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7237B -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7237B
CN116177237B CN202310470743.4A CN202310470743A CN116177237B CN 116177237 B CN116177237 B CN 116177237B CN 202310470743 A CN202310470743 A CN 202310470743A CN 116177237 B CN116177237 B CN 1161772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stacking
auxiliary oil
air pass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07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77237A (zh
Inventor
朱伟
赵丹
常士佳
张国栋
陈崇
刘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mt Changzho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mt Changzho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mt Changzho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mt Changzho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07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7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7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7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7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7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2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9/04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by suction or magnetic devices
    • B65G59/045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by suction or magnetic devices with a stepwise upward movement of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7/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 F16N7/3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the oil being fed or carried along by another flu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本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包括:抬料机构朝上移动将堆料机构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抬起,直至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被吸料机构吸住;吸料机构吸取密封圈表面的润滑油且将润滑油朝向辅助送油机构吹出,辅助送油机构引导吸料机构吹出的气流及润滑油朝向密封圈的底部运动;本发明通过吸料机构代替传统的吸盘,在吸料机构内形成伯努利效应能够将密封圈吸住,同时从密封圈上吸出的润滑油会再次回流至密封圈,一方面保证密封圈的润滑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出现被润滑油堵住的现象,并且即使出现停机问题,辅助送油机构也能够无外部动力下托住密封圈,实现节省物料且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背景技术
轴类用密封圈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密封圈堆料、转运,而由于堆料架、密封圈都需要预涂抹润滑油,传统采用吸盘吸取密封圈,润滑油会进入吸盘,一方面造成密封圈上润滑油减少,另一方面润滑油会堵住吸盘,影响吸盘对密封圈的吸附能力,密封圈容易从吸盘掉落,甚至吸盘无法继续吸取密封圈。
另外,在装配密封圈过程中若吸盘突然停机,则吸盘当前吸取的密封圈会直接掉落,浪费物料且污染工作环境。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包括:堆料机构、抬料机构、吸料机构和辅助送油机构;其中所述抬料机构活动设置在堆料机构的下方,所述吸料机构活动设置在堆料机构的上方,所述辅助送油机构活动设置在吸料机构的外侧;所述吸料机构吹开辅助送油机构后向下移动以进入堆料机构,所述抬料机构朝上移动将堆料机构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抬起,直至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被所述吸料机构吸住;所述吸料机构吸取密封圈表面的润滑油且将润滑油朝向辅助送油机构吹出,所述辅助送油机构引导吸料机构吹出的气流及润滑油朝向密封圈的底部运动,以润滑并托住密封圈;以及当所述吸料机构停机时,所述辅助送油机构复位将密封圈托住。
