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3793B -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3793B
CN114893793B CN202210403553.6A CN202210403553A CN114893793B CN 114893793 B CN114893793 B CN 114893793B CN 202210403553 A CN202210403553 A CN 202210403553A CN 114893793 B CN114893793 B CN 1148937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air outlet
inner container
coo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35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3793A (zh
Inventor
邓严
李东波
杨均
王黎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35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37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3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3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3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3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08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和能盖合在内胆的开口上的门体,内胆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加热管,门体中设有通风夹层,通风夹层的上端具有通风进口而下端具有通风出口,内胆的下方设置有能与上述底部加热管发生热传递的导风通道,而内胆上开设有进气孔,还包括鼓风风机,导风通道的进风端口与通风夹层的通风出口相流体连通,而导风通道的出风端口与鼓风风机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鼓风风机的出风口与进气孔相流体连通。本发明能实现对门体的散热以及对内胆的排湿,同时由于导风通道吸收了底部加热管产生的余热,因此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烹饪装置底部温升过高以及橱柜热量累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将灶具与其他家用电器集成在一起的装置,例如,将燃气灶与烹饪装置、抽烟机或消毒柜等组合在一起。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409253.6(公开号为CN112555906A)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ZL 202022154907.7(授权公告号为CN2136869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107110.3(公开号为CN111389135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等均公开了现有的集成灶。
进一步,目前烤箱、蒸烤箱等带烤功能的烹饪装置无法有效实现高效排气,因此影响对排湿要求比较高的食物的烹饪效果,例如影响溶豆、蔬果干、蛋糕、泡芙等的组织形态、影响肉类食材的上色效果等。此外,目前蒸箱、蒸烤箱等带有蒸功能的烹饪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的功率越来越大,在提高蒸制效率的同时会导致烹饪结束时内胆中残余的蒸汽量较大,这样烹饪结束开门时,内胆中剩余的蒸汽大量逸出而直喷用户,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影响使用体验。
再进一步,现有的烤箱等烹饪装置的内胆的上方一般设置有具有散热风机的散热通道,这样烹饪过程中内胆中产生的热气能通过在散热风机的吸力作用下进入散热通道中,接着通过散热通道外排。而烹饪装置工作过程中,底部会堆积大量热量,并且,现有的烹饪装置一般采用嵌入橱柜的方式进行安装,余热的堆积会对烹饪装置以及橱柜造成影响,影响烹饪装置的性能以及橱柜的使用寿命。此外,烹饪过程中烹饪装置的内胆中的热量会辐射至门体上,从而导致门体温度升高,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目前为避免门体表面的温度过高,现有烹饪装置的门体一般为三层门玻璃结构,然后烹饪装置工作时的内胆高温还是会传递至门体的外门玻璃上,尤其是在烤模式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烤模式具有高效排汽功能的烹饪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底部散热功能的烹饪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门体散热功能的烹饪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蒸模式结束时开门时烟汽直喷用户的烹饪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内胆冷却供的烹饪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六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和能盖合在该内胆的开口上的门体,该内胆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中设有通风夹层,该通风夹层的上端具有通风进口而下端具有通风出口,上述内胆的下方设置有能吸收底部加热管的余热的导风通道,而上述内胆上开设有进气孔,还包括鼓风风机,上述导风通道的进风端口与上述通风夹层的通风出口相流体连通,而导风通道的出风端口与上述鼓风风机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鼓风风机的出风口与上述内胆的进气孔相流体连通。