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6418U -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6418U
CN219226418U CN202320042137.8U CN202320042137U CN219226418U CN 219226418 U CN219226418 U CN 219226418U CN 202320042137 U CN202320042137 U CN 202320042137U CN 219226418 U CN219226418 U CN 219226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cavity
current collector
coo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21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21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6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6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该液冷板总成包括:口琴管,包括沿口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口琴管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壁形成第一散热部,该口琴管设于两个电芯之间,用于两个电芯侧壁的散热;以及冷却板,设于口琴管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二散热部,用于连接两个电芯的电池连接片的散热。该设液冷板总成在利用第一散热部对电芯的两侧壁的大面进行冷却,同时还能够利用第二散热部吸收电池连接片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对电池连接片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分,因皮,电池技术也不断进度,使得其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在电池的使用以及充电过程中,电池会不断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导出,将会提高使得电芯处于较高的工作温度,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与寿命,乃至造成安全事故。
相关技术中,水冷板组件包括口琴管板、以及设于该口琴管板相对两端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通过口琴管板的两侧对电芯的侧壁进行冷却散热,而忽视了电池使用中温度较高的电芯极柱和电池连接片区域的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该设液冷板总成在对电芯的两侧壁的大面进行冷却,同时还能够吸收电池连接片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对电池连接片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总成,包括:
口琴管,包括沿所述口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所述口琴管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壁形成第一散热部,该口琴管设于两个电芯之间,用于两个所述电芯侧壁的散热;以及
冷却板,设于所述口琴管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二散热部,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芯的电池连接片的散热。
可选地,述冷却板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口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口琴管朝向所述冷却板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冷却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所述冷却板连接的平台。
可选地,所述平台的宽度小于所述口琴管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平行于所述口琴管的宽度方向,所述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对于所述口琴管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的在所述口琴管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侧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冷却通道内部方向凸出的防压部。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口琴管一端的第一集流体以及设于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与所述口琴管的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与所述口琴管的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集流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腔包括腔体一和腔体二,其中,所述腔体一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一端的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腔体二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一端的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所述腔体一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与所述腔体二连通的第二出液口;
所述第二集流腔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一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能够经所述腔体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后汇入所述第二集流腔,然后再由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汇入所述腔体二,并由第二出液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所述腔体一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以及与所述腔体二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分隔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集流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一集流腔分隔成所述腔体一和所述腔体二。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形成有位于所述腔体一和所述腔体二之间且朝向所述口琴管方向凹陷的分隔部,用于减少所述腔体一与所述腔体二的相接面积。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总成,所述电池总成包括多个电芯以及多个上述的液冷板总成。
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总成,电芯设于口琴管厚度方向的相侧,并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口琴管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散热部对电芯的侧壁的冷却,设于口琴管宽度方向至少一侧的冷却板形成的第二散热部与电池连接片连接,用于电池连接片的冷却,即该液冷板总成除了对电芯的两侧壁的大面进行冷却,还增加了冷却板以形成T型结构,同时通过冷却板吸收电池连接片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对电芯上方的电池连接片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结构图;
