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1148A -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1148A
CN116231148A CN202310018464.4A CN202310018464A CN116231148A CN 116231148 A CN116231148 A CN 116231148A CN 202310018464 A CN202310018464 A CN 202310018464A CN 116231148 A CN116231148 A CN 116231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plate
cooling
plate
curren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84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31148B (zh
Inventor
陈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184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1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1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1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31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1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该液冷板组件包括:液冷板,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第一集流体,设于液冷板的第一端,且形成有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第一集流腔与一部分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集流腔与另一部分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且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第一集流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与第二集流腔连通的第二出液口;以及第二集流体,设于液冷板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形成有第三集流腔,第三集流腔与多个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该液冷板组件能够简化第二集流体结构,减小其体积,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分,因皮,电池技术也不断进度,使得其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在电池的使用以及充电过程中,电池会不断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导出,将会提高使得电芯处于较高的工作温度,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与寿命,乃至造成安全事故。
相关技术中,水冷板组件包括口琴管板、以及设于该口琴管板相对两端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且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上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实际使用时,多个水冷板组件间隔设置,并通过水管将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依次连接,实现电芯的冷却,但该水冷板组件的两端均需要通过水管连接,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电池包内较大空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该液冷板组件能够简化第二集流体结构,减小其体积,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包括:
液冷板,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
第一集流体,设于所述液冷板的第一端,且形成有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一集流腔与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与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的第二出液口;以及
第二集流体,设于所述液冷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形成有第三集流腔,所述第三集流腔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一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能够经所述第一集流腔、部分所述冷却通道后汇入所述第三集流腔,然后再由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汇入所述第二集流腔,并由第二出液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板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板体的远离所述液冷板一侧的侧板以及设于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设于两个所述板体之间的分隔板;
两个所述板体、所述侧板和所述分隔板于所述分隔板的一侧围成所述第一集流腔;两个所述板体、所述侧板和所述分隔板于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围成所述第二集流腔。
可选地,所述板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分隔板设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
所述侧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段、第一弧形区段、第二弧形区段和第二连接区段;
所述上板体、所述第一连接区段、所述第一弧形区段和所述分隔板围成所述第一集流腔;
所述下板体、所述第二连接区段、所述第二弧形区段和所述分隔板围成所述第二集流腔。
可选地,沿远离所述液冷板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区段的上侧壁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分别设于相对两个所述上板体;
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设相对的两个所述下板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嘴和第一出水嘴;
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嘴和第二出水嘴。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组件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设于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液冷板设于两个电芯之间,用于两个所述电芯侧壁的冷却,所述冷却板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芯的电池连接片的冷却。
可选地,所述冷却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冷却板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冷却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所述冷却板连接的平台。
