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6945A - 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6945A
CN116456945A CN202180076484.6A CN202180076484A CN116456945A CN 116456945 A CN116456945 A CN 116456945A CN 202180076484 A CN202180076484 A CN 202180076484A CN 116456945 A CN116456945 A CN 116456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absorbent article
front sheet
concave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64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仓嵩
富田美奈
黑田圭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49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8138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1/04209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07770A1/ja
Publication of CN116456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6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10)由纤维材料形成,具有多个贯通孔(6),在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形成有纤维材料膜化而形成的阀膜体(20)。阀膜体(20)能够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转动。所述正面片(10)在与贯通孔(6)邻接的部位具有向该正面片(10)的一个面侧突出的凸部(5),阀膜体(20)优选从凸部(5)的底部向贯通孔(6)的内侧延伸。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通常在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具有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的正面片。本申请人先前公开有一种片,其作为上述正面片具有第一无纺布和第二无纺布,在这2个无纺布局部地热熔接而接合形成的熔接部形成有贯通孔(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27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889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由纤维材料形成的、具有多个贯通孔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
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在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形成有纤维材料膜化而形成的阀膜体,
所述阀膜体优选为能够以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旋转。
另外,本发明涉及具有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所述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包括配置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具有多个凹部和凸部的纤维片。
所述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膜体与所述纤维片中的所述凹部至少部分地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从第一片侧看该片的放大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正面片的沿着Y方向的端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贯通孔的放大平面图。
图4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阀膜体的作用效果的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凸部和阀膜体的放大端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的变形的、该贯通孔的放大平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侧)的展开平面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7的II-II线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正面片和子层的放大端面图。
图10是表示正面片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11是将图10所示的凹凸辊(第一辊)的主要部分放大地表示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从第二片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看图10所示的超声波熔接机的主要部分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13是表示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超声波焊头的前端部及其附近)的图。
图14是将图13所示的超声波焊头的前端部的、沿着与凹凸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MD)的截面放大地示意性表示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超声波焊头的振动施加面(前端面)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超声波焊头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与图14对应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超声波焊头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与图14对应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超声波焊头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与图14对应的图。
图19的(a)是本发明的超声波焊头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与图14对应的图,图19的(b)是将图19的(a)所示的凹凸部及其附近放大地示意性表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正面片设置多个贯通孔的结构在提高尿或软便等的透过性方面是有效的。但是,即使尿或软便等排泄物经由贯通孔向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移动,残留在该贯通孔正下方的排泄物、经由贯通孔返回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排泄物也有可能与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肌肤接触,该排泄物有可能污染肌肤。另一方面,如果为了解决该问题而缩小贯通孔,则有可能损失排泄物的透过性。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正面片在维持排泄物的透过性、并且抑制排泄物与肌肤的接触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涉及能够维持排泄物的透过性、并且能够抑制与肌肤的接触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基本上是示意性的图示,存在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的情况。
图1和图2中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以下,简称为“正面片10”)。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是包括纤维材料的纤维片,具有贯通该片的贯通孔6。
正面片10具有由纤维材料构成的第一片1和第二片2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这些第一片1和第二片2经由彼此熔接的熔接部(未图示)而接合。
第一片1和第二片2由具有纤维材料的纤维片构成。作为纤维片例如能够使用无纺布、织布和针织物等。从肌肤触感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无纺布。构成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纤维片的种类可以相同,或者可以不同。
作为无纺布,例如能够举例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也能够使用将这些无纺布组合2种以上的层叠体。
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15g/m2以上,另外优选为40g/m2以下,更优选为35g/m2以下,另外优选为10g/m2以上且4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上且35g/m2以下。
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能够使用由各种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纤维。
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举例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能够将这些树脂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作为混合物使用。另外,也能够以芯鞘型或者并列型等的复合纤维的形态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如图1所示,在与贯通孔6相邻的部位具有多个向正面片10的一个面侧突出的凸部5。具体而言,在第一片1中的贯通孔6以外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多个向与第二片2侧的相反侧突出的凸部5。
凸部5和贯通孔6分别以在与正面片10的面平行的一个方向即X方向上交替地且排成一排的方式配置,这样的排在与正面片10的面平行且在与上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上形成有多排。彼此相邻的排中的凸部5和贯通孔6分别在X方向上错开地配置,更具体而言,错开半节距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中,Y方向为与制造时的流动方向(机械方向,以下也称为“MD”。)平行的方向,后述的吸收性物品中的横向Q方向为与正交于制造时的MD的方向(以下也称为“CD”。)平行的方向。另外,后述的凹凸辊31(第一辊)和凹凸辊32(第二辊)各自的旋转轴与CD平行、且与MD正交。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在第一片1侧的面,具有在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被凸部5夹着的多个凹部3,在各个凹部3的底部形成有贯通孔6。
正面片10作为整体看,在第一片1侧的面具有上述的凹部3和上述的凸部5构成的起伏较大的凹凸,第二片2侧的面成为平坦的、或者成为相比于第一片1侧的面相对起伏较小的大致平坦面。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在俯视时凸部5和贯通孔6分别具有在Y方向上较长的俯视形状(参照图1)。
