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1084A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11084A CN116111084A CN202211584977.3A CN202211584977A CN116111084A CN 116111084 A CN116111084 A CN 116111084A CN 202211584977 A CN202211584977 A CN 202211584977A CN 116111084 A CN116111084 A CN 1161110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rce
- positive electrode
- sodium
- battery
- mangane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6—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7—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正极材料可以包括Na4‑xAxVMn1‑yBy(PO4)3,其中:A为碱性金属离子,B为过渡金属离子,且0.02≤x≤0.15,0.05≤y≤0.2。本申请采用碱性金属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这两种离子对Na4VMn(PO4)3进行掺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因此,在将该正极材料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正极极片时,可以使电子设备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兴的电化学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的原料丰富且价格低廉。随着锂离子电池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对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热度不断提高。目前,钠离子电池技术日益成熟,其在大规模储能、5G基站等小型静态储能电站或低速电动车等方面显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并且在部分储能领域已经代替了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技术进一步迈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宜的正极材料。由于具有快离子导体结构的钒基聚阴离子材料磷酸钒钠(Na3V2(PO4)3)具有高安全性,以及相对较高的比容量,因此目前的钠离子电池多采用该钒基聚阴离子材料作为正极材料。但是,该钒基聚阴离子材料中的钒元素的原材料价格昂贵且有毒,其严重阻碍了该类材料的商业化应用。
基于此,如何得到一种既安全,又能够使电池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的正极材料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以在保证正极材料的比容量的同时,提升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从而使应用有该正极材料的电池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可以包括Na4-xAxVMn1-yBy(PO4)3。其中:A为碱性金属离子,B为过渡金属离子,且0.02≤x≤0.15,0.05≤y≤0.2。该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其可以使应用有该正极材料的电池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x进行取值时,可以使0.05≤x≤0.1,示例性的,x可以为0.06、0.07、0.09或0.1等。另外,在对y进行取值时,可以使0.1≤y≤0.15,示例性的,y可以为0.11、0.12、0.13或0.14等。
在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材料中,A可以但不限于为钾离子或锂离子。另外,B可以但不限于为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或钙离子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将钠源、碱性金属源、钒源、锰源、过渡金属源、磷源、络合剂和碳源混合于溶剂中制成前驱液;
对前驱液进行干燥形成凝胶状物质;
对凝胶状物质进行干燥形成前驱体;
对前驱体进行烧结,并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4-xAxVMn1-yBy(PO4)3。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将该正极材料用于电池时,可在电池的长期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使其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其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形成前驱液时,可按照(4-x):x:1:(1-y):y:3的化学计量比称取钠源、碱性金属源、钒源、锰源、过渡金属源和磷源,并称取络合剂和碳源。
其中,碳源的质量可为上述钠源、碱性金属源、钒源、锰源、过渡金属源和磷源总质量的10%~20%,以使制备形成的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另外,在本申请中不对络合剂的具体用量进行限定,只要使其能够起到将上述各源材料中的离子进行络合的作用即可。
在对上述材料称取完成之后,可将其混合于溶剂中,并利用磁力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其搅拌的时间可以但不限于为2h~4h,例如可为3h或3.5h等,以形成前驱液。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钠源可以但不限于为醋酸钠、硫酸钠、草酸钠或柠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钠源可以为醋酸钠、硫酸钠、草酸钠或柠檬酸钠中的一种,或者钠源可以为醋酸钠、硫酸钠、草酸钠或柠檬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碱性金属源可以但不限于为醋酸钾、草酸钾、硝酸钾或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碱性金属源可以为醋酸钾、草酸钾、硝酸钾或碳酸钾中的一种,或者碱性金属源可以为醋酸钾、草酸钾、硝酸钾或碳酸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钒源可以但不限于为偏钒酸铵、偏钒酸钠或乙酰丙酮钒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钒源可以为偏钒酸铵、偏钒酸钠或乙酰丙酮钒中的一种,或者钒源可以为偏钒酸铵、偏钒酸钠或乙酰丙酮钒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锰源可以但不限于为乙酸锰、硝酸锰、二水草酸锰、碳酸锰或磷酸二氢锰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锰源可以为乙酸锰、硝酸锰、二水草酸锰、碳酸锰或磷酸二氢锰中的一种,或者锰源可以为乙酸锰、硝酸锰、二水草酸锰、碳酸锰或磷酸二氢锰中的两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过渡金属源可以但不限于为硝酸盐,该硝酸盐包括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或钙离子的中的一种。或者,过渡金属源可以但不限于为草酸盐,该草酸盐包括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或钙离子的中的一种。
