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3436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3436A
CN116353436A CN202211610972.3A CN202211610972A CN116353436A CN 116353436 A CN116353436 A CN 116353436A CN 202211610972 A CN202211610972 A CN 202211610972A CN 116353436 A CN116353436 A CN 116353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mode
normal mode
sl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09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健之
冲本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53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3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4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with memory of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6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by linear actuators, e.g. linear screw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52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with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adjustments, e.g. height of headrest following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72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se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the front or the rear portion of the seat being adjustable, e.g.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 B60N2/18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the front or the rear portion of the seat being adjustable, e.g.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8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the front or the rear portion of the seat being adjustable, e.g.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pivoting about an axis located in the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02/005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no seat or seat part collides, during its movement, with other seats, seat parts or the vehicle itsel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倾斜驱动部,其使座椅靠背倾斜;以及滑动机构,其使座椅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滑动机构具备:滑动轨道,其将座椅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滑动驱动部,其使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能够滑动;以及模式切换开关,其能够切换模式,其中,通常模式下为座椅在车辆驾驶时使用的滑动量,放松模式下为比通常模式下的最后端靠后方的位置的滑动量,在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时,在将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使座椅靠背向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使座椅向前方移动至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座椅,存在设有能够使座椅主体沿着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滑动机构的座椅。滑动机构具备:在座椅主体的下表面左右一对地设置的上轨道;以及经由脚固定于车身底板,且将上述的上轨道分别支承为能够滑动移动的下轨道。滑动机构是维持以使座椅座面的前端朝向上方且使座椅座面的后端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的状态而能够向前后移动的结构。
在这样的滑动机构中,例如日本特开2019-38320号所记载的那样,在称为驾驶位置的驾驶员能够驾驶的范围内进行座椅的前后移动。
与此相对,今后除了驾驶位置之外,也能够使用放松位置。即,不仅具有为了移动而驾驶的驾驶位置,而且也具有在停车时或自动驾驶时等在内部能够度过其他的活动时间的放松位置。即,是指一想起就能在此时立即应对,在车辆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轻作业等的情况,车辆的中部能够作为私人的单间生活空间使用的情况。因此,作为放松位置,考虑有使座椅比以往的驾驶位置更向后方滑动的情况。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未设想到使座椅比以往的驾驶位置的范围更向后方滑动的情况,在这一点上,现有技术存在改善的余地。
而且,座椅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按照该情况,上轨道、下轨道也倾斜,因此在放松模式下,重心位于更靠后方的位置,而且在将座椅靠背向后方放倒了的情况下更向后方施加载荷,因此以往的结构保持不变的话,存在无法使用滑动机构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方案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驾驶位置之外也能够使用放松位置的车辆用座椅。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
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
倾斜驱动部,其使所述座椅靠背倾斜;以及
滑动机构,其使所述座椅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
