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7246A - 就座位置判定系统、车辆用控制装置、就座位置判定方法、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就座位置判定系统、车辆用控制装置、就座位置判定方法、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7246A
CN116457246A CN202180077247.1A CN202180077247A CN116457246A CN 116457246 A CN116457246 A CN 116457246A CN 202180077247 A CN202180077247 A CN 202180077247A CN 116457246 A CN116457246 A CN 116457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door
user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72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井健太郎
佐藤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457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7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60R25/245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where the antenna reception area plays a r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1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of human presence inside or outside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4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of conditions of vehicle components, e.g. of windows, door locks or gear selec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00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 G01S1/02Beacons or beacon systems transmitting signals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or characteristics capable of being detected by non-directional receivers and defining directions, positions, or position lines fixed relatively to the beac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co-operating therewith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68Marker, boundary, call-sign, or like beacons transmitting signals not carrying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20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205Mobile pho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80/00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9G2380/10Automotive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就座位置判定系统、车辆用控制装置、就座位置判定方法、记录介质。智能ECU(4)在某门被进行了规定的开启操作的情况下,使用设定于该被进行了开启操作的门亦即对象门的车厢外通信机,执行智能钥匙(3)的认证处理。另外,智能ECU(4)基于通过认证处理获得的智能钥匙(3)的识别信息,识别预定就座于与对象门对应的座位的用户。智能ECU(4)在对象门被关闭时,将范围缩小至上述智能钥匙(3)而使用车厢内通信机搜索智能钥匙(3),由此再判定上述用户的就座位置。

Description

就座位置判定系统、车辆用控制装置、就座位置判定方法、记 录介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以2020年11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196191号作为基础,将基础申请的内容整体上通过参照引用至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过与作为车辆的钥匙发挥功能的便携机进行无线通信来判定乘坐至车辆的用户的就座位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根据通过搭载于车辆的车载器、与由上述的车辆的用户携带且与车载器建立对应的便携机的无线通信进行的认证已成功,来对车辆的门进行开锁。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的应用例,公开了以下结构:车载器通过从便携机获取用户的识别信息,来确定接下来使用车辆的用户,将车厢内的驾驶环境自动地变更为该用户喜好的驾驶环境的结构。此外,作为前提,在车载器中,与用户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地预先登记有每个用户的驾驶环境的设定数据。专利文献1中的驾驶环境是驾驶座的位置、方向盘的位置、空调的设定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455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设想多个用户同时乘坐至车辆的情况。因此,在各自持有便携机的多个用户乘车的情况下,不能够确定多个用户中谁就座于驾驶座。
另外,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为了抑制便携机以及车载器的功率消耗,而有构成为在已确认多个便携机中的哪怕一个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下,不再搜索其它的便携机的情况。在这样的结构中,只有最初乘车的用户被系统识别为乘员。另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在最初乘车的用户例如就座于副驾驶座等驾驶座以外的座位的情况下,也将驾驶座周围的车厢内环境调整为该用户的设定环境。换句话说,将不是驾驶员的用户视为驾驶员。
作为用于检测所有乘车的用户的设想结构,也考虑以下结构:在已确认车厢内存在便携机的情况下,也为了检测其它的便携机而继续发送搜索信号。
然而,在上述设想结构中,由于通信频度提高,因此车载器的功耗增大。与车辆建立对应的便携机的数量越多,则该功耗所涉及的问题越显著。此外,在设想结构中,即使能够确定多个用户乘车以及其人数,也不能够确定谁是驾驶员、谁是副驾驶座乘员这样的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基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功耗,并且确定乘车的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车辆用控制装置、就座位置判定方法、记录介质。
作为一个例子,用于实现该目的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是根据来自由多个用户分别携带的多个便携机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来判定乘坐至车辆的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具备:多个车厢外通信机,配置于车辆的外表面部,构成为能够与便携机无线通信;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配置于车厢内,构成为能够与便携机无线通信;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车厢外通信机以及车厢内通信机的动作,控制装置具备:便携机检测部,根据车厢外通信机与便携机的通信结果,将在车厢外存在于从车辆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便携机检测为对象机,并且确定对象机的位置;车辆状态获取部,从规定的车载传感器获取表示有多个用户中的任一个用户乘车的可能性的乘车信号;进入判定部,根据车辆状态获取部获取了乘车信号的情况,通过使车厢内通信机与对象机通信来判定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以及就座位置判定部,根据由进入判定部判定为对象机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将作为与便携机检测部检测到的车厢外的对象机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对象座位判定为与对象机对应的用户的就座位置。
根据以上的结构,根据乘车紧前和便携机的位置,判定持有该便携机的用户的就座位置。例如在乘车前的便携机的位置为副驾驶座的门附近的情况下,判定为与该便携机建立关联的用户的就座位置是副驾驶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确定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换句话说能够确定每个座位的就座者。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将车辆状态获取部获取乘车信号作为触发,进行将在获取乘车信号前检测到存在于车厢外的情况的便携机设为对象的车厢内的搜索。由于能够从获取乘车信号紧后的车厢内的搜索对象除去在获取乘车信号前未检测到存在于车厢外的情况的便携机,因此能够抑制相当于车载器的控制装置中的功耗。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车辆用控制装置是根据来自由车辆的多个用户分别携带的多个便携机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判定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车辆用控制装置,具备:车辆内通信部,用于与多个车厢外通信机和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通信,多个车厢外通信机配置于车辆的外表面部,构成为能够与便携机无线通信,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以及配置于车厢内,构成为能够与便携机无线通信;便携机检测部,根据车厢外通信机与便携机的通信结果,将在车厢外存在于从车辆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便携机检测为对象机,并且确定对象机的位置;车辆状态获取部,从规定的车载传感器获取表示有多个用户中的任一个用户乘车的可能性的乘车信号;进入判定部,根据车辆状态获取部获取了乘车信号的情况,使车厢内通信机与对象机通信来判定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以及就座位置判定部,根据由进入判定部判定为对象机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将作为与便携机检测部检测到的车厢外的对象机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对象座位判定为与对象机对应的用户的就座位置。
上述的车辆用控制装置具备与上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中的控制装置相同的技术的特征。因此,通过与上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相同的作用,起到相同的效果。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就座位置判定方法是用于根据来自由多个用户分别携带的多个便携机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来判定乘坐至车辆的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就座位置判定方法,其中,包含:从配置于车辆的外表面部且构成为能够与便携机无线通信的多个车厢外通信机的每一个获取表示与便携机的通信状况的数据;从配置于车厢内且构成为能够与便携机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获取表示与便携机的通信状况的数据;根据车厢外通信机与便携机的通信状况,将在车厢外存在于从车辆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便携机检测为对象机,并且确定对象机的位置;从规定的车载传感器获取表示多个用户中的任一个用户乘车的可能性的乘车信号,并且根据表示在座位是否有人就座的就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检测每个座位的使用状态;根据获取了乘车信号的情况,使车厢内通信机与对象机通信来判定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根据判定为对象机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将作为与车厢外的对象机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对象座位判定为与对象机对应的用户的就座位置;以及针对已判定作为就座者的用户的座位,在与该座位对应的门被关闭的时刻以后,就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也表示对象座位是空座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对象座位的就座者未知。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记录介质记录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包含用于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内容的命令:从构成为能够与由用户携带的便携机无线通信的配置于车辆的外表面部的多个车厢外通信机的每一个获取表示与便携机的通信状况的数据;从配置于车厢内且构成为能够与便携机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获取表示与便携机的通信状况的数据;根据车厢外通信机与便携机的通信状况,将在车厢外存在于从车辆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便携机检测为对象机,并且确定对象机的位置;从规定的车载传感器获取表示多个用户中的任一个用户乘车的可能性的乘车信号,并且根据表示在座位是否有人就座的就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检测每个座位的使用状态;根据获取了乘车信号的情况,使车厢内通信机与对象机通信来判定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根据判定为对象机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将作为与车厢外的对象机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对象座位判定为与对象机对应的用户的就座位置;以及针对已判定作为就座者的用户的座位,在与该座位对应的门被关闭的时刻以后,就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也表示对象座位是空座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对象座位的就座者未知。
