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2916A - 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2916A
CN116472916A CN202310555386.1A CN202310555386A CN116472916A CN 116472916 A CN116472916 A CN 116472916A CN 202310555386 A CN202310555386 A CN 202310555386A CN 116472916 A CN116472916 A CN 116472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ing
culture medium
mixed
days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53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琴
马布平
李朝东
张静
袁清风
熊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ji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Bacter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ji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Bacter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ji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Bacter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ji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Bacter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553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29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2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2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2)毛韧革菌的培养;(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培养基培养的金耳芽孢与毛韧革菌混合菌种做出耳实验,能够使混合菌液在栽培袋里面18‑20天现耳,在原种瓶里面23‑25天现耳,其现耳率高,所得金耳子实体质量好。通本发明方法可以直接用液体菌种接入到栽培料上,出耳后获得菌种F1代,用F1代作为原种制备的转接可以解决传代问题,即可满足一次性纯液体接种栽培要求,也可满足固体制种的菌种来源。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耳,也称脑型银耳、金银耳,隶属担子菌门银耳科银耳属,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同源真菌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金耳子实体外观呈脑状,色泽金黄,富含胶质,食用口感爽滑;临床研究发现金耳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凝血和抗肿瘤等效果。金耳是食用菌中珍品,它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硫、磷、锰、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也是保健美容佳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野生金耳的资源量十分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为了珍贵的金耳资源可持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开始探索金耳的人工栽培,但由于金耳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1个有性世代的大循环和几个无性世代的小循环,期间又有被寄生真菌毛韧革菌的相互参与,导致金耳的栽培难以人为控制。其自身特殊的生理特性和制种特性,目前金耳的栽培过程中,菌种尚不稳定,在原基形成初期容易遭到杂菌感染,导致烂耳和出耳不整齐,严重影响金耳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阻碍了代料栽培金耳的大规模推广。
目前大多的金耳菌栽培方式主要为液体+固体模式,即单独培养革菌的液体菌种和金耳子实体,金耳子实体的原种培养需要30-40天,耗时长,与液体菌种制备相比需要耗费4-5倍的人工和9-10倍的玻璃器皿(玻璃器皿主要为原种瓶和锥形瓶)。而采用原种制备子实体对传代有严格要求,传代次数多,可能会造成菌种质量降低而引起抗性差、产量受损等(见图1);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即可满足一次性纯液体接种要求,也可满足固体制种的菌种来源的方法。本发明团队经过长期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直接用液体菌种接入到栽培料上,出耳后获得菌种F1代(子一代),用F1代作为原种制备的转接,不仅解决了传代问题(见图2),还解决现有耗人力、耗时长、耗材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3-26℃黑暗培养5-12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3-26℃、140-160r/min培养4-8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3-26℃、140-160r/min培养4-8d,待摇瓶内菌液由百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3-26℃、140-160r/min的摇床上过夜,即可用于接种栽培袋和原种瓶;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2-0.4%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19-23℃分别培养23-25天、18-20天即可出现幼耳。
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7-10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5-7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5-7d,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即可用于接种栽培袋和原种瓶;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2-0.4%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19-23℃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本发明所述专属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18-28g,蛋白胨1-4g,酵母浸粉1-4g,磷酸二氢钾1-4g,硫酸镁0.5-2.0g,蒸馏水1L。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专属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20-26g,蛋白胨1-3.5g,酵母浸粉1-3g,磷酸二氢钾1-3g,硫酸镁0.6-1.5g,蒸馏水1L。
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专属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24-26g,蛋白胨2.5-3.5g,酵母浸粉2-3g,磷酸二氢钾1-2g,硫酸镁0.6-1.0g,蒸馏水1L。
更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专属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26g,蛋白胨3.5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6g,纯水1L。
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活化的温度为18-28℃,活化时间为4-10d。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活化的温度为20-25℃,活化时间为5-8d。
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混合为:按体积比1-2:1混合。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3)中所述混合为:按体积比1:1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将培养基培养的金耳芽孢与毛韧革菌混合菌种,能够使混合菌液在栽培袋里面18-20天现耳,在原种瓶里面23-25天现耳,其现耳率高,所得金耳子实体质量好。
2、本发本方法可以直接用液体菌种接入到栽培料上,出耳后获得菌种F1代(子一代),用F1代作为原种制备的转接,不仅解决了对传代要求严格、传代次数多以及可能会造成菌种质量降低而引起抗性差、产量受损等问题,还解决现有耗人力、耗时长、耗材多的问题。即可满足一次性纯液体接种要求,也可满足固体制种的菌种来源。
3、本发明方法筛选出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6g,蛋白胨3.5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6g,纯水1L,得到金耳子实体完整,颜色纯正;革菌适中,生长速度快,在子实体周围的培养料表面无明显黄色分泌物;子实体存活率达到96%。
附图说明
图1:传代次数对菌种质量影响图(从左到右依次为:传代1次、传代2次、传代5次、传代6次)
图2:转接液体种幼耳至原种瓶天数变化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出耳后转接7d、出耳后转接14d、出耳后转接21d、出耳后转接28d、出耳后转接35d)
图3:液体种接至原种瓶内(24d)出耳图
图4:液体种接至栽培袋内(20d)出耳图
图5:显微镜下的混合菌丝状态图
图6:显微镜下的混合菌种形态图
图7:金耳芽孢与毛韧革菌液体菌种培养完成后按1:1混合过夜的菌种图
图8:液体菌种宏观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具体说明。