所述滑动机构具备:
滑动轨道,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座椅的上轨道及固定于车身底板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上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下轨道,并将所述座椅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滑动驱动部,其使所述上轨道相对于所述下轨道能够滑动;以及
模式切换开关,其驱动所述滑动驱动部而能够对驾驶时的通常模式和放松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通常模式下,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为车辆驾驶时使用的滑动量,
所述放松模式下,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成为比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靠后方的位置,
在通过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从所述放松模式向所述通常模式切换时,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驱动所述倾斜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驱动所述滑动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向前方移动至所述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
(2)在上述方案(1)中,也可以是,
在所述放松模式时,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并且从所述通常模式下就座的驾驶员向所述座椅座垫施加的重心范围的后端成为比所述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3)在上述方案(1)中,也可以是,
在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前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前端比所述下轨道前端向前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一半以上,
在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前端比所述下轨道前端向前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全部,
在所述放松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中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三分之二以下。
(4)在上述方案(1)~(3)中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
在所述放松模式时,所述座椅座垫中的臀部点的前后方向位置成为比所述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5)在上述方案(4)中,也可以是,
所述座椅具有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向上方抬起的抬起部,
在通过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从所述放松模式向所述通常模式切换时,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驱动所述倾斜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驱动所述抬起部来使所述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向下方移动至所述通常模式的位置。
(6)在上述方案(5)中,也可以是,
基于所述滑动驱动部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移动速度中,所述通常模式与所述放松模式切换时的移动速度比所述通常模式下的移动速度大。
(7)在上述方案(6)中,也可以是,
所述车身底板具有在所述通常模式下被所述座椅隐藏且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就座的驾驶员能够使用的放脚低地板部。
根据上述方案(1),通过滑动机构,从作为用于驾驶的驾驶位置的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切换,由此与以往的作为能够驾驶的滑动范围的通常模式的滑动范围相比,座椅能够更位于后方。由此,能够成为不被方向盘等干扰地在车辆内部创造出以往无法实现的放松空间的放松模式、安静模式。而且,以往活动车顶也主要是后部座椅能被给予良好的感觉的结构,但是在驾驶员座也能被给予良好的感觉。此外,仅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就能够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切换,并且仅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就能够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
此时,在放松模式下将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在保持将座椅靠背放倒的状态且就座者倚靠的状态下使座椅滑动会使重心变得很靠后侧。因此,可能会产生轨道较大地挠曲、在滑动驱动部的马达等作用有大的负担等不良情况,但是先使座椅靠背向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来使重心向前侧移动,之后使座椅向前方移动至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由此能够减轻作用于轨道、马达的负担,避免上述的不良情况。
根据上述方案(2),座椅座垫的重心范围的后端处于比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上轨道比以往延长,从而也不会引起轨道较大地挠曲、在滑动驱动部的马达等作用有大的负担等不良情况,能够实现放松模式。在该座椅座垫的重心范围的后端成为比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的状态下,在成为驾驶时的通常模式下不会滑动,因此不需要考虑驾驶时的载荷等。由此,与通常模式的滑动范围相比,座椅更位于后方,能够不被方向盘等干扰地进行轻作业等,并且能够成为在车辆内部创造出以往无法实现的放松空间的放松模式、安静模式。
根据上述方案(3),通过比以往延长的上轨道,能够在维持了充分的与下轨道的重叠量的状态下切换通常模式与放松模式并实现它们。通过实现上轨道与下轨道的重叠量及滑动量,由此在通常模式和放松模式这两方的模式下,都不会引起轨道较大地挠曲、在滑动驱动部的马达等作用有大的负担等不良情况,在具有充分的座椅的保持及耐载荷性的状态下,能够迅速地切换通常模式与放松模式。
根据上述方案(4),使臀部点的前后方向位置相对于下轨道成为规定的范围,从而能够切换通常模式与放松模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维持滑动机构中的耐载荷性,不会引起轨道较大地挠曲、在滑动驱动部的马达等作用有大的负担等不良情况,能够实现放松模式。
