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9418B -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9418B
CN116329418B CN202310421561.8A CN202310421561A CN116329418B CN 116329418 B CN116329418 B CN 116329418B CN 202310421561 A CN202310421561 A CN 202310421561A CN 116329418 B CN116329418 B CN 116329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sliding
pipes
sliding pip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15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29418A (zh
Inventor
黄鹏
梁海顺
李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ir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ir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ir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ir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15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29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29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9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29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9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 B21F1/004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by means of press-type t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23/00Feeding wire in wire-work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属于自动下料技术领域,包括滑行管和两调节管,滑行管倾斜地设置,因此当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凹槽落入到滑行管上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滑行管的底端滑动,在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沿着滑行管滑行的过程中,本装置还设置有两调节管,两调节管分别位于滑行管的两边,调节管与滑行管平行设置,此外两调节管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相抵。由于两调节管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相抵,使得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沿着滑行管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不但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滑行的过程中不会掉落出滑行管外,同时还能保证滑行到滑行管的底端的靠背钢丝件能整齐地排列码放。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下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机械加工中,靠背钢丝件的折弯都是通过折弯机来完成的,折弯机是利用所配备的磨具将冷态下的金属棒材折弯成各种具有凹槽的几何截面形状工件机械加工装置。在传统弯折工艺中,折弯机将靠背钢丝件弯折成特定的形状之后,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掉落到存储板中。但这样的存储方式无法将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整齐地排列在存储板内,在需要运输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时候,还需要将散乱在存储板内的若干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进行整理,这个步骤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极大地降低了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运输的效率。
通过检索现有专利号:CN 111774918 A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棒料下料装置,包括运动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能够在运动机构的驱动下于上料区和下料区之间往返;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工件槽、转动板和调节装置,工件槽一端设有下料口,工件槽底部设有工件槽底板,工件槽底板的一侧与转动板铰接,转动板中间贯穿设有转动轴,转动板带动工件槽绕转动轴转动;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转动调节装置和竖直角度调节装置,水平转动调节装置包括设于下料区的移动限位板,能够限制工件槽的水平转动角度;竖直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同时连接工件槽底板与转动板的竖直调节螺栓,用于调节工件槽底板与转动板的夹角,使棒料能够利用自身重力从下料口滑出。本发明能够实现多角度下料,满足实际生产需改变工件下料位置的需要。
基于上述申请公布号的检索,结合其中的不足发现:
目前的下料装置都是基于棒状或者板状等规则物体来设置的,这类物体由于其结构的特性,其横向地放置在下料装置进行输送后,最后均会首尾相连地排列。但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由于其形状的缘故,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无法实现首尾相连地排列;虽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横截面一致,相邻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可以通过面接触横向排列设置,但是需要下料装置竖直地运输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而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由于其结构的特性无法自主竖直放置,再加上目前的下料装置也没有结构让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竖直地放置在其上进行运输,综上所述,目前的下料装置并不能针对形状对称的靠背钢丝件进行整齐地排列码放。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由于弯折成型的对称靠背钢丝件均会存在凹槽,利用这一特性,通过设置有滑行管,由于滑行管倾斜地设置,因此当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凹槽落入到滑行管上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滑行管的底端滑动,在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沿着滑行管滑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不会掉落出滑行管,本装置还设置有两调节管,两调节管分别位于滑行管的两边,调节管与滑行管平行设置,此外两调节管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相抵。由于两调节管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相抵,使得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沿着滑行管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沿着滑行管滑动的过程中,其不会出现掉落出滑行管的情况,同时还能保证相邻两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能整齐地排列码放在滑行管的底端,解决了传统的下料装置不能针对靠背钢丝件进行整齐地排列码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机架,还包括滑行管和两调节管,所述滑行管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顶端,两调节管分别位于所述滑行管的两侧并与所述机架连接,两所述调节管与所述滑行管平行设置,所述机架靠近滑行管较高的一端为上料端;
