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0067A - 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0067A
CN116060067A CN202310015079.4A CN202310015079A CN116060067A CN 116060067 A CN116060067 A CN 116060067A CN 202310015079 A CN202310015079 A CN 202310015079A CN 116060067 A CN116060067 A CN 116060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metal carbide
dimensional metal
kaempferol
transition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50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静
刘金欣
孔维军
石林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3100150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00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0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0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0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2Carb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3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08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at least partially made of carb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涉及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含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二维金属碳化物由于其极大的比表面积而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过渡金属氧化物RuO2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导电性。将二者复合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存在可以抑制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团聚,从而让二维金属碳化物展示更大的比表面积;二者的协同效应更是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最终得到的复合材料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电极可以对于山奈酚进行高灵敏的检测,具有选择性强、稳定性好等优势。

Description

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山奈酚是一种具有消炎,抗病毒、抗氧化等药物活性的黄酮类分子,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以及一些中草药中。近些年来,山奈酚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糖尿病,防癌抗癌等领域。然而,过量的山奈酚摄入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因此,对山奈酚进行高灵敏度及方便快捷的检测十分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多种方法被证实可以进行山奈酚的有效检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电泳法等。但这些方法普遍需要昂贵的实验仪器和复杂的操作过程,不能用于快速、方便快捷的日常检测。与此相反,电化学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分子检测手段表现出了低成本,方便快捷等特点,但针对山奈酚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还亟待提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复合材料在制备用于电化学检测山奈酚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二维金属碳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基底材料。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在电化学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所述复合材料为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材料。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其为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材料。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工作电极为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二维金属碳化物由于其极大的比表面积而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过渡金属氧化物RuO2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导电性。将二者复合后,RuO2的存在可以抑制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团聚,从而让二维金属碳化物展示更大的比表面积;二者的协同效应更是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
本发明中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和静电自组装制备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步骤简单,可重复性高。最终得到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对于山奈酚进行高灵敏的检测,并且选择性强、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的扫描电镜图片;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的X射线光电子发射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不同浓度山奈酚的检测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其他物质的干扰效应图;
图5为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山奈酚检测的稳定性图;
图6为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山奈酚的重复性图;
图7为实施例2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不同浓度山奈酚的检测图;
图8为实施例3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不同浓度山奈酚的检测图;
图9为实施例4制得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不同浓度山奈酚的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由于现有检测山奈酚的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普遍较低,而此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电极修饰材料的催化活性和比表面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二维金属碳化物由于其极大的比表面积而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过渡金属氧化物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导电性。将二者复合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存在可以抑制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团聚,从而让二维金属碳化物展示更大的比表面积;二者的协同效应更是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本发明中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和静电自组装制备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步骤简单,可重复性高。最终得到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对于山奈酚进行高灵敏的检测,并且选择性强、稳定性好。
