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0445A - 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0445A
CN116060445A CN202310027261.1A CN202310027261A CN116060445A CN 116060445 A CN116060445 A CN 116060445A CN 202310027261 A CN202310027261 A CN 202310027261A CN 116060445 A CN116060445 A CN 116060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roll gap
roll
deviation
mand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72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秋林
张绍文
王彦斌
尚建宝
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72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04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0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04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5/00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02Winding-up or coiling
    • B21C47/04Winding-up or coiling on or in reels or drums, without using a moving gu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34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5/00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2015/0057Coiling the roll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其中,所述卷取机包括芯轴和至少一个助卷辊,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计算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在基于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计算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检测值;基于检测值和基准值,对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本申请解决了在带钢连续生产过程中无法监测卷取机工况的问题,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可以快速判断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是否出现偏差以及能否满足后续生产计划,保证后续带钢的稳定生产和质量,以及机组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热连轧薄板线卷取机的助卷辊长期、连续工作在高温、高湿、高压和高速的恶劣环境中,各部件的腐蚀和磨损较快;带头频繁撞击和高压工作,也会出现位置测量装置的零位漂移现象;辊缝标定时不准确没能发现,这些都使助卷辊的辊缝偏差增加,当偏差值累加到不能满足生产的品种和规格要求时,就会发生产品质量或生产事故。常见的问题有,实际辊缝偏小带头咬入困难堆钢,或薄规格助卷辊撞击芯轴跳电堆钢;实际辊缝偏大,带头咬入打滑,轻则产生塔形卷,重则发生堆钢事故。
基于此,在连续性的生产中,如何判断当前卷取机的工况能否满足后续计划稳定生产的要求,保证带钢高质量稳定生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本申请解决了在带钢连续生产过程中无法监测卷取机工况的问题,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可以快速判断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是否出现偏差以及能否满足后续计划的稳定生产,保证后续带钢的稳定生产和质量,以及机组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所述卷取机包括芯轴和至少一个助卷辊,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在基于所述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检测值;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通过液压缸驱动所述助卷辊来控制,所述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包括:在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获取所述液压缸的收缩行程;
根据所述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包括:如果所述检测值大于所述基准值,则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小;如果所述检测值小于所述基准值,则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或者偏小,则计算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根据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存在偏差的偏差原因;其中,如果所述偏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发生标定漂移;如果所述偏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发生标定漂移或者所述卷取机的固定部位发生故障;如果所述偏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的固定部位发生故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或者偏小,则计算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获取所述卷取机在所述工作周期内所卷取带钢的带钢厚度;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风险的概率,其中,所述概率与所述带钢厚度成反比,与所述偏差值成正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并触发与所述风险类型对应的预警提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包括:如果所述带钢厚度小于2.5mm,且所述检测值小于所述基准值的偏差值为2mm,则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为带钢卷取时出现打滑;如果所述带钢厚度小于2.5mm,且所述检测值大于所述基准值的偏差值为1.5mm,则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为助卷辊撞击芯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计算单元,被用于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第二计算单元,被用于在基于所述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检测值;监测单元,被用于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采用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可以解决在带钢连续生产过程中无法监测卷取机工况的问题,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可以快速判断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是否出现偏差以及能否满足后续计划的稳定生产,保证后续带钢的稳定生产和质量,以及机组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助卷辊与卷取机芯轴结构简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申请中,所述卷取机主要由卷取机芯轴、齿轮箱、电机等构成,卷取机芯轴的外部环绕有若干扇形板,各扇形板张开后形成卷取机芯轴的外圈,所述卷取机用于将带钢卷取成卷筒状;所述助卷辊用于准确地将带钢头部送到所述卷取机的芯轴周围,以适当压紧力将带钢压在芯轴上,增加卷紧度,对带钢施加弯曲加工,使其变成容易卷取的形状,压尾部防止带钢尾部上翘和松卷,通过所述卷取机卷筒与所述助卷辊的共同运作,保证带钢成卷率和带钢的质量。
在本申请中,由于所述助卷辊长期、连续工作在高温、高湿、高压和高速的恶劣环境中,各部件的腐蚀和磨损较快;带钢头部频繁撞击和高压工作,也会出现位置测量装置的零位漂移现象;辊缝标定时不准确没能发现,这些都使助卷辊的辊缝偏差增加,当偏差值累加到不能满足生产的品种和规格要求时,就会发生产品质量或生产事故。
在本申请中,为保证所述卷取机在进行带钢卷取时带钢的质量和成产的稳定性,需要实时检测所述卷取机的工况,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可以在正常生产中快捷对所述卷取机的工况进行判断。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流程图。
