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39C - 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39C
CN1161939C CNB998011282A CN99801128A CN1161939C CN 1161939 C CN1161939 C CN 1161939C CN B998011282 A CNB998011282 A CN B998011282A CN 99801128 A CN99801128 A CN 99801128A CN 1161939 C CN1161939 C CN 11619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entioned
calibrating
calibrating installation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11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3729A (zh
Inventor
平松胜彦
松元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3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3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9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4Testing correct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7Phased-array testing or check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of other parameters, e.g. DC offset, delay or propagation ti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h, e.g. self-test loop-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使用与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带相同或近似的频带的校准信号,来检测无线接收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适用于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方式数字无线通信的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数字无线通信中,有时采用多址方式,并且天线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多址方式是指在同一频带上、多个台同时进行通信时的电路连接方式。该多址方式中包含的TDMA方式被称为时分多址方式。此外,该TDMA方式是如下进行多址的方式:在多个台间共同使用相同频率的载波,使从各台发送的信号成为断续的信号(称之为突发信号),来自各台的突发信号在时间上相互不冲突地排列。
在TDMA方式中有下述问题:由于不容易充分抑制他台间干扰,所以随着复用台数的增加,干扰信号也增加,同步捕获变得困难,通信品质恶化,以至不能通信。如果能够充分抑制上述他台间干扰,则可望提高频率利用效率,能够提高同一小区(区域)内各台的通信品质,增加容量(复用数或线路连接数)。
另一方面,自适应阵列天线是指下述系统:根据某种控制算法,决定各天线输出的加权,适应周围状态的变化来控制方向性。在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中,如果向各天线输出施加幅移、相移并合成,则阵列的方向性会变化。
参照图18来说明该自适应阵列天线。图18示出接收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整体结构。在图18中,来自多个天线1801的各天线输出1802乘以加权1803后被合成,成为阵列输出1804。这里,加权的控制根据下面3个信息在加权控制部1807中进行:
①阵列的合成输出(1805)
②各天线的输出(1802)
③与希望信号有关的先验知识(1806)加权的控制有时也不使用阵列的合成输出(1805)。
以往,自适应阵列天线是作为使接收信号的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最大化的天线系统而研究开发的。此外,自适应阵列天线用作TDMA传输中他台间干扰的对策。参照图19来说明该TDMA中的接收自适应阵列天线。
图19是TDMA接收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整体结构图。在图19中,来自连接到多个天线1901的无线部1902的各接收输出1903乘以加权1904后被合成,成为阵列输出1905。加权的控制与上述图18的控制同样进行。由阵列输出1905得到接收数据1906。
此外,图20是在接收端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的TDMA传输的原理图。BS 2001包括接收自适应阵列天线,与包括无方向性天线的第一MS 2002进行通信。此时,BS 2001通过控制方向性,来排除延迟波(2003及2004),并且抑制来自使用同一频率的他台第二MS 2005的干扰波。
然而,在图19中,一般在无线部1902中,由于放大器和滤波器等元件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偏差,由相位变动及振幅变动构成的变动量(D1、D2、......、Dn)各不相同。因此,在各无线部1902中附加了不同相位变动及振幅变动,天线接收端的接收信号波的相位及振幅、和输入到加权控制部的输入信号的相位及振幅因各天线而异。由此,包含由加权收敛结果得到的零点的方向性图和实际的方向性图不同。
此外,在使用上述接收加权来控制发送方向性的情况下,不可能进行正确的方向性控制。作为上述现象的防止对策,即使在输入到加权控制部1907的输入信号的阶段,也必须保持各天线接收端的接收信号的相位差及振幅比。为此,需要事先检测各无线部的延迟(D1、D2、......、Dn)及振幅,用某些方法来补偿延迟量及振幅量的偏差(差)。
作为补偿方法之一,提出下述方法:对于图19中来自各无线部的接收输出1903,将与延迟量相当的相位偏移、及与振幅比相当的增益偏移相乘。自适应阵列装置的相位及振幅特性偏差的检测报告于论文G.V.Tsoulos、M.A.Beach“Calibration and Linearity issues for an Adaptive Antenna System(自适应天线系统的基准和线性问题)”IEEE VTC、Phoenix、pp.1597-1660、May 1997。上述论文提出将音调信号用作校准信号的方式。
参照图21来说明使用该音调信号的现有TDMA传输中无线部的校准装置。图21是现有无线部中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在图21中,例示了天线数是2个的情况。
将校准信号产生电路2101产生的音调信号(正弦波信号)2102输入到无线发送部2103。在该例中,在无线部中进行正交调制,作为正交的IQ信号,输入sin(ωt)、cos(ωt)信号。此时的音调信号周期T是T=2π/ω,对于信息符号频率fs,设ω=fs/m(m>1)。图22示出音调信号在IQ平面上的星座。信号在图中的圆周上以一定周期2π/ω旋转。
无线发送部2103具有以进行延迟检测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载频fc进行发送的功能。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用电缆等从发送端子2104传输到无线接收部2105及无线接收部2106的天线连接端子2107及2108。此时,假设电缆长度以充分的精度等于载频的波长。各无线接收部的正交检波输出2109及正交检波输出2110被输入到检测电路2111。在检测电路2111中,通过比较输入的音调信号2102和检波输出2109,来检测
(振幅比,相位差)=(Ar1,Δψr1)       2112。
此外,通过比较音调信号2102和检波输出2110,来检测
(振幅比,相位差)=(Ar2,Δψr2)       2113。
图23示出时刻t的音调信号a(t)和检波输出b(t)的星座例。此时,b(t)和a(t)的关系使用相位差ψ和振幅比A如下表示。
b(t)=A·exp(jψ)·a(t)
此时,相位差ψ表示无线发送部的延迟Dt、电缆延迟Dk、和无线接收部的延迟Dr的合计延迟量D(D=Dt+Dk+Dr)除以音调信号波长λ=c/ω(c是光速)所余(Dmodλ:mod是求余算子)的延迟量(相位量)。
在图21中,对于2个无线接收部2105及无线接收部2106,无线发送部2103的延迟Dt和电缆延迟Dk是共同的,所以检测出的相位差Δψr1和Δψr2之差为无线接收部2105和无线接收部2106的延迟量之差。此外,振幅比A表示校准信号2102的振幅和检波输出的振幅之间的振幅比。因此,检测出的振幅比Ar1和Ar2之比表示无线接收部2105和无线接收部2106之间的振幅特性的差异(振幅比)。
通过使用上述装置事先检测各无线部的振幅比及相位差,能够补偿偏差(差)。
然而,在上述现有TDMA传输中无线部的校准装置中,由于校准信号是音调信号,所以只测定某个特定频率、例如中心频率f0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而实际通信中使用TDMA传输的调制信号是宽带信号,此外,无线部中滤波器等的群延迟特性及频率特性因频率的不同,延迟量及衰减量也不同。
因此,在上述现有TDMA传输中的校准装置中,不能测定接收到调制信号的情况下无线部的正确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
图24是校准信号和传输信号的频谱状态图。在图24中示出,调制信号是中心频率为f0的带宽M[Hz]的宽带信号,而校准信号是线频谱。这样,校准信号和实际的调制信号差别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准装置,在TDMA传输中,能够检测无线接收部及无线发送部的正确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该校准装置包括:校准信号生成器,生成与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带相同或近似的频带的校准信号;无线器,对上述校准信号进行包括正交调制或正交检波的无线处理,输出接收校准信号;以及检测器,使用上述接收校准信号检测上述无线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校准方法实现的:生成与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带相同或近似的频带的校准信号;无线器对上述校准信号进行包括正交调制或正交检波的无线处理,输出接收校准信号;以及使用上述接收校准信号检测上述无线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2A是上述实施例的校准装置中QPSK调制的基准识别点的位置图;