图2是基于图1中的液冷板总成的拆解图;
图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横截面剖面图;
图4是基于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口琴管的端面结构图;
图6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第一集流体的侧视图;
图7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8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第一集流体的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上板体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下板体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第一集流体与口琴管一端的冷却液流向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体局部剖切显示;
图1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第一集流体内腔体一与腔体二的冷却液流向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体局部剖切显示
图1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第一集流体与口琴管一端的冷却液流向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体局部剖切显示;
图14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第二集流体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总成的第二集流体内第二集流腔内的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电芯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电芯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电芯冷却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冷却系统;20-电芯;21-电芯极柱;30-电池连接片;31-弯曲部;100-液冷板总成;110-口琴管;111-冷却通道;112-防压部;113-连接部;113a-平台;113b-连接侧壁;120-第一集流体;1201-板体;1201a-上板体;1201b-下板体;1202-侧板;1202a-第一连接区段;1202b-第一弧形区段;1202c-第二弧形区段;1202d-第二连接区段;121-腔体一;121a-第一进液口;121b-第一出液口;122a-第二进液口;122b-第二出液口;122-腔体二;123-分隔板;124-分隔部;130-第二集流体;131-第二集流腔;140-冷却板;151-第一进水嘴;152-第一出水嘴;153-第二进水嘴;154-第二出水嘴;20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相对附图中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远、近”是指相应结构或者相应部件远离或者靠近另一结构或者部件而言的。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冷却板组件多用于对电芯20的侧壁进行冷却,而忽视了电池使用中温度较高的电芯极柱21和电池连接片30区域的降温。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总成100,包括:口琴管110,包括沿口琴管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111,口琴管11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壁形成第一散热部,该口琴管110设于两个电芯20之间,用于两个电芯20侧壁的散热;以及冷却板140,设于口琴管110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二散热部,用于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总成100,电芯20设于口琴管110厚度方向的相侧,并通过电池连接片30连接,口琴管110厚度方向的两5侧的第一散热部对电芯20的侧壁的冷却,设于口琴管110宽度方向至少一侧的冷却板140形成的第二散热部与电池连接片30连接,用于电池连接片30的冷却,即该液冷板总成100除了对电芯20的两侧壁的大面进行冷却,还增加了冷却板140以形成T型结构,同时通过冷却板140吸收电池连接片30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对电芯20上方的电池连接片30进行降温,进一0步提高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连接片30的外层设有电绝缘层时,可以将冷却板140直接连接于电池连接片30的下方,当电池连接片30无电绝缘层时,可以在该冷却板140与电池连接片30之间设置可以起到绝缘作用同时又能
够实现导热的导热绝缘层,在实现热传导的同时,避免与电池连接片30电5连接,保障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包的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该液冷板总成100对电池的电芯20进行冷却降温;此外,在低温环境中,还可以利用冷却液对电池的电芯20进行加热和保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4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冷却板140沿口琴0管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冷却板140对应于该液冷板总成100对
应的两排电芯20的上方,且与连接电芯极柱21的电池连接片30一一对应,即每个电池连接片30的上方连接有一冷却板140,以更好地实现冷却。
可选地,口琴管110朝向冷却板14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冷却板140连
接的连接部113,连接部113包括用于与冷却板140连接的平台113a。如图3及图4所示,连接部113的上侧面(即朝向冷却板140的一侧)构造为平
台113a,即形成一个能够与连接板焊接的平台,方便定位和固定冷却板140,同时,增大与冷却板140的接触面积,增加导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台113a的宽度小于口琴管110的厚度,即平台113a的宽度小于口琴管110的厚度,方便口琴管110与冷却板140的焊接。
其中,连接部113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平台113a的相对两侧的连接5侧壁113b,由平台113a朝向口琴管110的中心方向,两个连接侧壁113b之
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通过上述设置,连接部113构造的横截面近似梯形,其上底形成平台113a,两腰形成连接侧壁113b,该设置具有如下优点:一、该平台113a能够与冷却板140之间形成三角形缺口,方便焊接,避免焊料
突出;二、相较于圆形或弧形的平台113a,增大了与冷却板140的接触面积,0增加导热量,利用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三、相较于矩形,上述的梯形截
面,可被挤压,能够在吸收一定的电芯20的膨胀。
如图3及图4所示,可选地,冷却通道111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平行于口琴管110的宽度方向,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对于口
琴管110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其中,上述的平行四边形是指平行四边形或5者近似平行四边形,例如,冷却通道111的横截面可以为类似带圆角的平行
