安装天线在容易地适用于多频带方面,可提供与上述相同的优点。
在结合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独特结构的表面安装天线的无线电装置中,仅仅通过是提供的单个表面安装天线,无线电装置容易地适用于多频带。另外,由于不必所需频带的数量而设置天线,可增强装置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的无线电装置可具有高度可靠的天线特性。
虽然已经根据其较佳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该知道,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确定)的情况下,可进行修改和变化。

Claims (17)

1.一种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包含:
介质基底部件;
馈送元件,所述馈送元件由所述介质基底部件上的馈送端以及从所述馈送端延伸的馈送侧辐射电极形成;和
非馈送元件,所述非馈送元件由所述介质基底部件上的接地端以及从所述接地端延伸的非馈送侧辐射电极形成的,在所述馈送元件和所述非馈送元件之间设置一距离;
所述馈送元件和所述非馈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分支元件,所述分支元件是通过在所述馈送端和/或所述非馈送端对所述馈送元件和所述非馈送元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辐射电极进行分支,并延伸所述经分支的辐射电极而形成的,在所述经分支的辐射电极之间设置一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分支的辐射电极具有不同的基波谐振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分支的辐射电极沿其间距离扩开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形成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控制基波谐振频率的基波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谐波谐振频率的谐波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形成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控制基波的谐振频率的基波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谐波谐振频率的谐波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波控制单元设置在基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该区域具有在辐射电极的电流路径上基波谐振电流达到一最大值的最大电流部分,并且所述谐波控制单元设置在谐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该区域具有在辐射电极的电流路径上谐波谐振电流达到一最大值的最大电流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送元件包括每单位长度电气长度小的区域,和每单位长度电气长度大的区域,这些区域沿电流路径连续地交替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中一个元件的至少一个分支辐射电极执行与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中另一个元件的辐射电极的组合谐振。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容耦合将电功率提供给馈送元件的馈送端。
10.一种无线电装置,它包含发送机和接收机中的至少一种,并且还包含一表面安装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安装天线与发送机和接收机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耦合,并且包括:
介质基底部件;
馈送元件,所述馈送元件由所述介质基底部件上的馈送端以及从所述馈送端延伸的馈送侧辐射电极形成;和
非馈送元件,所述非馈送元件由所述介质基底部件上的接地端以及从所述接地端延伸的非馈送侧辐射电极形成的,在所述馈送元件和所述非馈送元件之间设置一距离;
所述馈送元件和所述非馈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分支元件,所述分支元件是通过在所述馈送端和/或所述非馈送端对所述馈送元件和所述非馈送元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辐射电极进行分支,并延伸所述经分支的辐射电极而形成的,在所述经分支的辐射电极之间设置一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分支的辐射电极具有不同的基波谐振频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分支的辐射电极沿其间距离扩开的方向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的多个辐射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控制基波谐振频率的基波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谐波谐振频率的谐波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波控制单元设置在基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该区域具有在辐射电极的电流路径上基波谐振电流达到一最大值的最大电流部分,并且所述谐波控制单元设置在谐波的最大谐振电流区域中,该区域具有在辐射电极的电流路径上谐波谐振电流达到一最大值的最大电流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馈送元件包括每单位长度电气长度小的区域,和每单位长度电气长度大的区域,这些区域沿电流路径连续交替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中一个元件的至少一个分支辐射电极执行与馈送元件和非馈送元件中另一个元件的辐射电极的组合谐振。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容耦合将电功率提供给馈送元件的馈送端。
CNB011168277A 2000-04-11 2001-04-11 表面安装天线和结合它的无线电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650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8851/2000 2000-04-11
JP2000108851A JP3658639B2 (ja) 2000-04-11 2000-04-11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のアンテナを備えた無線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2033A CN1322033A (zh) 2001-11-14
CN1165098C true CN1165098C (zh) 2004-09-01

Family

ID=18621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68277A Expired - Lifetime CN1165098C (zh) 2000-04-11 2001-04-11 表面安装天线和结合它的无线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433745B1 (zh)
EP (1) EP1146590B1 (zh)
JP (1) JP3658639B2 (zh)
KR (1) KR100414634B1 (zh)
CN (1) CN1165098C (zh)
DE (1) DE60125632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7407A (zh) * 2010-09-08 2012-05-0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9845A1 (de) * 2000-10-09 2002-04-11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Mehrband-Mikrowellenantenne
KR20040028739A (ko) 2001-04-23 2004-04-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요코오 이동체 통신용 광대역 안테나
JP4044302B2 (ja) * 2001-06-20 2008-02-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機
KR100444217B1 (ko) * 2001-09-12 2004-08-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표면실장형 칩 안테나
US6650294B2 (en) * 2001-11-26 2003-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pact broadband antenna
KR100532223B1 (ko) * 2002-05-15 2005-11-29 (주) 코산아이엔티 마이크로 칩 듀얼밴드 안테나
JP2003347827A (ja) 2002-05-28 2003-12-05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周波モジュール
JP2004201278A (ja) * 2002-12-06 2004-07-15 Sharp Corp パターンアンテナ
JP3825400B2 (ja) * 2002-12-13 2006-09-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FI115262B (fi) 2003-01-15 2005-03-31 Filtronic Lk Oy Monikaista-antenni