实施例1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8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天,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3℃下活化7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天,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上述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6g,蛋白胨3.5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6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3%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21℃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2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7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5天,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0℃下活化5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5天,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上述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6g,蛋白胨3.5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6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2-0.4%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19℃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3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10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7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5℃下活化8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7d,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上述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6g,蛋白胨3.5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6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4%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23℃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4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3℃黑暗培养5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3℃、140r/min培养4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18℃下活化10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3℃、140r/min培养4d,待摇瓶内菌液由百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上述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8g,蛋白胨1g,酵母浸粉1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3℃、16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2%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19℃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5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6℃黑暗培养12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6℃、160r/min培养8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8℃下活化4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6℃、160r/min培养8d,待摇瓶内菌液由百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上述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配方为:葡萄糖28g,蛋白胨4g,酵母浸粉4g,磷酸二氢钾4g,硫酸镁2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2:1混合,置于26℃、16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4%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23℃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6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4℃黑暗培养6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4℃、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5℃下活化6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4℃、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菌液由百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4g,蛋白胨1.5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0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4℃、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3%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22℃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7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8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3℃下活化7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4g,蛋白胨2.5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4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3%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20℃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8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8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3℃下活化7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5g,蛋白胨3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3%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20℃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9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8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3℃下活化7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4g,蛋白胨3.5g,酵母浸粉3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6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3%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20℃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实施例10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8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在23℃下活化7天,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6d,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所述的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6g,蛋白胨2.5g,酵母浸粉1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4g,蒸馏水1L;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按体积比1:1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3%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20℃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发明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下:
一、实验部分
1、实验材料与仪器
