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29741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29741A
CN116129741A CN202211509779.0A CN202211509779A CN116129741A CN 116129741 A CN116129741 A CN 116129741A CN 202211509779 A CN202211509779 A CN 202211509779A CN 116129741 A CN116129741 A CN 116129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display device
structure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97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维
王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97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29741A/zh
Priority to US18/109,860 priority patent/US2024017988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129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9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09Multiple-component heat spreaders; Multi-component heat-conducting support plates; Multi-component non-closed heat-conducting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待散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待散热结构位于显示面板背光面一侧,散热结构位于待散热结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散热部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包括第一间隔,第一方向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散热结构中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能够将待散热结构中的部分热量带走,并且通过将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增大两者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使得热量可以更快地散发至空气中,提高散热结构对待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比如手机、平板、可穿戴手环或电视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散热问题是显示装置一直以来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较差,会导致显示装置内部温度较高,高温环境会影响显示装置内部各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并且,高温环境还会影响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显示装置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显示异常的概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待散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待散热结构位于显示面板背光面一侧,散热结构位于待散热结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
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散热部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包括第一间隔,第一方向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散热结构中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能够将待散热结构中的部分热量带走,并且通过将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增大两者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使得热量可以更快地散发至空气中,提高散热结构对待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区域Q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区域P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区域O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部分散热结构和部分待散热结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1是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区域M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标记说明:
1、显示面板;11、显示部;12、弯折部;13、绑定部;14、缓冲层;15、支承层;
2、待散热结构;21、第一表面;22、侧面;
3、散热结构;31、第一散热部;32、第二散热部;321、第一端;322、第二端;33、第一连接部;34、第三散热部;35、第二连接部;36、导热材料;
3a、第一散热结构;3b、第二散热结构;3c、第三散热结构;
4、第一粘接部;41、粘接子部;
5、第二粘接部;
6、支撑层;
7、中框;
M1、出光面;M2、背光面;
A、容纳空间;
IC、驱动芯片;
H1、第一间隔;H2、第二间隔;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发明人注意到,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在高温实验中,容易出现温度过高烧伤显示装置从而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在显示装置工作时,显示装置内部的部分部件例如驱动芯片以及背板等结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在高分辨率的情况下,驱动芯片等需要更强的驱动能力,导致功耗增加,发热现象更为强烈,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待散热结构2和散热结构3,待散热结构2位于显示面板1背光面M2一侧,散热结构3位于待散热结构2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
散热结构3包括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第一散热部31通过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散热部32连接。沿第一方向X,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之间在第一方向X上包括第一间隔H1,第一方向X垂直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
显示面板1为显示装置中用于实现显示效果的功能部件,显示面板1通常包括多种层叠设置的不同膜层,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层、发光层、封装层以及盖板等。
待散热结构2位于显示面板1背光面M2一侧,其中待散热结构2可以与显示面板1接触连接,也可以不与显示面板1接触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显示装置使用过程中,待散热结构2会产生或传递较多热量,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
对于待散热结构2的具体位置以及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待散热结构2包括背板,背板用于对显示面板1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并且显示面板1所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背板上,从而导致背板温度上升。或者待散热结构2包括驱动芯片IC,在显示装置使用时,驱动芯片IC会产生较多热量,导致显示装置温度升高,从而容易引发显示异常的问题。
散热结构3用于对待散热结构2进行散热降温,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散热结构3位于待散热结构2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指的是,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散热结构3中的部分或全部结构与显示面板1分别位于待散热结构2的两侧。对于散热结构3的具体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散热结构3中部分结构位于待散热结构2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部分结构与待散热结构2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的方向上并排设置。
