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0860A - 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0860A
CN116230860A CN202211435765.9A CN202211435765A CN116230860A CN 116230860 A CN116230860 A CN 116230860A CN 202211435765 A CN202211435765 A CN 202211435765A CN 116230860 A CN116230860 A CN 116230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sulfur
solid electrolyte
based solid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57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阳
马若鉴
王国光
张文魁
孟华东
陈德军
张俊
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22114357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08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0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0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正极材料包括氧化物正极颗粒、包覆在氧化物正极颗粒外侧的第一包覆层、和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外侧的第二包覆层,其中,第一包覆层为导电氧化物材料,第二包覆层为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本发明通过在氧化物正极颗粒和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之间构建一层由导电氧化物材料组成的屏障,能够有效防止晶格氧从氧化物正极颗粒脱出后与硫系固态电解质发生反应,有效避免硫系固态电解质的氧化分解,并能进一步增强界面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形成良好的电子输运通道,有利于电子和离子的输运。所述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大量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上。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应用在产品中能够使得产品拥有更长的工作时间,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过于追求电池的能量密度而产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却让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面临严重挑战。
目前,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有机液态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能够使锂离子电池兼顾高容量和高安全性,被认为是当前解决安全问题的最好方法。而在全固态电池中,电池性能主要由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决定。在各类正极材料中,高压高容量的LiNixCoyMn1-x-yO2(x>0.5,x+y<1)氧化物正极活性材料成为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层状氧化物正极活性材料因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且可通过充电至高压实现高能量密度,更为引起关注。而在各类固态电解质中,硫系固态电解质因其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高、成本低和对金属锂稳定的优点,成为匹配各类正极材料的首选。
目前,氧化物正极材料在匹配硫系固态电解质时常采用机械混合并压制成型的方案,如CN 113948764 A,但会发现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与硫系固态电解质直接接触后,尤其是高压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中的晶格氧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脱出释放形成活性氧致使硫系固态电解质发生严重的氧化分解,大幅降低了该系列固态电池在高倍率、大电流充放电时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如何降低或消除这种氧化分解反应以延长固态电解质的循环寿命是固态电池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所述的正极材料包括氧化物正极颗粒、包覆在氧化物正极颗粒外侧的第一包覆层、和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外侧的第二包覆层,其中,氧化物正极颗粒为氧化物正极材料,第一包覆层为导电氧化物材料,第二包覆层为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整体为核壳结构,在氧化物正极颗粒和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之间构建一层由导电氧化物材料组成的屏障,能够有效防止晶格氧从氧化物正极颗粒脱出后与硫系固态电解质发生反应,有效避免硫系固态电解质的氧化分解,并能进一步增强界面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选择导电氧化物材料作为屏障的组成物质,可以作为良好的电子导体,形成了良好的电子输运通道,有利于降低锂离子电池的阻抗,并能够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并且导电氧化物材料与氧化物正极颗粒的材料同属氧化物体系,具有更好的晶界兼容性,更有利于电子和离子的输运;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界面化学稳定性,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优选的,所述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有符合LiNixCoyMn1-x-yO2(0.5<x<1,x+y<1)特征的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LiNi0.8Mn0.1Co0.1O2、LiNi0.6Mn0.2Co0.2O2、LiNi0.5Mn0.3Co0.2O2、LiCoO2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粒径为6~20μm。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包覆层中导电氧化物材料为具有较高电子电导率、且能和氧元素形成高能化学键的材料,所述高能化学键是指键能不低于S、P、等硫化物电解质中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学键键能的化学键;更优选的,所述导电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Sn/In=1/9~1/6)、氧化铟、二氧化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的,导电氧化物材料为纳米级材料,更优选导电氧化物材料的粒径为2~3nm。通过采用纳米级的材料,并结合导电氧化物材料的用量,可以得到极薄的导电氧化物材料层,从而使得在防止晶格氧析出的同时还不会影响固体界面之间的离子电导率。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包覆层中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包括符合xLi2S-yP2S5(x+y=100)、β-Li3PS4、Li6PS5X(LPSX,X=Cl,Br or I)、Li5.5PS4.5Cl1.5、Li10±1MP2S12(M=Ge,Si,Sn,Al or P)及其相应的掺杂改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硫系固态电解质的粒径为1~2μm,通过采用所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复合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电导率。
优选的,所述氧化物正极颗粒的粒径长为6~20μm,第一包覆层厚度为5~10nm,第二包覆层厚度为2~8μm。更优选的,所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粒径为10~36μm。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所述任意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导电氧化物材料以机械包覆工艺预包覆到氧化物正极颗粒表面,得到预包覆材料;
