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0242U -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0242U
CN216790242U CN202122401946.7U CN202122401946U CN216790242U CN 216790242 U CN216790242 U CN 216790242U CN 202122401946 U CN202122401946 U CN 202122401946U CN 216790242 U CN216790242 U CN 216790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ner container
cooker
exhaus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19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黎喆
杨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19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0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0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0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具有内胆的烹饪装置和灶具,内胆具有排气口,灶具包括灶壳,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在该底盘上的面板,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灶具的灶壳中设置有用于对灶具中的发热元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而内胆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与第一进气口相流体连通,而内胆的排气口与上述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鼓入灶具散热产生的温热气体,在促进排汽的同时能避免对内胆内部温场的影响,实现了对灶具散热余热的利用,保证了烹饪装置的烹饪效果。此外,在蒸模式结束时,通过第一进气口鼓入气体来促进内胆中的剩余蒸汽外排,从而避免开门时内胆中的蒸汽直喷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将灶具(一般为燃气灶)与其他家用电器集成在一起的装置,而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是将灶具与烹饪装置(电蒸箱、电烤箱或蒸烤一体机等)集成在一起的一类集成灶,并且,灶具安装在烹饪装置的上方。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0620832.9(公开号为CN111735080A)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2021260123.6(授权公告号为CN2125850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等均公开了该种类型的集成灶。
其中,散热是集成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烹饪装置的蒸烤功能和灶具一起开启时,内胆中的热量向上传递至灶具的底盘,同时灶具的燃烧器燃烧时产生热量也通过面板传递至灶具的灶壳中,从而造成灶具灶壳内部温度过高,继而使得面板玻璃、粘接在面板玻璃上的显示屏、旋钮以及阀体等元器件的温度过大,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会对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集成灶的整体使用寿命。
现有的带烤功能的烹饪装置(例如烤箱、蒸烤一体机等)在烤模式下无法高效排气,进而影响烘烤效果,尤其是在烘烤对排湿要求比较高的食物时,例如:溶豆、蔬果干、蛋糕类、泡芙类等。同时,为追求高效烹饪,现有的带蒸功能的烹饪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的功率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烹饪结束开门时,内胆中大量残留的蒸汽会直喷用户,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排汽效率高且内胆内部温场均匀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排汽效率高且烹饪效率高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开门时内胆中的蒸汽直喷用户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具有内胆的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上述内胆具有排气口,上述灶具包括灶壳,该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在该底盘上的面板,该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的灶壳中设置有用于对灶具中的发热元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而上述内胆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气口,该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与上述第一进气口相流体连通,而内胆的排气口与上述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
