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7975A - 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97975A
CN116397975A CN202310596727.XA CN202310596727A CN116397975A CN 116397975 A CN116397975 A CN 116397975A CN 202310596727 A CN202310596727 A CN 202310596727A CN 116397975 A CN116397975 A CN 116397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stroke
handle
control ro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67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红鹏
安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67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7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97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7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3Handles creating a completely closed wing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7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该手柄安装在车门主体上,包括安装架、操控件、控制杆、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安装架安装在车门主体上,控制杆设置在安装架上,操控件能够带动控制杆沿第一方向转动,控制杆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行程依次包括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在第一行程中,控制杆能够通过第一方式触发解开门锁,在第二行程中,控制杆能够通过第二方式触发解开门锁,第一复位件给控制杆提供第一作用力,第二复位件在第二行程给控制杆提供第二作用力,第二作用力大于第一作用力。这种设计能够给用户提供两种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的解锁方式,且能够降低用户误通过第二方式触发解锁的概率。

Description

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用户开启车门过程中的使用便捷性,降低用户的开启车门的动作力度和动作幅度,当下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了电控锁对车门进行锁闭,这种设计提供了实现基于用户的轻微动作进行解锁的硬件基础,甚至能够实现基于用户的轻微动作进而全自动开启车门,但当下的这些电控锁车门一部分将电力驱动解锁与人力驱动解锁完全分离,使用户在电力驱动解锁异常的情况下,人力驱动解锁操作变得比较困难,又有一部分虽然将电力驱动解锁与人力驱动解锁进行了结合,但电力驱动解锁与人力驱动解锁的操作区分不明显,使用户容易误通过人力驱动触发解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能够给用户提供两种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的解锁方式,且能够降低用户误通过第二方式触发解锁的概率。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外开手柄,该车门外开手柄安装在车辆的车门主体上,所述车门主体上设置有门锁,该车门外开手柄包括:
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车门主体上;
操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控制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操控件能够带动所述控制杆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控制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行程依次包括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在所述第一行程中,所述控制杆能够通过第一方式触发解开所述门锁,在所述第二行程中,所述控制杆能够通过第二方式触发解开所述门锁;
第一复位件,在所述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给所述控制杆提供具体沿第二方向转动趋势的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第二复位件,在所述第二行程给所述控制杆提供具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趋势的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作用力。
具体地,本申请给用户提供了两种区分明显的解锁方式,且这两种解锁方式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一方面,让用户在常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实现解锁,同时能够避免用户误操作通过第二方式解锁;另一方面,让用户在异常情况下能够有更多的解锁方式,且不同的解锁方式均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操作十分方便,进而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可靠地实现解锁。
优选的,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可以是电力驱动和人力驱动的任意一种,电力驱动方式是指通过传感器等器件获取控制杆位置作为输入信号,车辆的车机系统得到该输入信号后,向门锁的驱动件发送输出信号,触发该驱动件执行解开门锁的动作,下文将这种通过电力驱动方式触发解锁的方式定义为电开解锁;人力驱动方式是指将用户作用在操控件或控制杆上的作用力通过机械结构直接传递至门锁,形成作用于门锁的解锁作用力,该解锁作用力触发解开门锁,下文将这种通过人力驱动方式触发解锁的方式定义为机械解锁。