根据上述方案(5),通过抬起部将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向上方抬起,由此作为与驾驶时的通常模式不同的放松模式,能够成为在车辆内部创造出以往无法实现的放松空间的放松模式、安静模式。而且,在从放松模式向所述通常模式切换时,相对于在就座者倚靠于在放松模式下放倒了的座椅靠背的状态下重心处于后方的状态,首先使座椅靠背立起来使重心向座椅的前方移动,然后使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向下方移动,由此减轻相对于向前方移动的座椅的滑动机构的轨道、马达中的载荷。此时,在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高的情况下,与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处于低的位置的情况相比,重心处于高的位置,因此在前后方向上重心位于前侧。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能够不引起轨道较大地挠曲、在滑动驱动部的马达等作用有大的负担等不良情况地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
根据上述方案(6),相对于以座椅的前后方向位置调整为着眼点的通常模式下的基于滑动驱动部的座椅的前后方向移动速度,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模式切换时的座椅的前后方向移动速度。由此,进行操作的就座者能够缩短直至切换结束为止等待的时间,能够防止操作者感到焦急的情况。能够缩短模式切换所需的时间,快速地减少作用于滑动机构的轨道、马达的负载。
根据上述方案(7),使座椅向后方移动而成为放松模式,由此能够使用通常模式下成为座椅的下方位置而被隐藏的放脚低地板部来放置就座者的脚,能够成为与通常模式相比将腿伸长而在车辆内部创造出以往无法实现的放松空间的放松模式、安静模式。同时,在通常模式下,能够使放脚低地板部成为座椅的下方位置而隐藏,因此不会对驾驶产生障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中的通常模式的简要结构图(侧视图)。
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中的放松模式的简要结构图(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机构的滑动位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的切换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的切换的示意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向通常模式的切换的示意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向放松模式的切换的示意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向通常模式的切换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中的成为通常模式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中的成为放松模式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的简要结构图。在图中,符号10是车辆。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等的朝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就与车辆中的朝向相同。图中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FR表示前方。
[车辆]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在车辆10的车身底板11上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而排列有前排座椅(车辆用座椅)12及后排座椅13。
[座椅]
如图1所示,前排座椅(座椅)12具备座椅靠背32能够倾斜移动地与座椅座垫31的后端部连结而成的座椅主体33,该座椅主体33经由滑动机构34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地固定于车身底板11。虽然未图示,但是前排座椅12设有左右一对。
前排座椅(座椅)12沿前后方向滑动而能够在图1所示的驾驶时的通常模式与图2所示的放松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车身底板11上形成有放脚低地板部11a。放脚低地板部11a以与车身底板11相比成为下方的方式凹陷。如后所述,放脚低地板部11a成为图1所示的通常模式下的座椅座垫31的下方,相对于就座的驾驶员而被座椅座垫31隐藏,但是在图2所示的放松模式下,位于座椅座垫31的前方,就座的驾驶员能够用于放脚。
[滑动机构]
滑动机构34具备:在座椅座垫31的下表面左右一对地固定的上轨道35;经由脚51、52(参照图3)固定在车身底板11上,且将上述的各上轨道35分别支承为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下轨道37;驱动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滑动的滑动驱动部(马达)53;使座椅座垫31的座面上下移动的抬起部54;驱动座椅靠背32倾斜移动的倾斜驱动部55;切换后述的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57;以及控制部59。通过上轨道35及下轨道37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轨道38。
[滑动轨道]
各滑动轨道38分别由同样的结构构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一方的滑动轨道38进行说明,对于另一方的滑动轨道38适当省略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轨道的滑动位置的示意侧视图。
如图1~图3所示,上轨道35在座椅座垫31的下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上轨道35可以具备朝向下方开口的截面C字状的上基部。上基部的上表面经由托架而固定于座椅座垫31的下表面。在上基部的左右两端缘,在基部的全长上形成有向外(左右方向的外侧且上方)折入的上弯折壁。
可以将例如树脂制的端盖从前方装配于上轨道35的前端部35a。端盖以从前方与上述的上基部及上弯折壁的前端缘抵接的方式装配。通过端盖来避免上轨道35的金属部分与前座乘员的腿等直接干涉。
可以将例如树脂制的端盖从后方装配于上轨道35的后端部35b。端盖以从后方与上述的上基部及上弯折壁的后端缘抵接的方式装配。通过端盖来避免上轨道35的金属部分与后座乘员的腿直接干涉。
下轨道37与各上轨道35对应而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下轨道37具备朝向上方开口的截面C字状的下基部。在下基部的左右两端缘形成有向内(左右方向的内侧且下方)折入的下弯折壁。上述的上轨道35从上方收容于下轨道37的下基部内,且上弯折壁与下轨道37的下弯折壁卡合。由此,上轨道35被支承为能够在下轨道37上滑动移动。