进一步,所述堆料机构包括:堆料板、堆料柱、堆料座和固定板;所述堆料柱纵向固定在堆料板上,所述堆料座活动套装在堆料柱上,所述固定板位于堆料柱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抬料机构朝上移动穿过堆料板,以抵推所述堆料座沿堆料柱向上移动,进而将所述堆料座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抬起;所述吸料机构向下移动进入插孔内以吸住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堆料板上设置两个堆料工位,每个堆料工位分别安装有堆料柱、堆料座;所述堆料板的底部设置有推料电机。
进一步,所述抬料机构包括:两纵向导轨、抬料板、伸缩驱动件;两所述纵向导轨平行且纵向设置,所述抬料板与两纵向导轨活动连接,所述伸缩驱动件的活动部连接抬料板的底部;所述抬料板上开设有椭圆孔;所述伸缩驱动件推动抬料板沿两纵向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抬料板通过椭圆孔穿过堆料板,直至所述抬料板抵推堆料座进行移动。
进一步,所述吸料机构包括:移动件、吸料头和吹气组件;所述移动件的活动部连接吸料头的顶部,以带动所述吸料头进行移动;所述吸料头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吸料头内环布有若干L形气道和若干柱形气道,且每条所述L形气道对应一条柱形气道;所述L形气道的一端位于吸料头的顶部且与吹气组件相连接,所述L形气道的另一端位于吸料头的外侧壁,所述柱形气道的一端连通L形气道,所述柱形气道的另一端连通环形凹槽;所述吹气组件向各L形气道内吹气,以将各所述柱形气道内空气带入对应的L形气道中,进而各所述柱形气道形成负压将环形凹槽内密封圈吸住且密封圈上润滑油经各柱形气道进入各L形气道内;从各所述L形气道吹出的气流将辅助送油机构吹开,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在所述辅助送油机构引导下吹向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移动件采用六轴机械手。
进一步,所述吹气组件包括:高压气泵;所述高压气泵的输出口连接各L形气道。
进一步,所述辅助送油机构包括:若干辅助送油组件;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活动环布在吸料头的外侧壁上,且每个所述辅助送油组件对应一个L形气道;各所述L形气道吹出的气流将对应的辅助送油组件吹开,以使所述吸料头进入堆料机构吸取密封圈;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被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挡住,且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引导气流及润滑油吹向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当所述吹气组件停止吹气后,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复位以托住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辅助送油组件包括:弹性转动单元、翻转单元和引导单元;所述弹性转动单元安装在吸料头的顶部,所述翻转单元的一端连接弹性转动单元的活动部,所述翻转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引导单元;从所述L形气道吹出的气流朝向引导单元运动,以抵推所述引导单元、翻转单元挤压弹性转动单元向上翻转,直至所述引导单元的最低端高于吸料头的底部;所述引导单元将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挡住并引导气流朝向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运动;当所述吹气组件停止吹气后,所述弹性转动单元带动翻转单元、引导单元复位,以使所述引导单元托住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弹性转动单元包括:两限位半圆盘和两扭簧;所述翻转单元的一端两侧分别通过相应扭簧与对应的限位半圆盘连接。
进一步,所述翻转单元包括:L形翻转块;所述L形翻转块的一端两侧分别通过相应扭簧与对应的限位半圆盘连接,所述L形翻转块的另一端连接引导单元。
进一步,所述引导单元包括: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顶部连接L形翻转块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引导板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引导板的内凹部朝向吸料头。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如上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的上料方法,其包括:吸料机构吹开辅助送油机构后向下移动以进入堆料机构,抬料机构朝上移动将堆料机构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抬起,直至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被吸料机构吸住;吸料机构吸取密封圈表面的润滑油且将润滑油朝向辅助送油机构吹出,辅助送油机构引导吸料机构吹出的气流及润滑油朝向密封圈的底部运动,以润滑并托住密封圈;以及当吸料机构停机时,辅助送油机构复位将密封圈托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吸料机构代替传统的吸盘,在吸料机构内形成伯努利效应能够将密封圈吸住,同时从密封圈上吸出的润滑油经吸料机构、辅助送油机构过渡后能再次回流至密封圈,一方面保证密封圈的润滑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出现被润滑油堵住的现象,并且即使出现停机问题,辅助送油机构也能够无外部动力下托住密封圈,实现节省物料且环保。