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4298A - 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4298A
CN116194298A CN202080096989.4A CN202080096989A CN116194298A CN 116194298 A CN116194298 A CN 116194298A CN 202080096989 A CN202080096989 A CN 202080096989A CN 116194298 A CN116194298 A CN 116194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iece
stripping
clamping jaw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69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振林
刘敏
夏稳进
吴伟伟
李伟平
吴火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 Ding Electronical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Fuzhun Precision Tooling Jia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 Ding Electronical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Fuzhun Precision Tooling Jia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 Ding Electronical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Fuzhun Precision Tooling Jia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 Ding Electronical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94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42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32B37/00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laminating machines comprising rolle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装置(100),包括供料模组(10)、取料模组(20)、驱动模组(30)、第一剥离模组(40)、第二剥离模组(50)、载具模组(70)及输送线模组(80),供料模组(10)用于存放待贴合件(200),取料模组(20)用于吸附待贴合件(200);驱动模组(30)用于驱动所述取料模组(20)移动;第一剥离模组(40)用于剥离所述待贴合件(200)的第一膜层;第二剥离模组(50)用于剥离所述待贴合件(200)的第二膜层;载具模组(70)用于自动定位工件;输送线模组(80)用于提供工件至载具模组(70)上。上述贴合装置(100)先通过取料模组(20)从供料模组(10)取料,再通过第一剥离模组(40)撕下离型纸,再通过取料模组(20)将待贴合件(200)贴合至工件表面,最后通过第二剥离模组(50)撕下第二膜层,实现了自动贴合待贴合件(200)至工件上的目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准确度。

Description

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贴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将待贴合件自动撕膜、贴合等操作的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件贴合待贴合件如石墨片时,需要先撕下石墨片有胶面上的离型纸,再将石墨片贴合至工件上,最后撕下石墨片无胶面上的保护膜。在组装过程中,传统作业方式为人工进行撕膜、贴合等动作,存在效率低下、精准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撕膜、贴合待贴合件至工件上的贴合装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底板、供料模组、取料模组、驱动模组、第一剥离模组、第二剥离模组、载具模组及输送线模组,底板用于承载。所述供料模组用于存放待贴合件。取料模组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件。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用于夹持和剥离所述待贴合件的第一膜层。第二剥离模组固定在所述取料模组上,用于夹持和剥离所述待贴合件的第二膜层。所述载具模组用于定位工件。输送线模组设置在所述载具模组上方,所述输送线模组用于输送所述工件至所述载具模组上。所述供料模组、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所述驱动模组、所述载具模组和所述输送线模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吸附所述待贴合件,并运动至所述第一剥离模组上,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用于夹持待贴合件的第一膜层,所述驱动模组与第一剥离模组相配合剥离第一膜层;所述驱动模组用于进一步驱动所述取料模组运动至所述载具模组上的所述工件处,并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压合所述待贴合件在所述工件上,所述第二剥离模组用于夹持待贴合件的第二膜层,所述驱动模组与第二剥离模组配合剥离所述第二膜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滚压模组,所述滚压模组设置在所述取料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之间,所述滚压模组用于压紧所述待贴合件至所述工件上;所述滚压模组包括滚筒和升降气缸,所述滚筒用于在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下将所述待贴合件压紧至所述工件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其包括夹爪气缸、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及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持所述第一膜层,所述夹爪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夹爪气缸用于驱 动所述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相靠近或远离以夹持或松开所述第一膜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可转动地连接在底板上,其包括夹爪气缸、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方形气缸、圆弧滑轨、连接件、连杆及轴承,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气缸,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轴承,所述轴承装设于所述圆弧滑轨内,所述夹爪气缸连接所述连杆,所述方形气缸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连杆转动,进而带动夹爪气缸、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开设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撕下的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的一侧,并靠近所述输送线模组,所述第二连通孔用于收集所述第二剥离模组撕下的所述第二膜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同时连通一收集