如图1~图3所示,上轨道35及下轨道37成为通过相互沿前后方向滑动而能够切换后述的通常模式与放松模式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上轨道35及下轨道37能够在通常模式下的从最前位置FRM至最后位置RRM的滑动范围、以及直至放松模式下的超后位置RROM的范围中滑动。
以下,说明上述的滑动位置及滑动轨道38的长度。
图3的上段所示的最前位置FRM是通常模式下的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相对于下轨道37的最前端的滑动位置。最前位置FRM是在通常模式下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位于最前方的滑动位置。即,最前位置FRM是通常模式下的座椅座垫31向最前方移动了的滑动位置。
图3的中段所示的最后位置RRM是通常模式下的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相对于下轨道37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最后位置RRM是在通常模式下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位于最后方的滑动位置。即,最后位置RRM是通常模式下的座椅座垫31向最后方移动了的滑动位置。
在通常模式下,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被规定为成为最前位置FRM与最后位置RRM之间的滑动范围。即,只要不使后述的模式切换开关57成为接通,则上轨道35就不会进一步向后方移动。
图3的下段所示的超后位置RROM是放松模式下的成为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的规定位置的滑动位置。超后位置RROM是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的前后位置中的位于最后方的滑动位置。即,超后位置RROM是滑动机构34中的座椅座垫31向最后方移动了的滑动位置。
上轨道35和下轨道37能够从它们的最前位置FRM至最后位置RRM、以及直至成为比最后位置RRM更靠后方的位置的超后位置RROM相互滑动。
如图3的上段所示,在通常模式下的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前位置FRM,上轨道35的前端35a比下轨道37的前端37a向前方突出。在最前位置FRM,上轨道35的后端35b位于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在最前位置FRM,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成为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尺寸的约一半以上。即,在最前位置FRM,从下轨道37的前端37a至上轨道35的后端35b的前后方向距离为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尺寸的约1/2。
这样,在最前位置FRM,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即相互沿前后方向重叠且由下轨道37支承的上轨道35的前后方向长度比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长度的1/2大。为了实现这样的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与以往的上轨道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轨道35沿前后方向延长。
在最前位置FRM,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不会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因此,在通常模式下的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向前方移动的滑动位置中,最前位置FRM处的重叠量wrp最小,重叠量wrp不会进一步减小。因此,最前位置FRM处的重叠量wrp为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尺寸的约1/2。由此,能够具有通常模式下的充分的机械强度、耐冲击性、耐载荷性、变形产生耐性。
如图3的中段所示,在通常模式下的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后位置RRM,上轨道35的前端35a比下轨道37的前端37a向前方突出。在最后位置RRM,上轨道35的后端35b比下轨道37的后端37b向后方突出。在最后位置RRM,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等于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尺寸。
这样,在最后位置RRM,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即相互沿前后方向重叠并由下轨道37支承的上轨道35的前后方向长度等于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为了实现这样的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与以往的上轨道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轨道35沿前后方向延长。
在最后位置RRM,作为通常模式,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不会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因此,在通常模式下的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比上轨道35的后端35b与下轨道37的后端37b一致的位置向后方移动的滑动位置中,最后位置RRM处的重叠量wrp成为最大。由此,能够具有通常模式下的充分的机械强度、耐冲击性、耐载荷性、变形产生耐性。
如图3的下段所示,放松模式下的滑动范围设定为与通常模式下的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相比成为后方。这是由于在放松模式下,目的在于不被方向盘15(参照图2)等干扰,在车辆10的内部能够创造出到目前为止无法实现的宽的放松空间。因此,在超后位置RROM,上轨道35的前端35a位于比下轨道37的前端37a靠后方的位置。在超后位置RROM,上轨道35的前端35a位于比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前方的位置。
在超后位置RROM,成为上轨道35的后端35b比下轨道37的后端37b向后方突出的滑动位置。在超后位置RROM,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成为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尺寸的约2/3。即,在超后位置RROM,从上轨道35的前端35a至下轨道37的后端37b的前后方向距离为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尺寸的约2/3。
这样,在超后位置RROM,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即相互沿前后方向重叠并由下轨道37支承的上轨道35的前后方向长度比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长度的2/3大。为了实现这样的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的重叠量wrp,与以往的上轨道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轨道35沿前后方向延长。
