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4993A - 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64993A
CN116464993A CN202310273093.4A CN202310273093A CN116464993A CN 116464993 A CN116464993 A CN 116464993A CN 202310273093 A CN202310273093 A CN 202310273093A CN 116464993 A CN116464993 A CN 116464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rifying
inner container
cavity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30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严
杨均
李东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30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649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64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49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08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on of coolin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32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 F24C15/322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34Elements and arrangements for heat storage or ins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其中,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安装在该内胆上的热风机,该热风机的扇叶位于内胆中,所述热风机的扇叶包括基板,该基板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上述内胆的胆壁上开设有与上述扇叶的第二叶片相对的引风口,上述烹饪装置还包括:净化腔,设于上述内胆之外并用于净化进入其内的气体,且分别具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进风口和与上述引风口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本发明能实现对内胆的引风排湿,外界气体在进入内胆之前先通过净化腔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气体中的杂质,从而使进入内胆为洁净气体,保证烹饪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集成灶烹饪设备(例如集成灶等)是将烹饪装置与灶具等集成在一起的家用电器,例如,专利号为ZL201910362195.7(授权公告号为CN111853876B)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专利号为ZL202110734434.4(授权公告号为CN113531600B)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烹饪设备》等。
然而,随着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因此散热是目前集成烹饪设备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当多道菜肴连续烹饪操作时,需要等待烹饪装置的内胆内部温度自然冷却才能进行下一道菜肴的烹饪,间隔等待时间过长,尤其在上一次烹饪结束内胆内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烘烤过程中烹饪装置的内胆内部湿度过大会影响烘烤效果,尤其在烘烤含水量较高的食材时。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鼓风的方式来实现对内胆中湿气的强排,例如,申请号为CN202210403553.6(公开号为CN114893793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等。然而,鼓风方式需要在内胆之外增设鼓风装置(一般为鼓风机等),从而导致烹饪装置的结构复杂化,且成本增加,同时,集成烹饪设备的使用环境复杂(一般为厨房环境),直接将外界空气鼓入内胆中,空气中含有的杂质等会对烹饪安全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引风排湿功能的集成烹饪设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引风排湿功能并且烹饪安全性高的集成烹饪设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引风排湿功能、烹饪安全性高且使用寿命长的集成烹饪设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引风排湿功能且散热效果好的集成烹饪设备。
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其中,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安装在该内胆上的热风机,该热风机的扇叶位于内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的扇叶包括基板,该基板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上述内胆的胆壁上开设有与上述扇叶的第二叶片相对的引风口,上述烹饪装置还包括:净化腔,设于上述内胆之外并用于净化进入其内的气体,且分别具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进风口和与上述引风口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
