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5348A - 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5348A
CN116325348A CN202180067541.4A CN202180067541A CN116325348A CN 116325348 A CN116325348 A CN 116325348A CN 202180067541 A CN202180067541 A CN 202180067541A CN 116325348 A CN116325348 A CN 116325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region
wiring
dummy
dummy patter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75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一树
饭村庆太
武诚司
川口修司
榊真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630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6018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25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5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waveguides or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1Manufacturing waveguid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3Manufacturing lines with conductors on a substrate, e.g. strip lines, slot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H01Q5/22RF wavebands combined with non-RF wavebands, e.g. infrared or optic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stress or warp in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e.g. caused by loads, vibrations or differences in thermal expan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08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semi-additive methods; mask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7Treatments involving liquids, e.g. plating, rinsing
    • H05K2203/0703Plating
    • H05K2203/0723Electroplating, e.g. finish p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布线基板(10)具备:基板(11);布线图案区域(20),其配置在基板(11)上,包含多个布线(21);以及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其配置在布线图案区域(20)的周围,与布线(21)在电气上独立。与布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为布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以上。另外,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相邻并且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远离布线图案区域(20)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

Description

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设备的高功能、小型化、薄型化及轻量化正在推进。由于这些移动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通信频带,因此需要与通信频带对应的多个天线。例如,在便携终端设备中搭载有电话用天线、WiFi(Wireless Fidelity)用天线、3G(Generation)用天线、4G(Generation)用天线、LTE(Long Term Evolution)用天线、Bluetooth(注册商标)用天线、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用天线等多个天线。然而,随着便携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天线的搭载空间受到限制,天线设计的自由度变窄。另外,由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内置有天线,因此电波灵敏度未必能够满足。
因此,开发了能够搭载于便携终端设备的显示区域中的薄膜天线。关于该薄膜天线,在透明基材上形成天线图案而成的透明天线中,天线图案由网状的导电体网状层形成,所述导电体网状层是基于作为不透明的导电体层的形成部的导体部、和作为非形成部的多个开口部而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6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63673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695947号说明书
然而,例如,在以往的薄膜天线中,在透明基材上搭载1个或多个网状天线,但在透明基材上存在形成有天线图案的区域和未形成天线图案的区域这两者。在该情况下,由于存在未形成天线图案的区域,因此导致形成有天线图案的区域容易被看到。因此,要求难以看到天线图案等布线图案。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布线图案区域难以被看到的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具备:基板;布线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包含多个布线;以及多个虚设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为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以上,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相邻并且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存在有多个,至少1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以包围多个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方式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和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朝向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阶段性地变大,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为0%以上且2%以下,彼此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分别为0.02%以上且2%以下。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所述布线基板还具备配置在距所述布线图案区域最远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周围的周围区域,所述周围区域的开口率为100%。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和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朝向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阶段性地变大,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彼此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为0%以上且2%以下,所述周围区域与和所述周围区域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分别为0.02%以上且2%以下。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1边和第2边,在将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2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1顶点、将所述第1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1假想线、将所述第2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2假想线的情况下,在被所述第1假想线和所述第2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1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在被所述第1假想线和所述第2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1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具备:基板;布线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包含多个布线;以及多个虚设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并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小于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相邻并且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3边和第4边,在将所述第3边与所述第4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2顶点、将所述第3边的从所述第2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3假想线、将所述第4边的从所述第2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4假想线的情况下,在被所述第3假想线和所述第4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2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包含分别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布线,多个所述虚设布线分别具有第1虚设布线部分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彼此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所述第1虚设布线部分互相平行地配置,彼此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所述第2虚设布线部分互相平行地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所述布线图案区域还包含将多个所述布线连结的多个连结布线,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包含分别与所述布线和所述连结布线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布线,多个所述虚设布线分别具有第1虚设布线部分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所述布线与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所述第1虚设布线部分互相平行地配置,所述连结布线与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所述第2虚设布线部分互相平行地配置。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具备:基板;布线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包含多个布线;以及虚设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1边和第2边,在将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2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1顶点、将所述第1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1假想线、将所述第2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2假想线的情况下,在被所述第1假想线和所述第2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1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是,所述布线基板具有电波收发功能。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和层叠于所述布线基板的显示装置,所述布线图案区域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角部。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基板的工序;和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区域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的工序,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包含多个布线,所述多个虚设图案区域配置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且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为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以上,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相邻且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大。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基板的工序;和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区域和虚设图案区域的工序,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包含多个布线,所述虚设图案区域配置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且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1边和第2边,在将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2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1顶点、将所述第1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1假想线、将所述第2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2假想线的情况下,在被所述第1假想线和所述第2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1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基板的工序;和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区域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的工序,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包含多个布线,所述多个虚设图案区域配置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且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小于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相邻且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3边和第4边,在将所述第3边与所述第4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2顶点、将所述第3边的从所述第2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3假想线、将所述第4边的从所述第2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4假想线的情况下,在被所述第3假想线和所述第4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2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难以看到布线图案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俯视图。