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堆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固定板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抬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抬料板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吸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吸料头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环形凹槽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吸料头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辅助送油组件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吸料头进入插孔时辅助送油组件的状态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辅助送油组件引导气流时的状态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吹气组件停机时辅助送油组件的状态图。
图中:
1、堆料机构;11、堆料板;12、堆料柱;13、堆料座;14、固定板;141、插孔;15、推料电机;
2、抬料机构;21、纵向导轨;22、抬料板;221、椭圆孔;23、伸缩驱动件;
3、吸料机构;31、移动件;32、吸料头;321、环形凹槽;322、L形气道;323、柱形气道;
4、辅助送油机构;41、辅助送油组件;411、弹性转动单元;4111、限位半圆盘;4112、扭簧;412、翻转单元;4121、L形翻转块;413、引导单元;4131、引导板;
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包括:堆料机构1、抬料机构2、吸料机构3和辅助送油机构4;其中所述抬料机构2活动设置在堆料机构1的下方,所述吸料机构3活动设置在堆料机构1的上方,所述辅助送油机构4活动设置在吸料机构3的外侧;所述吸料机构3吹开辅助送油机构4后向下移动以进入堆料机构1,所述抬料机构2朝上移动将堆料机构1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5抬起,直至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5被所述吸料机构3吸住;所述吸料机构3吸取密封圈5表面的润滑油且将润滑油朝向辅助送油机构4吹出,所述辅助送油机构4引导吸料机构3吹出的气流及润滑油朝向密封圈5的底部运动,以润滑并托住密封圈5;以及当所述吸料机构3停机时,所述辅助送油机构4复位将密封圈5托住。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吸料机构3代替传统的吸盘,在吸料机构3内形成伯努利效应能够将密封圈5吸住,同时从密封圈5上吸出的润滑油经吸料机构3、辅助送油机构4过渡后能再次回流至密封圈5,一方面保证密封圈5的润滑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出现被润滑油堵住的现象,并且即使出现停机问题,辅助送油机构4也能够无外部动力下托住密封圈5,实现节省物料且环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堆料机构1包括:堆料板11、堆料柱12、堆料座13和固定板14;所述堆料柱12纵向固定在堆料板11上,所述堆料座13活动套装在堆料柱12上,所述固定板14位于堆料柱12的上方,所述固定板14上开设有插孔141;所述抬料机构2朝上移动穿过堆料板11,以抵推所述堆料座13沿堆料柱12向上移动,进而将所述堆料座13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5抬起;所述吸料机构3向下移动进入插孔141内以吸住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堆料板11上设置两个堆料工位,每个堆料工位分别安装有堆料柱12、堆料座13;所述堆料板11的底部设置有推料电机15。
在本实施例中,推料电机15能够转动堆料板11,将其中一个堆料工位转动至固定板14的上方,使得插孔141对准堆料柱12,实现两个堆料工位交替使用,能够提前将密封圈5从上至下套入堆料柱12以依次堆叠在堆料座13上,提高密封圈5的装配效率,并且通过插孔141、堆料柱12、堆料座13也能精准定位密封圈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抬料机构2包括:两纵向导轨21、抬料板22、伸缩驱动件23;两所述纵向导轨21平行且纵向设置,所述抬料板22与两纵向导轨21活动连接,所述伸缩驱动件23的活动部连接抬料板22的底部;所述抬料板22上开设有椭圆孔221;所述伸缩驱动件23推动抬料板22沿两纵向导轨2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抬料板22通过椭圆孔221穿过堆料板11,直至所述抬料板22抵推堆料座13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两纵向导轨21起到定位抬料板22的作用,使得伸缩驱动件23能稳定推动抬料板22垂直升降,同时由于抬料板22上存在椭圆孔221,抬料板22能穿过堆料板11,同时抬料板22也能够抵住堆料座13,实现抬起密封圈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料机构3包括:移动件31、吸料头32和吹气组件;所述移动件31的活动部连接吸料头32的顶部,以带动所述吸料头32进行移动;所述吸料头32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凹槽321,所述吸料头32内环布有若干L形气道322和若干柱形气道323,且每条所述L形气道322对应一条柱形气道323;所述L形气道322的一端位于吸料头32的顶部且与吹气组件相连接,所述L形气道322的另一端位于吸料头32的外侧壁,所述柱形气道323的一端连通L形气道322,所述柱形气道323的另一端连通环形凹槽321;所述吹气组件向各L形气道322内吹气,以将各所述柱形气道323内空气带入对应的L形气道322中,进而各所述柱形气道323形成负压