各个贯通孔6具有在Y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俯视形状。正面片10沿着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在该开口端的外侧具有第一片1和第二片2彼此熔接的熔接部(未图示)。在该熔接部,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至少一者的构成纤维的热熔性树脂熔融固化,由此第一片1与第二片2被接合。
正面片10在俯视时在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具有阀膜体20。阀膜体20不是在贯通孔6的开口端整周连续地形成的,而是形成在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6中,如图3所示,具有分别位于贯通孔6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两侧的一对阀膜体20a、20b。
阀膜体20在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与第一片1和第二片2连结,以该连结的部分(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基端,在俯视时向贯通孔6的内侧延伸(参照图3)。
阀膜体20成为构成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成的膜状的部分。即,在阀膜体20中,构成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纤维材料在目视时没有维持纤维形态,在外观上膜化。
阀膜体20能够进行合页动作(hinge movement)。具体而言,阀膜体20在正面片10中能够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在正面片10的厚度方向Z上转动。阀膜体20如前所述为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构成纤维熔融固化了的膜化的部分,膜化的部分与非膜化的部分(维持纤维形态的构成纤维所存在的部分)的边界为阀膜体20所位于的“开口端的一部分”。阀膜体20的基端侧端缘形成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在该开口端的一部分与第一片1和第二片2连结。以下,将该基端侧端缘也简称为“基端缘部21”。基端缘部21位于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
阀膜体20例如在从肌肤相对面侧对阀膜体20施加了负载的情况下,阀膜体20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向非肌肤相对面侧转动。另外,在施加于阀膜体20的负载被解除的情况下,转动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阀膜体20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向肌肤相对面侧转动,恢复到原本的位置。
正面片10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配置在作为主要的吸液部位的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10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状态下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为吸收性物品或者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面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地靠近穿戴者的肌肤一侧,“非肌肤相对面”为吸收性物品又或者其构成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衣物侧)的面、即相对地远离穿戴者的肌肤一侧。其中,在此所说的“穿戴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的状态,不包括吸收性物品处于从适当的穿戴位置偏移了的状态的情况。
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尿或软便被排泄出的情况下,这些排泄物经由正面片10中的贯通孔6向该正面片1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移动。在该正面片10中,当排泄物e到达能够进行合页动作(铰链动作)的阀膜体20时,排泄物e的重量施加于阀膜体20。另外,当穿戴者的姿态改变了时,由于体压,排泄物e的重量以上的外力施加于阀膜体20。由于该排泄物e的重量和体压(外力),阀膜体20向正面片1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转动,使排泄物e向正面片1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顺畅地移动(参照图4)。另外,当排泄物e移动到正面片1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时,阀膜体20转动到原来的位置,成为介于非肌肤相对面侧的排泄物e与肌肤之间的状态,能够抑制该排泄物e向肌肤的接触(参照图4)。进而,即使由于穿戴者的体压等,正面片10在厚度方向Z上被压缩,由于介入有阀膜体20,能够抑制排泄物e返回到正面片10的肌肤相对面侧。像这样,因为阀膜体20作为使排泄物e从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移动的逆止阀发挥功能,所以正面片10能够维持排泄物的透过性、并且抑制排泄物与肌肤的接触。
正面片10中的阀膜体20,能够通过利用电子显微镜(例如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型号:JCM-6000Plus)或者显微镜(例如KEYENCE CORPORATION制、型号:VHX-1000),从正面片10的任一个面侧观察贯通孔6而确认。正面片10在某个面侧具有突出的凸部5的情况下,从该凸部5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观察贯通孔6。观察以倍率60倍进行。阀膜体20为在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形成的膜状的能够进行合页动作的区域,是面积为1mm2以上的区域。
从使阀膜体20的转动更容易、使排泄物e的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移动更顺畅的观点考虑,优选在从肌肤相对面侧对阀膜体20局部地施加负载的情况下,该阀膜体20整体能够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转动。在阀膜体20具有该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假设将基端缘部21的全长二等分且在阀膜体20的延伸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时,即使向该假想线上的任意位置施加负载,阀膜体20整体也以上述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转动。像这样,优选即使施加于阀膜体20的负荷是局部的,阀膜体20整体也能够转动。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在与贯通孔6相邻的部位具有凸部5,阀膜体20从凸部5的底部向贯通孔6的内侧延伸(参照图4和图5)。根据该结构,排泄物在凸部5移动而容易地到达阀膜体20,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泄物向肌肤的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5的底部形成有第二片2,该第二片2的非肌肤相对面与阀膜体20的非肌肤相对面在平面方向上连续。
阀膜体20如图3所示,具有位于基端缘部21的相反侧的自由端缘部22、和位于该基端缘部21与该自由端缘部22之间的一对侧缘部23、23。阀膜体20进行合页动作时,自由端缘部22以转向肌肤相对面侧或非肌肤相对面侧的方式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进行转动。
从使阀膜体20的合页动作更顺滑的观点考虑,优选一对侧缘部23、23分别与贯通孔6的开口端不连结。换言之,优选一对侧缘部23、23分别与贯通孔6的开口端不连续。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侧缘部23、23分别与处于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与该侧缘部23相对的部分不连结(参照图3)。根据该结构,因为在侧缘部23、23中阀膜体20的运动没有被约束,所以在对肌肤相对面侧或者非肌肤相对面侧施加了负载的情况下,该阀膜体20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的转动变得更容易。
侧缘部23、23是在阀膜体20的俯视时,与基端缘部21的两端连结的端缘,是相对于该基端缘部21具有60度以上的角度的端缘。自由端缘部22是在其合页动作中形成阀膜体20的前端的端缘,是相对于基端缘部21的角度具有小于60度的角度的端缘。
从更加兼顾排泄物的透过性和阀膜体20产生的止回阀的功能两者的观点考虑,优选阀膜体20的尺寸处于以下的范围内。
阀膜体20的面积相对于贯通孔6的面积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另外优选为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且40%以下。
贯通孔6的面积优选为1mm2以上,更优选为2mm2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2以下,更优选为5mm2以下,另外优选为1mm2以上且10mm2以下,更优选为2mm2以上且8mm2以下。
阀膜体20的面积优选为0.5mm2以上,更优选为1mm2以上,另外优选为5mm2以下,更优选为2.5mm2以下,另外优选为0.5mm2以上且5mm2以下,更优选为1mm2以上且2.5mm2以下。
贯通孔6的面积是从贯通孔6除去阀膜体20,仅为贯通孔6时的开口面积。阀膜体20的面积为每一个阀膜体20的面积。他们的面积作为从正面片10的任意部位切出的测量片(100mm见方)中的、任意选择的10个贯通孔6的面积的平均值、或者任意选择的10个阀膜体20的面积的平均值而求得。
阀膜体20的在延伸方向(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L(参照图3)相对于基端缘部21的长度(L/W1)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另外优选为10%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40%以下。
阀膜体20的在延伸方向(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L(参照图3)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另外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另外优选为1m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上且4mm以下。
基端缘部21的长度W1(参照图3)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另外优选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上且5mm以下。
贯通孔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6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另外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另外优选为1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
贯通孔6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W6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2.5mm以上,另外优选为11mm以下,更优选为6mm以下,另外优选为1.5mm以上且11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上且6m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如图3所示,具有在贯通孔6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两侧相对配置的一对阀膜体20a、20b。这一对阀膜体20a、20b彼此形状不同。具体而言,一个阀膜体20a为自由端缘部22向贯通孔6的内侧凸状地弯曲的曲线状,而另一个阀膜体20b的自由端缘部22成为锯齿状的波形状。