磷源可以但不限于为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钾或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磷源可以为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钾或磷酸钠中的一种,或者磷源可以为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钾或磷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络合剂可以但不限于为草酸、抗坏血酸、一水合柠檬酸或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络合剂可以为草酸、抗坏血酸、一水合柠檬酸或苹果酸中的一种,或者络合剂可以为草酸、抗坏血酸、一水合柠檬酸或苹果酸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碳源可以但不限于为草酸、抗坏血酸、柠檬酸、蔗糖、葡萄糖、蔗糖或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碳源可以为草酸、抗坏血酸、柠檬酸、蔗糖、葡萄糖、蔗糖或苹果酸中的一种,或者碳源可以为草酸、抗坏血酸、柠檬酸、蔗糖、葡萄糖、蔗糖或苹果酸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溶剂可以但不限于为水、丙酮、乙醇或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溶剂可以为水、丙酮、乙醇或乙二醇中的一种,或者溶剂可以为水、丙酮、乙醇或乙二醇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在对前驱液进行干燥形成凝胶状物质的过程中,可将前驱液放置在60℃~80℃的温度中进行干燥,其干燥时间例如可以为5h~20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0h,以在能够得到凝胶状物质的基础上,减少干燥时间,从而降低制备成本。
另外,在对凝胶状物质进行干燥形成前驱体的过程中,可将凝胶状物质放置在100℃~200℃的温度中进行干燥,其干燥时间例如可为5h~20h,直至形成固态的前驱体。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凝胶状物质放置在150℃的温度中干燥5h,以在能够形成前驱体的基础上,减少干燥时间,从而降低制备成本。
在对前驱体进行烧结时,可将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中,且在700℃~800℃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其烧结时间例如可为5h~10h。之后可对上述烧结产物进行冷却即可得到碳包覆的Na4-xAxVMn1-yBy(PO4)3。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中,且在750℃下烧结8h,并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4-xAxVMn1-yBy(PO4)3。
在本申请中,不对惰性气体的类型进行限定,其示例性的可为氮气或者氩气,只要能够有效的降低前驱体中的成分的氧化即可。
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正极材料,可通过碱金属元素离子和过渡金属元素离子的协同作用来抑制Mn3+带来的姜泰勒效应,并降低Na+的迁移能,从而可在使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正极极片,该正极极片可以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一侧表面的正极附加层。其中,正极附加层为一体混合层,正极附加层可以包括正极粘接剂以及第一方面的正极材料。
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极片在应用于电池时,可在电池的长期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使电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从而使电池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负极极片、隔膜以及第三方面的正极极片。其中,隔膜位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在长期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从而使电池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功率转换器以及第四方面的电池,该电池与功率转换器电连接,功率变换器可用于对电池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功率变换处理。在该电池包中,由于其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而可使电池包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以提升。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该储能设备可以包括容纳腔以及第四方面所述的电池,且该电池可容置于该容纳腔内。该储能设备可作为用电设备的供电装置,以用于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由于该储能设备的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则其有利于该储能设备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提升。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可包括功率变换器以及第六方面的储能设备。功率变换器可用于对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功率变换处理,并将变换后的电压和/或电流输入至储能设备,从而使储能设备能够满足用电设备的用电要求。由于储能系统中的储能设备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较佳,则其可有利于提升该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与三个对比例的电池在5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与三个对比例的电池的倍率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具体的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供电装置对其进行供电。目前,各类电子设备,例如户用储能设备、储能基站、数据中心备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或者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等,通常选择二次电池作为其供电装置。其中,在本申请中,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其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
钠离子电池原料丰富、价格低廉,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日益成熟,其在上述各类电子设备中显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加之当前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未来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并且会在部分储能领域代替锂离子电池。
目前,钠离子电池多以具有快离子导体结构的钒基聚阴离子材料磷酸钒钠(Na3V2(PO4)3)作为其正极材料。但是,该类材料中包含的钒元素(V)的原材料价格昂贵且有毒。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为利用便宜且无毒的锰元素(Mn)代替一半的V以得到磷酸钒锰钠(Na4MnV(PO4)3)作为正极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使V的用量大幅度减少,还可以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但由于锰离子(Mn3+)具有姜泰勒效应,其容易引发材料晶体结构的畸变和循环过程中的坍塌,导致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很差。其中,姜泰勒效应有时也被称为姜-泰勒变形,其描述了基态时有多个简并态的非线性分子的电子云在某些情形下发生的构型形变,为了消除简并,八面体配合物将会沿着轴向(也就是z轴)扭曲,八面体的扭曲会导致晶格的畸变,引发材料结构坍塌。