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能够增大冷却液与口琴管110侧壁的接触面积,利于散热,且该平行四边形的短边为带一定角度倾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电芯20的膨胀。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冷却通道111的在口琴0管110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侧壁形成有朝向冷却通道111内部方向凸出的防压部112。通过上述设置,防压部112可以构造为朝向冷却通道111内部的小凸起结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主要作用是防止口琴管110被其两侧的电芯20挤压后,冷却通道111堵死的情况,也即,即使在冷却通道111被
挤压时,也能够保证留给冷却液一定的流动空间,维持换热能力。此外,该5防压部112的设置,也提升了冷却通道111的表面积,增强了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防压部112可以设置于每个冷却通道111的一侧侧壁,也可以设置于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侧侧壁。另外,设置于冷却通道111的一侧侧壁仅是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压部112还可以设置于每个冷却通道111的相对的两侧侧壁,也可以起到避免冷却通道111堵死的情况,还能够提高换热效果。
可选地,液冷板总成100还包括设于口琴管110一端的第一集流体120以及设于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130,第一集流体120包括与口琴管110的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连通的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体130包括与口琴管110的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集流腔131。第一集流体120可以至少设置进液口,第二集流体130至少设置出液口,流体(冷却液)由进液口进入第一集流腔中,后进入口琴管110的冷却通道111中把口琴管110两侧的电芯20的热量以及冷却板140吸收的电池连接片30的热量带走,汇流至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二集流腔131中后,由出液口流出。
相关技术中,水冷板组件包括口琴管110板、以及设于该口琴管110板相对两端的第一集流体120和第二集流体130,且第一集流体120和第二集流体130上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实际使用时,多个水冷板组件间隔设置,并通过水管将第一集流体120和第二集流体130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依次连接,实现电芯20的冷却,但该水冷板组件的两端均需要通过水管连接,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电池包内较大空间的浪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公开的液冷板总成100中,第一集流腔包括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其中,腔体一121与多个冷却通道111一端的一部分冷却通道111连通,腔体二122与多个冷却通道111一端的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连通,且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腔体一121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1a以及与腔体二122连通的第二出液口122b;第二集流腔131与多个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连通;使得由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的冷却液能够经腔体一121、部分冷却通道111后汇入第二集流腔131,然后再由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汇入腔体二122,并由第二出液口122b流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总成100,进入第一集流体120的腔体一121的冷却液由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进入口琴管110并由该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汇入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二集流腔131,然后再进入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进入,最终汇集在腔体二122中,如此设置,可以将用于冷却液进入的第一进液口121a和流出的第二出液口122b同时连接在第一集流体120上,即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可以集成在第一集流体120的同一端,使得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130结构可以简化,减小其体积,以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体120至少包括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其中,第一进液口121a与腔体一121连通,以使得用于冷却电芯20的冷却液能够流入腔体一121;第二出液口122b与腔体二122连通,以使得腔体二122内的经过换热的冷却液能够流出。
为了实现多个液冷板总成100能够实现并联和串联连接,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腔体一121连通且与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121b,以及与腔体二122连通且与第二出液口122b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122a。
其中,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与腔体一121连通,以使得由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腔体一121的冷却液中,一部分冷却液能够由多个冷却通道111中的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端流入,同时,一部分冷却液能够由第一出液口121b流入下一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进入口琴管110的冷却液汇集至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二集流腔131中,然后经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流入腔体二122中,并与由腔体二122的第二进液口122a流入的冷却液一起由第二出液口122b流向下一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二进液口122a。如此设置,可以将多个液冷板总成100并排布置,方便对电池包中的多个电芯20进行冷却。
可选地,第一集流体120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分隔板123,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一集流腔,分隔板123将腔体一121分隔成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