此外,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与作为一个方式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单元的对应关系,不限定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智能钥匙3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车载系统2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LF发送机的设置位置以及各LF发送机的通信区域的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智能ECU4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是关于接近时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关于开启时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关于关闭时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对针对用户从接近车辆Hv至乘车为止的一系列的行动的就座位置判定部F6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表示针对用户从接近车辆Hv至乘车为止的一系列的行动的就座位置判定部F6的工作结果的图。
图11是表示智能ECU4的变形例的框图。
图12是关于开锁者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系统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系统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公开所涉及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的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1的概要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如图1所示,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1具备搭载于由多个用户使用的车辆Hv的车载系统2、和由多个用户A~D分别携带的智能钥匙3A~3D。
此处的用户是作为车辆Hv的用户而预先登记于车载系统2的人物。此处,作为一个例子,设为登记有四个用户A~D。智能钥匙3A~3D均是与车载系统2建立对应关系而作为车辆Hv的钥匙(实体上是电子钥匙)发挥功能的便携机。智能钥匙3A~3D按顺序与用户A~D对应。例如智能钥匙3D是用户D拥有的便携机。在不区分智能钥匙3A~3D的每一个的情况下也仅记载为智能钥匙3。此外,与车载系统2建立对应关系的智能钥匙3的数量不限定为四个。智能钥匙3的数量也可以为2、3、5以上。
车载系统2和多个智能钥匙3分别具有用于实施使用了相互规定的频带的电波的无线通信的结构。具体而言,车载系统2具有发送属于LF(LowFrequency:低频)频带的规定的频率的信号的功能、和接收从智能钥匙3发送的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频带的信号的功能。此外,在车辆Hv中,LF频带的信号的发送范围被限定为车厢内以及车辆周边的规定范围。智能钥匙3具有接收从车载系统2发送的LF频带的信号的功能、和对车载系统2送回属于UHF频带的规定的频率的信号的功能。此外,此处的LF频带是指300kHz以下的频带,也包含20kHz~30kHz等频率。UHF频带是指300MHz~3GHz。
在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1中用于从车载系统2向智能钥匙3的信号发送的LF频带的频率例如为125kHz、134kHz。另外,用于从智能钥匙3向车载系统2的信号发送的UHF频带的频率例如为315MHz、920MHz等。此处,作为一个例子,采用125kHz作为用于从车载系统2向智能钥匙3的信号发送的频率。另外,采用315MHz作为用于从智能钥匙3向车载系统2的信号发送的频率。此处,作为一个例子,公开车载系统2和智能钥匙3使用LF频带以及UHF频带的电波双向地实施无线通信的方式,但用于车载系统2和智能钥匙3实施无线通信的频率能够适当地变更。
车载系统2通过智能钥匙3相互无线通信来对智能钥匙3进行认证。另外,车载系统2根据智能钥匙3的认证成功,来实施用于用户使用车辆Hv的规定的车辆控制。用于用户使用车辆Hv的车辆控制是门的上锁、开锁、发动机的起动等。车载系统2对智能钥匙3的认证例如通过质询-响应方式实施即可。认证处理由于伴随着对照在智能钥匙3中生成的代码、和车辆Hv保持或者生成的代码的处理,因此也能够称为对照处理。认证处理的详细内容另外后述。智能钥匙3的认证成功相当于判定为是合法的智能钥匙3。
此外,作为认证处理的准备,在智能钥匙3和车载系统2的各自中保存有用于认证处理的加密秘钥。加密秘钥可以按每个智能钥匙3而不同。另外,对智能钥匙3分配有固有的识别编号(以下,钥匙ID),在车载系统2中登记有该钥匙ID。钥匙ID按每个智能钥匙3而不同。此外,上述的加密秘钥也可以是钥匙ID,也可以与钥匙ID分开准备。例如,也可以钥匙ID以1号~4号等数位来表现,另一方面,加密秘钥是具有5位以上的长度的位串。钥匙ID以及加密秘钥相当于智能钥匙3的识别信息。另外,能够将使用加密秘钥生成的后述的响应代码也包含于识别信息。
另外,车载系统2通过与智能钥匙3实施无线通信来确定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然后,若确定了用户的就座位置,则参照与该用户对应的车辆设定数据,例如将座位位置等车厢内环境自动地设定变更为与用户的喜好对应的车厢内环境。例如在判定为用户B的就座位置是驾驶座的情况下,对驾驶座的座位位置、方向盘高度等驾驶座周围环境应用用户B的设定环境。另外,例如在判定为用户A的就座位置是副驾驶座的情况下,对副驾驶座的座位位置、朝向副驾驶座的从排出口排出的空调空气的温度、风向等构建副驾驶座周围的环境的车辆设备应用用户A的设定。
此外,判定为某用户的就座位置是驾驶座相当于判定为该用户是在这次行程中承担作为驾驶员的作用的用户。此处的行程是指车辆Hv从开始行驶至停车为止的一系列的行驶。另外,判定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相当于判定作为乘员的属性(以下,乘员属性)。具体而言,乘员属性为是作为驾驶座乘员乘车,还是作为副驾驶座乘员乘车,还是作为后部座位乘员乘车这样的与就座位置对应的属性。此外,判定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相当于判定每个座位的就座者。此处的某座位的就座者相当于使用该座位的用户,换句话说,相当于就座/预定就座于该座位的用户。
以下,对各要素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进行叙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车辆Hv设为发动机车,但车辆Hv也可以是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此处的发动机车是指仅具备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车辆,混合动力车是指具备发动机和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在发动机车中也包含柴油车。电动汽车是指仅具备马达作为驱动源的车辆。作为又一个例子,车辆Hv设为在右侧设置有驾驶座的车辆,但车辆Hv也可以是在左侧设置有驾驶座的车辆。车辆Hv也可以是由个人所有的所谓自有车,也可以是在汽车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另外,也可以是租赁汽车、公司组织拥有的公司用车。
<智能钥匙3的结构>
首先,对智能钥匙3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智能钥匙3具备操作部31、钥匙侧接收部32、钥匙侧控制部33、以及钥匙侧发送部34。钥匙侧控制部33与钥匙侧接收部32以及钥匙侧发送部34分别连接为能够通信。
操作部31是用于接收对智能钥匙3的用户操作的结构。操作部31例如设为按压开关。例如,用户能够通过按下作为操作部31的开关,来利用实施车辆Hv的门的开锁/上锁的远程无钥匙进入功能。操作部31也可以具备多个开关。例如操作部31可以包含用于对车辆Hv的门进行上锁的开关亦即上锁开关、用于对车辆Hv的门进行开锁的开关亦即开锁开关。此外,也可以通过显示器和触摸面板的组合来实现操作部31。智能钥匙3通过将与由用户操作的开关对应的远程控制信号向智能ECU4无线发送,来提供执行车门的上锁/开锁等控制的所谓远程无钥匙进入系统。
钥匙侧接收部32是用于接收从车载系统2发送的属于LF频带的规定的频率(此处为125kHz)的无线信号(以下,LF信号)的结构。使用用于接收LF信号的天线、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的电路(所谓的解调电路)来实现钥匙侧接收部32。钥匙侧接收部32通过对通过天线接收的信号实施模拟数字转换、解调、解码等规定的处理,来提取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然后,将该提取出的数据提供至钥匙侧控制部33。
钥匙侧控制部33若从钥匙侧接收部32输入接收信号,则生成相当于与该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将该基带信号输出至钥匙侧发送部34。例如在钥匙侧接收部32接收到从车载系统2发送的响应请求信号的情况下,钥匙侧控制部33生成与接收的响应请求信号的内容对应的作为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并输出至钥匙侧发送部34。该作为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由钥匙侧发送部34实施规定的调制处理,作为无线信号发送。
另外,钥匙侧控制部33在接收到从车载系统2发送的包含后述的质询代码的响应请求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包含使用预先登记于智能钥匙3的加密秘钥生成的响应代码的基带信号。钥匙侧控制部33生成的包含响应代码的基带信号(所谓的响应信号)输出至钥匙侧发送部34,作为无线信号发送。
使用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的计算机实现该钥匙侧控制部33即可。此外,钥匙侧控制部33也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IC、FPGA等实现。
钥匙侧发送部34是用于智能钥匙3向车载系统2发送属于UHF频带的规定的频率(此处为315MHz)的无线信号的结构。钥匙侧发送部34将对从钥匙侧控制部33输入的基带信号实施调制、频率转换等后的信号转换为电波并向空间辐射。使用天线、调制电路实现钥匙侧发送部34。钥匙侧发送部34所发送的无线信号也被称为RF信号。RF是RadioFrequency(无线电频率)的缩写。
作为智能钥匙3的外观形状,能够采用扁平的长方体型、扁平的椭圆体型(所谓的钥匙扣型)、卡片型等多样的形状。智能钥匙3是由用户携带,并且具备作为车辆Hv的电子钥匙的功能的设备即可。具体而言,作为车辆Hv的电子钥匙的功能是根据来自车载系统2的请求送回证明是车辆Hv的钥匙的信息(例如响应代码)的功能。响应信号也可以与响应代码分开地包含钥匙ID作为发送源信息。然而,在响应代码的生成中使用了钥匙ID的情况下,响应代码本身可以作为发送源的智能钥匙3的识别信息发挥功能。因此,在作为用于生成响应代码的加密秘钥使用了钥匙ID的情况下,响应信号不需要与响应代码分开地包含钥匙ID。智能钥匙3构成为能够发送包含钥匙ID、响应代码等这样的智能ECU4能够确定发送源的识别信息的信号即可。
此外,智能钥匙3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这样的信息处理终端。另外,智能钥匙3也可以构成为佩戴于用户的手指、手臂等的可穿戴设备。智能钥匙3相当于便携机。
<车载系统2的结构>
接下来,对车载系统2的结构进行叙述。如图3所示,车载系统2具备智能ECU4、车厢外发送机5、车厢内发送机6、接收机7、车载传感器8、HMI系统9、空调ECU10、车身ECU11、以及车身系统马达12。车载传感器8是检测车辆Hv的状态的传感器,例如包含触摸传感器81、门按钮82、就座传感器83、门控开关84等。HMI系统9是向用户提示信息的系统,包含显示器91和HCU92。部件名称中的ECU是Electronic ControlUnit的缩写,是指电子控制装置。HMI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的缩写,HCU是HMI Control Unit(HMI控制单元)的缩写。
智能ECU4与车厢外发送机5、车厢内发送机6、以及接收机7的每一个通过专用的信号线连接。另外,智能ECU4与HMI系统9、空调ECU10、车身ECU11等经由作为在车辆Hv内构建的通信网络的车辆内网络Nw连接为能够相互通信。此外,也可以车厢外发送机5、车厢内发送机6,接收机7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构成为经由车辆内网络Nw与智能ECU4通信。另外,也可以车身ECU11等也不经由车辆内网络Nw而与智能ECU4通过专用线连接。装置彼此的连接方式能够适当地变更。接收机7也可以内置于智能ECU4。
智能ECU4是通过与智能钥匙3进行无线通信,来判定控制车辆Hv的上锁状态等的处理、乘坐至车辆Hv的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ECU。智能ECU4相当于车辆用控制装置。智能ECU4构成为具备处理器41、RAM42、储存器43、通信接口44(图中的I/O)、以及将这些结构连接的总线等的计算机。处理器41例如是CPU等运算核心。处理器41通过对RAM42的访问来执行各种处理。RAM42是易失性的存储器。
储存器43是包含闪存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的结构。在储存器43中,储存有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智能ECU4发挥功能的控制程序。处理器41执行控制程序相当于执行与控制程序对应的就座位置判定方法。通信接口44是用于智能ECU4与其它的装置通信的电路。使用模拟电路元件、IC等实现通信接口44即可。关于通过处理器41执行车辆控制程序而产生的智能ECU4提供的功能的详细内容后述。通信接口44相当于车辆内通信部。
另外,在储存器43中,车辆Hv的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和各用户拥有的智能钥匙3的钥匙ID建立对应地保存。车辆设定数据例如相当于表示针对座位位置、空调温度等构成车厢内环境的各种项目的用户的设定值的数据集。
作为用户可设定的项目亦即个人设定项目,例如有座位位置、方向盘位置、后视镜的角度、侧视镜的角度、空调装置的动作设定等。此处的座位位置中不仅包含前后位置,还能够包含高度方向的位置、后倾角度等。座位位置的设定也能够称为座椅设定。方向盘位置包含方向盘的角度和前后位置。在空调的动作设定中,包含温度、风量、风向等。另外,在车辆Hv具备以用户的开锁操作作为触发使设置于车厢内外的照明点亮的迎宾照明功能的情况下,该照明的颜色也可以包含于个人设定项目。
并且,针对HMI系统9的用户界面(以下,UI:User Interface)的设定值也能够包含于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此外,作为HMI系统9中包含的画面,存在仪表画面、导航画面等。例如,导航画面的图标形状、显示项目、语言等可以包含于个人设定项目。另外,行驶用电源变为接通时在仪表显示器等显示的迎宾画面的显示内容也能够包含于个人设定项目。行驶用电源是用于车辆Hv行驶的电源,在车辆Hv为汽油车的情况下是指点火电源。在车辆Hv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的情况下,行驶用电源是指系统主继电器。
