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5338A -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45338A
CN116445338A CN202310350642.3A CN202310350642A CN116445338A CN 116445338 A CN116445338 A CN 116445338A CN 202310350642 A CN202310350642 A CN 202310350642A CN 116445338 A CN116445338 A CN 116445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fosa
culture
strain
perfluorooctanesulfonamide
comamonas testosteron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06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旸
张靓
张莹
曹殿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3506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453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45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45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DCHEMICAL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FIRES OR FOR COMBA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HARMFUL CHEMICAL AGENTS; CHEMICAL MATERIALS FOR USE IN BREATHING APPARATUS
    • A62D3/00Processes for making harmful chemical substances harmless or less harmful, by effecting a chemical change in the substances
    • A62D3/02Processes for making harmful chemical substances harmless or less harmful, by effecting a chemical change in the substances by biological methods, i.e. processes us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DCHEMICAL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FIRES OR FOR COMBA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HARMFUL CHEMICAL AGENTS; CHEMICAL MATERIALS FOR USE IN BREATHING APPARATUS
    • A62D2101/00Harmful chemical substances made harmless, or less harmful, by effecting chemical change
    • A62D2101/20Organic substances
    • A62D2101/22Organic substances containing halog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DCHEMICAL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FIRES OR FOR COMBA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HARMFUL CHEMICAL AGENTS; CHEMICAL MATERIALS FOR USE IN BREATHING APPARATUS
    • A62D2101/00Harmful chemical substances made harmless, or less harmful, by effecting chemical change
    • A62D2101/20Organic substances
    • A62D2101/26Organic substances containing nitrogen or phospho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DCHEMICAL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FIRES OR FOR COMBA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HARMFUL CHEMICAL AGENTS; CHEMICAL MATERIALS FOR USE IN BREATHING APPARATUS
    • A62D2101/00Harmful chemical substances made harmless, or less harmful, by effecting chemical change
    • A62D2101/20Organic substances
    • A62D2101/28Organic substances containing oxy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i.e. chalc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本发明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水样品中分离出PFOSA的高效降解菌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能高效降解PFOSA,降解率高达64.6%。本发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发现为PFOSA高效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为该菌株应用于PFAS污染环境的净化提供基础。

Description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是人工合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表面活性、较强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疏水疏油性。这些特性有助于PFAS的广泛使用,包括表面活性剂、消防泡沫、农药和航空航天等工业及民用消费领域。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是最具代表性的PFAS,因在表面涂层领域疏水疏油方面具有卓越的表现,而被广泛使用。但因其在环境中表现出长距离迁移性、极高的环境持久性和在生物体内发生的生物蓄积性,在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动植物和人体内被广泛检测到。有研究发现PFOS可以通过其前体物质(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 precursors,PreFOS)的二次转化进入环境,通过吸入、消化和皮肤接触进入生物体,对生物体可以造成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因此PFOS及其相关物质受到了国内外的重点关注。2009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将PFOS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最广泛检出的PFOS前体物质有两大类,分别是全氟辛烷磺酰氨基乙醇类物质(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oethanol,FOSE)和全氟辛烷磺酰胺类物质(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es,FOSA)。其中全氟辛烷磺酰胺(perfluorooctanesulfonamide,PFOSA)是一种典型的中性的PFOS前体物质,也是降解高分子量前体物质的重要中间体。有研究表明PFOSA的细胞毒性要远远超过PFOS,且具有较强的致死和致畸作用,因此,把PFOSA称为发育神经毒素。