图2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放大俯视图(图1的IIA部放大图)。
图2B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放大俯视图(图1的IIB部放大图)。
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剖视图(图2A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剖视图(图2A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剖视图(图2A的V-V线剖视图)。
图6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6B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6C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6D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6E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6F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放大俯视图(与图2A对应的图)。
图1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放大俯视图(与图2A对应的图)。
图1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放大俯视图(与图2A对应的图)。
图1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放大俯视图(与图2A对应的图)。
图1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1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1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放大俯视图(图16的XVII部放大图)。
图18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至图7,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
以下所示的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的图。因此,为了容易理解,对各部分的大小、形状进行了适当夸张。另外,能够在不脱离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并实施。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有时省略一部分详细的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各部件的尺寸等数值及材料名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地选择使用。在本说明书中,关于限定形状或几何学条件的用语、例如平行、正交、垂直等用语,除了严格的意义之外,还包含实质上相同的状态在内来进行解释。
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是与布线图案区域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是相对于与天线布线的频带对应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Y方向”是与X方向垂直且与布线图案区域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并且是相对于与天线布线的频带对应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Z方向”是指与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且与布线基板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正面”是指Z方向正侧的面,是对基板设置有天线布线的面。“背面”是指Z方向负侧的面,是对基板设置有天线布线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布线图案区域20是具有电波收发功能(作为天线的功能)的天线图案区域2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布线图案区域20也可以不具有电波收发功能(作为天线的功能)。
[布线基板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至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10例如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器上。这样的布线基板10具备:具有透明性的基板11;配置在基板11上的天线图案区域(布线图案区域)20;以及在基板11上配置在天线图案区域20的周围的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另外,与天线图案区域20电连接有供电部40。
其中,基板11在俯视时为大致长方形状,其长边方向与Y方向平行,其短边方向与X方向平行。基板11具有透明性并且为大致平板状,其厚度整体上大致均匀。基板11在长边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L1例如能够在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基板11在短边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L2例如能够在5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
基板11的材料只要是在可见光线区域具有透明性、且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1的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但不限于此。作为基板11的材料,例如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或者环烯烃聚合物等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材料等有机绝缘性材料。或者,作为基板11的材料,也可以使用环烯烃聚合物(例如日本ZEON公司制ZF-16)、聚降冰片烯聚合物(住友电木公司制)等有机绝缘性材料。另外,作为基板11的材料,也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玻璃、陶瓷等。此外,图示了基板11由单一的层构成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层叠有多个基材或层的构造。另外,基板11可以是膜状,也可以是板状。因此,基板1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作为一例,基板11的厚度T1(Z方向的长度,参照图3)例如可以设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范围。
另外,基板11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可以为0.002以下,优选为0.001以下。另外,基板11的介电损耗角正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也可以大于0。通过使基板11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为上述范围,由此,尤其在天线图案区域20所收发的电磁波(例如毫米波)为高频的情况下,能够减小与电磁波的收发相伴随的增益(灵敏度)的损失。并且,基板11的介电损耗角正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基板11的相对介电常数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2.0以上且10.0以下。
基板11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可以依据IEC 62562进行测量。具体而言,首先,将未形成天线图案区域20的部分的基板11切出而准备试验片。或者,也可以将形成有天线图案区域20的基板11切出,并通过蚀刻等去除天线图案区域20。试验片的尺寸为10mm~20mm的宽度、50mm~100mm的长度。接着,按照IEC 62562测量介电损耗角正切。基板11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也可以依据ASTM D150进行测量。
另外,基板11具有透明性。在本说明书中,“具有透明性”是指可见光线(波长为4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光线)的透射率为85%以上。基板11的可见光线(波长为4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光线)的透射率可以为85%以上,优选为90%以上。并且,基板11的可见光线的透射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100%以下。通过将基板11的可见光线的透射率设为上述范围,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透明性,从而容易看到图像显示装置90的显示器91(后述)。另外,可见光线是指波长为4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光线。另外,可见光线的透射率为85%以上是指:使用公知的分光光度计(例如,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的分光器:V-670)对基板11进行吸光度的测量时,在4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整个波长区域,其透射率为85%以上。
在图1中,天线图案区域20在基板11上存在有多个(3个),分别与不同的频带对应。即,关于多个天线图案区域20,其长度(Y方向的长度)La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与特定的频带对应的长度。另外,对应的频带越是低频,天线图案区域20的长度La越长。在布线基板10例如被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90的显示器91(参照后述的图7)上的情况下,在布线基板10具有电波收发功能的情况下,各天线图案区域20可以与电话用天线、WiFi用天线、3G用天线、4G用天线、5G用天线、LTE用天线、Bluetooth(注册商标)用天线、NFC用天线等中的任意相对应。或者,在布线基板10不具有电波收发功能的情况下,各天线图案区域20也可以起到例如悬停(使用者即使不直接触摸显示器也能够实现操作的功能)、指纹认证、加热器、噪声消除(屏蔽)等功能。另外,天线图案区域20也可以不存在于基板11的整个面,而是仅存在于基板11上的一部分区域中。
各天线图案区域20分别在俯视时具有四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天线图案区域20分别在俯视时为大致长方形状。各天线图案区域20的长边方向与Y方向平行,其短边方向与X方向平行。各天线图案区域20在长边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La例如能够在3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各天线图案区域20在短边方向(X方向)上的宽度Wa例如能够在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特别地,天线图案区域20可以作为毫米波天线发挥功能。在天线图案区域20为毫米波用天线的情况下,天线图案区域20的长度La能够在1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在1.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
天线图案区域20的金属线分别形成为格子形状或网眼形状,在X方向及Y方向上具有均匀的重复图案。即,如图2A和图2B所示,天线图案区域20通过L字状的单位图案形状20a(图2A和图2B的阴影部分)的反复而构成,所述L字状的单位图案形状20a由沿X方向延伸的部分(后述的天线连结布线22的一部分)和沿Y方向延伸的部分(后述的天线布线21的一部分)构成。
如图2A和图2B所示,各天线图案区域20包含:具有作为天线的功能的多个天线布线(布线)21;和连结多个天线布线21的多个天线连结布线(连结布线)22。具体而言,多个天线布线21和多个天线连结布线22在整体上成为一体,形成规则的格子形状或网眼形状。各天线布线21在与天线的频带对应的方向(Y方向)上延伸,各天线连结布线22在与天线布线21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天线布线21具有与规定的频带对应的长度La(上述的天线图案区域20的长度),由此主要发挥作为天线的功能。另一方面,天线连结布线22通过将这些天线布线21彼此连结,由此起到抑制天线布线21断线、或天线布线21与供电部40没有电连接这样的不良情况的作用。
在各天线图案区域20中,通过被彼此相邻的天线布线21和彼此相邻的天线连结布线22包围,由此形成有多个开口部23。另外,天线布线21与天线连结布线22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即,多个天线布线21彼此等间隔地配置,其间距P1(参照图2A)例如能够设为0.01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另外,多个天线连结布线22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其间距P2(参照图2A)例如能够设为0.01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这样,通过将多个天线布线21和多个天线连结布线22分别等间隔地配置,由此,在各天线图案区域20内开口部23的大小没有偏差,能够难以用肉眼看到天线图案区域20。另外,天线布线21的间距P1与天线连结布线22的间距P2相等。因此,各开口部23分别在俯视时成为大致正方形状,具有透明性的基板11从各开口部23露出。因此,通过扩大各开口部23的面积,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整体的透明性。此外,各开口部23的一边的长度L3(参照图2A)例如能够设为0.01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此外,各天线布线21与各天线连结布线22相互正交,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相互以锐角或钝角交叉。另外,开口部23的形状优选在整个面上为相同形状且相同尺寸,但也可以根据位置而发生改变等、从而在整个面上不均匀。