散热结构3包括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沿第一方向X,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至少部分交叠”指的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平面上,第一散热部31的正投影和第二散热部32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并存在第一间隔H1。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部31所在平面可以与第二散热部32所在平面平行,或者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部31所在平面也可以与第二散热部32所在平面相交。而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第一间隔H1”指的是: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距离。对于第一间隔H1的具体数值,需要显示装置内部的尺寸布局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具有多种材料形式,并且两者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组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组成。示例性地,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均包括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例如铜、金、银以及铝等。
第一连接部33用于连接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平面上,第一连接部33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的正投影外。第一连接部33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一定的尺寸,第一连接部33的存在使得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能够间隔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33可以采用与第一散热部31或第二散热部32相同的材料组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组成。并且第一连接部33可以为直线型结构,也可以为折线型或其他结构。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呈一定夹角设置,即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不平行设置,此时第一连接部33可以折线型结构,并且第一连接部33所形成的夹角即为第二散热部32相对于第一散热部31的倾斜角度。可替代地,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平行设置,第一连接部33呈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偏转角度为180°。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的截面形状均为直线式结构。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第一散热部31或第二散热部32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曲线或者其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显示装置工作时,待散热结构2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第一散热部31中,并且通过第一散热部31传递至第二散热部32中。由于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有第一间隔H1,第一间隔H1的存在使得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之间能够形成可供空气进入的间隙空间,相较于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贴合设置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增加第一散热部31以及第二散热部32上能够与空气换热的散热面积,有助于利用空气将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上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待散热结构2的散热降温。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散热结构3中的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能够将待散热结构2中的部分热量带走,并且通过将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从而增大两者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使得热量可以更快地散发至空气中,提高散热结构3对待散热结构2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结构3除了包括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两个散热部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散热部,对于散热结构3中散热部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当散热结构3中散热部的数量不小于三个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部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结构3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散热部32背离第一散热部31一侧的第三散热部34,第三散热部34在第一方向X上与第二散热部32至少部分交叠,第三散热部34通过第二连接部35与第二散热部32连接,且第二散热部32与第三散热部34在第一方向X上包括第二间隔H2。
第二散热部32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第一连接部33连接于第一端321,第二连接部35连接于第二端322,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示例性地,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
第一散热部31、第二散热部32以及第三散热部34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层叠设置,第三散热部34的材料可以与第一散热部31或第二散热部32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第三散热部34所在平面可以与第二散热部32所在平面平行,也可以彼此相交。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部31和第三散热部34平行设置,第二散热部32分别与第一散热部31和第三散热部34呈一定夹角设置,即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中的任一者均与第二散热部34相交设置。可替代地,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部31、第二散热部32以及第三散热部34彼此平行设置。
第二散热部32和第三散热部34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第二间隔H2,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第二间隔H2”指的是:第二散热部32和第三散热部34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距离。其中,第二间隔H2可以与第一间隔H1数值相同,或者第二间隔H2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一间隔H1。
与第一连接部33相同的是,第二散热部32和第三散热部34需要第二连接部35实现连接,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平面上,第二连接部35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散热部32和第三散热部34的正投影外。其中,第二连接部35可以采用与第二散热部32或第三散热部34相同的材料组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组成。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35的材料相同。
此外,第二连接部35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第二连接部35可以为直线型结构,也可以为折线型或其他结构。其中第一连接部33的结构形式可以与第二连接部35的结构形式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33和第三连接部35均为折线结构。第一连接部33的夹角决定了第二散热部32相对于第一散热部31的倾斜角度,第二连接部35的夹角决定了第二散热部32相对于第三散热部34的倾斜角度。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3的夹角与第二连接部35的夹角相同,这种设计使第二散热部32相对于第一散热部31和第三散热部34的倾斜角度相同,从而令第一散热部31和第三散热部34能平行设置。