进一步,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引风腔,设于上述内胆上且上述引风口位于该引风腔中,同时还具有与上述净化腔的第一出风口相流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通过设置引风腔一方面能提高对内胆的引风效率,另一方面能使洁净气体平稳地被引入内胆中。
进一步,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用于冷却引风腔中的气体的冷却装置。通过冷却引风腔中的气体,这样引入内胆的气体为低温气体,从而能快速降低内胆内部温度,从而能有效缩短连续烹饪多道菜肴时用户的间隔等待时间,此外,烹饪结束时,通过适当降低内胆内部温度也能避免内胆内部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在避免烹饪完成的食物温度快速降低的基础上)。
进一步,所述净化腔的第一出风口通过导气管与上述引风腔的第一进风口相连通,而上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流经导气管的气体。这样冷却装置通过降低流经导气管的气体温度即能实现对引风腔中的气体的降温。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上述导气管之外,且该冷却装置的控制部位于上述净化腔中,
还包括用于触发上述冷却装置的控制部的触发件和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出风口启闭的遮蔽件,该遮蔽件与上述触发件同步动作并至少具有以下状态:
第一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遮蔽第一出风口而使第一出风口关闭,且触发件与冷却装置的控制部相脱离,冷却装置未工作;此时处于正常烘烤状态下,外界气体未通过引风口补入内胆中,内胆正常排气。
第二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与第一出风口错开而使第一出风口开启,且触发件与冷却装置的控制部相脱离,冷却装置未工作;此时处于引风排湿状态下,经净化处理后的洁净气体通过引风口补入内胆中,实现对内胆中的湿气的引风强排。
第三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与第一出风口错开而使第一出风口开启,且触发件与冷却装置的控制部相接触,冷却装置工作;此时,通过冷却装置对引入内胆的洁净气体进行冷却,从而能降低内胆内部温度。
进一步,所述遮蔽件与触发件为一体件。从而能更好地实现遮蔽件与触发件的同步动作。
进一步,所述遮蔽件为与第一出风口的大小相匹配并沿该第一出风口所在平面贴设的板件,而上述触发件为凸设在该遮蔽件上的金属桥,而上述控制部为能与该金属桥相接触而形成通电状态的金属基座。这样能更好地通过遮蔽件的动作而使触发件与控制部相接触或相脱离,更好地实现对冷却装置的启闭控制。
进一步,所述净化腔的第一出风口至少为两个,上述第一进风口也至少为两个并与上述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各第一进风口分别通过上述导气管与对应的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并且,至少一根上述导气管上设置有上述冷却装置,同时,上述遮蔽件也至少为两个并与上述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这样不仅能提高内胆引风效率,而且通过多个冷却装置能提高对引风气体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所述净化腔的腔壁呈圆柱状并竖向设置,各上述第一出风口以该净化腔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间隔均设在该净化腔的一端腔壁上,且各遮蔽件能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分别以对应的第一出风口为中心沿净化腔的对应内端面来回摆动。从而能使净化腔中的气体能更加顺畅地从各第一出风口流出,同时通过驱动机构能更好地实现对各第一出风口的启闭控制。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电机、沿净化腔的中心轴方向设置的转轴、与各遮蔽件一一对应的连接杆以及连杆,上述推杆电机的输出轴水平延伸,各连接杆分别径向延伸,且各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遮蔽件的内侧端固定,而另一端分别与上述转轴固定,而上述连杆水平延伸,且该连杆的一端与上述转轴枢接,而另一端与上述推杆电机的输出轴枢接。这样推杆电机工作而带动连杆而使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各遮蔽件同步动作而实现对各第一出风口对启闭控制,同时实现对各冷却装置的启闭控制。
进一步,各所述冷却装置的控制部分别为块体,而各触发件分别竖向凸设在对应遮蔽件一侧,而各控制部上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触发件大小相匹配的定位凹槽。从而能使各触发件能稳定地与对应控制部相接触,保证对冷却装置的可靠开启。
进一步,所述净化腔的另一端开口并盖设有净化盖,该净化盖中空且其内腔与上述净化腔相通,并且,该净化盖的内部容置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剂,而该净化盖的外侧端开设有与该净化盖的内腔相通的上述第二进风口。这样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净化盖的内腔中,经净化剂充分净化处理后再进入净化腔中,从而能实现对气体的高效净化。