从使合页动作更加顺畅化,进一步提高由阀膜体20带来的止回阀的功能的观点考虑,优选在俯视时自由端缘部22具有波形状。该形态中,成为形成自由端缘部22的轮廓线的位置向靠近基端缘部21侧和从基端缘部21远离侧交替地变化的凹凸形状。
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考虑,自由端缘部22的曲折长度L2(未图示)和基端缘部21的长度W1优选处于以下的范围内。
自由端缘部22的曲折长度L2相对于基端缘部21的长度W1的比率(L2/W1)优选大于1,更优选为2以上,另外优选小于10,更优选为5以下,另外优选为大于1且低于10,更优选为2以上且5以下。
自由端缘部22的曲折长度L2例如通过对在俯视时的阀膜体20的电子显微镜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测量。在该图像处理中使用在软件名“基恩士(KEYENCE)VHX-1000”中默认安装的多点间距离的测量菜单。例如在电子显微镜图像(倍率:60倍)中,通过进行追踪描绘自由端缘部22的操作,能够测量该自由端缘部22的曲折长度(蜿蜒前行的长度)L2。
在俯视时自由端缘部22具有波形状的情况下,阀膜体20b中形成自由端缘部22的轮廓线成为凹凸形状。沿着基端缘部21的长度方向(X方向)看该具有自由端缘部22的阀膜体20b时,凹部和凸部交替地排列形成波形状。该阀膜体20b中的凸部的顶点优选为2个以上且20个以下,更优选为5个以上且10个以下。当凸部的顶点的个数处于这样的范围内时,各个凸部作为1个阀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更加提高阀膜体20b的止回阀的功能。另一方面,当凸部的顶点的个数过多时,因为自由端缘部22的凹凸太细,所以阀膜体20中的各个凸部难以作为1个阀发挥功能。
具有波形状的自由端缘部22的阀膜体20b中的凸部的顶点的个数按照以下的方法求得。首先,对于阀膜体20b中的各个凸部,按下述式求得该凸部的突出的程度La。
La={(L10-L11)+(L10-L12)}/2
L10:凸部的顶点与基端缘部21的隔开距离
L11:与凸部相邻的一方的凹部的底部与基端缘部21的隔开距离
L12:与凸部相邻的另一方的凹部的底部与基端缘部21的隔开距离
接着,对凸部的突出的程度La相对于贯通孔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6超过5%超的凸部的个数进行计数。另外,沿着基端缘部21的长度方向看时,也包括位于该方向的两端的凸部的个数在内地进行计数。将像这样计数得到的凸部的个数的总和作为“凸部的顶点的个数”。
上述的隔开距离L10、L11、L12(参照图3)例如通过对于俯视时的阀膜体20的电子显微镜图像进行上述的图像处理(多点间距离的测长菜单)来测量。例如,在电子显微镜图像(倍率:60倍)中,进行选择构成自由端缘部22的凹凸形状的凸部的顶点与基端缘部21的操作,由此能够测量凸部的顶点与基端缘部21的隔开距离。
阀膜体20的厚度可以是一定值,也可以根据位置而厚度发生变化。
从更可靠地获得阀膜体20的强度的观点考虑,阀膜体20的最小厚度t1(参照图5)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另外优选为1m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另外优选为10μm以上且1m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从使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合页动作更顺滑,进一步提高排泄物的透过性,并且进一步抑制排泄物向肌肤的接触的观点考虑,阀膜体20优选在基端缘部21侧具有比其它的部分厚度大的大厚度部25(参照图5)。“基端缘部21侧”是将阀膜体20的延伸方向的全长二等分地划分为两个区域时的基端缘部21侧的区域,优选是将阀膜体20的延伸方向的全长三等分地划分为三个区域时,最靠近基端缘部21的区域。更优选阀膜体20在与基端缘部21相邻的位置具有大厚度部25。
作为在基端缘部21侧具有大厚度部25的形态,能够举例在阀膜体20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中,从自由端缘部22向基端缘部21去厚度逐渐增加的形态,或者在基端缘部21侧的一端部具有厚度局部地变大的部分的形态等。
根据与上述同样的观点,优选大厚度部25的最大厚度t2(参照图5)处于以下的范围内。大厚度部25的最大厚度相当于阀膜体20的最大厚度。
阀膜体20的最小厚度t1(参照图5)相对于大厚度部25的最大厚度t2(t1/t2)(参照图5)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1%以上,另外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另外优选为0.5%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5%以下。
大厚度部25的最大厚度t2(参照图5)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200μm以上,另外优选为1.1mm以下,更优选为600μm以下,另外优选为20μm以上且1.1m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上且600μm以下。
阀膜体20的最小厚度t1和大厚度部25的厚度t2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首先,沿着阀膜体20的延伸方向、即沿着从基端缘部21向自由端缘部22去的方向,利用刀片等按贯通孔6和阀膜体20切断正面片10。在切断正面片10时,使通过该切断产生的切断线通过凸部5的顶点在一个方向(例如Y方向)上延伸。在切断时由于刀片的压力而凹凸构造等发生显著变形的情况下,使正面片10浸渍在液体氮中之后迅速地切断。接着,用电子显微镜(倍率200倍)观察切断面,测量阀膜体20的最小厚度和大厚度部25的厚度。对10个阀膜体20进行该测量,将其平均值作为阀膜体20的最小厚度和大厚度部25的厚度。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如前所述,在Y方向上较长的贯通孔6,具有形状彼此不同的阀膜体20a、20b。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形态不限于此。在图6(a)~(j)中表示了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变形。
图6的(a)~(e)所示的贯通孔6具有在Y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图6的(f)~(h)所示的贯通孔6具有在X方向或者Y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状。图6的(i)和(j)所示的贯通孔6具有菱形形状。
在图6的(a)、(c)、(f)、和(i)所示的形态中,在1个贯通孔6中具有单数的阀膜体20。在图6的(b)、(d)、(e)、(g)、(h)和(j)所示的形态中,在1个贯通孔6具有2个以上的多个阀膜体20。
在图6的(b)、(d)、(e)、(g)和(h)所示的形态中,多个阀膜体20为相同形状。另一方面,在图6的(j)所示的形态中,多个阀膜体20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图6的(b)、(g)、(h)和(j)所示的形态中,一对阀膜体20相对配置在贯通孔6的长度方向(Y方向或者X方向)的两侧。在图6的(d)和(e)所示的形态中,一对阀膜体20相对配置在与贯通孔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的两侧。
在图6的(a)和(e)所示的方式中,阀膜体20中的自由端缘部22具有波线形状。另一方面,在图6的(b)、(c)、(f)、(g)和(h)所示的形态中,阀膜体20中的自由端缘部22具有沿着基端缘部21的直线形状或者以向从基端缘部21离开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曲线形状。
阀膜体20可以形成在正面片10中的全部的贯通孔6,也可以形成在一部分的贯通孔6。
从使正面片10中的排泄物的透过性更加提高、且更加抑制排泄物的向肌肤的接触的观点考虑,在正面片10中形成有阀膜体20的贯通孔6的每单位面积(在俯视时10mm见方的正方形区域的面积)中的数量,在该每单位面积的贯通孔6的全部个数中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在全部贯通孔6形成有阀膜体20。
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考虑,在正面片10中,形成有阀膜体20的贯通孔6的每单位面积(在俯视时10mm见方的正方形区域的面积)中的数量优选为1个以上,更优选为4个以上,并且优选为20个以下,更优选为15个以下。
从肌肤触感和缓冲性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优选具有以下的结构。
凸部5的高度H(参照图5)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6mm以下,另外优选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6mm以下。
正面片10的每单位面积(1cm2)中的凸部5的数量优选为1个以上,更优选为6个以上,另外优选为20个以下,更优选为15个以下,另外优选为1个以上且20个以下,更优选为6个以上且15个以下。
凸部5的底部面积优选为0.5mm2以上,更优选为2mm2以上,另外优选为50mm2以下,更优选为20mm2以下,另外优选为0.5mm2以上且50mm2以下,更优选为2mm2以上且20mm2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优选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护垫、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所具有的正面片使用。尤其是,正面片10中优选第一片1形成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肌肤相对面)、第二片2形成在穿戴时朝向吸收体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
以下,对于具有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吸收性物品,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7和图8中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11。尿布11是具有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的结构。尿布11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P和与其正交的横向Q,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14、和配置在比吸收体14靠穿戴者的肌肤侧的正面片10。
尿布11如图7所示,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胯裆部的裆部B以及向其前后延伸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C。腹侧部A、裆部B和背侧部C能够对应于将尿布11在纵向P上三等分时的各区域。裆部B具有在尿布11的穿戴时与穿戴者的阴茎、肛门等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该排泄部相对部通常位于尿布11的纵向P的中央部或者其附近。
在尿布11中,如图8所示,按照距穿戴者的肌肤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地层叠有正面片10、液体透过性的子层15、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14。更具体而言,尿布11包括:吸收体14;配置在吸收体14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在比吸收体14靠穿戴者的肌肤的位置与吸收体14重叠的正面片10;配置在吸收体14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在比吸收体14远离穿戴者的肌肤的位置与吸收体14重叠的背面片13;和介于正面片10与吸收体14之间配置的子层15。
正面片10和背面片13分别具有比介于两个片10、13之间配置的子层15和吸收体14大的尺寸,形成如图7所示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1的外形。
吸收体14具有在纵向P上较长的形状,从腹侧部A延伸到背侧部C。吸收体14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140、和覆盖该吸收性芯140的外表面的包芯片141。吸收性芯140典型的是包括以木浆等亲水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集合体,进而,也能够是在该纤维集合体担载有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结构。包芯片141典型的是由纸、无纺布等形成。