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底部与烹饪装置的底板之间形成散热夹层,还包括散热通道和换热腔,该换热腔分别具有与鼓风风机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该第二出气口与上述内胆的进气孔相流体连通,且该第一出气口与上述散热通道的进气端口相流体连通,而散热通道的出气端口与上述散热夹层的散热进气口相流体连通,而该散热夹层的散热出气口与外界相通。这样进入换热腔中的温热气体(温度低于散热夹层中的工作温度)进入散热通道中,最后进入散热夹层中,实现对散热夹层的散热,更好地避免烹饪装置底部温升过高,同时更好地避免橱柜的热量累积问题。
进一步,所述内胆下端的一侧水平设置有散热罩,该散热罩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通道,并且,散热通道的进气端口开设在散热罩的顶面上,而散热通道的内侧端开口而形成上述出气端口,该出气端口朝向散热夹层的散热进气口。
进一步,所述内胆前端的下方沿左右方向水平设有扁平状的导风盒,该导风盒为导热材质且上述底部加热管的前端位于该导风盒的顶面上,该导风盒的内腔构成上述导风通道,从而能使底部加热管产生的余热更好地传递至导风通道,且导风通道的进风端口沿导风盒的长短方向开设在该导风盒的前端,
上述通风夹层的通风出口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流盒,该导流盒的导流进风口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在上端而导流出风口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在下端,且该导流出风口与上述导风通道的进风端口相流体连通。这样通风夹层中的气体能更好地被导入导风通道中。
进一步,所述导风盒的横截面大小由一端的端部朝内递增后均匀不变,且另一端的端部开口并连接有竖向延伸的出风盒,上述导风通道的出风端口开设在出风盒的外侧壁上。一方面能使进入导风通道的气体被充分的加热,另一方面能使导风通道中被加热后的气体能高效地进入鼓风风机中。
进一步,所述导流盒的外形呈长方体状,上述导流进风口开设在导流盒的顶壁上,而上述导流出风口开设在导流盒后壁的下端,而上述导风通道的进风端口开设在导风盒的正面,该进风端口与上述导流出风口通过导流接头相连通。能使通风夹层中由上至下流动的气流能更加快速地通过导流盒被导入导风通道中。
进一步,所述换热腔中还活动安装有用于控制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或第二出气口其中一个相连通的控制件。这样能根据烹饪需要通过控制件来切换控制换热腔中的气路连通状态:当需要对烹饪装置底部进行散热时,通过控制件使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相连通;当需要对内胆进行排湿,通过控制件使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控制件为转动安装在上述换热腔中的挡板,该挡板能于隔设在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及隔设在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之间来回摆动切换,并且,在挡板转动至隔设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之间的状态下,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相连通;而在挡板转动至隔设在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的状态下,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相连通。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对换热腔中不同气路的切换控制。
进一步,所述换热腔中安装有用于降低第一出气口处气流温度的第一制冷装置。利用第一制冷装置对进入的温热气体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空气进入散热通道,再进入散热夹层中,从而实现对散热夹层的主动散热,进一步提升对烹饪装置底部的散热效果。同时,所述换热腔中还安装有用于降低第二出气口处气流温度的第二制冷装置。这样当需要对内胆进行烟汽处理时(例如烹饪结束时),第二制冷装置开启,第二出气口处的气体被冷却,冷却后的气体通过第二出气口被导入内胆中实现对内胆中的烟汽的快速冷凝,避免内胆中的大量烟汽在烹饪结束开门时直喷用户。此外,当烹饪结束需要快速冷却内胆时,通过开启第二制冷装置而向内胆导入冷空气,从而能实现对内胆的冷却。
进一步,所述控制件与上述进气口相对设置,该控制件的转动端能沿该进气口所在的换热腔的腔面来回摆动,而上述第一出气口及第一制冷装置设置在该控制件的一侧,而上述第二出气口及第二制冷装置设置在该控制件的另一侧。从而通过控制件能更好地对换热腔中的气路连通状态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所在的换热腔的内表面为沿上述控制件的摆动轨迹延伸的圆弧面,而上述控制件的转动端呈与该圆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且该控制件的摆动中心线与进气口的中心线正对。一方面能对控制件的转动进行导向,使得控制件平稳摆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气口与任意一个出气口均能形成密封的腔体结构。