目前PFOS前体物质的去除方法有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降解方法两种。物理化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其条件苛刻、能耗高、操作复杂、二次污染严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限制。生物降解方法作为一种节约成本、环境友好的去除环境中有机物的修复技术,在实际污染应用中具有潜在的环境保护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对PreFOS生物降解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从受PFAS污染的环境中筛选出PFOSA降解菌,如降解率为14.6%的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降解率为27%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但现报道的菌株或是对高浓度PFOSA降解能力有限,或是只能降解低浓度的PFOSA,与高效去除PFOSA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目前可用于PFOSA好氧降解的微生物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需要从环境中分离出更多高效的降解菌株。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睾丸酮丛毛单胞菌菌株C11能高效降解PFOSA。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testoteroni)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
优选的,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16Sr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液,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菌液。
优选的,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0℃~40℃;所述培养的时间为24h~72h。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在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的方法,包括:
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或其菌液与全氟辛烷磺酰胺混合进行全氟辛烷磺酰胺的降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污水水样上清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混菌培养液;
将混菌培养液在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梯度培养基中依次进行传代培养,得到富集培养液;
将富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在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涂布,对生长良好的单菌落划线培养进行纯化,得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
优选的,所述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梯度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依次为0.005g/L、0.01g/L、0.015g/L和0.02g/L。
优选的,所述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为0.005~0.01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本发明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水样品中分离出PFOSA的高效降解菌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通过形态学观察、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得到具有PFOSA高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本发明提供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能高效降解PFOSA,降解率高达64.6%。本发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发现为PFOSA高效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为该菌株应用于PFAS污染环境的净化提供基础。
生物保藏说明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testoteroni)C11,于2023年03月0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单位简称为CCTCC,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图;
图2为不同pH条件下菌株C11的OD600图;
图3为不同pH条件下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图;
图4为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C11的OD600图;
图5为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图;
图6为不同的PFOSA初始浓度条件下菌株C11的OD600图;
图7为不同的PFOSA初始浓度条件下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图;
图8为PFOSA浓度的标准曲线图;
图9为PFOSA最初浓度为30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C11的生长曲线图;
图10为PFOSA最初浓度为30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图;
图11为菌株C11在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图;
图12为菌株C1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testoteroni)C11,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在本发明中,所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以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作为筛选菌源,采用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富集、筛选、分离和纯化,得到了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株,经分子生物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testosteroni),命名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本发明中,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3年03月06日,保藏号为CCTCCNO:M2023247。本发明提供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可以利用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进行代谢和生长,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30℃下对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率在14d内达到64.6%,对全氟辛烷磺酰胺具有很好的降解能力。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可应用于全氟化合物污染环境的治理,为生物修复工作提供资源。