进一步,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用于盖合在内胆的前侧开口上的门体,该门体中具有上下延伸的通风夹层,该通风夹层具有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并且,其中一个通风口与上述第二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另一个通风口与外界相通。这样各第一出风口打开状态下,在第二叶片产生的吸力驱动下,外界冷空气进入通风夹层中,实现对门体的散热,避免门体外表面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
进一步,所述热风机竖向安装在内胆的顶壁上,该热风机的电机位于内胆之上,而该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内胆而使上述扇叶安装在内胆的内顶面上,上述引风腔设置在内胆的顶壁上,而内胆之上设置有与该引风腔正对的净化罐,该净化罐的内腔构成上述净化腔,而各上述第一出风口分别开设在该净化罐的底壁上,该净化罐的底面与上述引风腔之间留有上下间隙,而各导气管分别竖向连接在净化罐底部与引风腔之间。从而能使内胆中形成上下热风循环,并且内胆之上的安装空间相对较大,从而能使净化腔与引风腔在设备内部的布置更加合理,同时气体由上至下依次被引入内胆中,能保证引风的顺畅性。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外顶面上罩设有引风罩而围成上述引风腔,上述热风机的电机设置在净化罐底面与引风罩的顶面之间并位于各导气管中,且各冷却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该电机相接触。这样不仅能实现热风机在内胆顶部的合理布置,而且通过冷却装置能同时对热风机的电机进行散热,避免电机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进一步,所述通风夹层的上通风口中沿长度方向罩设有用于将气流朝后导向的门封,而内胆之上水平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导风罩,关门状态下,该导风罩罩连在上述门封的后出风口上,而该导风罩的后端开设有导风出口,且该导风出口通过导风管与上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从而能使外界空气能顺畅地由上至下沿通风夹层进入门体,接着在门封的导向下进入导风罩,最后通过导风管被引入净化腔中。
进一步,所述灶具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该底盘的开口上的面板,且该底盘的内底面上罩设有隔热罩而形成隔热腔,该隔热罩上开设有供灶具的旋钮杆穿设的导风口,而灶具中工作时会发热的电气元件以及上述净化罐均位于该隔热腔中,且净化盖的顶壁上布设有通风孔。通过隔热腔隔绝灶具燃烧器辐射的热量,避免电气元件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同时在引风口处的负压作用下,外界冷空气通过导风口进入隔热腔中,一方面能对旋钮及面板进行散热,另一方面能对上述电气元件进行散热。
进一步,所述净化腔的一端开口并盖设有净化盖,该净化盖中空并且其内腔与上述净化腔相通,并且,该净化盖的内腔中容置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剂,且而该净化盖的外侧端开设有与其该净化盖的内腔相通的上述第二进风口,且该净化剂为活性炭,而该净化盖上还开设有可启闭的回风口,该回风口与上述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活性炭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湿度增大而影响其净化效果,正常烘烤状态下,开启回风口,内胆由排气口外排的高温气体通入净化盖中而对净化盖中的活性炭进入加热干燥,实现对净化剂的循环利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灶具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该底盘的开口上的面板,该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而该面板的下表面上于该排气窗口处罩设有排气盒,该排气盒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分别与上述回风口及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这样内胆的外排气体由下至上进入排气盒中,接着被引入净化盖中。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的口缘沿周向竖向朝上延伸而形成位于上述排气盒中的进气导管,该进气导管上开设有导气孔,上述回风口上连接有回风管,该回风管穿出上述隔热罩并穿入上排气盒而与上述进气导管上的导气孔相连通,且该回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回风管通断的单向阀。这样能使进入排气盒的外排气体能更好地被引入净化盖中,并且通过单向阀能实现对回风口的启闭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热风机的扇叶为双面扇叶,即扇叶的基板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其中,第二叶片与内胆的引风口相对。工作状态下,热风机转动,通过第一叶片在内胆中形成热风循环,实现对食物的热风加热,同时通过第二叶片的转动而在引风口处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外界气体通过引风口引入内胆中,实现对内胆的引风排湿,避免烘烤过程中内胆湿度过大,且结构简单,无需增设鼓风装置。