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7415U -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7415U
CN210607415U CN201922202962.6U CN201922202962U CN210607415U CN 210607415 U CN210607415 U CN 210607415U CN 201922202962 U CN201922202962 U CN 201922202962U CN 210607415 U CN210607415 U CN 210607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quid
cooling
battery module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29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29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7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7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7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围设于多个电芯周侧的围框结构,所述围框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板,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液冷板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包括: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入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出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出口接头。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壳体不仅提升了液冷效果,而且提高了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池包是电动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安装有为电动车辆提供电能的电池模组,而电池模组具有电池模组壳体。
通常,电池模组壳体的冷却液入口和提供冷却液的冷却液储存装置的流体管需要通过单独的接头连接,冷却液出口和回收电池模组内的冷却液的回收装置的流体管也需要通过单独的接头连接,从而导致装配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电池模组壳体与冷却液储存装置、冷却液回收装置的装配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该电池模组壳体可以包括:围设于多个电芯周侧的围框结构,所述围框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板,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液冷板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包括: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入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出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出口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入口的阶梯面和所述冷却液出口的阶梯面均具有第一条形凹槽;和/或者,所述冷却液入口处的内壁和所述冷却液出口处的内壁均具有第二条形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和/或者所述第二液冷板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叠设后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冷板通过胶水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层叠设置;其中,所述流体通道的至少一侧开设有溢胶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和堵块,所述液冷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凹陷部,且所述凹陷部向所述液冷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有两条第一通道,两条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并分别形成所述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所述堵块设于所述凹陷部的开口以封闭所述凹陷部的开口,且两条所述第一通道对应所述液冷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凹陷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连接,且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个端面分别开设有条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和与所述端面相邻的两个侧表面之间均通过倒角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框结构的内壁通过胶水和所述多个电芯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围框结构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开设有溢胶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一个第二侧板和两个第二端板,一个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二侧板、另一个所述第二端板依次围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以形成第二个围框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侧板为液冷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和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的围框结构内的多个电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中所述的电池模组、下箱体和上盖,所述下箱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所述下箱体的侧壁的第一围框板、第二围框板、第三围框板和第四围框板,及连接在所述下箱体的侧壁底部的底板,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下箱体上并与所述下箱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围框板的内侧面朝向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且所述第一围框板内具有流通腔,所述冷却液入口接头和所述冷却液出口接头均与所述第一围框板内的流通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框板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围框板的流通腔连通的冷却液总入口和冷却液总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框板包括:第一围框板本体和堵板,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凹陷槽,且所述凹陷槽向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有两条第二通道,两条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并分别形成所述冷却液总入口和所述冷却液总出口,所述堵板设于所述凹陷槽的开口以封闭所述凹陷槽的开口,且两条所述第二通道对应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凹陷槽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包括:插接孔和挡片,所述插接孔自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外侧面向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流通腔延伸,所述挡片可推拉的插接于所述插接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中所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其中,电池模组壳体可以包括:围设于多个电芯周侧的围框结构,所述围框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板,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液冷板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包括: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入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出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出口接头。