所述滑行管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顶面相抵,两调节管分别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相对两侧壁相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端设有输出端的调节电机和两第一调节杆,所述调节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端,两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调节电机的两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两所述调节管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不同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第二调节杆,两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杆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两所述调节管的另一端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两抵接管,两所述抵接管分别位于所述滑行管的两侧并与所述调节管平行设置,两所述抵接管均位于所述调节管的下方,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两组,两所述抵接管通过另一组调节组件与所述机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抓取爪,所述抓取爪用于抓取或投放成型工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驱动机构和移动框架,所述移动框架设置在所述上料端的正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滑轨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顶部的一端且其与所述驱动板连接,所述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气缸旁,所述驱动板通过滑块沿着所述滑轨移动,且其与所述抓取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将所述抓取爪运送至所述上料端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液压杆、定位板和定位滑块,所述液压杆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顶部的另一端且其与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定位滑块与所述滑轨连接,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驱动板抵接时,所述抓取爪位于所述上料端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用于定位所述抓取机构位于所述上料端上方,所述定位传感器包括发生器和接收器,所述发生器和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板和所述上料端旁,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发生器发出的信号时,所述定位板停止在当前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的底部,当所述机架一端的侧壁面贴合于所述定位块时,此时所述发生器和所述接收器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一种自动下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成型工件放置在上料端处;
S2:所述调节电机开始工作,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改变所述调节管的高度,使得所述滑行管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顶面相抵,两调节管分别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相对两侧壁相抵;
S3:成型工件沿着所述滑行管滑动;
S4:当成型工件由于阻力的作用停留在所述滑行管中间,此时调节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进行左右晃动,控制所述调节管为成型工件提供一个朝前的作用力;
S5:成型工件继续沿着所述滑行管滑动,完成成型工件的码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由于弯折成型的对称靠背钢丝件均会存在凹槽,利用这一特性,通过设置有滑行管,由于滑行管倾斜地设置,因此当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凹槽落入到滑行管上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滑行管的底端滑动,在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沿着滑行管滑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不会掉落出滑行管,本装置还设置有两调节管,两调节管分别位于滑行管的两边,调节管与滑行管平行设置,此外两调节管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相抵。由于两调节管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相抵,使得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沿着滑行管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沿着滑行管滑动的过程中,其不会出现掉落出滑行管的情况,同时还能保证相邻两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能整齐地排列码放在滑行管的底端,解决了传统的下料装置不能针对靠背钢丝件进行整齐地排列码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整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机架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机架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移动框架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移动框架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架;2、滑行管;3、调节管;4、调节电机;5、第一调节杆;501、第二调节杆;6、抓取爪;7、驱动机构;701、驱动气缸;702、滑轨;703、驱动板;8、移动框架;9、定位组件;901、液压杆;902、定位板;903、定位滑块;904、发生器;905、接收器;10、定位块;11、抵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滑行管2和两调节管3,本方案的机架1包括有上料端和下料端,上料端的高度高于下料端的高度,上料端和下料端的顶部均与滑行管2的两端相连接,由于机架1两端的高度不一,因此当滑行管2的两端分别与上料端和下料端的顶端连接时,滑行管2呈倾斜地设置在机架1顶端,两调节管3分别位于滑行管2旁的两边,调节管3与滑行管2平行设置。成型工件为一个具有凹槽的弯折件,其整体呈倒挂的“U”型,滑行管2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顶面相抵,两调节管3分别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相对两侧壁相抵。值得说明的是,滑行管2与调节管3均是圆管,且滑行管2与调节管3的圆管半径小于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凹槽半径,本发明的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既是成型工件。