第二散热部32在第二方向Y上存在一定的延伸尺寸,第二散热部32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也可以相对第二方向Y倾斜延伸。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第二散热部3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方向Y可以为第二散热部32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为第二散热部32的宽度方向。第二散热部32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散热部32的第一端321连接,第二连接部35与第二散热部32的第二端322连接,即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5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错位设置。
这种设计可以提高散热结构3的结构可靠性,具体地说,若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5均设置在第一端321,当散热结构3受到外力等因素影响时,第二散热部32的第一端321会同时受到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5的双重应力影响,容易导致第二散热部32相对第一端321发生倾斜转动。而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5分别设置在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当散热结构3受到外力等因素影响时,第二散热部32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均会受到应力影响,从而确保第二散热部32保持相对位置稳定,提高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H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间隔H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
由前述内容可知,第一散热部31位于第二散热部32靠近待散热结构2的一侧,通常情况下,距离待散热结构2越近位置处的温度越高,因此第一散热部31的温度会高于第二散热部32以及第三散热部34的温度。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间隔H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二间隔H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使得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夹设形成的间隙空间的尺寸,大于第三散热部34与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夹设形成的间隙空间的尺寸,从而使得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之间可以容纳更多空气,以更快地散发第一散热部31的热量,提高散热结构3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33包括弧线段,弧线段连接于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在第二方向Y上的同一侧。在第二方向Y上,弧线段向远离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的方向突出成型。
第一连接部33用于连接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同时第一连接部33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一定的尺寸,使得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在此基础上,第一连接部33包括有弧线段,弧线段向远离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的方向突出。
由于弧形结构通常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因此第一连接部33在弧线段的弹性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压缩及回弹的变形性能,能够起到缓冲效果。具体地说,当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中一者因外力等因素影响向靠近另一者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接部33能够受压回弹从而缓冲并阻止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继续靠近,提高散热结构3的抗冲击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连接部33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33可以采用延展性以及导热性均良好的材料,例如铜箔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31、第一连接部33、第二散热部32、第二连接部35以及第三散热部34相互连接成一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连接成一体结构”指的是,多个结构均采用相同材料并在同一工艺工序中制备形成。这种设计使得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5同样可以具备一定的散热能力,提高散热结构3的散热效果。
此外,在制备散热结构3时,可以先利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面状结构,然后对面状结构进行弯折处理,从而形成第一散热部31、第一连接部33、第二散热部32、第二连接部35以及第三散热部34。这样可以减少散热结构3的加工工序,并降低散热结构3的加工难度,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散热结构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结构3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结构3a以及第二散热结构3b,其中,第一散热结构3a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与第二散热结构3b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相同。
散热结构3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两个、三个以及四个等,各散热结构3均能对待散热结构2起到散热效果。任意相邻两个散热结构3相互间隔设置,不同相邻两个散热结构3的排布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换言之,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设置,而其他相邻两个散热结构3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设置,也可以在与第二方向Y相交的其他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散热结构3a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与第二散热结构3b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相同,使得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相对于待散热结构2上的散热面积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待散热结构2中不同区域处的均能得到相同的散热效果,降低待散热结构2不同区域中出现温度差异过大的风险。
进一步,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的结构一致,即两者内的散热部数量以及结构布局均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2,L1和L2满足:1/4≤L1/L2≤1/2。
结合附图4和图5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之间的最小距离L1”指的是,第一散热结构3a中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散热结构3b中第一连接部33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即第一散热结构3a和第二散热结构3b的间隔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之间的最大距离L2”指的是,第一散热结构3a中第二连接部35与第二散热结构3b中第二连接部35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即第一散热结构3a和第二散热结构3b的间隔距离、第一散热结构3a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以及第二散热结构3b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之和。