并且,在车辆Hv具备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将目标速度、目标车间距离(长/短)等包含于个人设定项目。此外,ACC功能是指以由用户指定的目标速度使车辆Hv定速行驶、或者维持与前方车的车间距离维持并且使作为本车辆的车辆Hv追随行驶的功能。另外,在车辆Hv具备将通过前方相机识别的交通标志的图像显示于仪表显示器、HUD的RSA(Road Sign Assist:路标辅助)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将交通标志图像的显示方式包含于个人设定项目。作为图像的显示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采用显示位置、显示尺寸、色调、显示时间的长度、闪烁、淡入/淡出的速度、作为显示目的地的显示器等。此外,例如用于根据TTC(Time To Collision:碰撞时间)等来警告与外部物体的碰撞的定时所涉及的阈值等也能够包含于个人设定项目。
车厢外发送机5以及车厢内发送机6均是将从智能ECU4输入的载波信号转换为属于LF频带的规定的频率的电波并向空间辐射的设备。为方便起见,在不区分车厢外发送机5和车厢内发送机6的情况下,也记载为LF发送机。
车厢外发送机5是用于将车厢外的规定的区域设为响应区域的LF发送机。此处的响应区域相当于智能钥匙3针对从LF发送机发送的LF信号送回响应信号的范围。例如响应区域能够设为车载系统2所发送的LF信号保持规定的信号强度(以下,响应阈值)地传播的范围。响应阈值相当于定义响应区域的大小的LF信号的信号强度。响应阈值例如也可以是智能钥匙3可解调的信号电平的下限值(即解调极限值),也可以是比解调极限值大的规定的值。响应阈值由设计者适当地调整,以便形成所希望的响应区域即可。智能钥匙3也可以构成为,即使在接收到来自车载系统2的信号的情况下,也在其接收强度为响应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于响应区域外,而不返回响应。各个LF发送机形成的响应区域的大小、形状适当地设计即可。各LF发送机形成的响应区域的大小能够根据响应阈值、LF发送机中的发送功率、智能钥匙3中的接收灵敏度等来调整。响应区域能够解释为车辆Hv和智能钥匙3能够双向通信的区域(以下,通信区域)。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系统2具备DF用发送机5A、PF用发送机5B、DR用发送机5C、PR用发送机5D、以及后备箱用发送机5E,作为车厢外发送机5。此外,车厢外发送机5的部件名称中的第一个字母“D”指是驾驶座侧,“P”指是副驾驶座侧。车厢外发送机5的部件名称中的第二个字母“F”指是前部座位,“R”指是后部座位。因此,例如“DF”意味着针对驾驶座侧的前部座位(即驾驶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Hv的驾驶座侧相当于车辆右侧。
DF用发送机5A是设置于驾驶座用的外侧门把手的LF发送机。此处的外侧门把手是指设置于门的外表面部的用于开闭门的把持部件。DF用发送机5A例如设计为从驾驶座用的外侧门把手起1m以内为响应区域。图中的ZA概念性地表示DF用发送机5A提供的响应区域。PF用发送机5B是设置于副驾驶座用的外侧门把手的LF发送机。PF用发送机5B设计为车厢外的从副驾驶座用的外侧门把手起1m以内的区域为响应区域。图中的ZB概念性地表示PF用发送机5B提供的响应区域。
DR用发送机5C是设置于驾驶座侧的后部座位用的外侧门把手的LF发送机。DR用发送机5C设计为例如从驾驶座侧的后部座位用的外侧门把手起1m以内为响应区域。图中的ZC概念性地表示DR用发送机5C提供的响应区域。PR用发送机5D是设置于副驾驶座侧的后部座位用的外侧门把手的LF发送机。PR用发送机5D设计为车厢外的从副驾驶座侧的后部座位用的外侧门把手起1m以内的区域为响应区域。图中的ZD概念性地表示PR用发送机5D提供的响应区域。
后备箱用发送机5E是设置于后备箱的门把手的LF发送机。后备箱用发送机5E设计为在车厢外从后备箱门起1m以内为响应区域。图中的ZE概念性地表示后备箱用发送机5E提供的响应区域。
此外,各种车厢外发送机5也可以内置于门把手,也可以配置于门把手附近的面板部分。任一方式都相当于设置于门把手的结构。LF发送机的设置位置的说明中的某部件的附近所指的范围例如为从该部件起0.3m以内。门把手附近是指从门把手起0.3m以内。
另外,各种车厢外发送机5也可以配置于B柱等柱、侧梁、车顶端部、窗框部等门把手以外的部分。作为车厢外发送机5的搭载部位,能够设为车辆Hv的外表面部的任意的部位。此处的外表面部是指车辆Hv的左右的侧面部、背面部。此外,车厢外发送机5的响应区域的半径不限于1m,也可以为0.75m等。车厢外发送机5也可以构成为从车辆Hv起6m以内为响应区域。车厢外发送机5的响应区域也可以根据车辆Hv的状态、用途而动态地变更。如上述那样,响应区域的大小能够通过LF信号的发送功率调整。此外,作为车辆Hv的状态,可举出已停车的状态、执行远程停车或者自动停车的状态、行驶中等。
车厢内发送机6是在车厢内配置为将车厢内设为响应区域的LF发送机。作为一个例子,如图4所示,车载系统2具备前部座位用发送机6A、以及后部座位用发送机6B,作为车厢内发送机6。前部座位用发送机6A是用于将车厢内的整个前部座位区域设为响应区域的LF发送机。在整个前部座位区域中也包含仪表盘的上侧。作为前部座位用发送机6A的设置位置,能够采用仪表板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中控台箱附近、顶置控制台附近、后视镜附近等。
后部座位用发送机6B是用于将车厢内的整个后部座位区域设为响应区域的LF发送机。此外,后部座位用发送机6B优选构成为例如将后备箱等后部座位的后侧的空间也包含于响应区域。作为后部座位用发送机6B的设置位置,能够采用位于后部座位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座椅内部、靠背部、位于后部座位的上方的顶棚部等。在图4中,省略车厢内发送机6的响应区域的图示。
当然,车载系统2所具备的LF发送机的数量、配置方式也能够适当地变更。车载系统2也可以具备将后备箱内部设为响应区域的LF发送机。另外,也可以各有一个设置于左右的侧面部的LF发送机。例如,也可以DF用发送机5A和DR用发送机5C合并而设置于B柱等。
此外,在车厢外与车厢内之间存在门面板等金属板,由于该金属板发挥作用阻碍电波的传播,因此车厢外和车厢外的响应区域容易划分。另一方面,由于在车厢内的前部座位与后部座位之间通常不存在门面板那样的金属板,因此前部座位用发送机6A和后部座位用发送机6B的响应区域可能在其边界附近部分重叠。基于相同的理由,DF用发送机5A和DR用发送机5C的响应区域可能部分地重叠。PF用发送机5B和PR用发送机5D的响应区域也可能部分地重叠。
接收机7是用于接收从智能钥匙3发送的响应信号的通信模块。接收机7构成为接收属于UHF频带的规定的频率的电波。接收机7在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的技术领域中也有被称为调谐器的情况。使用用于接收从智能钥匙3发送的UHF频带的无线信号的天线、解调电路等来实现接收机7。此外,接收机7的设为接收对象的频率设定为作为用于与智能钥匙3的无线通信的频率而预先设计的频率即可。此外,用于与智能钥匙3的无线通信的频率也可以为920MHz、2.4GHz等。接收机7通过对通过UHF天线接收的信号实施模拟数字转换、解调,解码等规定的处理,来提取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然后,将该提取出的数据提供至智能ECU4。例如,接收机7将接收信号中包含的钥匙ID、响应代码提供至智能ECU4。
触摸传感器81安装于车辆Hv的各外侧门把手,检测用户触摸该门把手的情况。各触摸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输出至智能ECU4。智能ECU4能够根据来自各门的触摸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检测用户所触摸的门把手。
门按钮82是设置于各门的按钮,例如设置于各外侧门把手。若被用户按下,则门按钮82将表示被按下为主旨的电信号输出至智能ECU4。通过检测门按钮82被按下,智能ECU4对门进行上锁或者开锁。另外,在门是电动滑动门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用于切换门的开闭状态的按钮发挥功能。
此外,作为用于接收用于对门进行开锁的用户操作的结构,也可以仅有触摸传感器81和门按钮82的任意一方。也可以如触摸传感器81为开锁用而门按钮82为上锁用那样分担作用。此外,作为用于检测来自用户的用于切换门的上锁状态的操作的传感器,也能够采用检测用户将脚放在门下的情况的声呐、红外线传感器等。
就座传感器83是探测人就座的情况的传感器,例如对每个座位设置。就座传感器83例如能够设为埋设于各座位的就座面的压力传感器。此外,就座传感器83也可以是对车厢内进行拍摄的相机,也可以是毫米波雷达。
门控开关84是检测门的开闭的传感器,对每个门设置。门控开关84输出表示门的开闭状态的门信号。此外,作为车载传感器8,能够包含检测换档位置的换档位置传感器、检测安全带的佩戴状态的安全带传感器、检测方向盘的握持状态的方向盘握持传感器等。
显示器91是显示图像的设备。显示器91例如是设置于仪表板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最上部的所谓的中央显示器。显示器91能够进行全彩显示,能够使用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实现。此外,显示器91也可以是在挡风玻璃的驾驶座前方的一部分映现虚像的平视显示器。另外,显示器91也可以是仪表显示器。此外,作为报告装置,除了显示器91以外,能够采用扬声器、振动器、照明装置(例如LED)等。
HCU92是综合控制使用了显示器91等的向用户的信息提示的计算机。例如使用CPU、GPU等处理器、RAM、以及闪存等实现HCU92。HCU92根据从智能ECU4输入的控制信号、例如来自触摸面板等未图示的输入装置的信号,控制显示器91的显示画面。例如HCU92根据来自智能ECU4的请求,将表示各用户的就座位置的识别状态的座位分配图像显示于显示器91。另外,HCU92经由输入装置接收用于修正与每个座位的就座者相关的系统的识别错误的用户操作,并输出至智能ECU4。此外,向用户的信息提示的介质不限定于显示器91。也可以使用扬声器、振动器等提示信息。另外,此处的输入装置中也包含声音输入装置。识别经由麦克风等输入的声音的处理也可以在车辆Hv的内部执行,也可以在外部服务器执行。
空调ECU10是控制搭载于车辆Hv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状态的ECU。空调ECU10根据来自智能ECU4的指示,按每个排出口控制从排出口排出的空调空气的温度、风量、风向。此外,空调装置的动作状态也可以由用户经由输入装置变更。
车身ECU11是控制搭载于车辆Hv的各种车身系统马达12的ECU。此处的车身系统马达12中例如包含门锁马达、座椅马达、方向盘位置调整马达等。门锁马达是用于控制作为用于进行门的上锁的机构的锁定机构的状态的马达,例如对每个门设置。座椅马达是变更座位的前后位置、高度、后倾角度的马达。座椅马达例如设置于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每一个。方向盘位置调整马达是调整方向盘的倾斜角或者前后位置的马达。
车身ECU11根据从智能ECU4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各种车身系统马达12。例如车身ECU11根据来自智能ECU4的请求,对设置于各门的门锁马达输出规定的控制信号,进行各门的上锁以及开锁。另外,例如通过对驾驶座的座椅马达输出规定的驱动信号,来变更驾驶座的前后位置等。此外,也可以智能ECU4具备车身ECU11的功能。换句话说,车身ECU11也可以与智能ECU4合并。
<关于智能ECU4的功能>
智能ECU4具备图5所示的各功能部,作为通过处理器41执行保存于储存器43的车辆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模块。即智能ECU4具备车辆状态获取部F1、发送处理部F2、接收处理部F3、位置确定部F4、对象门设定部F5、就座位置判定部F6、用户设定反映部F7、识别状态通知部F8、以及判定结果修正部F9。另外,智能ECU4具备用户数据存储部M1和就座位置存储部M2。
用户数据存储部M1是将针对车辆Hv的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和各用户拥有的智能钥匙3的钥匙ID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存储装置。另外,在对各用户分配有ID的情况下,用户ID也与钥匙ID、车辆设定数据建立对应地保存。用户ID也可以与年龄、身高、性别等数据建立关联。例如使用储存器43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来实现用户数据存储部M1。此外,用户数据存储部M1也可以在外部服务器等云上。用户数据存储部M1相当于用户设定存储部。
就座位置存储部M2是存储表示通过后述的就座位置判定处理确定的用户与就座位置的对应关系的数据的结构。例如使用RAM42等存储介质来实现就座位置存储部M2。此外,由于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可能按每个行程而变化,因此能够使用临时的存储介质来实现就座位置存储部M2。当然,就座位置存储部M2也可以使用储存器43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来实现。
车辆状态获取部F1从车载传感器、其它的ECU获取表示车辆Hv的状态的各种信息(即车辆信息)。例如,门的开闭状态、各门的上锁状态、门按钮82有无按下等相当于车辆信息。当然,车辆信息中包含的信息的种类不限于上述的种类。换档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换档位置、制动踏板是否被踩下、停车制动器的工作状态等也能够包含于车辆信息。
车辆状态获取部F1具备开启操作检测部F1A作为子功能。开启操作检测部F1A是根据触摸传感器81、门按钮82的输出信号,来检测进行了用于打开车门的用户的操作亦即开启操作的情况的结构。开启操作除了包含实际打开门的操作以外,还能够包含用于开锁的操作。在开启操作中,包含门按钮82的按下、手放在门把手上的操作等。另外,开启操作检测部F1A也可以根据从门控开关84输入了表示门已被打开的信号,判定为进行了开启操作。判定为进行了某操作相当于检测到进行了该操作。
此外,车辆Hv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规定的声音指令来接收门的开启指示。在该情况下,上述的声音指令的发声也可以包含于开启操作。例如开启操作检测部F1A也可以通过对通过用于对车厢外的声音进行收音的麦克风获取的用户的声音信号实施声音识别处理,来检测开启操作。另外,开启操作检测部F1A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在门下形成探测区域的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检测开启操作。具体而言,开启操作检测部F1A也可以在从上述红外线传感器输入了表示用户将脚放在探测区域的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用户指示了门的开启。触摸传感器81、门按钮82、配置于车辆Hv的外表面部的麦克风、在门下形成探测区域的红外线传感器等相当于输出成为是否进行了开启操作的判断材料的信号的车载传感器。
此外,车辆状态获取部F1根据上述的各种信息,确定车辆Hv的当前的状态。例如在行驶用电源为断开,并且全部的门已上锁的情况下,车辆状态获取部F1判定为车辆Hv停车。当然,判定为车辆Hv停车的条件适当地设计即可,能够应用多样的判定条件。
发送处理部F2是根据来自位置确定部F4的请求,生成用于从LF发送机发送的基带信号并输出至该LF发送机的结构。生成的基带信号的输出目的地可以由位置确定部F4指定。从该发送处理部F2输出的基带信号可以在LF发送机中转换为LF信号而无线发送。作为从LF发送机发送的信号的种类,存在轮询信号、质询信号等。质询信号和轮询信号都相当于对智能钥匙3请求送回与该信号的内容对应的响应信号的信号亦即响应请求信号。
此处的质询信号是包含质询代码的响应请求信号。质询代码是用于认证智能钥匙3的代码。质询代码也可以是使用随机数表等生成的随机数。另外,质询信号也可以是包含设为目的地的钥匙ID,仅使特定的智能钥匙3响应的信号。质询信号能够解释为对指定的智能钥匙3请求送回将质询代码以每个智能钥匙3所固有的加密秘钥加密后的响应代码的信号。此外,认证处理也可以为通过依次发送安全等级不同的多个种类的质询信号来阶段性地进行认证的方式。
轮询信号是对智能钥匙3请求响应的信号即可。轮询信号能够设为包含车辆ID等表示发送源的信息的信号。轮询信号例如能够设为使智能钥匙3从睡眠模式复原,并且使智能钥匙3送回表示一定的位串的信号的LF信号。轮询信号能够设为不包含质询代码的信号。此处,作为一个例子,轮询信号设为使全部的智能钥匙3响应的信号。当然,轮询信号也与质询信号相同地,也可以构成为仅使使用钥匙ID等指定的智能钥匙3响应。此外,智能ECU4也可以构成为将上述的质询信号作为轮询信号从各车厢外发送机5依次发送。
