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2869A - 胶粘片 - Google Patents
胶粘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62869A CN116262869A CN202211393559.6A CN202211393559A CN116262869A CN 116262869 A CN116262869 A CN 116262869A CN 202211393559 A CN202211393559 A CN 202211393559A CN 116262869 A CN116262869 A CN 1162628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 printing
- adhesive layer
- adhesive sheet
- sheet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7 glass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45 offs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46 gravure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464 silicon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SWGJHLUYNHPMX-UHFFFAOYSA-N Abietic-Saeure Natural products C12CCC(C(C)C)=CC2=CCC2C1(C)CCCC2(C)C(O)=O RSWGJHLUYNHPM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KHPCPRHQVVSZAH-HUOMCSJISA-N Rosin Natural products O(C/C=C/c1ccccc1)[C@H]1[C@H](O)[C@@H](O)[C@@H](O)[C@@H](CO)O1 KHPCPRHQVVSZAH-HUOMCSJI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22 acrylic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KHPCPRHQVVSZAH-UHFFFAOYSA-N trans-cinnamyl beta-D-glucopyranoside Natural products OC1C(O)C(O)C(CO)OC1OCC=CC1=CC=CC=C1 KHPCPRHQVVSZA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8 adhesive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16 antistat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6 bui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00 micrograp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505 terp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586 terpen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281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layer comprising non-adhesive protrus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粘片。胶粘片(10)包括胶粘剂层(3)和印刷部(5),胶粘剂层(3)在23℃、频率1Hz下的储能模量为5.0×104Pa以上且3.5×105Pa以下,印刷部(5)形成在胶粘剂层(3)的至少一个面上,胶粘剂层(3)的构成成分从该印刷部(5)渗出。印刷部(5)由油墨固化物形成,该印刷部(5)作为印刷范围而设置于在胶粘剂层(3)上设定的一个以上的印刷区域上。由此,能够容易地控制胶粘力、易于粘贴和剥离等性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在胶粘剂层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印刷部的胶粘片。
背景技术
包括胶粘剂层的胶粘片在各种领域中用作固定电子设备的部件的片才、保护画面的片材、壁纸等建筑材料、印刷物或印刷物的层压片、各种胶带等。根据胶粘片的用途不同,胶粘片有时需要能牢固地粘贴在被粘物上而不容易被剥离,有时需要在粘贴时易于重新粘贴。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表2003-531253(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等中记载有:通过在胶粘剂层的胶粘面上形成具有规定图案的非粘合性聚合物,由此能够制作易于重新粘贴的图形用胶粘片。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表2003-53125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时,胶粘片对被粘物的胶粘力越强越好,有时越弱越好。对于粘贴时易于重新粘贴并粘贴后难以剥离的胶粘片的需求较大,但有时也需要除此以外的特性。