本实施例的重点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由于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均会存在凹槽,利用这一特性,通过设置有滑行管2,由于滑行管2倾斜地设置,因此当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凹槽落入到滑行管2上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滑行管2的底端滑动,在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沿着滑行管2滑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不会掉落出滑行管2,本装置还设置有两调节管3,两调节管3分别位于滑行管2的两边,调节管3的中心轴线与滑行管2的中心轴线平行,此外两调节管3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内宽一致。由于两调节管3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内宽一致的缘故,使得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沿着滑行管2滑动的过程中,其两侧壁始终与两调节管3抵接,因此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沿着滑行管2滑动的过程中,其不会出现掉落出滑行管2的情况,同时还能保证相邻两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能整齐地排列码放在滑行管2的底端,解决了传统的下料装置不能针对形状对称的靠背钢丝件进行整齐地排列码放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滑行管2与调节管3均是圆管,且滑行管2与调节管3的圆管半径小于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凹槽半径,因此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与滑行管2、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与调节管3之间的摩擦为线摩擦,这极大地减小了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在滑行管2上滑行的阻力,保证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不会因滑行管2上的阻力过大而卡在滑行管2上无法下落。
此外,本装置还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两端设有输出端的调节电机4和两第一调节杆5,调节电机4竖直地设置在机架1的一端,两第一调节杆5与调节电机4的两输出端一一对应匹配,任一第一调节杆5的一端均与调节电机4相对应的输出端连接;且两第一调节杆5与两调节管3一一对应匹配,任一第一调节杆5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调节管3的一端铰接。值得说明的是,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相对地设置在两端且两输出端同轴设置,同时两输出端能保证同步转动。当调节电机4转动时,由于两第一调节杆5的一端分别与调节电机4相对应的两输出端连接,因此两第一调节杆5均会围绕着相对应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开始转动,又由于两第一调节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两调节管3的一端铰接,因此当第一调节杆5跟随着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转动时,相对应的调节管3一端的高度跟随着第一调节杆5的转动而发生改变,因此,当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转动一定的角度,并固定在当前角度时,此时与之对应的第一调节杆5会跟随着调节电机4输出端的转动而转动,导致相对应的调节管3的高度发生一定的变化并恒定在当前的位置。这样的设计是由于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其顶部需要与滑行管2抵接,而其两边侧壁需要与两调节管3抵接,但当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的顶部与滑行管2抵接时,此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与两调节管3之间的间距并不相同,且由于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自上至下,逐渐变大,为了满足不同弯折程度的靠背钢丝件,为了保证两调节管3始终与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相抵,本装置通过调节两调节管3之间的高度,使得两调节管3能始终与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的两侧壁相抵,保证本装置能适应不同型号的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此外,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在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相对应的调节管3的高度发生一定的变化并恒定在当前的位置时,当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倒扣于滑行管2并沿着滑行管2滑动的过程中,若是由于阻力的作用使得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卡在滑行管2的前端无法继续朝下滑动时,此时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进行一定幅度地来回转动,通过控制相对应的第一调节杆5跟随着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进行一定幅度的来回转动,导致调节管3进行一定幅度的摇动,则能为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两侧壁提供朝下的作用力,使得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能继续朝下滑动,避免由于阻力的作用,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卡在滑行管2的前端无法继续朝下滑动的情况发生。