进一步地,本申请是一种实现电开解锁与机械解锁结合的结构,首先,本申请通过让所述控制杆在不同的转动行程阶段分别触发电开解锁和机械解锁,使电开解锁与机械解锁由同一所述操控件驱动,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动作,减少用户的操作类别,降低用户的使用学习难度,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其次,本申请通过设置作用于所述控制杆的所述第一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复位件,且所述第二复位件在所述第二行程才提供所述第二作用力,使所述控制杆在整个转动行程中的不同阶段承受不同的复位作用力,进而使用户能够明显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行程阶段,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识别自己动作所触发的结果;最后,本申请通过将所述第二作用力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作用力,能够使用户在所述控制杆到达所述第二行程时感受到较大的复位作用力,从而避免用户在常规使用状态下误触发机械解锁,进而能够减少实现机械解锁的相关部件的使用频率,使这些相关部件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提高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用户使用较大的开启力能够临时开启车门主体。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外开手柄还包括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控制杆在所述第一行程能够抵接所述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用于与所述门锁的驱动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开关包括微动开关。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连接所述门锁的机械拉索连接,所述控制杆在所述第二行程能够通过所述机械拉索触发解开所述门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杆包括旋转轴和摆臂,所述旋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所述摆臂转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摆臂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能够抵接所述电控开关,所述摆臂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机械拉索连接;或者,所述控制杆包括旋转轴和摆臂,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摆臂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摆臂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能够抵接所述电控开关,所述摆臂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机械拉索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主体上的阶段限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架主体连接,当所述控制杆处于所述第一行程,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阶段限位件,当所述控制杆处于所述第二行程,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控制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主体上的持续限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持续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控制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外开手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把手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所述把手形成所述操控件,所述把手与所述控制杆连接,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安装架的转动带动所述控制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门,该车门包括车门主体和上述的车门外开手柄,所述车门外开手柄安装在所述车门主体上。
具体地,将上述车门外开手柄应用于车门上,能够给用户提供了两种区分明显的解锁方式,且这两种解锁方式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一方面,让用户在常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实现解锁,同时能够避免用户误操作通过第二方式解锁;另一方面,让用户在异常情况下能够有更多的解锁方式,且不同的解锁方式均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操作十分方便,进而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可靠地实现解锁,保证了车辆使用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上述的车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申请通过让所述控制杆在不同的转动行程阶段分别通过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触发解开所述门锁,且使两种方式由同一所述操控件驱动,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动作,减少用户的操作类别,降低用户的使用学习难度,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其次,本申请通过设置作用于所述控制杆的所述第一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复位件,且所述第二复位件在所述第二行程才提供所述第二作用力,使所述控制杆在整个转动行程中的不同阶段承受不同的复位作用力,进而使用户能够明显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行程阶段,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识别自己动作所触发的结果;
最后,本申请通过将所述第二作用力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作用力,能够使用户在所述控制杆到达所述第二行程时感受到较大的复位作用力,从而避免用户在常规使用状态下误通过第二方式触发解锁,进而能够减少实现第二方式解锁的相关部件的使用频率,使这些相关部件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提高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用户使用较大的开启力能够临时开启车门主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外开手柄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外开手柄的侧视图(控制杆处于第一行程初始位置);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外开手柄的侧视图(控制杆处于第一行程且位于即将触发电开解锁的位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外开手柄的侧视图(控制杆处于第二行程初始位置);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外开手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外开手柄的侧视图(摆臂、第一复位件、机械拉索未体现)。
