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79C - 离心式液压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液压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79C
CN1163679C CNB001042009A CN00104200A CN1163679C CN 1163679 C CN1163679 C CN 1163679C CN B001042009 A CNB001042009 A CN B001042009A CN 00104200 A CN00104200 A CN 00104200A CN 1163679 C CN1163679 C CN 11636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lutch
centrifugal hydraulic
hydraulic pressure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042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3216A (zh
Inventor
井上公司
吉本笃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Gik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Gik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Gik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Gik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3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3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6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28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 F16D43/28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2045/0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comprising a clutch between prime mover and fluid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在离合器壳体(20)中,一个摩擦离合器盘(23)通过液压压力被卡紧在加压盘(21)和压力承受盘(22)之间,该液压压力是由供给到离心液压腔(25)的工作油液接收到的离心力而产生的,在这个离心式液压离合器中,一个输入阀(26)位于离合器壳体(20)的轴毂(20b)上,以把曲柄轴2内的工作油液供给油路(271)和离心液压腔(25)连通或断开,同时一个输出阀(28)位于壳体(20)的外周边上,以相对外部打开或关闭离心液压腔(25)的内部。输入阀和输出阀通过一个共同的阀控制板34交替地打开和关闭。于是,将工作油液供给油路(271)和离心液压腔(25)彼此连接起来的油液通道长度很短,于是,油液可以很快地供给到离心液压腔,因此,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到达开的状态时的响应加强。

Description

离心式液压离合器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离合器的改进,这种液压离合器包括一个离合器壳体,该壳体一个端面是敞口的,该壳体连接到输入件上,一个可滑动安装到离合器壳体上的加压盘,一个安装到离合器壳体开口端的压力承受盘,一个介于加压盘和压力承受盘之间并连接到输出部件上的摩擦离合器盘,一个位于加压盘和离合器壳体的端壁之间并与设置在输入件里工作油液供给油路相通的离心液压腔,其特征在于,摩擦离合器盘通过液压力被卡紧在加压盘和压力承受盘之间,该液压压力是由供给到离心液压腔的工作油液接收到的离心力而产生的。
这样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已经公知,如日本专利申请62-67333所披露的那样。
在上述申请所公开文本中所描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中,一个滑阀式离合器阀安装在离合器壳体的外周边并可以在离合器接合和脱开位置间移动,并通过使离合器阀运行到离合器接合位置来使离心液压腔和输入轴上的工作油液供给油路相通,并且通过使离合器阀置于离合器脱开位置使之与离合器壳体的外部相通。由此,输入轴上的工作油液供给油路到离合器壳体外周边的离合器阀之间的距离很长。因此,当离合器阀置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把工作油液充满到离心液压腔的时间相对要长,也很难说将离合器置于离合器接合位置上的响应特性是好的。
据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上所述类型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把离合器切换到开的位置时的响应特性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特点,提供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它包括一个离合器壳体,该壳体与输入件连接且其一个端面是敞口的,一个可滑动安装到离合器壳体上的加压盘,一个安装到离合器壳体开口端的压力承受盘,一个介于加压盘和压力承受盘之间并连接到输出部件上的摩擦离合器盘,其中,一个离心液压腔位于加压盘和离合器壳体的端壁之间并连接到输入件里工作油液供给油路上,同时摩擦离合器盘通过液压压力被卡紧在加压盘和压力承受盘之间,该液压压力是由供给到离心液压腔的工作油液接收到的离心力而产生的,其特征在于:与输入件相连的离合器壳体的轴毂上有一个输入阀,以把工作油液供给油路和离心液压腔连通或断开,同时一个输出阀位于壳体的外周边上,以相对于外部打开或关闭离心液压腔的内部,一个阀的操作装置连接到输入阀或输出阀上,以交替地打开或关闭输入或输出阀。
根据第一特点,输入轴上的工作油液供给油路和离合器壳体里的油腔可以以最小的距离彼比连接。当输入阀打开,输出阀关闭时,工作油能够快速地从输入件里的工作油液供给油路供应到离心液压腔,于是把离心式液压离合器置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的响应加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和特点,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它包括一个离合器壳体,该壳体连接到输入件,且其一个端面是敞口,一个可滑动安装到离合器壳体上的加压盘,一个固定到离合器壳体开口端的压力承受盘,一个介于加压盘和压力承受盘之间并连接到输出部件上的摩擦离合器盘,其中,一个离心液压腔位于加压盘和离合器壳体的端壁之间并连接到输入件里工作油液的供给油路上,摩擦离合器盘通过液压压力被卡紧在加压盘和压力承受盘之间,该液压压力是由供给到离心液压腔的工作油液接收到的离心力而产生的,其特征在于,与输入件相连的壳体的轴毂内有一个阻尼孔,以把工作油液供给油路和离心液压腔彼此连接起来并限制从工作油液供给油路流到离心液压腔的工作油液,同时,一个输出阀位于离合器壳体的外周边上,相对于外部打开或关闭离心液压腔的的内部,一个阀的操作装置连接到输出阀上,以打开或关闭输出阀。
根据第二个特点,输入轴上的工作油液供给油路和离合器壳体上的油腔可以以最小距离彼此连接。而且,从或到工作油液供给油路上的工作油液的排放或供给仅仅通过打开或关闭输出阀就能控制,于是简化了离合器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和特点,在第一个特点的基础上,阀控制装置包括一个连接到输入阀和输出阀上的共同的阀控制板,其在离合器接合和离合器脱开的位置之间工作,于是在阀控制板处于离合器开的位置时,输入阀打开,输出阀关闭,相反在离合器关的位置时,输入阀关闭,输出阀打开。