可选地,所述平台的宽度小于所述液冷板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平台的相对两侧的连接侧壁,由所述平台朝向所述液冷板的中心方向,两个所述连接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平行于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对于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的在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侧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冷却通道内部方向凸出的防压部。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液冷板组件,多个所述液冷板组件间隔设置,用于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组件之间的电芯进行冷却,且多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一集流体设于同一端,并分别通过连接管将相邻的两个液冷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组件的所述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
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组件中,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一出液口通过所述连接管与另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连接;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二出液口通过所述连接管与另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二进液口连接。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上述的冷却系统。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池连接片,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电芯的电芯极柱电连接;
所述冷却系统的冷却板与所述电池连接片连接,用于所述电池连接片的散热。
可选地,所述电池连接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且与电芯极柱电连接的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朝向所述电芯方向凹陷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冷却板连接。
本公开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组件,进入第一集流体的第一集流腔的冷却液由一部分冷却通道的一端进入液冷板并由该冷却通道的另一端汇入第二集流体的第三集流腔,然后再进入另一部分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进入,最终汇集在第二集流腔中,如此设置,可以将用于冷却液进入的第一进液口和流出的第二出液口同时连接在第一集流体上,即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可以集成在第一集流体的同一端,使得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结构可以简化,减小其体积,以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基于图1中的液冷板组件的拆解图;
图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横截面剖面图;
图4是基于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液冷板的端面结构图;
图6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第一集流体的侧视图;
图7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8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第一集流体的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上板体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下板体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第一集流体与液冷板一端的冷却液流向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体局部剖切显示;
图1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第一集流体内第一集流腔与第二集流腔的冷却液流向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体局部剖切显示;
图1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第一集流体与液冷板一端的冷却液流向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体局部剖切显示;
图14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第二集流体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第二集流体内第三集流腔内的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电芯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电芯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电芯冷却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冷却系统;20-电芯;21-电芯极柱;30-电池连接片;31-弯曲部;100-液冷板组件;110-液冷板;111-冷却通道;112-防压部;113-连接部;113a-平台;113b-连接侧壁;120-第一集流体;1201-板体;1201a-上板体;1201b-下板体;1202-侧板;1202a-第一连接区段;1202b-第一弧形区段;1202c-第二弧形区段;1202d-第二连接区段;121-第一集流腔;121a-第一进液口;121b-第一出液口;122a-第二进液口;122b-第二出液口;122-第二集流腔;123-分隔板;124-分隔部;130-第二集流体;131-第三集流腔;140-冷却板;151-第一进水嘴;152-第一出水嘴;153-第二进水嘴;154-第二出水嘴;20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相对附图中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远、近”是指相应结构或者相应部件远离或者靠近另一结构或者部件而言的。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用于电池冷却的水冷板组件和冷却系统,通常在电池包两侧都布置了连接管,限制了减小集流体的可能性,造成电池包内较大空间的浪费;且只对电芯的侧面进行冷却,忽视了电池使用中温度较高的电芯极柱和连接片区域的降温;且集流体通过左右两部分卡扣拼合再焊接,加工繁琐,且容易存在液体泄漏风险。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100,包括:液冷板11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111;第一集流体120,设于液冷板110的第一端,且形成有第一集流腔121和第二集流腔122,第一集流腔121与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连通,第二集流腔122与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连通,且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第一集流腔121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1a以及与第二集流腔122连通的第二出液口122b;以及第二集流体130,设于液冷板11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形成有第三集流腔131,第三集流腔131与多个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连通;使得由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的冷却液能够经第一集流腔121、部分冷却通道111后汇入第三集流腔131,然后再由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汇入第二集流腔122,并由第二出液口122b流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组件100,进入第一集流体120的第一集流腔121的冷却液由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进入液冷板110并由该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汇入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三集流腔131,然后再进入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进入,最终汇集在第二集流腔122中,如此设置,可以将用于冷却液进入的第一进液口121a和流出的第二出液口122b同时连接在第一集流体120上,即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可以集成在第一集流体120的同一端,使得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130结构可以简化,减小其体积,以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包的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该液冷板组件100对电池的电芯20进行冷却降温;此外,在低温环境中,还可以利用冷却液对电池的电芯20进行加热和保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体120至少包括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其中,第一进液口121a与第一集流腔121连通,以使得用于冷却电芯20的冷却液能够流入第一集流腔121;第二出液口122b与第二集流腔122连通,以使得第二集流腔122内的经过换热的冷却液能够流出。