同样地,为了避免由于阻力的作用,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卡在滑行管2的后端无法继续朝下滑动的情况发生,本装置的调节组件还包括两第二调节杆501,两第二调节杆501与两调节管3一一对应匹配,任一第二调节杆501的一端均通过同一螺杆与机架1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对应调节管3的另一端铰接,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调节杆5与第二调节杆501的长度尺寸一致。这样的设置使得当第一调节杆5随着调节电机4的转动而转动时,调节管3也跟随着第一调节杆5的转动而摇动,此时因为调节管3的移动使得第二调节杆501也跟着其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调节杆5与第二调节杆501始终保持平行,因此,此时无论是调节管3的前端还是后端均保持同步摇动,解决了由于阻力的作用,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卡在滑行管2上无法继续滑动的问题。
此外,本装置还设置有两抵接管,两抵接管分别位于滑行管2的两侧并与调节管3平行,两抵接管均位于调节管3的下方,本装置的调节组件设置有两组,两抵接管通过另一组调节组件与机架1连接,本装置设置两抵接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原因是不同型号的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其弯折后的两侧壁长度是不一致的,有些型号的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其弯折后的侧壁长度适中,本装置可以通过调整调节管3的高度即可使得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能稳当地在滑行管2上滑动,而有些型号的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其弯折后的侧壁长度过长,单单依靠调节管3的抵接,侧壁长度过长的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在滑行管2上滑动时依旧会存在晃动的现象,一旦晃动幅度过大,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在滑行管2上滑动时可能会因为晃动的惯性而掉落出滑行管2,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装置还设置有两抵接管,两抵接管与调节管3相互平行设置且位于调节管3的下方,两抵接管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侧壁相抵,能解决侧壁长度过长的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在滑行管2上晃动的问题,防止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因晃动的幅度过大而掉落,此外,两抵接管通过另一组调节组件与机架1相连接,使得当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因阻力过大停在滑行管2上不再滑动时,通过调节管3与抵接管一起对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施加作用力,克服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在滑行管2上的摩擦阻力,使得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能继续朝下滑动;另一个原因则是,本装置的两调节管3与两抵接管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通过调节,使得两调节管3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侧壁内径相抵接,两抵接管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侧壁外径相抵接,这样的设计,使得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在滑行管2上滑动时,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从滑行管2上掉落的情况。
本方案是通过重力的作用将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从滑行管2高的一端滑到低的一端,因此本方案还有将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从折弯机取出放入滑行管2高的一端的抓取机构,在一实施例中,抓取机构包括抓取爪6,抓取爪6的高度始终高于滑行管2的高度,抓取爪6设置有两组,两抓取爪6分别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两边相对应,任一抓取爪6用于抓取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一边。
本实施例的重点是,抓取机构通过移动,首先将抓取爪6移动至折弯机上将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通过抓取爪6抓取,接着将抓取爪6移动至滑行管2高的一端的上方,此时抓取爪6松开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掉落到滑行管2上,直接又由于重力的作用从滑行管2高的一端滑落到低的一端。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抓取爪6抓取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时,由于抓取爪6抓取靠背钢丝件的两边,因此此时的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为横躺着放置的,当抓取爪6松开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时,此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由于重力的作用朝下掉落,当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顶端与滑行管2抵接时,其顶端不再朝下移动,由于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底端内宽与调节管3之间的最大间距一致,因此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底端能继续朝下移动,此时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以其顶端为圆形,弯折成型靠背钢丝件的底端绕着其顶端朝下移动,此时当初被抓取爪6横躺着抓取的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变成了竖直放置,接着弯折成型的靠背钢丝件继续沿滑行管2方向滑动。
此外,本装置还设置有驱动机构7和移动框架8,移动框架8设置在上料端的正上方,驱动机构7的作用在于驱动抓取机构进行移动,而驱动机构7则是设置在移动框架8上,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气缸701、滑轨702和驱动板703,驱动气缸701设置在移动框架8顶部的一端且其与驱动板703连接,滑轨702平行设置在驱动气缸701旁,驱动板703通过滑块沿着滑轨702移动,且其与抓取机构连接,驱动机构7用于将抓取爪6运送至上料端的上方。
值得一提的是,本装置还设置有定位组件9,定位组件9包括液压杆901、定位板902和定位滑块903,液压杆901设置在移动框架8顶部的另一端,且其与定位板902连接,定位板902通过定位滑块903与滑轨702连接,定位板902与驱动板703抵接时,此时抓取爪6位于上料端的上方。本装置设置有定位组件9,当驱动气缸701移动驱动板703,驱动板703与定位板902抵接时,此时驱动气缸701由于受到来自定位板902的阻力,便不再继续移动,使得驱动板703停留在与定位板902抵接的位置。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由于驱动板703与定位板902均是沿着滑轨702的设置方向运动的,因此驱动板703与定位板902的均是固定在相对应的滑块上,无法移动,通过相对应滑块的移动,使得驱动板703与定位板902沿着滑轨702的方向移动,为了减小滑轨702的设置造成的定位误差,驱动板703与定位板902均是沿着同一滑轨702上运动,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驱动板703与定位板902抵接时,可以无需考虑滑轨702的安装误差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