接收处理部F3是获取UHF天线121接收并且UHF接收部120解调后的数据的结构。接收处理部F3接收到的数据提供至位置确定部F4。
位置确定部F4是根据针对从任意的LF发送机发送的质询信号的接收机7中的响应信号的接收结果,判定智能钥匙3相对于车辆Hv的位置的结构。即,位置确定部F4相当于根据车载通信机与智能钥匙3的通信状况判定钥匙位置的结构。与发送处理部F2以及接收处理部F3协作而执行基于与智能钥匙3的通信状况/通信结果的位置判定。此外,由于智能钥匙3与用户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确定智能钥匙3的位置相当于确定用户的位置。位置确定部F4相当于便携机检测部。
位置确定部F4具备对照处理部F41、候选机检测部F42、以及进入判定部F43作为更细致的功能模块。对照处理部F41是使用质询代码来实施基于与智能钥匙3的无线通信的对照处理的结构。对照处理部F41例如在接收到针对轮询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车辆状态获取部F1检测到规定的对照事件的情况下,发送质询信号。为方便起见,以下,也将通过从车厢外发送机5发送质询信号实施的对照处理,即使用了车厢外发送机5的对照处理称为车厢外对照。相同地,也将通过从车厢内发送机6发送质询信号实施的对照处理,即使用了车厢内发送机6的对照处理称为车厢内对照。
另外,对照处理部F41在生成了将某智能钥匙3设为判定对象的质询代码的情况下,使用该智能钥匙3的加密秘钥来生成对照用代码。然后,在从智能钥匙3送回的响应代码与对照用代码一致的情况下,对照处理部F41判定为通信对象是合法的智能钥匙3(即认证成功)。此外,视为某智能钥匙3的对照失败的情况例如是与对照处理部F41生成的对照用代码不一致的情况、从发送质询信号起经过规定的响应等待时间后还未接收到响应代码的情况等。
候选机检测部F42是检测存在于从车辆Hv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智能钥匙3作为进入候选钥匙的结构。进入候选钥匙相当于已确认存在于车厢外的响应区域内的智能钥匙3。进入候选钥匙在一个方面能够解释为多个智能钥匙3中的送回了针对轮询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智能钥匙3。另外,进入候选钥匙在另一方面能够理解为多个智能钥匙3中的已通过车厢外对照进行认证的智能钥匙3。进入候选钥匙相当于对象机。
进入判定部F43是根据将进入候选钥匙视为对象的使用了车厢内发送机6的车厢内对照的结果,判定进入候选钥匙是否进入车厢内的结构。进入判定部F43例如将通过后述的对象门设定部F5设定的对象门被关闭作为触发,从根据对象门确定的车厢内发送机6发送将进入候选钥匙设为对象的质询信号。然后,在该车厢内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判定为进入候选钥匙已进入车厢内。
对象门设定部F5是根据由位置确定部F4确定的进入候选钥匙的车厢外位置或者开启操作检测部F1A的检测结果,设定对象门的结构。对象门设定部F5的详细内容另外后述。
就座位置判定部F6根据进入候选钥匙的钥匙ID和该进入候选钥匙的车厢外位置,确定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具体而言,就座位置判定部F6将与由位置确定部F4确定的进入候选钥匙的车厢外位置对应的座位视为与进入候选钥匙对应的用户的就座位置。例如,在进入候选钥匙的车厢外位置为PF用发送机5B的响应区域的情况下,判定为与该进入候选钥匙对应的用户的就座位置为副驾驶座。
用户设定反映部F7根据就座位置判定部F6获取的用户的就座位置,将车厢内环境设定变更为与该用户的喜好对应的环境。例如用户设定反映部F7使用户就座的座位的位置移动至由该用户预先设定的位置。此外,与车身ECU11协作而实现座位位置的调整即可。例如车身ECU11根据来自用户设定反映部F7的指示,驱动设置于规定的座位的座椅马达,使座位位置移动至目标位置。用户设定反映部F7相当于个人设定反映部。
识别状态通知部F8是将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判定结果经由显示器91等报告装置向乘员通知的结构。例如识别状态通知部F8通过将表示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判定结果的数据输出至HCU92,来使显示器91显示表示该判定结果的图像亦即座椅分配图像。由此,作为乘员的用户能够确认自己的就座位置是否被正确识别。此外,识别状态通知部F8也可以在门被打开的瞬间等,从扬声器输出判定为存在于该门附近的用户的名称等。根据该结构,用户也能够了解系统如何识别(换句话说判定)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
判定结果修正部F9根据来自输入装置的信号,接收对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判定结果的修正操作。然后,根据该修正操作,修正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判定状态。另外,判定结果修正部F9也可以根据就座传感器83的检测结果,修正就座位置判定部F6的判定结果。例如,在由关闭时判定处理判定为用户A就座于副驾驶座的状态下,在副驾驶座门被关闭后还从就座传感器83输入表示副驾驶座为空座的信号的情况下,将副驾驶座的就座者修正为未知。在后部座位、驾驶座等中也相同。
<就座位置判定处理>
此处,对智能ECU4实施的就座位置判定处理进行说明。就座位置判处理是确定使用各座位的用户的处理。在本公开的就座位置判定处理中,包含图6所示的接近时判定处理、图7所示的开启时判定处理、以及图8所示的关闭时判定处理。
首先,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接近时判定处理进行说明。接近时判定处理例如能够在车辆Hv停车的期间以规定的轮询周期定期执行,直到检测到在车厢内存在至少一个智能钥匙3。轮询周期例如能够设为200毫秒等。作为一个例子,本公开的接近时判定处理具备步骤S101~S108。此外,接近时判定处理所具备的步骤数量、处理顺序、执行条件能够适当地变更。
在步骤S101中,位置确定部F4与发送处理部F2协作而从各车厢外发送机5按顺序发送轮询信号,移至步骤S102。通过错开从各LF发送机发送LF信号的定时,能够防止从某LF发送机发送的信号与从其它的LF发送机发送的信号相干扰。在步骤S102中,位置确定部F4与接收处理部F3协作,判定是否从多个智能钥匙3的至少任意一个送回了响应信号。在从至少一个智能钥匙3送回了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步骤S102进行肯定判定,移至步骤S103。另一方面,在从任意智能钥匙3都未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步骤S102进行否定判定,结束本流程。
此外,也可能存在多个用户同时接近车辆Hv的情况等在车辆周边存在多个智能钥匙3的情形。例如在智能钥匙3A存在于驾驶座门附近并且智能钥匙3B存在于副驾驶座门附近的情况下,可能从智能钥匙3A、3B的每一个接收响应信号。在步骤S101~S102中接收到来自多个智能钥匙3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根据预先决定的优先顺位,将多个智能钥匙3中的优先顺位最高的响应信号设定为处理对象而执行以下的处理即可。当然,也可以对检测出的多个智能钥匙3的每一个执行步骤S103及以后的处理。另外,也可以在从任意智能钥匙3送回了响应信号的时刻中止来自其它的车厢外发送机5的轮询信号的发送,移至步骤S103。送回了响应信号的智能钥匙3如上述的那样相当于进入候选钥匙。
在步骤S103中,位置确定部F4根据接收到针对轮询信号的响应信号的定时,确定响应获取发送机。此处的响应获取发送机是相当于接收到响应信号的轮询信号的发送源的车厢外发送机。例如位置确定部F4例如在从DF用发送机5A发送轮询信号的时刻起规定的响应等待时间以内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响应获取发送机判定为DF用发送机5A。
然后,位置确定部F4根据响应获取发送机的设置位置,判定送回了响应信号的智能钥匙3所存在的位置。例如,在响应获取发送机是DF用发送机5A的情况下判定为智能钥匙3存在于驾驶座用的门附近。另外,在响应获取发送机是PF用发送机5B的情况下判定为智能钥匙3存在于副驾驶座门附近。这样,位置确定部F4使用车厢外发送机5判定智能钥匙3的车厢外的位置。
此外,在步骤S103中,对象门设定部F5将与由位置确定部F4确定的进入候选钥匙的位置对应的门设定为对象门。例如,将存在于离进入候选钥匙最近的位置的门设定为对象门。更具体而言,在响应获取发送机是DF用发送机5A的情况下,将驾驶座用门设定为对象门。另外,在响应获取发送机是PF用发送机5B的情况下,将副驾驶座用门设定为对象门。在响应获取发送机是DR用发送机5C、PR用发送机5D的情况下也相同地,将离该发送机的设置位置最近的门设定为对象门。对象门是指用户打开的可能性较高的门。对象门的设定为任意的要素,也可以省略。
另外,在步骤S103中,就座位置判定部F6将与由位置确定部F4确定的进入候选钥匙的位置对应的座位设定为对象座位。例如就座位置判定部F6将存在于离进入候选钥匙的估计位置最近的位置的座位设定为对象座位。在响应获取发送机是DF用发送机5A的情况下,将驾驶座设定为对象座位。另外,在响应获取发送机是PF用发送机5B的情况下,将副驾驶座设定为对象座位。在响应获取发送机是DR用发送机5C、PR用发送机5D等的情况也相同地,将离该发送机的设置位置最近的座位设定为对象座位。最靠近对象门的座位相当于对象座位。对象座位相当于与进入候选钥匙对应的用户就座的可能性较高的座位。若步骤S103中的处理完成,则移至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对照处理部F41与发送处理部F2协作,通过从在步骤S103中确定的响应获取发送机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按顺序发送将各智能钥匙3设为目的地的质询信号,来尝试车厢外对照。在与车辆Hv建立关联的多个智能钥匙3中的任一智能钥匙3中代码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对步骤S105进行肯定判定,移至步骤S106。另一方面,在任意智能钥匙3的对照均未成功的情况下,对步骤S105进行否定判定,结束本流程。通过执行步骤S104,从而利用响应代码等确定存在于响应获取发送机的响应区域内的智能钥匙3的钥匙ID。此外,在针对轮询信号的响应信号中包含有作为发送源的智能钥匙3的钥匙ID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仅发送将该智能钥匙3设为目的地的质询信号即可。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通信次数。
在步骤S106中,根据通过步骤S105的车厢外对照认证出的进入候选钥匙的钥匙ID,确定作为该智能钥匙3的持有者的用户,移至步骤S107。在步骤S107中,就座位置判定部F6将与在步骤S103中确定的进入候选钥匙的位置对应的座位(即对象座位)判定为作为进入候选钥匙的持有者而登记的用户的就座位置。然后,将表示该判定结果的数据保存于就座位置存储部M2。例如在判定为进入候选钥匙是智能钥匙3B且对象座位为驾驶座的情况下,在就座位置存储部M2保存将作为智能钥匙3B的持有者的用户B的就座位置设定为驾驶座的数据。若步骤S107中的处理完成,则移至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用户设定反映部F7与车身ECU11等协作,对与在步骤S107中确定了就座者的座位对应的环境根据该就座者的车辆设定数据自动地进行变更。例如在判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是用户B的情况下,根据用户B的车辆设定数据,自动调整驾驶座的座位位置、方向盘位置等。另外,也可以以用户B预先设定的色调使迎宾照明点亮。迎宾照明也可以对每个门设置。例如在判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是用户B且副驾驶座的就座者是用户A的情况下,也可以驾驶座用门周围的迎宾照明设为与用户B对应的色调,另一方面,驾驶座用门周围的迎宾照明设为与用户A对应的色调。根据该结构,用户能够根据迎宾照明的色调,了解系统如何识别每个座位的就座者。例如用户能够视觉地掌握与就座位置相关的系统的识别状态是否正确。
接下来,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开启时判定处理进行说明。例如在开启操作检测部F1A检测到进行了来自用户的开启操作的情况下执行开启时判定处理即可。此处的开启操作也能够称为开锁(解锁)操作。具体而言,如上述那样,门按钮82的按下、对触摸传感器81的触摸等可以相当于开启操作。另外,在开启操作中,能够包含实际打开门的操作。例如在车辆Hv的门已经被开锁的状态、已经确认在车厢内存在其它的智能钥匙3的情况下,也执行开启时判定处理。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开启时判定处理具备步骤S201~S206。此外,开启时判定处理所具备的步骤数量、处理顺序、执行条件能够适当地变更。
首先,在步骤S201中,对象门设定部F5将进行了开启操作的门设定为对象门,移至步骤S202。与对象门对应的座位相当于对象座位。在步骤S202中,对照处理部F41与发送处理部F2协作,从与对象门对应的车厢外发送机5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按顺序发送将各智能钥匙3设为目的地的质询信号。由此,搜索存在于对象门附近的智能钥匙3。此外,与对象门对应的车厢外发送机5是离对象门最近、或者设置于对象门的车厢外发送机5。例如,与驾驶座用门对应的车厢外发送机5是DF用发送机5A。另外,与副驾驶座用门对应的车厢外发送机5是PF用发送机5B。此外,在通过接近时判定处理确定了存在于对象门附近的智能钥匙3的情况下,最初执行将多个智能钥匙3中的该智能钥匙3设为对象的对照处理即可。
在与车辆Hv建立关联的多个智能钥匙3中的任一智能钥匙3中对照处理的成功的情况下对步骤S203进行肯定判定,移至步骤S204。另一方面,在任意智能钥匙3的对照均为成功的情况下,对步骤S203进行否定判定,结束本流程。此外,对照处理成功的智能钥匙3相当于进入候选钥匙。在步骤S204中,根据在步骤S203中确定的进入候选钥匙的钥匙ID,确定作为该智能钥匙3的持有者的用户,移至步骤S205。
在步骤S205中,就座位置判定部F6在就座位置存储部M2保存将对象座位的就座者设定为与进入候选钥匙对应的用户的数据。例如在判定为进入候选钥匙是智能钥匙3C且对象门是副驾驶座侧后部座位用门的情况下,将副驾驶座侧后部座位的就座者设定为用户C。若步骤S205中的处理完成,则移至步骤S206。
在步骤S206中,与步骤S108相同地,用户设定反映部F7与车身ECU11等协作,对与在步骤S205中确定了就座者的座位对应的环境根据该就座者的车辆设定数据自动地进行变更。例如,用户设定反映部F7与空调ECU10协作使空调装置启动,并且将空调的目标温度、风量等这样的对象座位周围的车厢内环境设定为与就座者的喜好对应的环境。此外,在相对于接近时判定处理的结果,与对象门对应的座位的就座者没有变更,且已经调整了对象座位周围的车厢内环境的情况下,能够省略步骤S206。
接下来,使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关闭时判定处理进行说明。例如将车辆状态获取部F1检测到打开的门被关闭作为触发,执行关闭时判定处理。关闭时判定处理也与开启时判定处理相同地,在已经确认了在车厢内存在多个智能钥匙3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也执行。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关闭时判定处理具备步骤S301~S307。此外,关闭时判定处理所具备的步骤数量、处理顺序、执行条件能够适当地变更。
首先,在步骤S301中,对象门设定部F5将被关闭的门设定为对象门,移至步骤S302。例如在将驾驶座侧后部座位用的门被关闭作为触发开始本流程的情况下,驾驶座侧后部座位成为本流程中的对象座位。
在步骤S302中,就座位置判定部F6参照就座位置存储部M2,获取作为上述的接近时判定处理、开启时判定处理的结果的车厢外判定结果,移至步骤S303。在步骤S303中,就座位置判定部F6根据在步骤S302中读取出的数据,判定是否已登记对象座位的就座者。在对象座位的就座者还未确定的情况下对步骤S303进行否定判定,结束本流程。另一方面,在已确定对象座位的就座者的情况下,对步骤S303进行肯定判定,移至步骤S304。