具体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复合材料在制备用于电化学检测山奈酚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二维金属碳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基底材料。本发明所选用的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拥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比表面积,以此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实际的山奈酚检测中表现出高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这些性能与其他工作电极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RuO2。RuO2是一种催化活性强,导电性好的金属氧化物,在山奈酚的检测中十分重要。其他金属氧化物一般不拥有如此强的催化活性,并且一般导电性差,不能抑制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团聚,从而不能应用与山奈酚的检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包括:Ti3C2。二维金属碳化物Ti3C2拥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催化活性强,在山奈酚的检测中十分重要。其他金属碳化物一般没有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材料包括:碳纤维布。碳纤维布作为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本发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可以促进电子转移从而提高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其多孔的结构有利于纳米材料的附着与修饰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表面沉积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基底材料浸于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中后,进行干燥处理,获得复合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沉积有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沉积厚度可以为200~400nm,具体可以为200nm、220nm、240nm、260nm、280nm、300nm、320nm、340nm、360nm、380nm和400nm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的浓度为0.04~20mg/mL;此范围内二维金属碳化物材料可以均匀附着在碳纤维布上,超过此范围附着的材料可能过多或者或少,影响最后传感器的性能。该浓度具体可以为0.04mg/mL、0.1mg/mL、0.2mg/mL、0.4mg/mL、0.6mg/mL、0.8mg/mL、1mg/mL、2mg/mL、4mg/mL、6mg/mL、8mg/mL、10mg/mL、12mg/mL、14mg/mL、16mg/mL、18mg/mL和20mg/mL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基底材料浸于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中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基底材料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将表面沉积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基底材料浸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保持0.5~1.5h后干燥。可选地,一般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应用于本步骤,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吡啶氯化铵。将基底材料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基底材料会带正电荷,之后与本身带负电的二维金属碳化物混合就会通过静电自组装反应形成复合物。
0.5~1.5h的干燥时间范围有利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后续在碳纤维布上附着,其他范围会无法进行有效附着,影响最后产品的质量。所述“0.5~1.5h”具体可以为0.5h、0.6h、0.8h、1.0h、1.2h、1.4h和1.5h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时,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浓度为0.005~0.75g/mL;此浓度范围有利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后续在碳纤维布上附着,其他范围可能会无法进行有效附着,影响最后产品的质量。该浓度具体可以为0.005g/mL、0.01g/mL、0.02g/mL、0.04g/mL、0.06g/mL、0.08g/mL、0.1g/mL、0.2g/mL、0.3g/mL、0.4g/mL、0.5g/mL、0.6g/mL、0.7g/mL和0.75g/mL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50~70℃,时间为5~15min。此条件范围有利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附着。该温度具体可以为50℃、52℃、54℃、56℃、58℃、60℃、62℃、64℃、66℃、68℃和70℃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该时间具体可以为5min、6min、8min、10min、12min、14min和15min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干燥处理后的产物重复浸于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中后干燥处理的过程1~5次,然后获得所述复合材料。该次数具体可以为1次、2次、3次、4次和5次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制备方式包括:将Ti3AlC2与含浓盐酸和氟化锂的混合液混合,混合后水洗至pH值≥6,获得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i3AlC2与含浓盐酸和氟化锂的混合液的混合条件包括:温度为30~40℃,时间为20~28h。此混合条件范围使得刻蚀充分,得到的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形貌完整,比表面积大。超过此范围可能无法有效刻蚀或者引发过度刻蚀,影响后续使用。该温度具体可以为30℃、31℃、32℃、33℃、34℃、35℃、36℃、37℃、38℃、39℃和40℃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该时间具体可以为20h、21h、22h、23h、24h、5h、26h、27h、28h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洗至pH值≥6中的pH值具体可以为6.0、6.2、6.4、6.6、6.8、7.0、7.2、7.4、7.6、7.8和8.0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混合液中,所述浓盐酸的终浓度为10~14mol/L。具体可以为10mol/L、11mol/L、12mol/L、13mol/L和14mol/L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混合液中,每1~5g所述氟化锂,对应添加10~60mL 10~14mol/L浓盐酸。所述每1~5g氟化锂中的每1~5g具体是指:每1g、2g、3g、4g和5g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浓盐酸的用量体积具体可以为10mL、15mL、20mL、25mL、30mL、35mL、40mL、45mL、50mL、55mL和60mL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浓盐酸的浓度具体可以为10mol/L、11mol/L、12mol/L、13mol/L和14mol/L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1~5g Ti3AlC2与添加10~60mL所述混合液。所述每1~5gTi3AlC2中的每1~5g具体是指:每1g、2g、3g、4g和5g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浓盐酸的用量体积具体可以为10mL、15mL、20mL、25mL、30mL、35mL、40mL、45mL、50mL、55mL和60mL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浓盐酸的浓度具体可以为10mol/L、11mol/L、12mol/L、13mol/L和14mol/L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制备方式还包括:水洗后的产物进行超声,离心干燥后,获得最终的二维金属碳化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洗后的产物的超声条件包括:时间为1~10h,10~200W。