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材料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以通过采用元素掺杂的方式进行调控,来减少Mn3+带来的姜泰勒效应的影响,从而在不牺牲正极材料的比容量的基础上,提升其循环稳定性,进而提高应用有该正极材料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
由上文的介绍可以知道,利用Mn代替Na3V2(PO4)3中的一半的V得到的Na4MnV(PO4)3作为正极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基于此,本申请利用两种元素对Na4MnV(PO4)3进行掺杂改性,以通过双离子的协同效应来抑制Mn3+带来的姜泰勒效应,降低钠离子(Na+)的迁移能。其中,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改性措施组合后,其效果大于每一种改性措施单独起到的作用效果的现象。
在本申请中,可利用碱金属离子A和过渡金属离子B对材料Na4MnV(PO4)3进行掺杂改性。具体实施时,碱金属离子A掺杂Na位,过渡金属离子B掺杂Mn位,以得到材料Na4- xAxVMn1-yBy(PO4)3。其中,碱金属离子A可以但不限于为钾离子(K+)或锂离子(Li+)中的一种,过渡金属离子B可以但不限于为镁离子(Mg2+)、铜离子(Cu2+)、锌离子(Zn2+)或钙离子(Ca2+)中的一种。
另外,0.02≤x≤0.15,0.05≤y≤0.2,示例性的,0.05≤x≤0.1;0.1≤y≤0.15。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碱金属离子A可为K+,x可为0.05,过渡金属离子B可为Mg2+,y可为0.1,则得到的材料可为Na3.95K0.05VMn0.9Mg0.1(PO4)3。又或者,碱金属离子A可为Li+,x可为0.07,过渡金属离子B可为Mg2+,y为0.12,则得到的材料可为Na3.93Li0.07VMn0.88Mg0.12(PO4)3等。
在本申请中,通过利用碱金属离子A和过渡金属离子B对Na4MnV(PO4)3进行掺杂改性以得到正极材料Na4-xAxVMn1-yBy(PO4)3,从而通过碱金属元素离子和过渡金属元素离子的协同作用来抑制Mn3+带来的姜泰勒效应,并降低Na+的迁移能,其可在使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对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材料的元素组成进行了介绍之后,为了便于对该正极材料有进一步的理解,接下来对该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在本申请中,该正极材料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该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01:制备前驱液。
由上文对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材料的化学式的介绍可以知道,该正极材料可包括钠、碱性金属、钒、锰、过渡金属以及磷。基于此,在该步骤001中可称取钠源、碱性金属源、钒源、锰源、过渡金属源以及磷源,并称取络合剂以及碳源,然后将上述材料一并混合于溶剂中。另外,为了能够制成前驱液,可以对上述混合物进行磁力搅拌,其搅拌的时长在本申请中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可以搅拌2h~4h。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钠源、碱性金属源、钒源、锰源、过渡金属源以及磷源可按照(4-x):x:1:(1-y):y:3的化学计量比进行称取。另外,碳源的质量可为钠源、碱性金属源、钒源、锰源、过渡金属源和磷源的总质量的10%~20%,其可有效的提升后续得到的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在本申请中,不对络合剂的具体用量进行限定,只要使其能够起到将上述各源材料的离子进行络合的作用即可。
在本申请中,钠源可以但不限于为醋酸钠、硫酸钠、草酸钠或柠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钠源可以为醋酸钠、硫酸钠、草酸钠或柠檬酸钠中的一种,或者钠源可以为醋酸钠、硫酸钠、草酸钠或柠檬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碱性金属源可以但不限于为醋酸钾、草酸钾、硝酸钾或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碱性金属源可以为醋酸钾、草酸钾、硝酸钾或碳酸钾中的一种,或者碱性金属源可以为醋酸钾、草酸钾、硝酸钾或碳酸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钒源可以但不限于为偏钒酸铵、偏钒酸钠或乙酰丙酮钒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钒源可以为偏钒酸铵、偏钒酸钠或乙酰丙酮钒中的一种,或者钒源可以为偏钒酸铵、偏钒酸钠或乙酰丙酮钒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锰源可以但不限于为乙酸锰、硝酸锰、二水草酸锰、碳酸锰或磷酸二氢锰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锰源可以为乙酸锰、硝酸锰、二水草酸锰、碳酸锰或磷酸二氢锰中的一种,或者锰源可以为乙酸锰、硝酸锰、二水草酸锰、碳酸锰或磷酸二氢锰中的两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过渡金属源可以但不限于为硝酸盐,该硝酸盐包括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或钙离子的中的一种。或者,过渡金属源可以但不限于为草酸盐,该草酸盐包括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或钙离子的中的一种。
磷源可以但不限于为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钾或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磷源可以为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钾或磷酸钠中的一种,或者磷源可以为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钾或磷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络合剂可以但不限于为草酸、抗坏血酸、一水合柠檬酸或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络合剂可以为草酸、抗坏血酸、一水合柠檬酸或苹果酸中的一种,或者络合剂可以为草酸、抗坏血酸、一水合柠檬酸或苹果酸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碳源可以但不限于为草酸、抗坏血酸、柠檬酸、蔗糖、葡萄糖、蔗糖或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碳源可以为草酸、抗坏血酸、柠檬酸、蔗糖、葡萄糖、蔗糖或苹果酸中的一种,或者碳源可以为草酸、抗坏血酸、柠檬酸、蔗糖、葡萄糖、蔗糖或苹果酸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溶剂可以但不限于为水、丙酮、乙醇或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溶剂可以为水、丙酮、乙醇或乙二醇中的一种,或者溶剂可以为水、丙酮、乙醇或乙二醇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步骤002:对前驱液进行干燥形成凝胶状物质。在该步骤中,可将上述步骤001中得到的前驱液放置在60℃~80℃的温度中进行干燥,其干燥时间例如可以为5h~20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0h,以在能够得到凝胶状物质的基础上,减少干燥时间,从而降低制备成本。
步骤003:对凝胶状物质进行干燥形成前驱体。在该步骤中,可将上述步骤002中得到的凝胶状物质放置在100℃~200℃的温度中进行干燥,其干燥时间例如可为5h~20h,直至形成固态的前驱体。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凝胶状物质放置在150℃的温度中干燥5h,以在能够形成前驱体的基础上,减少干燥时间,从而降低制备成本。