在超后位置RROM,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不会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因此,在放松模式下的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中,超后位置RROM处的重叠量wrp成为最小,重叠量wrp不会进一步减小。
作为放松模式的超后位置RROM也可以不为一个部位,而为前后方向的滑动位置成为规定的范围的区域。
在放松模式时的超后位置RROM,在其滑动位置中,从在通常模式下就座的驾驶员向座椅座垫31施加的重心范围的后端G成为比下轨道37的后端37b靠后方的位置。
重心范围的后端G是从在通常模式下就座于座椅座垫31的驾驶员施加的载荷的重心范围中的在前后方向上成为最后方位置的端部。在此,从就座的驾驶员施加的重心由于座椅靠背32的倾斜、就座者的姿势等而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变动。例如,座椅靠背32向后方放倒时的重心位置位于比座椅靠背32接近于直立的状态的驾驶时的重心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
这样,将前后的上述的重心位置的范围中的成为最后方的端部位置作为重心范围的后端G。具体而言,重心范围的后端G为成为座椅靠背32下端的紧邻前方的座椅座垫31的后端部附近。
在放松模式时,座椅座垫31中的臀部点H的前后方向位置为成为比下轨道37的后端37b靠后方的滑动位置。在此,臀部点H的前后方向位置为成为座椅靠背32下端的紧邻前方的座椅座垫31的后端部附近。
滑动轨道38以从前方朝向后方下降的方式倾斜,在不使后述的抬起部54动作的状态下,座椅座垫31的座面也以朝向后方下降的方式倾斜。因此,臀部点H的前后方向位置为成为座椅靠背32下端的紧邻前方的座椅座垫31的后端部附近,在上轨道35向后方移动的超后位置RROM,向滑动轨道38的载荷更位于后方。
由此,超后位置RROM处的重叠量wrp成为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尺寸的约2/3以下。在超后位置RROM,如后所述为放松模式,即,车辆10为停止状态,因此不会向滑动轨道38施加来自就座者的载荷以外的载荷。由此,作为通常模式及放松模式,即使在上轨道35与下轨道37从最前位置FRM相互滑动至最后位置RRM、超后位置RROM的情况下,也能够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耐冲击性、耐载荷性、变形产生耐性。
这样,通过使滑动轨道38为上述的结构,由此能够切换通常模式和放松模式并实现两方的模式。
如图1~图3所示,在下轨道37具备滑动驱动部(马达)53。滑动驱动部53分别设置于左右的下轨道37。滑动驱动部53与控制部59连接。滑动驱动部53由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电力而使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沿前后方向滑动。滑动驱动部53具有未图示的齿轮等驱动力传递部。滑动驱动部53具备检测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的前后方向位置的检测部。
如后所述,滑动驱动部(马达)53能够兼用为,进行通常模式下的用于前后位置调整的座椅主体33的向前后方向的滑动和用于模式切换的座椅主体33的向前后方向的滑动。
滑动驱动部(马达)53以使用于模式切换的座椅主体33的向前后方向的滑动中的驱动速度比通常模式下的用于前后位置调整的座椅主体33的向前后方向的滑动中的驱动速度大的方式进行调整。具体而言,滑动驱动部(马达)53使用于模式切换的驱动速度比通常模式下的前后位置调整中的驱动速度大2倍至3倍左右,例如大2.6倍左右。
如图1~图2所示,在座椅主体33的下部设有抬起部54。抬起部54使座椅座垫31的座面上下移动。具体而言,抬起部54使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后端上下移动。抬起部54使在后述的通常模式下后端向下方倾斜的座椅座垫31的座面在切换为放松模式时上升成大致水平。抬起部54使在后述的放松模式下成为大致水平的座椅座垫31的座面在切换为通常模式时下降成后端向下方倾斜。
抬起部54例如为空气单元,由未图示的空气供给部供给空气而能够使座椅座垫31的座面上下移动。抬起部54与控制部59连接。抬起部54只要能够使座椅座垫31的座面上下移动即可,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
如后所述,抬起部54能够兼用为,进行在通常模式下用于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上下位置调整的上升及下降、以及用于模式切换的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上升及下降。
如图1~图2所示,在座椅靠背32的下端设有倾斜驱动部55。倾斜驱动部55驱动座椅靠背32倾斜,以便调节座椅靠背32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向前后方向倾斜的角度。倾斜驱动部55与控制部59连接。倾斜驱动部55由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电力而驱动座椅靠背32倾斜,以便调节座椅靠背32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向前后方向倾斜的角度。倾斜驱动部55例如为马达,具有未图示的齿轮等驱动力传递部。
在倾斜驱动部55具备检测座椅靠背32的倾斜角度的检测部。如后所述,倾斜驱动部55能够兼用为,进行通常模式下的用于倾斜角度调整的座椅靠背32的向前后方向的倾斜位置设定、以及模式切换时的座椅靠背32的向前后方向的倾斜位置设定。
如图1~图2所示,模式切换开关57在后述的通常模式与放松模式的切换时工作。模式切换开关57与控制部59连接。模式切换开关57配置于在放松模式下倚靠于座椅靠背32的就座者以保持不动的姿势够不到的位置、无法操作的位置。即,模式切换开关57成为如下配置:在放松模式下就座于位于后方的座椅12的状态下,直起上身成为使作用于座椅12的载荷向前方移动了的状态之后才能够进行开关操作。
具体而言,模式切换开关57可以配置在车辆10的车顶部前方、或者比方向盘15靠前方的位置。模式切换开关57配置于车辆10的地图照明灯模块、或者比方向盘15靠前方的中央显示器的操作面板16等。
而且,模式切换开关57构成为,在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的情况下,切换动作的方向成为前方。即,在模式切换开关57为滑动开关的情况下,在向通常模式的模式切换时,需要向前方移动开关。
通过这样构成,对模式切换开关57进行操作的操作者通过直起上身而使作用于座椅12的载荷向前方移动,从而即使在下轨道37向后方伸长了的状态下,作用于滑动机构34的重心也向前方移动,能够抑制向滑动机构34中的滑动驱动部(马达)53的过载荷、或者减少滑动轨道37等中的变形的产生等,从而能够进行顺畅的模式切换动作。
控制部59与滑动驱动部(马达)53、抬起部54、倾斜驱动部55及模式切换开关57连接。控制部59当被从模式切换开关57输入接通信号时,输出驱动滑动驱动部(马达)53、抬起部54及倾斜驱动部55来切换模式的切换信号。
以下,对模式切换进行说明。