本装置的定位组件9还包括定位传感器,这是由于上述提及的液压杆901、定位板902和定位滑块903都只是移动装置,其作用是将定位板902移动至指定的位置,使得定位板902与驱动板703抵接,而真正起定位作用的则是定位传感器,定位传感器用于定位抓取机构位于上料端的上方,定位传感器包括发生器904和接收器905,发生器904和接收器905分别设置在定位板902和上料端旁,当接收器905接收到来自发生器904发出的信号时,此时液压杆901停止工作,定位板902停留在当前的位置,否则,液压杆901一直运动,直至设置在定位板902上的接收器905接收到来自发生器904发出的信号。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发生器904与接收器905必须处于竖直同一条线上时,接收器905才会接收到来自发生器904发出的信号,当接收器905处于移动状态时,两者自上至下看也必须处于同一直线上,在空间上必须始终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因此为了保证接收器905自上至下看始终与发生器904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本装置设置有定位块10,定位块10设置在移动框架8的底部,当机架1贴合于定位块10时,则此时能保证接收器905自上至下看始终与发生器904处于同一直线上,通过设置一个定位块10,便可以快速判断装置放置好,避免接收器905自上至下看没有与发生器904处于同一直线上,则会导致接收器905无法接收来自发生器904发出的信号。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下料方法。
参照图1-图5,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下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成型工件放置在上料端处;
S2:调节电机4开始工作,通过驱动第一调节杆5,改变调节管3的高度,使得滑行管2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顶面相抵,两调节管3分别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相对两侧壁相抵;
S3:成型工件沿着滑行管2滑动;
S4:当成型工件由于阻力的作用停留在滑行管2中间,此时调节电机4驱动第一调节杆5进行左右晃动,控制调节管3为成型工件提供一个朝前的作用力;
S5:成型工件继续沿着滑行管2滑动,完成成型工件的码放。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述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行管和两调节管,所述滑行管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顶端,两调节管分别位于所述滑行管的两侧并与所述机架连接,两所述调节管与所述滑行管平行设置,所述机架靠近滑行管较高的一端为上料端;所述滑行管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顶面相抵,两调节管分别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相对两侧壁相抵;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端设有输出端的调节电机和两第一调节杆,所述调节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端,两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调节电机的两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两所述调节管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不同轴;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第二调节杆,两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杆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两所述调节管的另一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抵接管,两所述抵接管分别位于所述滑行管的两侧并与所述调节管平行设置,两所述抵接管均位于所述调节管的下方,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两组,两所述抵接管通过另一组调节组件与所述机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抓取爪,所述抓取爪用于抓取或投放成型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和移动框架,所述移动框架设置在所述上料端的正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滑轨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顶部的一端且其与所述驱动板连接,所述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气缸旁,所述驱动板通过滑块沿着所述滑轨移动,且其与所述抓取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将所述抓取爪运送至所述上料端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液压杆、定位板和定位滑块,所述液压杆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顶部的另一端且其与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定位滑块与所述滑轨连接,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驱动板抵接时,所述抓取爪位于所述上料端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用于定位所述抓取机构位于所述上料端上方,所述定位传感器包括发生器和接收器,所述发生器和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板和所述上料端旁,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发生器发出的信号时,所述定位板停止在当前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的底部,当所述机架一端的侧壁面贴合于所述定位块时,此时所述发生器和所述接收器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8.一种自动下料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成型工件放置在上料端处;
S2:所述调节电机开始工作,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改变所述调节管的高度,使得所述滑行管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顶面相抵,两调节管分别与成型工件的U型弯折部相对两侧壁相抵;
S3:成型工件沿着所述滑行管滑动;
S4:当成型工件由于阻力的作用停留在所述滑行管中间,此时调节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进行左右晃动,控制所述调节管为成型工件提供一个朝前的作用力;
S5:成型工件继续沿着所述滑行管滑动,完成成型工件的码放。
CN202310421561.8A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Active CN116329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1561.8A CN116329418B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1561.8A CN116329418B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9418A CN116329418A (zh) 2023-06-27
CN116329418B true CN116329418B (zh) 2023-08-29