盒,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撕下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撕下的所述第二膜层均落至所述收集盒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模组包括固定板、吸附板、弹性件及导向件,所述固定板装设于所述驱动模组上,所述吸附板置于所述固定板下方;所述导向件一端装设于所述吸附板,另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板及所述吸附板,并弹性向下抵推所述吸附板;所述吸附板设有多个吸附孔,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剥离模组包括承载件、吸附件、推进气缸、联动机构及压合件,所述承载件装设于所述驱动模组上,所述吸附件及所述推进气缸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吸附件设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用于吸附所述第二膜层;所述压合件通过所述联动机构连接所述推进气缸,所述推进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压合件压住所述吸附件,以使所述吸附件与所述压合件夹持所述第二膜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导杆、推块及连杆,所述导杆装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推块滑动连接所述导杆,所述推块设有滑动部,所述压合件设有收容槽,所述滑动部滑动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压合件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承载件,所述推进气缸驱动所述推块沿所述导杆移动后,所述滑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压合件摆动,以压合或远离所述吸附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具模组包括基板、至少两个第一对中块、至少两个第二对中块、气缸、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连杆机构,所述基板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对中块、所述第二对中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设于所述基板上,并分别用于夹紧所述待贴合件;所述气缸装设于所述基板上,通过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对中块及所述第二对中块同时分别相靠近或远离以夹紧或松开所述待贴合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滑块、第一连杆、第二 连杆及导柱,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气缸并穿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导柱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用于对所述滑块导向;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装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及一侧的所述第一对中块,另一侧的第一对中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及一个所述第二对中块,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一对中块及所述第二对中块相靠近以夹持所述待贴合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线模组包括两条平行的皮带、顶撑导向轮、底撑导向轮、侧撑导向轮及皮带抬升电机,所述皮带用于输送所述工件,所述底撑导向轮、所述侧撑导向轮及所述底撑导向轮用于支撑所述皮带,所述皮带抬升电机连接所述顶撑导向轮,用于抬起或落下所述顶撑导向轮,以抬起或落下所述皮带。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供料模组、取料模组、驱动模组、第一剥离模组、第二剥离模组、载具模组及输送线模组。所述供料模组用于存放包括上膜和下膜的待贴合件。取料模组用于吸附和压合所述待贴合件。所述驱动模组所述取料模组设置在驱动模组上,驱动模组用于驱动取料模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所述载具模组用于定位工件。输送线模组设置在所述载具模组上方,所述输送线模组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线模组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输送所述工件至所述载具模组上。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取料模组沿第一方向上运动至所述供料模组处吸附所述待贴合件,并运动至所述第一剥离模组上,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和所述驱动模组配合完成对待贴合件撕上膜的操作,所述驱动模组进一步沿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压合所述待贴合件于所述工件上,所述驱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配合完成对待贴合件撕下膜的操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滚压模组,所述滚压模组设置在所述取料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之间,所述滚压模组用于压紧所述待贴合件至所述工件上;所述滚压模组包括滚筒和升降气缸,所述滚筒用于在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下将所述待贴合件压紧至所述工件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包括夹爪气缸、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及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持所述上膜,所述夹爪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相靠近或远离以夹持或松开所述上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包括夹爪气缸、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方形气缸、圆弧滑轨、连接件、连杆及轴承,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气缸,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轴承,所述轴承装设于所述圆弧滑轨内,所述夹爪气缸连接所述连杆,所述方形气缸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使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连杆转动,进而带动夹爪气缸、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剥离模组包括承载件、吸附件、推进气缸、联动机构及压合件,所述承载件装设于所述驱动模组上,所述吸 附件及所述推进气缸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下膜;所述压合件通过所述联动机构连接所述推进气缸,所述推进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压合件压住所述吸附件,以夹持所述下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一底板,用于承载所述供料模组、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所述驱动模组、所述载具模组和所述输送线模组,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的一侧,并靠近所述输送线模组,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同时连通一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撕下的上膜和下膜。