图2B是上述实施例1的校准装置中无线部RX1端的星座(コンスタレ一ション)及偏离基准识别点的振幅比及相位差的示意图;
图2C是上述实施例1的校准装置中无线部RX2端的星座及偏离基准识别点的振幅比及相位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4A是上述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中与无线接收部的接收电场电平Pm对应的延迟特性Δψri(Pm)的例示图;
图4B是上述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中与无线接收部的接收电场电平Pm对应的振幅特性Ari(Pm)的例示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校准装置中变频部的结构方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18是现有接收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整体结构图;
图19是现有TDMA接收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整体结构图;
图20是现有自适应阵列天线用于接收端的TDMA传输的原理图;
图21是现有无线部中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22是现有校准装置所用的音调(ト一ン)信号在IQ平面上的星座图。
图23是现有校准装置在时刻t的音调信号a(t)和检波输出b(t)的星座例示图;以及
图24是现有校准信号和传输信号的频谱状态图。
实施发明的最好形式
接着,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中,假设从混合波导联接(ハイブリツド)H到无线接收部(RX1)、及从混合波导联接H到无线接收部(RX2)的变化量(相位及振幅)已经测定过,是已知的。此外,从代码产生器到发送器、及接收器以后,传递的是数字信号。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1的校准装置包括2个天线,此外,假设使用的调制方式是与普通通信相同的方式,例如是QPSK调制。此外,假设无线部进行正交调制及正交检波。
校准信号101由代码产生器103生成,在调制电路102中被调制,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04。代码产生器103产生PN码或正交码。调制过的校准信号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04。
在无线发送部104中,发送信号被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由发送端子105输出。fc是本系统(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载频。
以载频fc输出的校准信号使用电缆106等从发送端子105传输到无线接收部107及无线接收部108的天线连接端子109及110。此时,假设电缆长度以充分的精度等于载频的波长。从无线发送部104输出的校准信号为与通信时使用的调制信号频带相同或接近的信号。
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复数相关器111及复数相关器112。复数相关器111及复数相关器112在定时控制电路113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114及相关输出115。
检测电路116通过比较由相关输出114求出的接收信号点(以下称为接收点)r1和作为基准的识别点(以下称为基准识别点),来求(振幅比,相位差)=(Ar1,Δψr1)117。这里所求的相位差相当于无线发送部104的延迟Dt、电缆106的延迟Dk、和无线接收部107的延迟Dr1的合计延迟量D(D=Dt+Dk+Dr1)除以载频fc的波长λc所余的延迟量。
同样,检测电路116通过比较由相关输出115求出的接收点r2和基准识别点,来求(振幅比,相位差)=(Ar2,Δψr2)118。
图2是调制信号的星座图。图2A是QPSK调制中基准识别点的位置图。这样,在QPSK调制中,基准识别点位于坐标(1,1)、(-1,1)、(-1,-1)、(1,-1)。图2B示出无线部RX1 107端的星座及偏离基准识别点的振幅比及相位差,此外,图2C示出无线部RX2 108端的星座及偏离基准识别点的振幅比及相位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TDMA传输中无线接收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检测中,将与实际通信使用的调制信号频带相同或接近的信号用作校准信号,通过比较来自各无线接收部的输出信号的相关输出和基准识别点,能够检测更正确的延迟差及振幅比。
此外,通过以检测出的相位差及振幅比为偏移量,乘以各无线接收部的输出信号,还能够解决包含由加权收敛结果得到的零点的方向性图和实际的方向性图不同的问题。
在实施例1中,假设使用的调制方式是QPSK调制,此外,假设在无线部中进行正交调制及正交检波,但是显然,在本发明中,上述调制方式及检波方式不是必须的,在别的方式中也能同样进行检测。此外,显然也能容易地只测定相位特性或振幅特性中的某一个。
此外,检测值不必是偏离基准识别点的延迟差及振幅比,也可以考虑将根据相关输出而计算出的各无线接收部间的偏移值作为检测值来输出。例如,在图1中,假设相关输出114及相关输出115(图2B及图2C的接收点r1及接收点r2)用位置向量R1、R2来表现。检测电路116求进行使无线接收部的相位特性及振幅特性与无线接收部RX1 107一致的补偿的情况下的偏移值。此时,假设偏移值为向量Zri(i=1,2),则可以表现为
Zr1=1
Zr2=R1/R2=R1×R2*/|R2|2(*表示复共轭)检测电路116将上述值作为117、118来输出。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校准装置中,也可以考虑原封不动地输出或存储相关值。在此情况下,使用存储的相关值来求补偿各无线接收部的延迟差及振幅差的偏移值的运算在阵列天线无线接收装置端进行。在阵列天线无线接收装置中,通过对来自无线接收部RX1 107、RX2 108的输出信号乘以上述Zr1及Zr2,能够补偿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偏差,防止由加权收敛结果得到的方向性图和实际的方向性图不同。
此外,是假设电缆长度全部相等的,但是在不同长度的情况下,如果预先已知延迟量及衰减量,则能够校正上述已知的延迟量和衰减量,检测相位差及振幅比。假设使无线部中使用的基准信号(10MHz等晶体振荡器构成的时钟)为全部通用。
(实施例2)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在实施例2中,发送端子306的输出端设有衰耗器(アツテネ一タ)306。该衰耗器306也可以是衰减器。此外,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包括2个天线。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中与无线接收部的接收电场电平Pm对应的延迟特性Δψri(Pm)的例示图,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中与无线接收部的接收电场电平Pm对应的振幅特性Ari(Pm)的例示图。在具有图4所示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情况下,如实施例1所示,即使检测以特定的接收电场电平输入到无线接收部时的延迟量也不够,而需要测定变化Pm时的延迟特性Δψri(Pm)及振幅特性Ari(Pm)。
在图3中,校准信号301由代码产生器302生成,通过调制电路303调制,输入到无线发送部304。该代码产生器302产生PN码或正交码。
接着,在无线发送部304中,发送信号被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由发送端子305输出。fc是本系统的接收载频。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306的电缆307,从发送端子305传输到无线接收部308及无线接收部309的天线连接端子310及天线连接端子311。
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复数相关器312及复数相关器313。复数相关器312及复数相关器313在定时控制电路314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315及相关输出316。
检测电路317通过变化衰耗器设定值,来求变化接收电场电平Pm时的相位差Δψr1(Pm)及相位差Δψr2(Pm)以及振幅比Ar1(Pm)及振幅比Ar2(Pm),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能够按照接收电场电平来仔细求与无线接收部的延迟量之差相当的相位差Δψr1(Pm)及相位差Δψr2(Pm)以及振幅比Ar1(Pm)及Ar2(Pm),所以能够按照接收电场电平来正确地进行自适应阵列天线无线接收装置中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偏差补偿。
(实施例3)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校准装置。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3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是在上述实施例2上设置切换开关508及切换开关509。此外,实施例3的校准装置与实施例2同样,包括2个天线。
在图5中,校准信号501由发送端子505输出、输出的校准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通过衰耗器506变更之前的处理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即,校准信号501由代码产生器502生成,通过调制电路503调制,输入到无线发送部504。代码产生器502产生PN码或正交码。