1.1主要试验设备: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摇床;
1.2实验材料:公司自有毛韧革菌菌株及芽孢,保存于4℃冰箱;
1.3实验试剂: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浸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均购自百思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2、实验方法:
2.1专用液体培养基的配方筛选试验
2.1.1试验1:
成分选取试验,设置5个配方,见表1。
表1专用液体培养基的配方筛选及结果
结果,配方4培养的混合菌种表现最优,出耳质量最好,子实体弹性好,颜色纯正,存活率88%。
2.1.2试验2:
在试验1的基础上,优化配方4,见表2。
表2专用液体培养基的配方4优化筛选及结果
结果,得到的配方C综合表现最佳。
2.2酵母状芽孢的培养
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7-10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上述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5-7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3毛韧革菌的培养
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上述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5-7d,待摇瓶内菌液由百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2.4混合菌液的制备
将上述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1:1(V/V)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即可用于接种栽培袋和原种瓶。(见图7-图8)
2.5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使混合菌液在原种瓶里面23-25天现耳(见图3),在栽培袋里面18-20天现耳(见图4),子实体完整,颜色纯正;革菌适中,生长速度快,在子实体周围的培养料表面无明显黄色分泌物;其现耳率高,子实体存活率96%,所得金耳子实体质量好;在培养基中19-21℃培养5天即可使用,显微下的混合菌种可以看见芽孢萌发,呈蝌蚪状,穿插在革菌菌丝中(见图5);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2-0.4%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见图6),在温度19-23℃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出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3-26℃黑暗培养5-12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3-26℃、140-160r/min培养4-8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3-26℃、140-160r/min培养4-8d,待摇瓶内菌液由百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混合,置于23-26℃、140-16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2-0.4%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19-23℃分别培养23-25天、18-20天即可出现幼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酵母状芽孢的培养:将酵母状芽孢挑取在PDA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7-10天,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5-7d,待摇瓶内呈现白色悬浊状备用;
(2)毛韧革菌的培养:将毛韧革菌挑取到PDA培养基上活化,待菌丝长到培养皿2/3时,将其转入500mL含有专属培养基配方的1000mL三角瓶中,25℃、150r/min培养5-7d,待摇瓶内菌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取出备用;
(3)混合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培养好的芽孢和毛韧革菌两种菌液,在超净工作台内混合,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过夜;
(4)出耳:将培养好的混合菌种按照培养料干重的0.2-0.4%的接种量接入原种瓶或栽培袋中,在温度19-23℃分别培养23天、18天即可出现幼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8-28g,蛋白胨1-4g,酵母浸粉1-4g,磷酸二氢钾1-4g,硫酸镁0.5-2.0g,蒸馏水1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26g,蛋白胨1-3.5g,酵母浸粉1-3g,磷酸二氢钾1-3g,硫酸镁0.6-1.5g,蒸馏水1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4-26g,蛋白胨2.5-3.5g,酵母浸粉2-3g,磷酸二氢钾1-2g,硫酸镁0.6-1.0g,蒸馏水1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属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6g,蛋白胨3.5g,酵母浸粉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6g,纯水1L。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活化的温度为18-28℃,活化时间为4-10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活化的温度为20-25℃,活化时间为5-8d。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混合为:按体积比1-2:1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混合为:按体积比1:1混合。
CN202310555386.1A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Pending CN1164729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5386.1A CN116472916A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5386.1A CN116472916A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2916A true CN116472916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1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5386.1A Pending CN116472916A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729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2516A (zh) * 2023-09-27 2023-11-03 国合(青岛)循环经济有限公司 一种在金耳混养中微生物群的培育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2516A (zh) * 2023-09-27 2023-11-03 国合(青岛)循环经济有限公司 一种在金耳混养中微生物群的培育工艺
CN116982516B (zh) * 2023-09-27 2023-12-15 国合(青岛)循环经济有限公司 一种在金耳混养中微生物群的培育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4474B (zh) 杏鲍菇的出菇方法
CN105441337A (zh) 金耳栽培种制备方法
CN109122050A (zh) 一种蛹虫草的培养方法
CN102037856B (zh) 一种简易蛹虫草菌种复壮的方法
CN1232632C (zh) 蝉拟青霉新菌株apc-20及其人工培养发酵方法
CN105543104A (zh) 一种野生蝉花的人工驯化栽培固体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CN109337895A (zh) 一种优质高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生产方法
KR20160034101A (ko) 흰목이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흰목이 버섯 재배방법
CN101897270A (zh) 一种冬虫草菌丝体的生产工艺
CN116472916A (zh) 一种通过混合菌种获得金耳子实体的方法
CN111248026B (zh) 一种栎松茸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6929463A (zh) 一种耐高温野生香菇菌种人工驯化方法
CN109479622A (zh)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4303840B (zh) 一种盘装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12205242A (zh) 一种金耳液体菌种接耳栽培方法
CN100348713C (zh) 提高蛹虫草生产稳定性的方法
CN106867907A (zh) 一种提高异养微藻蛋白质含量的过补偿培养方法
WO2022100701A1 (zh) 一种罗伯茨虫草的培养方法
CN108094047B (zh) 一种适合蝙蝠蛾幼虫感染母种菌株及北冬虫夏草栽培方法
CN110229757A (zh) 一株有效促进作物生长的桔绿木霉js84及其研制的生物有机肥
CN107099465B (zh) 用于促进扦插茶苗生根的促生菌株及其微生物育苗基质
CN102835253A (zh) 一种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真姬菇的优化工艺
CN107245454A (zh) 一种黑木耳液体菌种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0208B (zh) 一种培育茯苓子实体的方法
CN101861796A (zh) 一种利用有色稻米发酵废糟培养豹斑毒鹅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