上述贴合装置先通过取料模组从供料模组取料,再通过第一剥离模组撕下第一膜层,再通过驱动模组驱动取料模组将待贴合件贴合至工件表面,最后通过驱动模组驱动第二剥离模组撕下第二膜层,实现了自动贴合待贴合件至工件上的目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贴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取料模组、滚压模组及第二剥离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供料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取料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取料模组底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剥离模组与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一剥离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剥离模组的分解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剥离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剥离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第二剥离模组另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滚压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滚压模组、取料模组与第二剥离模组的侧视图。
图14为图13中滚压模组、取料模组与第二剥离模组另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4中滚压模组、取料模组与第二剥离模组再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载具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载具模组底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18A为输送线模组将工件从载具模组顶起的侧视图。
图18B为输送线模组将工件落至载具模组上的侧视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输送线模组的侧视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输送线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底板、供料模组、取料模组、驱动模组、第一剥离模组、第二剥离模组、载具模组及输送线模组,底板用于承载。所述供料模组用于存放待贴合件。取料模组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件。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用于夹持和剥离所述待贴合件的第一膜层。第二剥离模组固定在所述取料模组上,用于夹持和剥离所述待贴合件的第二膜层。所述载具模组用于定位工件。输送线模组设置在所述载具模组上方,所述输送线模组用于输送所述工件至所述载具模组上。所述供料模组、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所述驱动模组、所述载具模组和所述输送线模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吸附所述待贴合件,并运动至所述第一剥离模组上,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用于夹持待贴合件的第一膜层,所述驱动模组与第一剥离模组相配合剥离第一膜层;所述驱动模组用于进一步驱动所述取料模组运动至所述载具模组上的所述工件处,并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压合所述待贴合件在所述工件上,所述第二剥离模组用于夹持待贴合件的第二膜层,所述驱动模组与第二剥离模组配合剥离所述第二膜层。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供料模组、取料模组、驱动模组、第一剥离模组、第二剥离模组、载具模组及输送线模组。所述供料模组用于存放包括上膜和下膜的待贴合件。取料模组用于吸附和压合所述待贴合件。所述驱动模组所述取料模组设置在驱动模组上,驱动模组用于驱动取料模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所述载具模组用于定位工件。输送线模组设置在所述载具模组上方,所述输送线模组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线模组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输送所述工件至所述载具模组上。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取料模组沿第一方向上运动至所述供料模组处吸附所述待贴合件,并运动至所述第一剥离模组上,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和所述驱动模组配合完成对待贴合件撕上膜的操作,所述驱动模组进一步沿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压合所述待贴合件于所述工件上,所述驱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配合完成对待贴合件撕下膜的操作。
上述贴合装置先通过取料模组从供料模组取料,再通过第一剥离模组撕下第一膜层,再通过驱动模组驱动取料模组将待贴合件贴合至工件表面,最后通过驱动模组驱动第二剥离模组撕下第二膜层,实现了自动贴合待贴合件至工件上的目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准确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贴合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贴合装置100用于将待贴合件200贴合至工件上。贴合装置100包括底板100a及设于底板100a上的供料模组10、取料模组20、驱动模组30、第一剥离模组40、第二剥离模组50、滚压模组60、载具模组70及输送线模组80。供料模组10用于存放多个待贴合件200。待贴合件200包括分别设置在相对两侧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待贴合件200的第一膜层为在其有胶面上贴有离型纸的下膜,该待贴合件200的第二膜层为在其无胶面上贴有保护膜的上膜。为了便于抓取,离型纸的面积大于待贴合件200的面积。
取料模组20、第二剥离模组50及滚压模组60一起固定在驱动模组30上。驱动模组30用于驱动取料模组20连同第二剥离模组50及滚压模组60一起移动至供料模组10上,以容许取料模组20取料,驱动模组30进一步驱动载有待贴合件200的取料模组20运动至第一剥离模组40上,以供第一剥离模组40剥离待贴合件200上的离型纸,露出待贴合件200的有胶面。驱动模组30再驱动载有已剥离型纸的待贴合件200的取料模组20返回至输送线模组80上方。输送线模组80实时运载多个工件,当其中一个工件运动至载具模组70上方时,输送线模组80下移,工件落到载具模组70并自动实现定位,以等待待贴合件200。驱动模组30再驱动取料模组20下移以贴合待贴合件200至工件上。贴合后,驱动模组30带动取料模组20、滚压模组60及第二剥离模组50一起上升至一预设位置。滚压模组60进一步相对取料模组20向下运动,以压合贴有贴合件200的工件。滚压后,滚压模组60复位,第二剥离模组50能够相对滚压模组60下移,以进一步剥离贴合件200上的无胶面上的保护膜。输送线模组80抬升已贴合好的工件使工件离开载具模组70,输送线模组80进一步带动已贴合好的工件运动至下一工站。驱动模组30进一步驱动取料模组20移动至下一取料位,重复上述步骤,贴合装置100实现自动取料、撕下膜、贴合、压紧及撕上膜之过程。