步骤004:对前驱体进行烧结。在该步骤中,可将上述步骤003中得到的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中,且在700℃~800℃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其烧结时间例如可为5h~10h。之后可对上述烧结产物进行冷却即可得到碳包覆的Na4-xAxVMn1-yBy(PO4)3。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中,且在750℃下烧结8h,并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4-xAxVMn1-yBy(PO4)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氛围内进行烧结,可以有效的避免前驱体中的成分的氧化。在本申请中,不对惰性气体的类型进行具体限定,其示例性的可为氮气或者氩气等。
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正极材料,可通过碱金属元素离子和过渡金属元素离子的协同作用来抑制Mn3+带来的姜泰勒效应,并降低Na+的迁移能,从而可在使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正极材料在应用于电池时,其具体可用于形成电池的正极极片。该正极极片除了可以包括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材料外,还可以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导电剂以及正极粘接剂等。其中,正极集流体可作为正极极片中的其它物质的承载体,其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铂箔、铜箔或铝箔等。
正极导电剂可以使电子能够在正极活性材料与正极集流体之间更好的传递,以用于提升电池的导电性能。在本申请中,不对正极导电剂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定,其示例性的可为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粉、科琴黑、乙炔黑、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或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正极粘接剂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聚偏氟乙烯(poly(1,1-difluoroethylene),PVDF)、HSV900或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PTFE)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正极粘接剂可以为聚偏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也可以包括由聚偏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形成的混合物。
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形成正极极片时,可将上述的正极材料、正极导电剂以及正极粘接剂混合后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表面,并进行干燥后以在正极集流体的表面上形成正极附加层,该正极附加层为一体混合层,从而得到正极极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导电剂以及正极粘接剂混合的质量比可以为(8~9.8):(0.5~5):(1.0~1.5)。正极材料、正极导电剂以及正极粘接剂采用上述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可以使应用有该正极极片的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满足商用要求,并且可使正极附加层可靠的粘接于正极集流体,以提高正极极片的结构稳定性。
在将正极材料、正极导电剂以及正极导电剂以上述比例混合后,可将其溶于适量的溶剂以形成均匀混合的浆料,该溶剂可以示例性的为水、丙酮、乙醇或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pyrrolidone,NMP)中的一种,只要能够将上述的正极活性材料、正极导电剂以及正极导电剂溶解即可。
最后,可将该浆料涂于正极集流体上,待真空干燥后可裁成满足要求大小的正极极片。在本申请中,不对正极极片的形状进行限定,其示例性的可为圆形或者矩形等,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使得到的正极极片为直径为12mm的圆片。
在得到该正极极片后,可将其进行组装以形成电池。电池中除了包括上述的正极极片外,还可以包括正极壳、电解液、隔膜、负极极片以及负极壳等。在组装形成电池时,可首先将正极极片设置于正极壳内,并向正极壳内填充电解液。然后,用隔膜封堵正极壳的开口。之后,将负极极片设置于负极壳内,并向负极壳内填充电解液。最后,将上述组装有正极极片和电解液的正极壳,以及组装有负极极片和电解液的负极壳相扣合,此时隔膜位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以同时将正极壳和负极壳的开口封堵,且隔膜可被正极壳和负极壳内的电解液浸润,以形成密闭的电池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池的组装过程只是本申请给出的一种示例性的说明,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对电池的组装步骤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只要能够组装形成密闭的电池结构即可。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提供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包括应用有该正极材料的正极极片的电池进行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首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按照Na3.9K0.1VMn0.9Mg0.1(PO4)3中各离子的化学计量比称取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镁和磷酸钠,并称取草酸及葡萄糖,将上述材料一起混合于溶剂中,磁力搅拌4h以制成前驱液。其中,葡萄糖的含量为上述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镁和磷酸钠总质量的10%。
步骤二: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5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
步骤三:将上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200℃的烘箱中干燥10h,得到前驱体。
步骤四:将上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且在750℃的温度中烧结8h,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3.9K0.1VMn0.9Mg0.1(PO4)3材料。
其次,将上述正极材料用于形成正极极片。具体实施时,将上述正极材料Na3.9K0.1VMn0.9Mg0.1(PO4)3与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7: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经制浆后涂于铝箔上,最后经过干燥得到正极极片。
最后,将正极极片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形成电池,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的电解液可为碳酸酯溶液。
实施例二:
首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按照Na3.95K0.05VMn0.9Mg0.1(PO4)3中各离子的化学计量比称取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镁和磷酸钠,并称取草酸及葡萄糖,将上述材料一起混合于溶剂中,磁力搅拌4h以制成前驱液。其中,葡萄糖的含量为上述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镁和磷酸钠总质量的10%。
步骤二: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5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