根据第三个特点,即使输入阀和输出阀在离合器壳体沿径向方向彼此分离开,输入阀和输出阀交替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可以通过共同的阀控制板的简单的往复运动简单而可靠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和特点,在第一和第二个特点的基础上,该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端壁外周边上的输出孔,它通向离心液压腔,输出阀包括一个固定于端壁外周边一端的簧片阀,以打开或关闭离心液压腔一侧的输出孔,阀的操作装置通过穿过输出孔的开启阀杆而连接到输出阀上,其特征在于,在阀的操作装置将离合器置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开启阀杆从输出阀后退,使输出阀关闭,在离合器置于离合器脱开位置时,开启阀杆前进,迫使输出阀打开。
根据第四个特点,当输出阀关闭时,离心液压腔的离心式液压压力作为关闭输出阀的力,由此,输出阀的密封性能得到了加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和特点,在第一和第二个特点的基础上,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壁外周边上的输出孔,它通向离心液压腔,输出阀和阀操作装置成整体形成并以滑动的方式和外壁的外周边紧密接触,打开和关闭输出孔。
根据第五个特点,输出阀的结构通过它和阀的操作装置成为一体可以得到简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和特点,在第一和第二个特点的基础上,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壁外周边上的输出孔,输出孔的一端通向离心液压腔,形成了一个锥形阀座,输出阀包括一个球形的阀芯,它能够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座靠于阀座上,阀的操作装置通过穿过离合器壳体端壁的开启阀杆连接到输出阀上,其特征在于,在阀的操作装置将离合器置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开启阀杆从输出阀后退,使输出阀关闭,在离合器置于离合器脱开位置时,开启阀杆前进,迫使输出阀打开。
根据第六个特点,当阀的操作杆从阀的操作装置的离合器脱开状态离开输出阀时,输出阀能够通过其自身离心力和离心液压腔里的液体的离心力的作用位于阀座上,于是以很高的密封性能可靠地关闭了输出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和特点,在第一和第二个特点的基础上,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端壁外周边上的输出孔,输出孔通向离心液压腔,输出阀连接到阀的操作装置上,以打开或关闭输出孔,并且输出阀上有一个导向部分间隙地配装在输出孔中。
根据第七个特点,输出孔的结构得到简化,而且,输出阀的关闭借助于导向部分的导向功能的帮助能够得到可靠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和特点,在第一和第二个特点的基础上,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壁外周边上的输出孔,输出孔通向离心液压腔的一端形成了一个阀座,提供的输出阀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能够安放于阀座上,由于输出阀位于阀座上,输出阀有一个从输出孔上凸出到离合器壳体外周边的部分,阀的操作装置布置为,当阀的操作装置将离合器置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输出阀位于阀座上,当离合器处于关的位置时,阀的操作装置迫使输出阀的轴毂分径向向里移动,以把输出阀从阀座上移开。
根据第八个特点,当阀的操作装置将离合器置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输出阀借助其自身离心力和离心液压腔里的离心力的作用位于阀座上,于是以很高的密封性能可靠地关闭了输出孔。而且,从离合器壳体延伸出来的部分不会位于输出阀和阀操作装置之间,于是,离心式液压压力下的油的密闭性很容易保证。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和特点,在第一和第三个特点之一的基础上,离合器壳体上有一个气孔,以使离心液压腔的内表面侧和外部连通。
根据第九个特点,当输入阀关闭,同时输出阀打开时,从离心液压腔排出到输出阀的工作油液由于借助于空气在气孔中的流动而和平稳地引导到到离心液压腔中,于是加强了将离合器切换到离合器脱开状态的响应特性。当输出阀关闭,同时输入阀打开时,工作油液从工作油液供给油道向离心液压腔的填充可以借助于离心液压腔里的空气经气孔向外的流动得以平稳地引导,于是加强了将换挡离合器切换到离合器接合状态的响应特性。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点以及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会更加明显。
1至1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中:
图1是表示用于摩托车的动力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动力装置中传动系统的放大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沿图2中截面线3-3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中沿4-4线的视图;
图5是表示传动系统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换档离合器(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的放大视图;
图7是表示处于脱开状态的离合器的放大视图;
图8是表示沿图2中的截面线8-8线所作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图2中沿9-9线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锁住的离合器中的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的放大视图;
图11是表示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放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示的换档离合器(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所示的换档离合器(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4中沿14-14线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所示的换档离合器(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所示的换档离合器(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所示的换档离合器(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所示的换档离合器(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本发明。