附图标记:
1-安装架;11-架主体;12-阶段限位件;13-第一限位槽;14-持续限位件;
2-操控件;
3-控制杆;31-旋转轴;32-摆臂;321-第一让位槽;322-第二限位槽;323-第二让位槽;
4-第一复位件;
5-第二复位件;
6-电控开关;
7-机械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外开手柄,该车门外开手柄安装在车辆的车门主体上,车门主体上设置有门锁,该车门外开手柄包括安装架1、操控件2、控制杆3、第一复位件4和第二复位件5。安装架1安装在车门主体上;操控件2设置在安装架1上,用于供用户操控车门主体;控制杆3设置在安装架1上,操控件2能够带动控制杆3沿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在图2至图4中具体是逆时针方向)转动,控制杆3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行程依次包括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在第一行程中,控制杆3能够通过第一方式触发解开门锁,在第二行程中,控制杆3能够通过第二方式触发解开门锁;第一复位件4在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给控制杆3提供具有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在图2至图4中具体是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的第一作用力,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二复位件5在第二行程给控制杆3提供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趋势的第二作用力,第二作用力大于第一作用力。
上述设计能够给用户提供了两种区分明显的解锁方式,且这两种解锁方式由同一个操控件2控制,一方面,让用户在常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实现解锁,同时能够避免用户误操作通过第二方式解锁;另一方面,让用户在异常情况下能够有更多的解锁方式,且不同的解锁方式均由同一个操控件2控制,操作十分方便,进而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可靠地实现解锁。
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可以是电力驱动和人力驱动的任意一种,电力驱动方式是指通过传感器等器件获取控制杆位置作为输入信号,车辆的车机系统得到该输入信号后,向门锁的驱动件发送输出信号,触发该驱动件执行解开门锁的动作,下文将这种通过电力驱动方式触发解锁的方式定义为电开解锁;人力驱动方式是指将用户作用在操控件或控制杆上的作用力通过机械结构直接传递至门锁,形成作用于门锁的解锁作用力,该解锁作用力触发解开门锁,下文将这种通过人力驱动方式触发解锁的方式定义为机械解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可以被设计为多种不同的组合,例如,第一方式是电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是人力驱动方式;或者,第一方式是电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也是电力驱动方式;或者,第一方式是人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是电力驱动方式;或者,第一方式是人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也是人力驱动方式。具体地,第一,在第一方式是电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是人力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用户在常规情况下施加较小作用力便能够通过电力驱动方式触发解开门锁,使用十分轻松,同时在异常情况下(电力驱动方式失效)用户施加较大作用力也能够通过人力驱动方式直接解开门锁,保证开门的可靠性。第二,在第一方式是电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也是电力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具体可以是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两个传感器,分别获取控制杆的位置,并分别对应控制门锁的两个不同的驱动件),用户在常规情况下施加较小作用力便能够通过其中一条电力驱动方式触发门锁的一级驱动件解开门锁,使用十分轻松,同时在异常情况下(一级驱动件失效)用户施加较大作用力也能够通过另一条电力驱动方式触发门锁的二级驱动件强制解开门锁,保证开门的可靠性。第三,在第一方式是人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是电力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用户在常规情况下施加较小作用力便能够通过人力驱动方式直接解开门锁,与打开现有的普通的车门主体无差别,同时在异常情况下(人力驱动无法解锁,例如车门主体或门锁被挤压变形,人力无法克服形变造成的结构干涉,进而无法实现解锁)用户施加较大作用力能够通过电力驱动方式利用门锁的驱动件强制解开门锁,保证开门的可靠性。第四,在第一方式是人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也是人力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具体可以是在控制杆与门锁之间设置两组相对独立的机械传动结构,两组机械传动结构均能够触发解开门锁,且第二方式对应的一组机械传动结构的优先级高于第一方式对应的一组机械传动结构,这样更加有利于在异常情况下强制解锁),用户在常规情况下施加较小作用力便能够通过一条人力驱动方式直接解开门锁,与打开现有的普通的车门主体无差别,同时在异常情况下用户施加较大作用力也能够通过另一条人力驱动方式强制解开门锁,保证开门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式是电力驱动方式,第二方式是人力驱动方式。
为方便理解,在此对图1至图4进行说明:图1为该车门外开手柄安装于车辆时的方向状态,其中,图中的操控件2(即把手)是用户可见的部分,图中的其它区域隐藏于车辆的车门内。图2、3、4均为图1对应的仰视图,其中,图2为控制杆处于第一行程初始位置时的状态图,该状态也是用户未拉动车门时的状态(备注:图2所示的操控件2是隐藏式把手,图2中的状态是把手已伸出,在本实施的描述中将此已伸出状态视为初始状态,它的另一种状态是把手回缩至与车辆外表面平齐),此时操控件2与安装架1之间未发生相对转动,控制杆3的摆臂32与电控开关6未抵接,控制杆3的摆臂32也未与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个扭臂抵接。图3为控制杆处于第一行程且位于即将触发电开解锁的位置,此时操控件2与安装架1之间已发生一定角度的相对转动,控制杆3的摆臂32与电控开关6抵接(此时控制杆3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则会触发电控开关6),但控制杆3的摆臂32仍未与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个扭臂抵接。图4为控制杆处于第二行程的初始位置(该位置也是第一行程的结束位置),此时操控件2与安装架1之间已发生比图3更大角度的相对转动,控制杆3的摆臂32已挤压并触发电控开关6,控制杆3的摆臂32也与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个扭臂抵接(此时控制杆3若想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则需克服第二复位件提供的第二作用力)。