如图3所示,各天线布线21的与其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X方向截面)为大致长方形形状或大致正方形形状。在该情况下,天线布线21的截面形状沿着天线布线21的长边方向(Y方向)大致均匀。另外,如图4所示,各天线连结布线22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Y方向截面)的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形状或大致正方形形状,且与上述天线布线21的截面(X方向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在该情况下,天线连结布线22的截面形状沿着天线连结布线22的长边方向(X方向)大致均匀。天线布线21和天线连结布线2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必是大致长方形形状或大致正方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正面侧(Z方向正侧)比背面侧(Z方向负侧)窄的大致梯形形状、或者是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弯曲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布线21的线宽W1(X方向的长度,参照图3)和天线连结布线22的线宽W2(Y方向的长度,参照图4)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用途适当地选择。例如,天线布线21的线宽W1能够在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天线连结布线22的线宽W2能够在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另外,天线布线21的高度H1(Z方向的长度,参照图3)和天线连结布线22的高度H2(Z方向的长度,参照图4)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在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
天线布线21和天线连结布线22的材料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布线21和天线连结布线22的材料为铜,但并不限定于此。天线布线21和天线连结布线22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金、银、铜、铂、锡、铝、铁、镍等金属材料(包含它们的合金)。
另外,如上所述,布线基板10具备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再次参照图1,各个虚设图案区域30以包围各天线图案区域20的周围的方式设置,且以包围各天线图案区域20中的除了供电部40侧(Y方向负侧)以外的周向整个区域(X方向正侧、X方向负侧、Y方向正侧)的方式形成。在该情况下,虚设图案区域30在基板11上遍及除了天线图案区域20和供电部40以外的大致整个区域地配置。该虚设图案区域30与天线图案区域20不同,实质上不发挥作为天线的功能。
在图示的例子中,布线基板10具备3个虚设图案区域30。即,布线基板10具备与天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相邻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以及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相邻的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其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位于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位置,并包围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另外,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位于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位置,并包围着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此外,布线基板10所具备的虚设图案区域30的个数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大约2个以上且50个以下,也可以是大约2个以上且10个以下。
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一对第1部分301A和沿着X方向在第1部分301A之间延伸的第2部分301B。第1部分301A在短边方向(X方向)上的宽度Wa1例如能够在0.1mm以上且5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优选能够在0.2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第2部分301B在短边方向(Y方向)上的宽度Wa2例如能够在0.1mm以上且5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优选能够在0.2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
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一对第1部分302A和沿着X方向在第1部分302A之间延伸的第2部分302B。第1部分302A在短边方向(X方向)上的宽度Wa3例如能够在0.1mm以上且5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优选能够在0.2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第2部分302B在短边方向(Y方向)上的宽度Wa4例如能够在0.1mm以上且5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优选能够在0.2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
在此,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部分302A的宽度Wa3也可以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部分301A的宽度Wa1大。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因此,通过使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部分302A的宽度Wa3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部分301A的宽度Wa1大,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整体的开口率,从而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透明性。同样,第2部分302B的宽度Wa4也可以大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部分301B的宽度Wa2。由此,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整体的开口率,从而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透明性。
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以包围多个天线图案区域20的方式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以包围所有的天线图案区域20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有效地使多个天线图案区域20难以被看到。该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在基板11上以遍及除了天线图案区域20、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以及供电部40以外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配置。
如图2A和图2B所示,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分别包含与天线布线21(天线布线21以及天线连结布线22)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具体而言,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通过具有规定的单位图案形状的虚设布线301a的重复而构成,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通过具有规定的单位图案形状的虚设布线302a的重复而构成,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通过具有规定的单位图案形状的虚设布线303a的重复而构成。即,各个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包含多个相同形状的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各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分别与天线图案区域20在电气上独立。
多个虚设布线301a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内的整个区域规则地配置,多个虚设布线302a在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内的整个区域规则地配置,多个虚设布线303a在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内的整个区域规则地配置。多个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彼此在平面方向上分离,并且在基板11上突出而呈岛状配置。即,各虚设布线301a、302a、303a与天线图案区域20、供电部40以及其他虚设布线在电气上独立。
另外,多个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分别具有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而且,如图2A所示,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互相平行地配置。例如,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Y方向上,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差异难以被看到。另外,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Y方向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差异难以被看到。
另外,如图2A所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天线布线21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Y方向上,天线图案区域20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差异难以被看到。
另外,如图2B所示,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互相平行地配置。例如,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X方向上,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差异难以被看到。另外,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X方向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差异难以被看到。
另外,如图2B所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天线连结布线22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X方向上,天线图案区域20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差异难以被看到。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在此,首先,对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虚设布线301a进行说明。
(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虚设布线)
如图2A和图2B所示,虚设布线301a分别在俯视时为大致L字状,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和沿X方向延伸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其中,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具有规定的长度L4(Y方向的长度,参照图2A),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具有规定的长度L5(X方向的长度,参照图2A),它们彼此相等(L4=L5)。
另外,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中,在沿X方向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1a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部331a(图2A和图2B的阴影部分),在沿Y方向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1a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部331b(图2A和图2B的阴影部分)。在该情况下,虚设布线301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即,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1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其间隙G1例如能够设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范围。同样地,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1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其间隙G2例如能够设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范围。此外,间隙G1、G2的最大值也可以分别设为上述间距P1、P2的0.8倍以下。在该情况下,虚设布线301a在X方向上的间隙G1与虚设布线301a在Y方向上的间隙G2相等(G1=G2)。
在本实施方式中,虚设布线301a具有上述的天线图案区域20的单位图案形状20a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形状。即,虚设布线301a的形状成为从天线图案区域20的L字状的单位图案形状20a去除上述的空隙部331a、331b后的形状。即,将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多个虚设布线301a与多个空隙部331a、331b合并而成的形状相当于形成天线图案区域20的格子形状或网眼形状。这样,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虚设布线301a是天线图案区域20的单位图案形状20a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形状,由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差异难以被看到,从而能够难以看到配置于基板11上的天线图案区域20。
在图2A中,天线图案区域20和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在Y方向上相邻。在该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边界附近,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形成在天线布线21的延长线上。因此,在Y方向上,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差异难以被看到。
另外,在图2B中,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在X方向上相邻。在该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边界附近,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形成在天线连结布线22的延长线上。因此,在X方向上,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差异难以被看到。