该时间具体可以为1h、2h、3h、4h、5h、6h、7h、8h、9h和10h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功率具体可以为10W、50W、100W、150W、200W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该超声可以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沉积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式包括:利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将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沉积于所述基底材料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选自:脉冲激光沉积、磁控溅射和分子束外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积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00~800℃,沉积氧分压为0.001~100Pa。此沉积条件范围内,RuO2结晶质量最高,导电性好,可以有效抑制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团聚,有利于电子的传导,其他范围结晶质量较差。该温度具体可以为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该沉积氧分压具体为0.001Pa、0.01Pa、0.1Pa、0.5Pa、1Pa、10Pa、15Pa、20Pa、25Pa、30Pa、35Pa、40Pa、45Pa、50Pa、55Pa、60Pa、65Pa、70Pa、75Pa、80Pa、85Pa、90Pa、95Pa和100Pa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金属氧化物RuO2的沉积温度与沉积气压,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的浓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的浓度是主要的优化参数,在优化后,以此复合材料为基础的山奈酚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大幅提高,并且拥有更加优越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在电化学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所述复合材料为前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化学检测山奈酚时,采用的缓冲溶液包括: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和PBS缓冲液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山奈酚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完成检测,电化学传感器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和检测溶液构成。检测时,三个电极浸没在检测溶液中。为了保持一定的pH,检测溶液中一般要添加缓冲溶液。此例中,缓冲溶液为0.01~0.5mol/L醋酸-醋酸钠溶液,pH为4~5。
在一些实施例中,醋酸-醋酸钠溶液的浓度具体可以为0.01mol/L、0.05mol/L、0.1mol/L、0.15mol/L、0.2mol/L、0.25mol/L、0.3mol/L、0.35mol/L、0.4mol/L、0.45mol/L、0.5mol/L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其pH值具体可以为4、4.1、4.2、4.3、4.4、4.5、4.6、4.7、4.8、4.9和5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之间的范围。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其为前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材料。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工作电极为前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检测山奈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化学传感器同前述对应实施例所述,不再赘述。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金属氧化物/碳布的制备:选用RuO2作为靶材,碳布作为基底,利用脉冲激光沉积将RuO2薄膜沉积于碳布上,沉积温度为550℃,氧气分压为0.1Pa,得到RuO2/碳布,RuO2厚度为300nm。
(2)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制备:将2g Ti3AlC2粉末加入到40mL 12mol/L浓盐酸和3.2g氟化锂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在35℃搅拌24小时。将得到的溶液用去离子水冲洗直至pH值大于6(pH值为7),然后抽滤得到粗产物。随后将粗产物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在氮气保护下超声6小时,最后离心冷冻干燥24小时得到最终的二维金属碳化物。
(3)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的制备:首先,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碳布浸没在含有1.8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25mL去离子水溶液中保持一个小时后拿出室温干燥。随后,将40mg二维金属碳化物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得到悬浮的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之后将之前处理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浸没在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中保持10分钟后空气中60℃干燥1h。利用静电自组装原理,这个过程重复三次后得到最终的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
实施例2
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致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1)中的沉积温度为450℃。
实施例3
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致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1)中的沉积温度为700℃。
实施例4
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致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1)中的氧气分压为0.01Pa。
试验例1
利用实施例1得到的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进行山奈酚的检测,缓冲溶液为0.1mol/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为4.6。
由图1可知,碳纤维上成功沉积了均一的RuO2薄膜,以及紧密吸附了二维金属碳化物。
由图2可知,样品中含有C,Ti,Ru,O,F等元素,这进一步证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的有效合成。
如图3所示,峰电流与山奈酚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mA·cm-2)=0.027C(μM)+0.00469和Δip(mA·cm-2)=0.0119C(μM)+0.02007,最低检测限为0.039μM。
由图4可知,此传感器对山奈酚的选择性良好,当其他干扰物质如Ca2+、Mn2+、Cu2+、Zn2+、Al3+、葡萄糖加入山奈酚溶液中,峰电流不发生明显变化。
如图5所示,此电化学传感器经过25天后,检测同样浓度的山奈酚溶液,峰电流不发生明显变化,显示出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山奈酚检测的稳定性极佳。
由图6所知,五支同样条件制备的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在测量同样浓度的山奈酚溶液时峰电流基本相同,此结果显示出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山奈酚检测的可重复性好。
表1中药中山奈酚的检测
Figure BDA0004039839200000111
用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进行中药(金钱草和覆盆子)中山奈酚浓度的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加标的山奈酚回收率为98.2%~101.8%,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中药中山奈酚的检测。
试验例2
利用实施例2得到的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进行山奈酚的检测,缓冲溶液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
由图7可知,此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山奈酚的最低检测限为0.107μM,这一结果显示其灵敏度低于试验例1。