具体地,为了提高用户开启车门过程中的使用便捷性,降低用户的开启车门的动作力度和动作幅度,当下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了电控锁对车门进行锁闭,这种设计提供了实现基于用户的轻微动作进行解锁的硬件基础,甚至能够实现基于用户的轻微动作进而全自动开启车门,但当下的这些电控锁车门一部分完全自动化,使用户完全失去了手拉开启车门的动作感受,一部分将电开解锁与机械解锁完全分离,使用户在电开解锁异常的情况下,机械解锁操作变得比较困难,又有一部分虽然将电开解锁与机械解锁进行了结合,但使用户容易误触发机械解锁,不利于保障机械解锁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是一种实现电开解锁与机械解锁结合的结构,首先,本申请通过让控制杆3在不同的转动行程阶段分别触发电开解锁和机械解锁,使电开解锁与机械解锁由同一操控件2驱动,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动作,减少用户的操作类别,降低用户的使用学习难度,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其次,本申请通过设置作用于控制杆3的第一复位件4和第二复位件5,且第二复位件5在第二行程才提供第二作用力,使控制杆3在整个转动行程中的不同阶段承受不同的复位作用力,进而使用户能够明显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行程阶段,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识别自己动作所触发的结果;最后,本申请通过将第二作用力设置为大于第一作用力,能够使用户在控制杆3到达第二行程时感受到较大的复位作用力,从而避免用户在常规使用状态下误触发机械解锁,进而能够减少实现机械解锁的相关部件的使用频率,使这些相关部件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提高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用户使用较大的开启力能够临时开启车门主体。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电开解锁对车门主体的触发内容可以是解开车门主体的门锁并小角度弹开车门主体,也可以是解开车门主体的门锁并自动打开车门主体。这些触发内容具体可根据车门所具备的硬件条件进行选择。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行程沿第一方向依次包括触发行程和空走行程(触发行程具体为控制杆从图2状态切换至图3状态的过程;空走行程具体为控制杆从图3状态切换至图4状态的过程),具体地,控制杆3在触发行程中触发车门主体的电开解锁,空走行程处于触发行程与第二行程之间,用于在到达第二行程之前给用户的动作提供缓冲空间,减少用户被动终止动作时的突兀感。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作用力是第一作用力的五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作用力也可以是第一作用力的六倍或七倍或八倍或九倍或十倍,甚至其它更高的倍数。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该车门外开手柄还包括电控开关6,电控开关6设置在安装架1上,控制杆3在第一行程能够抵接电控开关6,电控开关6用于与车门主体上的门锁的驱动件连接,以触发电开解锁。具体地,通过电控开关6感知控制杆3的转动,能够有效地将控制杆3的机械运动转化成电信号,也就是将用户对操控件2执行的机械动作转化成电信号,进而实现车门主体的电开解锁。驱动件可以是电机或气缸或液压缸等。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控开关6包括微动开关。具体地,通过采用微动开关,能够感知控制杆3的较小幅度的转动行程,即能够感知用户对操控件2执行的较小幅度的机械动作,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的动作幅度,提高用户舒适度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控制杆3的一端与连接门锁的机械拉索7连接,控制杆3在第二行程能够通过机械拉索7触发解开门锁(机械解锁),即机械拉索7的一端与控制杆3连接,机械拉索7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车门主体上的门锁。进一步,机械拉索7是钢丝索,机械拉索7与控制杆3铰接。具体地,采用机械拉索7实现操控件2与门锁的连接,能够利用用户作用于操控件2上的力直接触发解开门锁,结构简单、直接,有利于降低车辆整体成本和提高异常情况下开启车门主体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控制杆3包括旋转轴31和摆臂32,旋转轴31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摆臂32转动设置在旋转轴31上,摆臂32远离旋转轴31的一端能够抵接电控开关6,摆臂32远离旋转轴31的一端与机械拉索7连接。在这种设计中,前述提及的控制杆3转动是指控制杆3的摆臂32的转动。具体地,通过设置摆臂32,能够将旋转轴31的转动行程放大,进而有利于电控开关6更可靠地获取旋转轴31的转动行程,以及有利于减小用户对操控件2执行的动作的幅度,使电控开关6能够有效识别用户作用于操控件2上的轻微动作。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摆臂32沿第一方向摆动的前沿能够与电控开关6抵接,摆臂32沿第一方向摆动的后沿与机械拉索7连接。摆臂32可以是凸轮结构。利用凸轮结构实现摆臂32的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降低该车门外开手柄的成本。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旋转轴31竖直设置,这种竖直设计有利于降低摆臂32带动机械拉索7直接对门锁进行机械解锁的实现难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杆3也可以设计为如下结构:控制杆3包括旋转轴31和摆臂32,旋转轴31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摆臂32固定设置在旋转轴31上,摆臂32远离旋转轴31的一端能够抵接电控开关6,摆臂32远离旋转轴31的一端与机械拉索7连接。在这种设计中,前述提及的控制杆3转动是指控制杆3的旋转轴31与摆臂32的整体转动。与前述实施例组成看,两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旋转轴31是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还是与摆臂32固定连接,但整体上不管是采用哪种结构,摆臂32与安装架1之间均能够实现相对转动,进而实现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架1包括架主体11和设置在架主体11上的阶段限位件12,第二复位件5的一端与架主体11连接,当控制杆3处于第一行程,第二复位件5的另一端抵接于阶段限位件12,当控制杆3处于第二行程,第二复位件5的另一端抵接于控制杆3。进一步地,阶段限位件12是沿控制杆3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限位柱。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电控开关6设置在架主体11靠近摆臂32的一侧,且位于摆臂32远离阶段限位件12的一侧。