此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胶粘片中形成有非胶粘性聚合物,以便除了易于重新粘贴以外,还能够排出残留在胶粘剂层与被粘物之间的空气。因此,在片材的整个胶粘面上均匀地设有非胶粘性聚合物。其结果是,在片材需要具有多种不同性质的情况下,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胶粘片难以灵活地满足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粘片,其构成为:具有能够容易地控制胶粘力、易于粘贴和剥离等性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胶粘片的一例包括胶粘剂层和印刷部,所述胶粘剂层在23℃、频率1Hz下的储能模量为5.0×104Pa以上且3.5×105Pa以下,所述印刷部形成在所述胶粘剂层的至少一个面上,所述胶粘剂层的构成成分从该印刷部渗出。所述印刷部由油墨固化物形成,该印刷部作为印刷范围而设置于在所述胶粘剂层上设定的一个以上的印刷区域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胶粘片,通过适当地改变胶粘剂层的厚度、印刷部的厚度等,能够容易地控制胶粘力、易于粘贴和剥离等性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胶粘片之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从印刷部侧观察图1所示的胶粘片时的俯视图;
图3是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区域A中的印刷部的照片图;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的印刷方法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印刷部的厚度为2μm(油墨量K10%)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胶粘片的显微镜照片、以及印刷部中的点数和点尺寸的测量结果的图。
-符号说明-
1-基材;3-胶粘剂层;5-印刷部;5A-第一印刷部;5B-第二印刷部;7-离型衬垫;10、20、30-胶粘片;12-印刷区域;15-点;17-第二离型衬垫;20-胶粘片;23-打印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在对不会大幅增加制造成本就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进行各种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存在从通过喷墨方式形成于胶粘剂层上的印刷部渗出胶粘成分的情况;以及存在胶粘剂层的储能模量越低则胶粘成分的渗出量越大的倾向。之后,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印刷部的厚度等,与不设置印刷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调整粘性(tack)和胶粘力的减少程度,从而想到了本申请发明。
[胶粘片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例即胶粘片10的剖视图,图2是从印刷部5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时的俯视图。图3是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区域A中的印刷部的照片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包括胶粘剂层3和印刷部5,所述印刷部5形成在胶粘剂层3的至少一个面上,作为胶粘剂层3的构成成分的胶粘成分从该印刷部5渗出。在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中,在胶粘剂层3的面中的与设置有印刷部5的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面上设置有片状的基材1。在胶粘剂层3的形成有印刷部5的面上,也可以将印刷部5夹在中间而设置有离型衬垫7。通过用离型衬垫7保护胶粘剂层3的设置有印刷部5的胶粘面,不仅能够以卷筒状进行保存,还可以以平版的状态进行保存。离型衬垫7可以使用公知的离型衬垫,也可以在与胶粘剂层3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含有有机硅类剥离剂或氟类剥离剂的剥离剂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的印刷区域12中,由于设置有印刷部5,所以能够将胶粘剂层3对不锈钢(SUS)钢板的环形初粘性(Loop tack)值设为0.01N/25mm以上且20N/25mm以下。因此,在印刷区域12中,易于进行胶粘片10的重新粘贴,并且也能够临时固定胶粘片10以不让该胶粘片10从确定好的粘贴位置移动,使粘贴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通过改变印刷部5的厚度等,即使在使用相同的胶粘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粘性值、胶粘力调整为所希望的值。例如,也可以不使用价格比较高的微胶粘型胶粘剂,而是使用廉价的强胶粘型胶粘剂来制作微胶粘性片材。
在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的印刷区域12中,40℃下的保持力持续时间可以为1000秒以上,优选地,在后述的保持力测量试验中,在40℃下经过了50000秒时的偏移量(mm/5万秒)为1mm以下。如果胶粘片10具有优异的保持力,则例如在将胶粘片10用作标签、图形片等时,不易发生从被粘物的剥离或脱落。在将胶粘片10与被粘物贴合后,通过用手或辊等施加适度的压力,就会充分地发挥胶粘片10的保持力。这是因为:通过加压而从印刷部5渗出的胶粘成分的量增加。在胶粘成分从印刷部5渗出的情况下,胶粘剂层3的凝聚力越强,则胶粘片10的偏移量就越小。