首先,参照图1至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一个用于摩托车的动力装置P,包含:一发动机E和一多级变速器M,二者构成一个整体。发动机E与传统的类型一样,包含:一曲轴2,其装在曲轴箱内,置于一对左、右滚珠轴承之间;以及一活塞7,其可滑动地装在缸体5的缸孔5a内,并通过连杆6与曲轴2相连接。一变速箱8与曲轴箱连接成一个整体,与曲轴2平行设置的多级变速器M的输入和输出轴10和11由带有滚珠轴承12、12′和13、13′的变速箱8的左、右两相对侧壁所支承,两轴分别插于两对轴承之间。如图1所示,一档速度齿轮系G1,二档速度齿轮系G2,三档速度齿轮系G3和四档速度齿轮系G4,按照所给名称顺序、从左侧置于输出和输入轴10和11上。在第二档速度齿轮系G2内的从动齿轮G2b和在第三档速度齿轮系G3内的主动齿轮G3a,也作为换档齿轮。当两个换档齿轮G2b和G3a处于空档位时,变速器M处于空档位状态。如图1所示,当换档齿轮G2b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就确立了一速齿轮系G1或者三档速度齿轮系G3。当换档齿轮G3a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就确立了二档速度齿轮系G2或者四档速度齿轮系G4。换档齿轮G2b和G3a是利用图中表示出的一种已知的脚踏型转换装置或者另一种手动型转换装置进行操作的。
曲轴2右端和变速器M的输入轴10右端借助于在曲轴箱1和变速箱8外面、以串联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一换档离合器Cc、一变矩器T和初级减速器14彼此相连。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换档离合器Cc、变矩器T和初级减速器14内的主动齿轮14a,按照这样的顺序安装在曲轴2上,即从曲轴箱1的右侧壁向外侧依次是:主动齿轮14a、变矩器T和换档离合器Cc。罩在换档离合器Cc、变矩器T和主动齿轮14a上的一右侧罩15a,联结在曲轴箱1和变速箱8的右端表面上。
发电机16的转子17与曲轴2的左端固定,发电机16的定子18安装在左侧罩15b上,该左侧罩联结在曲轴1的左端侧表面上将发电机16罩住。
如图1和2所示,在曲轴2内带有:一上游供油通道271,其通到曲轴2的右端面上;一下游供油通道272,其与一滚针轴承49相连通,该滚针轴承在曲轴销的外周边表面上,该曲轴销支承着连接杆6的较大的一端;一阻尼孔48,直接将两个油液通道271和272连通起来,第一流入孔431,从上游供油通道271、沿径向向换档离合器Cc延伸;第二流入孔432,从上游供油通道272、沿径向向变矩器T延伸;以及一流出孔45,从下游供油通道272、沿径向向变矩器T延伸。由发动机E驱动的油泵44从油箱46泵送出的油,在一定压力下通过油路27被输送到上游供油通道271。油箱46定位在曲轴箱1、变速箱8和右侧罩15a的底部。
驱动摩托车后轮(未示出)的一链型末级减速器19,与在变速箱8外面的变速器M的输出轴11的左端相连接。
参照图1和2,换档离合器Cc包含:一圆筒形离合器壳体20,该壳体具有一个位于其一端的端壁20a和一个位于其中心部位且与曲轴2(输入件)以花键连接方式相配合的轴毂20b;一加压盘21,置于离合器壳体20内,并且采花键连接方式与轴毂20b的外周边可滑动地配合;一压力接收盘22,不透油地固定在离合器壳体20的开口端上;以及一环形摩擦离合器盘23,插在加压盘21和压力接收盘22之间。一种泵轮50(将下面说明)的传递盘24,与摩擦离合器盘23(见图3)的内侧周边用花键连接。
加压盘21在端壁20a和离合器壳体20的圆周壁之间,限定出一个离心液压腔25。通过设置在离合器壳体20的轴毂20b上的输出阀26,离心液压腔25与在曲轴2内的第一流入孔431连通;并且,通过设置在端壁20a的外周边上的输入阀28,该液压腔25与离合器壳体20的外部连通。
如图2和3所示,在轴毂20b内,具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只表示出三个)沿着与曲轴2平行方向延伸的阀孔29,以及多个通孔30,每一个通孔通过每个阀孔29、穿过第一流入孔431延伸到离心液压腔25。输出阀26包含一可在阀孔29内滑动的阀柱。如图2所示,当输出阀26处于其右侧位置时(如图2的上半部分所示),通孔30打开;当输出阀26处于其左侧位置时(如图2的下半部分所示),通孔30关闭。采用将曲轴2与轴毂20用花键连接部分的一些齿切掉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在轴毂20b内的通孔30和在曲轴2内的第一流入孔431连通。
在离合器壳体20的端壁20a的外周边上沿圆周方向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只表示出三个)排油孔32,输入阀28包含:一簧片阀,采用嵌塞的方法,使该簧片阀的一端与端壁20a连接,使该阀能够在离心液压腔25这一侧打开和关闭每个排油孔32。
而且,导向套管33固定在端壁20a上,并与排油孔32连通;一阀开启杆31,可在每个导向套管33内滑动。阀开启杆31带有一围绕其外周边、沿轴向延伸的槽31a。如图2所示(如图2上半部分和图6所示),当阀开启杆31处于右端位置时,利用自身具有回复力的输入阀28,将排油孔32关闭。如图2所示(如图2下半部分和图7所示),当阀开启杆31处于左端位置时,输入阀28向离心液压腔25内部弯曲,将排油孔32打开。
一共同的阀控制盘34与输出阀26的外端和阀开启杆31相连接。如图2所示,阀控制盘34安装在离合器壳体20的轴毂20b上,在移动时沿水平方向滑动。一止动环35,锁定在轴毂20b上,用于限定阀控制盘34的右端位置;一回程弹簧36,在受压缩的状态下,被安装在离合器壳体20和阀控制盘34之间,用于将阀控制盘34向止动环35偏压。
通过置于推力环38和控制阀盘34之间的分离轴承37,将推力环38安装在阀控制盘34上,同时,该推力环38同轴地围绕着轴毂20b;一臂39a,固定地安装在换档离合器控制轴39上,该控制轴39与推力环38的外端表面接合。因此,通过往复地转动换档离合器控制轴39,在回程弹簧36的协作下,阀控制盘34可以随着输出阀26和阀开启杆31向左或向右移动。
如图5所示,一种电的或者电磁的换档离合器致动器40与换档离合器控制轴39相连接,用于转动换档离合器控制轴39。换档离合器致动器40从空载传感器41(用于检测发动机E的空载状态)和换档传感器42(用于检测变速器M的换档操作状态)接收输出信号,如图3所示,对这些信号的任一信号作出响应移动以沿离合器脱开的方向转动换档离合器控制轴39,将阀控制盘34向左移动。按照上面的描述,阀控制盘34、分离轴承37、换档离合器控制轴39、换档离合器致动器40、空载传感器41和换档传感器42构成了一阀操作装置A,用于交替地打开和关闭输出阀26和输入阀28。
在离合器壳体20的端壁20a内具有多个气孔89,使得离心液压腔25的中心部分与外部连通。
下面,说明换档离合器Cc的工作过程。当发动机E在操作中,同时空载传感器41和换档传感器42没有输出信号时,换档离合器致动器40保持非工作状态,因此,通过回程弹簧36的偏压力作用,使阀控制盘34保持离合器接合的位置,即如图2所示的处于右端的位置,从而打开输出阀26并关闭输入阀28。因而,从油泵44泵送出的油,从上游供油通道271经第一流入孔431和通孔30,供应到在离合器壳体20内的离心液压腔25,将该离心液压腔25充满。
离合器壳体20与曲轴2一起旋转,因此,在离合器壳体20中的离心液压腔25内的油,就会受到离心力而产生一液压力,在这一液压力的作用下,加压盘21推动摩擦离合器盘23顶靠在压力接收盘22上,此时,加压盘21、压力接收盘22和摩擦离合器盘23彼此间形成摩擦接合的状态。换句话说,如果换档离合器Cc处于接合状态,就会将从曲轴2输出的力矩通过摩擦离合器盘23传递给力矩转换器T。
另一方面,当发动机E处在空档状态或者变速器M处在换档操作状态时,空载传感器41或换档传感器42输出一输出信号,接收到输出信号后的换档离合器致动器40立即进入操作状态-转动换档离合器控制轴39,因而将阀控制盘34移动到如图2所示的向左的位置,即离合器脱开的位置,此时如图2的下半部分所示,使输出阀26关闭,同时将输入阀28打开。结果,从上游供油通道271向液压腔25的供油被切断;在离心液压腔25内的油液,通过排油孔32和阀开启杆31内的槽31a,排到离合器壳体20的外部,从而使离心液压腔25内的液压力下降,使加压盘21对摩擦离合器盘23的推动力显著减小。因此,此时加压盘21、压力接收盘22和摩擦离合器盘23,三盘之间的摩擦接合松开。换句话说,就是假设换档离合器Cc处于脱开状态,从而切断曲轴2向变矩器T的力矩传送。此时,排到离合器壳体20外部的油回到油箱46。