在无线发送部504中,发送信号被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由发送端子505输出。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506的电缆507,从发送端子505传输到切换开关508及切换开关509。
切换开关508及切换开关509通过SW切换信号510来切换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和校准用调制信号。来自切换开关508及切换开关509的信号分别被传输到无线接收部511及无线接收部512。
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分别被输入到复数相关器513及复数相关器514。复数相关器513及复数相关器514在定时控制电路515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516及相关输出517。检测电路518通过变化衰耗器设定值,来求变化接收电场电平Pm时的相位差Δψr1(Pm)及相位差Δψr2(Pm)以及振幅比Ar1(Pm)及Ar2(Pm),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校准装置,通过控制开关切换信号,能够在必要时测定无线接收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由此,即使在上述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根据操作环境等在时间上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进行补偿。
(实施例4)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如图6所示,实施例4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上设置复用电路。此外,实施例4的校准装置与实施例2同样,包括2个天线。
在图6中,校准信号601由发送端子605输出、输出的校准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通过衰耗器606变更之前的操作与实施例2同样。即,校准信号601由代码产生器602生成,通过调制电路603调制,输入到无线发送部604。代码产生器602产生PN码或正交码。
在无线发送部604中,发送信号被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由发送端子605输出。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606的电缆607,从发送端子605传输到复用电路608及复用电路609。
复用电路608及复用电路609对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和校准用的调制信号进行复用。复用过的信号被传输到无线接收部610及无线接收部611。
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复数相关器612及复数相关器613,复数相关器612及复数相关器613在定时控制电路614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615及相关输出616。
检测电路617通过变化衰耗器设定值,来求变化接收电场电平Pm时的相位差Δψr1(Pm)及相位差Δψr2(Pm)以及振幅比Ar1(Pm)及Ar2(Pm),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校准装置,不用中断普通的通信,即能够经常或在必要时测定无线接收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由此,即使在上述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根据操作环境等在时间上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进行补偿。在不进行测定时,也可以考虑通过关闭无线发送部的电源,完全不输出对接收信号是噪声分量的校准信号。
(实施例5)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5的校准装置。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5的校准装置与实施例2同样,包括2个天线。
在图7中,校准信号701由发送端子705输出、输出的校准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通过衰耗器706变更之前的操作与实施例2同样。即,校准信号701由代码产生器702生成,通过调制电路703调制,输入到无线发送部704。代码产生器702产生PN码或正交码。
在无线发送部704中,发送信号被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由输出端子705输出。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706的电缆707,从发送端子705传输到无线接收部708及无线接收部709。
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通过切换开关710切换,输入到相关器711。相关器711在定时控制电路712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输出相关输出713。
检测电路714通过变化衰耗器706的设定值,来求变化接收电场电平Pm时的振幅比Ari(Pm)及相位差Δψri(Pm)715,并且输出或存储。
由此,在切换开关710选择无线接收部708的输出的情况下,相关器711进行相关检测,输出相关输出713。检测电路714求振幅比Ar1(Pm)及相位差Δψr1(Pm)715,并且输出或存储。
另一方面,在切换开关710选择无线接收部709的输出的情况下,相关器711进行相关检测,输出相关输出713。检测电路714求振幅比Ar2(Pm)及相位差Δψr2(Pm)715,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校准装置,在用开关切换、时间分割来求多个无线接收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情况下,无需对输入到多个无线接收部的输入信号同时处理相关运算或相位检测,所以能够削减校准装置的电路规模。
(实施例6)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6的校准装置。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6的校准装置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包括2个天线。
在图8中,校准信号801由发送端子输出、输出的校准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通过衰耗器806变更之前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即,校准信号801由代码产生器802生成,通过调制电路803调制,输入到无线发送部804。代码产生器802产生PN码或正交码。
在无线发送部804中,发送信号被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由发送端子805输出。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806的电缆807,传输到无线接收部808及无线接收部809。此时,发送定时控制电路810向调制电路803输出发送定时信号811,控制调制过的校准信号的发送定时。
在上述实施例1~5中,通过调节发送端的调制信号的相关器输入定时,来控制相关检测定时,与此相对,在实施例6中,同步电路817将发送定时信号811作为参考(カンニング)信号,生成相关检测定时t1及相关检测定时t2。即,不用将发送端的调制信号输入到定时控制电路,而生成相关检测定时。根据上述定时t1及定时t2,相关器812及相关器813分别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814及相关输出815。
检测电路816通过变化衰耗器设定值,来求变化接收电场电平Pm时的相位差Δψr1(Pm)及相位差Δψr2(Pm)以及振幅比Ar1(Pm)及振幅比Ar2(Pm),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校准装置,通过将调制过的校准信号的发送定时作为参考信号而输入到相关器,来生成相关检测定时,所以无需电路来调节发送端调制信号的相关定时。因此,能够削减校准装置的电路规模。
(实施例7)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7的校准装置。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7的校准装置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包括2个天线。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1所述,一般使无线部中使用的基准信号(10MHz等晶体振荡器构成的时钟)为全部通用。
然而,在无线发送部和无线接收部使用的本地信号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同合成器生成的本地信号中的误差,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载频fc有可能发生微妙的偏差。因此,在发生上述现象的情况下,即使在无线部的延迟量在时间上不变化的情况下,接收相位也在时间上变化。由此,在由基准识别点和接收端之差来求相位差Δψr及振幅比Ar的情况下,不能检测正确的值。
因此,实施例7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是在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中,使无线部使用的本地信号(Lo信号)为全部通用。
在图9中,假设本地信号916被提供给所有无线部通用。其他结构及操作与实施例2同样。即,校准信号901由代码产生器902生成,通过调制电路903调制,输入到无线发送部904。代码产生器902产生PN码或正交码。
在无线发送部904中,发送信号被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由发送端子905输出。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906的电缆907,传输到无线接收部908及无线接收部909。