如图5所示,各虚设布线301a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与其长边方向(Y方向)垂直的截面(X方向截面)为大致长方形形状或大致正方形形状。另外,如图4所示,各虚设布线301a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与其长边方向(X方向)垂直的截面(Y方向截面)为大致长方形形状或大致正方形形状。在该情况下,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截面形状与天线布线21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截面形状与天线连结布线22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线宽W3(X方向的长度,参照图5)与天线布线21的线宽W1大致相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线宽W4(Y方向的长度,参照图4)与天线连结布线22的线宽W2大致相同。另外,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高度H3(Z方向的长度,参照图5)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高度H4(Z方向的长度,参照图4)也分别与天线布线21的高度H1和天线连结布线22的高度H2大致相同。
接下来,对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虚设布线302a进行说明。
(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虚设布线)
如图2A和图2B所示,虚设布线302a分别在俯视时为大致L字状,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和沿X方向延伸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其中,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具有规定的长度L6(Y方向的长度,参照图2A),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具有规定的长度L7(X方向的长度,参照图2A),它们彼此相等(L6=L7)。
另外,在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中,在沿X方向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2a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部332a(图2A和图2B的阴影部分),在沿Y方向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2a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部332b(图2A和图2B的阴影部分)。在该情况下,虚设布线302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即,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2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其间隙G3能够设为例如2μm以上且40μm以下的范围。同样地,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2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其间隙G4例如能够设为2μm以上且40μm以下的范围。此外,间隙G3、G4的最大值也可以分别设为上述间距P1、P2的0.64倍以下。在该情况下,虚设布线302a在X方向上的间隙G3与虚设布线302a在Y方向上的间隙G4相等(G3=G4)。
在本实施方式中,虚设布线302a具有上述的虚设布线301a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形状。即,虚设布线302a具有天线图案区域20的单位图案形状20a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虚设布线302a的形状成为从天线图案区域20的L字状的单位图案形状20a去除上述的空隙部332a、332b后的形状。即,将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多个虚设布线302a与多个空隙部332a、332b合并后的形状相当于形成天线图案区域20的格子形状或网眼形状。这样,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虚设布线302a是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虚设布线301a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形状,由此能够使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差异难以被看到,从而能够使配置于基板11上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和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难以被看到。
在图2A中,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和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在Y方向上相邻。在该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附近,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形成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延长线上。因此,在Y方向上,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差异难以被看到。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和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线B1相邻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和与边界线B1相邻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相互分离,但不限于此。例如,虽未图示,但与边界线B1相邻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和与边界线B1相邻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也可以相连。
另外,在图2B中,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在X方向上相邻。在该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附近,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形成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延长线上。因此,在X方向上,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差异难以被看到。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和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线B1相邻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和与边界线B1相邻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相互分离,但不限于此。例如,虽未图示,但与边界线B1相邻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和与边界线B1相邻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也可以相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其他形状(X方向截面中的截面形状、线宽以及高度)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其他形状(Y方向截面中的截面形状、线宽以及高度)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对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虚设布线303a进行说明。
(第3虚设图案区域的虚设布线)
如图2A和图2B所示,虚设布线303a分别在俯视时为大致L字状,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和沿X方向延伸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其中,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具有规定的长度L8(Y方向的长度,参照图2A),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具有规定的长度L9(X方向的长度,参照图2A),它们彼此相等(L8=L9)。
另外,在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中,在沿X方向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3a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部333a(图2A和图2B的阴影部分),在沿Y方向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3a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部333b(图2A和图2B的阴影部分)。在该情况下,虚设布线303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即,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3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其间隙G5例如能够设为6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范围。同样地,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虚设布线303a彼此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其间隙G6例如能够设为6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范围。此外,间隙G5、G6的最大值也可以分别设为上述间距P1、P2的0.51倍以下。在该情况下,虚设布线303a在X方向上的间隙G5与虚设布线303a在Y方向上的间隙G6相等(G5=G6)。
在本实施方式中,虚设布线303a具有上述的虚设布线302a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形状。即,虚设布线303a具有天线图案区域20的单位图案形状20a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虚设布线303a的形状成为从天线图案区域20的L字状的单位图案形状20a去除上述的空隙部333a、333b后的形状。即,将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多个虚设布线303a与多个空隙部333a、333b合并后的形状相当于形成天线图案区域20的格子形状或网眼形状。这样,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虚设布线303a是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虚设布线302a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形状,由此能够使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差异难以被看到,从而能够使配置于基板11上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和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难以被看到。
在图2A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和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在Y方向上相邻。在该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边界附近,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形成在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延长线上。因此,在Y方向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差异难以被看到。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和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边界线B2相邻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和与边界线B2相邻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相互分离,但不限于此。例如,虽未图示,但与边界线B2相邻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和与边界线B2相邻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也可以相连。
另外,在图2B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在X方向上相邻。在该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边界附近,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形成在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延长线上。因此,在X方向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差异难以被看到。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和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边界线B2相邻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和与边界线B2相邻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相互分离,但不限于此。例如,虽未图示,但与边界线B2相邻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和与边界线B1相邻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也可以相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的其他形状(X方向截面中的截面形状、线宽以及高度)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的其他形状(Y方向截面中的截面形状、线宽以及高度)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上述的虚设布线301a、302a、303a的材料能够使用与天线布线21的材料以及天线连结布线22的材料相同的金属材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图案区域20、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以及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分别具有规定的开口率A1、A21、A22、A23。在该情况下,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以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图案区域20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1、A21、A22、A23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变大。即,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以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开口率A23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大(A23>A22>A21≥A1)。由此,能够确保布线基板10的透明性。