在步骤S304中,进入判定部F43与发送处理部F2协作,使将与设定为对象座位的就座者的用户对应的智能钥匙3(以下,对象钥匙)设为目的地的质询信号从与对象座位对应的车厢内发送机6发送。由此,执行关于对象钥匙的车厢内对照。此外,对象钥匙相当于接近时判定处理、开启时判定处理中的进入候选钥匙。该处理相当于判定作为进入候选钥匙的对象钥匙是否已进入车厢内的处理。对象钥匙还相当于对象机。
此外,与对象座位对应的车厢内发送机6是将对象座位包含于响应区域的车厢内发送机6。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座位用发送机6A相当于与驾驶座、副驾驶座对应的车厢内发送机6。另外,后部座位用发送机6B相当于与后部座位对应的车厢内发送机6。即,在如本公开那样具备多个车厢内发送机6的情况下,使用哪个车厢内发送机6实施车厢内对照,换句话说,使质询信号从哪个车厢内发送机6发送取决于该对象钥匙的车厢外位置。例如,在判定为对象钥匙进入车厢内前的位置(即车厢外位置)是驾驶座用门的外侧的情况下,使质询信号从前部座位用发送机6A发送。由此,能够高效地判定在驾驶座用门的外侧检测到的智能钥匙3是否已进入车厢内。
在作为步骤S304中的对照处理而对象钥匙的对照成功的情况,即发现了对象钥匙的情况下,对步骤S305进行肯定判定,移至步骤S306。另一方面,在步骤S304中的对照处理失败的情况下对步骤S305进行否定判定,结束本流程。此外,在使用了与对象座位对应的车厢内发送机6的车厢内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车厢内发送机6实施车厢内对照。这是由于,也考虑打开驾驶座的门的用户在从驾驶座与副驾驶座的缝隙将包放置于后部座位的脚下后关闭门的情形。
在步骤S306中,就座位置判定部F6将对象座位的就座者判定为对象钥匙的用户,保存于就座位置存储部M2。例如在对象座位是驾驶座且对象钥匙是智能钥匙3B的情况下,在就座位置存储部M2保存将驾驶座的就座者设定为用户B的数据。若步骤S306中的处理完成,则移至步骤S307。
在步骤S307中,用户设定反映部F7与车身ECU11等协作,对与在步骤S306中确定了就座者的座位对应的环境根据该就座者的车辆设定数据自动地进行变更。步骤S307的内容能够设为与步骤S108相同。此外,在对象座位的就座者没有变更,且已经调整了对象座位周围的车厢内环境的情况下,能够省略步骤S307。
此外,就座位置判定部F6优选构成为在作为相同的用户的就座位置而获得了至前一时刻为止的判定结果不同的新的就座位置的情况下,采用最新的判定结果,而放弃较早的判定结果。例如在接近时判定处理中判定为用户A的就座位置是副驾驶座侧的后部座位的状态下,在开启时判定处理中判定为用户A的就座位置是副驾驶座的情况下,放弃用户A的就座位置是副驾驶座侧后部座位的判定结果。这样,在相同用户的判定结果中产生了矛盾的情况下,留下更加新的判定结果,而放弃较早的一方的判定结果。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例如,在用户A经过后部座位用的门的前方而对副驾驶座用的门进行了开锁的情况等下,能够减少误判用户A的就座位置的担忧。另外,在打开副驾驶座侧的后部座位放置货物后乘入副驾驶座的情况下,也通过关闭时判定处理将用户A的就座位置从副驾驶座侧后部座位更新为副驾驶座。即,即使在用户进行了复杂的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识别该用户的就座位置。
此外,接近时判定处理、开启时判定处理相当于确定存在于与各座位对应的门的外侧的用户亦即车外用户的处理。另外,关闭时判定处理相当于判定存在于与各座位对应的门的内侧的用户亦即车内用户的处理。在针对某座位的车外用户的判定结果和车内用户的判定结果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优先应用车内用户的判定结果。另外,作为其它的方式,也可以在针对某座位的车外用户的判定结果和车内用户的判定结果不同的情况下,经由显示器91等显示表示该座位的就座者未知的图像。或者,也可以显示催促选择该座位的就座者的引导画面。
图9以及图10是用于对针对用户的伴随乘车的一系列的动作的智能ECU4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此处,作为一个例子,以在用户B乘入驾驶座后用户A乘车至副驾驶座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通常,使用某座位的用户以接近作为对象的门、打开门、就座于座位、关闭门这样的流程进行行动。因此,在用户B使用驾驶座的情况下,接近驾驶座用的门(Ev1),按下驾驶座用门的门按钮82、或者触摸触摸传感器81等来对门进行开锁(Ev2)。由于在Ev1的定时进行接近时判定处理,因此智能ECU4能够确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是用户B。另外,在接下来的Ev2的定时,用于对门进行开锁的操作成为触发而执行开启时判定处理,智能ECU4能够再次确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是用户B。
这样,通过在车厢外在两个定时判定用户B的就座位置,即使在任意一方中未能确定用户B的就座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另一方的判定结果确定为用户B的就座位置是驾驶座。另外,通过在用户B乘车前确定就座位置,能够在用户B还未坐下的状态下调整驾驶座的位置、方向盘位置。其结果是,能够减轻各种马达的负荷,并且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另外,若用户B就座于驾驶座(Ev3),关闭驾驶座用的门(Ev4),则智能ECU4执行上述的关闭时判定处理。在该关闭时判定处理中,作为搜索对象的智能钥匙3仅为与在接近时判定处理或者开启时判定处理中判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的用户B对应的智能钥匙3B。由于不将全部的智能钥匙3作为搜索对象,因此能够抑制车载系统2的功耗。另外,通过缩小作为搜索对象的智能钥匙3的范围,能够提高响应性。通过这样根据开启时判定处理的结果来执行关闭时判定处理,能够抑制功耗,并且提高响应性。
进一步地,在此之后,用户A接近车辆Hv(Ev5),在用户A将手放在副驾驶座用的外侧门把手上的定时(Ev6),执行开启时判定处理。此外,在用户A接近车辆Hv的定时车辆Hv已经被开锁,并且确认了在车厢内存在智能钥匙3B。若根据这样的情况,则作为一个方式,能够省略伴随用于迅速进行车辆Hv的开锁的车厢外轮询的接近时判定处理。在确认了在车厢内存在智能钥匙3的情况下,通过省略接近时判定处理,能够进一步减少车载系统2的功耗。
另外,即使在确认了在车厢内存在智能钥匙3的情况下,通过执行开启时判定处理,也能够确定想要开门的用户以及其智能钥匙3。伴随于此,在用户B已乘车的情况下,也能够出检测用户A想要乘车的情况。另外,能够在用户A还未乘入副驾驶座前,将副驾驶座的位置、高度设定为与用户A的喜好对应的状态。
此外,优选在通过关闭时判定处理确认了在车厢内存在智能钥匙3B的情况下,从之后的开启时判定处理中的搜索对象除去智能钥匙3B。通过将已确认存在于车厢内的智能钥匙3从开启时判定处理中的搜索对象除去,能够抑制功耗,并且提高响应性。此外,在用户A坐至副驾驶座(Ev7)并关闭了副驾驶座用门的情况下(Ev8),通过执行关闭时判定处理,能够确认副驾驶座的就座者真的是用户A。
此外,在关于某座位的关闭时判定处理中未能发现与关于该座位的车外用户对应的智能钥匙3的情况下,也可以搜索其它的智能钥匙3。这是由于,也设想用户B打开门而其它的人物就座的情形。例如,在想要就座于副驾驶座的用户C的双手被货物占用的情况、用户B帮助用户C的乘车的情况等下,不限于打开门的人物和就座于与该门对应的座位的人物相同。另外,在使客人乘车至后部座位时,用户B等也可能打开后部座位用的门来迎接。通过不在门开启时结束就座者的判定,而带有确认的含义地在就座时再次执行判定就座者的处理,能够进一步减少系统误识别每个用户的就座位置的担忧。
在关于某座位的关闭时判定处理中未能发现与关于该座位的车外用户对应的智能钥匙3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座位的就座者判定为未知,并显示于显示器91等。此外,在就座者未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显示器91显示直接表示就座者未知的图像,而显示判定为就座者是客人的图像。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就座者真的是客人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因在显示器91显示为就座者未知而给客人带来不适的担忧。
另外,在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的一般的车辆用电子钥匙系统中,定期地或者在发生规定的事件时,为了确认在车厢内是否存在智能钥匙而实施智能钥匙的搜索(换句话说对照)。然后,若在车厢内发现哪怕一个智能钥匙,则不再搜索其他的智能钥匙。这是由于,若想要搜索全部的智能钥匙,则响应性变差,功耗也变大。
在这样的比较结构中,仅识别最初乘坐至车辆Hv的用户。另外,在某用户(例如用户A)就座于驾驶座以外的座位的情况下,驾驶座周围的车厢内环境被调整为用户A的设定环境。换句话说,存在将不是驾驶员的用户视为驾驶员的担忧。
相对于这样的比较结构,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即使在例如在用户A坐至副驾驶座后用户B坐至驾驶座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判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是用户B。另外,作为进行用于判定就座者的通信的定时,仅追加了门的开闭状态变化的情况等特定的场景,因此能够抑制对智能钥匙3的电池寿命、车辆电池的影响。此外,在搜索车厢内的智能钥匙3时,通过从搜索对象除去在开启操作时未检测到的智能钥匙3,能够进一步减少功耗。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使用现有的智能进入系统用的设备来实现。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乘员信息获取系统的导入成本。另外,也能够抑制伴随着乘员信息获取系统的导入的现有系统的设计变更。
此外,作为用于确定乘坐至车辆Hv的每个用户的乘员属性的其它的结构亦即设想结构,也考虑对每个座位配置LF天线,根据各LF天线中的来自便携机的信号的接收状况,来确定就座于各座位的用户的结构。然而,难以将车厢内的通信区域按每个座位明确地划分,而存在误判定各用户的就座位置的担忧。针对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通过将由用户开闭的门的信息与其前后的对照结果组合,从而即使在各LF发送机的响应区域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精度较好地确定每个座位的就座者。
另外,在设想结构中,若对每个座位配置天线则成本会与之对应地增大。与此相对,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能够抑制车厢内的LF天线的设定数量。即,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相对于设想结构,具有能够抑制设置于车厢内的通信机的数量,并且减少误判定用户的就座位置的担忧这一优点。
上述的本公开的结构在一个方面,相当于将通过门被打开紧前的车厢外对照处理确定的智能钥匙3优先地设定为在门被关闭紧后实施的车厢内对照的处理对象的结构。此外,某事件的紧前例如是指该事件的发生时刻前的过去3秒以内。另外,某事件的紧后例如是指从该事件的发生时刻起5秒以内。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抑制车载系统2-智能钥匙3的不必要的通信,因此也能够抑制智能钥匙3中的功率消耗。在假设智能钥匙3是电池更换型的设备的情况下,不必要地使智能钥匙3动作会导致电池寿命的缩短,而引起电池更换等麻烦。根据本公开的结构,不仅能够抑制车载系统2的功耗,还能够抑制便携机中的功耗,能够提高智能钥匙进入功能的商品性以及用户的便利性。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下叙述的各种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并且,除了下述以外也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下述的各种变形例也能够适当地组合而实施。此外,对具有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仅提及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先前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
[就座位置判定处理的执行场景的补充]
以上,例示了在用户接近车辆Hv时、对任一门进行了开启操作时、以及打开的门被关闭时执行就座位置判定处理的方式,但执行就座位置判定处理的定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就座传感器83检测到用户的就座作为触发,执行与关闭判定处理相同的处理流程。另外,也可以将检测到安全带的佩戴作为触发,执行与关闭判定处理相同的处理流程。并且,也可以将用于使行驶用电源接通的按钮亦即开始按钮被按下作为触发,执行与关闭判定处理相同的处理流程。
将安全带的佩戴、开始按钮的按下作为触发而执行的就座位置判定处理能够设为将图8的步骤S302中的参照数据置换为上一次的判定结果后的顺序。从门控开关84输出的表示门被关闭的信号相当于乘车信号的一个例子。另外,从就座传感器83输出的表示人就座的信号也相当于乘车信号的一个例子。此外,表示安全带的佩戴状态的信号、表示开始按钮被按下的情况的输出信号也能够包含于乘车信号。
此外,识别状态通知部F8也可以在针对相同的用户的最新的就座位置的判定结果与过去的判定结果不同的情况下,使显示器91显示确认该用户的就座位置的画面。另外,也可以根据用户操作预先登记多个座位中从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候选除去的座位。例如也可以安装有儿童座椅的座位被设定为从就座位置判定处理中的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候选除去。根据该结构,例如在用户A为了使儿童坐在设置于后部座位的儿童座椅,而用户A打开了后部座位的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误判定为后部座位的就座者是用户A的担忧。即,就座位置判定部F6也可以构成为针对安装有儿童座椅的座位等规定的座位,不判定就座者。就座位置判定部F6也可以构成为仅确定驾驶座以及副驾驶座这样的特定的座位的就座者。
[个人设定反映处理的补充]
在接近时、门开启时、以及门关闭时的各阶段中执行的车辆控制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在接近时判定处理中执行迎宾照明的点亮,另一方面,搁置座椅位置的调整、空调装置的启动等。这是由于,若用户仅是接近车辆Hv,则是否真的是用户使用车辆Hv并不明确。因此,优选搁置空调装置的启动等直到车辆Hv被开锁。另外,座椅位置的调整也相同。此外,在接近时、门开启时、以及门关闭时的各阶段中执行的车辆控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由用户设定。
[驾驶座乘员的判定方法的补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作为驾驶员的用户在副驾驶座用门进行开锁后,将放入了智能钥匙3的包放置于副驾驶座、后备箱,则可能产生无法确定驾驶员。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的一般的使用情形,对车辆Hv进行开锁的用户是就座于驾驶座的人物(所谓的驾驶员)的情况较多。
智能ECU4也可以根据上述情况,在通过从智能钥匙3发送的远程开锁信号对车辆Hv进行了开锁的情况下,将与在开锁中使用了的智能钥匙3对应的用户亦即开锁者判定为驾驶员。在通过设置于副驾驶座用的门等驾驶座用的门以外的门的开关/传感器开锁的情况下也相同。此外,基于从智能钥匙3发送的远程开锁信号的开锁存在也被称为无线解锁或者远程解锁的情况。
作为与上述的技术思想对应的结构,例如,智能ECU4如图11所示,除了上述的车辆状态获取部F1等以外,还具备解锁钥匙确定部F10以及开锁者确定部F11。解锁钥匙确定部F10是根据开锁指示信号中包含的钥匙ID或者通过对照处理获取的钥匙ID,确定在开锁中使用了的智能钥匙3亦即解锁钥匙的结构。开锁者确定部F11根据通过解锁钥匙确定部F10确定的解锁钥匙的钥匙ID,从多个用户中确定开锁者。具体而言,开锁者确定部F11将与在开锁中使用了的智能钥匙3对应的用户视为开锁者。此外,由于智能钥匙3与用户建立关联,因此确定解锁钥匙相当于确定开锁者。开锁者确定部F11和解锁钥匙确定部F10也可以合并。