JP2004242159A (ja) 2003-02-07 2004-08-26 Ngk Spark Plug Co Ltd 高周波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US7119743B2 (en) 2003-06-09 2006-10-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05029642A1 (ja) * 2003-09-22 2005-03-31 Anten Corporation 多周波数共用アンテナ
KR100995265B1 (ko) * 2003-12-25 2010-11-19 미쓰비시 마테리알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안테나 장치 및 통신기기
US7800554B2 (en) 2008-06-26 2010-09-21 Erchonia Corporation Varying angle antenna f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dissipation device
US8155721B2 (en) 2004-01-12 2012-04-10 Erchon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undesirabl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O2005083835A2 (en) * 2004-02-18 2005-09-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tenna
JP2007524324A (ja) * 2004-02-25 2007-08-2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GB2412246B (en) * 2004-03-16 2007-05-23 Antenova Ltd Dielectric antenna with metallised walls
TWI239678B (en) * 2004-05-14 2005-09-11 Benq Corp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unit using the same
CN100379085C (zh) * 2004-06-22 2008-04-02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与利用此装置的移动单元
JP4284252B2 (ja) 2004-08-26 2009-06-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装置ならびに無線通信装置
US7119748B2 (en) * 2004-12-31 2006-10-10 Nokia Corporation Internal multi-band antenna with planar strip elements
WO2006073034A1 (ja) * 2005-01-05 2006-07-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アンテ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機
FI121520B (fi) 2005-02-08 2010-12-15 Pulse Finland Oy Sisäinen monopoliantenni
KR20070016545A (ko) 2005-08-04 2007-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US7161540B1 (en) * 2005-08-24 2007-01-09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ual-band patch antenna
FI118782B (fi) * 2005-10-14 2008-03-14 Pulse Finland Oy Säädettävä antenni
US20070114889A1 (en) * 2005-11-21 2007-05-2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Chip level packaging for wireless surface acoustic wave sensor
WO2007094111A1 (ja) 2006-02-14 2007-08-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アンテ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
US7477195B2 (en) * 2006-03-07 2009-01-1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frequency band antenna device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0808811B1 (ko) * 2006-04-13 2008-03-03 (주)모토닉스 차량용 다중대역 안테나
KR100664552B1 (ko) 2006-05-25 2007-01-03 주식회사 모비너스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다중대역 칩 안테나
US7761115B2 (en) * 2006-05-30 2010-07-20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mode RF transceiver and antenna structure
FI119268B (fi) * 2006-08-25 2008-09-15 Pulse Finland Oy Moniresonanssiantenni
US7671804B2 (en) 2006-09-05 2010-03-02 Apple Inc. Tunable antennas for handheld devices
KR100867128B1 (ko) * 2007-01-04 2008-11-06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안테나 이중 대역 안테나
JP4752771B2 (ja) * 2007-01-19 2011-08-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構造の不要波放射抑制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WO2008087780A1 (ja) * 2007-01-19 2008-07-2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機
US7542009B2 (en) * 2007-03-05 2009-06-02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ignal receiving/transmitting method thereof
JP4661816B2 (ja) * 2007-03-30 2011-03-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通信機
US7450076B1 (en) * 2007-06-28 2008-11-1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Integrated multi-band antenna
JP5375614B2 (ja) * 2007-10-26 2013-12-25 Tdk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機
JP5777885B2 (ja) * 2008-01-08 2015-09-09 エース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多重帯域内蔵型アンテナ
US9190735B2 (en) * 2008-04-04 2015-11-17 Tyco Electronics Services Gmbh Single-feed multi-cell metamaterial antenna devices
US7847746B2 (en) 2008-07-03 2010-12-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Broadband antenna
KR20100030522A (ko) * 2008-09-10 2010-03-18 (주)에이스안테나 전자기적 커플링을 이용한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JP4784636B2 (ja) * 2008-10-28 2011-10-05 Tdk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るアンテナ装置並びに無線通信機
JP4645729B2 (ja) * 2008-11-26 2011-03-09 Tdk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通信機、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プリント基板、並びに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及び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
GB2486362B (en) * 2009-08-27 2015-02-2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lexible substrate antenna and antenna device
WO2011105381A1 (ja) * 2010-02-24 2011-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携帯無線端末
JP2012227876A (ja) * 2011-04-22 2012-11-15 Tdk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機器
US9673520B2 (en) * 2011-09-28 2017-06-06 Sony Corporation Multi-band wireless terminal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along an end portion, and related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s