另外,与天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和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之差优选为0%以上且2%以下,更优选为0.02%以上且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8%以上且0.5%以下。通过使开口率A21与开口率A1之差为0%以上,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透明性。另外,通过使开口率A21与开口率A1之差为2%以下,能够减小开口率A21与开口率A1之差,从而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边界难以被看到。因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的存在难以通过肉眼看到。此外,与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之差也可以为0.1%以上且3%以下。
此外,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21、A22、A23之差(例如,开口率A21与开口率A22之差)优选为0.02%以上且2%以下,更优选为0.04%以上且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8%以上且0.5%以下。通过使开口率A21、A22、A23之差为0.02%以上,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透明性。另外,通过使开口率A21、A22、A23之差为2%以下,例如能够减小开口率A21与开口率A22之差,从而能够使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难以被看到。由于能够像这样使各虚设图案区域30的边界难以被看到,因此能够使各虚设图案区域30的存在难以用肉眼识别。此外,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21、A22、A23之差也可以为0.1%以上且3%以下。
上述的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能够设为例如85%以上且99.9%以下的范围。另外,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例如能够设为85%以上且小于100%的范围。另外,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例如能够设为86%以上且小于100%的范围。并且,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开口率A23例如能够设为86.5%以上且小于100%的范围。
另外,将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合起来的区域的开口率(即,布线基板10的整体的开口率)A3例如能够设为87%以上且小于100%的范围。通过将开口率A3设为该范围,能够确保布线基板10的导电性和透明性。
此外,开口率是指开口区域(不存在天线布线21、天线连结布线22、虚设布线301a、302a、303a等金属部分而使基板11露出的区域)的面积占规定的区域(天线图案区域20、虚设图案区域30、或者天线图案区域20和虚设图案区域30)的单位面积的比例(%)。
再次参照图1,供电部40与天线图案区域20电连接。该供电部40由大致长方形状的导电性的薄板状部件构成。供电部40的长边方向与X方向平行,供电部40的短边方向与Y方向平行。另外,供电部40配置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端部(Y方向负侧端部)。供电部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金、银、铜、铂、锡、铝、铁、镍等金属材料(包含它们的合金)。该供电部40在布线基板10被组装于图像显示装置90(参照图7)时与图像显示装置90的无线通信用电路92电连接。此外,供电部40设置于基板11的正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供电部40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比基板11的周缘靠外侧的位置。
[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6A至图6F,对本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A至图6F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6A所示,准备具有透明性的基板11。
接着,在基板11上形成:包含多个天线布线21的天线图案区域20;和配置在天线图案区域20的周围且与天线布线21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此时,首先,在基板11的正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形成导电层51。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层51的厚度为200nm。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导电层51的厚度可以在10nm以上且1000n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层51使用铜并通过溅镀法形成。作为形成导电层51的方法,也可以使用等离子体CVD法。
接着,如图6B所示,向基板11的正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供给光固化性绝缘抗蚀剂52。作为该光固化性绝缘抗蚀剂52,例如能够举出丙烯酸树脂、环氧系树脂等有机树脂。
接着,如图6C所示,通过光刻法形成绝缘层54。在该情况下,通过光刻法对光固化性绝缘抗蚀剂52进行构图,形成形成有沟槽54a的绝缘层54(抗蚀剂图案)。沟槽54a具有与天线布线21、天线连结布线22以及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对应的平面形状图案。另外,此时,以使与天线布线21、天线连结布线22以及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对应的导电层51露出的方式形成绝缘层54。
此外,不限于此,能够通过压印法在绝缘层54的正面形成沟槽54a。在该情况下,准备具有与沟槽54a对应的凸部的透明的压印用的模具,使该模具与基板11接近,将光固化性绝缘抗蚀剂52在模具与基板11之间展开。接着,从模具侧进行光照射,使光固化性绝缘抗蚀剂52固化,由此形成绝缘层54。由此,在绝缘层54的正面形成具有转印了凸部的形状的沟槽54a。之后,通过将模具从绝缘层54剥离,能够得到图6C所示的截面结构的绝缘层54。在此,虽然未图示,但有时会在绝缘层54的沟槽54a的底部残留绝缘材料的残渣。因此,通过进行使用了高锰酸盐溶液或N-甲基-2-吡咯烷酮的湿式处理、或者进行使用了氧等离子体的干式处理,由此去除绝缘材料的残渣。这样,通过去除绝缘材料的残渣,如图6C所示,能够形成使导电层51露出的沟槽54a。
接下来,如图6D所示,用导电体55填充绝缘层54的沟槽54a。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电层51作为种子层,使用电解镀敷法用铜填充绝缘层54的沟槽54a。
接着,如图6E所示,去除绝缘层54。在该情况下,通过进行使用高锰酸盐溶液或N-甲基-2-吡咯烷酮、酸或碱溶液等的湿式处理、或者使用氧等离子体的干式处理,去除基板11上的绝缘层54。
然后,如图6F所示,去除基板11的正面上的导电层51。此时,通过进行使用过氧化氢水的湿式处理,由此以使基板11的正面露出的方式对导电层51进行蚀刻。这样,得到具有基板11、配置在基板11上的天线图案区域20和虚设图案区域30的布线基板10。在该情况下,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以上的开口率,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另外,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开口率A23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大。另外,天线图案区域20包含天线布线21和天线连结布线22,虚设图案区域30包含虚设布线301a、302a、303a。上述的导电体55包含天线布线21、天线连结布线22以及虚设布线301a、302a、303a。
接着,对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布线基板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布线基板10组装于具有显示器(显示装置)91的图像显示装置90。图像显示装置90具备布线基板10和层叠于布线基板10的显示器91。布线基板10配置在显示器91上。作为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90,例如能够列举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设备。布线基板10的天线图案区域20经由供电部40与图像显示装置90的无线通信用电路92电连接。这样,能够经由天线图案区域20收发规定频率的电波,能够使用图像显示装置90进行通信。此外,各虚设图案区域30分别与天线图案区域20分离,在电气上独立,因此不存在因设置有各虚设图案区域30而对电波的收发产生影响的担忧。
根据本实施方式,布线基板10具有:具有透明性的基板11;以及配置在基板11上且包含多个天线布线21的天线图案区域20,因此确保了布线基板10的透明性。由此,在布线基板10被配置于显示器91上时,能够从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部23目视确认显示器91,因此不会妨碍显示器91的目视确认性。
另外,在天线图案区域20的周围配置有与天线布线21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而且,与天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以上。另外,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相邻并且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远离布线图案区域20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由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以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不清晰。因此,在显示器91的表面上难以看到天线图案区域20、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以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图像显示装置90的使用者难以用肉眼识别天线图案区域20、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以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另外,由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以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因此,即使在使天线图案区域20、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以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不清晰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整体的开口率A3。因此,能够确保布线基板10的导电性和透明性。
在此,为了提高天线性能,要求提高天线布线21的导电性,但是,为了提高天线布线21的导电性,例如在使天线布线21的线宽W1变粗的情况下,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会降低。在该情况下,为了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不易被看到,可以考虑在天线图案区域20的周围设置虚设图案区域。另一方面,在天线图案区域20的周围设置了单一的虚设图案区域的情况下(例如,在基板11上以遍及除了天线图案区域20以外的大致整个区域设置了单一的虚设图案区域的情况下),若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变低,则为了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与该虚设图案区域的边界不清晰,要求该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也变低。另一方面,在降低该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的情况下,布线基板10的整体的开口率A3变低,布线基板10有可能整体变暗。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布线基板10具备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以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由此,即使在降低了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以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不清晰,并且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整体的开口率A3。因此,能够确保布线基板10的导电性和透明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以包围多个天线图案区域20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有效地使多个天线图案区域20难以被看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分别包含与天线布线21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另外,多个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分别具有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而且,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Y方向上,能够使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边界不清晰,从而能够在显示器91的表面上难以用肉眼识别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
另外,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X方向上,能够使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边界不清晰,从而能够在显示器91的表面上难以用肉眼识别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天线图案区域20还包含连结多个天线布线21的多个天线连结布线22。另外,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分别包含与天线布线21和天线连结布线22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另外,多个虚设布线301a、302a、303a分别具有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而且,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天线布线21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Y方向上,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边界不清晰,从而能够在显示器91的表面上难以用肉眼识别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
另外,如图2B所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天线连结布线22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互相平行地配置。由此,在X方向上,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的边界不清晰,从而能够在显示器91的表面上难以用肉眼识别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1、302、303。
(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24,对布线基板的各种改变例进行说明。图8至图24是示出布线基板的各种变形例等的图。在图8至图24所示的各变形例中,天线图案区域20和/或虚设图案区域30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图8至图24中,对与图1至图7所示的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变形例1)