步骤三:将上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200℃的烘箱中干燥10h,得到前驱体。
步骤四:将上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且在750℃的温度中烧结8h,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3.95K0.05VMn0.9Mg0.1(PO4)3材料。
其次,将上述正极材料用于形成正极极片。具体实施时,将上述正极材料Na3.95K0.05VMn0.9Mg0.1(PO4)3与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7: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经制浆后涂于铝箔上,最后经过干燥得到正极极片。
最后,将正极极片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形成电池,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的电解液可为碳酸酯溶液。
实施例三:
首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按照Na3.95K0.05VMn0.9Cu0.1(PO4)3中各离子的化学计量比称取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铜和磷酸钠,并称取草酸及葡萄糖,将上述材料一起混合于溶剂中,磁力搅拌4h以制成前驱液。其中,葡萄糖的含量为上述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铜和磷酸钠总质量的10%。
步骤二: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5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
步骤三:将上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200℃的烘箱中干燥10h,得到前驱体。
步骤四:将上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且在750℃的温度中烧结8h,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3.95K0.05VMn0.9Cu0.1(PO4)3材料。
其次,将上述正极材料用于形成正极极片。具体实施时,将上述正极材料Na3.95K0.05VMn0.9Cu0.1(PO4)3与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7: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经制浆后涂于铝箔上,最后经过干燥得到正极极片。
最后,将正极极片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形成电池,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的电解液可为碳酸酯溶液。
实施例四:
首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按照Na3.95K0.05VMn0.9Zn0.1(PO4)3中各离子的化学计量比称取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锌和磷酸钠,并称取草酸及葡萄糖,将上述材料一起混合于溶剂中,磁力搅拌4h以制成前驱液。其中,葡萄糖的含量为上述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锌和磷酸钠总质量的10%。
步骤二: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5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
步骤三:将上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200℃的烘箱中干燥10h,得到前驱体。
步骤四:将上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且在750℃的温度中烧结8h,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3.95K0.05VMn0.9Zn0.1(PO4)3材料。
其次,将上述正极材料用于形成正极极片。具体实施时,将上述正极材料Na3.95K0.05VMn0.9Zn0.1(PO4)3与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7: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经制浆后涂于铝箔上,最后经过干燥得到正极极片。
最后,将正极极片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形成电池,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的电解液可为碳酸酯溶液。
另外,为了便于对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的性能进行理解,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下的对比例。
对比例一:
首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按照Na4VMn(PO4)3中各离子的化学计量比称取醋酸钠、偏钒酸钠、硝酸锰和磷酸钠,并称取草酸及葡萄糖,将上述材料一起混合于溶剂中,磁力搅拌4h以制成前驱液。其中,葡萄糖的含量为上述醋酸钠、偏钒酸钠、硝酸锰和磷酸钠总质量的10%。
步骤二: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5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
步骤三:将上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200℃的烘箱中干燥10h,得到前驱体。
步骤四:将上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且在750℃的温度中烧结8h,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4VMn(PO4)3材料。
其次,将上述正极材料用于形成正极极片。具体实施时,将上述正极材料Na4VMn(PO4)3与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7: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经制浆后涂于铝箔上,最后经过干燥得到正极极片。
最后,将正极极片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形成电池,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的电解液可为碳酸酯溶液。
对比例二:
首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按照Na3.9K0.1VMn(PO4)3中各离子的化学计量比称取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和磷酸钠,并称取草酸及葡萄糖,将上述材料一起混合于溶剂中,磁力搅拌4h以制成前驱液。其中,葡萄糖的含量为上述醋酸钠、草酸钾、偏钒酸钠、硝酸锰和磷酸钠总质量的10%。
步骤二: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5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
步骤三:将上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200℃的烘箱中干燥10h,得到前驱体。
步骤四:将上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且在750℃的温度中烧结8h,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3.9K0.1VMn(PO4)3材料。
其次,将上述正极材料用于形成正极极片。具体实施时,将上述正极材料Na3.9K0.1VMn(PO4)3与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7: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经制浆后涂于铝箔上,最后经过干燥得到正极极片。