将环形凹槽321内密封圈5吸住且密封圈5上润滑油经各柱形气道323进入各L形气道322内;从各所述L形气道322吹出的气流将辅助送油机构4吹开,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在所述辅助送油机构4引导下吹向环形凹槽321内密封圈5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L形气道322的直径要大于柱形气道323的直径,当吹气组件朝向L形气道322内吹气时,能够形成伯努利效应,使得柱形气道323内空气被吸引进入L形气道322中,并且随着L形气道322内气流一起流动,进而环形凹槽321就能够吸住密封圈5,能够将密封圈5上润滑油吸入L形气道322,随着L形气道322内气流一起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31采用六轴机械手,能够带动吸料头32按设定路径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吹气组件包括:高压气泵;所述高压气泵的输出口连接各L形气道322。
在本实施例中,高压气泵能够调节进入各L形气道322内气流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送油机构4包括:若干辅助送油组件41;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41活动环布在吸料头32的外侧壁上,且每个所述辅助送油组件41对应一个L形气道322;各所述L形气道322吹出的气流将对应的辅助送油组件41吹开,以使所述吸料头32进入堆料机构1吸取密封圈5;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被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41挡住,且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41引导气流及润滑油吹向环形凹槽321内密封圈5的底部;当所述吹气组件停止吹气后,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41复位以托住环形凹槽321内密封圈5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送油组件41包括:弹性转动单元411、翻转单元412和引导单元413;所述弹性转动单元411安装在吸料头32的顶部,所述翻转单元412的一端连接弹性转动单元411的活动部,所述翻转单元412的另一端连接引导单元413;从所述L形气道322吹出的气流朝向引导单元413运动,以抵推所述引导单元413、翻转单元412挤压弹性转动单元411向上翻转,直至所述引导单元413的最低端高于吸料头32的底部;所述引导单元413将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挡住并引导气流朝向环形凹槽321内密封圈5的底部运动;当所述吹气组件停止吹气后,所述弹性转动单元411带动翻转单元412、引导单元413复位,以使所述引导单元413托住环形凹槽321内密封圈5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高压气泵向L形气道322内鼓入第一压力阈值的气流,能够推动引导单元413、翻转单元412挤压弹性转动单元411进行翻转,直到引导单元413的最低端高于吸料头32的底部,此时移动件31带动吸料头32伸入插孔141,且在密封圈5嵌入环形凹槽321后,密封圈5堵住柱形气道323的底部,密封圈5被负压吸在环形凹槽321内,然后,移动件31带动吸料头32按设定路径去装配密封圈5,在这个过程中,高压气泵向L形气道322内鼓入第二压力阈值的气流,使得弹性转动单元411回转一定角度,此时引导单元413的顶部高于吸料头32外侧壁上L形气道322的端部且引导单元413的底部低于密封圈5,吸料头32外侧壁上L形气道322的端部输出的气流吹向引导单元413,引导单元413能够挡住该气流及气流中携带的润滑油,同时引导单元413改变气流的流向,使得气流朝向环形凹槽321内密封圈5的底部运动,并且气流也会将润滑油带向密封圈5,气流下密封圈5的底部形成气垫,起到托住密封圈5的作用,若吹气组件中途发生停机现象,吸料头32外侧壁上L形气道322的端部输出的气流逐渐减少,而弹性转动单元411在停机的瞬间快速带动翻转单元412和引导单元413完全复位,使得引导单元413的内凹部能够托住环形凹槽321内密封圈5的底部,防止密封圈5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阈值高于第二压力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转动单元411包括:两限位半圆盘4111和两扭簧4112;所述翻转单元412的一端两侧分别通过相应扭簧4112与对应的限位半圆盘41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单元412的端部通过两扭簧4112进行转动,通过两限位半圆盘4111对翻转单元412进行限位,保证翻转单元412的转动姿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单元412包括:L形翻转块4121;所述L形翻转块4121的一端两侧分别通过相应扭簧4112与对应的限位半圆盘4111连接,所述L形翻转块4121的另一端连接引导单元4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单元413包括:引导板4131;所述引导板4131的顶部连接L形翻转块4121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板4131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引导板4131的内凹部朝向吸料头32,能够实现引导板4131遮住吸料头32外侧壁上L形气道322的端部和环形凹槽321。