US9583824B2 (en) * 2011-09-28 2017-02-28 Sony Corporation Multi-band wireless terminals with a hybrid antenna along an end portion, and related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s
KR101378847B1 (ko) 2012-07-27 2014-03-27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광대역 특성을 갖는 내장형 안테나
DE202013012360U1 (de) 2012-08-28 2016-06-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envorrichtung und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WO2014085659A1 (en) * 2012-11-28 2014-06-05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For And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Dual-polarized magnetic antennas
US9331397B2 (en) 2013-03-18 2016-05-03 Apple Inc. Tunable antenna with slot-based parasitic element
US9559433B2 (en) 2013-03-18 2017-01-31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having two antennas and three ports
US9293828B2 (en) 2013-03-27 2016-03-22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tuning from coupled antenna
US9444130B2 (en) 2013-04-10 2016-09-13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return path tuning and loop element
JP5726983B2 (ja) * 2013-10-30 2015-06-0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状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送受信用通信回路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1234A (ja) * 1993-11-02 1995-05-19 Nippon Mektron Ltd 複共振アンテナ
US5748149A (en) * 1995-10-04 1998-05-0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urface mounting antenna and antenna apparatus
JP3319268B2 (ja) * 1996-02-13 2002-08-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JP3114605B2 (ja) * 1996-02-14 2000-12-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JPH09260934A (ja) * 1996-03-26 1997-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JP3114621B2 (ja) * 1996-06-19 2000-12-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AU731954B2 (en) * 1996-07-03 2001-04-05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Log periodic dipole antenna having a microstrip feedline
JP3279205B2 (ja) * 1996-12-10 2002-04-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通信機
DE19707535A1 (de) * 1997-02-25 1998-08-27 Rothe Lutz Dr Ing Habil Folienstrahler
US6380895B1 (en) * 1997-07-09 2002-04-30 Allgon Ab Trap microstrip PIFA
JPH11127014A (ja) * 1997-10-23 1999-05-1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アンテナ装置
KR100294979B1 (ko) * 1998-06-12 2001-07-12 김춘호 다중대역세라믹칩안테나
JP3351363B2 (ja) * 1998-11-17 2002-11-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JP3639767B2 (ja) * 1999-06-24 2005-04-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JP3554960B2 (ja) * 1999-06-25 2004-08-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WO2001024316A1 (fr) * 1999-09-30 2001-04-0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e a montage en surface et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avec antenne a montage en surface
JP3528737B2 (ja) * 2000-02-04 2004-05-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および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を備えた通信装置
JP3468201B2 (ja) * 2000-03-30 2003-11-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の複共振の周波数調整設定方法および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を備えた通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7407A (zh) * 2010-09-08 2012-05-0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14634B1 (ko) 2004-01-07
EP1146590A2 (en) 2001-10-17
US6433745B1 (en) 2002-08-13
JP3658639B2 (ja) 2005-06-08
KR20010098511A (ko) 2001-11-08
CN1322033A (zh) 2001-11-14
US20020030626A1 (en) 2002-03-14
EP1146590B1 (en) 2007-01-03
DE60125632T2 (de) 2007-05-03
EP1146590A3 (en) 2003-09-03
DE60125632D1 (de) 2007-02-15
JP2001298313A (ja) 200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098C (zh) 表面安装天线和结合它的无线电装置
CN1270405C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频带分支天线
CN103117452B (zh) 一种新型lte终端天线
CN1218432C (zh) 表面安装型天线以及采用表面安装型天线的无线机
CN1147023C (zh) 具有无源辐射元件的双频带分集天线
CN1184721C (zh) 天线装置
CN1134858C (zh) 微带天线
CN101055939A (zh) 天线器件以及使用该天线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US10581148B2 (en) External antenna for vehicle
CN1778014A (zh) 可变频率天线及包含该天线的设备
CN1823476A (zh) 天线装置及包括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
CN1577962A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内部天线
CN1977425A (zh) 多频带天线、电路板和通信设备
EP2337150A1 (e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arrangement
WO2013061502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761099A (zh) 宽带内置天线
KR20090016481A (ko)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장치
CN1647314A (zh) 减少射频干扰的定向平面倒f型天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805215A (zh) 无线电装置
CN1661855A (zh) 装载天线的无线装置
EP1228551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CN1627558A (zh) 天线
CN101080850A (zh) 平衡-不平衡天线
EP2071668A1 (en)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729592A (zh) 用于便携式无线电设备的小体积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13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