第一集流体120和/或第二集流体13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进行构造,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体1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板体1201、分别连接于板体1201的远离口琴管110一侧的侧板1202以及设于沿口琴管110的宽度方向设于两个板体1201之间的分隔板123;两个板体1201、侧板1202和分隔板123于分隔板123的一侧围成腔体一121;两个板体1201、侧板1202和分隔板123于分隔板123的另一侧围成腔体二122。其中,两个板体1201沿口琴管110的厚度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侧板1202设于两个板体1201远离口琴管110的一侧,并分别与两个板体1201密封连接,以使得两个板体1201和侧板1202围设成开口朝向口琴管110的集流腔,集流腔的内部设于用于将该集流腔分隔为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例如,腔体一121可以与口琴管110的上部的部分冷却通道111连通,腔体二122可以与口琴管110的下部的部分冷却通道111连通。
用于电芯20冷却的冷却液由第一进液口121a进入腔体一121中,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回至腔体二122内,其中,腔体一121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低于腔体二122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为了减小腔体二122中的冷却液与腔体一121中的冷却液的热交换,可选地,第一集流体120形成有位于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之间且朝向口琴管110方向凹陷的分隔部124,用于减少腔体一121与腔体二122的相接面积。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20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板体1201a和下板体1201b,分隔板123设于上板体1201a和下板体1201b之间;侧板12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段1202a、第一弧形区段1202b、第二弧形区段1202c和第二连接区段1202d;上板体1201a、第一连接区段1202a、第一弧形区段1202b和分隔板123围成腔体一121;下板体1201b、第二连接区段1202d、第二弧形区段1202c和分隔板123围成腔体二122。其中,第一连接区段1202a、第二连接区段1202d为平直段,第一弧形区段1202b和第二弧形区段1202c可以为朝向远离口琴管110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口琴管110方向,第一弧形区段1202b的上侧壁与第二弧形区段1202c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通过上述设置,用以在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之间形成朝向口琴管110方向凹陷的分隔部124,以减少腔体一121与腔体二122的相接面积。其中,第一弧形区段1202b和第二弧形区段1202c为朝向远离口琴管110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或者半圆结构时,第一集流体120整体上呈B型结构,分隔部124的作用是减小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的接触面积,减少用于冷却的冷却液与冷却后的冷却液的传热量,避免影响冷却效果。
如图7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设于相对两个上板体1201a;第二进液口122a和第二出液口122b分别设相对的两个下板体1201b。其中,第一进液口121a设于一个上板体1201a,第一出液口121b设于另一个上板体1201a,且两者相对设置;第二进液口122a设于一个下板体1201b,第二出液口122b设于另一个下板体1201b,且两者相对设置。例如,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进液口122a位于第一集流体120的同一侧,第一出液口121b和第二出液口122b处于第一集流体120的与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的同一侧;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可以位于第一集流体120的同一侧,第一出液口121b和第二进液口122a可以位于第一集流体120的与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的同一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施需要进行调整设计,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方便该液冷板总成100与冷却液的连接或者多个液冷板总成100之间的连接,如图7及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嘴151和第一出水嘴152;第二进液口122a和第二出液口122b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嘴153和第二出水嘴154。其中,第一进水嘴151、第一出水嘴152、第二进水嘴153和第二出水嘴154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已知的任意合适的结构,方便与连接管200进行连接即可,这里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水嘴151、第一出水嘴152、第二进水嘴153和第二出水嘴154的结构可以相同,且分别焊接于对应的第一进液口121a、第二出液口122b、第二进液口122a和第二出液口122b,方便连接管200的选用。
如图11、图12及图13所示,在第一集流体120的上半部,流体(例如冷却液)从第一进水嘴151进入腔体一121内,其中一部分流体从另一侧的第一出水嘴152流往右侧下一个第一集流体120处,另一部分通过腔体一121流入口琴管110上方的冷却通道111;对应的,在第一集流体120的下半部,之前进入口琴管110上方的冷却通道111的流体从口琴管110下方的冷却通道111返回腔体二122,还有右侧第一集流体120的腔体二122流出的流体通过第二进水嘴153也进入此处(腔体二122),两股流体汇聚后从第二出水嘴154流出腔体二122;其中,分隔板123起到了分隔第一集流体120以形成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上下两部分的作用。
如图15所示,从第一集流体120的腔体一121进入口琴管110上方的冷却通道111的流体会从口琴管110的另一端进入第二集流体130,然后在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二集流腔131的作用下流入口琴管110下方的冷却通道111,并由下方的冷却通道111流入腔体二122中,最终流出腔体二12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集流体120和第二集流体13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一体压铸成型或者冲压成型。当然,第一集流体120也可以采用分体密封连接的形式成型。
如图16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10,该冷却系统10包括多个上述的液冷板总成100,多个液冷板总成100间隔设置,用于对设于相邻两个液冷板总成100之间的电芯20进行冷却,且多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一集流体120设于同一端,并分别通过连接管200将相邻的两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相连接,以实现多个液冷板总成100的串联,因此,该冷却系统10也具备上述液冷板总成100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冷板总成100的所述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所述腔体一121连通且与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121b,以及与腔体二122连通且与第二出液口122b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122a;其中,多个液冷板总成100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液冷板总成100中,一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通过连接管200与上一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一出液口121b连通,第一出液口121b通过连接管200与下一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一进液口121a连通,第二进液口122a通过连接管200与上一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二出液口122b连通,第二出液口122b通过连接管200与下一个液冷板总成100的第二进液口122a连通,从而实现多个液冷板总成100的连通。多个电芯20可以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液冷板总成100之间,以使液冷板总成100能够对电芯20进行散热冷却。