印刷部5由油墨固化物形成,该印刷部5作为印刷范围而设置在印刷区域12上,在胶粘剂层3上设定有一个以上的印刷区域12。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胶粘剂层3的整个胶粘面成为印刷区域12,印刷部5也形成在整个胶粘面上。
如图3所示,印刷部5由多个点15构成,点15由油墨固化物形成。点15的直径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也可以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点15的直径取决于所使用的印刷机。如果点直径为50μm以下,则容易精密地控制胶粘片10的粘性和胶粘力。点15的直径可以是均匀的,但也可以有适度的偏差。印刷部5也可以在每0.5mm见方包含平均五个以上的点15。
在点15的密度低至某种程度的情况下,点15间存在间隙,因此胶粘剂层3的构成成分能够渗出。由于该胶粘成分的渗出,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在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粘性,并且通过在粘贴至被粘物上后进行加压,能够发挥不容易剥离的程度的胶粘力。
随着点15的密度提高,点15间的间隙减少,点15彼此的重叠部位也增加,因此难以测量点15的密度,从而从胶粘剂层3渗出的胶粘成分(胶粘成分)的量减少。因此,虽然印刷部5的平均厚度会根据所使用的胶粘剂的种类而不同,但印刷部5的平均厚度大致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左右即可,优选为1μm以上且6μm以下。如果印刷部5的平均厚度小于0.1μm,则点15间的间隙变大,大量的胶粘成分容易从该间隙渗出,因此胶粘片10的粘性强度或胶粘力与未设置点15时几乎没有变化。如果印刷部5的厚度超过20μm,则胶粘剂层3的成分的渗出量变小,有时难以粘贴到被粘物上。通过使印刷部5的平均厚度为6μm以下,能够进一步增加可作为胶粘剂层3的主剂使用的胶粘剂的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印刷部5的平均厚度在6μm以下,厚度较薄时,即使在形成印刷部5时使用黑色油墨或彩色油墨的情况下,胶粘片10的全光线透射率也达到50%以上,成为半透明。但是,通过使印刷部5的厚度大于6μm且在20μm以下,能够使环形初粘性值落在所希望的范围内,并且能够通过印刷部5形成所希望的图像。
在印刷区域12中,点15既可以有规律地布置,也可以无规律地布置。在利用后述的喷墨打印机形成印刷部5的情况下,点15无规律地布置。此外,构成印刷部5的点15的大小可以相等,但也可以不相等。
形成印刷部5时使用的油墨并没有限定,能够使用选自光固化型油墨、电子射线固化型油墨和溶剂型油墨中的一种以上的油墨,尤其是用紫外线(UV)或可见光等固化的光固化型油墨、电子射线固化型油墨能够在形成印刷部5时使油墨难以扩散到胶粘剂层3中,容易确保印刷部5需要具有的厚度,因此是优选的。此外,由于UV固化型油墨和电子射线固化型油墨能够在印刷后瞬间固化,因此通过使用这些油墨,与使用溶剂型油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制造胶粘片10的时间。
形成印刷部5时所使用的油墨的颜色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仅为黑色(K),也可以是例如选自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及黑色(K)、白色(W)、灰色、淡青色、淡品红色、红色、透明色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颜色的组合。在使用多种颜色的油墨的情况下,只要使印刷部5的厚度与使用一种颜色油墨时的厚度相等即可。
能够通过使用公知的喷墨打印机等喷射油墨的印刷形式来形成印刷部5。相对于此,如果通过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或丝网印刷等形成印刷部5,则胶粘剂层3被无间隙地覆盖,胶粘成分无法渗出。在印刷区域12中,通过胶版印刷或凹版印刷形成与点15相同的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网点,也能够实现胶粘剂层3中的成分的渗出。不过,在胶版印刷或凹版印刷等中需要昂贵的版,相对于此,若使用喷墨打印机则不需要制作版,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自由地改变点15的密度、形成位置。
在胶粘片10中,印刷部5的表面粗糙度(Ra)可以为0.3μm以上且10μm以下。由于印刷部5由多个点15构成,所以与不设置印刷部的情况以及通过胶版印刷或丝网印刷来设置印刷部的情况相比,印刷部5的表面粗糙度变大。
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中,胶粘剂层3在23℃、频率1Hz下的储能模量G’可以为5.0×104Pa以上且3.5×105Pa以下,也可以为9.5×104Pa以上且3.0×105Pa以下。储能模量表示胶粘剂层3的硬度,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等的研究可知,随着储能模量降低,胶粘剂层3容易流动,胶粘成分容易从印刷部5渗出。如果储能模量为3.5×105Pa以下,则能够利用从印刷部5渗出的胶粘成分产生适度的粘性,并且能够发挥在粘贴到被粘物上后不容易剥离的程度的胶粘力。如果胶粘剂层3的储能模量为5.0×104Pa以上,则容易维持物理性质的平衡。
在胶粘剂层3的储能模量低的情况下,使印刷部5的厚度比胶粘剂层3的储能模量高时厚,也容易确保一定值以上的环形初粘性值和胶粘力。
胶粘剂层3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为10℃以下。此时,在常温下使用胶粘片10时,胶粘剂层3产生适度的流动性,因此容易使胶粘剂层3的构成成分从印刷部5渗出。