进一步,还包括水箱、蒸汽发生器以及预热腔,出水管的一端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而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并且该出水管穿设在上述预热腔中,而该预热腔中安装有用于加热出水管中的水的加热组件。这样预热腔中的加热组件能对出水管中的水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水进入蒸汽发生器中,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预热腔与上述换热腔邻设,而上述第一制冷装置为第一热敏半导体而第二制冷装置为第二热敏半导体,该第一热敏半导体的热端和第二热敏半导体的热端构成上述加热组件。这样各制冷装置在实现冷却对应出气口处的气体的同时能实现对预热腔中的气体的加热,同时实现对流经预热腔中的冷水的加热。
进一步,还包括换热箱,该换热箱中隔设有隔板,该隔板一侧的换热箱的内腔构成上述换热腔而另一侧的换热箱的内腔构成上述预热腔,上述第一热敏半导体和第二热敏半导体均穿设安装在该隔板上,且各热敏半导体的冷端分别位于上述换热腔中而热端分别位于上述预热腔中,而上述控制件转动安装在该隔板上。这样能使烹饪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单,能较好地实现上述换热腔和预热腔,同时实现对第一制冷装置和第二制冷装置的稳固设置,并使各制冷装置的冷端和热端能位于对应的腔室中。
进一步,所述内胆上开设有进汽孔,而内胆的背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热风机的叶轮,且该叶轮的外周围设有背部加热管,且内胆中还设置有用于朝上述背部加热管喷汽的蒸汽喷头,上述进汽孔与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相流体连通,而上述蒸汽喷头的进汽端口与上述进汽孔相流体连。由蒸汽喷头喷出的高温蒸汽喷射至背部加热管上而实现二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的蒸汽在叶轮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快速导入内胆中,从而能达到对肉类高温脱脂的烹饪效果,并在脱脂的同时能保证食物的口感。
进一步,所述鼓风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进气管与上述换热腔的进气口相连通,且该进气管上安装有用于对进气管中的气体进行净化的净化装置。这样经净化装置净化的气体再进入内胆中,避免内胆内部被污染,保证烹饪安全。
进一步,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盒体和容置在该盒体中的吸附剂,且该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净化进气口和净化出气口,上述进气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其中,第一管体的一端与上述鼓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另一端与上述净化进气口相连,第二管体的一端与上述净化出气口相连而另一端与上述进气口相连。利用吸附剂能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实现对气体的净化。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六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烹饪装置。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该灶具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该底盘的开口上的面板,该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而上述烹饪装置的内胆的背部开设有排气口,该排气口与上述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这样内胆中的气体能由下至上通过排气窗口外排,并且在排气窗口上方的吸油烟机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外排,尤其在对内胆进行排湿、烟汽处理以及快速降温时能达到良好的快速排气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鼓风风机工作状态下,外界冷空气由上至下进入通风夹层中,在通风夹层中吸收辐射在门体的热量而实现一次加热,接着进入导风通道中,由于该导风通道能吸收底部加热管产生的余热,因此气体能在导风通道中实现二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的温热气体进入内胆中能实现对内胆的排湿(烤模式下),同时由于导风通道吸收了底部加热管产生的余热,因此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烹饪装置底部温升过高以及橱柜热量累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换热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8所示,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该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2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2之上的灶具1。其中,上述灶具1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11和盖合该底盘11的开口上的面板12,该面板1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121,该排气窗口中嵌装有排气栅板1211。上述该烹饪装置2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21和能盖合在该内胆21的开口上的门体22,内胆21的背部开设有排气口213,该排气口213与上述排气窗口121相流体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气窗口121的下方罩连有排气盒(未示出),该排气盒的底部具有进气接口,该进气接口与上述内胆21的排气口213通过排气管10相连通。这样内胆21中的气体能由下至上通过排气窗口121外排,并且在排气窗口121上方的吸油烟机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外排,尤其在对内胆21进行排湿、烟汽处理以及快速降温时能达到良好的快速排气的效果。