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如实施例1所提供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的上料方法,其包括:吸料机构3吹开辅助送油机构4后向下移动以进入堆料机构1,抬料机构2朝上移动将堆料机构1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5抬起,直至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5被吸料机构3吸住;吸料机构3吸取密封圈5表面的润滑油且将润滑油朝向辅助送油机构4吹出,辅助送油机构4引导吸料机构3吹出的气流及润滑油朝向密封圈5的底部运动,以润滑并托住密封圈5;以及当吸料机构3停机时,辅助送油机构4复位将密封圈5托住。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吸料机构代替传统的吸盘,在吸料机构内形成伯努利效应能够将密封圈吸住,同时从密封圈上吸出的润滑油经吸料机构、辅助送油机构过渡后能再次回流至密封圈,一方面保证密封圈的润滑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出现被润滑油堵住的现象,并且即使出现停机问题,辅助送油机构也能够无外部动力下托住密封圈,实现节省物料且环保。
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堆料机构、抬料机构、吸料机构和辅助送油机构;其中
所述抬料机构活动设置在堆料机构的下方,所述吸料机构活动设置在堆料机构的上方,所述辅助送油机构活动设置在吸料机构的外侧;
所述吸料机构吹开辅助送油机构后向下移动以进入堆料机构,所述抬料机构朝上移动将堆料机构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抬起,直至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被所述吸料机构吸住;
所述吸料机构吸取密封圈表面的润滑油且将润滑油朝向辅助送油机构吹出,所述辅助送油机构引导吸料机构吹出的气流及润滑油朝向密封圈的底部运动,以润滑并托住密封圈;以及
当所述吸料机构停机时,所述辅助送油机构复位将密封圈托住;
所述吸料机构包括:移动件、吸料头和吹气组件;
所述移动件的活动部连接吸料头的顶部,以带动所述吸料头进行移动;
所述吸料头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吸料头内环布有若干L形气道和若干柱形气道,且每条所述L形气道对应一条柱形气道;
所述L形气道的一端位于吸料头的顶部且与吹气组件相连接,所述L形气道的另一端位于吸料头的外侧壁,所述柱形气道的一端连通L形气道,所述柱形气道的另一端连通环形凹槽;
所述吹气组件向各L形气道内吹气,以将各所述柱形气道内空气带入对应的L形气道中,进而各所述柱形气道形成负压将环形凹槽内密封圈吸住且密封圈上润滑油经各柱形气道进入各L形气道内;
从各所述L形气道吹出的气流将辅助送油机构吹开,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在所述辅助送油机构引导下吹向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
所述辅助送油机构包括:若干辅助送油组件;
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活动环布在吸料头的外侧壁上,且每个所述辅助送油组件对应一个L形气道;
各所述L形气道吹出的气流将对应的辅助送油组件吹开,以使所述吸料头进入堆料机构吸取密封圈;
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被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挡住,且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引导气流及润滑油吹向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
当所述吹气组件停止吹气后,各所述辅助送油组件复位以托住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堆料机构包括:堆料板、堆料柱、堆料座和固定板;
所述堆料柱纵向固定在堆料板上,所述堆料座活动套装在堆料柱上,所述固定板位于堆料柱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插孔;
所述抬料机构朝上移动穿过堆料板,以抵推所述堆料座沿堆料柱向上移动,进而将所述堆料座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抬起;
所述吸料机构向下移动进入插孔内以吸住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堆料板上设置两个堆料工位,每个堆料工位分别安装有堆料柱、堆料座;
所述堆料板的底部设置有推料电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抬料机构包括:两纵向导轨、抬料板、伸缩驱动件;
两所述纵向导轨平行且纵向设置,所述抬料板与两纵向导轨活动连接,所述伸缩驱动件的活动部连接抬料板的底部;
所述抬料板上开设有椭圆孔;
所述伸缩驱动件推动抬料板沿两纵向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抬料板通过椭圆孔穿过堆料板,直至所述抬料板抵推堆料座进行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件采用六轴机械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气组件包括:高压气泵;
所述高压气泵的输出口连接各L形气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送油组件包括:弹性转动单元、翻转单元和引导单元;
所述弹性转动单元安装在吸料头的顶部,所述翻转单元的一端连接弹性转动单元的活动部,所述翻转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引导单元;
从所述L形气道吹出的气流朝向引导单元运动,以抵推所述引导单元、翻转单元挤压弹性转动单元向上翻转,直至所述引导单元的最低端高于吸料头的底部;
所述引导单元将气流及气流中润滑油挡住并引导气流朝向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运动;