首先,考虑驾驶时的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切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座椅12的滑动机构34中,处于通常模式的滑动范围、即处于在前后方向上从图3所示的最前位置FRM至最后位置RRM之间的任一滑动位置。在通常模式下,座椅靠背32设想有驾驶时的立起的角度的状态或向后方放倒的斜倚状态这两方。
在该状态下,使模式切换开关57接通而向放松模式切换。
在此,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的切换可以在停车的情况下、即车辆10不是驾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首先,进行是否能够向放松模式进行模式切换的判断。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的切换的流程图。
在通常模式下,当模式切换开关57成为接通时(图4的步骤S01),从模式切换开关57输出的接通信号向控制部59输入。在控制部59中,判断换挡装置中是否为驻车区域(parking range)(图4的步骤S02)。在换挡装置为驻车区域的情况下,控制部59向滑动驱动部(马达)53输出驱动信号(图4的步骤S04)。
在换挡装置中不为驻车区域的情况下,控制部59进一步判断发动机是停止状态还是怠速状态(图4的步骤S03)。在发动机为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59向滑动驱动部(马达)53输出驱动信号(图4的步骤S04)。
在发动机为怠速状态的情况下,为了在换挡装置中成为驻车区域,向操作者输出该意旨的警告,并向步骤S2返回,再次判断在换挡装置中是否为驻车区域。
由此,在车辆10的驾驶中、或者换挡装置为驻车区域以外而进行怠速的情况等车辆10能够行驶的状态下,无法向放松模式进行切换。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的切换的示意侧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的切换的示意侧视图。
在此,如图1所示,在座椅靠背32为驾驶时的立起的角度的状态的情况下,被从控制部59输入了驱动信号的滑动驱动部(马达)53驱动。由此,从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开始,使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向后方移动。在此,滑动驱动部(马达)53将模式切换时的驱动速度、即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的移动速度与通常模式下的座椅位置调整中的驱动相比设定得大。由此,在通常模式下的座椅位置调整中,容易进行细微的位置调整,并且在模式切换时,能够进行快速的座椅主体33向后方的移动而将车辆10的内部向放松空间迅速地切换。
在此,如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座椅靠背32为与驾驶时的立起的角度相比向后方倾斜的斜倚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59在向滑动驱动部(马达)53输出驱动信号之前,首先,向倾斜驱动部55输出驱动信号。被输入了驱动信号的倾斜驱动部55如图6中虚线所示,使座椅靠背32立起至能够向放松模式切换的角度。接下来,若座椅靠背32立起至规定角度,则控制部59停止倾斜驱动部55的驱动。然后,控制部59向滑动驱动部(马达)53输出驱动信号,使座椅主体33向后方移动。
在该情况下,使倾斜驱动部55驱动还是不驱动的判断取决于座椅靠背32的倾斜角度。即,在座椅靠背32倾斜而使座椅主体33向后方移动时,在座椅靠背32与后排座椅13干涉的不良情况发生的情况下,使倾斜驱动部55驱动。即使在座椅靠背32倾斜的情况下,在其倾斜小而使座椅主体33向后方移动时,座椅靠背32与后排座椅13干涉的不良情况未发生的情况下,也不使倾斜驱动部55驱动。成为对于倾斜驱动部55有无驱动的判断的基准的座椅靠背32的倾斜角度预先设定,并预先存储于控制部59。在倾斜驱动部55具备检测座椅靠背32的倾斜角度的检测部,能够将检测结果向控制部59输出。
由滑动驱动部(马达)53向后方驱动了的上轨道35相对于下轨道37向后方移动,滑动位置滑动至超后位置RROM而停止(参照图3的下段)。由此,如图5中实线所示,成为放松模式的滑动位置。在放松模式的滑动位置,在通常模式下处于座椅座垫31的下方位置而隐藏的放脚低地板部11a出现并能够使用。由此,与驾驶时不同,就座者容易伸腿放松。
在该滑动位置向超后位置RROM刚移动之后的状态下,如图2、图5中虚线所示,与通常模式同样,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后端向下方倾斜。
座椅主体33滑动至超后位置RROM而停止了滑动驱动部(马达)53之后,控制部59向抬起部54输出驱动信号。于是,被输入了驱动信号的抬起部54的由未图示的空气供给部供给了空气的空气单元使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后端上升,如图2、图5中实线所示,使座椅座垫31的座面成为大致水平。由此,完成向放松模式的切换。
在切换为放松模式时,座椅靠背32只要如图5所示那样为与后排座椅13不干涉的状态即可,也可以为略微斜倚的状态。或者,操作者可以使座椅靠背32成为喜好的角度。座椅座垫31的座面也可以不上升至大致水平、或者在上升之后成为操作者喜好的角度。
接下来,说明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的切换。
首先,考虑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座椅12的滑动机构34中处于成为超后位置RROM的滑动位置。在放松模式下,座椅靠背32设想有与驾驶时同样地立起的角度的状态、或者向后方放倒的斜倚状态这两方。座椅座垫31的座面考虑有上升至大致水平的状态、或者与其相比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后端下降了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使模式切换开关57接通而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
此时,模式切换开关57的切换动作的方向成为前方,因此在进行开关操作时,操作者通过直起上身而使作用于座椅12的载荷向前方移动,从而即使在下轨道37向后方伸长了的状态下,作用于滑动机构34的重心也向前方移动。由此,减轻滑动机构34中的负载。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的切换的示意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的切换的示意侧视图。
在此,如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考虑座椅靠背32为与驾驶时的立起的角度相比向后方倾斜了的斜倚状态的情况。而且,在此,考虑座椅座垫31的座面为上升至大致水平的状态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首先,控制部59在向滑动驱动部(马达)53输出驱动信号之前,首先,向倾斜驱动部55输出驱动信号。如图7中虚线所示,被输入了驱动信号的倾斜驱动部55使座椅靠背32立起至能够向放松模式切换的角度。接下来,若座椅靠背32立起至规定角度,则控制部59停止倾斜驱动部55的驱动。
在该情况下,使倾斜驱动部55驱动还是不驱动的判断取决于座椅靠背32的倾斜角度。然而,与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的切换不同,在该情况下,即使座椅靠背32为略微斜倚的状态的情况下,也使倾斜驱动部55驱动。成为对于倾斜驱动部55有无驱动的判断的基准的座椅靠背32的倾斜角度预先设定,并预先存储于控制部59。