为了实现多个液冷板组件100能够实现并联和串联连接,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体120包括分别与第一集流腔121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一出液口121b,以及分别与第二集流腔122连通的第二进液口122a和第二出液口122b。
其中,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与第一集流腔121连通,以使得由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第一集流腔121的冷却液中,一部分冷却液能够由多个冷却通道111中的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端流入,同时,一部分冷却液能够由第一出液口121b流入下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进入液冷板110的冷却液汇集至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三集流腔131中,然后经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流入第二集流腔122中,并与由第二集流腔122的第二进液口122a流入的冷却液一起由第二出液口122b流向下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二进液口122a。如此设置,可以将多个液冷板组件100并排布置,方便对电池包中的多个电芯20进行冷却。
第一集流体120和/或第二集流体13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进行构造,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体1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板体1201、分别连接于板体1201的远离液冷板110一侧的侧板1202以及设于沿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设于两个板体1201之间的分隔板123;两个板体1201、侧板1202和分隔板123于分隔板123的一侧围成第一集流腔121;两个板体1201、侧板1202和分隔板123于分隔板123的另一侧围成第二集流腔122。其中,两个板体1201沿液冷板110的厚度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侧板1202设于两个板体1201远离液冷板110的一侧,并分别与两个板体1201密封连接,以使得两个板体1201和侧板1202围设成开口朝向液冷板110的集流腔,集流腔的内部设于用于将该集流腔分隔为第一集流腔121和第二集流腔122,例如,第一集流腔121可以与液冷板110的上部的部分冷却通道111连通,第二集流腔122可以与液冷板110的下部的部分冷却通道111连通。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20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板体1201a和下板体1201b,分隔板123设于上板体1201a和下板体1201b之间;侧板12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段1202a、第一弧形区段1202b、第二弧形区段1202c和第二连接区段1202d;上板体1201a、第一连接区段1202a、第一弧形区段1202b和分隔板123围成第一集流腔121;下板体1201b、第二连接区段1202d、第二弧形区段1202c和分隔板123围成第二集流腔122。其中,第一连接区段1202a、第二连接区段1202d为平直段,第一弧形区段1202b和第二弧形区段1202c可以为朝向远离液冷板110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
用于电芯20冷却的冷却液由第一进液口121a进入第一集流腔121中,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回至第二集流腔122内,其中,第一集流腔121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第二集流腔122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为了减小第二集流腔122中的冷却液与第一集流腔121中的冷却液的热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液冷板110方向,第一弧形区段1202b的上侧壁与第二弧形区段1202c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通过上述设置,用以在第一集流腔121和第二集流腔122之间形成朝向液冷板110方向凹陷的分隔部124,以减少第一集流腔121与第二集流腔122的相接面积。其中,第一弧形区段1202b和第二弧形区段1202c为朝向远离液冷板110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或者半圆结构时,第一集流体120整体上呈B型结构,分隔部124的作用是减小第一集流腔121和第二集流腔122的接触面积,减少用于冷却的冷却液与冷却后的冷却液的传热量,避免影响冷却效果。
如图7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设于相对两个上板体1201a;第二进液口122a和第二出液口122b分别设相对的两个下板体1201b。其中,第一进液口121a设于一个上板体1201a,第一出液口121b设于另一个上板体1201a,且两者相对设置;第二进液口122a设于一个下板体1201b,第二出液口122b设于另一个下板体1201b,且两者相对设置。例如,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进液口122a位于第一集流体120的同一侧,第一出液口121b和第二出液口122b处于第一集流体120的与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的同一侧;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可以位于第一集流体120的同一侧,第一出液口121b和第二进液口122a可以位于第一集流体120的与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的同一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施需要进行调整设计,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方便该液冷板组件100与冷却液的连接或者多个液冷板组件100之间的连接,如图7及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嘴151和第一出水嘴152;第二进液口122a和第二出液口122b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嘴153和第二出水嘴154。其中,第一进水嘴151、第一出水嘴152、第二进水嘴153和第二出水嘴154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已知的任意合适的结构,方便与连接管200进行连接即可,这里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水嘴151、第一出水嘴152、第二进水嘴153和第二出水嘴154的结构可以相同,且分别焊接于对应的第一进液口121a、第二出液口122b、第二进液口122a和第二出液口122b,方便连接管200的选用。