进一步,所述内胆上还开设有用于向内胆内部鼓入第一气流的鼓气口,该第一气流的温度低于上述散热通道的外排气体。通过鼓气口能向内胆鼓入第一气流,这样通过鼓气口和第一进气口的配合作用能对鼓入内胆的气体进行控制(主要为温度控制),进而实现对烤模式下排湿进行控制,例如当内胆内部湿气较大时,可增大第一进气口的进气比例,从而提高排湿效率,而当内胆内部湿气相对较小时,可适当降低第一进气口的进气比例,而提高鼓气口的进气比例。此外,在蒸模式结束时,通过鼓气口鼓入温度相对低的第一气流,能降低内胆内部温度,提升内胆中剩余蒸汽的冷凝速度,进而能更好地避免开门时内胆中的蒸汽直喷用户,其中,通过调节第一进气口和鼓气口的进气比例,能在避免内胆中食物降温的基础上实现内胆中剩余蒸汽的冷凝,当无需考虑内胆中食物降温问题时,可关闭第一进气口,直接通过鼓气口进入,从而能实现内胆内部的快速降温以及剩余蒸汽的快速冷凝。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流为空气,上述鼓气口上设置有鼓气组件,该鼓气组件包括鼓风机和第一气阀,该鼓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一气阀的进气口通过鼓气管连通,而第一气阀的出气口与上述内胆的鼓气口连通。这样通过鼓风机以及鼓气管能向内胆内部鼓入空气,而通过第一气阀能实现对鼓气口的启闭,即当无需从鼓气口鼓入第一气流时可通过第一气阀关闭鼓气口。
进一步,所述灶壳中设置有排气腔,该排气腔分别具有进风口、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以及第一出风口,其中,进风口与上述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相流体连通,第一通气口与上述内胆的第一进气口相流体连通,第二通气口与上述排气口相流体连通,第一出风口与上述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气流集中在排气腔中流动能避免气流在灶壳内部乱窜而影响灶具的燃烧效率,同时也方便各对应端口之间的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灶具的底盘的内底面上罩设有导风板,该导风板与底盘的内底面围成上述散热通道,且该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方便散热通道在灶壳中的设置,且能提高散热效率,且通过散热风机和集成灶上方的吸油烟机的两股驱动力配合作用,能使气流更好地沿散热通道—内胆—排气腔—排气窗口流动,进一步提升内胆的排汽效率。
进一步,所述灶具的底盘中设置有排气盒,且该排气盒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所在的面板的下表面上而围成上述排气腔,该排气盒的上部开口为上述第一出风口,上述排气盒位于上述导风板之后,且上述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沿前后方向延伸,上述进风口开设在该排气盒的前侧壁上,而上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分别开设在排气盒的底壁上。从而方便排气腔在灶壳中的设置,并进一步方便各对应端口之间的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排气盒中嵌装有冷凝水盒,该冷凝水盒的底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冷凝接口和第二冷凝接口,且第一冷凝接口与上述第一通气口相连通,而第二冷凝接口与上述第二通气口相连通。通过冷凝水盒能对形成在排气盒中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避免冷凝水在排气盒中流淌。
进一步,所述冷凝水盒的前侧壁的顶缘朝下凹陷而形成凹槽,上述进风口与该凹槽相对,上述冷凝水盒中于上第一冷凝接口和第二冷凝接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导风罩和第二导风罩,各导风罩分别朝前开口。通过设第一导风罩和第二导风罩能避免第一冷凝接口(进入内胆的气流)与第二冷凝接口(内胆外排的气流)之间相互干扰,保证对灶具的散热效率和对内胆的排汽效率,此外能对散热通道的出气进行分流,其中一路通过第一冷凝接口进入内胆中,而另一路与第二冷凝接口中外排的气流汇合而直接通过排气窗口外排,这样通过散热通道中的温热气体对第二冷凝接口中的外排气体的再加热,降低外排气体在冷凝水盒中的冷凝滤,使得更多地蒸汽能在吸油烟机的驱动下通过排气窗口外排。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与上述第一冷凝接口相对,而第二进风口与上述第二冷凝接口相互错开。从而能对散热通道的出气进行分流,并使散热通道的大部分出气通过第一冷凝接口进入内胆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口开设在内胆的右侧壁的后下方,上述排气口开设在内胆的背板的左上方,温热气体具有朝上升腾的特点,从而能更好地驱动湿气朝排气口方向流动并通过排气口外排。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口开设在内胆的右侧壁的后下方,上述排气口和鼓气口均开设在内胆的背板上,且鼓气口位于背板的左下方且鼓气口的设置高度高于上述第一进气口,排气口位于背板的左上方并位于上述鼓气口的右上方。这样能更好地通过第一进气口和/或鼓气口的进气而驱动湿气通过排气口外排,提高内胆的排湿效率。
进一步,还包括进气组件,该进气组件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气阀以及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上述第一通气口相连通,而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气阀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气阀的出气口与上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相连通,而该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从而能顺利地通过第一进气口实现对内胆的进气,同时通过第二气阀能实现对第一进气口的启闭。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右侧设置有水箱,上述第二气阀与该水箱邻设。水箱中的水比热较大,能实现对第二气阀的散热,避免流经第二气阀的温热气体对第二气阀性能的影响(对流经第二气阀的温热气体本身的温度不会有影响)。