在印刷区域12中,胶粘剂层3对被粘物的胶粘力只要根据用途而适当地设定即可,在23℃、相对湿度50%、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300mm/min的情况下,粘贴到SUS钢板后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胶粘力的一例可以为0.01N/25mm以上且20N/25mm以下左右。胶粘片10的胶粘力比未设置印刷部5时的胶粘剂层3的胶粘力小,因此,如果将中胶粘型或强胶粘型的胶粘剂用作形成胶粘剂层3时所使用的胶粘剂,则能够制作具有各种程度的胶粘力的胶粘片10。例如,在使用强胶粘型的胶粘剂的情况下,通过将印刷部5设定得较厚,能够制作在印刷区域12中具有微胶粘性的胶粘片10,通过减小印刷部5的厚度,也能够制作具有中胶粘性的胶粘片10。
在形成胶粘剂层3时所使用的胶粘剂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选自丙烯酸类胶粘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胶粘剂、氨基甲酸酯类胶粘剂、有机硅类胶粘剂和橡胶类胶粘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作为所使用的胶粘剂,能够使用水性胶粘剂、溶剂型胶粘剂、无溶剂型胶粘剂等。
胶粘剂层3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印刷部5的平均厚度的10.0倍以下左右。胶粘剂层3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也可以为2μm以上且50μm以下。如果胶粘剂层3的厚度在上述的范围内,则在印刷区域12中也能够容易地将环形初粘性值和胶粘力设定在所希望的范围内。
在印刷部5的平均厚度相等情况下,随着胶粘剂层3的厚度变厚,环形初粘性值和胶粘力变大。认为这是因为:胶粘剂层3越厚,由于在印刷部5形成后进行贴合的过程中施加的压力,胶粘成分越容易从印刷部5中渗出。
除了在制造胶粘剂层3时适当地使用固化剂以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胶粘剂层3中含有增粘剂、抗静电剂、着色剂、填料等添加物。用于形成胶粘剂层3的胶粘剂和添加剂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含有生物来源的成分。例如,胶粘剂层3中可以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左右的萜烯类或松香类增粘剂。胶粘剂层3的生物质度例如可以为10%以上且50%以下左右。
作为基材1,能够使用树脂片、合成纸、纸、无纺布、织布等公知的材料或它们的层叠体。作为树脂片的构成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酰亚胺(PI)等。
基材1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2μm以上且300μm以下左右,也可以为5μm以上且250μm以下。在基材1的至少一个面上,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有易粘合层、抗静电层。
作为基材1,为了降低环境负荷,也可以在其中一部分或整个基材1中使用生物质材料、再循环材料。此外,优选使用在制造时的CO2当量排放尽可能少的材料来制造包括基材1在内的胶粘片10。
[胶粘片的变形例]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20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20包括胶粘剂层3和印刷部5,所述印刷部5形成在胶粘剂层3的至少一个面上,胶粘剂层3的构成成分从该印刷部5渗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20在未设置有基材1这一点上与图1所示的胶粘片10不同。在胶粘剂层3的设置有印刷部5的面上贴合有离型衬垫7,在胶粘剂层3的另一个面上贴合有第二离型衬垫17。可以使剥离离型衬垫7所需要的剥离力与剥离第二离型衬垫17所需要的剥离力为相同的程度,但也可以使两者之间有差距而能够容易地剥离轻剥离侧的离型衬垫。胶粘片20的其他结构与胶粘片10基本相同。
在本变形例的胶粘片20中,胶粘剂层3的设置有印刷部5的那一侧的面(第一面)的胶粘力小于相反侧的面(第二面)的对同一被粘物的胶粘力。此外,胶粘剂层3的第一面的环形初粘性值比第二面的环形初粘性值小。因此,能够实现在胶粘剂层3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具有不同的胶粘力的双面胶粘片。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20中所使用的胶粘剂并没有特别限定。
在设置有印刷部5的面上,与相反侧的面相比,与胶粘成分实质接触的被粘物的面积更小,因此,与之相应地,被粘物也难以受到胶粘剂的污染。与胶粘片10一样,胶粘片20也能够在各种领域中使用。
例如,能够将使用了对被粘物的污染较少的再剥离型胶粘剂的胶粘片20用作用于固定图形片等的胶粘片。在一般的双面胶粘片中,如果选择胶粘力强的胶粘剂,则与被粘物紧贴的紧贴程度提高,存在将图形片剥下时胶粘剂层容易残留在被粘物上的倾向。因此,作为固定用的胶粘片,在芯材的一个面(被粘物侧)上设置再剥离型的胶粘剂层、在另一个面上设置强胶粘型的胶粘剂层的情况较多。相对于此,根据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20,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一个面的胶粘力和粘性值与另一个面的胶粘力和粘性值不同。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30的印刷方法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30中,在片材内的胶粘剂层3上设置有多个印刷区域这一点与图1所示的胶粘片10不同。