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相关器910及相关器911。相关器910及相关器911在定时控制电路912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913及相关输出914。
检测电路915通过变化衰耗器设定值,来求变化接收电场电平Pm时的相位差Δψr1(Pm)及相位差Δψr2(Pm)以及振幅比Ar1(Pm)及振幅比Ar2(Pm),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校准装置,通过使无线发送部和无线接收部使用的本地信号为通用,能够消除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载频fc发生偏差的可能性。由此,相位及振幅不会因为无线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以外的原因而变化,能够检测正确的延迟量。
如图10所示,提出下述结构:将TDMA方式的阵列天线无线装置的无线发送部1001输出的调制信号输入到变频部1002,变换为接收载频fc,传输到无线接收部。由此,通过只设置变频器1002的简单结构,即能够生成与实际通信使用的调制信号同样宽带的校准信号。
(实施例8)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8的校准装置。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8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是在实施例2的校准装置中检测电路317的输出端设置插值电路。此外,实施例8的校准装置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包括2个天线。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2中,如图4所示,在无线接收部具有与接收电场电平Pm对应的延迟特性Δψri(Pm)及振幅特性Ari(Pm)的情况下,需要测定变化Pm时的延迟特性Δψri(Pm)及振幅特性Ari(Pm)。
然而,在图3中,为了通过变化衰耗器设定值,求变化接收电场电平Pm时的相位差Δψr1(Pm)及Δψr2(Pm),并且输出或存储,从而根据接收功率电平正确地进行阵列天线无线接收装置中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偏差补偿,需要仔细而且在大范围内变化衰耗器变化量。因此,校准所需的时间及存储的数据量变得庞大。
因此,在实施例8中,在图3所示的校准装置结构上,设置插值电路1118,使用实际测定的各无线部的延迟差及振幅比,通过插值处理,来求与测定的接收功率电平以外的接收功率电平对应的延迟差及振幅比。
在图11中,校准信号1101由代码产生器1102生成,通过调制电路1103调制,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104。代码产生器1102产生PN码或正交码。
在无线发送部1104中,发送信号被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由发送端子1105输出。fc是本系统的接收载频。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1106的电缆1107,从发送端子1105传输到无线接收部1108及无线接收部1109的各个天线连接端子1110及1111。
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相关器1112及相关器1113。复数相关器1112及复数相关器1113在定时控制电路1114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1115及1116。
检测电路1117通过变化衰耗器设定值,来求变化接收电场电平Pm时的相位差Δψr1(Pm)及相位差Δψr2(Pm)以及振幅比Ar1(Pm)及振幅比Ar2(Pm),并且输出。
插值电路1118也求上述测定的接收电场电平Pm以外的相位特性Δψri(Pm)及振幅特性Ari(Pm),然后输出相位特性Δψri(Pm)及振幅特性Ari(Pm)。
例如,在图4中,将接收电场电平P0及接收电场电平P2各处的相位差Δψri(P0)及Δψri(P2)以及振幅特性Ari(P0)及Ari(P2)作为实际测定的值。此时,插值电路1118可以根据一次线性插值如下来求未测定的接收电场电平P1的相位特性Δψri(P1)及振幅特性Ari(P1)。
Δψri(P1)=(t·Δψri(P0)+s·Δψri(P2))/(s+t)
Ari(P1)=(t·Ari(P0)+s·Ari(P2))/(s+t)
其中,P1=(t·P0+s·P2)/(s+t),0<s,t<1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8的校准装置,能够由在要补偿的接收电场电平近旁测定、存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数据,通过插值处理来求要补偿的接收电场电平的相位差及振幅比。由此,不仅能够根据接收电场电平来更正确地进行阵列天线无线接收装置中延迟差及振幅差的补偿,而且能够削减测定的接收功率电平Pm的采样点。
插值处理中使用的测定值不必是偏离基准识别点的延迟差及振幅比,也可以考虑根据相关检测出的相关输出来计算。
例如,假设将实际测定的相关输出1115用相关向量Ri(i=1,2)来表现,接收电场电平P0及接收电场电平P2处的相关向量分别为Ri(p0)及Ri(p2)。插值电路1118可以通过一次线性插值,如下来求未测定的接收电场电平P1的相关向量Ri(P1)。
Ri(P1)=(t·Ri(P0)+s·Ri(P2))/(s+t)
其中,P1=(t·P0+s·P2)/(s+t),0<s,t<1
插值电路1118可以根据上述Ri(P1),来求未测定的接收电场电平P1的相位特性Δψri(P1)及振幅特性Ari(P1)。此外,插值电路1118也可以由通过插值处理求出的相关向量Ri(P1)来求进行使无线接收部的相位特性及振幅特性与无线接收部RX1(1108)一致的补偿的情况下的偏移值。即,假设偏移值为向量Zri(Pm)(i=1,2,m=0,1,2,...),则可以如下计算。
Zr1(P1)=1
Zr2(P1)=R1(P1)/R2(P1)=R1(P1)×R2(P1)*/|R2(P1)|2(*表示复共轭)
(实施例9)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如图12所示,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包括2个天线。
在图12中,校准信号1201及校准信号1202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205及调制电路1206调制。在实施例9中,假设将校准装置使用的调制方式作为与普通通信相同的方式,例如调制是QPSK调制,此外,假设无线部进行正交调制及正交检波。
输入到各无线发送部的校准信号1201及校准信号1202分别通过代码产生器1203及1204生成,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205及调制电路1206调制,分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207及无线发送部1208。各代码产生器产生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在PN码的情况下,需要充分长的相关时间,使得各个代码的相关减少。图2A示出调制信号的星座。
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发送部1207及无线发送部1208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分别从天线连接端子1209及天线连接端子1210输入到加法电路1211,通过加法电路1211相加并输出。fc是本系统的接收载频。
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1212的电缆1213,从加法电路1211传输到无线接收部1214的接收端子1215。此时,假设电缆长度以充分的精度等于载频的波长,并且假设加法器及衰耗器的延迟量已经测定过。
无线接收部1214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相关器1216、1217。相关器1216及相关器1217分别在定时控制电路1218及定时控制电路1219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1220及相关输出1221。此时,校准信号使用每个无线发送部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所以通过从相关器1216及相关器1217输出的各个相关输出1220及相关输出1221,能得到每个无线发送部的延迟量。
检测电路1222通过比较由相关输出1220求出的接收信号点(以下称为接收点)r1和作为基准的识别点(以下称为基准识别点),来求(振幅比,相位差)=(Ar1,Δψr1)1223。这里所求的相位差相当于无线发送部1207的延迟Dt、加法电路1209的延迟Da、电缆1211的延迟Dk(包含衰耗器中的延迟)、和无线接收部1212的延迟Dr1的合计延迟量D(D=Dt+Da+Dk+Dr1)除以载频fc的波长λc所余的延迟量。
同样,通过比较由相关输出1221求出的接收点r2和基准识别点,来求(振幅比,相位差)=(Ar2,Δψr2)1224。
图2B示出无线部TX1 1207端的星座及偏离基准识别点的振幅比及相位差,此外,图2C示出无线部TX2 1208端的星座及偏离基准识别点的振幅比及相位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在TDMA传输中无线发送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检测中,将与实际通信使用的调制信号频带相同或接近的信号用作校准信号,通过比较来自各无线接收部的输出信号的相关输出和基准识别点,能够检测更正确的延迟差及振幅比。
此外,通过以检测出的相位差及振幅比为偏移量,乘以各无线接收部的输出信号,还能够解决包含由加权收敛结果得到的零点的方向性图和实际的方向性图不同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9中,假设使用的调制方式是QPSK调制,此外,假设在无线部中进行正交调制及正交检波,但是显然,在本发明中,上述调制方式及检波方式不是必须的,在别的方式中也能同样进行检测。此外,在上述实施例9中,显然也能容易地只测定相位特性或振幅特性中的某一个。