试验例3
利用实施例3得到的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进行山奈酚的检测,缓冲溶液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
由图8可知,此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山奈酚的最低检测限为0.049μM,这一结果显示其灵敏度低于试验例1。
试验例4
利用实施例4得到的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布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进行山奈酚的检测,缓冲溶液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
由图9可知,此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山奈酚的最低检测限为0.098μM,这一结果显示其灵敏度低于试验例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复合材料在制备用于电化学检测山奈酚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二维金属碳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基底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RuO2
优选地,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包括:Ti3C2
优选地,所述基底材料包括:碳纤维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表面沉积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基底材料浸于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中后,进行干燥处理,获得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的浓度为0.04~20mg/mL;
优选地,在将所述基底材料浸于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中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基底材料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将表面沉积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基底材料浸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保持0.5~1.5h后干燥;
优选地,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吡啶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当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浓度为0.005~0.75g/mL;
优选地,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50~70℃,时间为5~15min;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干燥处理后的产物重复浸于二维金属碳化物溶液中后干燥处理的过程1~5次,然后获得所述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制备方式包括:将Ti3AlC2与含浓盐酸和氟化锂的混合液混合,混合后水洗至pH值≥6,获得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
优选地,所述Ti3AlC2与含浓盐酸和氟化锂的混合液的混合条件包括:温度为30~40℃,时间为20~28h;
优选地,在所述混合液中,所述浓盐酸的终浓度为10~14mol/L;
优选地,在所述混合液中,每1~5g所述氟化锂,对应添加10~60mL10~14mol/L浓盐酸;
优选地,每1~5g Ti3AlC2与添加10~60mL所述混合液;
优选地,所述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制备方式还包括:水洗后的产物进行超声,离心干燥后,获得最终的二维金属碳化物;
优选地,所述水洗后的产物的超声条件包括:时间为1~10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沉积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式包括:利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将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沉积于所述基底材料上;
优选地,所述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选自:脉冲激光沉积、磁控溅射、分子束外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沉积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00~800℃,沉积氧分压为0.001~100Pa。
7.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在电化学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检测山奈酚时,采用的缓冲溶液包括: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和PBS缓冲液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
10.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电极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检测山奈酚。
CN202310015079.4A 2023-01-05 2023-01-05 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6060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5079.4A CN116060067A (zh) 2023-01-05 2023-01-05 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5079.4A CN116060067A (zh) 2023-01-05 2023-01-05 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0067A true CN116060067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2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5079.4A Pending CN116060067A (zh) 2023-01-05 2023-01-05 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006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1854A (zh) * 2017-04-18 2017-07-21 西安交通大学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掺杂的二维层状Ti3C2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30920A (zh) * 2018-04-17 2018-10-0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纳米金属氧化物/MXene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7882A (zh) * 2018-01-19 2019-07-2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二维钛碳化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CN111276342A (zh) * 2020-03-27 2020-06-12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1763213A (zh) * 2020-06-01 2020-10-13 南方科技大学 金属酞菁-MXene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6031A (zh) * 2021-02-25 2021-06-25 澳门大学 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组装电解水装置