当所述吹气组件停止吹气后,所述弹性转动单元带动翻转单元、引导单元复位,以使所述引导单元托住环形凹槽内密封圈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转动单元包括:两限位半圆盘和两扭簧;
所述翻转单元的一端两侧分别通过相应扭簧与对应的限位半圆盘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单元包括:L形翻转块;
所述L形翻转块的一端两侧分别通过相应扭簧与对应的限位半圆盘连接,所述L形翻转块的另一端连接引导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单元包括:引导板;
所述引导板的顶部连接L形翻转块的底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引导板的内凹部朝向吸料头。
1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的上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料机构吹开辅助送油机构后向下移动以进入堆料机构,抬料机构朝上移动将堆料机构上依次堆叠的密封圈抬起,直至叠放在最顶端的密封圈被吸料机构吸住;
吸料机构吸取密封圈表面的润滑油且将润滑油朝向辅助送油机构吹出,辅助送油机构引导吸料机构吹出的气流及润滑油朝向密封圈的底部运动,以润滑并托住密封圈;以及
当吸料机构停机时,辅助送油机构复位将密封圈托住。
CN202310470743.4A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Active CN116177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0743.4A CN116177237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0743.4A CN116177237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7237A CN116177237A (zh) 2023-05-30
CN116177237B true CN116177237B (zh) 2023-07-04

Family

ID=86452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0743.4A Active CN116177237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72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87598B (zh) * 2024-06-27 2024-08-20 常州市钧达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润滑的轴承输送线及其润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36476U (zh) * 2019-01-17 2019-10-25 昆山奥奇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垫片分离装置
CN216582952U (zh) * 2021-12-27 2022-05-24 宁波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圈上下料设备
CN217296345U (zh) * 2022-04-20 2022-08-26 浙江中诚滑动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垫片的提升装置
CN218433482U (zh) * 2022-09-21 2023-02-03 苏州美克美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单排单层式橡胶圈自动上料装置
CN218319411U (zh) * 2022-09-30 2023-01-17 荆州钜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机加工上料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7237A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77237B (zh)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CN110052823B (zh) 一种转轴卡簧自动装配设备
CN106826624B (zh) 真空吸附单元和真空吸附载台
CN202565667U (zh) 嘴更换用夹具
CN208485280U (zh) 工装板定位装置
CN218447852U (zh) 一种晶圆上下片装置
CN118145328B (zh) 一种载盘切换设备及线路板生产工艺
KR102350774B1 (ko) 소재 흡착 이송 장치
CN209922501U (zh) 薄类材料自动上料装置
KR20210157467A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용 정렬 장치
CN219123207U (zh) 一种晶圆载台装置
CN115892943A (zh) 一种车间自动加工塑料托盘翻面设备
JP2820898B2 (ja) ワーク体の整列積層装置
CN216830936U (zh) 一种抓取装置及机器人
CN218930877U (zh) 一种翻转式垫片取放机构
CN218659136U (zh) 电芯取放装置
CN218841014U (zh) 电芯搬运装置及其吸附机构
JPH07202492A (ja) 実装機の吸着ヘッド
CN217755655U (zh) 一种顶升定位装置以及流水线系统
CN220975631U (zh) 一种极片上料机构
CN218641804U (zh) 一种圆柱电池钢珠上料装置
CN218428404U (zh) 一种fpc组合式吸盘
CN106647172B (zh) 承载装置和涂胶设备
CN217534607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防静电地板搬运装置
CN219603216U (zh) 旋转吸塞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