作为背面片13,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使用的各种片,能够使用树脂制膜、树脂制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压体等。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1,作为配置在正面片1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纤维片具有子层15。子层15因为是承担从正面片10向吸收体14的液体的透过性的提高、被吸收体14吸收的液体的向正面片10的返液的降低等的作用的层,所以覆盖吸收体14的肌肤相对面的大致整个区域。
正面片10、子层15、吸收体14(吸收性芯140、包芯片141)和背面片13彼此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接合。
本实施方式的子层15具有多个凹部151和凸部152。具体而言,子层15具有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且内部为中空的多个凸部152、和位于该多个凸物152间的凹部151。该子层15的非肌肤相对面成为与肌肤相对面的凹凸形状对应的凹凸形状。
子层15中的多个凹部151和凸部152沿着纵向P和横向Q交替地连续配置。子层15包括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多个凸部152、和位于多个该凸部152之间的凹部151,并且包括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多个非肌肤侧凸部153、和位于多个该非肌肤侧凸部153之间的非肌肤侧凹部154。子层15中的由凸部152和凹部151形成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凹凸形状,与该子层15中的由非肌肤侧凸部153和非肌肤侧凹部154形成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凹凸形状对应。作为具有该结构的子层15,例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9-97678号公报中记载的中间片等。
从使排泄物向吸收体14的移动性更加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正面片10的贯通孔6和阀膜体20与子层15中的凹部151至少部分地重叠(参照图9)。由此,通过贯通孔6的排泄物容易进入到子层15的凹部151中。
从使上述的效果更加提高的观点考虑,子层15中的凹部151的深度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另外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另外优选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3mm以下。凹部151的深度通过对子层15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进行显微镜观察、在无负载下进行测量。
作为子层15,能够使用亲水性且液体透过性的片,具体而言,能够例示纸、织布、无纺布,在强度比较强且柔软性优异的方面尤其优选无纺布。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子层15为单层构造,但也可以代替该构造,子层15为层叠有多个层而成的多层构造。另外,子层15中的凹凸形状例如能够采用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斜圆锥等的锥体形状等。具有凹凸形状的子层15例如通过将原料无纺布(例如热风无纺布)配置在具有多个突起的支承体上后,对该支承体上的原料无纺布等吹送热风来进行凹凸赋形而能够制造得到。作为该子层15的制造方法,能够举例日本特开2013-13357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4937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4937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
尿布11如图7和图8所示具有一对防漏翻边16、16,其沿着吸收体14的横向Q的两端部配置,在尿布11的穿戴时至少在裆部B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各防漏翻边16包括液体抵抗性或者拨水性且通气性的防漏片160,该防漏片160的横向Q的一端侧固定于其它部件(例如正面片或背面片)形成固定端部,横向Q的另一端侧形成为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自由端部。在防漏片160的上述自由端部,通过在纵向P上以伸长状态固定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161而配置成在该方向上可伸缩。在尿布11的穿戴时,通过弹性部件161的收缩力,至少在裆部B,防漏片160的上述自由端部侧以上述固定端部作为立起基端向穿戴者侧立起,从而一对防漏翻边16、16立起,由此阻止尿等排泄物向横向Q外侧流出。作为防漏片160,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作为防漏翻边的材料所使用的材料,优选液体抵抗性或者拨水性且具有通气性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单层或者多层的拨水性无纺布、树脂制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压件等。
如图7所示,线状的弹性部件17沿着纵向P以伸长状态固定在配置于穿戴者的腿周的左右的腿部的防漏片160与背面片13之间,由此,在尿布11的穿戴时的腿部,通过弹性部件17的收缩而形成一对腿部皱褶。正面片10、子层15、背面片13、吸收体14、防漏片160和弹性部件161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被彼此接合。
如图7所示,在尿布11的背侧部C的沿着纵向P的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粘扣带18、18。在粘扣带18安装有由机械性面紧固件的阳面部件构成的固接部。另外,在尿布11的腹侧部A的非肌肤相对面,形成有由机械性面紧固件的阴面部件构成的被固接区域19。被固接区域19通过在形成腹侧部A的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13的非肌肤相对面,将机械性面紧固件的阴面部件用公知的接合方法、例如粘接剂、热封合等接合固定而形成,构成为能够将粘扣带18的上述固接部可装卸地固接。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的制造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在图10中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00。制造装置100具有凹凸赋形部30和超声波处理部40。
凹凸赋形部30包括在周面部具有凹凸的凹凸辊31。在凹凸赋形部30,使第一片1追随旋转中的凹凸辊31的周面部,由此使第一片1变形为沿着该周面部的凹凸的形状的凹凸形状。
凹凸赋形部30除了凹凸辊31还具有另一凹凸辊32,该另一凹凸辊32在周面部具有与该凹凸辊31的凹凸啮合的凹凸。
以下,将凹凸辊31称为“第一辊”,将凹凸辊32称为“第二辊”。
在图10所示的凹凸赋形部30中,使用这两个辊31、32,以形成两个辊31、32的凹凸彼此的啮合部33的方式使两个辊31、32旋转,将第一片1导入啮合部33中,由此使第一片1变形为沿着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凹凸的形状的凹凸形状。
在图11中表示了凹凸辊31(第一辊)的周面部的一部分。
凹凸辊31是将多个具有规定的齿宽的正齿轮31a、31b、……组合形成为辊状的结构。各齿轮的齿形成凹凸辊31的周面部中的凹凸形状的凸部35,该凸部35的前端面35c在与后述的超声波熔接机41的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面即振动施加面42t之间,形成将作为熔接对象的第一和第二片1、2加压的加压面。
构成凹凸辊31的各齿轮的齿宽(齿轮的轴向的长度)决定正面片10的凸部5的X方向的尺寸,各齿轮的齿的长度(齿轮的旋转方向的长度)决定正面片10的凸部5的Y方向的尺寸。
相邻的齿轮以其齿的节距各错开半节距的方式相组合。其结果是,凹凸辊31的周面部成为凹凸形状。
在图示的方式中,各凸部35的前端面35c形成为凹凸辊31的旋转方向为长边、轴向为短边的矩形形状。
前端面35c为旋转方向较长的形状时,使凹凸辊31的一个凸部35的与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的振动施加面42t的接触时间变长,能够容易使温度上升,因此优选。
凹凸辊31中的各齿轮的凹陷形成凹凸辊31的周面部中的凹凸的凹部。
在各齿轮的齿底部(凹陷的底部)形成有吸引孔34。吸引孔34以通过鼓风机或真空泵等抽吸源(未图示),从凹凸辊31与凹凸辊32的啮合部33直至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合流部之间进行抽吸的方式被控制。
由此,通过凹凸辊31与凹凸辊32的啮合而变形为凹凸形状的第一片1,由于经由吸引孔34的抽吸力,在维持变形成沿着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凹凸的形状的状态的状态下,被输送到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合流部和超声波熔接机41的超声波振动的施加部36。
在图11所示的凹凸辊31中,在相邻的齿轮间设置有规定的空隙G,由此能够抑制对第一片1施加不合理的伸长力、或者由两个辊31、32的啮合部33切断第一片1的不良状况发生,因此第一片1容易变形成沿着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形状的凹凸形状。
凹凸辊32(第二辊)在其周面部具有与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凹凸彼此啮合的凹凸形状。凹凸辊32除了不具有吸引孔34以外,具有与凹凸辊31同样的结构。
此外,以两个辊31、32的凹凸部相互啮合为前提,凹凸辊31的径与凹凸辊32的径可以不同。通过一边使具有相互啮合的凹凸的两个辊31、32旋转,一边将第一片1导入到两个辊31、32的啮合部33,能够使第一片1变形为凹凸形状。
在啮合部33中,第一片1的多个部位被凹凸辊32的凸部压入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凹部,该被压入的部分成为制造的正面片10的凸部5。
在凹凸辊32的周面部形成有插入到凹凸辊31的凹部中的多个凸部,但在凹凸辊32并非必须形成与凹凸辊31的全部凹部对应的凸部。
此外,图10所示的凹凸赋形部30如前所述,包括2个在周面部具有凹凸的凹凸辊,以形成该2个凹凸辊31、32的凹凸彼此的啮合部33的方式使两个辊31、32旋转,将第一片1导入该啮合部33中,由此使该第一片1变形为凹凸形状,但凹凸赋形部30所具有的凹凸辊,也可以仅为能够吸引导入到周面部的第一片1的凹凸辊31,即也可以没有凹凸辊32。在该情况下,只要将第一片1导入到凹凸辊31的周面部,就能够利用配置在该周面部的吸引孔34(参照图11)产生的抽吸力,使第一片1以追随该周面部的凹凸的形状的方式变形。这样的由凹凸辊31的周面部处的吸引带来的第一片1的追随、变形,通过适当调整抽吸力、吸引孔34的配置等能够实现。
超声波处理部40包括具有超声波焊头42的超声波熔接机41,使第二片2重叠在变形为凹凸形状的状态的第一片1上,将这两个片1、2夹在凹凸辊31的凸部35与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的振动施加面42t之间并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形成贯通孔6,并且使第一片1与第二片2熔接。此时,在贯通孔6的周缘部(开口部)形成第一片1与第二片2熔接了的熔接部和阀膜体20。
超声波熔接机41如图10和图12所示,具有超声波振荡器(未图示)、转换器43、变幅杆44和超声波焊头42。
超声波振荡器(未图示)与转换器43电连接,由超声波振荡器产生的频率15~50kHz程度的波长的高电压的电信号被输入到转换器43。
超声波振荡器(未图示)设置在可动台45上或者可动台45外。
转换器43内置piezo压电元件等的压电元件,将从超声波振荡器输入的电信号通过压电元件转换为机械性振动。变幅杆44对从转换器43产生的机械性振动的振幅进行调整、优选为放大而传递到超声波焊头42。
超声波焊头42由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的块形成,设计成在使用的频率中适当地共振。
从变幅杆44传递到超声波焊头42的超声波振动在超声波焊头42的内部也被放大或者衰减,施加于作为熔接对象的第一和第二片1、2。作为该超声波熔接机41,能够将市售的超声波焊头、转换器、变幅杆、超声波振荡器组合使用。