具体地,通过设置阶段限位件12,能够对第二复位件5的其中一端进行可靠限位,有效避免第二复位件5在第一行程中对控制杆3施加复位作用力,进而可靠保证第一行程中控制杆3所受到的复位作用力仅仅是第一作用力,即较小的复位作用力,从而使用户对操控件2施加较小的作用力便能触发电开解锁,有效降低用户开启车门所需的动作力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复位件5是扭簧,第二复位件5的第一个扭臂与架主体11连接,当控制杆3处于第一行程,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个扭臂抵接于阶段限位件12,当控制杆3处于第二行程,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个扭臂抵接于控制杆3。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旋转轴31的一端插入架主体11内部,另一端伸出架主体11外部,摆臂32安装在旋转轴31位于架主体11外部的一端,架主体11靠近摆臂32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第二复位件5套设在旋转轴31上且收藏于摆臂32与架主体11之间,第二复位件5的第一个扭臂插入第一限位槽13内(摆臂32靠近架主体11的一端是开口结构,第二复位件5的第一个扭臂从开口结构伸出并插入第一限位槽13),摆臂32上开设有长条状的第一让位槽321(第一让位槽321设置在摆臂32靠近架主体11的一端,第一让位槽321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个扭臂贯穿第一让位槽321并延伸至摆臂32的外部。当控制杆3处于第一行程时,由于设置有长条状的第一让位槽321,此时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个扭臂与摆臂32无接触,即第二复位件5无法给控制杆3提供第二作用力,此时控制杆3沿第一方向转动只需克服第一复位件4提供的第一作用力;当第一让位槽321的端部抵接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个扭臂时,控制杆3到达第二行程的初始位置,此时,控制杆3需要克服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作用力才能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进而形成了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复位作用力的跃变,从而使用户能够明显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行程阶段,以及避免用户在常规使用状态下误触发机械解锁,进而减少实现机械解锁的相关部件的使用频率,使这些相关部件得到有效保护,提高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
当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二复位件5也可以不是扭簧,第二复位件5可以设计为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或气囊等等,具体实施结构参考扭簧的实施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架1还包括设置在架主体11上的持续限位件14,第一复位件4的一端与持续限位件14连接,第一复位件4的另一端抵接于控制杆3。进一步地,持续限位件14可设计为设置在架主体11靠近摆臂32一侧的限位块,持续限位件14抵接第一复位件4的位置与阶段限位件12抵接第二复位件5的位置是沿旋转轴31的轴向错位分布的,且持续限位件14上对应第二复位件5的第二扭臂的运动轨迹开设有让位空间,以避免与第二复位件5干涉,保证第二复位件5能够正常运动。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复位件4的两端持续抵接于持续限位件14和控制杆3,使第一复位件4在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持续对控制杆3提供第一作用力,进而保证控制杆3能够可靠复位。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复位件4是扭簧,第一复位件4的第一个扭臂抵接于控制杆3,第一复位件4的第二个扭臂与持续限位件14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复位件4套设在旋转轴31上且收藏于摆臂32内,且第一复位件4位于第二复位件5远离架主体11的一侧。摆臂32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22和长条状的第二让位槽323(第二让位槽323设置在摆臂32远离架主体11的一端,第二让位槽323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一复位件4的第一个扭臂插入第二限位槽322内,第一复位件4的第二个扭臂贯穿第二让位槽323并延伸至摆臂32的外部且与持续限位件14抵接。在控制杆3的转动过程中(包括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由于设置有长条状的第二让位槽323,因此能够使第一复位件4的第二个扭臂与摆臂32无接触,进而避免了第一复位件4与摆臂32干涉,从而保证第一复位件4能够在整个行程中持续可靠地给控制杆3提供驱动其复位的第一作用力。
当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一复位件4也可以不是扭簧,第一复位件4可以设计为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或气囊等等,具体实施结构参考扭簧的实施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车门外开手柄还包括把手,把手安装在安装架1上,把手能够相对安装架1转动(具体不同转动状态可参考图2至图4),转动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把手形成操控件2,把手与控制杆3连接,把手相对安装架1的转动带动控制杆3沿第一方向转动。具体地,通过将操控件2设置为把手,能够利用用户拉动把手的动作使把手相对安装架1转动,进而触发电开解锁或机械解锁,这种设计有效保留了用户拉动把手的使用习惯,降低了用户用车的学习成本。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能够相对安装架1滑动,把手具有隐藏于安装架1内部的收回状态和外露于安装架1外部的外伸状态,形成隐藏式的手柄结构。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把手也可以是常规的外露式的手柄结构。
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操控件2也可以不仅仅是把手,而是设计为如下结构:该车门外开手柄包括把手和设置在把手上的按钮,按钮与把手滑动连接,滑动设置在把手上的按钮形成操控件2,按钮与控制杆3连接,按钮相对把手的滑动带动控制杆3沿第一方向转动。
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操控件2还可以设计为如下结构:该车门外开手柄包括按钮,按钮滑动设置在安装架1上,滑动设置在所安装架1上的按钮形成操控件2,按钮与控制杆3连接,按钮相对安装架1的滑动带动控制杆3沿第一方向转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该车门包括车门主体和实施例一的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外开手柄安装在车门主体上。