在本发明中,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无鞭毛,菌体细胞大小约为0.5μm×2μm。在本发明中,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LB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外观呈凸起,有光泽,圆形,白色,不透明,边缘规则;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菌落体积偏小,直径约为4mm,呈凸起,有光泽,圆形,乳白色,不透明,边缘规则。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说明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能分泌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丙酮酸被继续分解为二乙酰;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本发明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16SrRNA的核苷酸序列的长度为1464bp,如SEQ ID NO.1所示。
在本发明中,所述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如下:
GAACCCCGCCGTGGTAAGCGCCCTCCTTGCGGTTAGGCTACCTACTTC
TGGCGAGACCCGCTCCCATGGTGTGACGGGCGGTGTGTACAAGACCCGGG
AACGTATTCACCGTGACATTCTGATCCACGATTACTAGCGATTCCGACTTCA
CGCAGTCGAGTTGCAGACTGCGATCCGGACTACGACTGGCTTTATGGGATT
AGCTCCCCCTCGCGGGTTGGCAACCCTTTGTACCAGCCATTGTATGACGTG
TGTAGCCCCACCTATAAGGGCCATGAGGACTTGACGTCATCCCCACCTTCC
TCCGGTTTGTCACCGGCAGTCCCATTAGAGTGCTCAACTGAATGTAGCAAC
TAATGGCAAGGGTTGCGCTCGTTGCGGGACTTAACCCAACATCTCACGAC
ACGAGCTGACGACAGCCATGCAGCACCTGTGTGCAGGTTCTCTTTCGAGC
ACCAAACCATCTCTGGTAAGTTCCTGCCATGTCAAAGGTGGGTAAGGTTTT
TCGCGTTGCATCGAATTAAACCACATCATCCACCGCTTGTGCGGGTCCCCG
TCAATTCCTTTGAGTTTCAACCTTGCGGCCGTACTCCCCAGGCGGTCAACT
TCACGCGTTAGCTTCGTTACTGAGTCAGTTAAGACCCAACAACCAGTTGAC
ATCGTTTAGGGCGTGGACTACCAGGGTATCTAATCCTGTTTGCTCCCCACGC
TTTCGTGCATGAGCGTCAGTGCAGGCCCAGGGGATTGCCTTCGCCATCGGT
GTTCCTCCGCATATCTACGCATTTCACTGCTACACGCGGAATTCCATCCCCC
TCTGCCGCACTCTAGCCTTGCAGTCACAATGGCAGTTCCCAGGTTGAGCCC
GGGGATTTCACCACTGTCTTACAAAACCGCCTGCGCACGCTTTACGCCCAG
TAATTCCGATTAACGCTTGCACCCTACGTATTACCGCGGCTGCTGGCACGTA
GTTAGCCGGTGCTTATTCTTACGGTACCGTCATGACCCGGGGATATTAGCCC
CAGGCTTTTCGTTCCGTACAAAAGCAGTTTACAACCCGAGGGCCTTCATCC
TGCACGCGGCATTGCTGGATCAGGCTTTCGCCCATTGTCCAAAATTCCCCA
CTGCTGCCTCCCGTAGGAGTCTGGGCCGTGTCTCAGTCCCAGTGTGGCTGG
TCGTCCTCTCAGACCAGCTACAGATCGCAGGCTTGGTAAGCCTTTACCCCA
CCAACTACCTAATCTGCCATCAGCCGCTCTAGTAGCACAAGGCCCGAAGGT
CCCCTGCTTTCATCCGTAGATCTCATGCGGTATTAGCTACTCTTTCGAGTAG
TTATCCCCCACTACTAGGCACGTTCCGATGTATTACTCACCCGTTCGCCACT
CGTCAGCATCCGAAGACCTGTTACCGTTCGACTTGCATGTGTAAAGCATGC
CGCCAGCGTTCAATCTGAGCCAGTTCAAAACTCTG。
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16SrR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BLAST分析比对,构建的分子鉴定聚类图谱如图1所示。在NCBI的数据库对比显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16SrRNA序列与Comamonastestoteroni聚于同一分支中,相似性达到100%,说明C11属于Comamonastestoteroni。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液,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菌液。
本发明对培养基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常规培养基能够使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存活即可。本发明提供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除能以PFOSA为唯一碳源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形式的碳源。在本发明中,所述培养基可以为LB培养基。本发明所述培养的方式可以为避光培养;所述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0℃~40℃,进一步优选为20℃~35℃,更进一步优选为25℃~35℃,更优选为30℃。本发明对所述培养的时间优选为24~72h,更优选为24h。在本发明中,所述培养优选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本发明所述培养过程中优选伴随振荡。本发明所述振荡的转速优选为130~150r/min,更优选为150r/min。培养完成后,本发明得到的菌液的OD600值优选为0.5~1.3,进一步优选为0.6~1.0,更优选为0.8。得到菌液后,本发明所述菌液优选保存在25%的甘油中,于-80℃冰箱中保存待用。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在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液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在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的方法,包括:
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或其菌液与全氟辛烷磺酰胺混合进行全氟辛烷磺酰胺的降解。
在本发明中,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优选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菌悬液。在本发明中,所述菌悬液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培养液中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菌体进行冲洗后,将冲洗后的菌体重悬,得到菌悬液;
所述菌悬液的OD600值为0.8~1.0。
本发明收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培养液中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菌体时,优选收集对数生长期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培养基中的菌体。本发明所述收集的方式优选为离心,所述离心的转速优选为6000~8000r/min,更优选为8000r/min;所述离心的时间优选为3~5min,更优选为5min。离心后,本发明优选去除上清液,收集沉淀,得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菌体。得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菌体后,本发明对所述菌体进行冲洗。本发明冲洗用液优选为1×PBS。本发明对PBS用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用量即可。冲洗后,本发明优选对冲洗液进行离心,取沉淀得到冲洗后的菌体。本发明所述离心的优选为6000~8000r/min,更优选为8000r/min;所述离心的时间优选为3~5min,更优选为5min。本发明所述冲洗的次数优选为3次。冲洗完成后,本发明将冲洗后的菌体重悬,得到菌悬液。本发明所述重悬用液优选为1×PBS。在本发明中,所述菌悬液的OD600值为0.8~1.0,优选为1.0。
得到菌悬液后,本发明优选将菌悬液与全氟辛烷磺酰胺混合进行全氟辛烷磺酰胺的降解。