超声波熔接机41固定在可动台45上,使可动台45的位置沿着接近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方向进退,由此能够调节作为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面的振动施加面42t与第一辊31的凸部35的前端面35c之间的间隙、以及对层叠的第一和第二片1、2的加压力。
将作为熔接对象的第一和第二片1、2夹在凹凸辊31的凸部35的前端面35c与超声波熔接机41的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的振动施加面42t之间并加压,且对两个片1、2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在两个片1、2中的位于凸部35的前端面35c上的部分发热。由此,第一片1和/或第二片2熔融、再次固化,形成熔融部分,并且形成贯通两个片1、2的贯通孔6被该熔融部分包围的状态。该熔融部分成为沿着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的熔接部。另外,考虑由该熔融部分的一部分利用后述的剪切力形成阀膜体20。
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的振动施加面42t由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形成的超声波焊头42的主体部420(参照图12)的前端面构成,与熔接对象物、更具体而言与第二片2抵接。
制造装置100具有将施加超声波振动前的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至少一者预热的预热部件51。
预热部件51配置在凹凸辊31(第一辊)的内部,与凹凸辊31的旋转轴(CD)平行地延伸。
另外,预热部件51在凹凸辊31的旋转轴的周围的外周部附近,在周向上设置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作为预热部件51,能够使用从外部对加热对象物(第一片1、第二片2)施加热能而进行加热的机构,例如,能够举例使用电热线的筒式加热器(cartridge heater),但不限于此,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各种公知的加热机构。
预热部件51是预热机构50的一部分。
预热机构50除了预热部件51以外,还具有能够测量施加超声波振动前的熔接对象物的温度的测温机构(未图示)、和基于该测温机构的测量值控制预热部件51的温度的温度控制部(未图示)。
利用预热部件51的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加热温度,由上述温度控制部控制。通过预热机构50能够将制造装置100的运转中导入到超声波振动的施加部36的第一片1的温度维持在规定范围。
制造装置100如图13所示,具有焊头加热部件61,其对包含振动施加面42t的超声波焊头42进行加热。
焊头加热部件61没有配置在振动施加面42t,而是固定在振动施加面42t的附近、具体而言是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的侧面。
作为焊头加热部件61,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加热器等各种公知的加热机构。
焊头加热部件61是焊头加热机构60的一部分。
焊头加热机构60除了焊头加热部件61以外,还具有能够测量振动施加面42t的温度的测温机构(未图示)、和基于该测温机构的测量值控制焊头加热部件61的温度的温度控制部(未图示)。
利用焊头加热部件61的振动施加面42t的加热温度由上述温度控制部控制。通过焊头加热机构60能够在制造装置100的运转中将振动施加面42t的温度维持在规定范围。
此外,超声波熔接机41是对熔接对象物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使熔接对象物发热和熔融而进行熔接的设备,与上述的预热部件51和焊头加热部件61明确地相区别。
在制造装置100中,在超声波焊头42的振动施加面42t形成有槽状凹部46。图14中表示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的沿着MD的示意性的截面图,图15中表示该超声波焊头42的振动施加面42t的示意性的平面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的放大截面图。
槽状凹部46沿着凹凸辊31(第一辊)的旋转轴(CD)延伸。在此所说的“沿着旋转轴(CD)延伸”是指,槽状凹部46与凹凸辊31的旋转轴(CD)所成的角度小于45度的情况。图15中所示的槽状凹部46与旋转轴(CD)平行地延伸,与旋转轴(CD)所成的角度为零。
在制造装置100中,在振动施加面42t形成有1个槽状凹部46。该1个槽状凹部46如图15所示,位于振动施加面42t的沿着MD的长度的中央,且在沿着CD的长度的全长上延伸。
槽状凹部46在如图14所示的沿着与凹凸辊31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即MD)的截面图中,由一对凹部侧面46a、46a和凹部底面46b界定。
一对凹部侧面46a、46a与振动施加面42t交叉,更具体而言,与振动施加面42t连接且在从振动施加面42t离开的方向上延伸。
凹部底面46b与一对凹部侧面46a、46a各自的长度方向端连接,与槽状凹部46的开口部46d相对。
在图13(图14)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中,凹部侧面46a与振动施加面42t交叉的角部46c是尖锐的,并且凹部底面46b在沿着MD的截面图中,形成向从开口部46d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圆弧状。
在图13(图14)所示的方式中,凹部侧面46a与振动施加面42t所成的角度为90度。即,角部46c形成的角度为90度。
利用如上所述构成的制造装置100的正面片10的制造方法,具有一边使在周面部具有凹凸的凹凸辊31(第一辊)旋转,一边使第一片1追随该周面部变形为凹凸形状的赋形工序。
另外,利用制造装置100的正面片10的制造方法,具有将变形为凹凸形状的第一片1保持在凹凸辊31上且进行输送,使第二片2重叠于输送中的第一片1的重叠工序。
另外,利用制造装置100的正面片10的制造方法,具有将重叠的两个片1、2夹在凹凸辊31的凸部35与超声波熔接机41所具有的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的振动施加面42t之间施加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处理工序。
在上述赋形工序中,将第一片1导入到2个凹凸辊31、32的凹凸彼此的啮合部33,使第一片1变形为凹凸形状。
从使阀膜体20和贯通孔6的形成更容易的观点考虑,沿着与凹凸辊31(第一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沿着MD的截面图)中的、凸部35的前端部的角部的角度θ35(参照图13),优选为90度以上,更优选为105度以上,另外优选为小于135度,更优选为小于120度。
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作为超声波焊头,使用上述的特定的超声波焊头、即在振动施加面42t形成有沿着凹凸辊31(第一辊)的旋转轴(CD)延伸的槽状凹部46的超声波焊头42,而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在重叠的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熔接对象物)形成贯通孔6,并且形成第一片1与第二片2熔接的熔接部,以及在该贯通孔6形成阀膜体20。
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如图13所示,将熔接对象物(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在MD上输送,并且夹在凹凸辊31的凸部35的前端面35c与超声波焊头42的形成有槽状凹部46的振动施加面42t之间来施加超声波振动。
在此,在将熔接对象物向凸部35侧按压的振动施加面42t,如图14所示,存在夹着槽状凹部46的开口部46d位于MD的前后的一对角部46c、46c,因此按压熔接对象物时产生的应力集中在角部46c,经由角部46c对熔接对象物施加的剪切力,与没有形成角部46c(槽状凹部46)时相比变高。因此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对于熔接对象物,不仅施加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熔接对象物的发热,还作用该槽状凹部46引起的强力的剪切力,其结果是,在熔接对象物的被凸部35的前端面35c与超声波焊头42的振动施加面42t夹着的部分,能够同时形成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
依据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即使形成第一片1和/或第二片2的树脂是融点超过200℃的高融点的树脂(例如PET),也能够同时进行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形成。
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认为通过利用在振动施加面形成有沿着凹凸辊的旋转轴延伸的槽状凹部的超声波焊头(参照图13~图15),容易在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形成阀膜体20。关于该阀膜体20的形成方法,在以下说明本发明者的研究内容。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将熔接对象物(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在MD上输送,并且夹在凹凸辊31的凸部35的前端面35c与超声波焊头42的形成有槽状凹部46的振动施加面42t之间来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形成第一片1和第二片2熔融的熔融部分。另一方面,在按压熔接对象物时产生的应力,集中在夹着槽状凹部46的开口部46d位于MD的前后的一对角部46c、46c中的、位于MD的前方侧(下游侧)的角部46c,因此经由该角部46c对熔接对象物、尤其是熔融部分作用剪切力。通过该剪切力,熔接对象物中的MD的前方侧和后方侧的与角部46c、46c的接触部分断裂,形成贯通孔6,并且由于上述熔融部分沿着MD较薄地延伸,在该贯通孔6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形成阀膜体20。即利用沿着MD的剪切力,在贯通孔6的开口端中,在正面片10的制造时的流动方向(MD)的前方侧(下游侧)和后方侧(上游侧)的至少一者或者两者形成阀膜体20。
从更容易地形成阀膜体20的观点考虑,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夹在凹凸辊31(第一辊)的凸部35的前端面35c与超声波焊头42的振动施加面42t之间而施加于第一和第二片1、2的加压力优选为10N/mm以上,更优选为15N/mm以上。
另外,上述加压力优选为30N/mm以下,更优选为25N/mm。
在此所说的“加压力”是所谓的线压,由将超声波焊头42的加压力(N)除以与超声波焊头42接触的凸部35的齿宽(凸部35的沿着CD的长度)的合计(不包含凹凸辊31的凹部)的长度而得到的值(每单位长度的加压力)表示。
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考虑,施加的超声波振动的频率优选为15kHz以上,更优选为20kHz以上。
另外,上述频率优选为50kHz以下,更优选为40kHz以下。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施加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
另外,上述振幅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
在超声波振动的频率、振幅的测量时,利用激光位移计等测量超声波焊头的前端的位移,按采样率200kHz以上、精度1μm以上测量该频率、振幅。
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考虑,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的熔接对象物(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的输送速度优选为50m/分以上,更优选为100m/分以上,另外优选为400m/分以下,更优选为300m/分以下。
依据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焊头42,如图14所示,由于界定槽状凹部46的开口部46d的角部46c是尖锐的,与角部46c不尖锐的带圆弧的情况相比,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施加于熔接对象物(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的剪切力变高,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同时形成。