在该状态下,如图7中虚线所示,维持座椅座垫31的座面上升至大致水平的状态。
接下来,控制部59向滑动驱动部(马达)53输出驱动信号,使座椅主体33向前方移动。在该前后移动的期间,维持座椅座垫31的座面上升至大致水平的状态。由此,与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后端下降的状态相比,就座者的重心位于前方。由此,能够减少滑动机构34中的过负载。
在座椅主体33滑动到成为从最后位置RRM至最前位置FRM之间的位置而使滑动驱动部(马达)53停止之后,控制部59向抬起部54输出驱动信号。于是,被输入了驱动信号的抬起部54的将空气向未图示的空气供给部返回了的空气单元使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后端下降,如图7中实线所示,座椅座垫31的座面下降,成为与驾驶时的通常模式相同的倾斜位置。由此,完成向通常模式的切换。
在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后端下降了的状态下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的情况下,使座椅靠背32从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斜倚位置立起至图8中虚线所示的位置,然后,使座椅主体33向前方滑动至图8中实线所示的滑动位置,从而完成向通常模式的切换。
在放松模式下,在从座间台单元通过手动将桌台T展开了的情况下,预先将桌台T收纳。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的驻车区域的判断同样,在未将桌台T收纳的情况下发出该意旨的警告。
也能够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因放置在放脚低地板部11a的障碍物而使座椅座垫31前端向前方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等、过负载作用于滑动驱动部53的情况等,停止驱动而发出同样的警告。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滑动机构34形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通过模式切换在车辆10的内部能够创造出以往无法实现的放松空间。
即,通过滑动机构34,从作为用于驾驶的驾驶位置的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切换,由此与以往的作为能够驾驶的滑动范围的通常模式的滑动范围相比,座椅主体33能够位于更后方。由此,能够成为可不被方向盘15等干扰地使用桌台T的在车辆内部创造出以往无法实现的放松空间的放松模式、安静模式。而且,以往活动车顶17也主要是后部座椅13能被给予良好的感觉的结构,但是在前排座椅12也能被给予良好的感觉。此外,仅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57,就能够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切换,并且仅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57,就能够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
此时,在放松模式下将座椅靠背32放倒了的情况下,防止在保持原样的斜倚状态且就座者倚靠的状态下使座椅主体33滑动而重心成为很靠后侧的情况。与之相比先将座椅靠背32立起至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来使重心向前侧移动之后,使座椅主体33向前方移动至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控制抬起部54的驱动,防止未进行座椅座垫31的座面的倾斜解除而重心成为很靠后侧的情况。由此,减轻作用于轨道、马达的负担,从而能够避免轨道较大地挠曲、在滑动驱动部的马达等作用有大的负担等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在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时,模式切换开关57的切换动作的方向成为前方,因此在进行开关操作时,操作者直起上身,由此使作用于座椅12的载荷向前方移动,从而即使在下轨道37向后方伸长的状态下,作用于滑动机构34的重心也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减轻滑动机构34中的负载。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具有:
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
倾斜驱动部,其使所述座椅靠背倾斜;以及
滑动机构,其使所述座椅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
所述滑动机构具备:
滑动轨道,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座椅的上轨道及固定于车身底板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上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下轨道,并将所述座椅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滑动驱动部,其使所述上轨道相对于所述下轨道能够滑动;以及
模式切换开关,其驱动所述滑动驱动部而能够对驾驶时的通常模式和放松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通常模式下,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为车辆驾驶时使用的滑动量,
所述放松模式下,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成为比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靠后方的位置,
在通过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从所述放松模式向所述通常模式切换时,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驱动所述倾斜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驱动所述滑动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向前方移动至所述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松模式时,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并且从所述通常模式下就座的驾驶员向所述座椅座垫施加的重心范围的后端成为比所述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前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前端比所述下轨道前端向前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一半以上,
在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前端比所述下轨道前端向前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全部,