进一步,上述内胆2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加热管28,上述门体22中设有通风夹层220,该通风夹层220的上端具有通风进口2201而下端具有通风出口2202,上述内胆21的下方设置有能吸收底部加热管28的余热的导风通道30,而上述内胆21上开设有进气孔211,还包括鼓风风机6,上述导风通道30的进风端口与上述通风夹层220的通风出口2202相流体连通,而导风通道30的出风端口301与上述鼓风风机6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鼓风风机6的出风口与上述内胆21的进气孔211相流体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门体22包括外玻璃221和内玻璃222,该外玻璃221和内玻璃222之间围成上述通风夹层220。
本发明中,鼓风风机6工作状态下,外界冷空气由上至下进入通风夹层220中,在通风夹层220中吸收辐射至门体22的热量而实现对冷空气的一次加热,接着进入导风通道30中,由于该导风通道30能吸收底部加热管28产生的余热,因此气体能在导风通道30中实现二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的温热气体进入内胆21中能实现对内胆21的排湿(烤模式下),同时由于导风通道30吸收了底部加热管28产生的余热,因此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烹饪装置2底部温升过高以及橱柜热量累积的问题。
为实现对烹饪装置2底部的主动散热,更好地避免烹饪装置2底部温升过高,同时更好地避免橱柜的热量累积问题,上述内胆21的底部与烹饪装置2的底板之间形成散热夹层,还包括散热通道90和换热腔501,该换热腔501分别具有进气口5011、第一出气口5012以及第二出气口5013,进气口5011与上述鼓风风机6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该第二出气口5013与上述内胆21的进气孔211相流体连通,该换热腔501中安装有用于降低第一出气口5012处气流温度的第一制冷装置52,且该第一出气口5012与上述散热通道90的进气端口相流体连通,而散热通道90的出气端口与上述散热夹层的散热进气口相流体连通,而该散热夹层的散热出气口与外界相通。这样进入换热腔501中的温热气体再第一出气口5012处被第一制冷装置52冷却,冷却后的冷空气进入散热通道90中,最后进入散热夹层中,实现对散热夹层的主动散热。本实施例中,上述内胆21下端的一侧水平设置有散热罩9,该散热罩9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通道90,并且,散热通道90的进气端口开设在散热罩9的顶面上,而散热通道90的内侧端开口而形成上述出气端口,该出气端口朝向散热夹层的散热进气口。
具体地,上述内胆21前端的下方沿左右方向水平设有扁平状的导风盒3,该导风盒3为导热材质(例如金属材质等)且上述底部加热管28的前端位于该导风盒3的顶面上,该导风盒3的内腔构成上述导风通道30,从而能使底部加热管28产生的余热更好地传递至导风通道30,且导风通道30的进风端口沿导风盒3的长短方向开设在该导风盒3的前端。上述通风夹层220的通风出口2202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流盒4,该导流盒4的导流进风口40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在上端而导流出风口40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在下端,且该导流出风口402与上述导风通道30的进风端口相流体连通。这样通风夹层220中的气体能更好地被导入导风通道30中。优选地,上述导风盒3的横截面由一端的端部朝内递增后均匀不变,且另一端的端部开口并连接有竖向延伸的出风盒31,上述导风通道30的出风端口301开设在出风盒31的外侧壁上。一方面能使进入导风通道30的气体被充分的加热,另一方面能使导风通道30中被加热后的气体能高效地进入鼓风风机6中。
另外,上述导流盒4的外形呈长方体状,上述导流进风口401开设在导流盒4的顶壁上,而上述导流出风口402开设在导流盒4后壁的下端,而上述导风通道30的进风端口开设在导风盒3的正面,该进风端口与上述导流出风口402通过导流接头(未示出)相连通,从而能使通风夹层220中由上至下流动的气流能更加快速地通过导流盒4被导入导风通道30中。
本实施例中,上述鼓风风机6的出风口通过进气管8与上述换热腔501的进气口5011相连通,且该进气管8上安装有用于对进气管8中的气体进行净化的净化装置80。这样经净化装置80净化的气体再进入内胆21中,避免内胆21内部被污染,保证烹饪安全。具体地,净化装置80包括盒体800和容置在该盒体800中的吸附剂(未示出),且该盒体80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净化进气口和净化出气口,上述进气管8包括第一管体81和第二管体82,其中,第一管体81的一端与上述鼓风风机6的出风口相连,另一端与上述净化进气口相连,第二管体82的一端与上述净化出气口相连而另一端与上述进气口相连。利用吸附剂能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实现对气体的净化,本实施例中,该吸附剂优选为活性炭。
进一步,上述换热腔501中还活动安装有用于控制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或第二出气口5013其中一个相连通的控制件54。这样能根据烹饪需要通过控制件54进行切换来控制换热腔501中的气路连通状态:当需要对烹饪装置2底部进行散热时,通过控制件54使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相连通;当需要对内胆21进行排湿,通过控制件54使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相连通。优选地,上述换热腔501中还安装有用于冷却第二出气口5013处气体的第二制冷装置53。这样当需要对内胆21进行烟汽处理时(例如烹饪结束时),第二制冷装置53开启,第二出气口5013处的气体被冷却,冷却后的气体通过第二出气口5013被导入内胆21中实现对内胆21中的烟汽的快速冷凝,避免内胆21中的大量烟汽在烹饪结束开门时直喷用户。此外,当烹饪结束需要快速冷却内胆21时,通过开启第二制冷装置53而向内胆21导入冷空气,从而能实现对内胆21的冷却。