图3为图1中供料模组10的立体示意图。供料模组10安装在底板100a上,其包括底座10a及升降机构11。底座10a固定在底板100a上。为精确定位待贴合件200,待贴合件200上预设两个定位孔,底座10a上设有两个定位杆10b,定位杆10b的相对位置与待贴合件200上两个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以容许定位杆10b插入所述定位孔进而对待贴合件200的移动导向。在本实施例中,待贴合件200为石墨片,外形呈片状,以多片叠加的形式穿设于定位杆10b上。升降机构11用于在取料模组20依次取走供料模组10 上方的待贴合件200时,抬升下方的待贴合件200,以将下方的待贴合件200移送至上方。为了防止取料模组20与定位杆10b发生干涉,取料模组20取走下方的待贴合件200后,升降机构11要及时抬升下一个待贴合件200。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杆10b与所述定位孔之间的间隙在0~0.03毫米之间,以保证上料精度。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1包括升降轨12、升降座13、电机14、螺杆15、导向杆16、固定件17及移动座18。升降轨12置于底座10a底部。升降座13可滑动地置于升降轨12上并能够沿竖直方向升降。电机14置于升降座13底部,并连接螺杆15。固定件17固定装设于底座10a上。螺杆15顶部通过螺纹穿设于固定件17。两个导向杆16分别置于螺杆15两侧,并可滑动地穿设底座10a。移动座18置于底座10a上方,并连接导向杆16的顶部。移动座18用于承载叠放的待贴合件200。电机14能够驱动螺杆15正向或反向旋转,使螺杆15在固定件17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带动升降座13沿升降轨12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移动座18上升或下降。当取料模组20依次取走上方的待贴合件200时,移动座18上升以将下方的待贴合件200移送至上方,便于取料模组20取走下方的待贴合件200。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供料模组10的底座10a上还设有对射型光纤感应器(图未示),置于待贴合件200的两侧,用于感应待贴合件200的所在位置,以保证取料模组20取料稳定、精确。底座10a的底部加设无料报警器(图未示),在待贴合件200使用完成后报警,提醒补充待贴合件200。
请结合参见图2,取料模组20连同第二剥离模组50及滚压模组60一起固定在驱动模组30上。在取料时,取料模组20连同第二剥离模组50及滚压模组60一起移动至供料模组10上,以容许取料模组20取料。请结合参见图4,取料模组20包括固定板21、吸附板22、若干弹性件23和若干导向件24。固定板21装设于驱动模组30上,用于将取料模组20固定连接到驱动模组30上。吸附板22置于固定板21下方用于吸附待贴合件200。导向件24的一端装设于吸附板22上,另一端滑动穿设于固定板21,用于对吸附板22的移动导向。弹性件23置于固定板21与吸附板22之间,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板21及吸附板22,并弹性向下抵推吸附板22,以便将待贴合件200压合至工件上。吸附板22设有多个吸附孔,每个吸附孔通过多个管路22a连通一负压件,所述负压件用于产生真空负压以吸附待贴合件200。在一实施例中,取料模组20包括四个导向件24和二个弹性件23。其中每两个导向件24穿过固定板21的一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24a。止挡件25固定装设于连接板24a上,用于对吸附板22向上的移动限位。
为了保证定位精度,定位杆10b(如图3所示)与定位孔距离会很近,导致取料时待贴合件200与定位杆10b的摩擦力可能会导致取料不成功,故吸附板22多个吸附孔的数量和位置根据需要进行一定排列,以加强局部吸力,提高取料成功率。请结合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吸附板22底部设有 七个吸附孔。第一吸附孔A位于撕离型纸的位置,撕离型纸时此处所受扭矩较大,用于防止撕离型纸时发生掉料的状况。第二吸附孔B用于吸取待贴合件后方区域,起辅助稳固作用。第三吸附孔C位于一定位杆10b周围,由于此区域存在较大摩擦力,第三吸附孔C能够减少取料力臂,增大取料成功率。第四吸附孔D用于吸取后方待贴合件区域,起辅助稳固作用。第五吸附孔E靠近撕离型纸位置,防止发生掉料现象。第六吸附孔F,与第三吸附孔C受力平衡,达到最佳取料状态。第七吸附孔G位于另一个定位杆10b周围,由于此区域存在较大摩擦力,第七吸附孔G能够减少取料力臂,增大取料成功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板22也可以设有其他数量、位置不同的吸附孔。
第一剥离模组40装设于贴合装置100的底板100a上,并位于供料模组10的一侧。请结合参见图6,底板100a上表面设有遮挡壁40a,底板100a下表面设有一收集盒40b,且底板100a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00b,第一连通孔100b连通遮挡壁40a与收集盒40b形成的空腔。第一剥离模组40用于在遮挡壁40a上方将待贴合件200的离型纸撕下,第一剥离模组40松开离型纸后,离型纸靠重力自由下落至遮挡壁40a内的第一连通孔100b内。遮挡壁40a用于在离型纸掉落过程中保证离型纸穿过第一连通孔100b进入收集盒40b。收集盒40b用于收集多个掉落的离型纸,以便回收离型纸。
底板100a上还设有第二连通孔100c,第二连通孔100c位于第一剥离模组40的一侧,并靠近输送线模组80设置,第二连通孔100c同样连通收集盒40b。在第二剥离模组50撕下待贴合件200的保护膜后,驱动模组30驱动第二剥离模组50连同保护膜移动至第二连通孔100c上方,第二剥离模组50松开保护膜后,保护膜靠重力穿过第二连通孔100c落至收集盒40b内,以便回收保护膜。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剥离模组40固定在底板100a上。第一剥离模组40包括夹爪气缸41、第一夹爪42及第二夹爪43。为了便于夹持,离型纸400的面积需大于待贴合件200的面积,故第一夹爪42及第二夹爪43能够夹持离型纸400延伸出待贴合件200的部分,且夹持位置位于离型纸400在待贴合件200移动方向的前端,使得离型纸400在取料模组20带动待贴合件200向前移动过程中逐渐脱离待贴合件200。夹爪气缸41固定在底板100a上,用于驱动第一夹爪42及第二夹爪43相靠近或远离,以夹持或松开离型纸400。
第一夹爪42朝向待贴合件200的一侧设有斜面42a。斜面42a用于在朝向待贴合件200的一侧形成避位空间,以使取料模组20能够带动待贴合件200继续向前上方移动,进而剥离离型纸400。第二夹爪43夹持离型纸400的一侧设有多个吸气孔43a,所述吸气孔43a在第二夹爪43内部相连通,并在第二夹爪43侧面通过接口43b连接一真空负压器,所述真空负压器通过所述吸气孔43a吸附离型纸400,防止离型纸400脱离第一夹爪42及第二夹爪43。
请参阅图9,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剥离模组40可转动地连接在底板100a上,辅助撕掉离型纸400,以提高撕掉离型纸400的效率。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剥离模组40除了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夹爪气缸41、第一夹爪42及第二夹爪43外,还包括方形气缸44、圆弧滑轨45、连接件46、连杆47及两个轴承48。圆弧滑轨45固定在底板100a上,圆弧滑轨45上设有圆弧槽45a,圆弧槽45a的弧度呈90度。方形气缸44装设于圆弧滑轨45底部。连接件46一端固定连接方形气缸44,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连杆47的上端。连杆47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轴承48,且二个轴承48分别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装设于圆弧槽45a内。同时,夹爪气缸41底部固定装设于连杆47上。当第一夹爪42及第二夹爪43夹住离型纸400后,方形气缸44缩回,带动连接件46斜向下直线移动,接着连接件46驱动连杆47向下移动,而由于连杆47的两端通过轴承48置于圆弧槽45a内,故连接件46的直线移动会转化为连杆47的逆时针转动以及斜向下的移动,进而使离型纸400能够更高效地脱离待贴合件200。在其他实施例中,圆弧槽45a的弧度也可以呈其他角度,如120度等。