S2.将步骤S1所得的预包覆材料经低温烧结得到导电氧化物包覆的复合正极颗粒;
进一步的,烧结温度为180~400℃,烧结时间为30~150min;
进一步的,步骤S2所述低温烧结的升温速率为1-5℃/min,例如可以是1℃/min、2℃/min、3℃/min、4℃/min或5℃/min,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S3.通过机械包覆工艺将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包覆到步骤S2所得的复合正极颗粒表面,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机械包覆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S1.1)称取氧化物正极材料和导电氧化物材料;
进一步的,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质量占氧化物正极材料和导电氧化物材料总质量的97%~99%;通过调节两个物质之间的用料比可以实现调节第一包覆层厚度的效果;
(S1.2)通过低速球磨法对S1.1的混合物进行预包覆;
进一步的,球磨时间为1~3h,转速为100~300rpm;在该转速下能够混合的更加均匀,实现均匀包覆;
进一步的,球料比为10~20:1,更进一步单个球磨罐中还满足直径为20、10、5mm的磨球数量比例为2:6:20,通过采用所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防止氧化物正极颗粒的宏观结构由于球磨过程而被破坏。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机械包覆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S3.1)在水分及氧气含量均不高于0.5ppm的环境下,称取步骤S2中所得的复合正极颗粒与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
进一步的,复合正极颗粒的质量占复合正极颗粒与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总质量的85%~95%;通过调整物质之间的比例可以实现调整第二包覆层厚度的效果;
(S3.2)将S3.1的样品放入气密性良好的球磨罐中,于-0.05~-0.1Mpa下进行球磨;
进一步的,球磨时间为2-5h,球磨速度为100~300rpm。
进一步的,球料比为10:1~15:1,更进一步单个球磨罐中还满足直径为20、10、5mm的磨球数量比例为2:6:20;从而防止复合正极颗粒及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宏观结构由于球磨过程而被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上述的任意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或任一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氧化物正极颗粒与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两者之间构建一层由导电氧化物材料组成的屏障,有效防止晶格氧从正极材料脱出后与硫系固态电解质发生反应,避免造成硫系固态电解质的氧化分解。
(2)本发明中导电氧化物材料作为良好的电子导体,形成了良好的电子输运通道,有利于降低锂离子电池的阻抗,并能够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3)本发明中导电氧化物材料与氧化物正极颗粒同属氧化物体系,具有更好的晶界兼容性,更有利于电子和离子的输运。
(4)本发明所述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界面化学稳定性,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5)本发明所述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示意图;
图中,1、氧化物正极颗粒;2、第一包覆层;3、第二包覆层;
图2为实施例1所得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扫描电镜形貌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4为实施例1所得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匹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循环前后的交流阻抗图谱;
图5为实施例1所得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匹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时的循环性能图;
图6为实施例1所得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匹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时的充放电电压-容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将粒径分别为6μm、1μm、2nm的NCM811(LiNi0.8Mn0.1Co0.1O2)、Li6PS5Cl、纳米ITO按质量比92.15:5:2.85称重,先把NCM811与ITO用转速为10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3h,随后取出混料置于管式炉中以1℃/min加热到180℃,烧结150min后用乙醇超声清洗,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复合正极颗粒与固态电解质材料Li6PS5Cl放于球磨罐中密封,进行5h、10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16μm,其中,导电氧化物材料层厚度为10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5μm。
所述的正极材料具有如图1所示的三层核壳结构,其中,中心为氧化物正极材料颗粒1,第一包覆层2为导电氧化物材料,第二包覆层3为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通过设置第一包覆层导电氧化物材料,能够有效防止晶格氧从氧化物正极材料颗粒脱出后与硫系固态电解质发生反应,有效避免硫系固态电解质的氧化分解,并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本实施例制备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SEM图如图2所示,NCM811二次颗粒表面包覆一层ITO,并在最外层包覆固态电解质Li6PS5Cl。
本实施例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XRD如图3所示,衍射峰对应于NCM811和固态电解质Li6PS5Cl。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于手套箱内30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80μm。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构成的正极片。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正极片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6PS5Cl,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本实施例制备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组装固态电池的交流阻抗如图4所示,在高频区域的起始位置对应着固态电解质的体相电阻,而低频电阻为正负极与固态电解质间的界面阻抗。
将组装的固态锂电池在30℃下进行循环测试,如图5所示,在0.05C(1C=200mA g-1)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1.7mAh g-1,首次库伦效率65.78%。在前50圈保持相对稳定的循环,第50圈比容量为159.8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8.28%。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组装的固态锂电池充放电曲线如图6所示,为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充放电电压-容量曲线,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79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中值电压为3.71和3.68V。
实施例2:
将粒径分别为6μm、1μm、3nm的NCM811、Li5.5PS4.5Cl1.5、纳米ITO按质量比94.05:5:0.95称重,先把NCM811与ITO用转速为30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1h,随后取出混料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加热到400℃,烧结30min后用乙醇超声清洗,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正极结构材料与固态电解质Li5.5PS4.5Cl1.5混合后进行2h、30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10μm,其中,导电氧化物材料层厚度为5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2μm。
手套箱内35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75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5.5PS4.5Cl1.5,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将固态锂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0.4mAh g-1,首次库伦效率70.41%,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71.5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0.07%。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79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电压为3.75和3.69V。
实施例3:
将粒径分别为20μm、1.5μm、2.5nm的NCM811、Li6PS5I、纳米In2O3按质量比87.3:10:2.7称重,先把NCM811与In2O3用转速为22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2h,随后取出混料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加热到320℃,烧结120min后用乙醇超声清洗,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正极结构材料与固态电解质Li6PS5I进行3h、25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36μm,其中,导电氧化物材料层厚度为9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8μm。
手套箱内30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80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6PS5I,负极为锂-铟合金。
组装的固态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5.4mAh g-1,首次库伦效率69.40%,循环50圈后比容量为158.2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0.19%。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30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电压为3.26和3.21V(对锂-铟合金电位)。
实施例4:
将粒径分别为14μm、1.7μm、2.4nm的NCM622、Li6PS5Cl、纳米In2O3按质量比89.1:10:0.9称重,先把NCM622与In2O3用转速为20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2h,随后取出混料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加热到300℃,烧结130min后得到一层5nm由In2O3形成包覆的正极结构材料。用乙醇超声清洗,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正极结构材料与固态电解质Li6PS5Cl混合后进行3h、27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28μm,其中,导电氧化物材料层厚度为5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7μm。
手套箱内35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80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6PS5Cl,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组装的固态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3mAh g-1,首次库伦效率79.19%,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67.5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0.88%。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80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电压为3.75和3.72V。
实施例5:
将粒径分别为18μm、1μm、2nm的NCM523、Li6PS5Cl、纳米In2O3按质量比93:5.5:1.5称重,先把NCM523与In2O3用转速为15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2h,随后取出混料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加热到290℃,烧结135min后得到一层6nm由In2O3形成包覆的正极结构材料。用乙醇超声清洗,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正极结构材料与固态电解质Li6PS5Cl混合后进行3h、11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26μm,其中,导电氧化物材料层厚度为8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4μm。
手套箱内35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75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6PS5Cl,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组装的固态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比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3.3mAh g-1,首次库伦效率83.40%,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58.5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1.62%。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78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中值电压为3.70和3.68V。
实施例6
将粒径分别为12μm、2μm、2.5nm的NCM811、Li10GeP2S12、纳米In2O3按质量比87.3:10:2.7称重,先把NCM811与In2O3用转速为22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2h,随后取出混料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加热到300℃,烧结120min后用乙醇超声清洗,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正极结构材料与固态电解质Li10GeP2S12进行3h、25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24μm,其中,导电氧化物材料层厚度为9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6μm。
手套箱内30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80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10GeP2S12,负极为锂-铟合金。
组装的固态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2.4mAh g-1,首次库伦效率70.60%,循环50圈后比容量为168.2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2.21%。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31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电压为3.29和3.25V(对锂-铟合金电位)。