如图11、图12及图13所示,在第一集流体120的上半部,流体(例如冷却液)从第一进水嘴151进入第一集流腔121内,其中一部分流体从另一侧的第一出水嘴152流往右侧下一个第一集流体120处,另一部分通过第一集流腔121流入液冷板110上方的冷却通道111;对应的,在第一集流体120的下半部,之前进入液冷板110上方的冷却通道111的流体从液冷板110下方的冷却通道111返回第二集流腔122,还有右侧第一集流体120的第二集流腔122流出的流体通过第二进水嘴153也进入此处(第二集流腔122),两股流体汇聚后从第二出水嘴154流出第二集流腔122;其中,分隔板123起到了分隔第一集流体120以形成第一集流腔121和第二集流腔122上下两部分的作用。
如图15所示,从第一集流体120的第一集流腔121进入液冷板110上方的冷却通道111的流体会从液冷板110的另一端进入第二集流体130,然后在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三集液腔的作用下流入液冷板110下方的冷却通道111,并由下方的冷却通道111流入第二集流腔122中,最终流出第二集流腔12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集流体120和第二集流体13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一体压铸成型或者冲压成型。
相关技术中,冷却板140组件多用于对电芯20的侧壁进行冷却,而忽视了电池使用中温度较高的电芯20极柱和电池连接片30区域的降温。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液冷板组件100还包括冷却板140,冷却板140设于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液冷板110设于两个电芯20之间,用于两个电芯20侧壁的冷却,冷却板140用于连接两个电芯20的电池连接片30的冷却。其中,冷却板140可以固定连接于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例如上方),与液冷板110形成T字型结构,通过上述设置,液冷板110的两侧用于电芯20的侧壁的冷却,而冷却板140与电池连接片30连接,用于电池连接片30的冷却,即该液冷板组件100除了对电芯20的两侧壁的大面进行冷却,还增加了冷却板140以形成T型结构,同时通过冷却板140吸收电池连接片30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对上方的电池连接片30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连接片30的外层设有电绝缘层时,可以将冷却板140直接连接于电池连接片30的下方,当电池连接片30无电绝缘层时,可以在该冷却板140与电池连接片30之间设置可以起到绝缘作用同时又能够实现导热的导热绝缘层,在实现热传导的同时,避免与电池连接片30电连接,保障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4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冷却板140沿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冷却板140对应于该液冷板组件100对应的两排电芯20的上方,且与连接电芯20极柱的电池连接片30一一对应,即每个电池连接片30的上方连接有一冷却板140,以更好地实现冷却。
可选地,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冷却板140连接的连接部113,连接部113包括用于与冷却板140连接的平台113a。如图3及图4所示,连接部113的上侧面(即朝向冷却板140的一侧)构造为平台113a,即形成一个能够与连接板焊接的平台,方便定位和固定冷却板140,同时,增大与冷却板140的接触面积,增加导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台113a的宽度小于液冷板110的厚度,即平台113a的宽度小于液冷板110的厚度,方便液冷板110与冷却板140的焊接。
其中,连接部113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平台113a的相对两侧的连接侧壁113b,由平台113a朝向液冷板110的中心方向,两个连接侧壁113b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通过上述设置,连接部113构造的横截面近似梯形,其上底形成平台113a,两腰形成连接侧壁113b,该设置具有如下优点:一、该平台113a能够与冷却板140之间形成三角形缺口,方便焊接,避免焊料突出;二、相较于圆形或弧形的平台113a,增大了与冷却板140的接触面积,增加导热量,利用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三、相较于矩形,上述的梯形截面,可被挤压,能够在吸收一定的电芯20的膨胀。
如图3及图4所示,可选地,冷却通道111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平行于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对于液冷板110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其中,上述的平行四边形是指平行四边形或者近似平行四边形,例如,冷却通道111的横截面可以为类似带圆角的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能够增大冷却液与液冷板110侧壁的接触面积,利于散热,且该平行四边形的短边为带一定角度倾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电芯20的膨胀。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通道111的在液冷板110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侧壁形成有朝向冷却通道111内部方向凸出的防压部112。
通过上述设置,防压部112可以构造为朝向冷却通道111内部的小凸起结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主要作用是防止液冷板110被其两侧的电芯20挤压后,冷却通道111堵死的情况,也即,即使在冷却通道111被挤压时,也能够保证留给冷却液一定的流动空间,维持换热能力。此外,该防压部112的设置,也提升了冷却通道111的表面积,增强了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防压部112可以设置于每个冷却通道111的一侧侧壁,也可以设置于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侧侧壁。另外,设置于冷却通道111的一侧侧壁仅是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压部112还可以设置于每个冷却通道111的相对的两侧侧壁,也可以起到避免冷却通道111堵死的情况,还能够提高换热效果。
如图16所示,本公开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10,该冷却系统10包括多个上述的液冷板组件100,多个液冷板组件100间隔设置,用于对设于相邻两个液冷板组件100之间的电芯20进行冷却,且多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集流体120设于同一端,并分别通过连接管200将相邻的两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相连接,以实现多个液冷板组件100的串联,因此,该冷却系统10也具备上述液冷板组件100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第一集流腔121连通且与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121b,以及与第二集流腔122连通且与第二出液口122b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122a;其中,多个液冷板组件100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液冷板组件100中,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通过连接管200与上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出液口121b连通,第一出液口121b通过连接管200与下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连通,第二进液口122a通过连接管200与上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二出液口122b连通,第二出液口122b通过连接管200与下一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二进液口122a连通,从而实现多个液冷板组件100的连通。多个电芯20可以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液冷板组件100之间,以使液冷板组件100能够对电芯20进行散热冷却。
可选地,当液冷板组件100包括冷却板140时,该液冷板组件100还能够对连接电芯20之间的电池连接片30进行散热。