从使该角部46c产生的作用效果更进一步可靠地发挥的观点考虑,角部46c中的凹部侧面46a与振动施加面42t所成角度优选为45度以上,更优选为60度以上。
另外,上述角度优选为135度以下,更优选为120度以下。
另一方面,如果在超声波焊头42的振动施加面42t形成槽状凹部46,超声波焊头42(尤其是主体部420)的耐久性降低,担心在超声波振动时裂纹(裂缝)以槽状凹部46为起点进入到主体部420等中。对此,在超声波焊头42中,通过将界定槽状凹部46的凹部底面46b,在图14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的沿着MD的截面图中,形成为向从开口部46d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圆弧状,能够消除这样的担心。
从使这样的凹部底面46b产生的作用效果更进一步可靠地发挥的观点考虑,凹部底面46b的曲率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
另外,凹部底面46b的曲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
从使上述的槽状凹部46产生的作用效果更进一步可靠地发挥的观点考虑,优选槽状凹部46的尺寸等按以下的方式设定。
槽状凹部46的宽度W(参照图14和图15)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
另外,宽度W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
振动施加面42t的宽度W0(参照图15)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
另外,宽度W0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下。
槽状凹部46的沿着CD的长度即沿着凹凸辊31(第一辊)的旋转轴的长度L(参照图15)、与振动施加面42t的沿着该方向的长度L0(参照图15)的比率以长度L/长度L0表示时,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
另外,上述比率(长度L/长度L0)优选为1以下。
在图15所示的方式中,槽状凹部46在振动施加面42t的CD的全长上延伸,长度L与长度L0相同,上述比率为1。
振动施加面42t的沿着CD的长度L0优选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50mm以上。
另外,长度L0优选为200mm以下,更优选为150mm以下。
槽状凹部46的深度D(参照图14。从振动施加面42t至凹部底面46b中的与振动施加面42t最远离的部位的长度。),优选为0.3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
另外,深度D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
槽状凹部46优选形成在振动施加面42t的MD的中央部,尤其优选形成在振动施加面42t的从MD的中央起的MD的上游侧的5mm以内、更优选为3mm以内的区域。
在图15所示的方式中,槽状凹部46形成在振动施加面42t的MD的中央。
如上所述,制造装置100具有预热部件51(预热机构50),在利用该制造装置100的正面片10的制造方法中,由于供给到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前的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至少一者由预热部件51预热,因此与槽状凹部46带来的作用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同时形成。
预热部件51进行的熔接对象物的预热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根据熔接对象物的种类等适当调整即可,但优选将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至少一者加热到小于该片的融点、且比该融点低50℃的温度以上。即,在超声波振动的施加前,优选进行以下的(1)和(2)的任一者或者两者。(1)预先将第一片1加热到小于该第一片的融点、且比该融点低50℃的温度以上。(2)预先将第二片2加热到小于该第二片的融点且比该融点低50℃的温度以上。
优选预先将第一片1加热到小于该第一片的融点且比该融点低50℃的温度以上,并且预先将第二片2加热到小于该第二片的融点且比该融点低50℃的温度以上。
作为上述(1)的方法,即、将第一片1加热到小于该第一片1的融点且比该融点低5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的方法,例如在凹凸辊31、32的啮合部33与超声波熔接机41的超声波振动的施加部36之间测量凹凸辊31(第一辊)上的第一片1的温度,控制预热部件51的温度使得该测量值成为上述的特定范围内。
作为将第一片1预热到特定的范围的温度的方法,代替利用配置在该凹凸辊31内的加热器控制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温度而使第一片1成为特定的范围的温度的方法,能够使用各种方法。
例如能够举例在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附近设置加热器、热风的吹出口、远红外线的照射装置,利用它们控制贴合第一片1之前或之后的凹凸辊31的周面部的温度的方法,加热在啮合部33与第一片1接触的凹凸辊32(第二辊),通过其周面部的温度控制来控制第一片1的温度的方法。
另外,能够举例对于贴合于凹凸辊31前的第一片1,使加热了的辊与其接触,或者使其通过维持为高温的空间,或者吹送热风的方法等。
作为上述(2)的方法,即、将第二片2加热到小于该第二片2的融点且比该融点低5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的方法,优选用配置在第二片2的输送路径中的测温机构测量与第一片1汇合前的第二片2的温度,控制配置在第二片2的输送路径中的第二片2的加热机构(未图示)的温度,使得该测量值处于上述特定的范围内。
第二片2的加热机构可以是使加热了的辊等与其接触等的接触方式,也可以是使其通过维持为高温的空间、或者吹送或贯通热风、或者照射红外线等的非接触式。
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融点例如能够利用Perkin-Elmer社制的差示扫描量热装置(DSC)PYRIS Diamond DSC来测量。在该测量方法中,根据测量数据的峰值推算出测量对象(第一片1、第二片2)的融点。
第一片1或第二片2为无纺布等纤维片,其构成纤维为芯鞘型、并列型等的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该片的融点采用由DSC测量出的多个融点中的、最低温度的融点作为复合纤维片的融点。
另外,如上所述,制造装置100具有焊头加热部件61(焊头加热机构60),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由于使被焊头加热部件61加热了的振动施加面42t与熔接对象物(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抵接,因此与槽状凹部46带来的作用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同时形成。
焊头加热部件61进行加热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根据熔接对象物的种类等适当调整即可。
例如,可以代替预热部件51而通过使用焊头加热部件61来实施上述(2)的方法。即,可以通过控制由焊头加热部件61加热的超声波焊头42(振动施加面42t)的温度,将即将施加超声波振动的第二片2的温度预先加热到小于该第二片2的融点且比该融点低5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在该状态下,对夹在凹凸辊31的凸部35与振动施加面42t之间的、第一和第二片1、2施加超声波振动。
另外,预热部件51和焊头加热部件61可以仅使用任一者,也可以一并使用两者。
从更容易形成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观点考虑,在正面片10的制造方法中,第一片1和第二片2分别优选为包含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的、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作为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优选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芯部、以聚乙烯(PE)为鞘部的芯鞘型复合纤维。
图16~图19中表示了本发明的超声波焊头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前端部)。
关于后述的实施方式,以与上述的超声波焊头42不同的构成部分为主进行说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适当应用关于超声波焊头42的说明。
在图16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A中,在如该图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的沿着MD的截面图中,槽状凹部46的凹部底面46b为直线,槽状凹部46在该截面图中形成为长方形形状。即,超声波焊头42A中的凹部底面46b是平坦的。
在使用超声波焊头42A时,也基本上起到与使用上述超声波焊头42时同样的效果,但从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由于形成槽状凹部46而担心的、上述的超声波焊头42的耐久力的降低、随之产生裂缝等的不良状况的观点考虑,凹部底面46b的上述截面图中的形状,如图14所示优选为向从开口部46d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圆弧状。
在图17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B中,振动施加面42t在沿着与凹凸辊31(第一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MD)的截面看时,形成向从该旋转轴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圆弧状。
此外,在此所说的振动施加面42t是假设不存在槽状凹部46的情况,更具体而言,在如图17所示的沿着MD的截面图中,是夹着槽状凹部46的开口部46d从MD的一侧的角部46c到另一侧的角部46c将振动施加面42t假想地延长了的面。
像这样振动施加面42t的沿着MD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由此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对熔接对象物(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施加的剪切力提高,因此与槽状凹部46产生的作用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同时形成。
在如图17所示的沿着MD的截面图中,形成圆弧状的振动施加面42t,优选沿着凹凸辊31(第一辊)的凸部35的前端所通过的圆形的轨道(未图示)弯曲。由此,由凸部35的前端面35c与振动施加面42t夹着熔接对象物(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的时间变长,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同时形成。
另外,像这样在超声波焊头42的振动施加面42t在沿着MD的截面图中形成圆弧状的情况下,优选与此对应的凹凸辊31的多个凸部35各自的前端面35c,在该截面图中向从凹凸辊31的旋转轴远离的方向形成凸状,弯曲的方向与振动施加面42t一致。
超声波焊头42B的振动施加面42t的曲率半径相对于凹凸辊31的凸部35的前端面35c的曲率半径优选为100%以上。
另外,振动施加面42t的曲率半径优选为50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
此外,在图17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B中,振动施加面42t在与凹凸辊31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整个区域中,沿着MD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状,但在与该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没有与凸部35相对的部位等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截面形状的部分。
例如如图11所示,构成凹凸辊31的相邻齿轮间设置有空隙G的情况下,在振动施加面42t中的与该空隙G相对的部位,也可以设置没有从圆弧状的振动施加面42t突出的平坦的部分等。