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具有:其一,通过将围框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设置为液冷板,使得围框结构能够从电芯的侧部对电芯进行降温,从而提升了液冷效果;其二,通过将冷却液入口接头连接在冷却液入口处,并将冷却液出口接头连接在冷却液出口,以在装配时,直接将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储存装置的出口连接,并将冷却液出口接头和冷却液回收装置的入口连接,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电池模组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侧板(且为液冷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侧板(且为液冷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5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4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液冷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液冷板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液冷板的第二液冷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液冷板的第二液冷板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液冷板的第一液冷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液冷板的第二液冷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液冷板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液冷板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液冷板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端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端板的另一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侧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侧板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个围框结构)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个围框结构)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一个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围框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围框板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围框板的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围框板的另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系统,11-电池模组,10-电芯,20-围框结构,210-第一侧板,211-阶梯面,212-阶梯面,213-第一条形凹槽,214-第二条形凹槽,220-第一端板,221-条形槽,222-倒角面,223-倒角面,230-液冷板,231-第一液冷板,232-第一凹槽,233-第二液冷板,234-第二凹槽,240-液冷板,241-液冷板本体,242-堵块,30-冷却液入口接头,40-冷却液出口接头,12-下箱体,121-第一围框板,1211-冷却液总入口,1212-冷却液总出口,1213-第一围框板本体,1214-堵板,1215-冷却液总入口接头,1216-冷却液总出口接头,1217-插接孔,1218-挡片,1219-转接头,122-第二围框板,123-第三围框板,124-第四围框板,125-底板,13-上盖,510-第二侧板,520-第二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参见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壳体可以包括:围设于多个电芯10周侧的围框结构20,围框结构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210,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板220,且至少一个第一侧板210为液冷板,液冷板具有流体通道,液冷板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流体通道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电池模组壳体11还可以包括:冷却液入口接头30和冷却液出口接头40,冷却液入口的口径大于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冷却液入口接头30,冷却液出口的口径大于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冷却液出口接头40。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多个电芯10沿一个方向叠加式排列,比如,参见图2中所示的,多个电芯10沿图示中所标示的第一方向叠加式排列;
上述中的围框结构20围设于多个电芯10的周侧,即围设于沿一个方向叠加式排列后的多个电芯10的周侧,比如,参见图1中所示的,围框结构20围设于沿图示中的第一方向叠加式排列后的多个电芯10的外侧,其中,围框结构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210,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板220,换言之,围框结构20是通过一个第一侧板210、一个第一端板220、另一个第一侧板210和另一个第一端板220依次首尾连接所形成的框体结构;在具体实施时,第一侧板210和第一端板22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端板220和第一侧板210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胶水连接时,第一端板220连接第一侧板210的表面,和/或者第一侧板210连接第一端板220的表面开设有溢胶槽,以防止富余的胶水流出第一端板220和第一侧板210之间的连接位置,从而影响电池模组壳体11的外观;
上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210为液冷板,即围框结构20的两个第一侧板210中:其中一个为液冷板或者两个均为液冷板,比如,图2中示出的是其中一个为液冷板,图3中示出的是两个均为液冷板;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个为液冷板时,作为液冷板的第一侧板210对电芯10的整个宽度进行降温,而在两个均为液冷板时,围框结构20中的每一个第一侧板210分别对电芯10宽度的一半进行降温,其较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10为液冷板的降温效果好;
上述中的液冷板具有流体通道,其用于容置冷却液并可允许其内的冷却液流动,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为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冷却液入口用于连接提供冷却液的冷却液储存装置,从而为流体通道内充入冷却液,冷却液出口用于连接回收冷却液的冷却液回收装置以回收流体通道内的冷却液;当然,冷却液回收装置可以和冷却液储存装置是同一个装置,也可以是不同的装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制;这里,冷却液储存装置和冷却液回收装置可以是对流体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更换,也可以是使流体通道内的冷却液处于流动状态;
上述中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设于液冷板的端部,其可以是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既开设有冷却液入口也开设有冷却液出口,也可以是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还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一端既开设有冷却液入口也开设有冷却液出口,也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比如:参见图1所示,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均开设在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可以理解的是,流体通道内的冷却液处于流动状态时的冷却效果好,继而,当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均开设于液冷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竖直设置,同时冷却液入口在冷却液出口的上方,此时,流体通道内的冷却液可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动;