当发动机E从这一状态加速旋转启动摩托车,或者换档操作完成时,从两个传感器——空载传感器41和换档传感器42输出信号的传送操作被中断,换档离合器致动器40立即恢复到非工作状态,同时,在回程弹簧36的偏压力的作用下,阀控制盘34不间断地后退到右端位置,即离合器接合的位置,从而,再次打开输出阀26,并关闭输入阀28。因此,从上面描述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换档离合器Cc就从脱开状态恢复到接合状态,而无须通过半离合状态或者滑转离合状态。换句话说,换档离合器Cc是不具有半离合区域的接合、脱开型,而且其具有的额定力矩大于变矩器T。
输出阀26设置在离合器壳体20的轴毂20b内的通孔30内,该通孔30以最短的距离将曲轴2内的上游供油通道271和在离合器壳体20的离心液压腔25连通起来。因此,当输入阀28关闭、输出阀26打开时,压力油能很快地从上游供油通道271供应到离心液压腔25,因而提高换档离合器Cc转换到离合器接合状态的响应特性。
即使吸油和输入阀26和28彼此在离合器壳体20的径向具有一定的间隔,通过一阀控制盘34简单往复的动作,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实现吸油和输入阀26和28的交替打开和关闭的操作,这是因为利用同一阀控制盘34,使吸油、输入阀26和28彼此相关连地动作。
而且,设置在离合器壳体20的端壁20a内的多个气孔89,能够使离心液压腔25的中心部分与外部连通。因此,当输出阀26关闭、输入阀28打开时,由于空气从气孔89进入离心液压腔25,会使得压力油可以很流畅地从离心液压腔25排到输入阀28,因而,提高了换档离合器Cc转换到离合器脱开状态的响应特性。当输入阀28关闭、输出阀26打开时,由于在离心液压腔内的空气从气孔89流到外面,而使压力油可以很流畅地从上游供油通道271充入离心液压腔25。因此,这样能够提高换档离合器Cc转换到离合器接合状态的响应特性。
而且,输入阀28包含一簧片阀,其能够在离心液压腔25这一侧打开和关闭离合器壳体20的端壁20a内的排油孔32。因此,在关闭输入阀28的过程中,在离心液压腔25内的离心液压力作为阀的关闭力,能够改善输入阀28的密封性能。
再参照图2,变矩器T包含:一泵轮50、一涡轮51和一导轮52。泵轮50设置在与压力接收盘22邻近的位置,并且,该推进器50带有一轴毂50a,该轴毂50a通过插在轴毂50a与曲轴2之间的滚针轴承53安装在曲轴2上。与摩擦离合器盘23的内周边用花键接合的传递盘24与泵轮50的外周边固定。因此,传输力矩从摩擦离合器盘23,通过传递盘24传送给泵轮50。
一定子轴60,置于泵轮50的轴毂50a和装在曲轴2上的滚珠轴承3′之间,并且,通过插在其间的一滚针轴承54,将该定子轴的右端安装在曲轴2上。利用凹凸形接合,使导轮52的轴毂52a与定子轴60相连接。一定子辐板56固定在定子轴60的左端,在利用位于子辐板56的中间部分圆筒部分56a的外周边表面,由插在定子辐板56外周表面和曲轴箱1之间的滚珠轴承57,将定子辐板56安装在曲轴箱1上。而且,利用置于定子辐板56外周边和曲轴箱1之间的自由轮58,将定子辐板56的外周边安装在曲轴箱1上。
与泵轮50相对的涡轮51,有一根位于其中心部分与之构成一整体的涡轮轴59;并且,通过在涡轮轴59和定子轴60之间的滚针轴承61,将涡轮轴59的右端安装在定子轴60上。利用其间的滚珠轴承62,将涡轮轴59的左端,安装在定子辐板56的圆筒部分56a的内圆周表面上。在涡轮轴59和曲轴2之间具有一单向离合器64,其穿过定子轴60中的一横向孔63。当一反向负载施加在涡轮轴59上时,单向离合器64进入接合状态,而直接将涡轮轴59和曲轴2彼此连接起来。
如图2所示,在泵轮50的轴毂50a、涡轮轴59和导轮52的轴毂52a之间限定出的空隙,作为变矩器T内的油液入口47i,同时,变矩器T内的油液出口47o,位于延伸到涡轮51外面的涡轮轴59那部分上。油液入口47i与在曲轴2内的第二流入孔432连通,同时,通过在定子轴60内的横向孔63,油液出口47o与在曲轴2内的流出孔45连通。因此,当从油泵44泵送的油,供应到在曲轴2内的上游供油通道271,进入第二流入孔432时,压力油经油液入口47i流进泵轮50和涡轮51之间限定的油腔,从而使油液充满油腔和在锁住的离合器Lc(在下面说明)内的液压腔77,然后,油液流过油液出口47o、通过流出孔45,流向在曲轴2内的下游供油通道272
初级减速器14的主动齿轮14a在涡轮轴59上,与该涡轮轴构成一个整体,与主动齿轮14a啮合的从动齿轮14b采用花键方式与变速器M的输入轴10连接。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初级减速器14,置于曲轴箱1和变矩器T之间。
下面,将说明变矩器T的操作过程。
当曲轴2的输出力矩,通过处于接合状态的换档离合器Lc,传送到泵轮50时,该力矩通过充满变矩器T内部的油液的作用,以流体的方式传送给涡轮51。此时,如果在推进器51和52之间产生力矩放大作用,伴随产生的反作用力就会由导轮52承载,利用自由轮58的锁定作用,将导轮52固定支承在曲轴箱1上。如果没有产生力矩放大作用,通过自由轮58的加速作用,可以使导轮52加速,因此,三个推进器——泵轮50、涡轮51和导轮52,都沿着一个方向旋转。
力矩从泵轮50传送到涡轮51,再通过初级减速器14传送到变速器M的输出轴10,然后,按照顺序通过可选择确定的换档齿轮组G1到G4、输出轴11和末级减速器19,再传送到后轮(未示出),以驱动后轮。
在摩托车行进中对发动机实施制动的过程中,通过将反向负载施加到涡轮轴59上,而使单向离合器64进入接合状态。此时,涡轮轴59和曲轴2彼此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无须通过变矩器T,就能将反向负载力矩传送到曲轴2。因此,能够使发动机具有很好的制动效果。
参照图2可以看出,锁定离合器Lc,置于泵轮50和涡轮51之间,其能够直接将泵轮50和涡轮51彼此连接在一起。锁定离合器Lc包含:一圆筒形离合器壳体70,其与泵轮50的外周边相连接,环绕着涡轮51;一加压盘72,其可滑动地、用花键装配在支承筒71上,该支承筒71可旋转地安装在涡轮轴59的外圆周表面上;一压力接收盘73,其不透油地固定在泵伸出部分70的端部,该压力接收盘73与压力盘72呈对置的关系,该压力接收盘72通过花键配装在支承管71上;以及一环形的摩擦离合器盘74,插在压力盘72和压力接收盘73之间。摩擦离合器盘74的外周边,与传送盘75用花键接合,该传送盘75联结在涡轮51(见图10)的外周边上。压力盘72相对于压力接收盘73的回撤位置由锁定在支承管71上的止动环76限定。
在离合器壳体70的内侧、利用压力接收盘73限定一液压腔77。液压腔77通过泵轮50和涡轮51之间的相对间隙,与泵轮50和涡轮51的内侧连通。当液压腔77充满油液,在变矩器T操作过程中,液压腔77内具有与泵轮50和涡轮51内部相同的高压。
如图2、10和11所示,在每个加压盘72和压力接收盘73上都沿圆周方向以等距离方式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给出三个)阀孔78、79,这些阀孔位于摩擦离合器盘74的内圆周这一侧;一控制阀80包含:一簧片阀,其能在液压腔77一侧够打开和关闭在加压盘72内的阀孔78;该簧片阀的一端通过嵌塞的方法连接到加压盘72上。
加压盘72和压力接收盘73内的阀孔78和79彼此同轴设置,一控制杆81可滑动地容纳在阀孔78和79内,用于操纵控制阀80的开启和关闭。在控制杆81的外周边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连通槽81a。当控制杆81处于如图2所示的左端位置时(见图2上半部分和图10),利用控制阀80自身的弹力将阀孔78关闭;同时,通过在控制杆81内的连通槽81a,使摩擦离合器盘74的内周边与在压力接收盘73内的阀孔79的外部接通。当控制杆81处于如图2所示的右端位置时(见图2下半部分和图11),利用控制杆81将在压力接收盘73内的阀孔79关闭;同时,控制阀80向液压腔77内弯曲,因此,通过在摩擦离合器盘74内圆周侧面的连通槽81a,使加压盘72的相对侧面彼此连通。
一阀控制盘82与控制杆81的外端相连接。如图2所示,阀控制盘82可沿横向滑动地安装在支承管71上。一止动环83,其锁定在支承管71上,用于限定阀控制盘82的左端位置;以及一回程弹簧84,其在受压缩的状态下,安装在压力接收盘73和阀控制盘82之间,用于将阀控制盘82偏压向止动环83。
通过与支承管71同心设置的一分离轴承85,使锁闭的离合器控制轴86的臂86a与阀控制盘82接合,从而,通过往复地转动锁闭的离合器控制轴86,使阀控制盘82协同回程弹簧84,随控制杆81沿横向移动。
如图5所示,一电的或者电磁的锁闭的离合器致动器87与锁闭离合器控制轴86相连接,用于转动闭锁离合器控制轴86。闭锁离合器致动器87接收从车速传感器88(用于检测车速等于或者低于额定值)输出的输出信号后对该信号作出响应,沿某一方向转动锁闭离合器控制轴86,使阀控制盘82(如图2所示)向右移动。