并且,外界气体在进入内胆之前先通过净化腔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气体中的杂质,从而使进入内胆为洁净气体,保证烹饪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2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烹饪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灶具的面板的状态下);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烹饪设备在另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灶具的面板以及隔热罩的状态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净化盖的状态下);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烹饪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净化盖、推杆电机等的状态下);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烹饪装置在再另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净化盖、推杆电机、净化罐等的状态下);
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门体的状态下);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再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门体以及扇叶的状态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13所示,一种集成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装置1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1之上的灶具2。其中,上述烹饪装置1包括内胆10和安装在该内胆10上的热风机3,该热风机3的扇叶31位于内胆10中。上述灶具2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21和盖合该底盘21的开口上的面板22,该面板2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221,而该面板22的下表面上于该排气窗口221处罩设有排气盒25,该排气盒25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口251,该进气口251通过排气管12与内胆10的排气口(未示出)相连通,从而实现烹饪装置1由下至上的集中排气。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气窗口221上设置有排气盖板2211。
进一步,如图4所示,上述热风机3的扇叶31包括基板310,该基板310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叶片311与第二叶片312,其中,第一叶片311与第二叶片312分别以扇叶31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间隔均设,上述内胆10的胆壁上开设有与上述扇叶31的第二叶片312相对的引风口101。上述烹饪装置1还包括:净化腔50,设于上述内胆10之外并用于净化进入其内的气体,且分别具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进风口514和与上述引风口101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52。
本发明的集成烹饪设备工作状态下,热风机3转动,通过第一叶片311在内胆10中形成热风循环,实现对食物的热风加热,同时通过第二叶片312的转动而在引风口101处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外界气体通过引风口101引入内胆10中,实现对内胆10的引风排湿,避免烘烤过程中内胆10湿度过大而影响烹饪效果,且结构简单,无需增设鼓风装置。并且,外界气体在进入内胆10之前先通过净化腔50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气体中的杂质,从而使进入内胆10为洁净气体,保证烹饪的安全性。
进一步,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热风机3竖向安装在内胆10的顶壁上,该热风机3的电机32位于内胆10之上,而该电机32的输出轴321穿入内胆10而使上述扇叶31安装在内胆10的内顶面上,上述引风腔40设置在内胆10的顶壁上。具体地,上述引风口101开设在内胆10的顶壁上,且内胆10的外顶面上罩设有引风罩4而围成圆盘状的上述引风腔40。从而能使内胆10中形成上下热风循环,在保证烹饪效率的同时能使本发明中的集成烹饪设备同时兼具空气炸功能。
进一步,上述烹饪装置1还包括:引风腔40,设于上述内胆10上且上述引风口101位于该引风腔40中,同时还具有与上述净化腔50的第一出风口52相流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401。通过设置引风腔40一方面能提高对内胆10的引风效率,另一方面能使洁净气体平稳地被引入内胆10中。本实施例中,内胆10之上设置有与上述引风腔40正对的净化罐5,该净化罐5的外形呈圆柱状,且该净化罐5的内腔构成上述净化腔50,而上述第一出风口52开设在该净化罐5的底壁上。内胆10之上的安装空间相对较大,通过如上布置能使净化腔50与引风腔40在设备内部的设置更加合理,同时气体由上至下依次被引入内胆10中,能保证引风的顺畅性。
进一步,上述烹饪装置1还包括用于冷却引风腔40中的气体的冷却装置7。通过冷却引风腔40中的气体,这样引入内胆10的气体为低温气体,从而能快速降低内胆10内部温度,继而能有效缩短连续烹饪多道菜肴时用户的间隔等待时间。此外,烹饪结束时,通过适当降低内胆10内部温度也能避免内胆10内部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在避免烹饪完成的食物温度快速降低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冷却装置7冷却引风腔40中的气体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优选地,上述净化腔50的第一出风口52通过导气管6与上述引风腔40的第一进风口401相连通,而上述冷却装置7用于冷却流经导气管6的气体。这样冷却装置7通过降低流经导气管6的气体温度即能实现对引风腔40中的气体的降温。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冷却装置7设置在上述导气管6之外。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净化罐5的底面与上述引风腔40之间留有上下间隙,而导气管6竖向连接在净化罐5底部与引风腔40之间,而上述冷却装置7竖向设置在净化罐5与引风罩4之间,且该冷却装置7的一端与上述导气管6相连,从而能对导气管6中的气体进行冷却。