进一步,所述内胆与水箱之间竖向设置有隔板,上述第二气阀通过支架安装在该隔板的外表面上。从而能实现第二气阀在隔板上的稳固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灶具中设置散热通道,利用散热通道对灶具中工作时会发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从而避免高温对元器件性能的影响,保证灶具的工作性能,延长集成灶的使用寿命。同时,散热通道的出气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内胆中,这样洁净、干燥以及温热的气体进入内胆中,烤模式下,在集成灶上方的吸油烟机的驱动下,内胆中的湿气能通过排气口由下至上进入灶具的排气腔中,接着通过排气窗口被吸入吸油烟机中外排,从而提高内胆的排汽效率,降低内胆中的湿度,提升烘烤效果。与现有技术中鼓入冷空气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鼓入灶具散热产生的温热气体,在促进排汽的同时能避免对内胆内部温场的影响,实现了对灶具散热余热的利用,保证了烹饪装置的烹饪效果。此外,在蒸模式结束时,通过第一进气口鼓入气体来促进内胆中的剩余蒸汽外排,从而避免开门时内胆中的蒸汽直喷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集成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排气盒与冷凝水盒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排气盒与冷凝水盒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具有内胆20的烹饪装置2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2之上的灶具1,上述内胆20具有排气口202,上述灶具1包括灶壳,该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11和盖合在该底盘11上的面板12,该面板1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121,该排气窗口121中嵌装有排气格栅13。进一步,上述灶具1的灶壳中设置有用于对灶具1中的发热元器件(例如电源板、控制板等,未示出)散热的散热通道30,而上述内胆20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气口201,该散热通道30的出风端口与上述第一进气口201相流体连通,而内胆20的排气口202与上述排气窗口121相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灶具1中设置散热通道30,利用散热通道30对灶具1中工作时会发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从而避免高温对元器件性能的影响,保证灶具1的工作性能,延长集成灶的使用寿命。同时,散热通道30的出气通过第一进气口201进入内胆20中,这样洁净、干燥以及温热的气体进入内胆20中,烤模式下,在集成灶上方的吸油烟机10的驱动下,内胆20中的湿气能通过排气口202由下至上进入灶具1的排气腔60中,接着通过排气窗口121被吸入吸油烟机10中外排,从而提高内胆20的排汽效率,降低内胆20中的湿度,提升烘烤效果。与现有技术中鼓入冷空气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鼓入灶具1散热产生的温热气体,在促进排汽的同时能避免对内胆20内部温场的影响,实现了对灶具1散热余热的利用,保证了烹饪装置2的烹饪效果。此外,在蒸模式结束时,通过第一进气口201鼓入气体来促进内胆20中的剩余蒸汽外排,从而避免开门时内胆20中的蒸汽直喷用户。为对内胆20内部的湿度进行监测,上述内胆20的内顶面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9。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灶具1的底盘11的内底面上罩设有导风板3,该导风板3与底盘11的内底面围成上述散热通道30,且该散热通道30的进风端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31。方便散热通道30在灶壳中的设置,同时能提高散热效率,且通过散热风机31和集成灶上方的吸油烟机10的两股驱动力配合作用,能使气流更好地沿散热通道30—内胆20—排气腔60—排气窗口121方向流动,进一步提升内胆20的排汽效率。
进一步,上述灶壳中设置有排气腔60,该排气腔60分别具有进风口61、第一通气口63、第二通气口64以及第一出风口62,其中,进风口61与上述散热通道30的出风端口相流体连通,第一通气口63与上述内胆20的第一进气口201相流体连通,第二通气口64与上述排气口202相流体连通,第一出风口62与上述排气窗口121相流体连通。气流集中在排气腔60中流动能避免气流在灶壳内部乱窜而影响灶具1的燃烧效率,同时也方便各对应端口之间的相互连接。