若L1/L2过大,则表明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之间的间隔空隙过大,即待散热结构2上无法实现散热效果的区域过大,这容易导致在显示装置工作时,待散热结构2上会存在较大面积区域无法满足散热需要从而出现较高温度的风险。若L1/L2过小,则表明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之间的距离过近,从而在第一散热结构3a和第二散热结构3b工作时,容易导致第一散热结构3a和第二散热结构3b出现热量干扰的风险,不利于第一散热结构3a和第二散热结构3b的分别散热效果。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L1/L2设置在1/4至1/2之间,在满足待散热结构2大面积区域散热需要的同时,降低第一散热结构3a和第二散热结构3b相互发生热量干扰的概率,提高散热效果。示例性地。L1/L2为0.25、0.35、0.40、0.45以及0.5中的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二散热结构3b背离第一散热结构3a一侧的第三散热结构3c,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小距离L1,与第三散热结构3c与第二散热结构3b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小距离L3相等。
由前述内容可知,第一散热结构3a与第二散热结构3b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小距离L1,为第一散热结构3a和第二散热结构3b的间隔距离。同理第二散热结构3b与第三散热结构3c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小距离L3,为第二散热结构3b和第三散热结构3c的间隔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相邻两个散热结构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这种设计使得待散热结构2各处能够得到均匀散热,从而降低待散热结构2中不同区域处的温度差,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散热结构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结构3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并排设置的第一散热结构3a以及第二散热结构3b,第一散热结构3a和第二散热结构3b连接一体,即第一散热结构3a中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与第二散热结构3b中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采用相同材料并且在同一制备工序中形成。这样可以简化多个散热结构3的制备工序,提高生产效果。
图6至图9示意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实施方式,图7为图6中部分结构的轴侧图,用以清楚表示图6中散热结构3与待散热结构2之间的关系。图6与图8的区别在于,图6中的各散热部均平行设置,而图7中部分散热部相对其他散热部倾斜设置。图8与图9的区别在于,图9中单个散热结构3中的散热部的数量大于图8中单个散热结构3中的散热部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张附图仅是示意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存在其他类似实施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结构3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待散热结构2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即多个散热结构3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覆盖待散热结构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
多个散热结构3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尺寸可以与待散热结构2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尺寸相同,也可以大于待散热结构2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尺寸。当多个散热结构3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尺寸大于待散热结构2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尺寸时,至少部分散热结构3在第二方向Y上超出待散热结构2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多个散热结构3所组成的整体结构能够完全覆盖待散热结构2,因此多个散热结构3能够对待散热结构2中各处位置均起到散热,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降低待散热结构2出现温度过高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散热结构3还包括夹设在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之间并与第一散热部31相抵的导热材料36。
由前述内容可知,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有第一间隔。在此基础上,导热材料36设置在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导热材料36”指的是,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导热材料36与第一散热部31相抵,第一散热部31上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材料36传递至散热结构3外部。需要说明的是,导热材料36可以与第二散热部32相抵,也可以不与第二散热部32相抵,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对于导热材料36的具体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并且对于导热材料36的相态,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导热材料36可以包括液态导热材料,例如导热容器以及位于导热容器内的冷却水等,冷却水可以在导热容器内流动,从而将第一散热部31中的部分热量快速转移至散热结构3外。可替代地,导热材料36也可以为固态材料,并且如图11所示,导热材料36分别与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抵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导热材料36除了可以起到导热效果外,还可以起到支撑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的效果,提高散热结构3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导热材料36对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进行散热降温,相较于利用空气换热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有助于第一散热部31和第二散热部32的快速降温,从而使得待散热结构中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的延伸方向相交,且两者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第二散热部32相对第一散热部31倾斜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的夹角包括但不限于30°、45°以及60°等。结合附图2来说,第一散热部31、第二散热部32以及第三散热部34可以形成类似与Z字形的结构,第二散热部32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一定的延伸长度,从而能够增大第一散热部31和第三散热部34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使得第一散热部31和第三散热部34之间能够进入更多的空气,从而实现更好地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取决于第一连接部33的结构。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第一连接部33呈折线型,第一连接部33自身形成的夹角即为第一散热部31与第二散热部32之间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部11、弯折部12以及绑定部13,绑定部13通过弯折部12弯折至显示面板1背光面M2一侧。待散热结构2包括驱动芯片IC,驱动芯片IC设置于绑定部13背离显示部11的一侧,且与绑定部13电连接。
显示部11为显示面板1中用于实现显示效果的部件,通常情况下,显示部11背离绑定部13的一侧为显示部11的出光面M1,用于向使用者显示特定画面或视频等。
绑定部13与显示部11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通过弯折部12实现连接。驱动芯片IC设置在绑定部13,驱动芯片IC包括多种类型,例如显示驱动芯片IC以及触控驱动芯片IC。显示驱动芯片IC用于存储图像数据、产生驱动电压,同时还能够通过定制算法提升画质等功能。触控驱动芯片IC主要实现触控信号处理,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必要部件。当然,显示驱动芯片IC和触控驱动芯片IC二者也可以集成一体设置在绑定部13上。