进一步,如图9-11所示,上述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位于上述净化腔50中,还包括用于触发上述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的触发件541和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出风口52启闭的遮蔽件54,该遮蔽件54与上述触发件541同步动作并至少具有以下状态:
第一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54遮蔽第一出风口52而使第一出风口52关闭,且触发件541与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相脱离,冷却装置7未工作;此时处于正常烘烤状态下,外界气体未通过引风口101补入内胆10中,内胆10正常排气;
第二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54与第一出风口52错开而使第一出风口52开启,且触发件541与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相脱离,冷却装置7未工作;此时处于引风排湿状态下,经净化处理后的洁净气体通过引风口101补入内胆10中,实现对内胆10中的湿气的引风强排;
第三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54与第一出风口52错开而使第一出风口52开启,且触发件541与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相接触,冷却装置7工作;此时,通过冷却装置7对引入内胆10的洁净气体进行冷却,从而能降低内胆10内部温度。
优选地,上述遮蔽件54与触发件541为一体件,从而能更好地实现遮蔽件54与触发件的同步动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遮蔽件54为与第一出风口52的大小相匹配并沿该第一出风口52所在平面水平贴设的板件,该板件为圆形板,而上述触发件541为沿周向竖向凸设在该遮蔽件54一侧的块状的金属桥,而上述控制部71为能与该金属桥相接触而形成通电状态的金属基座。这样能更好地通过遮蔽件54的动作而使触发件541与控制部71相接触或相脱离,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冷却装置7的启闭控制。本实施例中,上述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为块体,且该控制部71上分别开设有与上述触发件541大小相匹配的定位凹槽711,从而能使各触发件541能稳定地与对应控制部71相接触,保证对冷却装置7的可靠开启。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出风口52为三个并以净化腔50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间隔均布在净化罐5的底壁上,上述第一进风口401也为三个并与上述第一出风口52一一对应,各第一进风口401分别通过上述导气管6与对应的第一出风口52相连通。并且,至少一根上述导气管6上设置有上述冷却装置7,同时,上述遮蔽件54也至少为两个并与上述第一出风口52一一对应。这样不仅能提高内胆10引风效率,而且通过多个冷却装置7能提高对引风气体的冷却效率。本实施例中,两根上述导气管6上分别安装有上述冷却装置7。上述热风机3的电机32设置在净化罐5底面与引风罩4的顶面之间并位于各导气管6中,且各冷却装置7的另一端分别与该电机32相接触。这样不仅能实现热风机3在内胆10顶部的合理布置,而且通过冷却装置7能同时对热风机3的电机32进行散热,避免电机32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进一步,各上述遮蔽件54能在驱动机构53作用下分别以对应的第一出风口52为中心沿净化腔50的对应内端面来回摆动,从而能使净化腔50中的气体能更加顺畅地从各第一出风口52流出,同时通过驱动机构53能更好地实现对各第一出风口52的启闭控制。具体地,如图9所示,上述驱动机构53包括推杆电机531、沿净化腔50的中心轴方向设置的转轴534、与各遮蔽件54一一对应的连接杆533以及连杆532。上述推杆电机531的输出轴5311水平延伸,各连接杆533分别径向延伸,且各连接杆533的一端分别与对应遮蔽件54的内侧端固定,而另一端分别与上述转轴534固定,而上述连杆532水平延伸,且该连杆532的一端与上述转轴534枢接,而另一端与上述推杆电机531的输出轴5311枢接。这样推杆电机531工作而带动连杆532而使转轴534转动,进而带动各遮蔽件54同步动作而实现对各第一出风口52的启闭控制,同时实现对各冷却装置7的启闭控制。本实施例中,上述净化腔50中设置有用于安装上述转轴534的轴座535。
进一步,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上述烹饪装置1还包括用于盖合在内胆10的前侧开口上的门体11,该门体11中具有上下延伸的通风夹层110。该通风夹层110具有上通风口111和下通风口112,并且,其中一个通风口与上述第二进风口514相流体连通,而另一个通风口与外界相通。这样各第一出风口52打开状态下,在第二叶片312产生的吸力驱动下,外界冷空气进入通风夹层110中,实现对门体11的散热,避免门体11外表面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再进一步,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通风夹层110的上通风口111中沿长度方向罩设有用于将气流朝后导向的门封113,而内胆10之上水平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导风罩8。关门状态下,该导风罩8罩连在上述门封113的后出风口1131上,而该导风罩8的后端开设有导风出口81,且该导风出口81通过导风管82与上述第二进风口514相连通。从而能使外界空气能顺畅地由上至下沿通风夹层110进入门体11,接着在门封113的导向下进入导风罩8,最后通过导风管82被引入净化腔50中。