具体地,将上述车门外开手柄应用于车门上,能够给用户提供了两种区分明显的解锁方式,且这两种解锁方式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一方面,让用户在常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实现解锁,同时能够避免用户误操作通过第二方式解锁;另一方面,让用户在异常情况下能够有更多的解锁方式,且不同的解锁方式均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操作十分方便,进而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可靠地实现解锁,保证了车辆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实施例二的车门,车辆主体包括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和内饰系统等,车门安装在车身系统上。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左右两侧的车门均可采用实施例二的车门,当然,理论上车辆的尾门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二的车门。将这种车门应用于车辆上,能够给用户提供了两种区分明显的解锁方式,且这两种解锁方式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一方面,让用户在常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实现解锁,同时能够避免用户误操作通过第二方式解锁;另一方面,让用户在异常情况下能够有更多的解锁方式,且不同的解锁方式均由同一个操控件控制,操作十分方便,进而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可靠地实现解锁,保证了车辆使用的安全性。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外开手柄,安装在车辆的车门主体上,所述车门主体上设置有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车门主体上;
操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控制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操控件能够带动所述控制杆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控制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行程依次包括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在所述第一行程中,所述控制杆能够通过第一方式触发解开所述门锁,在所述第二行程中,所述控制杆能够通过第二方式触发解开所述门锁;
第一复位件,在所述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给所述控制杆提供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趋势的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第二复位件,在所述第二行程给所述控制杆提供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趋势的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外开手柄还包括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控制杆在所述第一行程能够抵接所述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用于与所述门锁的驱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开关包括微动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连接所述门锁的机械拉索连接,所述控制杆在所述第二行程能够通过所述机械拉索触发解开所述门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包括旋转轴和摆臂,所述旋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所述摆臂转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摆臂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能够抵接所述电控开关,所述摆臂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机械拉索连接;
或者,所述控制杆包括旋转轴和摆臂,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摆臂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摆臂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能够抵接所述电控开关,所述摆臂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机械拉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主体上的阶段限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架主体连接,当所述控制杆处于所述第一行程,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阶段限位件,当所述控制杆处于所述第二行程,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控制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主体上的持续限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持续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控制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外开手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把手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所述把手形成所述操控件,所述把手与所述控制杆连接,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安装架的转动带动所述控制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9.一种车门,包括车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所述车门外开手柄安装在所述车门主体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主体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所述车门安装在所述车辆主体上。