请参阅图1,驱动模组30包括滑轨31、滑轨电机33及升降器32。滑轨31水平设置且与输送线模组80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升降器32滑动装设于滑轨31上,滑轨电机33用于驱动升降器32沿滑轨31沿X轴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输送线模组80。输送线模组80沿Y轴方向输送工件,取料模组20装设于升降器32上。升降器32用于驱动取料模组20沿Z轴升降以吸取或贴合待贴合件。
具体地,请参阅图1,滑轨31的一端靠近输送线模组80,并置于输送线模组80上方。供料模组10位于滑轨31远离输送线模组80的一端,第一剥离模组40位于供料模组10与输送线模组80之间,以便取料模组20从供料模组10获取待贴合件后,移动至第一剥离模组40剥离离型纸400,再移动至输送线模组80贴合待贴合件200。
图10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剥离模组50的立体示意图。第二剥离模组50包括承载件51、吸附件52、推进气缸53、联动机构54、压合件55、连接件56、升降气缸57及滑柱58。承载件51连接驱动模组30。吸附件52及推进气缸53设于承载件51上。吸附件52底部设有吸附孔(图未示),所述吸附孔连通一负压件用于吸附保护膜500延伸出待贴合件200的部分。压合件55通过联动机构54连接推进气缸53。推进气缸53用于驱动压合件55压住吸附件52底部,以使吸附件52与压合件55夹持保护膜500,进而能够剥离保护膜500。连接件56通过螺丝装设于滚压模组60上,以将第二剥离模组50固定连接滚压模组60,进而连接取料模组20,使第二剥离模组50随取料模组20移动。滑柱58装设于承载件51上并穿过连接件56,以对承载件51导向。升降气缸57装设于连接件56上,用于驱动承载件51升降,以吸附或抬升保护膜500。在一实施例中,保护膜500延伸出待贴合件200的部分为一矩形面,压合件55靠近吸附件52的一端设有压 片55a,吸附件52吸附保护膜500的矩形面后,升降气缸57将其抬升一定距离,以使压合件55能够带动压片55a移动至该矩形面的下方并向上压住该矩形面,防止该矩形面在保护膜500的剥离过程中脱落。
请结合图10及图11,图10为压合件55远离吸附件52的状态,图11为压合件55靠近吸附件52的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联动机构54包括导杆54a、推块54b及四个连杆54c。导杆54a水平设置并装设于承载件51上。推块54b滑动连接导杆54a并可以沿导杆54a滑动。推块54b设有滑动部54d,滑动部54d为滚轮,以减少摩擦。压合件55靠近导杆54a的一端设有收容槽55b,且收容槽55b竖直设置。滑动部54d滑动置于收容槽55b内,用于抵推收容槽55b的槽壁,以带动压合件55移动。压合件55通过四个连杆54c连接承载件51,每两个连杆置于压合件55相对的两侧,并相互平行设置,以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结构。推进气缸53驱动推块54b沿导杆54a移动后,滑动部54d能够抵推收容槽55b的槽壁,从而带动压合件55摆动,以压合或远离吸附件52,进而夹持或松开保护膜500。
请参阅图12,滚压模组60包括滚筒61、移动块62、固定块63及弹性件64、升降气缸65、直杆66及安装板67。安装板67固定安装于固定板21上,以使滚压模组60固定连接取料模组20,以随取料模组20移动。升降气缸65安装于安装板67顶部,底部穿过安装板67连接固定块63。直杆66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块63,顶部穿过安装板67,用于对固定块63的移动导向。滚筒61两端装设于移动块62底部。滚筒61用于在升降气缸65的驱动下将待贴合件压紧至工件上,驱动模组30驱动滚压模组60往复移动以带动滚筒61压紧待贴合件200。
请参阅图13及图14,在取料模组20吸附待贴合件200时,吸附件22相对底板100a的水平高度在滚压模组60及第二剥离模组50下方。而在待贴合件200贴合至工件后,滚压模组60的升降气缸65驱动固定块63向下移动,使滚筒61低于吸附件22的水平高度,直至滚筒61下压待贴合件200,接着驱动模组30的滑轨电机33驱动取料模组20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滚压模组60往复移动以压合待贴合件200。
请参阅图15,在滚筒61滚压待贴合件200完毕后,第二剥离模组50的升降气缸57驱动承载件51向下移动,使吸附件52低于吸附件22的水平高度以吸附保护膜,接着升降气缸57将吸附件52抬升一定距离,以使压合件55能够带动压片55a移动至保护膜的下方并向上压住保护膜,最后,驱动模组30驱动取料模组20连同第二剥离模组50向第二连通孔100c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二剥离模组50剥离保护膜,并被收集在收集盒40b内。
请结合参阅图1、图16及图17,载具模组70设置在输送线模组80下方,其用于定位待贴合的工件300。载具模组70包括基板70a、至少两个第一对中块71、至少两个第二对中块72、气缸73、第一导轨74、第二导轨75及连杆机构76。基板70a用于承载工件300。第一导轨74、第二导轨75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 向。第一对中块71、第二对中块72分别通过第一导轨74、第二导轨75滑动设于基板70a上,并分别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对称夹紧工件300。气缸73装设于基板70a上,并能够驱动连杆机构76带动第一对中块71及第二对中块72同时分别相靠近或远离以夹紧或松开工件300,并将工件300对称定位于基板70a相垂直的两个中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连杆机构76包括滑块76a、第一连杆76b、第二连杆76c及导柱76d。滑块76a连接气缸73并穿设于导柱76d上。导柱76d沿第一方向设置,用于对滑块76a导向。每个第一连杆76b于两端之间一位置转动装设于基板70a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滑块76a及一侧的第一对中块71,另一侧的第一对中块71固定连接滑块76a并随滑块76a移动。每个第二连杆76c两端分别连接滑块76a及一个第二对中块72,以使滑块76a沿第一方向移动后能够带动两侧的第一对中块71及第二对中块72相靠近以夹持所述工件30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中块71在工件两侧各有两个,且对称设置。第二对中块72在工件两侧各有一个并对称设置。其中,一侧的两个第一对中块71通过一连接板71a连接至滑块76a底部。基板70a上设有吸盘70b,吸盘70b用于在将工件对中后吸附工件,以防止工件翘起。
请结合参阅图1、图18A及图18B,载具模组70设置在输送线模组80下方,其用于定位待贴合的工件300。输送线模组80包括两条平行的皮带81,工件置于皮带81上,皮带81移动以输送工件300。载具模组70置于皮带81的下方,且皮带81可以相对载具模组70上升或下降。当工件300移动至载具模组70上方时,皮带81下降,工件300下落至载具模组70上,以使载具模组70定位工件300;在工件300贴合完毕后,皮带81上升,工件300远离载具模组70,以使皮带81继续输送工件。
请参阅图19,为了实现工件300的传输及皮带81的升降,输送线模组80还包括两组顶撑导向轮82、两组底撑导向轮83、两组侧撑导向轮84及两个皮带抬升电机85。皮带81用于输送工件。每组底撑导向轮83装设于贴合装置100的底板100a上,分别用于支撑并导向一条皮带81的底部,每组侧撑导向轮84分别用于支撑并导向一条皮带81的两端,每组顶撑导向轮82分别用于支撑并导向一条皮带81的顶部。皮带抬升电机85设于底板100a上,并分别连接对应的每组顶撑导向轮82,皮带抬升电机85用于抬起或落下顶撑导向轮82,以抬起或落下皮带81,进而抬升或下降工件。在移动工件时,皮带抬升电机85将工件抬起,当工件移动至载具模组70上方时,皮带抬升电机85将皮带81下落,以使工件落下至载具模组70上,进而使载具模组70对中工件。在工件贴合完毕后,皮带抬升电机85再通过顶撑导向轮82将工件抬起,以使输送线模组80继续输送贴合好的工件至下一工位。
请参阅图20,为了止挡工件,在一实施例中,输送线模组80还包括第一挡料块86、第一挡料气缸87、第一支架88、第二挡料块89、第二挡料 气缸89a及第二支架89b。第一支架88装设于底板100a上,第一挡料气缸87装设于第一支架88上,第一挡料块86连接第一挡料气缸87。第一挡料气缸87用于驱动第一挡料块86上升或下降,上升时用于接触工件并止挡下一个工件的前进,以使工件位于载具模组70上方的指定位置处,防止工件过度移动;下降时,能够继续使贴合工艺完成后的工件随皮带81继续移动。第二支架89b装设于底板100a上,第二挡料气缸89a装设于第二支架89b上,第二挡料块89连接第二挡料气缸89a。第二挡料气缸89a用于驱动第二挡料块89上升或下降,上升时用于止挡后方的工件,以防止后方的工件干扰前方的工件;下降时,能够使后方的待贴合工件随皮带81移动至载具模组70上方的指定位置处。