进一步,如图7所示,上述净化腔50的上端开口并盖设有圆盘状的净化盖51,该净化盖51中空且其内腔与上述净化腔50相通。具体地,该净化盖51的底壁上布设有第一通孔512,从而实现净化盖51内腔与净化腔50的相通。并且,该净化盖51的内部容置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剂(未示出),而该净化盖51的外侧端开设有与该净化盖51的内腔相通的上述第二进风口514。这样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401进入净化盖51的内腔中,经净化剂充分净化处理后再进入净化腔50中,从而能实现对气体的高效净化。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净化剂为活性炭。
进一步,如图6所示,上述灶具2的底盘21的内底面上罩设有隔热罩9而形成隔热腔90,该隔热罩9上开设有供灶具2的旋钮杆24穿设的导风口91,而灶具2中工作时会发热的电气元件23(例如电源板等)以及上述净化罐5均位于该隔热腔90中,且净化盖51的顶壁上布设有通风孔511。通过隔热腔90隔绝灶具2燃烧器辐射的热量,避免电气元件23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同时在引风口101处的负压作用下,外界冷空气依次通过面板22上的旋钮孔222以及上述导风口91进入隔热腔90中,一方面能对旋钮(未示出)以及面板进行散热,另一方面能对上述电气元件23进行散热。
此外,由上可知,上述净化剂优选为活性炭,然而,活性炭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湿度增大而影响其净化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上述净化盖51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启闭的回风口513,该回风口513与上述内胆10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这样正常烘烤状态下,开启回风口513,内胆10由排气口外排的高温气体通入净化盖51中而对净化盖51中的活性炭进入加热干燥,去除净化剂吸附的水份,实现对净化剂的循环利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如图7所示,上述面板22的下表面上于其排气窗口221处罩设有排气盒25,该排气盒25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口251,该进气口251分别与上述回风口513及内胆10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这样内胆10的外排气体由下至上进入排气盒25中,接着被引入净化盖51中。
进一步,具体地,上述进气口251的口缘沿周向竖向朝上延伸而形成位于上述排气盒25中的进气导管252,该进气导管252上开设有导气孔2521,上述回风口513上连接有回风管5131,该回风管5131穿出上述隔热罩9并穿入上排气盒25而与上述进气导管252上的导气孔2521相连通,且该回风管51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回风管5131通断的单向阀5132。这样能使进入排气盒25的外排气体能更好地被引入净化盖51中,并且通过单向阀5132能实现对回风口513的启闭控制。
本发明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上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20)

1.一种集成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装置(1)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1)之上的灶具(2),其中,上述烹饪装置(1)包括内胆(10)和安装在该内胆(10)上的热风机(3),该热风机(3)的扇叶(31)位于内胆(10)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机(3)的扇叶(31)包括基板(310),该基板(310)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叶片(311)与第二叶片(312),上述内胆(10)的胆壁上开设有与上述扇叶(31)的第二叶片(312)相对的引风口(101),
上述烹饪装置(1)还包括:净化腔(50),设于上述内胆(10)之外并用于净化进入其内的气体,且分别具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进风口(514)和与上述引风口(101)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1)还包括:引风腔(40),设于上述内胆(10)上且上述引风口(101)位于该引风腔(40)中,同时还具有与上述净化腔(50)的第一出风口(52)相流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4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1)还包括用于冷却引风腔(40)中的气体的冷却装置(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50)的第一出风口(52)通过导气管(6)与上述引风腔(40)的第一进风口(401)相连通,而上述冷却装置(7)用于冷却流经导气管(6)的气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7)设置在上述导气管(6)之外,且该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位于上述净化腔(50)中,