图8示出了变形例1的布线基板10A。在图8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以包围多个天线图案区域20的方式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以包围全部的天线图案区域20的方式设置。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使多个天线图案区域20难以被看到。
此外,虽未图示,但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也可以以包围多个天线图案区域20的方式设置。此时,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也可以以包围全部的天线图案区域20的方式设置。
(变形例2)
图9示出了变形例2的布线基板10B。在图9中,布线基板10B还具备配置在距天线图案区域20最远的虚设图案区域30(在本变形例中为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周围的周围区域50。并且,周围区域50的开口率为100%。即,周围区域50不包含虚设布线。
在该情况下,彼此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之差、以及周围区域50和与周围区域50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之差可以分别为0.02%以上且2%以下。通过使上述的差为0.02%以上,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的透明性。另外,通过使上述的差为2%以下,能够使虚设图案区域30与周围区域50的边界难以被看到。因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的存在难以被肉眼看到。
这样,由于布线基板10B还具备配置在距天线图案区域20最远的虚设图案区域30的周围的周围区域50,且周围区域50的开口率为100%,因此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B的整体的开口率A3。因此,能够提高布线基板10B的透明性。
(变形例3)
图10示出了变形例3的布线基板10C。在图10中,天线布线21与天线连结布线22倾斜地相交,各开口部23在俯视时形成为菱形状。天线布线21和天线连结布线22分别相对于X方向及Y方向均不平行。
另外,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以及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分别与天线布线21平行地延伸。同样地,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以及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分别与天线连结布线22平行地延伸。
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的边界不清晰。因此,在显示器91的表面上,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难以被看到,图像显示装置90的使用者难以用肉眼识别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另外,能够确保布线基板10C的导电性和透明性。
(变形例4)
图11示出了变形例4的布线基板10D。在图11中,天线布线21和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的线宽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变窄。即,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线宽比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天线布线21的线宽窄。另外,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线宽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线宽窄。并且,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的线宽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线宽窄。
这样,通过使天线布线21和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的线宽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变窄,由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1、A21、A22、A23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大。
另外,在图11中,天线连结布线22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的线宽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变窄。即,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线宽比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天线连结布线22的线宽窄。另外,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线宽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线宽窄。而且,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的线宽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线宽窄。
这样,通过使天线连结布线22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的线宽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变窄,由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1、A21、A22、A23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大。
(变形例5)
图12示出了变形例5的布线基板10E。在图12中,天线布线21和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的间距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变大。即,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间距比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天线布线21的间距大。另外,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间距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间距大。并且,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的间距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间距大。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的间距分别为天线布线21的间距的整数倍。具体而言,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间距为天线布线21的间距的2倍,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间距为天线布线21的间距的3倍,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的间距为天线布线21的间距的4倍。此外,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的间距也可以分别不是天线布线21的间距的整数倍。
这样,通过使天线布线21和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的间距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大,由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1、A21、A22、A23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大。
另外,在图12中,天线连结布线22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的间距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变大。即,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间距比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天线连结布线22的间距大。另外,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间距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间距大。而且,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的间距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间距大。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的间距分别为天线连结布线22的间距的整数倍。具体而言,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间距为天线连结布线22的间距的2倍,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间距为天线连结布线22的间距的3倍,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的间距为天线连结布线22的间距的4倍。此外,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的间距也可以分别不是天线连结布线22的间距的整数倍。
这样,通过使天线连结布线22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的间距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大,由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1、A21、A22、A23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大。
(变形例6)
图13示出了变形例6的布线基板10F。在图13中,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形成为虚线状。另外,形成为虚线状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的切缝从与天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变长。即,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切缝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的切缝长。另外,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3的切缝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2的切缝长。
这样,通过使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形成为虚线状,并使形成为虚线状的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312、313的切缝从与天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长,由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1、A21、A22、A23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大。
另外,在图13中,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形成为虚线状。另外,形成为虚线状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的切缝从与天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延长。即,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切缝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的切缝长。另外,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3的切缝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2的切缝长。
这样,通过使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形成为虚线状、并使形成为虚线状的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322、323的切缝从与天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虚设图案区域3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长,由此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开口率A1、A21、A22、A23从天线图案区域20朝向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虚设图案区域30阶段性地增大。
(变形例7)
图14示出了变形例7的布线基板10G。在图14中,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边界线B、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线B1、以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边界线B2分别形成为锯齿状。
在本变形例中,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的边界更加不清晰。因此,在显示器91的表面上,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难以被看到,从而图像显示装置90的使用者难以用肉眼识别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
(变形例8)
图15示出了变形例8的布线基板10H。在图15中,天线图案区域20与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边界线B、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线B1、以及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边界线B2分别形成为波形状。
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与各虚设图案区域30的边界更加不清晰。因此,在显示器91的表面上,能够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难以被看到,从而图像显示装置90的使用者难以用肉眼识别天线图案区域20和各虚设图案区域30。
(变形例9)
图16和图17示出了变形例9的布线基板10I。在图16和图17中,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圆弧形状。
如上所述,天线图案区域20在俯视时具有四边形状。在该情况下,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外缘在俯视时包含沿长边方向(Y方向)延伸的一对第1边201、和沿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的一对第2边202。第1边201和第2边202彼此相交。此外,在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外缘的第1边201上,天线布线21或天线连结布线22也可以以与第1边201平行的方式不重叠。同样地,在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外缘的第2边202上,天线布线21或天线连结布线22也可以以与第2边202平行的方式不重叠。即,天线图案区域20的外缘的第1边201和第2边202中,天线布线21或天线连结布线22中的位于最外侧(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一侧)的部分是位于该边上的边。