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设置于基材1的一个面上的胶粘剂层3上形成有第一印刷区域12A和第二印刷区域12B。在第一印刷区域12A设置有由油墨固化物形成的第一印刷部5A,在第二印刷区域12B设置有第二印刷部5B。第一印刷部5A的平均厚度和第二印刷部5B的平均厚度可以彼此相等,也可以彼此不相等。此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胶粘剂层3的一部分不被印刷部覆盖而是露出。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胶粘片内形成有两个印刷区域,但也可以形成有三个以上的印刷区域。印刷区域的合计面积可以为胶粘剂层3的一个面的1%以上且100%以下。如果印刷区域小于1%,则胶粘片整体的胶粘力、环形初粘性值成为与不具有印刷区域时大致相同的值,因此形成印刷区域的效果降低。
如图5所示,第一印刷区域12A和第二印刷区域12B的平面形状可以是流动方向(涂布行进方向)上的长度比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带状,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的形状。此外,各印刷区域的大小并没有限定。
第一印刷区域12A上的第一印刷部5A的厚度以及第二印刷区域12B上的第二印刷部5B的厚度可以是都不均匀,厚度可以是局部地不相等。例如,第一印刷部5A、第二印刷部5B的厚度也可以随着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接近内侧而呈梯度状地减小。这样一来,在第一印刷区域12A和第二印刷区域12B中,能够设计成胶粘力随着从端部接近内侧而变强。
在将多个印刷部形成在胶粘剂层3的一个面上时,例如能够使用公知的行式喷墨打印机。使用涂布机将胶粘剂层3形成在基材1的一个面上并使其干燥后,让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行式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23向胶粘剂层3的露出面喷出例如UV固化油墨,接着进行UV照射,由此形成第一印刷部5A和第二印刷部5B。需要说明的是,在印刷时间较长也可以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串行头式喷墨打印机来形成印刷部。可以在形成印刷部后,在40℃、三天左右的条件进行胶粘片30的老化,也可以在形成印刷部前预先进行老化。还可以将形成印刷部之前的胶粘片用切条机裁切成所希望的尺寸后,形成印刷部。
在胶粘剂层3的一个面上形成相互平行延伸的带状的第一印刷区域12A和第二印刷区域12B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分切机将胶粘片30沿流动方向裁切而分离成第一印刷区域12A、第二印刷区域12B以及没有设置印刷区域的区域这三个区域,由此,能够通过一次涂布来制作三种胶粘片。然后,将制作出的胶粘片沿宽度方向裁剪,由此能够制作希望尺寸的平版的胶粘片。
或者,在形成强胶粘性的胶粘剂层3的情况下,通过将制作成规定长度的胶粘片30沿宽度方向裁剪,能够制作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的胶粘力比中央部分的胶粘力弱的胶粘片。就该胶粘片而言,在一旦粘贴到被粘物上之后需要将该胶粘片剥下的情况下,通过从胶粘力较弱的端部开始剥下,能够容易地使该胶粘片从被粘物上剥离。通过使用喷墨打印机,能够在不制作版的情况下任意地调节印刷部的厚度、形成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就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和其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20、30等而言,预先保管未形成印刷部的状态的胶粘片,一旦接到顾客的订单,就能够按需形成符合顾客要求的粘性和胶粘力的印刷部,因此与保管粘性、胶粘力不相同的胶粘片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降低产品的库存量。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胶粘片10和变形例所涉及的胶粘片20、30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改变基材1、胶粘剂层3、印刷部5等的构成材料、厚度、形状、形成位置等。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到本实施例的限制。
[胶粘片的制作]
通过在市售的四种胶粘剂中分别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并混合,制作出丙烯酸类胶粘剂组合物A、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胶粘剂组合物B、有机硅类胶粘剂组合物C和有机硅类胶粘剂组合物D。此处,胶粘剂组合物A中含有相当于干燥后的胶粘剂层重量的15质量%的松香类增粘剂,因此所形成的胶粘剂层的生物质度为15%。
接着,使用公知的缺角轮型涂布机将胶粘剂组合物A、B以干燥后达到规定的厚度的方式涂布在具有PET薄膜的市售的离型衬垫的剥离剂层上,所述PET薄膜的厚度为50μm,在该PET薄膜上形成有含有有机硅类剥离剂的剥离剂层。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30μm。接着,将离型衬垫的涂布面贴合到基材的一个面上而将胶粘剂层转印到基材上,然后在40℃下进行三天左右的老化,由此形成了胶粘片。作为基材,使用了厚度为50μm的在双面形成有易粘合层的PET薄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作,商品名:COSMOSHINE(注册商标)A4360)。此处,将未设置印刷部的各种胶粘片用作比较例1~6。需要说明的是,就胶粘剂组合物C、D而言,通过使用缺角轮型涂布机将胶粘剂组合物C、D直接涂布在基材上,由此制作出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30μm的胶粘片作为比较例7~12。