贴合装置100的贴合过程为:滑轨电机33驱动取料模组20、第二剥离模组50及滚压模组60沿滑轨31移动至供料模组10上方,电机14驱动螺杆15旋转,螺杆15带动升降座13沿升降轨12上升,进而带动移动座18上升,进而将下方的待贴合件200移送至上方;升降器32驱动吸附板22下降,此时如图13所示,滚压模组60与第二剥离模组50高于吸附板22;吸附板22通过多个吸附孔吸附待贴合件200;吸附待贴合件200后,升降器32驱动取料模组20、滚压模组60及第二剥离模组50一起上升,滑轨电机33驱动取料模组20沿滑轨31移动至第一剥离模组40上方;夹爪气缸41驱动第一夹爪42及第二夹爪43相靠近,以夹紧离型纸400延伸出待贴合件200的部分;滑轨电机33驱动取料模组20沿滑轨31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离型纸400逐渐从待贴合件20上脱落,脱落后夹爪气缸41驱动第一夹爪42及第二夹爪43相远离以松开离型纸400,离型纸400自动掉落至收集盒40b内;滑轨电机33驱动取料模组20沿滑轨31移动至载具模组70上方,皮带抬升电机85将工件落下,同时载具模组70的气缸73驱动第一对中块71及第二对中块72同时分别夹紧工件,将工件对称定位于基板70a相垂直的两个中线上;升降器32驱动取料模组20下降,直至待贴合件200的有胶面贴合至工件上;取料模组20的吸附板22停止吸附,升降器32驱动取料模组20、滚压模组60及第二剥离模组50一起上升;取料模组20上升后,升降气缸65驱动固定块63向下移动,使滚筒61低于吸附件22的水平高度,如图14所示,直至滚筒61下压至待贴合件200上。接着驱动模组30的滑轨电机33驱动取料模组20移动一次或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滚压模组60往复移动以压合待贴合件200至工件上;滚压后,升降气缸65驱动固定块63上升复位;第二剥离模组50的升降气缸57驱动承载件51向下移动,直至如图15所示,承载件51低于滚压模组60与取料模组20,以使保护膜500延伸出待贴合件200的部分置于吸附件52下方;吸附件52吸附保护膜500的同时,推进气缸53驱动推块54b沿导杆54a向后移动,滑动部54d抵推收容槽55b的槽壁带动其向后移动,在连杆54c的约束下压合件55摆动,直至压合吸附件52,进而夹持保护膜500;滑轨电机33驱动取料模组20向后移动,带动保护膜500逐渐脱离待贴合件200;滑轨电 机33带动第二剥离模组50连同保护膜500移动至遮挡壁40a上方后,推进气缸53驱动推块54b沿导杆54a向前移动复位,使压合件55松开保护膜500,同时吸附件52停止吸附保护膜500,以使保护膜500通过第二连通口100c掉入收集盒40b内;在待贴合件200贴合完毕后,皮带抬升电机85再将工件抬起,以使输送线模组80继续输送工件;最后,滑轨电机33驱动取料模组20沿滑轨31再次移动至供料模组10上方,重复上述步骤以贴合新的待贴合件200。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贴膜作业流水线(图未示),所述贴膜作业流水线包括上述的贴合装置100。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模组30也可以增加一个方向的驱动,如与输送线模组80相同的方向,以便驱动滚压模组60压紧待贴合件。
上述贴合装置100先通过取料模组20从供料模组10取料,再通过第一剥离模组40撕下离型纸,再通过驱动模组30驱动取料模组20将待贴合件贴合至工件表面,最后通过驱动模组30驱动第二剥离模组50撕下保护膜,实现了自动贴合待贴合件至工件上的目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准确度。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8)

  1. 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料模组,所述供料模组用于存放待贴合件;
    取料模组,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件;
    第一剥离模组;
    第二剥离模组,固定在所述取料模组上;
    载具模组,所述载具模组用于定位工件;
    输送线模组,设置在所述载具模组上方,所述输送线模组用于输送所述工件至所述载具模组上;
    驱动模组,所述取料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设置在驱动模组上;
    底板,用于承载所述供料模组、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所述驱动模组、所述载具模组和所述输送线模组;
    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吸附所述待贴合件,并运动至所述第一剥离模组上,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用于夹持待贴合件的第一膜层,所述驱动模组与第一剥离模组相配合剥离第一膜层;所述驱动模组用于进一步驱动所述取料模组运动至所述载具模组上的所述工件处,并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压合所述待贴合件在所述工件上,所述第二剥离模组用于夹持待贴合件的第二膜层,所述驱动模组与第二剥离模组配合剥离所述第二膜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滚压模组,所述滚压模组设置在所述取料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之间,所述滚压模组用于压紧所述待贴合件至所述工件上;所述滚压模组包括滚筒和升降气缸,所述滚筒用于在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下将所述待贴合件压紧至所述工件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其包括夹爪气缸、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及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持所述第一膜层,所述夹爪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夹爪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相靠近或远离以夹持或松开所述第一膜层。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可转动地连接在底板上,其包括夹爪气缸、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方形气缸、圆弧滑轨、连接件、连杆及轴承,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气缸,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轴承,所述轴承装设于所述圆弧滑轨内,所述夹爪气缸连接所述连杆,所述方形气缸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连杆转动,进而带动夹爪气缸、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一起转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开设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撕下的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的一侧,并靠近所述输送线模组,所述第二连通孔用于收集所述第二剥离模组撕下的所述第二膜 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同时连通一收集盒,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撕下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撕下的所述第二膜层均落至所述收集盒内。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模组包括固定板、吸附板、弹性件及导向件,所述固定板装设于所述驱动模组上,所述吸附板置于所述固定板下方;所述导向件一端装设于所述吸附板,另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板及所述吸附板,并弹性向下抵推所述吸附板;所述吸附板设有多个吸附孔,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剥离模组包括承载件、吸附件、推进气缸、联动机构及压合件,所述承载件装设于所述驱动模组上,所述吸附件及所述推进气缸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吸附件设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用于吸附所述第二膜层;所述压合件通过所述联动机构连接所述推进气缸,所述推进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压合件压住所述吸附