在此,如图17所示,将第1边201与第2边202相交的顶点设为第1顶点V1。另外,将从第1顶点V1延伸的、第1边201的延长线设为第1假想线IL1。并且,将从第1顶点V1延伸的、第2边202的延长线设为第2假想线IL2。在该情况下,在被第1假想线IL1和第2假想线IL2夹着的区域R1中,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即,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与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边界线B1在区域R1中形成为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状。
另外,在被第1假想线IL1和第2假想线IL2夹着的区域R1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外缘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即,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与第3虚设图案区域303的边界线B2在区域R1中形成为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状。此外,如上所述,布线基板10(布线基板10I)所具备的虚设图案区域30的个数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2个以上且50个以下左右,也可以是大约2个以上且10个以下。在该情况下,各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外缘也可以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在此,在天线图案区域20在俯视时具有四边形状的情况下,在四边形状的角部(例如,第1顶点V1)的附近,天线图案区域20的边界容易被看到。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可见光线的反射等,有可能看到从四边形状的角部分别以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均不平行的方式向外侧(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一侧)延伸的光的条纹。与此相对,根据本变形例,在被第1假想线IL1和第2假想线IL2夹着的区域R1中,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由此,即使在天线图案区域20在俯视时具有四边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光的条纹难以被看到。
另外,根据本变形例,在被第1假想线IL1和第2假想线IL2夹着的区域R1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外缘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由此,能够更有效地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光的条纹难以被看到。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8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天线图案区域20也可以设置于显示器91的角部91a。图18示出了变形例的图像显示装置90A。在本变形例中,各个虚设图案区域30以包围天线图案区域20中的除了X方向正侧和Y方向负侧(供电部40侧)以外的整个周向区域(X方向负侧、Y方向正侧)的方式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使上述的光的条纹难以被看到。
(变形例10)
图19示出了变形例10的布线基板10J。在图19中,布线基板10J具备单一的虚设图案区域30。即,布线基板10J仅具备与天线图案区域20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
在本变形例中,在被第1假想线IL1和第2假想线IL2夹着的区域R1中,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也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由此,即使在天线图案区域20在俯视时具有四边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使天线图案区域20和光的条纹难以被看到。
(变形例11)
图20示出了变形例11的布线基板10K。在图20中,天线图案区域20具有供电部40侧的基端侧部分203、和与基端侧部分203连接的末端侧部分204。基端侧部分203和末端侧部分204分别在俯视时具有四边形状。在该情况下,末端侧部分204的长度(Y方向距离)比基端侧部分203的长度(Y方向距离)长,末端侧部分204的宽度(X方向距离)比基端侧部分203的宽度(X方向距离)宽。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使天线图案区域20难以被看到。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布线基板10K具备2个虚设图案区域30(301、302),但不限于此,布线基板10K也可以具备3个以上的虚设图案区域30。在该情况下,各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外缘也可以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变形例12)
图21示出了变形例12的布线基板10L。在图21中,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不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在该情况下,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在俯视时包含沿长边方向(Y方向)延伸的一对第3边3011和沿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的第4边3012。第3边3011和第4边3012彼此相交。另外,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的第3边3011上,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或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也可以以与第3边3011平行的方式不重叠。同样地,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的第4边3012上,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或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也可以以与第4边3012平行的方式不重叠。即,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的第3边3011和第4边3012中,第1虚设布线部分311或第2虚设布线部分321中的位于最外侧(远离天线图案区域20的一侧)的部分是位于该边上的边。
在此,如图21所示,将第3边3011与第4边3012相交的顶点设为第2顶点V2。另外,将从第2顶点V2延伸的、第3边3011的延长线设为第3假想线IL3。并且,将从第2顶点V2延伸的、第4边3012的延长线设为第4假想线IL4。在该情况下,在被第3假想线IL3和第4假想线IL4夹着的区域R2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外缘具有以第2顶点V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此外,如上所述,布线基板10(布线基板10L)所具备的虚设图案区域30的个数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大约2个以上且50个以下,也可以是大约2个以上且10个以下。在该情况下,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以外的各个虚设图案区域30的外缘也可以具有以第2顶点V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如上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为天线图案区域20的开口率A1以上。在此,在开口率A21与开口率A1相等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天线图案区域20的角部(例如,第1顶点V1)的附近容易看到天线图案区域20的边界的情况。因此,在被第1假想线IL1和第2假想线IL2夹着的区域R1中,即使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不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看到天线图案区域20和光的条纹。
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也可以比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小。即,为了提高布线基板10L的整体的开口率A3,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开口率A22也可以比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大。
在此,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3边3011和第4边3012的情况下,在第3边3011与第4边3012相交的第2顶点V2的附近,容易看到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边界。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可见光线的反射等,有可能看到从第2顶点V2分别以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均不平行的方式向外侧延伸的光的条纹。与此相对,根据本变形例,在被第3假想线IL3和第4假想线IL4夹着的区域R2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外缘具有以第2顶点V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和光的条纹难以被看到。
(变形例13)
图22示出了变形例13的布线基板10M。在图22中,天线图案区域20在俯视时具有角部被倒圆的四边形状。因此,天线图案区域20不具有包含使天线图案区域20的边界容易被看到的角部的形状。因此,在上述的区域R1(参照图21等)中,即使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外缘不具有以第1顶点V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看到天线图案区域20和光的条纹。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被第3假想线IL3和第4假想线IL4夹着的区域R2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外缘也可以具有以第2顶点V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和光的条纹难以被看到。
(变形例14)
图23示出了变形例14的布线基板10N。在图23中,天线图案区域20具有与供电部40连接的一对第1传输部205、分别与各个第1传输部205连接的一对第2传输部206、以及与一对第2传输部206连接的收发部207。一对第1传输部205分别沿天线图案区域20的长边方向(Y方向)延伸。一对第2传输部206分别以随着朝向Y方向正侧而相互接近的方式相对于Y方向倾斜地延伸。收发部207在俯视时具有包含沿X方向延伸的对角线和沿Y方向延伸的对角线的四边形状。
在本变形例中,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与开口率A1相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看到天线图案区域20和光的条纹。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被第3假想线IL3和第4假想线IL4夹着的区域R2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外缘也可以具有以第2顶点V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和光的条纹难以被看到。
(变形例15)
图24示出了变形例15的布线基板10O。在图24中,收发部207在俯视下具有圆形状。
在本变形例中,在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的开口率A21与开口率A1相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看到天线图案区域20和光的条纹。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被第3假想线IL3和第4假想线IL4夹着的区域R2中,第2虚设图案区域302的外缘也可以具有以第2顶点V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第1虚设图案区域301和光的条纹难以被看到。
也能够根据需要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或者,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

Claims (16)

1.一种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基板具备:
基板;
布线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包含多个布线;以及
多个虚设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
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
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为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以上,
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相邻并且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存在有多个,至少1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以包围多个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和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朝向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阶段性地变大,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为0%以上且2%以下,彼此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为0.02%以上且2%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基板还具备配置在距所述布线图案区域最远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周围的周围区域,所述周围区域的开口率为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和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朝向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阶段性地变大,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为0%以上且2%以下,彼此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以及所述周围区域与和所述周围区域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之差分别为0.02%以上且2%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1边和第2边,
在将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2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1顶点、将所述第1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1假想线、将所述第2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2假想线的情况下,