还包括用于触发上述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的触发件(541)和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出风口(52)启闭的遮蔽件(54),该遮蔽件(54)与上述触发件(541)同步动作并至少具有以下状态:
第一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54)遮蔽第一出风口(52)而使第一出风口(52)关闭,且触发件(541)与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相脱离,冷却装置(7)未工作;
第二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54)与第一出风口(52)错开而使第一出风口(52)开启,且触发件(541)与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相脱离,冷却装置(7)未工作;
第三种状态下,上述遮蔽件(54)与第一出风口(52)错开而使第一出风口(52)开启,且触发件(541)与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相接触,冷却装置(7)工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件(54)与触发件(541)为一体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件(54)为与第一出风口(52)的大小相匹配并沿该第一出风口(52)所在平面贴设的板件,而上述触发件(541)为凸设在该遮蔽件(54)上的金属桥,而上述控制部(71)为能与该金属桥相接触而形成通电状态的金属基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50)的第一出风口(52)至少为两个,上述第一进风口(401)也至少为两个并与该第一出风口(52)一一对应,各第一进风口(401)分别通过上述导气管(6)与对应的第一出风口(52)相连通,并且,至少一根上述导气管(6)上设置有上述冷却装置(7),同时,上述遮蔽件(54)也至少为两个并与上述第一出风口(52)一一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50)的腔壁呈圆柱状并竖向设置,各上述第一出风口(52)以该净化腔(50)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间隔均设在该净化腔(50)的一端腔壁上,且各遮蔽件(54)能在驱动机构(53)作用下分别以对应的第一出风口(52)为中心沿净化腔(50)的对应内端面来回摆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3)包括推杆电机(531)、沿净化腔(50)的中心轴方向设置的转轴(534)、与各遮蔽件(54)一一对应的连接杆(533)以及连杆(532),上述推杆电机(531)的输出轴(5311)水平延伸,各连接杆(533)分别径向延伸,且各连接杆(533)的一端分别与对应遮蔽件(54)的内侧端固定,而另一端分别与上述转轴(534)固定,而上述连杆(532)水平延伸,且该连杆(532)的一端与上述转轴(534)枢接,而另一端与上述推杆电机(531)的输出轴(5311)枢接。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冷却装置(7)的控制部(71)分别为块体,而各触发件(541)分别为竖向凸设在对应遮蔽件(54)一侧的块体,而各控制部(71)上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触发件(541)大小相匹配的定位凹槽(711)。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50)的另一端开口并盖设有净化盖(51),该净化盖(51)中空且其内腔与上述净化腔(50)相通,并且,该净化盖(51)的内部容置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剂,而该净化盖(51)的外侧端开设有与该净化盖(51)的内腔相通的上述第二进风口(514)。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1)还包括用于盖合在内胆(10)的前侧开口上的门体(11),该门体(11)中具有上下延伸的通风夹层(110),该通风夹层(110)具有上通风口(111)和下通风口(112),并且,其中一个通风口与上述第二进风口(514)相流体连通,而另一个通风口与外界相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3)竖向安装在内胆(10)的顶壁上,该热风机(3)的电机(32)位于内胆(10)之上,而该电机(32)的输出轴(321)穿入内胆(10)而使上述扇叶(31)安装在内胆(10)的内顶面上,上述引风腔(40)设置在内胆(10)的顶壁上,而内胆(10)之上设置有与该引风腔(40)正对的净化罐(5),该净化罐(5)的内腔构成上述净化腔(50),而各上述第一出风口(52)分别开设在该净化罐(5)的底壁上,该净化罐(5)的底面与上述引风腔(40)之间留有上下间隙,而各导气管(6)分别竖向连接在净化罐(5)底部与引风腔(40)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0)的外顶面上罩设有引风罩(4)而围成上述引风腔(40),上述热风机(3)的电机(32)设置在净化罐(5)底面与引风罩(4)的顶面之间并位于各导气管(6)中,且各冷却装置(7)的另一端分别与该电机(32)相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夹层(110)的上通风口(111)中沿长度方向罩设有用于将气流朝后导向的门封(113),而内胆(10)之上水平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导风罩(8),关门状态下,该导风罩(8)罩连在上述门封(113)的后出风口(1131)上,而该导风罩(8)的后端开设有导风出口(81),且该导风出口(81)通过导风管(82)与上述第二进风口(514)相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2)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21)和盖合该底盘(21)的开口上的面板(22),且该底盘(21)的内底面上罩设有隔热罩(9)而形成隔热腔(90),该隔热罩(9)上开设有供灶具(2)的旋钮杆(24)穿设的导风口(91),而灶具(2)中工作时会发热的电气元件(23)以及上述净化罐(5)均位于该隔热腔(90)中,且净化盖(51)的顶壁上布设有通风孔(511)。