如图4、图5、图6以及图7所示,上述排气腔60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上述灶具1的底盘11中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排气盒6,且该排气盒6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121所在的面板12的下表面上而围成上述排气腔60,该排气盒6的上部开口为上述第一出风口62,上述排气盒6位于上述导风板3之后,且上述散热通道30的出风端口沿前后方向延伸,上述进风口61开设在该排气盒6的前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30的出风端口与上述进风口61邻设而使两者直接连通。上述第一通气口63和第二通气口64分别开设在排气盒6的底壁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口63通过排气管14与上述排气口202连通,从而方便排气腔60在灶壳中的设置,并进一步方便各对应端口之间的相互连接。优选地,上述排气盒6中嵌装有冷凝水盒7,该冷凝水盒7的底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冷凝接口71和第二冷凝接口72,且第一冷凝接口71与上述第一通气口63相连通,而第二冷凝接口72与上述第二通气口64相连通。通过冷凝水盒7能对形成在排气盒6中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避免冷凝水在排气盒6中流淌,本实施例中,各冷凝接口的口缘分别朝下延伸并插入对应的通气口中。
进一步,上述冷凝水盒7的前侧壁的顶缘朝下凹陷而形成凹槽73,上述进风口61与该凹槽73相对,上述冷凝水盒7中于上第一冷凝接口71和第二冷凝接口72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导风罩74和第二导风罩75,各导风罩分别朝前开口。通过设第一导风罩74和第二导风罩75能避免第一冷凝接口71(进入内胆20的气流)与第二冷凝接口72(内胆20外排的气流)之间相互干扰,保证对灶具1的散热效率和对内胆20的排汽效率,此外,能对散热通道30的出气进行分流,其中一路通过第一冷凝接口71进入内胆20中,而另一路与第二冷凝接口72中外排的气流汇合而直接通过排气窗口121外排,这样通过散热通道30中的温热气体对第二冷凝接口72中的外排气体的再加热,降低外排气体在冷凝水盒7中的冷凝滤,使得更多地蒸汽能在吸油烟机10的驱动下通过排气窗口121外排。优选地,上述进风口61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二进风口612,该第一进风口611与上述第一冷凝接口71相对,而第二进风口612与上述第二冷凝接口72相互错开,从而能更好地对散热通道30的出气进行分流,并使散热通道30的大部分出气通过第一冷凝接口71进入内胆20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进气口201开设在内胆20的右侧壁的后下方,上述排气口202开设在内胆20的背板的左上方,温热气体具有朝上升腾的特点,从而能更好地驱动湿气朝排气口202方向流动并通过排气口202外排。如图2所示,还包括进气组件5,该进气组件5包括第一进气管51、第二气阀53以及第二进气管52,第一进气管51的一端与上述第一通气口63相连通,而第一进气管51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气阀53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气阀53的出气口与上述第二进气管52的一端相连通,而该第二进气管52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进气口201相连通。从而能顺利地通过第一进气口201实现对内胆20的进气,同时通过第二气阀53能实现对第一进气口201的启闭。
优选地,上述内胆20的右侧设置有水箱8,上述第二气阀53与该水箱8邻设。水箱8中的水比热较大,能实现对第二气阀53的散热,避免流经第二气阀53的温热气体对第二气阀53性能的影响(对流经第二气阀53的温热气体本身的温度不会有影响)。进一步,上述内胆20与水箱8之间竖向设置有隔板81,上述第二气阀53通过支架82安装在该隔板81的外表面上,从而能实现第二气阀53在隔板81上的稳固安装。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灶具1开始工作,烹饪装置2进入烤模式,当内胆20中的湿度上升至一定值时,第一气阀43开启,散热通道30的出气通过第一冷凝接口71、第一通气口63以及第一进气口201进入内胆20中,从第一进气口201进入的气体驱动内胆20中的湿气从排气口202外排。
蒸模式结束时,第一气阀43开启,第一进气口201进入的气体驱动内胆20中剩余蒸汽从排气口202外排,避免开门时内胆20中剩余蒸汽直喷用户。
实施例2:
如图8和图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内胆20上还开设有用于向内胆20内部鼓入第一气流的鼓气口203,该第一气流的温度低于上述散热通道30的外排气体。通过鼓气口203能向内胆20鼓入第一气流,这样通过鼓气口203和第一进气口201的配合作用能对鼓入内胆20的气体进行控制(主要为温度控制),进而实现对烤模式下排湿进行控制,例如当内胆20内部湿气较大时,可增大第一进气口201的进气比例,从而提高排湿效率,而当内胆20内部湿气相对较小时,可适当降低第一进气口201的进气比例,而提高鼓气口203的进气比例。此外,在蒸模式结束时,通过鼓气口203鼓入温度相对低的第一气流,能降低内胆20内部温度,提升内胆20中剩余蒸汽的冷凝速度,进而能更好地避免开门时内胆20中的蒸汽直喷用户,其中,通过调节第一进气口201和鼓气口203的进气比例,能在避免内胆20中食物降温的基础上实现内胆20中剩余蒸汽的冷凝,当无需考虑内胆20中食物降温问题时,可关闭第一进气口201,直接通过鼓气口203进入,从而能实现内胆20内部的快速降温以及剩余蒸汽的快速冷凝。
优选地,第一气流为空气,上述鼓气口203上设置有鼓气组件4,该鼓气组件4包括鼓风机41和第一气阀43,该鼓风机41的出风口与第一气阀43的进气口通过鼓气管42连通,而第一气阀43的出气口与上述内胆20的鼓气口203连通。这样通过鼓风机41以及鼓气管42能向内胆20内部鼓入空气,而通过第一气阀43能实现对鼓气口203的启闭,即当无需从鼓气口203鼓入第一气流时可通过第一气阀43关闭鼓气口203。