在被所述第1假想线和所述第2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1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在被所述第1假想线和所述第2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1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8.一种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基板具备:
基板;
布线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包含多个布线;以及
多个虚设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并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
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
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小于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相邻并且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
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3边和第4边,
在将所述第3边与所述第4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2顶点、将所述第3边的从所述第2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3假想线、将所述第4边的从所述第2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4假想线的情况下,
在被所述第3假想线和所述第4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2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包含分别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布线,多个所述虚设布线分别具有第1虚设布线部分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彼此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所述第1虚设布线部分互相平行地配置,彼此相邻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所述第2虚设布线部分互相平行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图案区域还包含将多个所述布线连结的多个连结布线,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包含分别与所述布线和所述连结布线在电气上独立的多个虚设布线,多个所述虚设布线分别具有第1虚设布线部分和第2虚设布线部分,所述布线与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所述第1虚设布线部分互相平行地配置,所述连结布线与各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所述第2虚设布线部分互相平行地配置。
11.一种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基板具备:
基板;
布线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包含多个布线;以及
虚设图案区域,其配置在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
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
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1边和第2边,
在将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2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1顶点、将所述第1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1假想线、将所述第2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2假想线的情况下,
在被所述第1假想线和所述第2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1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
所述布线基板具有电波收发功能。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基板;和
层叠于所述布线基板的显示装置,
所述布线图案区域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角部。
14.一种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具备:
准备基板的工序;和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区域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的工序,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包含多个布线,所述多个虚设图案区域配置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且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
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
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为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开口率以上,
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相邻且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大。
15.一种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具备:
准备基板的工序;和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区域和虚设图案区域的工序,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包含多个布线,所述虚设图案区域配置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且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
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
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1边和第2边,
在将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2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1顶点、将所述第1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1假想线、将所述第2边的从所述第1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2假想线的情况下,
在被所述第1假想线和所述第2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1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16.一种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具备:
准备基板的工序;和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区域和多个虚设图案区域的工序,所述布线图案区域包含多个布线,所述多个虚设图案区域配置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周围且与所述布线在电气上独立,
所述基板具有透明性,
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相邻的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小于多个所述虚设图案区域中的与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相邻且比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远离所述布线图案区域的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开口率,
所述第1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包含俯视时彼此相交的第3边和第4边,
在将所述第3边与所述第4边相交的顶点作为第2顶点、将所述第3边的从所述第2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3假想线、将所述第4边的从所述第2顶点延伸的延长线作为第4假想线的情况下,
在被所述第3假想线和所述第4假想线夹着的区域中,所述第2虚设图案区域的外缘具有以所述第2顶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CN202180067541.4A 2020-10-02 2021-10-04 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3253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7992 2020-10-02
JP2020167992 2020-10-02
JP2021-163019 2021-10-01
JP2021163019A JP2022060188A (ja) 2020-10-02 2021-10-01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PCT/JP2021/036612 WO2022071608A1 (ja) 2020-10-02 2021-10-04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5348A true CN11632534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095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7541.4A Pending CN116325348A (zh) 2020-10-02 2021-10-04 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8203A1 (zh)
EP (1) EP4224625A1 (zh)
KR (1) KR20230074262A (zh)
CN (1) CN116325348A (zh)
TW (1) TW202224256A (zh)
WO (1) WO202207160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92930A (en) 1977-01-26 1978-08-15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Combustion system
JP5447813B2 (ja) 2009-09-16 2014-03-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アンテナ
JP5636735B2 (ja) 2009-09-24 2014-12-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アンテナ用エレメント及び透明アンテナ
JP5414451B2 (ja) * 2009-10-21 2014-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8570225B2 (en) 2010-03-25 2013-10-29 Sony Corporation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KR20160080444A (ko) * 2014-12-29 2016-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705624B2 (en) * 2017-11-29 2023-07-1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ing board
KR20210052804A (ko) * 2019-10-31 2021-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74262A (ko) 2023-05-26
TW202224256A (zh) 2022-06-16
US20230318203A1 (en) 2023-10-05
WO2022071608A1 (ja) 2022-04-07
EP4224625A1 (en) 2023-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69751A1 (en)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ing board
JP5726856B2 (ja) 電子機器
WO2020226049A1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677935B1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7360609B2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16325348A (zh) 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JP2022163883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060188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22215683A1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13540788A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7482390B2 (ja) 配線基板及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2672229B1 (ko) 배선 기판 및 배선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23181005A (ja) モジュー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1952717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20178207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23199885A1 (ja) 配線基板、モジュー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181012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181004A (ja) 配線基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156858A (ja) 配線基板、モジュー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8077098A (zh) 布线基板、模块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22072165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163867A (ja) 配線基板、モジュール、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23156881A (ja) 配線基板、モジュー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6324583A (zh) 头戴式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