接着,使用UV喷墨打印机(株式会社MIMAKI Engineering制作的“UJF-6042MkII”),将UV固化油墨喷出到准备好的胶粘片中胶粘剂层所露出的一个面整体上并使其固化,形成了印刷部。作为UV固化油墨,使用了株式会社MIMAKI Engineering制作的“LH-100”的黑色油墨。将油墨量设定为K10%、K20%、K30%。使用胶粘剂组合物A、B,制作出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印刷部的胶粘片作为实施例1~14。此外,使用胶粘剂组合物C、D,制作出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印刷部的胶粘片作为比较例13~28。各实施例和比较例所涉及的胶粘片的结构记载于后述的表2~表9中。
[测量方法]
<胶粘剂层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角正切(tanδ)、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量>。
通过以下的方法对胶粘片的胶粘剂层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角正切进行了测量。首先,使用制备好的胶粘剂组合物A~D分别制作出具有厚度50μm的胶粘剂层的无基材胶带。接着,对该无基材胶带在40℃、7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了老化。接着,仅将胶粘剂层层叠到总厚度达到1mm为止后,冲裁成直径8mm的大小,制作了小块。将该小块夹在流变仪(产品名称:AR2000ex)的板间,在频率1Hz、变形量0.05%、测量温度-40~100℃的条件下测量了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此外,计算出损耗模量G”/储能模量G’的值作为损耗角正切。读取损耗角正切达到最大值的温度并将其作为胶粘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印刷部的厚度的测量>
使用UV喷墨打印机(株式会社MIMAKI Engineering制作的“UJF-6042MkII”),将油墨量分别设定为K10%、20%、30%,在厚度50μm的PET薄膜上形成了印刷部。使用恒压测量仪分别测量各片材样品的合计厚度,从测量值中减去PET薄膜的厚度(50μm),由此计算出各印刷部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测量的结果是:K10%时印刷部的厚度(油墨厚度)约为2μm,K20%时印刷部的厚度约为3~4μm,K30%时印刷部的厚度约为5μm。
<点个数的计数及点尺寸的确认>
用显微镜将各胶粘片样品的印刷部侧的面放大至200倍并拍摄了照片。在该显微镜照片中任意选择三处0.5mm见方的区域,计数点的个数,将其平均值用作点个数的计数值。此外,根据上述的显微镜照片测量出点的直径的范围。
<对SUS的胶粘力的测量>
通过依据JIS Z 0237的方法将剥下离型衬垫而露出了胶粘面的胶粘片粘贴到使用360目的耐水纸进行了研磨的SUS钢板上,测量了胶粘力。具体而言,将裁剪成宽度25mm的胶粘片的试验片粘贴到作为被粘物的SUS钢板上后,用2kg的辊进行往返两次的压接,在23℃、相对湿度50%下静置了20分钟或24小时。在剥离角度180°、剥离速度300mm/min的条件下,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将上述试验片从SUS钢板剥离时所需的力作为胶粘力(N/25mm)。
<环形初粘性值的测量>
从胶粘片中切下宽25mm、长150mm的试验片后,剥下离型衬垫,将该离型衬垫分割成两个。将分割后的宽25mm的离型衬垫分别以仅对从胶粘剂层的露出面的两端部算起25mm的部分进行覆盖的方式粘贴在该胶粘剂层的露出面上(使试验片的胶粘剂层中的100mm的部分露出)。将试验片以其胶粘面侧朝外侧的方式设为环形,将该试验片安装在拉伸试验机的上侧夹持部。将SUS钢板安装在拉伸试验机的下侧夹持部后,使上侧夹持部以300mm/min的速度下降至距下侧夹持部的高度为20mm的位置,使试验片的胶粘面与SUS钢板接触。接触后立即以300mm/min的速度使上侧夹持部上升至原来的位置,测量了将试验片从SUS钢板剥下时所需的拉伸载荷的最大值。反复测量三次,并将测量值的平均值记录为环形初粘性值。在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了测量。
<保持力和保持力持续时间的测量>
从胶粘片中切下宽25mm、长100mm的尺寸的试验片,将该试验片的一端的25mm×25mm的正方形部分粘贴到SUS钢板上。使用刮板以均匀的力对粘贴到SUS钢板上的该正方形部分进行了强力压接。
接着,使SUS钢板垂直,以使胶粘片的正方形部分位于上方,在该状态下,将1kg的重物悬挂在胶粘片的位于下方的另一端侧。在该状态下,测量直到胶粘片完全剥离为止的时间作为保持力持续时间。此外,测量从测量开始经过50000秒时的胶粘片的偏离量(单位:mm)作为表示保持力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在40℃下进行了测量。
[测量结果]
表1示出形成胶粘剂层的固化后的胶粘剂组合物A~D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角正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表1]
对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胶粘剂组合物A、胶粘剂组合物B、胶粘剂组合物C和胶粘剂组合物D。对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是:胶粘剂组合物A、胶粘剂组合物B、胶粘剂组合物C和胶粘剂组合物D。