此外,上述第一进气口201开设在内胆20的右侧壁的后下方,上述排气口202和鼓气口203均开设在内胆20的背板上,且鼓气口203位于背板的左下方且鼓气口203的设置高度高于上述第一进气口201,排气口202位于背板的左上方并位于上述鼓气口203的右上方。这样能更好地通过第一进气口201和/或鼓气口203的进气而驱动湿气通过排气口202外排,提高内胆20的排湿效率。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灶具1开始工作,烹饪装置2进入烤模式,当内胆20中的湿度上升至一定值时,第一气阀43和第二气阀53同时开启,散热通道30的出气通过第一冷凝接口71、第一通气口63以及第一进气口201进入内胆20中,同时通过鼓气口203鼓入第一气流,这样进入内胆20中的气体能驱动内胆20中的湿气从排气口202外排。排汽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进气口201与鼓气口203的进气比例,在保证内胆20内部温场均匀性的基础上,保证排汽效率。当然也可以单开第一进气口201或鼓气口203,优选地,第一进气口201和鼓气口203同时开启。
蒸模式结束时,第一气阀43和第二气阀53同时开启,通过第一进气口201和鼓气口203进入的气体驱动内胆20中剩余蒸汽从排气口202外排,避免开门时内胆20中剩余蒸汽直喷用户。当然也可以单开第一进气口201或鼓气口203,优选地,鼓气口203单独开启。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上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4)

1.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具有内胆(20)的烹饪装置(2)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2)之上的灶具(1),上述内胆(20)具有排气口(202),上述灶具(1)包括灶壳,该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11)和盖合在该底盘(11)上的面板(12),该面板(1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121),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1)的灶壳中设置有用于对灶具(1)中的发热元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30),而上述内胆(20)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气口(201),该散热通道(30)的出风端口与上述第一进气口(201)相流体连通,而内胆(20)的排气口(202)与上述排气窗口(121)相流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0)上还开设有用于向内胆(20)内部鼓入第一气流的鼓气口(203),该第一气流的温度低于上述散热通道(30)的外排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为空气,上述鼓气口(203)上设置有鼓气组件(4),该鼓气组件(4)包括鼓风机(41)和第一气阀(43),该鼓风机(41)的出风口与第一气阀(43)的进气口通过鼓气管(42)连通,而第一气阀(43)的出气口与上述内胆(20)的鼓气口(203)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中设置有排气腔(60),该排气腔(60)分别具有进风口(61)、第一通气口(63)、第二通气口(64)以及第一出风口(62),其中,进风口(61)与上述散热通道(30)的出风端口相流体连通,第一通气口(63)与上述内胆(20)的第一进气口(201)相流体连通,第二通气口(64)与上述排气口(202)相流体连通,第一出风口(62)与上述排气窗口(121)相流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1)的底盘(11)的内底面上罩设有导风板(3),该导风板(3)与底盘(11)的内底面围成上述散热通道(30),且该散热通道(30)的进风端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3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1)的底盘(11)中设置有排气盒(6),且该排气盒(6)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121)所在的面板(12)的下表面上而围成上述排气腔(60),该排气盒(6)的上部开口为上述第一出风口(62),
上述排气盒(6)位于上述导风板(3)之后,且上述散热通道(30)的出风端口沿前后方向延伸,上述进风口(61)开设在该排气盒(6)的前侧壁上,而上述第一通气口(63)和第二通气口(64)分别开设在排气盒(6)的底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盒(6)中嵌装有冷凝水盒(7),该冷凝水盒(7)的底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冷凝接口(71)和第二冷凝接口(72),且第一冷凝接口(71)与上述第一通气口(63)相连通,而第二冷凝接口(72)与上述第二通气口(64)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盒(7)的前侧壁的顶缘朝下凹陷而形成凹槽(73),上述进风口(61)与该凹槽(73)相对,上述冷凝水盒(7)中于上第一冷凝接口(71)和第二冷凝接口(72)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导风罩(74)和第二导风罩(75),各导风罩分别朝前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61)包括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二进风口(612),该第一进风口(611)与上述第一冷凝接口(71)相对,而第二进风口(612)与上述第二冷凝接口(72)相互错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201)开设在内胆(20)的右侧壁的后下方,上述排气口(202)开设在内胆(20)的背板的左上方。