18.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50)的一端开口并盖设有净化盖(51),该净化盖(51)中空并且其内腔与上述净化腔(50)相通,并且,该净化盖(51)的内腔中容置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剂,而该净化盖(51)的外侧端开设有与其该净化盖(51)的内腔相通的上述第二进风口(514),且该净化剂为活性炭,而该净化盖(51)上还开设有可启闭的回风口(513),该回风口(513)与上述内胆(10)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2)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21)和盖合该底盘(21)的开口上的面板(22),该面板(2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221),而该面板(22)的下表面上于该排气窗口(221)处罩设有排气盒(25),该排气盒(25)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口(251),该进气口(251)分别与上述回风口(513)及内胆(10)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51)的口缘沿周向竖向朝上延伸而形成位于上述排气盒(25)中的进气导管(252),该进气导管(252)上开设有导气孔(2521),上述回风口(513)上连接有回风管(5131),该回风管(5131)穿出上述隔热罩(9)并穿入上排气盒(25)而与上述进气导管(252)上的导气孔(2521)相连通,且该回风管(51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回风管(5131)通断的单向阀(5132)。
CN202310273093.4A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Pending CN1164649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3093.4A CN116464993A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3093.4A CN116464993A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4993A true CN116464993A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77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3093.4A Pending CN116464993A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649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1960C (zh) 烹饪装置
US7923663B2 (en) Composite cooking apparatus
KR101207301B1 (ko) 오븐
US20220146114A1 (en) Hob system
CN203168843U (zh) 具有风冷机构的电压力器具
CN110448191A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烤箱
WO2022062410A1 (zh) 一种新型的空气烤箱
KR20080063569A (ko) 후드 겸용 전자 레인지
CN212546589U (zh) 烹饪器具
CN110762568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集热罩及具有该集热罩的灶具和橱柜
CN111503668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4893794B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6464993A (zh) 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KR100646879B1 (ko) 전기오븐레인지의 오븐부 구조
KR100686772B1 (ko) 전기오븐레인지
JP2720522B2 (ja) 加熱装置
CN114893793B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776750U (zh) 一种用于烤制烹饪设备的门体及电烤箱
CN216079908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5519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1981543B (zh) 一种集成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20494845U (zh) 一种具有烤功能的烹饪设备及集成灶
CN213429612U (zh) 一种具有灶具的蒸制烹饪设备
CN21679024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7004563U (zh) 一种具有蒸制功能的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