上述中的冷却液入口的口径大于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冷却液入口接头30,这里的阶梯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比如:参见图5-图7中所示的阶梯数量为1个,而冷却液入口接头30可以是图4-图6中所示出的结构,其插接冷却液入口的一端为方形,连接冷却液储存装置的一端为管状,在其插接于冷却液入口后,其方形的底部抵接冷却液入口处的阶梯面;又比如:阶梯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冷却液入口接头30是与阶梯状相适配的形状,即也是阶梯状;同时,冷却液入口接头3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成不同长度、不同的粗细的;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液出口接头40的结构可以与冷却液入口接头30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7所示,提供冷却液的冷却液储存装置和回收冷却液的冷却液回收装置为同一个装置,此处将其称为冷却液储存回收装置,且围框结构20中的两个第一侧板210均为液冷板,使用前,首先将冷却液储存回收装置的出口和冷却液入口接头30连接,并将冷却液出口接头40和冷却液储存回收装置的入口连接;使用时,冷却液储存回收装置内的冷却液自冷却液储存装置的出口流出,并从冷却液入口接头30流入围框结构20的液冷板的流体通道,而后经由冷却液出口接头40流出至冷却液储存回收装置的入口,最终流进冷却液储存回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其一,通过将围框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设置为液冷板,使得围框结构能够从电芯的侧部对电芯进行降温,从而提升了液冷效果;其二,通过将冷却液入口接头连接在冷却液入口处,并将冷却液出口接头连接在冷却液出口处,以在装配时,直接将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储存回收装置的出口连接,并将冷却液出口接头和冷却液储存回收装置的入口连接,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围框结构的底部可以连接封堵围框结构底部开口的承载板,且该承载板可以是与上述中的液冷板结构相同,从而进一步提升液冷效果,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冷却液入口的阶梯面211和冷却液出口的阶梯面212均具有第一条形凹槽213;和/或者,冷却液入口处的内壁和冷却液出口处的内壁均具有第二条形凹槽214。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冷却液入口接头30和冷却液入口通过胶水固定,冷却液出口接头40和冷却液出口通过胶水固定,使得冷却液入口接头30、冷却液出口接头40与框体结构20中的液冷板的连接结构更牢固;进而,为了防止富余的胶水流进液冷板的流体通道而导致其部分或者全部堵塞,冷却液入口的阶梯面211和冷却液出口的阶梯面212均具有第一条形凹槽213以用于容纳富余的胶水;和/或者,冷却液入口的内壁和冷却液出口的内壁均具有第二条形凹槽214以用于容纳富余的胶水。
接下来,介绍2种液冷板的结构,当然,在具体实施时,液冷板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种液冷板结构:
参见图4、图8-图11所示,液冷板2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液冷板231和第二液冷板233,第一液冷板231朝向第二液冷板233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232,和/或者第二液冷板233朝向第一液冷板231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234;其中,第一液冷板231和第二液冷板233叠设后形成流体通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冷板231和第二液冷板233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液冷板231朝向第二液冷板233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232,和/或者第二液冷板233朝向第一液冷板231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234,且第一液冷板231和第二液冷板233叠设后形成流体通道,这里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第一液冷板231朝向第二液冷板233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232,且第一液冷板231和第二液冷板233叠设后第一凹槽232形成流体通道;第二种:第二液冷板233朝向第一液冷板231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234,且第一液冷板231和第二液冷板233叠设后第二凹槽234形成流体通道;第三种:第一液冷板231朝向第二液冷板233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232,第二液冷板233朝向第一液冷板231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234,且第一液冷板231和第二液冷板233叠设后第一凹槽232和第二凹槽234拼接形成流体通道。
进一步地,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液冷板233通过胶水与第一液冷板231层叠设置;其中,流体通道的至少一侧开设有溢胶槽235,比如:第一凹槽232至少一侧开设有溢胶槽235,第二凹槽234的至少一侧开设有溢胶槽235,那么,在将第一液冷板231和第二液冷板233之间涂有胶水并彼此挤压以实现层叠时,两者之间富余的胶水进入第一液冷板231和/或者第二液冷板233上的溢胶槽235内,防止了富余的胶水进入流体通道内。
第二种液冷板结构:
参见图14-图16所示,液冷板240可以包括:液冷板本体241和堵块242,液冷板本体24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凹陷部,且凹陷部向液冷板本体24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有两条第一通道,两条第一通道在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并分别形成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堵块242设于凹陷部的开口以封闭凹陷部的开口,且两条第一通道对应液冷板本体24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凹陷部连通。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液冷板本体24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凹陷部,且凹陷部向液冷板本体24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有两条第一通道,两条第一通道在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并分别形成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换言之,液冷板本体241的两端是贯通的,那么,该结构可以是通过挤压形成的,也可以通过冲压形成的,还可以是通过其他工艺形成的,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端板220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210的内侧面连接,且第一端板220的两个端面分别开设有条形槽221。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端板220的两个端面为第一端板220连接两个第一侧板210的端部表面,而第一侧板210的内侧面为第一侧板210对应围框结构20内侧的表面;上述中的条形槽221可以水平开设,也可以是竖直开设,比如:参见图17和图18所示,条形槽221竖直开设,条形槽221的开设减小了第一端板220和第一侧板210之间的连接面积,防止了第一端板220连接第一侧板210的表面由于加工误差所存在的凹凸状所降低的连接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端板220连接第一侧板210的端面和与该端面相邻的两个侧表面之间均通过倒角面连接。
具体来讲,上述中与端面相邻的两个侧表面中的两个侧表面分别为:第一端板220位于围框结构20外侧的外侧表面和第一端板220位于围框结构20内侧的内侧表面,那么,第一端板220连接第一侧板210的端面和与端面相邻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了倒角面223,而第一端板220连接第一侧板210的端面和与端面相邻的内侧表面之间形成了倒角面222,倒角面222和倒角面223的设置使得第一端板220的制作时更易脱模,且其能够容纳富余的胶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围框结构20的外观效果更好,参见图17和图18所示,倒角面223为向外凸起的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电池模组11内的电芯10和围框结构20之间连接的更为牢固,围框结构20的内壁通过胶水和多个电芯10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围框结构20朝向电芯10的一侧开设有溢胶槽。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围框结构20的内壁通过胶水和多个电芯10的外壁固定连接,即第一侧板210和第一端板220的内侧面涂有与电芯10的外侧连接的胶水;上述中的围框结构20朝向电芯10的一侧开设有溢胶槽,即第一侧板210和/或者第一端板220的内侧面开设有溢胶槽以容纳富余的胶水,比如,参见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侧板210的内侧面开设有溢胶槽213。
进一步地,在第一侧板210为液冷板时,第一侧板210和电芯10之间的胶水为导热胶,导热胶不仅可以填充电芯10和第一侧板210之间的间隙,而且导热胶具有实现电芯10和第一侧板210之间固定连接的粘接力;这里的间隙指由于多个电芯10的宽度不一致、电芯10连接第一侧板210的表面不平整或者第一侧板210连接电芯10的内侧面不平整而导致的电芯10和第一侧板21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1和图22所示,电池模组11还可以包括:一个第二侧板510和两个第二端板520,一个第二端板520、第二侧板510、另一个第二端板520依次围设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10的外侧以形成第二个围框结构20;其中,第二侧板510为液冷板。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1内容纳的电芯10更多。