可选地,当液冷板总成100包括冷却板140时,该液冷板总成100还能够对连接电芯20之间的电池连接片30进行散热。
如图17至图20所示,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总成,该电池总成包括多个电芯20以及多个上述的液冷板总成100。因此,该电池总成具有上述的液冷板总成100和冷却系统10的所有优点。
可选地,电池包还包括电池连接片30,该电池连接片30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电芯20的电芯极柱21电连接;冷却系统10的冷却板140与电池连接片30连接,用于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通过上述设置,口琴管110的两侧能够用于电芯20的侧壁的冷却,而冷却板140与电池连接片30连接,能够用于电池连接片30的冷却,即该液冷板总成100除了对电芯20的两侧壁的大面进行冷却,还增加了冷却板140以形成T型结构,同时通过冷却板140吸收电池连接片30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对上方的电池连接片30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连接片3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且与电芯极柱21电连接的两个连接部113(图中未示出),两个连接部113之间设有朝向电芯20方向凹陷的弯曲部31,弯曲部31的下表面与冷却板140连接。其中,电芯20主要组成部分有电芯壳体,设于电芯壳体内的电芯本体和电芯本体上方连接的电芯极柱21,相邻电芯20的正、负电芯极柱21通过电池连接片30连接,连接片构造为带有凹陷的薄片,该凹陷形成的弯曲部31,且凹陷处位于中间不与电芯极柱21接触的部分,凹陷处的下表面与电芯壳体的上表面不接触,保持一定的距离,冷却板140的上表面与电池连接片30凹陷处的下表面接触,用于吸收电池连接片30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以实现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
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总成,因此,该车辆也具有上述电池总成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总成100、冷却系统10、电池总成及车辆,该液冷板总成100中,进入第一集流体120的腔体一121的冷却液由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进入口琴管110并由该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汇入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二集流腔131,然后再进入另一部分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进入,最终汇集在腔体二122中,上述设置,可以将用于冷却液进入和流出的连接管200连接在第一集流体120上,即连接管200可以布置在第一集流体120的一端,使得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130结构可以简化,减小其体积,以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电池使用或者充电场景中,通过冷却液及时吸收电芯20的发热量,使电芯20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保证电池的性能与安全。如图20所示,在电池工作时,电芯20整体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其两个大面积侧面传递到口琴管110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面,与些同时,电池连接片30产生的热量则会传递给设于其底部的且与口琴管110连接的冷却板140;当电芯20温度超过设定值时,热管理系统开启,流体从第一集流体120的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腔体一121内,并流入口琴管110上部的部分冷却通道111内,在第二集流体130的第二集流腔131内汇集后,再进入口琴管110下部的部分冷却通道111,吸收热量后,回到与腔体一121同侧的其下部的腔体二122,最终将热量带出电池包。
本公开提供的液冷板总成100、冷却系统10、电池总成及车辆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第一集流体120和第一集流腔设置为独立的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将第一进液口121a和第二出液口122b都布置在口琴管110的同一侧,使得另一侧的第二集流体130结构得以简化,减小体积占用,从而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2)在普通口琴管110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改进,除了对电芯20的两侧大面进行冷却,利用增加的冷却板140,并与口琴管110形成T形结构,还能够对上方的电池连接片30进行降温。
(3)第一集流体120可以采用一体化机加工制得,精度高,本身结构无泄漏风险。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口琴管(110),包括沿所述口琴管(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111),所述口琴管(11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壁形成第一散热部,该口琴管(110)设于两个电芯(20)之间,用于两个所述电芯(20)侧壁的散热;以及
冷却板(140),设于所述口琴管(110)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第二散热部,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芯(20)的电池连接片(30)的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40)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口琴管(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琴管(110)朝向所述冷却板(14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冷却板(140)连接的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包括用于与所述冷却板(140)连接的平台(113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13a)的宽度小于所述口琴管(110)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111)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平行于所述口琴管(110)的宽度方向,所述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对于所述口琴管(110)