具体地,上述控制件54为转动安装在上述换热腔501中的挡板,该挡板能于隔设在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之间及隔设在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之间来回摆动切换,并且,在挡板转动至隔设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之间的状态下,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相连通;而在挡板转动至隔设在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之间的状态下,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相连通。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对换热腔501中不同气路的切换控制。优选地,上述控制件54与上述进气口5011相对设置,该控制件54的转动端能沿该进气口5011所在的换热腔501的腔面来回摆动,而上述第一出气口5012及第一制冷装置52设置在该控制件54的一侧,而上述第二出气口5013及第二制冷装置53设置在该控制件54的另一侧,从而通过控制件54能更好地对换热腔501中的气路连通状态进行控制。进一步优选地,上述进气口5011所在的换热腔501的内表面为沿上述控制件54的摆动轨迹延伸的圆弧面,而上述控制件54的转动端呈与该圆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且该控制件54的摆动中心线与进气口5011的中心线正对。一方面能对控制件54的转动进行导向,使得控制件54平稳摆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气口5011与任意一个出气口均能形成密封的腔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上述烹饪装置2还包括水箱23、蒸汽发生器24以及预热腔502,出水管25的一端与水箱23的出水口连通而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24的进水口连通,并且该出水管25穿设在上述预热腔502中,而该预热腔502中安装有用于加热出水管25中的水的加热组件。这样预热腔502中的加热组件能对出水管25中的水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水进入蒸汽发生器24中,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优选地,上述预热腔502与上述换热腔501邻设,而上述第一制冷装置52为第一热敏半导体而第二制冷装置53为第二热敏半导体,该第一热敏半导体的热端5b和第二热敏半导体的热端5b构成上述加热组件。这样各制冷装置在实现冷却对应出气口处的气体的同时能实现对预热腔502中的气体的加热,同时实现对流经预热腔502中的冷水的加热。上述出水管25上分别安装有水泵251和水阀25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烹饪装置2还包括换热箱5,该换热箱5中隔设有隔板51,该隔板51一侧的换热箱5的内腔构成上述换热腔501而另一侧的换热箱5的内腔构成上述预热腔502,上述第一热敏半导体和第二热敏半导体均穿设安装在该隔板51上,且各热敏半导体的冷端5a分别位于上述换热腔501中而热端5b分别位于上述预热腔502中,而上述控制件54通过转轴541转动安装在该隔板51上,并且该转轴541的中心线即为控制件54的摆动中心线。这样能使烹饪装置2的内部结构简单,能较好地实现上述换热腔501和预热腔502,同时实现对第一制冷装置52和第二制冷装置53的稳固设置,并使各制冷装置的冷端5a和热端5b能位于对应的腔室中。进一步,上述换热箱5的进气口5011、第一出气口5012以及第二出气口5013上分别设置有进气接头50111、第一出气接头50121以及第二出气接头50131,其中进气口5011通过进气接头50111与上述第二管体82相连通,而第一出气接头50121上连接有第一出气管901,并通过该第一出气管901与上述散热通道90的进气端口相连通,第二出气接头50131上连接有第二出气管2111,并通过该第二出气管2111与上述内胆21的进气孔211相连通。此外,上述预热腔502中沿上述出水管25的穿设方向设置有导热的导向管55,出水管25通过该导向管55穿设在上述预热腔502中。
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内胆21上开设有进汽孔212,而内胆21的背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热风机的叶轮26,且该叶轮26的外周围设有背部加热管27,且内胆21中还设置有用于朝上述背部加热管27喷汽的蒸汽喷头7,上述进汽孔212与上述蒸汽发生器24的出汽口通过进汽管2121相连通,而上述蒸汽喷头7的进汽端口与上述进汽孔212相流体连。由蒸汽喷头7喷出的高温蒸汽喷射至背部加热管27上而实现二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的蒸汽在叶轮26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快速导入内胆21中,从而能达到对肉类高温脱脂的烹饪效果,并在脱脂的同时能保证食物的口感。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门体22降温、底部被动散热及内胆21排湿:控制件54摆动至换热腔501的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相连通,鼓风风机6工作,第二制冷装置53不工作。