下面说明锁闭离合器Lc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当车速传感器88检测到的车速值,等于或者低于额定值时,就输出一输出信号,锁闭离合器致动器87接收到这一信号后,转动锁闭离合器控制盘86,而使阀控制盘82向右移动。通过这种运动,如图2的下半部分和图11所示,控制杆81打开控制阀80,通过连通槽81a使加压盘72的相对侧面彼此连通。因此,施加在加压盘72的相对侧面上的液压腔77内的液压力相等,利用控制杆81对控制阀80的推动力,加压盘72被推到回撤位置,因此,三盘——加压盘72、压力接收盘73和摩擦离合器盘74之间,没有产生摩擦连接,假设锁闭离合器Lc处于脱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泵轮50和涡轮51能够进行相对旋转,产生力矩放大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控制杆81将在压力接收盘73内的阀孔79关闭,因而,可以防止从液压腔77向阀孔79产生无价值的液压力的泄露。
如图2的上半部分和图10所示,当车速增大到等于或者高于额定值时,车速传感器88停止输出信号,锁闭离合器致动器87恢复到非工作状态,利用回程弹簧84的偏压力的作用,使阀控制盘82移回到向左的位置;因此,利用控制阀80关闭阀孔78,通过在控制杆81内的连通槽81a,使摩擦离合器盘74的内周边与阀孔79的外部接通。因此,加压盘72的内表面受到液压腔77内的液压力的作用,使该加压盘72推动摩擦离合器盘74紧靠在压力接收盘73上。结果,加压盘72、压力接收盘73和摩擦离合器盘74进入彼此啮合的状态,因而,锁闭离合器Lc进入接合状态,将泵轮50和涡轮51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在摩托车以某一高速度Vm行使过程中,可以消除两个推进器50和51之间的滑动,从而提高传动效率。
在发动机E运转过程中,从油泵44排出的油,首先流入上游供油通道271,然后通过第一流入孔431,进入在换档离合器Cc内的离心液压腔25,这样有助于换档离合器Cc的操作和使之冷却。另外,油液通过第二流入孔432流入泵轮50和涡轮51之间限定的油腔,而后,进入在闭锁离合器Lc内的液压腔77内,这样有助于变矩器T和闭锁离合器Lc的操作并使之冷却。从液压腔77排出的油,通过流出孔45,流入下游供油通道272,被供应到围绕曲轴销外周边的滚针轴承49,这样有助于润滑滚针轴承49。完成润滑工作的油液,随着曲轴2的转动分散到其周围,以润滑活塞7以及其他类似部件。油泵44在最初就具有向发动机E供应润滑油的作用,但是主要是向换档离合器Cc、变矩器T和锁闭离合器Lc提供工作油。因此,无须装配专用的工作油供应泵,从而简化结构。
在曲轴2内的上游和下游供油通道271和272,通过阻尼孔48彼此直接连通,从油泵44的供油部分向上游供油通道271供油,通过阻尼孔48,直接流向下游供油通道272,而无须通过变矩器T以及类似部件。因此,该系统可以圆满地对发动机E实施润滑和冷却。
另一方面,即使在发动机E空转的过程中,在变矩器T内的泵轮50和涡轮51之间,多少也会产生一些力矩传输。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在发动机E空转过程中,换档离合器Cc被控制在脱开状态,因此,即使多级变速器确定了一档速度齿轮系G1,向换档离合器Cc及类似装置动力的传送也会被切断,无论变矩器T存在与否,因此可防止出现爬行现象。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多级变速器M的传送部件处于无负载状态。因此,即使如图1所示换档齿轮G2b换档到向左的位置,确定了启动车的一档速度齿轮系G1,也可以进行平稳的换档,而不会伴随出现力矩振动。当发动机E加速旋转而启动摩托车时,换档离合器Cc会越过半离合或滑动离合的区域不间断地移动到接合状态;而伴随产生的力矩振动,通过对变矩器T的泵轮50和涡轮51的相互滑动作用得以吸收,因而,在放大作用的帮助下,可以使摩托车实现平稳的启动。这样,可以增加骑车的舒适感。
如上所述,即使在车行进的过程中,当换档齿轮G2b和G3a按照要求的方向换档,而实现理想的换档时,每次换档离合器Cc也都会被控制在脱开状态;且多级变速器M的传输部件都进入无负载状态。因而,可以实现平稳地换档,而不会伴随产生力矩振动。在换档之后,使换档离合器Cc越过半离合或滑动离合的区域不间断地移动到接合状态,通过对变矩器T的泵轮50和涡轮51的相互滑动作用,可将伴随产生的力矩振动吸收。因此,驾驶员不会产生不合协的感觉,进而提高了骑车的舒适感。
按照这样的方法,伴随换档离合器Cc的接合和脱开的转换而产生的力矩振动,由变矩器T吸收,因此,换档离合器Cc可以构造成一种不具有半离合或者离合滑动区域的接合和脱开型换挡离合器。另外,能够避免由于半离合或离合滑动造成的摩擦部分发热和出现磨损,从而提高换档离合器Cc的使用寿命。
换档离合器Cc的额定力矩,设定在等于或大于变矩器的某个值,因此,即使在满负载状态下,也可以防止换档离合器Cc滑动,从而确保换档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另外,驱动多级变速器M的输入轴10、通过减速器14传递到曲轴2,使曲轴2在高速状态下旋转。因此,由变矩器T和安装在曲轴2上的换档离合器Cc承载的传输力矩,相对来说是很小的;因此,变矩器T和换档离合器Cc的体积可以相应地减小,使得变矩器T合换档离合器Cc的结构紧凑。另外,不管变矩器T和换档离合器Cc的结构如何,也能使动力装置P更紧凑。
而且,在初级减速器14、变矩器T和换档离合器Cc中,初级减速器14设置在最接近曲轴箱1的右侧壁的位置,变矩器T设置在比较接近曲轴箱右侧壁的位置。因此,随着初级减速器14的运转,施加到曲轴2和输入轴10的弯曲力矩,就可以减至最小。此外,变矩器T的重量大于换档离合器Cc,但由于变矩器T和换档离合器Cc的重量施加在曲轴2上的弯曲力矩,就会减至最小,所以,与变矩器T和换档离合器Cc的紧凑性合作,就可以提高曲轴2、输入轴10、以及支承着曲轴2和输入轴10的轴承3′和12′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照附图12至1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相对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的不同点是:输入阀128的设置。更准确地说,在离合器壳体20的外圆周壁20c内、沿圆周以相等的间距设有多个排油孔132,朝离心液压腔25打开。与阀控制盘34构成一个整体的多个舌片形输入阀128,与排油孔132相对应,这些舌片与外圆周壁20c的外圆周表面可滑动地紧密接触。在每个输入阀128的内圆周表面内具有一排放槽91。
其它结构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同。在图12和13中,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和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当阀控制盘34处于离合器接合位置(右端位置)时,输入阀128关闭排油孔132的外开口端。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当离合器处于脱开位置(左端位置)时,排放槽91与排油孔132对齐,而使离心液压腔25与外部相通。按照第二实施例,输入阀128可以通过使输入阀128与阀控制盘34构成整体而得到简化。
下面,参照附图14至16,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相对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也是:输入阀228的设置。更准确地说,在离合器壳体20的外圆周壁20c内、沿圆周等距离处,具有多个排油孔232,朝离心液压腔25打开。每个排油孔232朝向离心液压腔25的开口构成一圆锥形阀座232a,并设置多个球形的输入阀,因而,该球形输入阀可以坐靠在阀座232a上。为了达到卡住输入阀228的目的,加压盘21上带有一夹持凹槽93,该凹槽93可以容纳每个输入阀228,以及一与夹持凹槽93连并围绕着每个输入阀228的U形支承壁100。