最后,将正极极片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形成电池,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的电解液可为碳酸酯溶液。
对比例三:
首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按照Na4VMn0.9Cu0.1(PO4)3中各离子的化学计量比称取醋酸钠、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铜和磷酸钠,并称取草酸及葡萄糖,将上述材料一起混合于溶剂中,磁力搅拌4h以制成前驱液。其中,葡萄糖的含量为上述醋酸钠、偏钒酸钠、硝酸锰、硝酸铜和磷酸钠总质量的10%。
步骤二:将上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5h,直至形成凝胶状物质。
步骤三:将上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200℃的烘箱中干燥10h,得到前驱体。
步骤四:将上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且在750℃的温度中烧结8h,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4VMn0.9Cu0.1(PO4)3材料。
其次,将上述正极材料用于形成正极极片。具体实施时,将上述正极材料Na4VMn0.9Cu0.1(PO4)3与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7: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经制浆后涂于铝箔上,最后经过干燥得到正极极片。
最后,将正极极片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形成电池,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的电解液可为碳酸酯溶液。
参照图2,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电池与三个对比例的电池在5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的对比图。由图2可以看出,在5C倍率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池在循环1000圈后,其比容量仍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和对比例三的电池在循环很少的圈数(例如100圈)后,其比容量已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循环1000圈后,其比容量下降的幅度非常明显。
另外,可参照表1,表1展示了实施例一中的电池与三个对比例的电池的性能的对比。通过对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的电池与三个对比例的电池在5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电池在5C倍率下具有较高的比容量(112.3mAh/g),且其在循环10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1.1%。而对比例一的电池在5C倍率下的比容量为88mAh/g,其在循环10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40.0%;对比例二的电池在5C倍率下的比容量为95.5mAh/g,其在循环10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58%;对比例三的电池在5C倍率下的比容量为97.5mAh/g,其在循环10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6.2%。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则通过双离子对Na4VMn(PO4)3进行掺杂得到的正极材料,其循环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表1
参照图3,图3为实施例一的电池与三个对比例的电池的倍率性能对比图。由图3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倍率下进行循环的过程中,实施一的电池均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例如表1中所展示的0.5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118.8mAh/g;而在20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102mAh/g。
另外,可一并参照图3和表1,对比例一的电池在不同的倍率下进行循环的过程中,其比容量相差较多,例如在0.5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110.5mAh/g;而在20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60.2mAh/g。对比例二的电池在不同的倍率下进行循环的过程中,其比容量也相差较多,例如在0.5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109.3mAh/g;而在20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73mAh/g。对比例三的电池在不同的倍率下进行循环的过程中,其比容量也相差较多,例如在0.5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115mAh/g;而在20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72.9mAh/g。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呈现出了更好的倍率性能。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则通过双离子对Na4VMn(PO4)3进行掺杂得到的正极材料,其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组装形成的电池可形成电池包,该电池包中可包括功率转换器和多个电池,其中,电池可与功率转换器电连接,功率变换器可用于对电池的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功率变换处理。在该电池包中,由于其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而可使电池包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以提升。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组装形成的电池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电子装置、电动车辆或电力储存系统等的储能设备中。其中,电子装置例如可为使用二次电池作为驱动电源的各种电脑、手机或显示器等设备。电动车辆例如可为利用二次电池作为驱动电源的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或电动自行车等。电力储存系统例如可以为利用二次电池作为电力储存源的电力储存系统。
在储能设备中,可以包括一容纳腔,且该电池可容置于该容纳腔内。该储能设备可作为用电设备的供电装置,以用于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的倍率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且电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较佳,从而可满足储能设备的大倍率应用场景,并可提升储能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另外,在将上述储能设备用于各类储能系统时,储能系统还可以包括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器可用于对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功率变换处理,并将变换后的电压和/或电流输入至储能设备,从而使储能设备能够满足用电设备的用电要求。由于储能系统中的储能设备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较佳,则其可有利于提升该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Na4-xAxVMn1-yBy(PO4)3,其中:A为碱性金属离子,B为过渡金属离子,且0.02≤x≤0.15,0.05≤y≤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0.05≤x≤0.1,0.1≤y≤0.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A为钾离子或锂离子。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B为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或钙离子中的一种。