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111)的在所述口琴管(110)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侧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冷却通道(111)内部方向凸出的防压部(1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总成(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口琴管(110)一端的第一集流体(120)以及设于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130),所述第一集流体(120)包括与所述口琴管(110)的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连通的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体(130)包括与所述口琴管(110)的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集流腔(1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腔包括腔体一(121)和腔体二(122),其中,所述腔体一(121)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111)一端的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连通,所述腔体二(122)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111)一端的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所述腔体一(121)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1a)以及与所述腔体二(122)连通的第二出液口(122b);
所述第二集流腔(131)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的冷却液能够经所述腔体一(121)、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后汇入所述第二集流腔(131),然后再由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汇入所述腔体二(122),并由第二出液口(122b)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所述腔体一(121)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121b),以及与所述腔体二(122)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122b)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122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20)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分隔板(123),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集流腔,所述分隔板(123)将所述第一集流腔分隔成所述腔体一(121)和所述腔体二(122)。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20)形成有位于所述腔体一(121)和所述腔体二(122)之间且朝向所述口琴管(110)方向凹陷的分隔部(124),用于减少所述腔体一(121)与所述腔体二(122)的相接面积。
12.一种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总成包括多个电芯(20)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总成(100)。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总成。
CN202320042137.8U 2023-01-06 2023-01-06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22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2137.8U CN219226418U (zh) 2023-01-06 2023-01-06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2137.8U CN219226418U (zh) 2023-01-06 2023-01-06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6418U true CN219226418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7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2137.8U Active CN219226418U (zh) 2023-01-06 2023-01-06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6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26086B1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CN108258367B (zh) 一种蛇形扁管液体冷却电池模块
WO2021018675A1 (en) Contra flow channel battery heat exchanger
KR20140007029A (ko)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및 배터리 냉각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209929445U (zh) 一种流量均匀的电池液冷板结构
JP2009252473A (ja) 蓄電装置の冷却構造及び車両
CN219226418U (zh) 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CN112582703B (zh) 一种基于热管与液冷板耦合的新型电池冷却结构
CN115552696A (zh) 电池极片冷却
CN216288626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116231148B (zh)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N217903153U (zh) 热管双极板
CN116231148A (zh)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N213520116U (zh) 一种电池包水冷组件及电池包
CN211629255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824197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其电池包、车辆
CN220527002U (zh) 换热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N218677303U (zh) 一种冷媒直冷板
CN220627922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包
CN219534637U (zh) 冷却板、电池包及车辆
CN21965880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用微通道液冷和空气冷的复合冷却系统
CN220821779U (zh)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
CN219658794U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储能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9419211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17641544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