在所述放松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中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三分之二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松模式时,所述座椅座垫中的臀部点的前后方向位置成为比所述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具有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向上方抬起的抬起部,
在通过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从所述放松模式向所述通常模式切换时,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驱动所述倾斜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驱动所述抬起部来使所述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向下方移动至所述通常模式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滑动驱动部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移动速度中,所述通常模式与所述放松模式切换时的移动速度比所述通常模式下的移动速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底板具有在所述通常模式下被所述座椅隐藏且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就座的驾驶员能够使用的放脚低地板部。
CN202211610972.3A 2021-12-22 2022-12-13 车辆用座椅 Pending CN1163534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8358 2021-12-22
JP2021208358A JP7384889B2 (ja) 2021-12-22 2021-12-22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3436A true CN116353436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767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10972.3A Pending CN116353436A (zh) 2021-12-22 2022-12-13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1955A1 (zh)
JP (1) JP7384889B2 (zh)
CN (1) CN11635343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36898A (ja) 2016-02-02 2017-08-10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シート制御装置
JP6464495B2 (ja) 2017-02-10 2019-0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方法、および車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8176902A (ja) 2017-04-07 2018-1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方法、および車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931163B2 (ja) 2017-10-13 2021-09-0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切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91955A1 (en) 2023-06-22
JP7384889B2 (ja) 2023-11-21
JP2023092996A (ja)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3936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KR101407198B1 (ko) 후방 절첩 모션을 갖는 절첩 편평 좌석 조립체
EP0960766B1 (en) Automotive seat with electrically actuated leg-rest
KR102602914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높이 조절 장치
JP2001509755A (ja) 車輌用座席の調整装置および車輌用座席のベースフレーム
CN116331072A (zh) 车辆用座椅
US11440442B2 (en) Vehicle seat console,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CN114932845B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零重力调节方法
JP2005289133A (ja) フットレスト装置およびオットマン装置付き乗物用シートの制御方法
CN108725272B (zh) 用于h点举升的可折叠举升机构
CN114379430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调节装置
KR20150027742A (ko) 후방 절첩 동작을 갖는 절첩 및 닐링 시트
JP3415209B2 (ja) 車両のシ−ト構造
JP4534831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位置調整装置
CN116353436A (zh) 车辆用座椅
KR20220040778A (ko) 폴드 앤 다이브 시트의 시트쿠션 틸팅 장치
JP201022183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049847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CN214607186U (zh) 一种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
JP2008049848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CN112356746A (zh) 一种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
KR20050044210A (ko) 자동차용 풀-프랫 시트의 시트쿠션 틸팅 구조
CN214607183U (zh) 具有可变双躺椅式的前后座椅的汽车
JP2008049846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US20230135531A1 (en) Seat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mo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