WO2021135252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苏州阿德旺斯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一维金属氧化物/碳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032312A (ko) * 2020-09-07 2022-03-1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금속-유기 골격체 및 2차원 금속카바이드 시트를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764082A (zh) * 2021-07-02 2022-07-19 河北北塑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氧化锌与碳化钛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61016A (zh) * 2022-07-04 2022-10-11 云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 一种检测烟叶中山奈酚和槲皮素的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1854A (zh) * 2017-04-18 2017-07-21 西安交通大学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掺杂的二维层状Ti3C2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7882A (zh) * 2018-01-19 2019-07-2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二维钛碳化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CN108630920A (zh) * 2018-04-17 2018-10-0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纳米金属氧化物/MXene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35252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苏州阿德旺斯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一维金属氧化物/碳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76342A (zh) * 2020-03-27 2020-06-12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1763213A (zh) * 2020-06-01 2020-10-13 南方科技大学 金属酞菁-MXene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032312A (ko) * 2020-09-07 2022-03-1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금속-유기 골격체 및 2차원 금속카바이드 시트를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026031A (zh) * 2021-02-25 2021-06-25 澳门大学 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组装电解水装置
CN114764082A (zh) * 2021-07-02 2022-07-19 河北北塑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氧化锌与碳化钛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61016A (zh) * 2022-07-04 2022-10-11 云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 一种检测烟叶中山奈酚和槲皮素的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云秀等: ""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电化学传感器上的研究"", 《万方硕士论文数据库》, 13 December 2022 (2022-12-13), pages 11 - 27 *
张伟丽;牛学良;: "电化学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新进展", 广东化工, no. 17, 15 September 2015 (2015-09-15), pages 93 *
徐艳;王本根;王清华;刘宏宇;: "超级电容器用氧化钌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子元件与材料, no. 08, 28 August 2006 (2006-08-28), pages 7 - 10 *
杨春等: ""金-钯纳米粒子/ 质子化碳化氮/ MXene 复合材料 的制备及对核黄素、槲皮素同步电化学检测"", 《化学研究与应用》, vol. 34, no. 3, 31 March 2022 (2022-03-31), pages 569 - 580 *
杨秦;叶扬;肖洪;刘士健;: "山奈酚功能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粮食与油脂, no. 03, 10 March 2018 (2018-03-10), pages 18 - 22 *
王长城;胡红利;李龙;闫新育;董海健;: "过渡金属氧化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no. 05, 25 October 2020 (2020-10-25), pages 87 - 9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534B (zh) 葡萄糖氧化酵素/赤血鹽複合電紡聚乙烯醇奈米纖維膜及應用於拋棄式感測試紙的葡萄糖氧化酵素/赤血鹽複合電紡聚乙烯醇奈米纖維膜
MansouriMajd et al. Fabr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theophylline sensor based on manganese oxide nanoparticles/ionic liquid/chitosan nanocomposite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CN104977342B (zh) 石墨烯‑剥离类水滑石片复合材料固定蛋白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77341B (zh) 石墨烯‑类水滑石片‑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固定蛋白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03195B (zh) 一种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9239154B (zh) 一种氧化锌纳米花-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07436316B (zh) 基于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
CN102590305A (zh) 一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敏感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41405A1 (zh) Pd基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9064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水滑石/Nafion复合薄膜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9724B (zh) 掺氮石墨烯‑氧化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7882A (zh) 一种壳聚糖修饰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8344A (zh) 基于碳量子点/中空镍基材料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Ha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ropanol with an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etal–organic framework composites
CN109613081A (zh) 一种检测酪胺类分子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41536A (zh) 一种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39161A (zh) 一种生物质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CN109596668A (zh) 基于铜离子修饰增强气体传感的气敏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588751A (zh) MXene@CoAl-LDH纳米复合膜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农药
Wu et al. Synthesis of imprinted chitosan/AuNPs/graphene-coated MWCNTs/Nafion film for detection of lead ions
CN109298038B (zh) 一种MnCo2O4/聚苯胺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060067A (zh) 基于二维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山奈酚中的应用
JP2016070885A (ja) 合金ナノ粒子含有カーボン電極、当該電極を含む装置、及び、当該電極の製造方法
CN109142475B (zh) 无酶氧化镍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CN109001277A (zh) 一种金属锌卟啉cof材料/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