在显示装置工作时,尤其在高分辨率的情况下,驱动芯片IC会产生较多热量,同时驱动芯片IC的温度会急剧升高。此时散热结构能够及时将驱动芯片IC上的至少部分热量散发,从而有效降低驱动芯片IC的温度,降低因驱动芯片IC温度过高出现显示异常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显示部11、弯折部12以及绑定部13外,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有缓冲层14,以及支承层15,缓冲层14用以实现显示装置的缓冲效果,支承层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承层15分别位于缓冲复合膜14的两侧,用以支承绑定部13与显示部11。
在一些实施中,请参阅图12,驱动芯片IC包括远离绑定部13一侧的第一表面21,以及围设在第一表面21周侧并与第一表面21相交的侧面22,散热结构3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散热结构3还设置在第一表面21背离绑定部13一侧,至少部分散热结构3设置在侧面22背离驱动芯片IC的一侧。
第一表面21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侧面22与第一表面21连接并且两者相交设置。第一表面21以及侧面22的尺寸形状取决于驱动芯片IC的尺寸形状,示例性地,当驱动芯片IC为方形结构时,第一表面21为矩形,侧面22的数量为多个且均为平面结构。
多个散热结构3分别分布在第一表面21以及侧面22处,当侧面22的数量为多个是,多个散热结构3可以设置在全部侧面22位置处,也可以仅设置在部分侧面22位置处。
驱动芯片IC产生的热量通常会通过第一表面21以及侧面22传递至驱动芯片IC的外部,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表面21和侧面22处均设置只有散热结构3,通过散热结构3对侧面22以及第一表面21进行热量散发,从而能够提高对驱动芯片IC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散热结构3靠近驱动芯片IC一侧的第一粘接部4,散热结构3通过第一粘接部4与驱动芯片IC固定。
第一粘接部4用于将散热结构3与驱动芯片IC粘接固定,可选地,第一粘接部4为导热胶,导热胶可以在满足粘接需要的同时,实现散热结构3与驱动芯片IC之间的热量传递。
第一粘接部4的存在可以保证散热结构3与驱动芯片IC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在显示装置使用或移动过程中,降低散热结构3与驱动芯片IC发生相对位移的风险,提高两者之间的位置可靠性。同时第一粘接部4使得散热结构3与驱动芯片IC之间的距离较小,有助于使驱动芯片IC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结构3中,满足散热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一粘接部4包括多个连接散热结构3的粘接子部41,多个粘接子部41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设置。
多个粘接子部41均用于实现散热结构3与驱动芯片IC之间的粘接固定,其中多个粘接子部41可以对应设置于单个散热结构3上,或者多个粘接子部41也可以对应设置于多个散热结构3上。示例性地,粘接子部41的数量与散热结构3的数量相同,各粘接子部41分别与单个散热结构3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第一粘接部4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于散热结构3。
当散热结构3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粘接部4呈的一体式结构能够同时将多个散热结构3与驱动芯片IC粘接固定。示例性地,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平面上,第一粘接部4的正投影外轮廓与多个散热结构3的正投影外轮廓重合。
这种设计可以使散热结构3各处区域均能通过第一粘接部4与待散热结构2粘接固定,从而提高粘接可靠性,降低驱动芯片IC与散热结构3发生相对位移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散热结构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结构3为一体式结构,并与绑定部13共同夹设形成用于容纳驱动芯片IC的容纳空间A。
散热结构3中的部分结构与绑定部13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焊接以及螺栓连接等。示例性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粘接部,散热结构3中的部分结构通过第三粘接部与绑定部13粘接固定。
此外,散热结构3中的至少部分结构与绑定部13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容纳空间A,驱动芯片IC位于该容纳空间A内。驱动芯片IC的位置能够得到散热结构3以及绑定部13的共同限制,从而能够降低驱动芯片IC发生相对位移的风险。同时这种设计使得散热结构3与驱动芯片IC之间的位置更加紧靠,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结构3对驱动芯片IC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驱动芯片IC背离显示部11一侧的支撑层6,以及用于固定支撑层6和散热结构3的第二粘接部5。
支撑层6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以及驱动芯片IC,散热结构3中至少部分结构夹设在驱动芯片IC以及支撑层6之间,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散热结构3与支撑层6通过第二粘接部5粘接固定,从而降低散热结构3发生相对位移的概率,提高散热结构3的位置可靠性。对于第二粘接部5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第二粘接部5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由多个子部间隔设置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层6和散热结构3与支撑层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粘接部。示例性地,支撑层6和散热结构3可以直接接触,两者之间不存在间隙,此时无需额外增加粘接部用于固定支撑层6和散热结构3。
此外,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7,中框7围设在显示装置的外周并且可以与支撑层6固定连接,中框7与支撑层6均对显示装置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的材料包括铜和石墨中的至少一者。
铜和石墨均为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材料,有助于将待散热结构中的热量快速散发,从而实现待散热结构的降温需要。可选地,第一散热部为铜箔或石墨片,这种设计使得第一散热部能够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有利于弯折形成不同结构。
虽然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其他连接方式的替换等,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待散热结构和散热结构,所述待散热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光面的一侧,所述散热结构位于所述待散热结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包括第一间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部背离所述第一散热部一侧的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三散热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三散热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且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第三散热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包括第二间隔;
其中,所述第二散热部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部靠近所述待散热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间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弧线段,所述弧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弧线段向远离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方向突出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散热部相互连接成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结构、以及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2,L1和L2满足:1/4≤L1/L2≤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背离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一侧的第三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三散热结构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小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第一散热结构以及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连接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待散热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散热部相抵的导热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延伸方向相交,且两者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部、弯折部以及绑定部,所述绑定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背光面一侧;