如图17至图20所示,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20以及上述的冷却系统10,因此,该电池包具有上述的液冷板组件100和冷却系统10的所有优点。
可选地,电池包还包括电池连接片30,该电池连接片30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电芯20的电芯20极柱电连接;冷却系统10的冷却板140与电池连接片30连接,用于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通过上述设置,液冷板110的两侧能够用于电芯20的侧壁的冷却,而冷却板140与电池连接片30连接,能够用于电池连接片30的冷却,即该液冷板组件100除了对电芯20的两侧壁的大面进行冷却,还增加了冷却板140以形成T型结构,同时通过冷却板140吸收电池连接片30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对上方的电池连接片30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连接片3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且与电芯20极柱电连接的两个连接部113(图中未示出),两个连接部113之间设有朝向电芯20方向凹陷的弯曲部31,弯曲部31的下表面与冷却板140连接。其中,电芯20主要组成部分有电芯20壳体,设于电芯20壳体内的电芯20本体和电芯20本体上方连接的电芯20极柱,相邻电芯20的正、负电芯20极柱通过电池连接片30连接,连接片构造为带有凹陷的薄片,该凹陷形成的弯曲部31,且凹陷处位于中间不与电芯20极柱接触的部分,凹陷处的下表面与电芯20壳体的上表面不接触,保持一定的距离,冷却板140的上表面与电池连接片30凹陷处的下表面接触,用于吸收电池连接片30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以实现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
本公开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因此,该车辆也具有上述电池包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公开的液冷板组件100、冷却系统10、电池包及车辆,该液冷板组件100中,进入第一集流体120的第一集流腔121的冷却液由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进入液冷板110并由该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汇入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三集流腔131,然后再进入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进入,最终汇集在第二集流腔122中,上述设置,可以将用于冷却液进入和流出的连接管200连接在第一集流体120上,即连接管200可以布置在第一集流体120的一端,使得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130结构可以简化,减小其体积,以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电池使用或者充电场景中,通过冷却液及时吸收电芯20的发热量,使电芯20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保证电池的性能与安全。如图20所示,在电池工作时,电芯20整体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其两个大面积侧面传递到液冷板110的相对两侧面,与些同时,电池连接片30产生的热量则会传递给设于其底部的且与液冷板110连接的冷却板140;当电芯20温度超过设定值时,热管理系统开启,流体从第一集流体120的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第一集流腔121内,并流入液冷板110上部的部分冷却通道111内,在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三集流腔131内汇集后,再进入液冷板110下部的部分冷却通道111,吸收热量后,回到与第一集流腔121同侧的其下部的第二集流腔122,最终将热量带出电池包。
本公开提供的液冷板组件100、冷却系统10、电池包及车辆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第一集流体120设置为独立的第一集流腔121和第二集流腔122,将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都布置在液冷板110的同一侧,使得另一侧的第二集流体130结构得以简化,减小体积占用,从而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2)在普通液冷板110的基础上,除了对电芯20的两侧大面进行冷却,还增加了冷却板140,并与液冷板110形成T形结构,还能够对上方的电池连接片30进行降温。
(3)第一集流体120可以采用一体化机加工制得,精度高,本身结构无泄漏风险。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0)

1.一种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冷板(11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111);
第一集流体(120),设于所述液冷板(110)的第一端,且形成有第一集流腔(121)和第二集流腔(122),所述第一集流腔(121)与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122)与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121)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1a)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122)连通的第二出液口(122b);以及
第二集流体(130),设于所述液冷板(110)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形成有第三集流腔(131),所述第三集流腔(131)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的冷却液能够经所述第一集流腔(121)、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后汇入所述第三集流腔(131),然后再由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汇入所述第二集流腔(122),并由第二出液口(122b)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121)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121b),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122)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122b)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12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板体(1201)、分别连接于所述板体(1201)的远离所述液冷板(110)一侧的侧板(1202)以及设于沿所述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设于两个所述板体(1201)之间的分隔板(123);
两个所述板体(1201)、所述侧板(1202)和所述分隔板(123)于所述分隔板(123)的一侧围成所述第一集流腔(121);两个所述板体(1201)、所述侧板(1202)和所述分隔板(123)于所述分隔板(123)的另一侧围成所述第二集流腔(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20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板体(1201a)和下板体(1201b),所述分隔板(123)设于所述上板体(1201a)和所述下板体(1201b)之间;
所述侧板(12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段(1202a)、第一弧形区段(1202b)、第二弧形区段(1202c)和第二连接区段(1202d);
所述上板体(1201a)、所述第一连接区段(1202a)、所述第一弧形区段(1202b)和所述分隔板(123)围成所述第一集流腔(121);
所述下板体(1201b)、所述第二连接区段(1202d)、所述第二弧形区段(1202c)和所述分隔板(123)围成所述第二集流腔(1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液冷板(110)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区段(1202b)的上侧壁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1202c)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设于相对两个所述上板体(1201a);