外界冷空气由上至下进入通风夹层220中,实现对门体22的降温,冷空气吸收通风夹层220中的热量而实现一次加热,接着进入导风通道30中,利用底部加热管28的余热实现二次加热,加热后的温热空气通过进气口5011进入换热腔501中,接着通过第二出气口5013以及进气孔211而进入内胆21中,在烤模式下能实现对内胆21的排湿。此外,在导风通道30中的空气被二次加热的同时能对烹饪装置2的底部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底部高效主动散热:控制件54摆动至换热腔501的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相连通,鼓风风机6和第一制冷装置52开始工作,温热空气通过鼓风风机6被鼓入换热腔501中,第一制冷装置52对第一出气口5012处的气体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气体吹至散热夹层中,实现对烹饪装置2底部的高效主动散热。
烟汽快速冷凝或内胆21快速冷却:控制件54摆动至换热腔501的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相连通,鼓风风机6和第二制冷装置53同时工作。门体22散热后温热空气通过鼓风风机6被鼓入换热腔501中,进入换热腔501中的温热空气在第二出气口5013处被第二制冷装置53冷却,冷却后的气体进入内胆21中,实现对内胆21中的烟汽快速冷凝,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水和油滴混合物被收集处理,而剩余的烟汽在灶具1上方吸油烟机的驱动下上排而被吸油烟机吸收,从而避免烹饪结束时内胆21中残留大量烟汽,避免烹饪结束开门时烟汽直喷用户。此外,烹饪结束需要快速降低内胆21温度时,通过上述过程向内胆21中通入冷空气,从而能实现对内胆21的快速冷却。
本发明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上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8)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21)和能盖合在该内胆(21)的开口上的门体(22),该内胆(2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加热管(28),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2)中设有通风夹层(220),该通风夹层(220)的上端具有通风进口(2201)而下端具有通风出口(2202),上述内胆(21)的下方设置有能与上述底部加热管(28)发生热传递的导风通道(30),而上述内胆(21)上开设有进气孔(211),还包括鼓风风机(6),上述导风通道(30)的进风端口与上述通风夹层(220)的通风出口(2202)相流体连通,而导风通道(30)的出风端口(301)与上述鼓风风机(6)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鼓风风机(6)的出风口与上述内胆(21)的进气孔(211)相流体连通,
所述内胆(21)的底部与烹饪装置(2)的底板之间形成散热夹层,还包括散热通道(90)和换热腔(501),该换热腔(501)分别具有进气口(5011)、第一出气口(5012)以及第二出气口(5013),上述进气口(5011)与鼓风风机(6)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上述第二出气口(5013)与上述内胆(21)的进气孔(211)相流体连通,而第一出气口(5012)与上述散热通道(90)的进气端口相流体连通,而散热通道(90)的出气端口与上述散热夹层的散热进气口相流体连通,而该散热夹层的散热出气口与外界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1)下端的一侧水平设置有散热罩(9),该散热罩(9)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通道(90),并且,散热通道(90)的进气端口开设在散热罩(9)的顶面上,而散热通道(90)的内侧端开口而形成上述出气端口,该出气端口朝向散热夹层的散热进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1)前端的下方沿左右方向水平设有扁平状的导风盒(3),该导风盒(3)为导热材质且上述底部加热管(28)的前端位于该导风盒(3)的顶面上,该导风盒(3)的内腔构成上述导风通道(30),且导风通道(30)的进风端口沿导风盒(3)的长短方向开设在该导风盒(3)的前端,
上述通风夹层(220)的通风出口(2202)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流盒(4),该导流盒(4)的导流进风口(40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在上端而导流出风口(40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在下端,且该导流出风口(402)与上述导风通道(30)的进风端口相流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盒(3)的横截面大小由一端的端部朝内递增后均匀不变,且另一端的端部开口并连接有竖向延伸的出风盒(31),上述导风通道(30)的出风端口(301)开设在出风盒(31)的外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盒(4)的外形呈长方体状,上述导流进风口(401)开设在导流盒(4)的顶壁上,而上述导流出风口(402)开设在导流盒(4)后壁的下端,而上述导风通道(30)的进风端口开设在导风盒(3)的正面,该进风端口与上述导流出风口(402)通过导流接头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501)中还活动安装有用于控制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或第二出气口(5013)其中一个相连通的控制件(5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54)为转动安装在上述换热腔(501)