根据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至步骤S3所示:
步骤S1,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
步骤S2,在基于所述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检测值。
步骤S3,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
在本申请中,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进行标定,在标定完成之后,将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调至最大开度,并计算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调至最大开度后的辊缝值,将所述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以用于判断在后续的生产中,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是否出现偏差。
在本申请中,在计算得到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调至最大开度后的辊缝值,将所述辊缝值作为监测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辊缝偏差的基准值,在所述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调至最大开度时(如在所述卷取机进行卸卷时,所述助卷辊自动打开到最大,此时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处于最大开度),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检测值,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可以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当所述检测值与所述基准值相比,出现偏差时,则说明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也可能出现偏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需不需要对所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进行重新标定。
在本申请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述助卷辊长期、连续工作在高温、高湿、高压和高速的恶劣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出现偏差,一旦偏差值累积到不能满足生产的品种和规格要求时,就会发生产品质量或生产事故,所以在所述助卷辊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对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进行标定,以保证生产的稳定和连续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通过液压缸驱动所述助卷辊来控制,所述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包括:
在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获取所述液压缸的收缩行程。
根据所述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
在本申请中,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通过液压缸驱动所述助卷辊来控制,当在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时,所述液压缸先驱动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在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后获取所述液压缸的收缩行程,再根据所述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的计算方法与基于所述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所用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根据所述液压缸的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且所述助卷辊的最大开度始终保持不变。
在本申请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述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时,可以是控制程序根据辊缝值与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计算,以得到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再将所述辊缝值显示在设备的操作显示界面上,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的实时了解到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辊缝的辊缝值,在所述辊缝值出现偏差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以实现在实际生产中对所述辊缝值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后续带钢的稳定生产和质量,以及机组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包括:
如果所述检测值大于所述基准值,则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小。
如果所述检测值小于所述基准值,则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
在本申请中,参照图2,以图2中三辊式助卷辊为例,在所述助卷辊101与所述芯轴103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所述液压缸102控制所述助卷辊101调至最大开度,在所述液压缸102控制所述助卷辊101调至最大开度时,获取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并根据所述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所述液压缸102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计算所述助卷辊101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并将所述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在卷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所述助卷辊101与所述芯轴103之间的辊缝值可能会出现偏差,一旦偏差值累积到不能满足生产的品种和规格要求时,就会发生产品质量或生产事故,需要对所述助卷辊101进行重新标定。
在本申请中,继续参照图2,为了更好的理解,假设所述助卷辊101与所述芯轴103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所述液压缸102控制所述助卷辊101打开至最大开度,此时获取到的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为800mm,根据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所述助卷辊101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并将所述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
在本申请中,继续参照图2,当所述助卷辊101工作一定周期后,所述助卷辊101与所述芯轴103之间的辊缝值可能会出现偏差。当卷取机进行卸卷时,所述助卷辊101自动打开到最大开度,此时获取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所获取到的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可能因为所述液压缸102内的位置测量装置的零位漂移等原因,导致获取到的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大于或小于800mm(所述助卷辊101打开至最大开度时,所述液压缸102的正常收缩行程应该为800mm,由于所述液压缸102内的位置测量装置的零位漂移等原因导致所述助卷辊101已经打开至最大开度后,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还未达到800mm或者已经超出800mm),根据所述获取到的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所述助卷辊101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此时的辊缝值为检测值,由于是根据不同的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计算得到的所述助卷辊101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所以所述检测值与所述基准值存在偏差,需要对所述助卷辊101进行重新标定。