具体实施时,由两个第一侧板210和两个第一端板220围设而成的第一个围框结构20与一个第二端板520、第二侧板510、另一个第二端板520及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10围设而成的第二个围框结构20的内侧表面分别通过胶水和其内的电芯固定连接,那么,参见图19和图20所示,在两个围框结构中间的第一侧板210的两侧均开设溢胶槽213。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11,参见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11可以包括:上述中的电池模组壳体和位于电池模组壳体内的多个电芯10,不仅更好的保护了电芯10,提升了降温效果,而且提高了装配效率。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多个电芯10位于电池模组壳体内并沿某一方向排列,比如,参见图1所示,多个电芯10位于电池模组壳体内并沿第一方向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的电池模组与上述中的电池模组壳体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上述中电池模组壳体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壳体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1,参见图23所示,电池包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中所述的电池模组11、下箱体12和上盖13,下箱体12可以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下箱体12的侧壁的第一围框板121、第二围框板122、第三围框板123和第四围框板124、及连接在下箱体12的侧壁底部的底板125;上盖13盖合于下箱体12上并与下箱体12形成容纳空间,电池模组11容置于容纳空间;其中,第一围框板121的内侧面朝向冷却液入口接头30和冷却液出口接头40,且第一围框板121内具有流通腔,冷却液入口接头30和冷却液出口接头40均与第一围框板121内的流通腔连通。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电池包1的容纳空间内可以容纳1个围框结构20的电池模组11,也可以容纳2个围框结构20的电池模组11,也可以容纳3个及3个以上围框结构20的电池模组11,比如:图24内的电池包1内的电池模组11具有2个围框结构2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5和图26所示,第一围框板121朝向电池模组11的一侧设置有转接头1219,转接头1219用于连接冷却液入口接头30、冷却液出口接头40,需要说明的是,图25和图26所示出的第一围框板121上设置有6个转接头1219,其适配于电池模组11内有2个围框结构20的情形,每一列的两个转接头1219分别对应连接一个第一侧板210的冷却液入口接头30和冷却液出口接头40。
进一步地,参见图23-图28所示,第一围框板121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围框板121的流通腔连通的冷却液总入口1211和冷却液总出口1212,这里的冷却液总入口1211可以和提供冷却液的冷却液储存装置连接,而冷却液总出口1212可以和回收冷却液的冷却液回收装置连接,以实现第一围框板121的流通腔内的冷却液的更换或者流动。
在具体实施时,参见图23-图28所示,冷却液总入口1211可以连接有冷却液总入口接头1215,冷却液总出口1212可以连接有冷却液总出口接头1216,其中,冷却液总入口接头1215和冷却液总出口接头1216可以是图23-图28中所示出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冷却液总入口接头1215和冷却液总出口接头1216的结构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液总入口接头1215和冷却液总出口接头121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成不同长度、不同的粗细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围框板121可以包括: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和堵板1214,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凹陷槽,且凹陷槽向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有两条第二通道,两条第二通道在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并分别形成冷却液总入口1211和冷却液总出口1212,堵板1214设于凹陷槽的开口以封闭凹陷槽的开口,且两条第二通道对应第一围框板本体1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凹陷槽连通。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凹陷槽,且凹陷槽向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有两条第二通道,两条第二通道在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并分别形成冷却液总入口1211和冷却液总出口1212,换言之,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的两端是贯通的,那么,该结构可以是通过挤压形成的,也可以是通过冲压形成的,还可以是通过其他工艺形成的,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参见图27和图28所示,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可以包括:插接孔1217和挡片1218,插接孔1217自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的外侧面向第一围框板本体1213的流通腔延伸,挡片1218可推拉的插接于插接孔1217。
实施时,将挡片1218往外拉,流通腔的实际流通截面积增大,使得相同时间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增大;将挡片1218往流通腔内推时,流通腔的实际流通截面积减小,使得相同时间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减少,从而实现了控制电池模组11的降温的速度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的电池模组与上述中的电池模组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上述中电池模组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实用新型电池包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中所述的电池包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中的电池包与上述中的电池包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上述中电池包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实用新型车辆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包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设于多个电芯周侧的围框结构,所述围框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板,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液冷板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包括: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入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出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出口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液入口的阶梯面和所述冷却液出口的阶梯面均具有第一条形凹槽;和/或者,所述冷却液入口处的内壁和所述冷却液出口处的内壁均具有第二条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和/或者所述第二液冷板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叠设后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液冷板通过胶水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层叠设置;