在离合器壳体20的端壁20a内具有多个导向孔94,该导向孔94与输入阀228相对应,阀开启杆95与阀控制盘34固定,该阀开启杆95在与输入阀228的侧面相对的位置,可滑动地穿过导向孔94。其他的结构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同。在图14和15中,与在第一实施例对应的部分和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阀控制盘34处于离合器接合的位置(向右位置),每个阀开启杆95与对应的输入阀228都有一定的间隔,利用输入阀自身的离心力和离心液压腔内的离心液压力的作用,每个输入阀228都坐在阀座232a上,从而,能够可靠地关闭相应的排油孔232。如图15所示,处于离合器脱开的状态时,每个阀开启杆95将其相对应的输入阀228推向加压盘21内的夹持凹槽93,使输入阀228与阀座232a分离开。从而,将排油孔232打开。
下面,参照附图17和18,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相对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也是:输出阀126和输入阀328的设置。更准确地说,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阀控制盘34在左端位置(见图17)时,是离合器接合位置;右端位置时,是离合器脱开的位置。因此,输出阀126是这样设置的:阀控制盘34在左端位置时,输出阀打开;阀控制盘34在右端位置时,输出阀关闭。
另一方面,在离合器壳体20的端壁20a的外圆周部分,沿圆周等距离处,具有多个排油孔332,以及多个与阀控制盘34固定的输入阀328,该输入阀与排油孔332配合。每个输入阀328包含:一柱形阀部分328a,在其基底部分处利用嵌塞的方法,将该柱形阀部分固定在阀控制盘34上;以及一柱形导向部分328b,其同轴地形成于柱形阀部分328a的顶端,并且,该柱形导向部分的直径小于柱形阀部分328a的直径。在阀控制盘34的左端位置时,柱形阀部分328a与排油孔332紧密地配合,以关闭排油孔332。在阀控制盘34右端位置时,仅有柱形导向部分328b宽松地与排油孔332配合,从而打开排油孔332。
因此,阀控制盘34在左端位置(离合器接合位置)时,输出阀126打开,输入阀328关闭。因此,工作油就可以从上游供油通道271供应到离心液压腔25,而使换档离合器Cc进入离合器接合状态。阀控制盘34在右端位置(离合器脱开位置)时,输出阀126关闭,输入阀328打开。因此,在离心液压腔25的工作油,通过输入阀排到外部,而使换档离合器Cc进入离合器脱开状态。特别是,在第四实施例中,由于在每个与阀控制盘34固定的输入阀328上形成有与排油孔332宽松地配合的柱形导向部分328b,因此,在柱形导向部分328b的导向功能的帮助下,就可以顺利地引导阀部分328a进入排油孔332,而实现紧密的配合。
下面,参照附图19和20,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除了每个输入阀428的导向部分428b(与在离合器壳体20内的排油孔332配合)形成一圆锥形外,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在图19和20中,与第四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和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不再赘述。
按照第五实施例,在圆锥形导向部分428b的对准和导向功能的帮助下,就可以顺利地引导阀部分428a进入排油孔332,而实现紧密的配合。
下面,参照附图21至22,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中,在离合器壳体20的外圆周壁20c内,沿圆周以相等的间距设有多个排油孔532,这些排油孔通向离心液压腔25。每个排油孔532朝向离心液压腔25的开口构成一圆锥形阀座532a,并设置有多个球形的输入阀528,这些球形排出阀可以坐在阀座532a上。为了达到卡住输入阀528的目的,在加压盘21上形成与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那些相似的一夹持凹槽93和一支承壁100,该加压盘21与离合器壳体20一起旋转。每个输入阀528是这样设计的:当输入阀528坐在阀座532a上时,输入阀528从排油孔532突出的部分,伸出离合器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
另一方面,一圆筒形部分34a,其与阀控制盘34整体连接,在离合器壳体20的外周边上可滑动地配合。圆筒形部分34a包含:一导向面102,其在离合器壳体20的外周边上与之可滑动地配合;以及一逸出面103,其通过一圆环形台阶与导向面102连接,并延伸到圆筒形部分34a的开口端。当导向面102进入与排油孔532相对的位置时,该导向面沿径向、向里推动从排油孔532伸出的输入阀528的部分。即使当逸出面103进入与排油孔532相对的位置时,逸出面103也与离合器壳体20的外周边表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隔,因此,该逸出面不会对输入阀528处于关闭状态产生影响。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对应的部分或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21所示,阀控制盘34处于离合器接合的位置(右端位置),圆筒形部分34a的逸出面103设定在这样的位置:该逸出面103与在离合器壳体20内的排油孔532相对。然而,逸出面103与离合器壳体20的外周边表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隔,因此,即使坐在阀座532a上的输入阀528的一部分528a伸出排油孔532,圆筒形部分34a也不会影响输入阀528。因此,在输入阀自身的离心力和离心液压腔25内的离心液压力的作用下,可以保证输入阀528坐在阀座532a上的状态。
如图22所示,阀控制盘34处于离合器脱开的位置(左端位置),圆筒形部分34a的导向面102进入这样的位置:该导向面102与在离合器壳体20内的排油孔532相对。此时,导向面102推动伸到排油孔532外面的输入阀528的部分,由此,将输入阀528从阀座528a移开,从而,打开排油孔532。一旦排油孔532打开,通过排油孔532从离心液压腔25排出的工作油,穿过圆筒形部分34a的逸出面103和离合器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缝隙,流出离合器壳体20。
最后,参照附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在第七实施例中,将如图23所示第六实施例中的输出阀26替换成一阻尼孔101。更准确地说,阻尼孔101设置在离合器壳体20的轴毂20b内的通孔30内,该阻尼孔101用于限制从上游供油通道271流向离心液压腔25供应工作油量;通孔30将曲轴2内的第一流入孔431和离合器壳体20内的离心液压腔25连通起来。其他的结构与图21所示第六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对应的部分或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阀控制盘34进入离合器脱开位置,而打开每个输入阀528时,从上游供油通道271流入离心液压腔25的工作油量,会受到阻尼孔101的限制,而在离心液压腔25内的工作油,就会从排出孔532平稳地流出。因此,在离心液压腔25内的压力会迅速下降,从而转动换挡离合器Cc进入脱开状态。如果阀控制盘34进入离合器接合的位置,而关闭每个输入阀528,通过阻尼孔101的工作油就会充满离心液压腔25。因此,当曲轴2的旋转速度提高时,在离心液压腔25内的压力就会提高,而转动换档离合器Cc进入接合状态。特别是,在这个实施例中,工作油同样从上游供油通道271引出,通过离合器壳体20的轴毂20b内的通孔30,流入离心液压腔25。因此,上游供油通道271和离心液压腔25之间的油路长度,可以减到最小,因而,可以提高换档离合器Cc的响应特性。而且,从离心液压腔25排出工作油和向离心液压腔25供应工作油,只是通过打开和关闭输入阀来实现的,因此,使方案简化。