实施例7
将粒径分别为12μm、1μm、3nm的NCM811、β-Li3PS4、纳米ITO按质量比94.05:5:0.95称重,先把NCM811与ITO用转速为28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1h,随后取出混料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加热到400℃,烧结30min后用乙醇超声清洗,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正极结构材料与固态电解质β-Li3PS4混合后进行2h、30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16μm,其中,导电氧化物材料层厚度为5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2μm。
手套箱内35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75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β-Li3PS4,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将固态锂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8.4mAh g-1,首次库伦效率67.41%,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48.5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8.18%。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74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电压为3.71和3.68V。
对比例1:
将粒径分别为6μm、1μm的NCM811和Li6PS5Cl按质量比90:10在手套箱内称重,并初步混合均匀,放入密封的球磨罐中进行3h、11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16μm,其中,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5μm。
手套箱内30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80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6PS5Cl,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组装的固态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比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8.5mAh g-1,首次库伦效率62.3%,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2.89mAh g-1,容量保持率为74.45%。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75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中值电压为3.72和3.66V。
对比例2:
将粒径分别为6μm、1μm、2.4nm的NCM811、Li6PS5Cl、导电碳黑按质量比92.15:5:2.85称重,先把NCM523与导电碳黑用转速为10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3h,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正极结构材料与固态电解质混合后进行3h、10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16μm,其中,导电碳黑层厚度为7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2μm。
手套箱内35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75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6PS5Cl,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组装的固态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比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7.8mAh g-1,首次库伦效率68.9%,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9.85mAh g-1,容量保持率为78.66%。首圈放电中值电压3.77V,第25和50圈的平均放电中值电压为3.71和3.64V。由于碳层材料在应用于硫系固态电解质时,会催化硫系固态电解质的额外分解,虽但没有起到使得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界面结合紧密的目的,还会进一步消耗固态电解质。
对比例3:
将粒径分别为12μm、1μm、2nm的NCM811、Li6PS5Cl、纳米ITO按质量比88:5:7称重,先把NCM811与纳米ITO用转速为110rpm的低速球磨混合3h,随后取出混料置于管式炉中以1℃/min加热到300℃,烧结120min后用乙醇超声清洗,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正极结构材料与固态电解质混合后进行3h、100rpm的低速球磨。
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粒径为16μm,其中,导电氧化物材料层厚度为15nm,硫系固态电解质层厚度为2μm。
手套箱内35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75μm。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6PS5Cl,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组装的固态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比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5.67mAh g-1,首次库伦效率58.42%。其中,由于导电氧化物材料的质量比过高,会影响固态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锂离子传输,因此对比例3并不能完成50圈循环。
对比例4:
将粒径分别为12μm、1μm、2nm的NCM811、Li6PS5Cl、纳米ITO按质量比92.15:5:2.85称重,随后在手套箱内将所得三种材料同时放于球磨罐中密封,移出手套箱进行5h、100rpm的低速球磨。后将混料以1℃/min加热到180℃,烧结150min后用乙醇超声清洗。
手套箱内300MPa压力下冷压成片,厚度约为80μm得到复合多层结构正极材料构成的正极片。
组装固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为Li6PS5Cl,负极为锂金属厚度约为280μm。
组装的固态电池在30℃温度下测试,在0.05C(1C=200mAg-1)比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68mAh g-1,首次库伦效率42.63%。其中,由于固态电解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致使电池体系内的锂离子传输瘫痪,因此对比例4的电化学性能极差。
表1为实施例1-6和对比例1-4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制备的电池的相应性能测试结果,具体如下所示: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947164680000111
Figure BDA0003947164680000121