其中,所述流体通道的至少一侧开设有溢胶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和堵块,所述液冷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凹陷部,且所述凹陷部向所述液冷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有两条第一通道,两条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并分别形成所述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所述堵块设于所述凹陷部的开口以封闭所述凹陷部的开口,且两条所述第一通道对应所述液冷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凹陷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连接,且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个端面分别开设有条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和与所述端面相邻的两个侧表面之间均通过倒角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框结构的内壁通过胶水和所述多个电芯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围框结构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开设有溢胶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一个第二侧板和两个第二端板,一个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二侧板、另一个所述第二端板依次围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以形成第二个围框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侧板为液冷板。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和位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的围框结构内的多个电芯。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
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所述下箱体的侧壁的第一围框板、第二围框板、第三围框板和第四围框板,及连接在所述下箱体的侧壁底部的底板;
上盖,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下箱体上并与所述下箱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围框板的内侧面朝向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且所述第一围框板内具有流通腔,所述冷却液入口接头和所述冷却液出口接头均与所述第一围框板内的流通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围框板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围框板的流通腔连通的冷却液总入口和冷却液总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围框板包括:第一围框板本体和堵板,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凹陷槽,且所述凹陷槽向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有两条第二通道,两条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并分别形成所述冷却液总入口和所述冷却液总出口,所述堵板设于所述凹陷槽的开口以封闭所述凹陷槽的开口,且两条所述第二通道对应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凹陷槽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包括:插接孔和挡片,所述插接孔自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外侧面向所述第一围框板本体的流通腔延伸,所述挡片可推拉的插接于所述插接孔。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1922202962.6U 2019-12-10 2019-12-10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Active CN210607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2962.6U CN210607415U (zh) 2019-12-10 2019-12-10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2962.6U CN210607415U (zh) 2019-12-10 2019-12-10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7415U true CN210607415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2962.6U Active CN210607415U (zh) 2019-12-10 2019-12-10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741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058A (zh) * 2020-09-01 2020-11-1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均温电池模组
CN113113712A (zh) * 2021-03-22 2021-07-1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CN113573547A (zh) * 2021-07-01 2021-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6231148A (zh) * 2023-01-06 2023-06-06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WO2023134319A1 (zh) * 2022-01-12 2023-07-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3573547B (zh) * 2021-07-01 2024-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058A (zh) * 2020-09-01 2020-11-1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均温电池模组
CN113113712A (zh) * 2021-03-22 2021-07-1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CN113573547A (zh) * 2021-07-01 2021-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73547B (zh) * 2021-07-01 2024-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134319A1 (zh) * 2022-01-12 2023-07-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231148A (zh) * 2023-01-06 2023-06-06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N116231148B (zh) * 2023-01-06 2024-05-28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07415U (zh) 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2209699U (zh)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8101432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2625868U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CN218498196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组
CN219658914U (zh)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CN218867280U (zh) 电池、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217158332U (zh) 电池箱
CN214043782U (zh) 液冷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113782903B (zh) 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111384465B (zh) 电池包
CN110942888B (zh) 充放电模块及其电感元件
CN217280962U (zh) 一种电池模框及电池模组
CN113782897A (zh) 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20692127U (zh) 液冷箱体以及电池包
CN219419182U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991459U (zh) 车载充电机及车辆
CN22093419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锂电池
CN22004198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04201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769749U (zh)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21102214U (zh) 一种集成多流道的液冷电池模组
CN220963576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111211373A (zh) 一种液冷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20209124U (zh)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