所述第二进液口(122a)和所述第二出液口(122b)分别设相对的两个所述下板体(1201b)。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嘴(151)和第一出水嘴(152);
所述第二进液口(122a)和所述第二出液口(122b)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嘴(153)和第二出水嘴(154)。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组件(100)还包括冷却板(140),所述冷却板(140)设于所述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液冷板(110)设于两个电芯(20)之间,用于两个所述电芯(20)侧壁的冷却,所述冷却板(140)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芯(20)的电池连接片(30)的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4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冷却板(140)沿所述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冷却板(140)连接的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包括用于与所述冷却板(140)连接的平台(113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13a)的宽度小于所述液冷板(110)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3)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平台(113a)的相对两侧的连接侧壁(113b),由所述平台(113a)朝向所述液冷板(110)的中心方向,两个所述连接侧壁(113b)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111)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平行于所述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所述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对于所述液冷板(110)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111)的在所述液冷板(110)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侧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冷却通道(111)内部方向凸出的防压部(112)。
15.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0)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组件(100),多个所述液冷板组件(100)间隔设置,用于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组件(100)之间的电芯(20)进行冷却,且多个所述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集流体(120)设于同一端,并分别通过连接管(200)将相邻的两个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组件(100)的所述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121)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121b),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122)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122b)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122a);
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组件(100)中,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出液口(121b)通过所述连接管(200)与另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连接;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二出液口(122b)通过所述连接管(200)与另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100)的第二进液口(122a)连接。
1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20)以及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冷却系统(1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池连接片(30),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电芯(20)的电芯极柱(21)电连接;
所述冷却系统(10)的冷却板(140)与所述电池连接片(30)连接,用于所述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片(3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且与电芯极柱(21)电连接的两个连接部(113),两个所述连接部(113)之间设有朝向所述电芯(20)方向凹陷的弯曲部(31),所述弯曲部(31)的下表面与所述冷却板(140)连接。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10018464.4A 2023-01-06 2023-01-06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Active CN116231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8464.4A CN116231148B (zh) 2023-01-06 2023-01-06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8464.4A CN116231148B (zh) 2023-01-06 2023-01-06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1148A true CN116231148A (zh) 2023-06-06
CN116231148B CN116231148B (zh) 2024-05-28

Family

ID=8658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8464.4A Active CN116231148B (zh) 2023-01-06 2023-01-06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1148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714A (zh) * 2012-12-07 2014-09-24 奥柏里斯特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104733799A (zh) * 2015-03-04 2015-06-24 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 口琴通道式热交换器
US20190074557A1 (en) * 2016-02-12 2019-03-07 Lg Chem, Ltd. Busbar for cooling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same
KR102001205B1 (ko) * 2018-01-15 2019-07-18 주식회사 고산 친환경 차량의 전력반도체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210607415U (zh) * 2019-12-10 2020-05-22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112687982A (zh) * 2020-12-28 2021-04-2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模组、电池冷却系统以及冷却板
CN113488722A (zh) * 2021-07-06 2021-10-08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液冷散热结构及电池包