在本申请中,继续参照图2,如果获取到的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大于800mm,则根据所述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所述助卷辊101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的辊缝值,此时计算得到的辊缝值为检测值,且所述检测值大于所述基准值,则判定所述助卷辊101与所述芯轴103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小(由于所述助卷辊101的最大开度始终不变,当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出现大于800mm时,所述液压缸102控制所述助卷辊101合拢至工作状态下时,也会保持与所述液压缸102的收缩行程所对应的行程,使得所述助卷辊101与所述芯轴103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小),同理可得,所述检测值小于所述基准值,则判定所述助卷辊101与所述芯轴103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
在本申请中,继续参照图2,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图2所示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助卷辊还可以是二辊式助卷辊也可以是四辊式助卷辊,也可以是其他辊式的助卷辊,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别限定,图2中其他几个助卷辊的工况监测方法与所述助卷辊101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或者偏小,则计算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
根据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存在偏差的偏差原因。
其中,如果所述偏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发生标定漂移;如果所述偏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发生标定漂移或者所述卷取机的固定部位发生故障;如果所述偏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的固定部位发生故障。
在本申请中,当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存在偏大或者偏小时,则计算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例如基准值为2mm,检测值为2.3mm,通过计算得到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为0.3mm。可以根据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来预测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存在偏差的偏差原因,可以根据产生偏差的原因快捷判断属于什么问题,并迅速处理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其中,如果所述偏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可以包括所述卷取机发生标定漂移;如果所述偏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可以包括所述卷取机发生标定漂移或者所述卷取机的固定部位发生故障;如果所述偏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可以包括所述卷取机的固定部位发生故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或者偏小,则计算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获取所述卷取机在所述工作周期内所卷取带钢的带钢厚度。
在本申请中,在计算出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后,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风险的概率,其中,所述概率与所述带钢厚度成反比,与所述偏差值成正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得到的所述偏差值越大,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风险的概率就越大,假设计算得到的偏差值为0.2mm,对于后续生产厚规模的带钢时,所述偏差值是可以容忍的,例如生产10mm带钢时,0.2mm的偏差值属于可容忍的,不需要对所述助卷辊进行重新标定,但如果偏差值为0.2mm,对于厚度生产2.1mm的带钢时,所述偏差值将不能容忍,需要进行重新标定,带钢越薄,对所述偏差值的容忍度越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并触发与所述风险类型对应的预警提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带钢厚度小于2.5mm,且所述检测值小于所述基准值的偏差值为2mm,则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为带钢卷取时出现打滑。
如果所述带钢厚度小于2.5mm,且所述检测值大于所述基准值的偏差值为1.5mm,则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为助卷辊撞击芯轴。
在本申请中,可以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如生产薄规格的带钢时,所述偏差值太大,则可能出现带钢头部打滑事故,所述带钢厚度小于2.5mm,且所述检测值小于所述基准值的偏差值为2mm,则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为带钢卷取时出现打滑;如生产厚规格的带钢时,所述偏差值太小,则可能出现带钢头部堆钢事故,所述带钢厚度小于2.5mm,且所述检测值大于所述基准值的偏差值为1.5mm,则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为助卷辊撞击芯轴。
在本申请中,需要注意的是,当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或者偏小时,则计算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如果所述偏差值不满足后续带钢的生产时,需要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进行重新标定,则利用换辊时间重新标定助卷辊,若在标定多次后所述偏差值还是不满足后续带钢的生产,则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处理设备,或提前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影响带钢的正常生产计划。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上述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的实施例。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参照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装置,所述卷取机的工况监测装置包括:第一计算单元301,第二计算单元302,监测单元303。
其中,第一计算单元301,被用于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
第二计算单元302,被用于在基于所述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检测值;
监测单元303,被用于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
参照图4,图4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计算机系统4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4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101、ROM 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4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4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4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409。通信部分4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4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405。可拆卸介质4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4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4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4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4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根据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其一,采用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可以解决在带钢连续生产过程中无法监测卷取机工况的问题,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可以快速判断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是否出现偏差以及能否满足后续计划的稳定生产,保证后续带钢的稳定生产和质量,以及机组的生产效率。