图18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C中,超声波焊头42的前端部包括固定在该超声波焊头42C的金属制的主体部420的蓄热部421,振动施加面42t由蓄热部421形成。
槽状凹部46至少形成在蓄热部421。
在图18中,槽状凹部46仅形成在蓄热部421,但也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蓄热部421而延伸到主体部420。
另外,图18所示的由蓄热部421构成的振动施加面42t,与上述的超声波焊头42B的振动施加面42t同样地,在沿着MD的截面图中形成为圆弧状,但也可以不形成圆弧状而是平坦的。
蓄热部421由作为与构成主体部420的金属相比导热率较低的材料的蓄热材料形成。
构成蓄热部421的蓄热材料的导热率,从不易散热到超声波焊头、大气中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W/mK以下,更优选为1.0W/mK以下。
另外,上述蓄热材料的导热率,从有效地加热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W/mK以上,更优选为0.5W/mK以上。
蓄热材料的导热率能够利用导热率测量装置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测量。
振动施加面42t由蓄热部421形成时,通过超声波振动而发热的第一和第二片1、2的热积蓄在蓄热部421,结果是蓄热部421的温度上升而能够将第一片1和第二片2加热。因此,与在振动施加面42t形成的槽状凹部46产生的作用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同时形成。
另外,振动施加面42t由蓄热部421形成时,具有抑制由于第一和第二片1、2的熔融而产生的熔融树脂向输送机构的附着、片向输送辊的缠绕等的不良状况的发生,减轻制造装置的维护负担的优点。
蓄热部421的厚度Th(参照图18)没有特别的限制,从更可靠地发挥蓄热部421带来的作用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
另外,厚度Th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
作为构成蓄热部421的蓄热材料,以比构成主体部420的金属的导热率低为前提,优选使用耐磨耗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合成树脂,作为该合成树脂,例如能够举例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聚醚乙基酮、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等的、洛氏硬度为R120以上且R140以下、耐热温度为150℃以上且500℃以下的合成树脂。
作为上述蓄热材料,尤其优选的是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等的、洛氏硬度为R125以上且R140以下、耐热温度为280℃以上且400℃以下的合成树脂。
在此,洛氏硬度是根据ASTM D-785所测量的值,耐热温度是根据ASTM D-648所测量的值。
将合成树脂制的蓄热部421固定在金属制的主体部420的手段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采用公知的固定机构。
合成树脂制的蓄热部421例如通过在金属制的主体部420进行热喷涂而形成,能够固定于该主体部420。
在此所说的“热喷涂”是指,使通过加热而熔融或者与其接近的状态的金属、陶瓷等热喷涂材料的颗粒加速地与基材面高速碰撞,在该基材面形成覆膜的公知的表面处理方法。
作为热喷涂材料,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能够热喷涂的、能够对合成树脂制的蓄热部421的固定强度的提高有贡献的材料,从对于由钛合金等金属形成的主体部420的结合力优异、耐磨耗性和耐热性也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碳化钨、氧化锆、碳化铬等陶瓷、铝镁合金、锌铝合金等合金、铝、不锈钢、钛、钼等金属、作为金属与陶瓷的复合件的金属陶瓷(cermet)等。
图19所示的超声波焊头42D中,在振动施加面42t中的槽状凹部非形成部47形成有凹凸部48。
更具体而言如图19的(a)所示,槽状凹部非形成部47的一部分为凹凸部48,槽状凹部非形成部47的其余部分为没有凹凸的平滑的平滑部49。凹凸部48与平滑部49相比表面粗糙度较大,故而具有较强的摩擦力。
在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中,在熔接对象物(第一片1与第二片2的层叠物)中的被凹凸部48按压的部分作用剪切力,因此与基于槽状凹部46产生的作用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熔接部、贯通孔6和阀膜体20的同时形成。
凹凸部48如图19的(b)所示,具有多个凸部481和多个凹部482。凸部481如该图所示在沿着MD的截面图中形成为三角形,但凸部481的在该截面图中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四边形、梯形等。
另外,作为凹凸部48中的多个凸部481的排列图案的一例,能够举例凸部481在CD(沿着凹凸辊31的旋转轴的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的凸部排在MD上以等间隔排列的排列图案。
作为上述排列图案的另一例,能够举例凸部481在CD上隔开等间隔地排列的凸部排在MD上隔开等间隔地排列,并且在MD上相邻凸部排列彼此错开半节距的排列图案。
凹凸部48通过在振动施加面42t中的槽状凹部非形成部47实施滚花加工或热喷涂处理而能够形成。
在图19所示的方式中,在槽状凹部46与凹凸部48之间存在平滑部49,但也可以在槽状凹部46与凹凸部48之间不存在平滑部49,槽状凹部46与凹凸部48在MD上邻接。
另外,也可以在振动施加面42t不存在平滑部49,槽状凹部非形成部47的整体为凹凸部48。
从更进一步可靠地发挥凹凸部48产生的作用效果的观点考虑,关于凹凸部48的表面粗糙度,优选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3.2μm以上,更优选为6.3μm以上。
另外,关于凹凸部48的表面粗糙度,优选其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2.5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
算术平均粗糙度Ra能够用各种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测量,例如能够利用MitutoyoCorporation制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测量。
从同样的观点考虑,优选凹凸部48的尺寸等按以下的方式设定。
凹凸部48的面积(48S)相对于振动施加面42t的槽状凹部非形成部47的面积(47S)的比例、即根据(48S/47S)×100计算出的比例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
另外,上述比例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
构成凹凸部48的凸部481的每单位面积(1cm2)的数量优选为1个以上,更优选为100个以上。
另外,凸部481的每单位面积(1cm2)的数量优选为1,000,000个以下,更优选为10,000个以下。
在凹凸部48的俯视时,1个凸部481的面积优选为0.0001mm2以上,更优选为0.01mm2以上。
另外,1个凸部481的面积优选为100mm2以下,更优选为1mm2以下。
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0具有第一片1和第二片2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但正面片10也可以是单层构造。从更加提高上述凸部5的强度,更加提高相对穿戴者的体压的耐性的观点考虑,正面片10优选具有上述层叠构造。
另外,在振动施加面42t形成有1个槽状凹部46,但也可以形成有多个。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在CD上延伸的多个槽状凹部46在MD上间隔性地配置,或者也可以是在CD上延伸的多个槽状凹部46在CD上间隔性地配置。
另外,上述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方式。
例如,形成有凹凸部48的超声波焊头42D的振动施加面42t(参照图19),如图17所示,也可以在沿着与凹凸辊31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沿着MD的截面图)中,形成为向从该旋转轴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圆弧状。
另外,如图18所示,振动施加面42t由蓄热部421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由蓄热部421形成的振动施加面42t形成有凹凸部48。
关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由纤维材料形成,具有多个贯通孔,且在该贯通孔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形成有纤维材料膜化而形成的阀膜体,
所述阀膜体能够以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转动。
<2>上述<1>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在从肌肤相对面侧对所述阀膜体局部地施加了载重的情况下,该阀膜体整体能够以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转动。
<3>
上述<1>或<2>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阀膜体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贯通孔的面积为5%以上且50%以下,优选为10%以上且40%以下。
<4>
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贯通孔的面积为1mm2以上且10mm2以下,优选为2mm2以上且8mm2以下。
<5>
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阀膜体的面积为0.5mm2以上且5mm2以下,优选为1mm2以上且2.5mm2以下。
<6>
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在与所述贯通孔邻接的部位,具有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一个面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阀膜体从所述凸部的底部向所述贯通孔的内侧延伸。
<7>
上述<6>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具有第一片和第二片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第一片中的所述贯通孔以外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向该第二片侧的相反侧突出的所述凸部。
<8>
上述<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阀膜体具有:位于所述开口端的一部分的基端缘部;位于该基端缘部的相反侧的自由端缘部;和位于该基端缘部与该自由端缘部之间的一对侧缘部,
所述一对侧缘部均不与所述开口端连结。
<9>
上述<8>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阀膜体的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相对于所述基端缘部的长度的百分率为10%以上且50%以下,优选为20%以上且40%以下。
<10>
上述<8>或<9>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阀膜体的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为1mm以上且5mm以下,优选为2mm以上4mm以下。
<11>
上述<8>~<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基端缘部的长度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优选为2mm以上5mm以下。
<12>
上述<8>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自由端缘部具有波形状。
<13>
上述<12>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自由端缘部的曲折长度相对于所述基端缘部的长度的比率大于1且小于10,优选为2以上且5以下。