此外,检测值不必是偏离基准识别点的延迟差及振幅比,也可以考虑将根据相关输出而计算出的各无线发送部间的偏移值作为检测值。此外,在校准装置中,也可以原封不动地输出或存储相关值。在此情况下,使用存储的相关值来求补偿各无线发送部的延迟差及振幅差的偏移值的运算在阵列天线无线发送装置端进行。在阵列天线无线发送装置中,通过对输入到无线发送部TX1 1207及无线发送部TX2 1208的输入信号补偿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偏差,能够防止由加权收敛结果得到的方向性图和实际的方向性图不同。
此外,是假设电缆长度全部相等的,但是即使在电缆长度是不同长度的情况下,如果预先已知上述电缆的延迟量及衰减量,则能够通过校正上述已知的延迟量和衰减量,来实现相位差及振幅比的检测。假设使无线部中使用的基准信号(10MHz等晶体振荡器构成的时钟)为全部通用。
此外,与实施例8同样,也可以在检测电路1222的输出端设置插值电路,使用实际测定的各无线部的延迟差及振幅比,通过插值处理,来求与测定的接收功率电平以外的接收功率电平对应的延迟差及振幅比。
(实施例10)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0的校准装置。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10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是在上述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上添加切换开关。此外,如图13所示,实施例10的校准装置包括2个天线。
在实施例10中,校准信号由加法电路1311输出之前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9同样。即,输入到各无线发送部的校准信号1301及校准信号1302分别通过代码产生器1303及代码产生器1304生成,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305及调制电路1306调制,分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307及无线发送部1308。各代码产生器产生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在PN码的情况下,需要充分长的相关时间,使得各个代码的相关减小。
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发送部1307及无线发送部1308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从天线连接端子1309及天线连接端子1310输入到加法电路1311,通过加法电路1311相加并输出。fc是本系统的接收载频。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1312的电缆1313,从加法电路1311传输到切换开关1314。
切换开关1314根据SW切换信号1315来切换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和校准用调制信号。来自切换开关的信号被传输到无线接收部1316。此后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9同样。即,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复数相关器1317及复数相关器1318,复数相关器1317及复数相关器1318分别在定时控制电路1319及定时控制电路1320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1321及相关输出1322。
此时,校准信号使用每个无线发送部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所以由复数相关器1317及复数相关器1318分别输出的相关输出1321及相关输出1322,能得到每个无线发送部的延迟量。
检测电路1323求相位差Δψr1及相位差Δψr2以及振幅比Ar1及Ar2,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0的校准装置,通过控制开关切换信号,能够在必要时测定无线发送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由此,即使在上述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根据操作环境等在时间上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进行补偿。
(实施例11)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1的校准装置。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如图14所示,实施例11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是在上述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上添加复用电路。此外,实施例11的校准装置包括2个天线。
在实施例11中,校准信号由加法电路输出之前的操作与实施例9同样。即,输入到各无线发送部的校准信号1401及校准信号1402分别通过代码产生器1403及代码产生器1404生成,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405及调制电路1406调制,分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407及无线发送部1408。各代码产生器产生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在PN码的情况下,需要充分长的相关时间,使得各个代码的相关减小。
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发送部1407及无线发送部1408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从天线连接端子1409及天线连接端子1410输入到加法电路1411,通过加法电路1411相加并输出。fc是本系统的接收载频。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1412的电缆1413,从加法电路1411传输到复用电路1414。
复用电路1414对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和校准用的调制信号进行复用。复用过的信号被传输到无线接收部1415。此后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9同样。即,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复数相关器1416及复数相关器1417,复数相关器1416及复数相关器1417分别在定时控制电路1418及定时控制电路1419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1420及相关输出1421。
此时,校准信号使用每个无线发送部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所以由复数相关器1416及复数相关器1417分别输出的相关输出1420及相关输出1421,能得到每个无线发送部的延迟量。
检测电路1422求相位差Δψr1及相位差Δψr2以及振幅比Af1及振幅比Ar2,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1的校准装置,不用中断普通的通信,即能够经常或在必要时测定无线发送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由此,即使在上述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根据操作环境等在时间上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进行补偿。在不进行测定时,可以考虑通过关闭无线发送部的电源,完全不输出对接收信号是噪声分量的校准信号。
(实施例12)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2的校准装置。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12的校准装置与上述实施例9同样,包括2个天线。
在实施例12中,校准信号由加法电路输出之前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9同样。即,输入到各无线发送部的校准信号1501及校准信号1502分别通过代码产生器1503及代码产生器1504生成,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505及调制电路1506调制,分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507及无线发送部1508。各代码产生器产生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在PN码的情况下,需要充分长的相关时间,使得各个代码的相关减小。
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发送部1507及无线发送部1508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从天线连接端子1509及天线连接端子1510输入到加法电路1511,通过加法电路1511相加并输出。fc是本系统的接收载频。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1512的电缆1513,从加法电路1511传输到无线接收部1514。
定时控制电路1515及定时控制电路1516的输出通过切换开关1517切换,输入到复数相关器1518。复数相关器1518根据上述定时进行与无线接收部1514的输出的相关检测,输出相关输出1519。此时,校准信号使用每个无线发送部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所以由相关器1518输出的相关输出1519,能够得到每个无线发送部的延迟量。
检测电路1520求振幅比Ari及相位差Δψri 1521,并且输出或存储。由此,在切换开关1517选择定时控制电路1515的输出的情况下,相关器1519进行相关检测,输出相关输出1519。检测电路1520求振幅比Ar1及相位差Δψr1 1521,并且输出或存储。