得到菌悬液后,本发明优选将所述菌悬液接种于全氟辛烷磺酰胺无机盐培养液中进行全氟辛烷磺酰胺的降解。在本发明中,所述全氟辛烷磺酰胺无机盐培养液的pH值优选为5.0~9.0,进一步优选为6.0~8.0,更优选为7.0;所述全氟辛烷磺酰胺无机盐培养液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50mg/L,优选为20~40mg/L,更优选为30mg/L;所述降解的温度为20~40℃,优选为25~35℃,更优选为30℃。在本发明中,在30℃,PFOSA初始浓度为20mg/L时,所述菌株C11在pH为5.0~9.0范围内均能较好地生长,pH值在6.0~8.0范围内,所述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效果随着菌株OD600的增长而增加,pH值为7.0时所述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率最高,降解率为55.5%;当pH继续升高至9.0时,PFOSA降解率逐渐下降。在本发明中,所述菌株C11在20℃~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35℃。在本发明中,在pH为7.0,PFOSA初始浓度为20mg/L时,在20℃~30℃范围内,菌株C11对PFOSA降解率随着菌株OD600的增加而增大;30℃培养时菌株C11对PFOSA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为55.5%;当温度继续升高至40℃时,PFOSA降解率为5.65。在本发明中,在30℃,pH为7.0时,在PFOSA初始浓度为10~30mg/L范围内,OD600值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长,PFOSA的降解率也随增加,在初始浓度为30mg/L时,OD600达到最大值为1.382,菌株对PFOSA也达到最佳降解率为64.6%。当PFOSA初始浓度超过30mg/L,OD600值随着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菌株C11对其降解效率也随着PFOSA初始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污水水样上清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混菌培养液;
将混菌培养液在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梯度培养基中依次进行传代培养,得到富集培养液;
将富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在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涂布,对生长良好的单菌落进行划线培养,得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
本发明取污水水样上清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混菌培养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污水水样优选为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在本发明中,所述污水用量优选为50~100mL,更优选为100mL。本发明优选将污水水样静置取上清,所述静置的时间优选为10~20min,更优选为20min。得到污水水样上清后,本发明将所述上清接种于培养基中。在本发明中,所述培养基优选为LB培养基。本发明所述培养的方法优选为避光培养;本发明所述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0~40℃,进一步优选为20~35℃,更进一步优选为25~35℃,更优选为30℃;所述培养的时间优选为24~72h,更优选为48h;所述培养过程中优选伴随振荡,所述振荡的转速优选为130~150r/min,更优选为150r/min。
得到混菌培养液后,本发明将混菌培养液在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梯度培养基中依次进行传代培养,得到富集培养液。
本发明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梯度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优选逐渐增大,所述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梯度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优选依次为0.005g/L、0.01g/L、0.015g/L和0.02g/L。在本发明中,所述传代培养优选包括第一传代培养、第二传代培养、第三传代培养和第四传代培养。本发明优选在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为0.005g/L的培养基中进行第一传代培养。本发明进行第一传代培养时,取混菌培养液接种于全氟辛烷磺酰胺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第一传代培养液。得到第一传代培养液后,本发明优选进行第二传代培养。本发明优选在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为0.01g/L的培养基中进行第二传代培养。本发明进行第二传代培养时,选取5mL第一传代培养液接种于全氟辛烷磺酰胺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第二传代培养液。得到第二传代培养液后,本发明优选进行第三传代培养。本发明优选在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为0.015g/L的培养基中进行第三传代培养。本发明进行第三传代培养时,选取5mL第二传代培养液接种于全氟辛烷磺酰胺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第三传代培养液。得到第三传代培养液后,本发明优选进行第四传代培养。本发明优选在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为0.02g/L的培养基中进行第四传代培养。本发明进行第四传代培养时,选取5mL第三传代培养液接种于全氟辛烷磺酰胺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第四传代培养液。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四传代培养液即为富集培养液。
本发明所述传代培养程中的培养条件优选相同。本发明所述传代培养过程中优选进行培养;所述传代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0~40℃,进一步优选为25~35℃,更优选为30℃;所述传代培养的时间优选为24~72h,更优选为72h;所述培养过程中优选伴随振荡,所述振荡的转速优选为130~150r/min,更优选为150r/min。
得到富集培养液后,本发明将富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在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涂布,对生长良好的单菌落划线培养进行纯化,得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
得到富集培养液后,本发明优选取1mL富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本发明优选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本发明进行梯度稀释后,优选分别得稀释为10-3、10-4、10-5、10-6、10-7、10-8的梯度稀释培养液。得到上述梯度稀释培养液后,本发明将梯度稀释培养液分别在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涂布,进行涂布培养。在本发明中,所述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优选为0.005~0.01g/L,更优选为0.01g/L。本发明所述涂布培养优选为培养;所述涂布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0~40℃,进一步优选为25~35℃,更优选为30℃;所述传代培养的时间优选为1周。涂布培养完成后,本发明对生长良好的单菌落进行划线培养,更优选为对生长良好的不同形态的单菌落进行划线培养。本发明所述划线培养用培养基优选为含全氟辛烷磺酰胺固体培养基;所述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优选为0.005~0.01g/L,更优选为0.01g/L。本发明所述划线培养优选为避光培养;所述划线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0~40℃,进一步优选为25~35℃,更优选为30℃。在本发明中,一次划线培养的时间优选为3d。第一次划线培养3d后,若不能得到单一菌落,本发明优选继续对单菌落划线培养进行纯化。本发明优选重复进行划线培养,直至最终得到单一菌落。本发明所得单一菌落即为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