CN202310596727.XA 2023-05-24 2023-05-24 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Pending CN116397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6727.XA CN116397975A (zh) 2023-05-24 2023-05-24 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6727.XA CN116397975A (zh) 2023-05-24 2023-05-24 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7975A true CN116397975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08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6727.XA Pending CN116397975A (zh) 2023-05-24 2023-05-24 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9797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5807A (zh) * 2018-03-21 2019-10-01 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具有紧急机械解锁的打开控制装置
CN210563903U (zh) * 2019-05-24 2020-05-19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把手的电子机械双解锁结构
EP3670798A1 (fr) * 2018-12-20 2020-06-24 Akwel Vigo Spain SL Commande d'ouverture a remontage mecanique
US20220042355A1 (en) * 2018-12-19 2022-02-10 Daimler Ag Vehicle door having an extendable door handle
CN218597986U (zh) * 2022-11-11 2023-03-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门锁开关及车辆
CN218970920U (zh) * 2023-02-07 2023-05-05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车门内开把手及汽车
CN116122677A (zh) * 2023-04-10 2023-05-16 伟速达(中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电子解锁车门把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5807A (zh) * 2018-03-21 2019-10-01 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具有紧急机械解锁的打开控制装置
US20220042355A1 (en) * 2018-12-19 2022-02-10 Daimler Ag Vehicle door having an extendable door handle
EP3670798A1 (fr) * 2018-12-20 2020-06-24 Akwel Vigo Spain SL Commande d'ouverture a remontage mecanique
CN210563903U (zh) * 2019-05-24 2020-05-19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把手的电子机械双解锁结构
CN218597986U (zh) * 2022-11-11 2023-03-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门锁开关及车辆
CN218970920U (zh) * 2023-02-07 2023-05-05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车门内开把手及汽车
CN116122677A (zh) * 2023-04-10 2023-05-16 伟速达(中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电子解锁车门把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9905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动门开启器系统
US6698262B2 (en) Access system for a vehicle
US20190292818A1 (en) Vehicle door system with power-operated door presenter and door check mechanism with retention function
CN106246013B (zh) 闩锁组件、机械锁芯释放机构及打开关闭闩锁的方法
CN105874136B (zh) 机动车门闭锁系统
US11441340B2 (en)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US6390517B1 (en) Opening aid for door locks
CN108222713A (zh) 调平的开启控制装置
US6065797A (en) Locking mechanism of door locking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
US10070023B2 (en) Camera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030116977A1 (en) Motor vehicle doorlock with combined central locking and opening actuator
US11391073B2 (en)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CN112639240B (zh) 用于车辆的嵌装式门把手组件的联接装置
US8960738B2 (en) Door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US20210363793A1 (en)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WO2019179564A1 (de) Türgriffmodul
GB2421979A (en) One-motion vehicle door opening mechanism with speed-dependent handle clutch
CN114787470B (zh) 机动车辆门把手装置
KR20200127320A (ko)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 래치
DE102019104713A1 (de) Angetriebene Verriegelungsanordnung mit Aufprallschutz
EP0959205B1 (en) Vehicle door lock
CN116397975A (zh) 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及车辆
DE10300572A1 (de) Türgriff und Schließsystem für eine Fahrzeugtür
CN114622781B (zh) 滑门门锁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2900994B (zh) 用于机动车的门扇把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