所述待散热结构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绑定部背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绑定部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远离所述绑定部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以及围设在所述第一表面周侧的并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交的侧面;
所述散热结构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背离所述绑定部一侧,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侧面背离所述驱动芯片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靠近所述驱动芯片一侧的第一粘接部,所述散热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驱动芯片固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多个连接于所述散热结构的粘接子部,多个所述粘接子部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所述散热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并与所述绑定部共同夹设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芯片的容纳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芯片背离所述显示部一侧的支撑层,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支撑层和所述散热结构的第二粘接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中的材料包括铜和石墨中的至少一者。
CN202211509779.0A 2022-11-29 2022-11-29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129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9779.0A CN116129741A (zh) 2022-11-29 2022-11-29 显示装置
US18/109,860 US20240179882A1 (en) 2022-11-29 2023-02-15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9779.0A CN116129741A (zh) 2022-11-29 2022-11-2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9741A true CN116129741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9779.0A Pending CN116129741A (zh) 2022-11-29 2022-11-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9882A1 (zh)
CN (1) CN11612974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2634A (zh) * 2020-05-14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365798A (zh) * 2020-10-26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951093A (zh) * 2021-02-10 2021-06-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658517A (zh) * 2021-09-18 2021-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装配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061195A1 (en) * 2020-08-24 2022-02-24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446172A (zh) * 2022-02-08 2022-05-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73956A (zh) * 2022-06-01 2022-08-30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019662A (zh) * 2022-06-30 2022-09-06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2634A (zh) * 2020-05-14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20061195A1 (en) * 2020-08-24 2022-02-24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365798A (zh) * 2020-10-26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951093A (zh) * 2021-02-10 2021-06-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658517A (zh) * 2021-09-18 2021-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装配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46172A (zh) * 2022-02-08 2022-05-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73956A (zh) * 2022-06-01 2022-08-30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019662A (zh) * 2022-06-30 2022-09-06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79882A1 (en)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6720B (zh) 散热板、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30768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sipating heat
US8004846B2 (en) Heat radiator
US7705536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198942B (zh) 散热模块、电子设备、散热模块用散热板
US20070076381A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with heat sink
US20070230132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CN113725514A (zh) 柔性显示装置
US2023025505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72833B (zh) 顯示裝置
CN113934277A (zh) 电子设备以及冷却模块
KR2005003920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16223A (ko) 표시 장치
CN106959538B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4078946A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4438526B2 (ja) パワー部品冷却装置
US20170064880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129736A (zh) 显示设备
CN116129741A (zh) 显示装置
JP2005109254A (ja) 集積回路搭載基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20061482A (ja) 放熱構造
CN209768096U (zh) 散热结构与电子装置
KR101785285B1 (ko) 방열성이 우수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436669B2 (en) 3D multi-layer heat conduction diffusion plate
JP2002334958A (ja) 放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