将实施例1~14和比较例1~28所涉及的胶粘片的胶粘力、环形初粘性值和保持力的测量结果示于表2~9。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根据对未设置印刷部的比较例1~3与设置有印刷部的实施例1~3、7~9、12、13的比较确认到:虽然存在一些偏差,但在使用组成相同的胶粘剂层的情况下,胶粘剂层的厚度越大,胶粘力和环形初粘性值越大,而且存在随着印刷部的平均厚度变大,胶粘力和环形初粘性值变小的倾向。
对于使用胶粘剂组合物B、C、D中的任一种组合物制作出的胶粘片,同样也观察到随着印刷部的厚度变大,胶粘力和环形初粘性值均变小的倾向。由此可知,通过调节印刷部的厚度,能够将胶粘力和环形初粘性值控制在所希望的范围内。
对于使用储能模量为5.0×104Pa以上且3.5×105Pa以下的胶粘剂组合物A、B制作出的实施例1~14所涉及的胶粘片,确认到:环形初粘性值为0.01N/25mm以上且20N/25mm以下,在与被粘物贴合时容易重新贴合,并且在确定贴合位置时也容易进行临时固定。
另一方面,对于使用储能模量超过3.5×105Pa的胶粘剂组合物C、D的胶粘片(比较例13~28),由于不粘贴到被粘物上,因此除了比较例15以外无法测量环形初粘性值。不过,通过强力压接,能够将这些胶粘片粘贴到被粘物上。对于无法测量环形初粘性值的胶粘片,在粘贴在墙面等上时不能进行临时固定,因此认为粘贴作业的操作性不佳。
将印刷部的厚度为2μm的胶粘片的印刷部中的点数及点尺寸(点直径)的计测结果和显微镜照片示于图6。
如图6所示,确认到:在油墨量为K10%(印刷部的厚度约为2μm)的情况下,印刷部由许多大大小小的点构成。确认到:在0.5mm见方的区域中所包含的大点和小点之和的平均个数在任一个试验片中均为五个以上。大的点的点直径为23μm~36μm左右,小的点的点直径为14μm~23μ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认为点的密度随着油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如果油墨量超过K30%,则点彼此的重叠增加,点数的计数变得困难。
-产业实用性-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胶粘片能够作为标签、图形用片、部件固定用片、各种保护片等而在各种领域中使用。
Claims (13)
1.一种胶粘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胶粘剂层和印刷部,
所述胶粘剂层在23℃、频率1Hz下的储能模量为5.0×104Pa以上且3.5×105Pa以下,
所述印刷部形成在所述胶粘剂层的至少一个面上,所述胶粘剂层的构成成分从该印刷部渗出,
所述印刷部由油墨固化物形成,该印刷部作为印刷范围而设置于在所述胶粘剂层上设定的一个以上的印刷区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区域中的所述胶粘剂层对SUS钢板的环形初粘性值为0.01N/25mm以上且20N/2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的平均厚度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区域的合计面积占所述胶粘剂层的一个面的1%以上且10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的表面粗糙度Ra为0.3μm以上且10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由油墨固化物形成,所述印刷部包含在所述印刷区域上无规律地布置的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在每0.5mm见方包含平均五个以上的所述点,
所述点的直径在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由光固化型油墨或电子射线固化型油墨的固化物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粘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形成在所述胶粘剂层的一个面上,
所述胶粘片还包括片状的基材,所述基材设置在所述胶粘剂层的面中与设置有所述印刷部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区域的在40℃下的保持力持续时间为1000秒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粘剂层的生物质度为10%以上且5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是通过使油墨固化而形成的,所述油墨是通过喷墨方式涂布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203495A JP7345205B2 (ja) | 2021-12-15 | 2021-12-15 | 粘着シート |
JP2021-203495 | 2021-12-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62869A true CN116262869A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2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93559.6A Pending CN116262869A (zh) | 2021-12-15 | 2022-11-08 | 胶粘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45205B2 (zh) |