上面,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构思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上述方案所进行不同变型。例如,图23所示的第七实施例中的阻尼孔101,可以由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的输出阀26、126来替代。同样地,在图11和2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安装用于偏压球形输入阀228、528的弹簧。

Claims (11)

1 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它包括一个离合器壳体(20),该壳体的一个端面是敞口,该壳体连接到输入件(2)上,一个可滑动安装到离合器壳体(20)上的加压盘(21),一个安装到离合器壳体(20)开口端的压力承受盘(22),以及一个介于所述加压盘(21)和所述压力承受盘(22)之间并连接到一输出部件(50)上的摩擦离合器盘(23),其中,一个离心液压腔(25)位于加压盘(21)和离合器壳体(20)的端壁(20a)之间并连接到输入件(2)里工作油液供给油路(271)上,同时摩擦离合器盘(23)通过液压压力被卡紧在加压盘(21)和压力承受盘(22)之间,该液压压力是由供给到离心液压腔(25)的工作油液接收到的离心力而产生的,
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壳体(20)的轴毂(20b)上有一个输入阀(26,126),该离合器壳体(20)连接到一输入件(2)上,该输入阀(26,126)用来使工作油液供给油路(271)和离心液压腔(25)连通或断开,同时一个输出阀(28,128,228,328,428,528)位于离合器壳体(20)的外周边上,用以相对外部打开或关闭离心液压腔(25)的内部,一个阀的操作装置(A)连接到输入阀(26,126)与输出阀(28,128,228,328,428,528)上,以交替地打开和关闭输入和输出阀。
2 一种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它包括一个离合器壳体(20),该壳体的一个端面是敞口的,该壳体连接到输入件(2)上,一个可滑动安装到离合器壳体(20)上的加压盘(21),一个安装到离合器壳体(20)开口端的压力承受盘(22),以及一个介于所述加压盘(21)和所述压力承受盘(22)之间并连接到一输出部件(50)上的摩擦离合器盘(23),其中,一个离心液压腔(25)位于加压盘(21)和离合器壳体(20)的端壁(20a)之间并连接到输入件(2)里工作油液供给油路(271)上,同时摩擦离合器盘(23)通过液压压力被卡紧在加压盘(21)和压力承受盘(22)之间,该液压压力是由供给到离心液压腔(25)的工作油液接收到的离心力而产生的,
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输入件(2)相连的离合器壳体(20)的轴毂(20b)有一个阻尼孔(101),用以把工作油液供给油路(271)和离心液压腔(25)连接起来,并限制从工作油液供给油路(271)流到离心液压腔(25)的工作油量,同时,一个输出阀(28,128,228,328,428,528)位于离合器壳体(20)的外周边上,用以相对于外部打开或关闭离心液压腔(25)的内部,一个阀的操作装置(A)连接到输出阀(28,128,228,328,428,528)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输出阀。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阀操作装置(A)包括一个连接到输入阀(26,126)和输出阀(28,128,228,328,428,528)上的共同的阀控制板(34),并在离合器接合和离合器脱开的位置之间工作,于是在所述阀控制板(34)位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输入阀(26,126)打开,输出阀(28,128,228,328,428,528)关闭,相反,在离合器脱开位置时,输入阀(26,126)关闭,输出阀(28,128,228,328,428,528)打开。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20)端壁(20a)外周边上的输出孔(32),且它通向离心液压腔(25),所述输出阀(28)包括一个以其一端固定于端壁(20a)外周边上的簧片阀,用来在离心液压腔(25)一侧打开或关闭输出孔(32),阀操作装置(A)通过穿过输出孔(32)的开启阀杆(31)而连接到输出阀(28)上,其中,在所述阀操作装置(A)位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开启阀杆(31)从输出阀(28)处后退,使输出阀(28)关闭,在离合器置于脱开位置时,开启阀杆(31)前进,迫使输出阀(28)打开。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该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20)壁外周边(20c)上的输出孔(132),它通向离心液压腔(25),输出阀(128)和阀的操作装置(A)成整体形成并和外壁(20c)的外周边以滑动的方式紧密接触,以打开和关闭输出孔(132)。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20)壁外周边(20c)上的输出孔(232),该输出孔(232)通向离心液压腔(25)的一端形成了一个锥形的阀座(232a),输出阀(228)包括一个球形的阀芯,它能够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安放于阀座(232a)上,阀的操作装置(A)通过穿过离合器壳体(20)端壁(20a)的开启阀杆(95)连接到输出阀(228)上,其中,在阀的操作装置(A)的离合器接合位置时,开启阀杆(95)从输出阀(228)后退,使输出阀(228)关闭,在离合器置于脱开位置时,开启阀杆(95)前进,迫使输出阀(228)打开。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该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端壁外周边上的输出孔(332),输出孔(332)通向离心液压腔(25),输出阀(328,428)连接到阀的操作装置(A)上,以打开或关闭输出孔(332),并且输出阀(328,428)上有一个导引部分(328b,428b)并以间隙配合的方式配合在输出孔(332)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该离合器还包括一个位于离合器壳体(20)壁外周边(20c)上的输出孔(532),输出孔(532)通向离心液压腔(25)的一端形成了一个阀座(532a),提供的输出阀(528)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能够安放于阀座(532a)上,当输出阀(528)位于阀座(532a)上时,输出阀(528)有一个从输出孔(532)凸出到离合器壳体(20)外周边的部分(528a),阀的操作装置(A)布置为,当阀操作装置(A)位于离合器接合位置时,输出阀(528)位于阀座(532a)上,当离合器处于脱开位置时,阀的操作装置(A)径向向里推动输出阀(528)的轴毂分(528a),以把输出阀(528)从阀座(532a)上移开。
9 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壳体(20)上有一个气孔(89),以使离心液压腔(25)的内表面侧和外部连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有多个输入阀(26,126)布置于离合器壳体(20)的圆周方向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离心式液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有多个输出阀((28,128,228,328,428,528))布置于离合器壳体(20)的圆周方向上。