这样具备开锁者确定部F11等的智能ECU4例如执行图12所示的流程图,作为开锁时判定处理。此外,作为一个例子,本公开的开锁时判定处理具备步骤S401~S405。当然,开锁时判定处理所具备的步骤数量、处理顺序、执行条件能够适当地变更。开锁时判定处理在车辆Hv的门被开锁的情况下执行。
首先,在步骤S401中,位置确定部F4判定在开锁中使用了的智能钥匙3亦即解锁钥匙的位置,移至步骤S402。如在哪个门附近这样,以门为单位或者以座位为单位判定解锁钥匙的位置即可。即步骤S401相当于确定对象门的处理或者确定与解锁钥匙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处理。此外,在无线解锁的情况下,解锁钥匙的位置也可以设为未知,也可以引用可另外实施的接近时判定处理的结果。
在步骤S402中,将与解锁钥匙建立对应的用户设定为与对象门对应的座位的就座者,移至步骤S403。例如在副驾驶座用的门进行了开锁操作的情况下,将与解锁钥匙建立对应的用户设定为副驾驶座的就座者。此外,在驾驶座用的门进行了开锁操作的情况下,将与解锁钥匙建立对应的用户设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即可。在该情况下,成为上述的开启时判定处理本身。
在步骤S403中,判定是否作为步骤S402的结果登记了驾驶座的就座者。在其它的用户已就座等而驾驶座的就座者已登记的情况下,对步骤S403进行肯定判定,移至步骤S404。在步骤S404中,根据步骤S402中的判定结果,根据开锁者的车辆设定数据调整对象座位周围的车厢内环境,结束本流程。另一方面,在未登记驾驶座的就座者的情况下,对步骤S403进行否定判定,移至步骤S405。
在步骤S405中,作为开锁者修正处理,就座位置判定部F6将解锁钥匙的用户设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移至步骤S406。此外,在该情况下,相同的用户可以被登记为多个座位的就座者。在步骤S406中,例如用户设定反映部F7将驾驶座的位置、方向盘位置等变更为与该用户的喜好对应的状态。另外,根据步骤S402中的判定结果,根据开锁者的车辆设定数据调整对象座位周围的车厢内环境。
根据上述的结构,例如,在用户A在对车辆Hv的副驾驶座用门进行开锁并将包含智能钥匙3A的包等放置于副驾驶座后就座于驾驶座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402、开启时判定处理等,将用户A的就座位置判定为副驾驶座。另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也将用户A登记为驾驶座的就座者。
在上述的工作例中,在用户A真的是驾驶座的就座者的情况下,驾驶座的就座者是用户A这一系统的识别结果与实际的就座者一致,因此用户的便利性不会降低。另外,在用户A直接就座于副驾驶座,并且其它的用户(例如用户B)就座于驾驶座的情况下,通过另外实施的开启时判定处理、关闭时判定处理,驾驶座的就座者从用户A更新至用户B。由此,驾驶座周围的车厢内环境被再调整为与作为实际的驾驶员的用户B的喜好对应的环境。这样,根据上述的方法,即使在作为驾驶员的用户将智能钥匙3放置于副驾驶座等驾驶座以外的座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用户的便利性降低的担忧。
此外,在上述的工作例中,例如也可以在副驾驶座用的门被关闭后,在副驾驶座的就座传感器83未检测到人的就座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修正部F9将副驾驶座的就座者从用户A修正为未知。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将副驾驶座的位置等不必要地调整为针对用户A。也可以将通过就座传感器83检测到乘员已就座作为条件,将关闭时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有效化。
此外,在通过开锁者修正处理将作为开锁者的用户设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的情况下,识别状态通知部F8也可以在显示器91显示表示判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是作为开锁者的用户的图像。通过开锁者修正处理将开锁者判定为驾驶座的就座者时的显示器91的显示画面也可以是与通过开启/关闭时判定处理确定了驾驶员时的显示画面不同的内容。这是由于,与通过开启/关闭时判定处理确定了驾驶员的情况相比,通过开锁者修正处理设定的驾驶员错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换句话说,这是由于,存在之后其它的用户就座于驾驶座的可能性。
即,表示通过开锁者修正处理设定的驾驶员的显示图像优选包含催促对用户的确认的含义,而设为与在通过开启时判定处理、关闭时判定处理确定了驾驶员的情况下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另外,识别状态通知部F8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开启时判定处理、关闭时判定处理确定了驾驶员的情况下不显示判定结果的确认图像,另一方面,在通过开锁者修正处理设定了驾驶员的情况下显示判定结果的确认图像。
另外,在通过对驾驶座门的开启时判定处理等确定了作为驾驶员的用户的情况下,用户设定反映部F7将驾驶座的位置自动调整至根据该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确定的目标位置。另一方面,在通过开锁者修正处理判定了驾驶员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完全调整至目标位置,而在使驾驶座移动至目标位置的中途的时刻使自动调整结束。例如,在通过开锁者修正处理判定了驾驶员的情况下,座位位置也可以在调整至调整开始前的位置与目标位置的中间的位置的时刻中止。这是由于,如上述那样,存在其它的用户乘车至驾驶座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在通过开锁者修正处理设定的用户真的是驾驶员的情况下也将驾驶座的位置调整至中途,因此能够减少用于调整驾驶座的位置的麻烦。这样,智能ECU4也可以构成为在使用设置于驾驶座用的门的设备进行开锁的情况、和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开锁的情况下,使执行的车辆控制(换句话说系统响应)不同。
[每个用户的个人设定的应用例的补充]
用户设定反映部F7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就座位置判定部F6判定为驾驶座的乘员是用户A的情况下,搜索用户A的智能手机并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无线连接。即,用户设定反映部F7也可以构成为将承担作为驾驶员的作用的用户的智能手机设定为无线连接对象。此外,智能ECU4也可以构成为从作为驾驶员的用户A的智能手机读取预先登记于该智能手机的目的地,并输入至导航装置。
另外,在通过就座位置判定部F6判定为例如副驾驶座侧的后部座位的就座者是用户B的情况下,将后部座位用的车辆设备的状态变更并切换为针对用户B。作为构成后部座位用的车厢内环境的要素中的能够应用个人设定的要素,存在空调温度、风量、风向、座位位置等。另外,在车载系统2具备后部座位用的显示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后部座位用的显示器显示用户B的智能手机的画面。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也可以如坐在驾驶座的情况、坐在副驾驶座的情况、坐在后部座位的情况等那样按每个就座位置进行区分并登记。
以上,例示了智能ECU4将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集中保持的方式,但不限于此。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也可以保存于各用户的智能钥匙3。
另外,也可以与可成为控制对象的设备对应的各ECU存储有与该ECU相关的范围中的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例如,也可以针对座位位置的每个用户的设定由车身ECU11具备,针对导航装置的每个用户的设定由导航ECU具备,车厢内温度等空调设定由空调ECU具备。在各ECU分散地保持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的结构中,智能ECU4将每个座位的用户ID通知给各ECU。另外,各ECU根据从智能ECU4通知的每个座位的用户ID,来读取与各座位的就座者对应的车辆设定并实施设定变更。根据该结构,也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智能ECU4所具备的功能的补充]
根据以上的智能ECU4,至少能够确定几人乘车、以及谁乘车至哪个座位。另外,也能够确定乘员结构。此处的乘员结构中,能够包含乘员数、每个乘员的年龄、性别等。由此,例如在进行发生事故的情况的紧急通报时,能够向中心等通知乘员结构,而能够迅速地安排与乘员数对应的救护车。
此外,在通过就座传感器83检测出在某座位有人物就座,然而无法确定该人物对应于用户A~D的哪一个的情况下,该座位的就座者也可以判定为未知,并登记至就座位置存储部M2。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作为用户以外的人物的客人乘车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定实际的乘车人数。
另外,智能ECU4也可以根据各用户的乘车位置以及每个用户的体重计算车辆重心,并通知给控制车体的平衡的ECU。由此,能够将车体平衡自动地调整为适当的状态。另外,也可以通过将计算出的车辆重心通知给车身ECU11,来使前灯的光轴自动调整。
[智能钥匙3的位置的确定方法的补充]
各LF发送机的电波到达距离也可以设定为几米至10米左右。在该情况下,智能ECU4根据各LF发送机与智能钥匙3的通信状况来估计各LF发送机至智能钥匙3的距离,通过组合该估计结果来估计智能钥匙3的位置。例如,智能钥匙3安装有检测接收信号强度的电路,送回包含表示从各LF发送机发送的响应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强度信息的响应信号。位置确定部F4根据响应信号中包含的接收强度信息,估计从成为发送源的LF发送机至智能钥匙3的距离。然后,位置确定部F4也可以根据从设置位置分别不同的三个LF发送机起的距离、和这三个LF发送机的车辆Hv中的设置位置,来确定智能钥匙3的位置。
此外,一般而言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中会衰减。因此,智能钥匙3与LF发送机的距离越大,则其接收信号强度为越小的值。特别是,对LF频带而言,从LF发送机起几十m以内相当于针对距离的衰减量显著的近场。因此,位置确定部F4能够根据针对响应请求信号送回的响应信号中包含的接收强度信息,求出发送该响应请求信号的LF发送机与智能钥匙3的距离。
根据上述的方式,在能够接收到针对从至少三个LF发送机发送的响应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位置确定部F4能够确定智能钥匙3相对于车辆Hv的位置。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定智能钥匙3相对于车辆Hv的具体的位置坐标,能够精度更好地确定对象门。
此外,车辆Hv中的LF发送机的设置位置例如表示为将车辆Hv的任意的位置作为中心而与车辆Hv的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两方平行的二维坐标(以下,车辆坐标系)上的点即可。形成车辆坐标系的X轴设为与车辆Hv的车宽方向平行,而Y轴设为与前后方向的轴即可。车辆坐标系的中心例如设为后轮车轴的中心等即可。此外,这样的车辆Hv中的LF发送机等的设置位置信息与设置有各座位的位置建立对应地储存于储存器43等即可。车辆坐标系也可以是具备平行于车辆高度方向的Z轴的三维坐标系。
[系统结构的变形例]
以上,对构成为车载系统2和智能钥匙3并用LF频带的信号和UHF频带的信号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车载系统2和智能钥匙3的通信方式不限于此。
例如,车载系统2和智能钥匙3也可以分别构成为能够实施符合可通信距离为例如10米左右的规定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的通信(以下,设为近距离通信)。作为此处的近距离通信的标准,例如能够采用BluetoothLow Energy(蓝牙低功耗)、Wi-Fi(注册商标),ZigBee(注册商标)等。作为近距离通信的方式,也能够采用UWB-IR(Ultra Wide Band-ImpulseRadio:超宽带脉冲无线电)。
例如,如图13所示,车载系统2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多个BLE通信机13来与智能钥匙3实施无线通信。各BLE通信机13是实施符合BluetoothLow Energy标准的无线通信(以下,BLE通信)的无线通信机。而且,位置确定部F4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各BLE通信机13中的与智能钥匙3的通信状况,来判定智能钥匙3的位置。此外,作为本变形例的前提,设为智能钥匙3也构成为能够实施符合BLE标准的无线通信。例如作为智能钥匙3,能够使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
此外,图13所示的BLE通信机13A是设置于右侧的前部座位用的门(以下,前部右侧门)的BLE通信机13。例如BLE通信机13A配置于前部右侧门的外侧门把手附近。在BLE通信机13的搭载位置的说明中,某部件的“附近”是指从该部件起例如30cm以内的范围。例如外侧门把手附近是指从该外侧门把手起30cm以内的范围。门把手附近中也包含门把手的内部。
BLE通信机13A也可以配置于前部右侧门下的储物格部分、右侧的柱(例如B柱),车辆Hv的车顶部中与前部右侧门的上端部相接的部分等。在储物格部分中也包含侧梁盖的内侧部分。并且,BLE通信机13A也可以配置于右侧的后部座位用的外侧门把手、挡泥板。BLE通信机13B是在左侧面部配置于与BLE通信机13A相同的(换句话说左右对称的)位置的BLE通信机13。例如BLE通信机13B设置于左侧的前部座位用的门(以下,前部左侧门)。BLE通信机13C配置于后保险杠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此外,BLE通信机13C的搭载位置也可以是后车牌照附近、后车窗附近、后备箱用的门把手附近等。BLE通信机13A~12C相当于车厢外通信机。
BLE通信机13D是例如配置于中控台的BLE通信机13。此外,BLE通信机13D的设置位置例如也可以配置于驾驶座的脚下、驾驶座用的门的车厢内侧的侧面。BLE通信机13D也可以配置于经由窗部看到车厢外的位置。例如,BLE通信机13D也可以配置于后视镜、顶置控制台附近等挡风玻璃的上端或者顶棚部的前端附近的位置。BLE通信机13E是配置于后玻璃的上端部等顶棚部的车辆后方端的BLE通信机13。BLE通信机13F是配置于后备箱的地板部的中央部的BLE通信机13。BLE通信机13D~13F相当于车厢内通信机。
BLE通信机13X是内置于智能ECU4的BLE通信机13。此外,智能ECU4例如收容于仪表板内部。作为智能ECU4的收容部位,能够采用仪表板的上表面部的内侧、中央装饰件的内侧等。智能ECU4配置为BLE通信机13X能够与存在于车厢外的车辆附近以及车厢内的智能钥匙3通信即可。BLE通信机13X也能够包含于车厢内通信机。
BLE通信机13X例如是与智能钥匙3执行了秘钥交换协议的BLE通信机13。与智能钥匙3执行了秘钥交换协议的BLE通信机13相当于完成了基于用户等的操作的配对处理的BLE通信机13。通过配对获取的关于智能钥匙3的信息亦即终端信息保存于BLE通信机13X所具备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终端信息例如是通过配对交换的秘钥、终端ID等。此外,在车辆Hv由多个用户共享的情况下,保存各用户拥有的智能钥匙3的终端信息。另外,在车辆Hv是共享汽车、租赁汽车的情况下,终端信息也可以从外部服务器分发并暂时保存于BLE通信机13X。不限于BLE通信机13X,其它的BLE通信机13也相同。