CN (1) | CN116262869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61690B1 (ja) * | 2022-05-20 | 2024-04-04 | 日榮新化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11909B2 (ja) * | 1997-09-11 | 2000-02-21 | コニシ株式会社 | 加工粘着テープ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4394877B2 (ja) | 2002-12-27 | 2010-01-06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接着テープ |
JP2012068425A (ja) | 2010-09-24 | 2012-04-05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コントラスト向上シート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粘着剤組成物 |
JP6716250B2 (ja) | 2015-12-28 | 2020-07-01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装飾用粘着シート |
CA3073941A1 (en) | 2017-08-25 | 2019-02-2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Adhesive articles permitting damage free removal |
JP6878237B2 (ja) | 2017-09-29 | 2021-05-26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感圧性粘着テープ |
JP7461659B2 (ja) | 2019-03-18 | 2024-04-04 | 日榮新化株式会社 | 粘着フィルム |
-
2021
- 2021-12-15 JP JP2021203495A patent/JP7345205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1-08 CN CN202211393559.6A patent/CN11626286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45205B2 (ja) | 2023-09-15 |
JP2023088639A (ja) | 2023-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95533B2 (ja) |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 |
EP2631894B1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label | |
JP6243313B2 (ja) | 異方粘着性シート | |
KR20050088117A (ko) | 표면 보호 필름 | |
JP2000160117A (ja) | 両面粘着シ―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粘着力の調整方法 | |
KR20190003644A (ko) | 박리 라이너 부착 점착 시트 | |
CN116262869A (zh) | 胶粘片 | |
EP3048148A1 (en) | Adhesive sheet for t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dhesive sheet for tire | |
JP5305068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EP2980177A1 (en) | Adhesive sheet for tire, method of producing adhesive sheet for tire and method of use of adhesive sheet for tire | |
JP2006348236A (ja) |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テープ | |
WO2015178163A1 (ja) | 粘着シート | |
US9133368B2 (en) | Adhesive sheet | |
JP2008024865A (ja) | 粘着フィルム、粘着シール及びシール絵本 | |
JP2007291350A (ja) | 高隠蔽性粘着フィルム | |
JP5296371B2 (ja) | 印刷用再剥離性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7461690B1 (ja) | 粘着シート | |
JP2005068214A (ja) | ステッカー用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ステッカー | |
JP4558688B2 (ja) | 情報記録用粘着シート | |
JP2003321657A (ja) | 印刷用再剥離型粘着シート | |
JP2021133650A (ja) | 積層体 | |
JP2019155921A (ja) |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用剥離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が貼合された光学フィルム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 |
JP2018145297A (ja) | 剥離シート付き透明粘着ラベル | |
JP2008308527A (ja) | 印刷用再剥離性粘着シート | |
JP2023174634A (ja) | 再剥離型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