在本发明中,所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的筛选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均以无机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盐培养基优选包括:4.26g/LNaHPO4、2.65g/LKH2PO4、0.2g/LMgSO4·7H2O、1.5g/LNH4Cl、0.01g/LFeSO4和0.02g/L的CaCl2。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盐培养基的pH优选为7.0~7.2。在本发明中,若所述无机盐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时,本发明优选称取4.26gNaHPO4、2.65gKH2PO4、0.2gMgSO4·7H2O、1.5gNH4Cl、0.01gFeSO4,pH调至7.0-7.2,然后再加入0.02g的CaCl2,最终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在本发明中,若所述无机盐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时,本发明优选向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本发明将无机盐液体培养基和无机盐固体培养基分别在121℃下高压灭菌2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盐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55℃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冷却凝固后待用。
本发明通过上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的筛选方法筛选得到3株能够对全氟辛烷磺酰胺进行降解的菌株。所述菌株分别为C1,C11和C12,其中C11对全氟辛烷磺酰胺的降解效率最高。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下列实施例中的培养基和母液:
(1)LB培养基:称取10gNaCl,10g胰蛋白胨,5g酵母提取物,pH调至7.0~7.4,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
(2)无机盐培养基:称取4.26gNaHPO4、2.65gKH2PO4、0.2gMgSO4·7H2O、1.5gNH4Cl、0.01gFeSO4,pH调至7.0~7.2,然后再加入0.02g的CaCl2,最终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
(3)淀粉培养基:称取5g胰蛋白胨,5gNaCl2,5g牛肉粉,10g可溶性淀粉,pH调至7.2,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115℃高压灭菌15min。
(4)甲基红培养基:称取5g胰蛋白胨,5g葡萄糖,6.55gK2HPO4·3H2O,pH调至7.2,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115℃高压灭菌15min。
(5)V-P培养基:称取5g胰蛋白胨,5g葡萄糖,6.55gK2HPO4·3H2O,pH调至7.2,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115℃高压灭菌15min。
(6)硝酸盐还原培养基:称取6g硝酸盐培养基,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
(7)硫化氢培养基:称取32.5g醋酸铅培养基,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115℃高压灭菌15min。
(8)醋酸铅溶液:称取10g醋酸铅,加90mL去离子水,用0.45μm的滤膜除菌,放置4℃冰箱备用。
(9)甲基红试剂:称取0.1g甲基红,加300mL的95%乙醇,加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
(10)固体培养基:向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高压灭菌,待冷却至5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中,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冷却凝固后待用。
(11)PFOSA母液的制备:将0.01gPFOSA标准品溶于10mL甲醇中,配制成浓度为1g/L的PFOSA,待甲醇完全挥发,过0.22μm的有机膜除菌,放置4℃冰箱备用。
以下技术方案如无特别说明,进行接种时的接种量均为培养基体积的2%。
实施例1
1.PFOSA降解菌的筛选
采集吉林省吉林市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水样100mL,静置30min,取5mL上清液接种于装有50mLLB培养基的100mL锥形瓶中,在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48h后,取5mL培养液加到装有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PFOSA的初始浓度为0.005g/L,同样在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培养72h,得到第一传代培养液;将5mL的第一传代培养液转移到PFOSA的初始浓度为0.01g/L新鲜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培养72h,得到第二传代培养液;将5mL的第二传代培养液转移到PFOSA的初始浓度为0.015g/L新鲜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培养72h,得到第三传代培养液;将5mL的第三传代培养液转移到PFOSA的初始浓度为0.02g/L新鲜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培养72h,得到第四传代培养液,即为富集培养液。
取1mL富集培养液用生理盐水梯度稀释,然后取1mL稀释倍数为10-3、10-4、10-5、10-6、10-7、10-8的培养液分别涂布于含PFOSA浓度为0.01g/L的固体无机盐培养基平板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0℃条件下培养1周,对生长良好的不同形态的单菌落进行划线培养,所述划线培养的培养基为含PFOSA浓度为0.01g/L的固体无机盐培养基平板。划线培养3d后再挑菌落至新鲜固体平板继续培养,直至平板上为单一菌落,获得纯菌种。
通过采集污水处理厂污水水样,成功分离纯化出3株降解菌株,三株菌株均可以在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对3株降解菌株进行编号分别为C1,C11,C12,并观察它们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如表1所示。
表1筛选得到的3株降解菌在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菌株编号 形态 大小 透明度 颜色 光滑度 边缘
C1 圆形 直径2-5mm 半透明 浅黄色 光滑 整齐
C11 圆形 直径1-4mm 半透明 白色 光滑 整齐
C12 圆形 直径1-4mm 半透明 荧光色 光滑 整齐
2.检测筛选得到的3株PFOSA降解菌对PFOSA的降解效果。
将纯化后的3株降解菌分别接种至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使PFOSA初始浓度为20mg/L,pH7.0,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7d,测定降解体系中PFOSA的剩余量,并计算出降解率。
降解率计算公式为:降解率%=(C降解前-C降解后剩余)/C降解前×100%。
筛选得到的3株降解菌对PFOSA的降解效果如表2所示。
表2筛选得到的3株降解菌对PFOSA的降解效果
菌株编号 初始PFOSA浓度(mg/L) 7天后PFOSA的浓度(mg/L) 降解效率(%)
C1 20 16.64 16.8
C11 20 14.05 29.75
C12 20 17.77 11.15
由表2可得,7天后C1、C11、C12对PFOSA的降解率分别为16.8%、29.75%和11.15%,其中C11对PFOSA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因此将以菌株C11作为后续实验研究对象。
实施例2
菌株C11的表观形态和理化性质
1.菌株C11的菌落特征