Family

ID=86885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1561.8A Active CN116329418B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2941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69621A1 (ru) * 1989-05-22 1991-08-15 Подмосков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акоплени и поштучной выдачи длинномерных профильных заготовок
RU1815140C (ru) * 1991-05-05 1993-05-15 Киев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лег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Вибробункер дл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ой подачи П-образных деталей
JP2001170714A (ja) * 1999-12-14 2001-06-26 Amada Co Ltd 製品取出装置
CN210995955U (zh) * 2019-11-08 2020-07-14 济南卓舒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进料的折弯机
CN111774918A (zh) * 2020-08-20 2020-10-16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棒料下料装置
CN213856738U (zh) * 2020-11-09 2021-08-03 苏州大月大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铜弯管上料装置
CN215846711U (zh) * 2021-03-24 2022-02-18 广州卫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套管机
CN115383501A (zh) * 2022-09-23 2022-11-25 东莞市纳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5489801A (zh) * 2022-09-30 2022-12-20 上海赢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料管的上料、传送及装箱一体化机构
CN218087748U (zh) * 2022-07-06 2022-12-20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送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69621A1 (ru) * 1989-05-22 1991-08-15 Подмосков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акоплени и поштучной выдачи длинномерных профильных заготовок
RU1815140C (ru) * 1991-05-05 1993-05-15 Киев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лег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Вибробункер дл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ой подачи П-образных деталей
JP2001170714A (ja) * 1999-12-14 2001-06-26 Amada Co Ltd 製品取出装置
CN210995955U (zh) * 2019-11-08 2020-07-14 济南卓舒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进料的折弯机
CN111774918A (zh) * 2020-08-20 2020-10-16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棒料下料装置
CN213856738U (zh) * 2020-11-09 2021-08-03 苏州大月大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铜弯管上料装置
CN215846711U (zh) * 2021-03-24 2022-02-18 广州卫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套管机
CN218087748U (zh) * 2022-07-06 2022-12-20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送件装置
CN115383501A (zh) * 2022-09-23 2022-11-25 东莞市纳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5489801A (zh) * 2022-09-30 2022-12-20 上海赢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料管的上料、传送及装箱一体化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9418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7202B (zh) 一种管段冲孔机、管段上料装置及管段加工设备
AU778830B2 (en) Automated bar bender
CN1131761C (zh) 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用管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CN208543113U (zh) 一种管材上料装置
CN104646460B (zh) 折弯机
US67639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feeding of bar form metal profiles in profile working machines
US20040261485A1 (en) Installation for processing metal bars with improved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bars, and method provided thereby
CN108838286B (zh) 一种短金属管缩径装置
CN109079158B (zh) 液压挺杆自动加工倒角设备
CN112536578A (zh) 一种球阀阀体全自动加工设备及方法
CN116329418B (zh)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CN113732708B (zh) 一种圆管类产品倒角与攻牙的全自动加工设备
CN210281556U (zh) 数控机床自动推料定位装置
CN108946034B (zh) 步进分料系统、步进分料装置及管件加工设备
CN208214118U (zh) 一种管件中转料斗、管件升降中转系统及旋压机
CN111302074A (zh) 一种基于队列原理的型材自动分离及上料装置
CN216729577U (zh) 一种圆棒料自动车削加工设备
CN214685502U (zh) 一种数控车床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12896945B (zh) 一种内丝球头零件上料排序装置
CN214494801U (zh) 一种棒料输送装置
CN111558835B (zh) 冲钻孔自动化一体装卸设备
CN210334070U (zh) 一种弯曲机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08853588U (zh) 一种双旋缩头短管缩口装置
CN109719134B (zh) 铜管轧制机及其工作方法
EP1762318A2 (en) Bar fee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