其二,采用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可以保证带钢的高质量生产,提高了带钢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加市场竞争力和资金收益。
其三,采用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可以大大减少带钢的报废量和设备的损坏量,大大节省了资源和设备维修资金。
其四,采用本申请提出的方案,操作简单、评价快捷;没有条件限制,随时可以通过数据对比得到结论;可以作为快速返查相关事故原因的方法;可以作为卷取机设备工况的监测方式。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申请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机包括芯轴和至少一个助卷辊,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
在基于所述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检测值;
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辊缝通过液压缸驱动所述助卷辊来控制,所述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包括:
在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获取所述液压缸的收缩行程;
根据所述收缩行程,通过辊缝值与收缩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包括:
如果所述检测值大于所述基准值,则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小;
如果所述检测值小于所述基准值,则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或者偏小,则计算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
根据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存在偏差的偏差原因;
其中,如果所述偏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发生标定漂移;如果所述偏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发生标定漂移或者所述卷取机的固定部位发生故障;如果所述偏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偏差原因包括所述卷取机的固定部位发生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判定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偏大或者偏小,则计算所述基准值与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值;
获取所述卷取机在所述工作周期内所卷取带钢的带钢厚度;
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风险的概率,其中,所述概率与所述带钢厚度成反比,与所述偏差值成正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并触发与所述风险类型对应的预警提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带钢厚度和所述偏差值,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带钢厚度小于2.5mm,且所述检测值小于所述基准值的偏差值为2mm,则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为带钢卷取时出现打滑;
如果所述带钢厚度小于2.5mm,且所述检测值大于所述基准值的偏差值为1.5mm,则预测所述卷取机在执行生产动作时存在的风险类型为助卷辊撞击芯轴。
8.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被用于在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值完成正常标定之后,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基准值;
第二计算单元,被用于在基于所述卷取机的工作周期内,计算所述助卷辊调至最大开度时的辊缝值,作为监测辊缝偏差的检测值;
监测单元,被用于基于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对所述助卷辊与所述芯轴之间在工作状态下的辊缝进行监测。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CN202310027261.1A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Pending CN1160604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7261.1A CN116060445A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7261.1A CN116060445A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0445A true CN116060445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1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7261.1A Pending CN116060445A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04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2114B (zh) 拉丝机控制方法、装置、拉丝机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32557B (zh) 冷轧连退机组全自动甩尾控制方法及系统
JP5131270B2 (ja) リバース式圧延機の板厚制御装置
CN104043686A (zh) 监视材料调整用机械的方法和装置
KR20120095273A (ko) 에너지 소비량 예측 장치
JP2012181668A (ja) 学習係数制御装置
CN116060445A (zh) 一种卷取机的工况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09909306B (zh) 一种酸轧设备在线监测与劣化趋势智能预警的监控方法
KR101344635B1 (ko) 조업 지원 장치, 조업 지원 방법 및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JP6813059B2 (ja) 圧延材の蛇行制御方法、圧延材の蛇行制御装置、及び圧延材の製造方法
CN108927421B (zh) 一种重卷机组卷取机芯轴涨缩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JP7211386B2 (ja) モデル学習方法、走間板厚変更方法、鋼板の製造方法、モデル学習装置、走間板厚変更装置および鋼板の製造装置
CN115094364A (zh) 一种镀锌产线带钢锌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508626B (zh) 一种侧压机板坯挤压控制方法
CN113996671B (zh) 助卷辊辊缝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8319A (zh) 一种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JP2022508735A (ja) 金属ワークピースの製造方法
CN109115475B (zh) 一种助卷辊装置损耗程度的检测方法
JP4996889B2 (ja) 形状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CN113145652A (zh) 获取轧制带材张力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轧制工艺控制系统
CN109115146B (zh) 一种助卷辊装置的检测方法
CN115213255B (zh) 冲压件尺寸偏差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74075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rolling mill device, control device for rolling mill device, and rolling mill facility
CN116329322A (zh) 卷曲带钢的方法、装置、介质及卷取机
CN117451348B (zh) 丝杆设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