将菌株C11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中,30℃培养24h,对菌株的菌落形态进行观察。将菌株C11接种于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30℃培养24h,对菌株的菌落形态进行观察。菌株C11在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如图11所示。
将菌株C11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中,30℃培养24h后,菌落外观呈凸起,有光泽,圆形,白色,不透明,边缘规则。将菌株C11接种于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菌落体积偏小,直径约为4mm,呈凸起,有光泽,圆形,乳白色,不透明,边缘规则。
2.菌株C11细胞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1)革兰氏染色试验: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菌株C11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菌株生长的菌落形态,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一小滴生理盐水,挑取单菌落与生理盐水混匀,使其在载玻片上薄而均匀,涂片自然风干。然后使用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初染1min,卢戈碘液媒染1min,95%乙醇溶液脱色30s,番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后自然风干,待上机观察。
检测结果得到,菌株C11为革兰氏阴性菌。
2)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菌株C11接种在LB培养基,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至对数期。取2mL培养液,用1×PBS漂洗样品2~3次,每次漂洗15min,5000r/min离心3min,去除上清液;菌体沉淀加入1mL的2.5%戊二醛溶液重悬,在4℃下固定过夜;继续用1×PBS漂洗样品2~3次,每次漂洗15min,5000r/min离心3min,去除上清液;再用梯度浓度为10%,30%,50%,70%,90%,100%的乙醇溶液进行脱水处理;再加入丙酮转换100%乙醇3次;最后加入新鲜的丙酮,自然风干,待上机观察细胞表面形态。菌株C1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得,扫描电镜观察得到,菌株C11杆状,无鞭毛,菌体细胞大小约为0.5μm×2μm。
3)菌株C11的生理生化特性
(1)氧化酶试验: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菌株C11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待平板长出菌落后,用细玻璃棒挑取单个菌落,涂在用去离子水浸湿的氧化酶试纸上观察,在30s内变为蓝紫色为阳性,2min内不变色的为阴性。
(2)接触酶试验: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菌株C11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待平板长出菌落后,取单个菌落进行实验。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1mL的3%过氧化氢溶液,之后使用接种环将单菌落挑至溶液中,载玻片上有气泡产生为阳性,无气泡产生为阴性。
(3)淀粉水解试验: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菌株C11接种在淀粉固体培养基上,待平板长出菌落后,将碘液滴加到淀粉固体培养基上,使其均匀平铺。菌落周围出现无色透明醛为阳性,周围依旧是蓝黑色为阴性。
(4)甲基红试验: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菌株C11接种在甲基红培养基中,室温培养3d。取2mL培养液放置试管中,滴加0.5mL甲基红试剂,使培养液和试剂充分混合后,观察颜色的变化。若培养液颜色变为红色或者橙色为阳性,颜色变为黄色为阴性。
(5)V-P试验: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菌株C11接种在V-P培养基中,室温培养4d。取2mL培养液放置试管中,按照V-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A液、B液的添加,使培养液和试剂充分混合后,静置2h观察颜色的变化。若颜色变为红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6)硝酸盐还原试验: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菌株C11接种在硝酸盐培养基中,室温培养5d。取2mL培养液放置试管中,按照硝酸盐还原试剂盒说明书进行A液、B液的添加,使培养液和试剂充分混合后,静止5min观察颜色的变化。若颜色变为红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7)硫化氢试验:将分离纯化后的PFOSA降解菌接种在硝酸盐固体培养基上,待平板长出菌落后,用接种针挑取单个菌落“之”字形划线接种于硫化氢安瓿瓶中,培养2d。若颜色变为黑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菌株C11生理生化性能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菌株C11生理生化性能测定结果
项目检测类型 测定结果 项检测类型目 测定结果
革兰氏染色 - 甲基红 -
氧化酶 + V-P +
接触酶 + 硝酸盐还原 +
淀粉水解酶 - 硫化氢 -
注:“+”表示实验结果为阳性;“-”表示实验结果为阴性。
由表3可得,菌株C11为革兰氏阴性菌,并且氧化酶、接触酶、V-P、硝酸盐还原实验结果均为阳性;淀粉水解酶、甲基红和硫化氢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中菌株C11的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符合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特征。生理生化性能测定结果和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为了进一步验证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分析。
4)分子鉴定
经过多方面筛选和综合考虑,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继续研究。将菌株C11接种于LB培养基中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24h后,采用细菌总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的总DNA,送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将得到的菌株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如图1所示。
根据测序结果显示菌株C11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estoteroni),其16Sr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并将该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estoteroni)菌株C11于2023年3月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NO:M2023247。
实施例3
菌株C11对PFOSA降解性能的影响
(1)菌液和种子液的制备
菌株C11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筛选后的降解菌株接种于装有50mLLB培养基的100mL锥形瓶中,在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得到菌液OD600为0.8。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培养至对数期的菌液进行80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清液,收集菌体。用适量的1×PBS冲洗菌体,80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清液。重复上述操作3次。最后加入适量的1×PBS将菌体重悬成OD600值为1.0左右的菌悬液作为种子液。
(2)不同pH对菌株C11对PFOSA降解性能的影响