由上述结果可知,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利用所制备的多层结构复合正极材料可有效阻挡循环过程中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中脱出的晶格氧与硫系固态电解质发生副反应的特性,显著降低循环过程中对硫系固态电解质的额外消耗,同时进一步提升界面稳定性。进一步地,利用导电氧化物(如纳米ITO等)构建快速的电子导电通道,从而进一步保证正极材料的容量发挥和循环稳定。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实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者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者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物正极颗粒、包覆在氧化物正极颗粒外侧的第一包覆层、和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外侧的第二包覆层,其中,氧化物正极颗粒为氧化物正极材料,第一包覆层为导电氧化物材料,第二包覆层为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有符合LiNixCoyMn1-x-yO2(0.5<x<1,x+y<1)的材料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二氧化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包括符合xLi2S-yP2S5(x+y=100)、β-Li3PS4、Li6PS5X(X=Cl,Br orI)、Li5.5PS4.5Cl1.5、Li10±1MP2S12(M=Ge,Si,Sn,Al or P)及其相应的掺杂改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正极颗粒的粒径长为6~20μm,第一包覆层厚度为5~10nm,第二包覆层厚度为2~8μm。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导电氧化物材料以机械包覆工艺预包覆到氧化物正极颗粒表面,得到预包覆材料;
S2.将步骤S1所得的预包覆材料经低温烧结得到导电氧化物材料包覆的复合正极颗粒;
S3.通过机械包覆工艺将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包覆到步骤S2所得的复合正极颗粒表面,得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机械包覆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S1.1.称取氧化物正极材料和导电氧化物材料;其中,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质量占总质量的97%~99%;
S1.2.通过低速球磨法对S1.1的混合物进行预包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升温速率为1-5℃/min,烧结温度为180~400℃,烧结时间为30~150mi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机械包覆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S3.1.在水分及氧气含量均不高于0.5ppm的环境下,称取步骤S2中所得的复合正极颗粒与硫系固态电解质材料;其中,复合正极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85%~95%;
S3.2.将S3.1的样品于-0.05~-0.1Mpa下进行球磨。
10.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中的应用。
CN202211435765.9A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62308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5765.9A CN116230860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5765.9A CN116230860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0860A true CN116230860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71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5765.9A Pending CN116230860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08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5157A (zh) * 2023-09-08 2023-10-13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CN117577931A (zh) * 2024-01-16 2024-02-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5157A (zh) * 2023-09-08 2023-10-13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CN116885157B (zh) * 2023-09-08 2023-11-14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CN117577931A (zh) * 2024-01-16 2024-02-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
CN117577931B (zh) * 2024-01-16 2024-05-1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30860A (zh) 一种硫系固态电解质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65858B (zh) 一种表面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制成的电池
CN104716321A (zh) 一种硅-氮掺杂碳-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517374B (zh) 一种Fe7S8/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094068B (zh) 钴包覆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7680818A (zh) 一种高富锂锂离子电容器
CN113851609A (zh) 硅基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CN109192980B (zh) 一种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3066988B (zh) 一种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921755A (zh) 一种用于固态锂电池的复合固态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12833B (zh) 基于稀土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46007A (zh) 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12843A (zh) 一种Se掺杂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03645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5995548A (zh) 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9921A (zh) Al2O3-ZrO2包覆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84220A1 (zh) 一种可预锂化的锂离子启停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47299B (zh) 一种缓解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充电时负极析锂的方法
CN11502063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3134054A1 (zh) 一种缓解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充电时负极析锂的方法
CN11478426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改性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00967B (zh) 一种高比容量的Cu2-xSe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
Ikhsanudin et al. Toward Commercial Cylindrical Anode Free Li-Metal Batteries: Electrochemical Study and Improvement
Ji et al. Diffusion-free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Enabled by An Ionic/Electronic Dual-conductive Anode
CN116130751A (zh) 一种碳包覆α-氧化铝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