各BLE通信机13的设置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车载系统2所具备的BLE通信机13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五个等九个以下的数量,也可以为12个等10个以上的数量。车载系统2也可以具备例如配置于前车标的背侧等前格栅的内侧的BLE通信机13。BLE通信机13也可以配置于车顶等。
各BLE通信机13例如构成为具备依次检测从智能钥匙3发送的信号的强度的接收强度检测部,将检测到的接收强度与接收数据中包含的钥匙ID建立对应地依次报告给智能ECU4。
在智能ECU4的储存器43中,储存有表示各BLE通信机13的车辆Hv中的搭载位置以及姿势的数据(以下,搭载位置数据)。各BLE通信机13的搭载位置能够表现为车辆坐标系的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对各BLE通信机13设定有固有的通信机编号。通信机编号作为用于识别多个BLE通信机13的信息发挥功能。
如以上那样,在具备多个BLE通信机13的情况下,位置确定部F4基于各BLE通信机13中的来自智能钥匙3的信号的接收强度、和各BLE通信机13的搭载位置,来估计智能钥匙3的位置。例如,位置确定部F4将通过各BLE通信机13观测到的来自智能钥匙3的信号的接收强度信息转换为距离信息,生成各BLE通信机13至智能钥匙3的距离信息。然后,通过将各BLE通信机13至智能钥匙3的距离信息整合来计算智能钥匙3的位置。例如,位置确定部F4根据按通过三个以上的BLE通信机13观测到的接收强度分别计算出的距离、以及这些BLE通信机13的搭载位置,利用三点测量或者三角测量的原理确定智能钥匙3相对于车辆Hv的基准点的位置。能够使用接收强度与距离的三次方或者平方成反比例衰减这样的模型式实现从接收强度向距离信息的转换。智能钥匙3相对于车辆Hv的位置可表现为车辆坐标系的点。
此外,在实施基于上述的RSSI方式的位置估计的基础上,也可以不是全部的BLE通信机13与智能钥匙3实施双向通信。例如也可以BLE通信机13X以外的BLE通信机13构成为仅执行接收强度的观测。为方便起见,在将多个BLE通信机13中的实施与智能钥匙3的双向通信的通信机限定为一台的系统结构中,将承担与智能钥匙3实施双向通信的作用的BLE通信机13称为网关通信机。在本实施方式中,BLE通信机13X相当于网关通信机。此外,网关通信机也可以是配置于智能ECU4的外侧的BLE通信机13。设为网关通信机的BLE通信机13也可以固定,也可以由智能ECU4动态变更。
当然,位置确定部F4也可以通过RSSI方式以外的方法来估计智能钥匙3的位置。例如位置确定部F4也可以利用使用电波的到来角度的AoA(Angle of Arrival:到达角)方式来确定智能钥匙3相对于车辆Hv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利用使用电波的飞行时间进行定位的ToF(Time ofFlight:飞行时间)方式来确定智能钥匙3相对于车辆Hv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利用使用电波的到达时间差进行定位的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差)方式来确定智能钥匙3相对于车辆Hv的位置。也可以利用作为从发送响应请求信号至接收响应信号的时间的信号往复时间(所谓的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或者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间))方式。此外,车载系统2和智能钥匙3也可以构成为例如通过多个种类的方式计算智能钥匙3的位置。
位置确定部F4对智能钥匙3的位置估计例如在执行开启操作时、实际打开门时、就座传感器83探测到人的就座时、门被关闭时等规定的事件发生时执行即可。另外,位置确定部F4对智能钥匙3的位置估计也可以在BLE通信机13X与智能钥匙3的通信连接已确立期间,例如每隔200毫秒等依次执行。在该情况下,位置确定部F4可以使用在从上述的事件的发生时刻起规定的有效时间以内计算出的位置信息来执行对象机的检测、对象座位/对象门的确定。有效时间例如为300毫秒、1秒等。此外,在确定智能钥匙3的车厢外位置的场景中,主要使用车厢外通信机中的通信结果即可,车厢内通信机中的通信结果不是必须的。另外,在确定智能钥匙3的车厢内位置的场景中,主要使用车厢内通信机中的通信结果即可,车厢外通信机中的通信结果不是必须的。但是,为了提高位置判定精度,优选使用更多的BLE通信机13中的与智能钥匙3的通信状况。这是由于,作为锚节点的BLE通信机13的数量越多,则位置判定精度越提高。
另外,车载系统2也可以构成为使用通信距离为1m左右的Class3的BLE通信机,形成每个BLE通信机的通信区域。在该情况下,位置确定部F4判定为在能够与智能钥匙3通信的BLE通信机13的通信区域内存在智能钥匙3即可。
另外,车载系统2也可以构成为通过BLE进行与智能钥匙3的数据通信,另一方面,通过UWB-IR方式的通信(以下,UWB通信)确定智能钥匙的位置。UWB-IR是Ultra WideBand-Impulse Radio的缩写。以下,将在智能钥匙3的位置估计中使用UWB通信的系统结构称为UWB并用结构。
在UWB并用结构中,智能钥匙3具备用于还收发UWB通信中使用的脉冲状的电波(以下,脉冲信号)的电路模块。另外,如图14所示,车载系统2具备多个用于接收UWB通信中使用的脉冲信号的通信模块(以下,UWB通信机14)。UWB通信中使用的脉冲信号是脉冲宽度为例如2纳秒这样的极短时间的信号。UWB通信也存在被称为超宽带通信的情况。能够用于UWB通信的频带例如为3.1GHz~10.6GHz、3.4GHz~4.8GHz、7.25GHz~10.6GHz、22GHz~29GHz等。
UWB并用结构的智能ECU4获取UWB通信机14接收到的来自智能钥匙3的数据。此外,智能ECU4生成以智能钥匙3目的地的数据,输出至UWB通信机14。由此,使与所希望的数据对应的脉冲系列信号从各UWB通信机14按顺序无线发送。此处的脉冲系列信号意味着通过接通断开调制方式调制发送用数据而生成的将多个脉冲信号以规定的时间间隔配置的信号序列。进一步地,智能ECU4根据来自位置确定部F4的指示,使脉冲信号从任意的UWB通信机14发送。发送脉冲信号的UWB通信机14由位置确定部F4选择。
位置确定部F4通过以规定的顺序从多个UWB通信机14的每一个与智能钥匙3收发脉冲信号,来估计各UWB通信机14至智能钥匙3的距离。距离的估计能够采用ToF方式等。然后,根据各UWB通信机14至智能钥匙3的距离信息、和各UWB通信机14的搭载位置数据,估计智能钥匙3的位置。这样,代替BLE通信机13而使用UWB通信机14,也能够进行终端位置的估计。即,本公开中的BLE通信机13等通信设备能够置换为UWB通信机14。
此外,图14表示UWB通信机14的设置位置的一个例子。图14所示的UWB通信机14A是配置于前保险杠的右角部的UWB通信机14。UWB通信机14B是配置于后保险杠的左角部的UWB通信机14。UWB通信机14C是配置于右侧的B柱的UWB通信机14。UWB通信机14D是配置于左侧的B柱的UWB通信机14。UWB通信机14E是配置于车辆后端部的例如后备箱用的门把手附近的UWB通信机14。UWB通信机14F是配置于挡风玻璃的上端部附近的UWB通信机14。UWB通信机14G是配置于前玻璃的下端部附近的UWB通信机14。UWB通信机14A~14E相当于车厢外通信机,UWB通信机14F~14G相当于车厢内通信机。
<附记>
本公开所记载的包含智能ECU4的控制装置、以及其方法也可以通过构成被编程为执行通过计算机程序具体化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的处理器的专用计算机实现。另外,本公开所记载的装置及其方法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逻辑电路实现。并且,本公开所记载的装置及其方法也可以由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与一个以上的硬件逻辑电路的组合构成的一个以上的专用计算机实现。另外,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作为由计算机执行的指令,存储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非过渡有形记录介质。智能ECU4等提供的单元以及/或者功能能够通过记录于实体的存储器装置的软件以及执行该软件的计算机、仅通过软件、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它们的组合。例如也可以智能ECU4所具备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硬件实现。在将某功能作为硬件实现的方式中,包含使用一个或者多个IC等实现的方式。智能ECU4也可以代替CPU而使用MPU、GPU、DFP(Data Flow Processor:数据流处理器)来实现。智能ECU4也可以将CPU、MPU、GPU等多个种类的运算处理装置组合来实现。智能ECU4所具备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功能也可以使用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来实现。并且,各种处理部也可以使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控制程序储存于非迁移性实体记录介质(non-transitory tangiblestorage medium)即可。作为控制程序的保存介质,能够采用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闪存,SD(SecureDigital:安全数字)卡等多样的存储介质。

Claims (13)

1.一种就座位置判定系统,是基于来自由多个用户分别携带的多个便携机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来判定乘坐至车辆的每个上述用户的就座位置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具备:
多个车厢外通信机(5、5A~5D、13A~13C、14A~14E),配置于车辆的外表面部,构成为能够与上述便携机无线通信;
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6、6A~6B、13D~13F、13X、14F~14G),配置于车厢内,构成为能够与上述便携机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装置(4),控制上述车厢外通信机以及上述车厢内通信机的动作,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
便携机检测部(F4),基于上述车厢外通信机与上述便携机的通信结果,将在车厢外存在于从上述车辆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上述便携机检测为对象机,并且确定上述对象机的位置;
车辆状态获取部(F1),从规定的车载传感器获取表示有多个上述用户中的任一个用户乘车的可能性的乘车信号;
进入判定部(F43),基于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获取了上述乘车信号的情况,使上述车厢内通信机与上述对象机通信来判定上述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以及
就座位置判定部(F6),基于由上述进入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对象机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将作为与上述便携机检测部检测到的车厢外的上述对象机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对象座位判定为与上述对象机对应的上述用户的就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构成为基于设置于多个上述门中的每一个门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检测多个上述门中的每一个门的开闭状态,并且检测上述用户对多个上述门中的任一个门执行了用于打开上述门的规定的操作亦即开启操作的情况,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具备对象门设定部(F5),上述对象门设定部将由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上述开启操作的上述门设定为对象门,
上述便携机检测部构成为基于由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进行了上述开启操作的情况,使用上述车厢外通信机检测上述对象机,
上述进入判定部构成为基于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上述对象门被关闭的情况,使用上述车厢内通信机判定上述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构成为基于设置于多个上述门中的每一个门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检测多个上述门中的每一个门的开闭状态,并且检测上述用户对多个上述门中的任一个门执行了用于打开上述门的规定的操作亦即开启操作的情况,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具备对象门设定部(F5),上述对象门设定部将由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上述开启操作的上述门设定为对象门,
上述便携机检测部构成为基于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进行了上述开启操作的情况,使将多个上述便携机中的每一个便携机设为目的地的响应请求信号从与上述对象门对应的上述车厢外通信机以规定的顺序发送,来搜索存在于上述对象门的附近的作为上述对象机的上述便携机,
上述进入判定部构成为基于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上述对象门被关闭的情况,使将上述对象机设为目的地的上述响应请求信号从上述车厢内通信机发送,来判定上述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便携机检测部构成为将多个上述便携机中的由上述进入判定部判定为已进入车厢内的上述便携机从车厢外的搜索对象除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基于从多个上述便携机中的任意一个便携机接收到指示开锁的无线信号的情况,来对上述门进行开锁,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具备:
开锁者确定部(F11),基于多个上述便携机中的在上述门的开锁中使用的上述便携机的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门进行了开锁的上述用户亦即开锁者;以及
识别状态通知部(F8),执行用于将表示上述就座位置判定部的判定结果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的处理,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开锁者的就座位置是驾驶座,
上述识别状态通知部构成为在通过上述无线信号对上述门进行了开锁的情况下,将表示判定为上述驾驶座的就座者是上述开锁者的图像显示于上述显示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基于来自设置于多个上述门中的每一个门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检测执行了用于对上述门进行开锁的规定的开锁操作的情况,
上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基于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在多个上述门中的任一个门中执行了上述开锁操作的情况,来对上述门进行开锁,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具备:
开锁者确定部(F11),基于多个上述便携机中的在上述门的开锁中使用的上述便携机的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门进行了开锁的上述用户亦即开锁者;以及
识别状态通知部(F8),执行用于将表示上述就座位置判定部的判定结果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的处理,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开锁者的就座位置是驾驶座,