<14>
上述<1>~<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阀膜体的最小厚度为10μm以上且1mm以下,优选为2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15>
上述<1>~<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阀膜体在位于所述开口端的一部分的基端缘部侧具有比其它部分厚度大的大厚度部。
<16>
上述<15>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阀膜体的最小厚度相对于所述大厚度部的最大厚度的比率为0.5%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5%以下。
<17>
上述<15>或<16>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所述大厚度部25的最大厚度为20μm以上且1.1mm以下,优选为200μm以上且600μm以下。
<18>
上述<1>~<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中每单位面积(10mm×10mm)的所述贯通孔的全部个数中,形成有所述阀膜体的所述贯通孔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的比例为30%以上,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在全部的所述贯通孔中形成有所述阀膜体。
<19>
上述<1>~<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中,
每单位面积(10mm×10mm)的形成有所述阀膜体的所述贯通孔的个数为1个以上且20个以下,优选为4个以上且15个以下。
<20>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所述吸收性物品中,
包括配置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具有多个凹部和凸部的纤维片,
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膜体与所述纤维片中的所述凹部至少部分地重叠。
<21>
上述<20>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纤维片的凹部的深度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优选为1mm以上且3mm以下。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依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能够维持排泄物的透过性,并且能够抑制其向肌肤的接触。

Claims (21)

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由纤维材料形成,具有多个贯通孔,且在该贯通孔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形成有纤维材料膜化而形成的阀膜体,
所述阀膜体能够以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在从肌肤相对面侧对所述阀膜体局部地施加了载重的情况下,该阀膜体整体能够以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端的一部分为轴地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膜体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贯通孔的面积为5%以上且5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面积为1mm2以上且10mm2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膜体的面积为0.5mm2以上且5mm2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贯通孔邻接的部位,具有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一个面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阀膜体从所述凸部的底部向所述贯通孔的内侧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片和第二片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第一片中的所述贯通孔以外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向该第二片侧的相反侧突出的所述凸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膜体具有:位于所述开口端的一部分的基端缘部;位于该基端缘部的相反侧的自由端缘部;和位于该基端缘部与该自由端缘部之间的一对侧缘部,
所述一对侧缘部均不与所述开口端连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膜体的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相对于所述基端缘部的长度的百分率为10%以上且50%以下。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膜体的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为1mm以上且5m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缘部的长度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所述自由端缘部具有波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由端缘部的曲折长度相对于所述基端缘部的长度的比率大于1且小于10。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膜体的最小厚度为10μm以上且1mm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膜体在位于所述开口端的一部分的基端缘部侧具有比其它部分厚度大的大厚度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膜体的最小厚度相对于所述大厚度部的最大厚度的比率为0.5%以上且10%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厚度部25的最大厚度为20μm以上且1.1mm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中每单位面积(10mm×10mm)的所述贯通孔的全部个数中,形成有所述阀膜体的所述贯通孔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的比例为30%以上。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每单位面积(10mm×10mm)的形成有所述阀膜体的所述贯通孔的个数为1个以上且20个以下。
20.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包括配置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具有多个凹部和凸部的纤维片,
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阀膜体与所述纤维片中的所述凹部至少部分地重叠。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片的凹部的深度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
CN202180076484.6A 2020-11-19 2021-11-16 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164569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2620 2020-11-19
JP2021-084975 2021-05-19
JP2021084975A JP2022081382A (ja) 2020-11-19 2021-05-19 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PCT/JP2021/042098 WO2022107770A1 (ja) 2020-11-19 2021-11-16 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6945A true CN116456945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27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6484.6A Pending CN116456945A (zh) 2020-11-19 2021-11-16 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69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1164B (zh) 复合片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9982832B (zh) 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5271745B2 (ja) シート融着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ーザー式接合装置
JP5328586B2 (ja) 使い捨ての体液吸収性着用物品
AU2007299254A1 (en) Disposable hygiene article, surgical covering item, or surgical garment
CN109640913B (zh) 吸收性物品及用于其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
JP7554708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6456945A (zh) 吸收性物品用正面片和具有它的吸收性物品
JP6914412B2 (ja)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複合シート及び吸収性物品
JP2018099793A (ja)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4208651A1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4728475B (zh) 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复合片和吸收性物品
JP7111559B2 (ja) 凹凸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22107770A1 (ja) 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CN116456946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2081382A (ja) 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TWI742214B (zh) 複合片材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WO2022107771A1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2074473A (ja) 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261212B2 (ja)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JP2020048828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61211B2 (ja)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JP6808461B2 (ja) 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14599330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0049200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