5.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钠源、碱性金属源、钒源、锰源、过渡金属源、磷源、络合剂和碳源混合于溶剂中制成前驱液;
对所述前驱液进行干燥形成凝胶状物质;
对所述凝胶状物质进行干燥形成前驱体;
对所述前驱体进行烧结,并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的Na4-xAxVMn1-yBy(PO4)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源、所述碱性金属源、所述钒源、所述锰源、所述过渡金属源和所述磷源的化学计量比为(4-x):x:1:(1-y):y:3。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的质量为所述钠源、所述碱性金属源、所述钒源、所述锰源、所述过渡金属源和所述磷源的总质量的10%~20%。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钠源、碱性金属源、钒源、锰源、过渡金属源、磷源、络合剂和碳源混合于溶剂中制成前驱液,包括:
将所述钠源、所述碱性金属源、所述钒源、所述锰源、所述过渡金属源、所述磷源、所述络合剂和所述碳源混合于溶剂中,并磁力搅拌2h~4h。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前驱液进行干燥形成凝胶状物质,包括:将所述前驱液放置在60℃~80℃的温度中干燥5h~20h。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前驱液进行干燥形成凝胶状物质,包括:将所述前驱液放置在80℃的温度中干燥10h。
11.如权利要求5~1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凝胶状物质干燥形成前驱体,包括:将所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100℃~200℃的温度中干燥5h~20h。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凝胶状物质干燥形成前驱体,包括:将所述凝胶状物质放置在150℃的温度中干燥5h。
13.如权利要求5~12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前驱体进行烧结,包括:
将所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中,且在700℃~800℃的温度下烧结5h~10h。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前驱体进行烧结,包括:
将所述前驱体放置在惰性气体中,且在750℃的温度下烧结8h。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中的至少一种。
16.如权利要求5~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源为醋酸钠、硫酸钠、草酸钠或柠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17.如权利要求5~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金属源为醋酸钾、草酸钾、硝酸钾或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18.如权利要求5~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钒源为偏钒酸铵、偏钒酸钠或乙酰丙酮钒中的至少一种。
19.如权利要求5~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锰源为乙酸锰、硝酸锰、二水草酸锰、碳酸锰或磷酸二氢锰中的至少一种。
20.如权利要求5~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源为硝酸盐,所述硝酸盐包括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或钙离子中的一种;或所述过渡金属源为草酸盐,所述草酸盐包括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或钙离子中的一种。
21.如权利要求5~2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源为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钾或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22.如权利要求5~21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合剂为草酸、抗坏血酸、一水合柠檬酸或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
23.如权利要求5~22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草酸、抗坏血酸、柠檬酸、蔗糖、葡萄糖、蔗糖或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
24.如权利要求5~2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丙酮、乙醇或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25.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表面的正极附加层,其中,所述正极附加层为一体混合层,所述正极附加层包括正极粘接剂以及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
2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极片、隔膜以及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正极极片,其中,所述隔膜位于所述负极极片和所述正极极片之间。
2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转换器以及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功率转换器电连接。
28.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腔以及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29.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变换器以及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储能设备,所述功率变换器用于对电压和/或电流进行功率变换处理,并将变换后的电压和/或电流输入至所述储能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84977.3A CN116111084A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 |
PCT/CN2023/129676 WO2024120092A1 (zh) | 2022-12-09 | 2023-11-03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储能设备和储能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84977.3A CN116111084A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11084A true CN116111084A (zh) | 2023-05-12 |
Family
ID=86258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84977.3A Pending CN116111084A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11084A (zh) |