CN215299355U (zh) * 2021-07-30 2021-12-2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用于电池包的冷却系统
CN215644661U (zh) * 2021-09-28 2022-01-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094225A (zh) * 2020-08-05 2022-0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114335805A (zh) * 2021-12-30 2022-04-12 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液冷板组件的动力电池模组
CN114665188A (zh) * 2022-03-30 2022-06-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CN217035899U (zh) * 2022-03-02 2022-07-22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及具有其的储能装置
CN217387306U (zh) * 2022-05-31 2022-09-06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板、电池包和汽车
CN217788556U (zh) * 2022-01-28 2022-11-1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115498327A (zh) * 2022-09-30 2022-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8101444U (zh) * 2022-08-29 2022-12-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714A (zh) * 2012-12-07 2014-09-24 奥柏里斯特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104733799A (zh) * 2015-03-04 2015-06-24 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 口琴通道式热交换器
US20190074557A1 (en) * 2016-02-12 2019-03-07 Lg Chem, Ltd. Busbar for cooling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same
KR102001205B1 (ko) * 2018-01-15 2019-07-18 주식회사 고산 친환경 차량의 전력반도체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210607415U (zh) * 2019-12-10 2020-05-22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114094225A (zh) * 2020-08-05 2022-0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112687982A (zh) * 2020-12-28 2021-04-2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模组、电池冷却系统以及冷却板
CN113488722A (zh) * 2021-07-06 2021-10-08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液冷散热结构及电池包
CN215299355U (zh) * 2021-07-30 2021-12-2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用于电池包的冷却系统
CN215644661U (zh) * 2021-09-28 2022-01-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335805A (zh) * 2021-12-30 2022-04-12 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液冷板组件的动力电池模组
CN217788556U (zh) * 2022-01-28 2022-11-1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7035899U (zh) * 2022-03-02 2022-07-22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及具有其的储能装置
CN114665188A (zh) * 2022-03-30 2022-06-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CN217387306U (zh) * 2022-05-31 2022-09-06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板、电池包和汽车
CN218101444U (zh) * 2022-08-29 2022-12-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CN115498327A (zh) * 2022-09-30 2022-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1148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9210B2 (ja) 優れた冷却効率およびコンパクトな構造を有する電池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中型もしくは大型の電池パック
EP2523249B1 (en) Mid-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efficiency
US8846233B2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of improved cooling efficiency
EP2461416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efficiency
US8227106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cooling means, and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containing the same
JP4349037B2 (ja) 組電池
KR101431550B1 (ko)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및 배터리 냉각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21018675A1 (en) Contra flow channel battery heat exchanger
KR20200001705A (ko) 냉각장치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KR20130112117A (ko)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JP2009252473A (ja) 蓄電装置の冷却構造及び車両
CN116231148B (zh)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N219226418U (zh)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CN216288626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109950572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金属极板、双极板
CN213520116U (zh) 一种电池包水冷组件及电池包
CN211629255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824197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其电池包、车辆
CN219086081U (zh) 液冷侧板及电池模组
CN219937270U (zh)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18677303U (zh) 一种冷媒直冷板
CN221080142U (zh) 液冷装置及具有该液冷装置的储能系统
CN220527002U (zh) 换热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N219610552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N220963468U (zh) 换热板、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