为了确定菌株C11降解PFOSA的最适pH值,选取了5个不同的pH值,分别为5.0、6.0、7.0、8.0和9.0。无机盐培养基的pH值使用1mol/LHCl和1mol/LNaOH调节,高温灭菌后,加入适量PFOSA母液使其浓度为20mg/L。得到不同pH的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PFOSA的初始浓度为20mg/L。
将种子液分别接种于不同pH的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以不接种降解菌菌株C11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实验重复操作3次。在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4d,分别在接种后的1d、3d、5d、7d、9d、11d、13d和14d取样,测定菌株C11的OD600和剩余PFOSA的浓度。
不同pH条件下菌株C11培养14d的OD600和对PFOSA的降解率如表4所示。不同pH条件下菌株C11的OD600如图2所示;不同pH条件下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率如图3所示。
表4不同pH条件下菌株C11培养14d的OD600和对PFOSA的降解率
不同pH 5.0 6.0 7.0 8.0 9.0
OD600 0.523 0.877 1.338 1.134 0.657
降解率 17 26.25 55.5 39.50 25.50
由表4和图2、图3可得,菌株C11在实验所用的pH范围内均能较好地生长,最适生长pH范围在5.0~9.0。在PFOSA降解情况方面,pH值在6.0~8.0范围内,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效果随着菌株OD600的增长而增加;在最适生长pH区间,pH值为7.0时菌株C11降解率最高,降解率为55.5%;当pH继续升高至9.0时,PFOSA降解率逐渐下降。因此,后续实验菌株培养采用pH值为7.0培养。
(3)不同温度对菌株C11对PFOSA降解性能的影响
为了确定菌株C11降解PFOSA的最适温度,选取了5个不同的培养温度,分别为20℃、25℃、30℃、35℃和40℃。将无机盐培养基pH调节为7.0,高温灭菌后加入适量PFOSA母液使其浓度为20mg/L。得到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PFOSA的初始浓度为20mg/L。
将种子液分别接种于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以不接种降解菌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实验重复操作3次,接种种子液后,将培养体系分别在20℃、25℃、30℃、35℃和40℃,150r/min条件下的摇床中培养14d,分别在接种后的1d、3d、5d、7d、9d、11d、13d和14d取样,测定菌株C11的OD600和剩余PFOSA的浓度。
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C11培养14d的OD600和对PFOSA的降解率如表5所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C11的OD600如图4所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率如图5所示。
表5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C11培养14d的OD600和对PFOSA的降解率
不同温度 20℃ 25℃ 30℃ 35℃ 40℃
OD600 0.71 1.279 1.338 1.431 0.211
降解率 37.5 51 55.5 44.75 5.65
由表5和图4、图5可得,菌株C11在实验所用的温度范围内均能较好地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35℃范围内。在PFOSA降解效果方面,在20℃~30℃范围内,菌株C11对PFOSA降解率随着菌株OD600的增加而增大;在最适生长温度区间,30℃培养时菌株C11对PFOSA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为55.5%;当温度继续升高至40℃时,PFOSA降解率为5.65%,说明过高温度会导致细胞内酶蛋白变性从而导致酶失活,不仅对菌株的生长造成影响,也使PFOSA降解率受到影响。因此,后续实验菌株培养温度采用30℃进行培养。
(4)PFOSA初始浓度对PFOSA降解性能的影响
选取了5个不同的PFOSA初始浓度,分别为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将无机盐培养基pH调节为7.0,高温灭菌后加入适量PFOSA母液。分别得到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PFOSA的初始浓度为10mg/L、20mg/L、30mg/L、40mg/L和50mg/L的培养基。
将种子液分别接种于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以不接种降解菌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实验重复操作3次,接种种子液后,将培养体系在30℃,150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14d,分别在接种后的1d、3d、5d、7d、9d、11d、13d和14d取样,测定菌株C11的OD600和剩余PFOSA的浓度。
不同PFOSA初始浓度条件下菌株C11培养14d的OD600和对PFOSA的降解率如表6所示。不同的PFOSA初始浓度条件下菌株C11的OD600如图6所示;不同的PFOSA初始浓度条件下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率如图7所示。
表6不同PFOSA初始浓度条件下菌株C11培养14d的OD600和对PFOSA的降解率
不同浓度 10mg/L 20mg/L 30mg/L 40mg/L 50mg/L
OD600 1.369 1.338 1.382 1.420 1.314
降解率 54.8 55.5 64.6 48.88 36.9
由表6和图6、图7可得,在PFOSA初始浓度为10~30mg/L范围内,OD600值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长,PFOSA的降解率也随增加,在初始浓度为30mg/L时,OD600达到最大值为1.382,菌株对PFOSA也达到最佳降解率为64.6%。当PFOSA初始浓度超过30mg/L,OD600值随着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菌株C11对其降解效率也随着PFOSA初始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这可能是过高的PFOSA初始浓度对菌株C11有毒副作用,破坏细胞生理功能。因此,后续实验菌株培养采用PFOSA初始浓度为30mg/L进行培养。
实施例4
菌株C11的降解特性研究
(1)PFOSA检测方法
a.样品前处理:取降解一定时间的1mL培养液,稀释至10mL,过PWAX-SPE柱进行净化。将固相萃取柱安装到固相萃取装置上,用4mL0.1%氨水甲醇溶液、4mL甲醇、4mL纯水依次进行活化。将样品通过活化后的固相萃取柱,流速控制在1滴/s,再用4mL的25mmol/L乙酸铵水溶液进行淋洗,起到去除杂质的作用。将SPE柱用氮吹仪干燥后,用4mL甲醇和4mL0.1%氨水甲醇溶液对目标污染物进行洗脱,将洗脱液收集并用氮气吹至成粉末,用10ml甲醇定容,然后通过0.22μm有机滤膜,取1mL转移到棕色进样瓶中,4℃保存,等待上机。
b.采用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条件如下:色谱柱为AgilentPoroshell120EC-C18(3.0×150mm,2.7μm),流动相为甲醇(A)和2.5mmol/L乙酸铵水溶液+0.1%甲酸(B),梯度洗脱比例如表7所示。柱温为50℃,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0.4mL/min。
表7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流动相洗脱比例
时间(min) 甲醇(A) 2.5mmol/L乙酸铵水溶液+0.1%甲酸(B)
0 10 90
0.8 80 20
9.8 100 0
13.0 10 90
16.0 10 90
c.标准曲线的建立:将PFOSA母液配制成0.2mg/L、0.5mg/L、1mg/L、2mg/L、3mg/L、5mg/L的6个浓度的样品,各取1.5mL装入棕色色谱瓶中,进行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分析。以PFOSA浓度作为横坐标,以积分所得到的峰面积作为纵坐标,经拟合得到PFOSA浓度的标准曲线如图8所示。
PFOSA标准曲线公式为:
Ac=a+bc
其中,c表示PFOSA的浓度(mg/L),Ac表示PFOSA浓度为c时所对应的峰面积,a的值为254.42,b的值为182.05,R2为0.9990。