    件,以使所述吸附件与所述压合件夹持所述第二膜层。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导杆、推块及连杆,所述导杆装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推块滑动连接所述导杆,所述推块设有滑动部,所述压合件设有收容槽,所述滑动部滑动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压合件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承载件,所述推进气缸驱动所述推块沿所述导杆移动后,所述滑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压合件摆动,以压合或远离所述吸附件。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模组包括基板、至少两个第一对中块、至少两个第二对中块、气缸、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连杆机构,所述基板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对中块、所述第二对中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设于所述基板上,并分别用于夹紧所述待贴合件;所述气缸装设于所述基板上,通过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对中块及所述第二对中块同时分别相靠近或远离以夹紧或松开所述待贴合件。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滑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导柱,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气缸并穿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导柱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用于对所述滑块导向;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装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及一侧的所述第一对中块,另一侧的第一对中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及一个所述第二对中块,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一对中块及所述第二对中块相靠近以夹持所述待贴合件。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模组包括两条平行的皮带、顶撑导向轮、底撑导向轮、侧撑导向轮及皮带抬升电机,所 述皮带用于输送所述工件,所述底撑导向轮、所述侧撑导向轮及所述底撑导向轮用于支撑所述皮带,所述皮带抬升电机连接所述顶撑导向轮,用于抬起或落下所述顶撑导向轮,以抬起或落下所述皮带。
  13. 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料模组,用于存放包括上膜和下膜的待贴合件;
    取料模组,用于吸附和压合所述待贴合件;
    驱动模组,所述取料模组设置在驱动模组上,驱动模组用于驱动取料模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
    第一剥离模组;
    第二剥离模组,固定在所述取料模组上;
    载具模组,所述载具模组用于定位工件;
    输送线模组,设置在所述载具模组上方,所述输送线模组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线模组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输送所述工件至所述载具模组上;
    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取料模组沿第一方向上运动至所述供料模组处吸附所述待贴合件,并运动至所述第一剥离模组上,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和所述驱动模组配合完成对待贴合件撕上膜的操作,所述驱动模组进一步沿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取料模组压合所述待贴合件于所述工件上,所述驱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配合完成对待贴合件撕下膜的操作。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滚压模组,所述滚压模组设置在所述取料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之间,所述滚压模组用于压紧所述待贴合件至所述工件上;所述滚压模组包括滚筒和升降气缸,所述滚筒用于在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下将所述待贴合件压紧至所述工件上。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包括夹爪气缸、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及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持所述上膜,所述夹爪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相靠近或远离以夹持或松开所述上膜。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包括夹爪气缸、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方形气缸、圆弧滑轨、连接件、连杆及轴承,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气缸,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轴承,所述轴承装设于所述圆弧滑轨内,所述夹爪气缸连接所述连杆,所述方形气缸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使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连杆转动,进而带动夹爪气缸、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一起转动。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剥离模组包括承载件、吸附件、推进气缸、联动机构及压合件,所述承载件装设于所述驱动模组上,所述吸附件及所述推进气缸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下膜;所述压合件通过所述联动机构连接所述推进气缸,所述 推进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压合件压住所述吸附件,以夹持所述下膜。