11.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201)开设在内胆(20)的右侧壁的后下方,上述排气口(202)和鼓气口(203)均开设在内胆(20)的背板上,且鼓气口(203)位于背板的左下方且鼓气口(203)的设置高度高于上述第一进气口(201),排气口(202)位于背板的左上方并位于上述鼓气口(203)的右上方。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组件(5),该进气组件(5)包括第一进气管(51)、第二气阀(53)以及第二进气管(52),第一进气管(51)的一端与上述第一通气口(63)相连通,而第一进气管(51)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气阀(53)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气阀(53)的出气口与上述第二进气管(52)的一端相连通,而该第二进气管(52)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进气口(201)相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201)开设在内胆(20)的右侧壁的后下方,而上述内胆(20)的右侧设置有水箱(8),上述第二气阀(53)与该水箱(8)邻设。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0)与水箱(8)之间竖向设置有隔板(81),上述第二气阀(53)通过支架(82)安装在该隔板(81)的外表面上。
CN202122401946.7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Active CN216790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1946.7U CN216790242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1946.7U CN216790242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0242U true CN216790242U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1946.7U Active CN216790242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0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58903B (zh) 一种蒸烤烹饪控制方法及蒸烤箱和集成灶
CN111503668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2545302B (zh) 烹饪器具
CN110762568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集热罩及具有该集热罩的灶具和橱柜
CN111853874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79024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399023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4893794B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09153100U (zh)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的风道系统
CN21039902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2240572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5875694A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399024U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399022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399025U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1822616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应用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09877015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137249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079908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790246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5519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1503670A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1372508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721683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2972735U (zh) 一种蒸烤一体机的热风排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