另一方面,在切换开关1517选择定时控制电路1516的输出的情况下,相关器1518进行相关检测,输出相关输出1519。检测电路1520求振幅比Ar2及相位差Δψr2 1521,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2的校准装置,在用开关切换、时间分割来求多个无线接收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的情况下,无需对每个无线接收部同时处理相关运算或相位检测,所以能够削减校准装置的电路规模。
(实施例13)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3的校准装置。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实施例13的校准装置包括2个天线。此外,如实施例9所述,一般使无线部中使用的基准信号(10MHz等晶体振荡器构成的时钟)为全部通用。
然而,在无线发送部和无线接收部使用的本地信号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同合成器生成的本地信号中的误差,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载频fc有可能发生微妙的偏差。因此,在发生上述现象的情况下,即使在无线部的延迟量在时间上不变化的情况下,接收相位也在时间上变化。由此,在由基准识别点和接收端之差来求相位差Δψr及振幅比Ar的情况下,不能检测正确的值。
实施例13在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中,使无线部使用的本地信号(Lo信号)为全部通用。
在图16中,假设本地信号1622被提供给所有无线部通用。其他结构及操作与实施例9同样。即,输入到各无线发送部的校准信号1601及校准信号1602分别通过代码产生器1603及代码产生器1604生成,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605及调制电路1606调制,分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607及无线发送部1608。由各代码产生器产生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在PN码的情况下,需要充分长的相关时间,使得各个代码的相关减小。
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发送部1607及无线发送部1608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从天线连接端子1609及天线连接端子1610输入到加法电路1611,通过加法电路1611相加并输出。fc是本系统的接收载频。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使用连接了衰耗器1612的电缆1613,从加法电路1611传输到无线接收部1614。
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复数相关器1615及复数相关器1616。复数相关器1615及复数相关器1616分别在定时控制电路1617及定时控制电路1618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分别输出相关输出1619及相关输出1620。
此时,校准信号使用每个无线发送部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所以由复数相关器1615及复数相关器1616分别输出的相关输出1619及相关输出1620,能得到每个无线发送部的延迟量。检测电路1621求相位差Δψr1及相位差Δψr2以及振幅比Ar1及振幅比Ar2,并且输出或存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3的校准装置,通过使无线发送部和无线接收部使用的本地信号为通用,能够消除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载频fc发生偏差的可能性。由此,相位及振幅不会因为无线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以外的原因而变化,能够检测正确的延迟量。
(实施例14)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4的校准装置。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如图17所示,实施例14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是合成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9,能够用同一电路进行接收校准及发送校准。实施例14的校准装置包括2个天线。
在图17中,校准信号1701及校准信号1702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705及调制电路1706调制。在实施例14中,假设使用的调制方式是与普通通信相同的方式,例如是QPSK调制,此外,假设无线部进行正交调制及正交检波。
输入到各无线发送部的校准信号1701及校准信号1702分别通过代码产生器1703及代码产生器1704生成,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705及调制电路1706调制,分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707及无线发送部1708。各代码产生器产生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在PN码的情况下,需要充分长的相关时间,使得各个代码的相关减小。图2A示出调制信号的星座。
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发送部1707及无线发送部1708正交调制后,上变频到载频fc,从天线连接端子1709及天线连接端子1710输入到加法电路1711,通过加法电路1711相加并输出。fc是本系统的接收载频。以载频fc输出的信号从衰耗器1712传输到无线接收部1713及无线接收部1714的各个接收端子1715及接收端子1716。此时,假设电缆长度以充分的精度等于载频的波长,并且假设加法器及衰耗器的延迟量已经测定过。
各无线接收部的接收输出被输入到复数相关器1717及复数相关器1718。复数相关器1717及复数相关器1718在定时调整电路1719调整过的定时进行相关检测,输出相关值。
在接收校准时,为了校正接收操作中的相位偏差,需要定时调整电路1719发送单一校准信号,各无线接收部接收该校准信号,进行校准。由此,在接收校准时,定时调整电路1719输入要进行接收校准的切换信号,将单一校准信号输出到所有复数相关器。
这里,定时调整电路1719选择校准信号1701或校准信号1702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出的校准信号输出到复数相关器1717及复数相关器1718。
检测电路1720通过比较由相关值求出的接收信号点r1和作为基准的识别点,来求(振幅比,相位差)=(Ar1,Δψr1)。这里所求的相位差相当于无线发送部1701及无线发送部1708的延迟Dt、电缆的延迟Dk、和无线接收部1713及无线接收部1714的延迟Dr1的合计延迟量D(D=Dt+Dk+Dr1)除以载频fc的波长λc所余的延迟量。
同样,通过比较由相关值求出的接收点r2和基准识别点,来求(振幅比,相位差)=(Ar2,Δψr2)118。
另一方面,在发送校准时,为了校正发送操作中的相位偏差,需要各无线接收部接收各无线发送部发送的校准信号,进行校准。
由此,在发送校准时,定时调整电路1719将各代码产生器产生的所有校准信号输出到各个复数相关器。这里,定时调整电路1719将校准信号1701及校准信号1702分别输出到对应的复数相关器1717及复数相关器1718。
此时,校准信号使用每个无线发送部不同的PN码或正交码,所以由相关器1717及相关器1718输出的相关值,能得到每个无线发送部的延迟量。
检测电路1720通过比较由相关值求出的接收信号点r1(以下称为接收点)和作为基准的识别点(以下称为基准识别点),来求(振幅比,相位差)=(Ar1,Δψr1)。这里所求的相位差相当于无线发送部1707及无线发送部1708的延迟Dt、加法电路1711的延迟Da、电缆的延迟Dk(包含衰耗器中的延迟)、和无线接收部1713及无线接收部1714的延迟Dr1的合计延迟量D(D=Dt+Da+Dk+Dr1)除以载频fc的波长λc所余的延迟量。同样,通过比较由相关值求出的接收点r2和基准识别点,来求(振幅比,相位差)=(Ar2,Δψr2)。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4的校准装置,能够用单一电路进行接收校准及发送校准。
在实施例14中,是就合成实施例1的校准装置、和实施例9的校准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组合、合成实施例1至实施例8的校准装置、和实施例9至实施例13的校准装置。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示出将本发明的校准装置适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工厂等制造自适应阵列天线系统的阶段需要的校准。
此外,上述本实施例的校准装置也可以搭载到TDMA方式的通信中的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本说明书基于1998年6月18日申请的特愿平10-171014号。其内容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TDMA方式的数字无线通信领域。

Claims (18)

1.一种校准装置,包括:
校准信号生成器,生成与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带相同或近似的频带的校准信号;
无线器,对上述校准信号进行包括正交调制或正交检波的无线处理,输出接收校准信号;以及
检测器,使用上述接收校准信号检测上述无线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中的至少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无线器包括:
发送器,以载频发送生成的校准信号;
传输器,传输所发送的校准信号;以及
多个无线接收器,设置成与多个天线对应,并对上述校准信号进行包括正交检波的无线接收处理,输出接收校准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无线器包括:
多个无线发送器,设置成与多个天线对应,并对生成的校准信号进行包括正交调制的无线处理后以载频发送;
传输器,传输所发送的校准信号;以及
无线接收器,对上述校准信号进行包括正交检波的无线接收处理,输出接收校准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校准信号生成器包括:
代码产生器,产生校准信号;以及
调制器,对所产生的校准信号进行调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装置,还包括:
调整器,变化上述校准信号的电平;其中
上述检测器检测每个信号电平在上述无线器中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检测器包括:
插值器,在上述调整器将校准信号变化为多个信号电平的情况下,根据与该多个信号电平对应的多个测定点进行插值处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无线器还包括:
切换器,根据控制信号,将上述多个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或上述传输器所传输的校准信号中的某一个输入到上述多个无线接收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无线器还包括:
切换器,根据控制信号,将接收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或上述传输器所传输的校准信号中的某一个输入到上述无线接收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无线器还包括:
复用器,对上述多个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和上述传输器所传输的校准信号进行复用,输入到上述多个无线接收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无线器还包括:
复用器,对接收天线所接收的接收信号和上述传输器所传输的校准信号进行复用,输入到上述无线接收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装置,还包括:
信号产生器,产生本地信号;其中
上述无线器将上述信号产生器所产生的本地信号作为通用的本地信号使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检测器包括:
相关器,检测上述校准信号生成器所生成的校准信号和经过上述无线器的无线处理的校准信号之间的相关,并且
根据相关检测结果,检测上述无线器中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中的至少一个。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检测器还包括:
定时调整器,由上述校准信号生成器所生成的校准信号来生成定时信号,其中
上述相关器根据上述定时信号进行相关检测。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校准装置,还包括:
发送定时控制器,生成控制所生成的校准信号的发送定时的发送定时信号;以及
相关检测定时信号生成器,由上述发送定时信号来生成相关检测定时信号;其中
上述相关器根据上述相关检测定时信号进行相关检测。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检测器存储或输出上述相关器所输出的相关检测结果。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检测器根据上述相关器所输出的相关检测结果,检测偏离基准识别点的相位差及振幅比中的至少一个。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校准装置,其中
上述检测器还包括:
发送定时切换器,上述校准信号生成器生成多个校准信号时,从上述多个校准信号的发送定时中选择单一的发送定时,输出到上述相关器;其中
上述相关器根据上述单一的发送定时进行相关检测。
18.一种校准方法,包括:
生成与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带相同或近似的频带的校准信号的步骤;
无线器对上述校准信号进行包括正交调制或正交检波的无线处理,输出接收校准信号的步骤;以及
使用上述接收校准信号检测上述无线器的延迟特性及振幅特性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
CNB998011282A 1998-06-18 1999-06-16 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19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101498A JP3519276B2 (ja) 1998-06-18 1998-06-18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
JP171014/98 1998-06-18
JP171014/1998 1998-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3729A CN1273729A (zh) 2000-11-15
CN1161939C true CN1161939C (zh) 2004-08-11

Family

ID=15915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11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1939C (zh) 1998-06-18 1999-06-16 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708020B1 (zh)
EP (1) EP1003310A4 (zh)
JP (1) JP3519276B2 (zh)
CN (1) CN1161939C (zh)
AU (1) AU4288999A (zh)
WO (1) WO19990666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D27970A (id) 1998-08-05 2001-05-03 Sanyo Electric Co Radas radio dan metode kalibrasi untuk itu
DE69912995T2 (de) * 1999-04-06 2004-09-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Moriguchi Vorrichtung mit adaptiver gruppenantenne
JP2001196834A (ja) * 2000-01-13 2001-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レーアンテナ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2001238134A (ja) 2000-02-23 2001-08-31 Sony Corp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1267990A (ja) * 2000-03-21 2001-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レイアンテナ基地局装置
JP3444270B2 (ja) * 2000-05-23 2003-09-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受信装置の校正システム
JP4306098B2 (ja) * 2000-06-30 2009-07-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装置
US7072315B1 (en) 2000-10-10 2006-07-04 Adaptix, Inc.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 (OFDMA) cellular networks
US6947748B2 (en)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JP4226442B2 (ja) * 2002-11-14 2009-02-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7146146B2 (en) * 2003-01-31 2006-12-05 Ditrans I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herent adaptive calibration in a receiver
JP4414804B2 (ja) * 2004-03-30 2010-02-10 株式会社光電製作所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EP1791277A1 (de) * 2005-11-28 2007-05-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Kalibrierung von Sendepfaden eines Antennensystems
JP5170739B2 (ja) * 2007-11-05 2013-03-27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補正手段付時分割2重送受信装置
JP2010177831A (ja) * 2009-01-28 2010-08-12 Nec Corp チャネル間遅延補正回路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チャネル間遅延補正方法
JP2010258503A (ja) * 2009-04-21 2010-11-11 Nec Engineering Ltd Tdd方式無線通信装置
EP2578051B1 (en) * 2010-06-03 2018-10-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Base station calibration
CN102571170B (zh) * 2011-12-23 2014-11-19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实时校准上行天线组阵链路变化的方法
FR3012683B1 (fr) * 2013-10-29 2017-03-10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Etalonnage d'un reseau d'antennes