中的挡板,该挡板能于隔设在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之间及隔设在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之间来回摆动切换,并且,在挡板转动至隔设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之间的状态下,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相连通;而在挡板转动至隔设在进气口(5011)与第一出气口(5012)之间的状态下,进气口(5011)与第二出气口(5013)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501)中分别安装有用于降低第一出气口(5012)处气流温度的第一制冷装置(52)和用于降低第二出气口(5013)处气流温度的第二制冷装置(5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54)与上述进气口(5011)相对设置,该控制件(54)的转动端能沿该进气口(5011)所在的换热腔(501)的腔面来回摆动,并且,上述第一出气口(5012)及第一制冷装置(52)设置在该控制件(54)的一侧,而上述第二出气口(5013)及第二制冷装置(53)设置在该控制件(54)的另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011)所在的换热腔(501)的内表面为沿上述控制件(54)的摆动轨迹延伸的圆弧面,而上述控制件(54)的转动端呈与该圆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且该控制件(54)的摆动中心线与进气口(5011)的中心线正对。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23)、蒸汽发生器(24)以及预热腔(502),出水管(25)的一端与水箱(23)的出水口连通而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24)的进水口连通,并且该出水管(25)穿设在上述预热腔(502)中,而该预热腔(502)中安装有用于加热出水管(25)中的水的加热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腔(502)与上述换热腔(501)邻设,而上述第一制冷装置(52)为第一热敏半导体而第二制冷装置(53)为第二热敏半导体,该第一热敏半导体的热端(5b)和第二热敏半导体的热端(5b)构成上述加热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箱(5),该换热箱(5)中隔设有隔板(51),该隔板(51)一侧的换热箱(5)的内腔构成上述换热腔(501)而另一侧的换热箱(5)的内腔构成上述预热腔(502),上述第一热敏半导体和第二热敏半导体均穿设安装在该隔板(51)上,且各热敏半导体的冷端(5a)分别位于上述换热腔(501)中而热端(5b)分别位于上述预热腔(502)中,而上述控制件(54)转动安装在该隔板(51)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1)上开设有进汽孔(212),而内胆(21)的背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热风机的叶轮(26),且该叶轮(26)的外周围设有背部加热管(27),且内胆(21)中还设置有用于朝上述背部加热管(27)喷汽的蒸汽喷头(7),上述进汽孔(212)与上述蒸汽发生器(24)的出汽口相流体连通,而上述蒸汽喷头(7)的进汽端口与上述进汽孔(212)相流体连。
15.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风机(6)的出风口通过进气管(8)与上述换热腔(501)的进气口(5011)相连通,且该进气管(8)上安装有用于对进气管(8)中的气体进行净化的净化装置(80)。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80)包括盒体(800)和容置在该盒体(800)中的吸附剂,且该盒体(80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净化进气口和净化出气口,上述进气管(8)包括第一管体(81)和第二管体(82),其中,第一管体(81)的一端与上述鼓风风机(6)的出风口相连,另一端与上述净化进气口相连,第二管体(82)的一端与上述净化出气口相连而另一端与上述进气口(5011)相连。
17.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烹饪装置(2)之上的灶具(1),该灶具(1)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11)和盖合该底盘(11)的开口上的面板(12),该面板(1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121),而上述烹饪装置(2)的内胆(21)的背部开设有排气口(213),该排气口(213)与上述排气窗口(121)相流体连通。
CN202210403553.6A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Active CN114893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3553.6A CN114893793B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3553.6A CN114893793B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3793A CN114893793A (zh) 2022-08-12
CN114893793B true CN114893793B (zh) 2023-09-15

Family

ID=8271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3553.6A Active CN114893793B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379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07884A2 (en) * 2005-03-31 2006-10-04 Lg Electronics Inc. Cooking device