上述识别状态通知部构成为在进行了上述开锁操作的上述门不是驾驶座用的上述门的情况下,在上述显示器显示表示判定为上述驾驶座的就座者是上述开锁者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基于来自设置于多个上述门中的每一个门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检测执行了用于对上述门进行开锁的规定的开锁操作的情况,
上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基于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在多个上述门中的任一个门中执行了上述开锁操作的情况来对上述门进行开锁,并且在从多个上述便携机中的任意一个便携机接收到指示开锁的无线信号亦即开锁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也对上述门进行开锁,
上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基于对驾驶座用的上述门进行了上述开锁操作而进行开锁的情况、和基于上述开锁指示信号的接收而进行开锁的情况下,变更就座位置的判定所涉及的系统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部构成为:
在包含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执行了用于打开上述门的规定的操作亦即开启操作的时刻、和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检测到执行了上述开启操作的门亦即对象门被关闭的时刻的多个时刻,判断与上述对象门对应的座位的就座者,
在针对相同的上述用户的最新的就座位置的判定结果与过去的判定结果不同的情况下,放弃针对该用户的过去的就座位置的判定结果,采用最新的判定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具备:
用户设定存储部(M1),存储表示针对上述车辆的用户独自的设定的每个用户的车辆设定数据;
个人设定反映部(F7),基于由上述就座位置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对象座位的就座者的上述用户的上述车辆设定数据,自动调整上述对象座位的环境设定;以及
开锁者确定部(F11),基于多个上述便携机中的在上述门的开锁中使用的上述便携机的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门进行了开锁的上述用户亦即开锁者,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部在对上述门进行了开锁的时刻驾驶座的就座者还未知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开锁者的就座位置是驾驶座,
上述个人设定反映部构成为基于上述开锁者的车辆设定数据,自动调整上述驾驶座的环境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构成为基于表示在座位是否有人就座的就座传感器(83)的输出信号,检测每个上述座位的使用状态,
上述就座位置判定系统具备判定结果修正部(F9),上述判定结果修正部针对已由上述就座位置判定部判定作为就座者的上述用户的上述座位,在与该座位对应的上述门被关闭的时刻以后,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也判定为上述对象座位是空座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对象座位的就座者未知。
11.一种车辆用控制装置,是基于来自由车辆的多个用户分别携带的多个便携机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判定每个上述用户的就座位置的车辆用控制装置,具备:
车辆内通信部(44),用于与多个车厢外通信机(5、5A~5D、13A~13C、14A~14E)和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6、6A~6B、13D~13F、13X、14F~14G)通信,上述多个车厢外通信机配置于车辆的外表面部,构成为能够与上述便携机无线通信,上述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配置于车厢内,构成为能够与上述便携机无线通信;
便携机检测部(F4),基于上述车厢外通信机与上述便携机的通信结果,将在车厢外存在于从上述车辆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上述便携机检测为对象机,并且确定上述对象机的位置;
车辆状态获取部(F1),从规定的车载传感器获取表示有多个上述用户中的任一个用户乘车的可能性的乘车信号;
进入判定部(F43),基于上述车辆状态获取部获取了上述乘车信号的情况,使上述车厢内通信机与上述对象机通信来判定上述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以及
就座位置判定部(F6),基于由上述进入判定部判定为上述对象机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将作为与上述便携机检测部检测到的车厢外的上述对象机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对象座位判定为与上述对象机对应的上述用户的就座位置。
12.一种就座位置判定方法,是用于基于来自由多个用户分别携带的多个便携机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来判定乘坐至车辆的每个上述用户的就座位置的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就座位置判定方法,包含:
从配置于车辆的外表面部且构成为能够与上述便携机无线通信的多个车厢外通信机(5、5A~5D、13A~13C、14A~14E)的每一个获取表示与上述便携机的通信状况的数据;
从配置于车厢内且构成为能够与上述便携机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6、6A~6B、13D~13F、13X、14F~14G)获取表示与上述便携机的通信状况的数据;
基于上述车厢外通信机与上述便携机的通信状况,将在车厢外存在于从上述车辆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上述便携机检测为对象机,并且确定上述对象机的位置;
从规定的车载传感器获取表示有多个上述用户中的任一个用户乘车的可能性的乘车信号,并且基于表示在座位是否有人就座的就座传感器(83)的输出信号来检测每个上述座位的使用状态;
基于获取了上述乘车信号的情况,使上述车厢内通信机与上述对象机通信来判定上述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
基于判定为上述对象机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将作为与车厢外的上述对象机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对象座位判定为与上述对象机对应的上述用户的就座位置;以及
针对已判定作为就座者的上述用户的上述座位,在与该座位对应的上述门被关闭的时刻以后,上述就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也表示上述对象座位是空座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对象座位的就座者未知。
13.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控制程序,上述控制程序包含用于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的命令:
从构成为能够与由用户携带的便携机无线通信的配置于车辆的外表面部的多个车厢外通信机(5、5A~5D、13A~13C、14A~14E)的每一个获取表示与上述便携机的通信状况的数据;
从配置于车厢内且构成为能够与上述便携机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车厢内通信机(6、6A~6B、13D~13F、13X、14F~14G)获取表示与上述便携机的通信状况的数据;
基于上述车厢外通信机与上述便携机的通信状况,将在车厢外存在于从上述车辆的门起规定距离以内的上述便携机检测为对象机,并且确定上述对象机的位置;
从规定的车载传感器获取表示有多个上述用户中的任一个用户乘车的可能性的乘车信号,并且基于表示在座位是否有人就座的就座传感器(83)的输出信号来检测每个上述座位的使用状态;
基于获取了上述乘车信号的情况,使上述车厢内通信机与上述对象机通信来判定上述对象机是否已进入车厢内;
基于判定为上述对象机存在于车厢内的情况,将作为与车厢外的上述对象机的位置对应的座位的对象座位判定为与上述对象机对应的上述用户的就座位置;以及
针对已判定作为就座者的上述用户的上述座位,在与该座位对应的上述门被关闭的时刻以后,上述就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也表示上述对象座位是空座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对象座位的就座者未知。
CN202180077247.1A 2020-11-26 2021-11-26 就座位置判定系统、车辆用控制装置、就座位置判定方法、记录介质 Pending CN1164572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6191A JP2022084358A (ja) 2020-11-26 2020-11-26 着座位置判定システム、車両用制御装置
JP2020-196191 2020-11-26
PCT/JP2021/043312 WO2022114095A1 (ja) 2020-11-26 2021-11-26 着座位置判定システム、車両用制御装置、着座位置判定方法、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7246A true CN116457246A (zh) 2023-07-18

Family

ID=8175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7247.1A Pending CN116457246A (zh) 2020-11-26 2021-11-26 就座位置判定系统、车辆用控制装置、就座位置判定方法、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6464A1 (zh)
JP (1) JP2022084358A (zh)
CN (1) CN116457246A (zh)
WO (1) WO20221140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5851B2 (ja) * 2009-01-16 2013-07-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設定装置、自動設定システム、車両用自動設定方法
JP5257129B2 (ja) * 2009-02-23 2013-08-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JP5592228B2 (ja) * 2010-10-14 2014-09-1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ドライビングポジション設定装置
JP6061687B2 (ja) * 2013-01-11 2017-01-18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方法
JP6484412B2 (ja) * 2014-08-05 2019-03-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通信システム
US20170103592A1 (en) * 2015-10-09 2017-04-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ed door and gate lock/unlock
JP6520800B2 (ja) * 2015-12-23 2019-05-29 株式会社Soken 乗員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JP6399064B2 (ja) * 2016-09-07 2018-10-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ユーザ特定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86464A1 (en) 2023-09-14
WO2022114095A1 (ja) 2022-06-02
JP2022084358A (ja)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83830B2 (ja) 車両用位置推定システム
JP6520283B2 (ja) ユーザ識別システム、車両用携帯機
CN107054290B (zh) 用于安全功能访问的个人装置位置认证
US6087987A (en) Method of locating an enabling component containing a transponder, and a motor vehicle with a corresponding locator
US20170103592A1 (en) Automated door and gate lock/unlock
JP6451441B2 (ja) ユーザ識別システム、車両用携帯機
CN107100483A (zh) 用于车辆闭合件的免手动进入控制系统
US8606221B2 (en) Emergency call receiving unit for task forces for expediting rescue operations by transmitting a locating signal repeatedly from a vehicle involved in an emergency
JP2008158578A (ja) 車両の降車安全装置及び車両の安全降車方法
WO2021229920A1 (ja) 位置推定システム、位置推定方法、車両用通信機
US20220043444A1 (en) Initiation of vehicle remote park-assist with key fob
JP7183829B2 (ja) 車両用位置推定システム
US117603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type of vehicle occupant based on locations of a portable device
JP6428517B2 (ja) 乗員情報取得システム、車載器、携帯端末
CN109693640A (zh) 车辆、车辆安全系统和车辆安全方法
US20180065541A1 (en) Aerial light projection system for locating a motor vehicle
CN110062330A (zh) 减少由蜂窝设备引起的驾驶员注意力分散
JP2013100676A (ja) 電子キー車外持ち出し警報制御装置
WO2022114095A1 (ja) 着座位置判定システム、車両用制御装置、着座位置判定方法、記録媒体
JP6004724B2 (ja) 車両周辺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器
JP7424063B2 (ja) 車載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ステム
JP4433961B2 (ja) 車両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通信装置
WO2023228779A1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プログラム、位置確認装置
JP5257129B2 (ja)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JP2021088282A (ja) 車両用通知システム及び車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