(2)将菌株C11接种于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以PFOS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PFOSA最初浓度为30mg/L,接种量为培养基体积的2%;进行接种的菌悬液的OD600为1。3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4d。以不接种降解菌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进行3组重复试验。
分别在接种后的1d、3d、5d、7d、9d、11d、13d和14d取样,测定菌液浓度、培养基中PFOSA浓度,并计算降解率。
在接种后的1d、3d、5d、7d、9d、11d、13d和14d菌液浓度变化情况和对PFOSA降解率详见表8。在接种后的1d、3d、5d、7d、9d、11d、13d和14d菌液浓度变化情况如图9所示;在接种后的1d、3d、5d、7d、9d、11d、13d和14d对PFOSA降解率如图10所示。
表8在接种后的1d、3d、5d、7d、9d、11d、13d和14d菌液浓度变化情况和对PFOSA降解率
时间 OD600 降解率
0 0.081 0
1 0.427 5.3
3 1.122 29.8
5 1.297 36.8
7 1.388 52.5
9 1.424 59.8
11 1.436 61.8
13 1.429 63.7
14 1.382 64.6
由表8和图9、图10可得,菌株接种3d后达到对数生长期,在5d后逐渐进入稳定期,菌株C11对PFOSA的降解伴随着菌株生长的整个过程,至14d时可降解64.6%的PFOSA。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能高效降解PFOSA,降解率高达64.6%。发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发现为PFOSA高效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为该菌株应用于PFAS污染环境的净化提供基础。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testoteroni)C11,其特征在于,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2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其特征在于,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的16Sr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
4.权利要求3所述菌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菌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0℃~40℃;所述培养的时间为24h~72h。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权利要求3所述菌液或者权利要求4或5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在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中的应用。
7.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权利要求3所述菌液或者权利要求4或5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液降解全氟辛烷磺酰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11或其菌液与全氟辛烷磺酰胺混合进行全氟辛烷磺酰胺的降解。
8.一种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污水水样上清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混菌培养液;
将混菌培养液在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梯度培养基中依次进行传代培养,得到富集培养液;
将富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在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涂布,对生长良好的单菌落划线培养进行纯化,得到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全氟辛烷磺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梯度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依次为0.005g/L、0.01g/L、0.015g/L和0.02g/L。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全氟辛烷磺酰胺的固体培养基中全氟辛烷磺酰胺的质量浓度为0.005~0.01g/L。
CN202310350642.3A 2023-04-04 2023-04-04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64453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0642.3A CN116445338A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0642.3A CN116445338A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45338A true CN116445338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24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0642.3A Pending CN116445338A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453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0923B (zh) 一株用于污水脱氮的好氧反硝化菌sly2-21及其应用
CN110078220B (zh) 一种利用蓝藻原位修复砷污染高盐碱水的方法及菌株
CN110724650B (zh) 一种石油降解菌tdyn1t及其应用
WO2021114784A1 (zh) 可耐受高浓度铬的菌株及用于六价铬污染治理的微生物菌剂
CN110938569B (zh) 用于六价铬污染治理的微生物菌剂、六价铬污染治理方法
CN112725230B (zh) 一种耐硒菌株Enterobacter ludwigii GX-C3及其应用
JP2023544961A (ja) コサコニア・オリゼ hn05及びその使用
CN107523513B (zh) 一种可快速降解17β-雌二醇的复合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46254A (zh) 用于脱氮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92764A (zh) 一株无色杆菌菌株jd417及其应用
CN110982756B (zh) 一株弗留明拜叶林克氏菌菌株及其在砷氧化中的应用
CN116463254A (zh) 蒙氏假单胞菌sd-2及其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16445338A (zh) 一株全氟辛烷磺酰胺降解菌c11及其应用
CN114317324B (zh) 一株产碱杆菌及其产品与应用
CN114045239B (zh) 具有二甲基乙酰胺降解能力的泛养副球菌ybh-7及应用
CN112574927B (zh) 一种耐硒菌株gx-b4及其应用
CN115725438A (zh) 一株六价铬还原菌及其应用
CN112553130B (zh) 一种耐硒菌株gx-d6及其应用
CN110317756B (zh) 一种嗜线虫沙雷氏菌及其获取方法和应用
CN110540946B (zh) 一株具备完全反硝化能力和快速脱氮能力的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
CN112831431A (zh) 一种耐硒菌株Comamonas testosteroni GX-A1及其应用
CN110684687A (zh) 一株粪肠球菌st5及其在偶氮染料降解中的应用
CN110433619B (zh) 杀鲑气单胞菌亚种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的应用
CN110129226B (zh) 一种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其获取方法和应用
CN117551588B (zh) 一种快速改良养殖用水的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