  18.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一底板,用于承载所述供料模组、所述第一剥离模组,所述驱动模组、所述载具模组和所述输送线模组,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剥离模组的一侧,并靠近所述输送线模组,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同时连通一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剥离模组和所述第二剥离模组撕下的上膜和下膜。
CN202080096989.4A 2020-10-30 2020-10-30 贴合装置 Pending CN1161942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5579 WO2022088109A1 (zh) 2020-10-30 2020-10-30 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4298A true CN116194298A (zh) 2023-05-30

Family

ID=81383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6989.4A Pending CN116194298A (zh) 2020-10-30 2020-10-30 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1964A1 (zh)
CN (1) CN116194298A (zh)
WO (1) WO20220881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53725A (zh) * 2023-08-31 2023-12-01 芯笙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级封装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1116B (zh) * 2022-05-09 2023-12-12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拆屏装置
CN114749903B (zh) * 2022-05-17 2023-08-29 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下料锁螺丝设备
CN115158747B (zh) * 2022-06-16 2024-02-27 苏州领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贴键盘保护膜设备
CN115214933B (zh) * 2022-06-23 2023-07-04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泡棉安装设备
CN115157693B (zh) * 2022-06-23 2023-09-12 深圳市九天中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贴合设备
CN115091166B (zh) * 2022-06-30 2023-08-04 深圳市宏讯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压合装置
CN115214956B (zh) * 2022-08-19 2023-08-29 苏州希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撕膜装置
CN115402568B (zh) * 2022-09-29 2023-12-22 江苏立讯机器人有限公司 贴膜设备
CN115402781B (zh) * 2022-09-30 2023-12-01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单元的下料机构以及贴胶设备
CN115284627B (zh) * 2022-10-09 2023-03-14 苏州方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双面胶贴合设备
CN117293404A (zh) * 2023-06-21 2023-12-26 常州孟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片料贴胶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78700U (zh) * 2014-10-20 2015-04-22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自动撕膜装置
CN105620004B (zh) * 2014-10-28 2017-09-26 福士瑞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
CN208133774U (zh) * 2018-04-02 2018-11-23 苏州达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
CN108297523A (zh) * 2018-04-02 2018-07-20 苏州达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
CN209257642U (zh) * 2018-09-30 2019-08-16 成都领益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片滚贴机
KR102206345B1 (ko) * 2018-12-31 2021-01-22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다관절 로봇식 보호 필름 박리장치
CN211195250U (zh) * 2019-10-31 2020-08-07 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自动贴oca线体
CN211222415U (zh) * 2019-11-18 2020-08-11 深圳市圭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石墨滚贴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53725A (zh) * 2023-08-31 2023-12-01 芯笙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级封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21964A1 (en) 2023-10-12
WO2022088109A1 (zh)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94298A (zh) 贴合装置
CN112224864A (zh) 一种组装前撕膜流水线
CN112046125A (zh) 一种双面撕膜设备
CN112222820B (zh) 一种撕膜装配一体式流水线
CN113290363B (zh) 一种全自动背光组装设备
CN212499376U (zh) 一种双面撕膜设备
KR20170103694A (ko) 워크를 분리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477092B (zh) 真空自吸附盒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CN210103014U (zh) 一种胶薄片上料组件和自动贴片装置
CN211545451U (zh) 一种自动贴膜平台
CN113459633A (zh) 线路基板与铜箔自动贴合机
CN216912768U (zh) 一种全自动背光组装设备
CN210733287U (zh) 真空自吸附盒成型设备
CN212711604U (zh) 可自动上下料的电路板自动打孔机
CN212150756U (zh) 一种pcb板自动贴胶生产线
CN214444447U (zh) 一种撕膜装配一体式流水线
JP4072227B2 (ja) 板材搬入出装置
CN114483736A (zh) 自动贴合机
CN113772475A (zh) 一种手机钢化膜包装的蓝胶粘贴装置
CN209867712U (zh) 一种上料设备及具有该上料设备的激光加工系统
CN113732145A (zh) 自动冲压摆盘设备
CN216971312U (zh) 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CN217800094U (zh) 一种电子产品用铁片自动组装设备
CN220501995U (zh) 贴装装置
CN218615452U (zh) 一种全自动贴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