JP2012068016A (ja) * 2011-10-27 2012-04-05 Rinnai Corp ガスコンロ
CN109645847A (zh) * 2019-02-15 2019-04-1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10448191A (zh) * 2019-08-31 2019-11-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烤箱
CN112168008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烤箱
EP3770509A1 (en) * 2019-07-22 2021-01-27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Cooking appliance with aspiration system
CN213573759U (zh) * 2020-06-22 2021-06-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216079909U (zh) * 2021-09-30 2022-03-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07884A2 (en) * 2005-03-31 2006-10-04 Lg Electronics Inc. Cooking device
JP2012068016A (ja) * 2011-10-27 2012-04-05 Rinnai Corp ガスコンロ
CN109645847A (zh) * 2019-02-15 2019-04-1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EP3770509A1 (en) * 2019-07-22 2021-01-27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Cooking appliance with aspiration system
CN110448191A (zh) * 2019-08-31 2019-11-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烤箱
CN213573759U (zh) * 2020-06-22 2021-06-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112168008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烤箱
CN216079909U (zh) * 2021-09-30 2022-03-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3793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13035C2 (ru) Печь(варианты), способ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верцы печи, сборочный узел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и сборочный узел печи
CN110848767B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1853876B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JP433420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2021951A (zh) 烹饪设备
KR100610670B1 (ko) 가열조리장치
CN114893794B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KR101304691B1 (ko) 후드 겸용 전자 레인지
CN114893793B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0762568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集热罩及具有该集热罩的灶具和橱柜
KR100634795B1 (ko) 과열증기 조리장치
CN111853874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KR20090099814A (ko) 다기능 전자레인지
CN217685196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4791112A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39902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2853264U (zh) 烹饪器具
JP7270370B2 (ja) 加熱調理器
KR20050077334A (ko) 벽걸이형 전자레인지
CN115120088B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5982703U (zh) 带发光旋钮的左蒸右烤集成灶
CN2205519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679024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626966U (zh) 一种带有微蒸烤功能的功能箱以及集成灶
CN110833310A (zh)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的风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