CNB001042009A 1999-02-10 2000-02-04 离心式液压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6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54899 1999-02-10
JP32548/1999 1999-02-10
JP2000021802A JP4398556B2 (ja) 1999-02-10 2000-01-26 遠心油圧クラッチ
JP21802/2000 2000-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3216A CN1263216A (zh) 2000-08-16
CN1163679C true CN1163679C (zh) 2004-08-25

Family

ID=26371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420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679C (zh) 1999-02-10 2000-02-04 离心式液压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028266B1 (zh)
JP (1) JP4398556B2 (zh)
CN (1) CN1163679C (zh)
ES (1) ES2219212T3 (zh)
ID (1) ID2477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9274B2 (ja) * 2003-08-26 2009-0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遠心式クラッチにおける給油装置
JP4414203B2 (ja) * 2003-11-21 2010-02-10 株式会社ユタカ技研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5117099B2 (ja) * 2007-04-27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クラ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15338Y1 (zh) * 1966-01-20 1968-06-26
JPS4955421U (zh) * 1972-08-22 1974-05-16
JPS53143946U (zh) * 1977-04-18 1978-11-13
JPS5425957U (zh) * 1977-07-23 1979-02-20
JPS5824654B2 (ja) * 1978-02-01 1983-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作動クラツチのチエツクバルブ
JPS5825880U (ja) * 1981-08-14 1983-02-18 株式会社山武
US4485903A (en) * 1982-05-24 1984-12-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actuated friction clutch with a hydraulic apply piston
JPH025163Y2 (zh) * 1984-12-18 1990-02-07
JPS6267333A (ja) * 1985-09-17 1987-03-27 Honda Motor Co Ltd 遠心クラツチ
JPS62204071U (zh) * 1986-06-17 1987-12-26
JPH0723736B2 (ja) * 1986-12-04 1995-03-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油弁
JPH05296313A (ja) * 1992-04-14 1993-11-09 Nissan Motor Co Ltd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機構
JP2768133B2 (ja) * 1992-05-18 1998-06-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圧クラッチ装置
JPH10141539A (ja) * 1996-11-05 1998-05-29 Naoyuki Maehara 止水用アダプ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219212T3 (es) 2004-12-01
ID24770A (id) 2000-08-10
EP1028266A1 (en) 2000-08-16
EP1028266B1 (en) 2004-04-28
CN1263216A (zh) 2000-08-16
JP4398556B2 (ja) 2010-01-13
JP2000297829A (ja) 2000-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8011C (zh) 用于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
US8904989B2 (en) Lubrication structure for hybrid type vehicle power unit
ITTO990110A1 (it) Struttura d'ingresso per l'azionamento di un cambio di velocita' a va- riazione continua.
CN101294606B (zh)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CN1696537A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
CN1178806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208209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136109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045016C (zh) 手动和自动无级动力变速箱
US7216482B2 (en) Clutch device for a hydrostat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6810772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163679C (zh) 离心式液压离合器
TWI289636B (en) Transmission for small vehicle
CN1212483C (zh) 液力变矩器
CA2460310C (en) Swash plate type servo device for a plunger hydraulic unit
CN1210173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03380314A (zh) 液力变矩器
CN101779056A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和具备其的车辆
US8021073B2 (en) Shaft member coupling structure
CN1253890A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US7913492B2 (en) Hydrostat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3747672B2 (ja) 鞍乗型車両の潤滑構造
US10012298B2 (en) Torque converter for manual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3994086B (zh) 发动机
CN1380503A (zh) 手动和自动无级动力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