US9531428B2 (en) * 2015-03-03 2016-12-27 Mediatek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libr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3528404A4 (en) * 2016-10-13 2019-10-09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77371B (zh) * 2018-10-19 2021-02-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相位测量精度的方法和装置
US11640004B2 (en) * 2019-09-27 2023-05-02 Orolia Canada Inc. Wavefront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nd interference simulator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1411662B2 (en) * 2020-12-18 2022-08-09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Calibr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9964A (en) * 1976-10-28 1978-10-10 Nas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US4140972A (en) * 1977-04-11 1979-02-20 Nasa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synthesizer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555289B2 (ja) * 1987-12-07 1996-11-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電波伝搬特性測定装置
JPH0219034A (ja) * 1988-07-07 1990-01-2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法
JPH04261248A (ja) * 1991-01-25 1992-09-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一括復調装置
JP3097197B2 (ja) 1991-07-26 2000-10-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5248982A (en) * 1991-08-29 1993-09-28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phased array receiving antennas
JPH06201742A (ja) * 1993-01-06 1994-07-22 Fujitsu Ltd 受信信号の周波数識別回路の補正法
US5995539A (en) * 1993-03-17 1999-11-30 Miller; William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JP2616393B2 (ja) * 1993-07-14 1997-06-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自動車電話システムの試験用送受信機
JP3442156B2 (ja) * 1994-08-31 2003-09-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重伝搬特性測定装置
US6101399A (en) * 1995-02-22 2000-08-08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r. University Adaptive beam forming for transmitter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918528A (ja) 1995-06-27 1997-01-17 Sony Corp 制御信号検出方法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JP2831324B2 (ja) * 1996-03-28 1998-12-02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無線機試験装置
CN1108037C (zh) * 1997-03-18 2003-05-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阵列天线无线电接收装置的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
JPH10336149A (ja) * 1997-05-28 1998-1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レーアンテナ無線cdma通信装置
FI106669B (fi) * 1997-08-20 2001-03-15 Nokia Networks Oy Lähetys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JP3504495B2 (ja) * 1998-04-28 2004-03-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無線通信装置
US6449466B1 (en) * 1998-12-30 2002-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ive digital pre-distortion correction circuit for use in a transmitter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2002261668A (ja) * 2001-03-01 2002-09-13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通信機
KR100444822B1 (ko) * 2001-08-07 2004-08-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적응 배열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오차 보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9066685A1 (fr) 1999-12-23
JP2000013454A (ja) 2000-01-14
JP3519276B2 (ja) 2004-04-12
AU4288999A (en) 2000-01-05
CN1273729A (zh) 2000-11-15
EP1003310A1 (en) 2000-05-24
EP1003310A4 (en) 2005-06-01
US6708020B1 (en) 2004-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939C (zh) 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84117C (zh) 高频谱效用的高容量无线通信系统
CN1249932C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84986C (zh) 带有失真补偿的放大器及使用此放大器的无线通信基站
CN1220305C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系统
CN1217499C (zh)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39195C (zh) 用于校准具有一个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站的方法和设备
CN1233125C (zh) 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547801A (zh) 混合失真补偿方法和混合失真补偿装置
EP290843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de bandwidth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of quadrature receive signals
CN1830158A (zh) 在使用多入多出自适应天线阵列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CN1411188A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方向性控制系统
CN1237747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
CN1623287A (zh) 用于校准移动通信网络中发射机或接收机的功率的功率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1056299A (zh) 自适应峰值限制器和多载波发送设备
JP2002261668A (ja) 通信機
CN1751444A (zh) 多输入多输出无线装置中相位与振幅偏移作用校正的技术
CN1350388A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0337485C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收发通道的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263660A (zh) 干扰消除设备和干扰消除方法
CN1543155A (zh) 用于数字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201508C (zh)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cdma接收设备和接收信号功率测量设备
CN1802771A (zh) 自适应天线接收方法和自适应天线接收机
CN1571549A (zh) 一种阵列天线收发通道的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237008A (zh) 阵列天线无线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