WO (1) | WO202412009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10431A (zh) * | 2024-02-29 | 2024-04-02 | 钠思科(溧阳)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k掺杂的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4120092A1 (zh) * | 2022-12-09 | 2024-06-13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储能设备和储能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8202A (zh) * | 2016-07-29 | 2016-10-2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碳包覆金属离子掺杂磷酸钒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7819115B (zh) * | 2017-10-13 | 2020-09-11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掺杂改性的氟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564605B (zh) * | 2020-05-07 | 2021-08-17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层状氧化物正极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及含其的钠离子电池 |
CN113921809A (zh) * | 2021-09-25 | 2022-01-11 | 天津理工大学 | 一种p2型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156453B (zh) * | 2021-12-01 | 2023-11-24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一种双位点掺杂改性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408892B (zh) * | 2022-01-05 | 2023-03-31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离子掺杂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
CN116111084A (zh) * | 2022-12-09 | 2023-05-12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12-09 CN CN202211584977.3A patent/CN116111084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1-03 WO PCT/CN2023/129676 patent/WO2024120092A1/zh unkno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20092A1 (zh) * | 2022-12-09 | 2024-06-13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储能设备和储能系统 |
CN117810431A (zh) * | 2024-02-29 | 2024-04-02 | 钠思科(溧阳)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k掺杂的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7810431B (zh) * | 2024-02-29 | 2024-05-28 | 钠思科(溧阳)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k掺杂的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20092A1 (zh) | 2024-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56543B (zh) |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 | |
CN108539171B (zh) | 一种硫化锌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 |
CN116111084A (zh)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电子设备 | |
CN107978738B (zh) | 一种焦磷酸锰钠/碳的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5047916A (zh) | 应用铜/石墨烯改善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 |
JP7569482B2 (ja) | 二次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 |
CN112952047A (zh) | 一种碳负载钒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钾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
CN101640263A (zh) | 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00308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 |
CN113629242A (zh) | 一种聚阴离子磷酸钒铁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6014232A (zh) | 晶界修饰改性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固态电池 | |
CN113299897B (zh) | 一种Na3V2(PO4)3@C为正极材料的混合离子全电池 | |
CN114335534A (zh) | 磷酸锆锂快离子导体包覆改性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569724A (zh) |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4284476A (zh) | 一种碳复合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7096279A (zh) | 一种含锂复合负极的制备,其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 |
CN115632129B (zh) |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Al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6169295A (zh) | 一种双碳层修饰Na3.5Mn0.5V1.5(PO4)3正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 |
CN107492656B (zh) | 一种自支撑NaVPO4F/C钠离子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653724B (zh) | 一种表面改性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59348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铜铟锡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3972372B (zh) | 一种金属石墨中温储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221352805U (zh) | 双极性电芯单元、双极性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114874439B (zh) | 一种三维导电网络聚吡咯材料、硫正极材料和锂硫电池 | |
CN108682798B (zh) | 一种立方体碳包覆钒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